浅谈语言在交际中的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言在交际中的局限性

摘要:尽管人们对于语言作为精神意识内容外化的手段十分依赖,但是它也存在着种种的局限性。语言的自身特征,如线性特征、语言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相对独立性等等导致了语言的局限性,但是,人们总是在想尽办法来超越它,并且也正是由于它的局限性造就了中国古典文学优美空灵的意境和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语言;局限;利弊

语言是人类表达精神意识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人类对于语言的依赖远远超过任何一种表达手段。然而就在偏执的人类使用语言将自己精神意识内容外化的过程中,它的缺陷也随之暴露无疑。

人们在说话时常常会出现“语塞”、“辞不达意”等等现象,这时语言就不能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将自己的精神意识内容全部外化出来,比如个人感情。汶川大地震时面对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们心中涌起的又是怎样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呢?我想任凭多么细腻动人的言辞也难以尽述。在如此感天动地的场景下,仅仅几个字的“谢谢”、“感激”,显得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另外,我们的感觉、经验、技艺等等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完全的。例如,一个手艺高超的厨师在教授某道菜的技法时,会告诉你火候几分,油热到几分,调料少许,那么这个“几分”、“少许”又该如何掌握呢?这种混沌、飘忽、朦胧的状态尚未在人的意识中形成明确、清晰的概念,自然就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卖油翁精湛的技艺,百步穿杨的高超技法,这其中难以尽数的奥妙,恐怕只有自己亲身实践以后才可以慢慢掌握。这就造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

因此,语言仅仅只是表达了我们头脑中精神意识内容的冰山一角。在这一点上,古人早就有了明确的认识,如先秦时代老子的“无名论”,庄子的“言不尽意”、“得意忘言”,魏晋时期玄学的“言义之辩”等等……

一、语言自身特点所导致的局限性

从微观上讲,语言的自身特点导致了语言的局限性。

其一,是语言的线性特征。英国文学评论家特雷·伊格尔顿曾经形象地说明了语言的线条性特征:“语言是一个时间过程,当我读一句话的时候,它的意义由于某种原因,始终是悬浮着的,是某种延迟或将来的东西,一个能指把我转给另一个能指,另一个能指将我转给另一个,后来的意义改变着前面的意义。”[1]语言的一线性使得语言不能同时的、立体的、多维的传达精神意识内容,只是将共时的事物历时地、平面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就使得我们不仅在描写空间或运动方面遇到困难,也使描述处于复杂关系中的事物大费周章。比如看到姚明的一个十分精彩

的扣篮,你也只能是将其平铺开来,一件一件叙述,不可能一览无余地把握和反映客观事物的全貌及运动过程。这就使得它的精彩程度大打折扣,就好像折叠立体的贺年卡总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震撼效果,而装帧精美的平面贺卡给人的也只是清汤寡水的,波澜不惊的效果。

其二,人类没有足够多的语言符号与纷繁复杂的世界相对应。语言所指称的事物远远少于实际中存在的事物。极具概括性的语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认识了客观世界,但是它并不能提供事物的全貌,在表达现象和事物的特殊性和个别性时,暴露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当语言进入情感领域的时候,就更加地无能为力了。

其三,是人类语言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语言并不等于信息本身。语言符号所传达的精神意识内容并不总是与它所代表的信息内容相对等。认识的主体性和选择性,使得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语言往往忽略了对象本身的许多细节、关系及发展过程。语言符号体系所标识的客观事物,是经过了人类意识的反映和加工,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正如《庄子·秋水》中所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说,意之所不能察者,不期精粗焉。”[2]

其四,语言的“相对独立性”。语言符号的能指对意义的容纳力是由社会集体的约定所归纳和限制的。语言的社会属性使得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由于人的认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及地理等因素,使其具有“相对独立性”,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手段对人类的精神意识内容的表达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其五,精神意识内容输出手段的单一性。语言是人们最常用的手段而且对于它的依赖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我们却并不仅仅是用这一种手段来感知世界。人们通过五官来感知世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从而全方位、多渠道地将无比精彩的外部世界内化到人的头脑之中。相比起内化的手段,人类意识内容输出的形式则显得非常单一,通常借助的形式就只有语言一种。清新的花香是通过嗅觉传达给人脑的,但是如果让我们用语言来将其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对于语言局限性的弥补手段

由于语言的局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意识到了,于是便想尽各种办法来弥补。

1.精神意识内容外化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如CD、光盘、摄影、摄像等等新的输出方式不断出现,摆脱了语言“不能留于异地、传于异时”的缺憾,立体地、多维地、共时地、全方位地再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多渠道地表达了精神意识内容。

2.语言的种种局限性使得语言必须配合其他手段,不可能单独发挥交际与思维的作用。语言在思维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语言作为介质将精神意识内容外化,人的交际与思维活动将是不可想象的。然而语言并不是唯一的交际

工具,我们必须打破“崇尚语言、迷信语言”的怪圈,摆脱“语言万能”的掣肘,利用语言和其他手段的配合来与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对话。像旗语、身势、手势、表情、动作、文字等等,这些辅助性的交际工具就是为了弥补语言的不足应运而生的。比如交响乐团里的指挥家,仅凭手中的小小指挥棒和丰富的表情就可以驾驭极其庞大和复杂的乐团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而没有只字片语。再比如风急浪高的海面上一盏航标灯也许就是指引航船归航的最好方式。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其实处于一种“非语言”状态的包围之中。人们在运用语言交际的时候,要让面部表情、手势、身势等等“副语言”统统加入进来。如歌剧、话剧等等,集舞蹈、音乐、表演于一身创造出了不俗的效果。再比如教师授课,假如一节课只是动动嘴皮子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必定会觉得枯燥无比,没有心思再听下去,也许丰富的肢体动作,表情、手势、图片等等就会让你的教学增色不少。就像袁腾飞老师,他的授课方式不仅仅感染了学生,同时也重新点燃了上万人重新学史的热情。

3.说话者自身的素质。说话者自身的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并且不断学习,努力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表达能力来克服一定的语言局限性。

尽管语言存在种种的局限性,但是事物总是辩证的。语言的概括性和模糊性造成了语言与现实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空白。但这些空白使人们无限遐想,也恰恰是因为它的种种局限性造就了中国古典文学那优美空灵的意境和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语言的“空白”与其不确定性,转化在文本当中就表现为言与意、虚与实、显与隐、形与神的对立,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艺术意境“空白”,在抒发自我独特审美体验的同时,也将创作的视角指向未来的接受者,通过对“空白”的填补与自我发挥,与创作主体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和再创作,扩展、延伸了“空白”。文本具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在语境之中又具有“暗示性”,使意境实际上具有了丰富化、多样化的潜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多么一幅唯美的画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愁多得不禁让人替他揪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雄劲苍凉的大漠中有着怎样悲壮的情怀?……

因此,语言的“空白”在实际上使意境成为了生生不息的再生机制,使之具有一种奇特的、永世不朽的艺术生命,它超越时空,不断地在鲜活的心灵中再生,从而无限地丰富、拓展,并创造出一部又一部的语言精品。

综上所述,尽管语言存在着“言不尽意”、“道不可言”、“意不称物”的种种客观局限,但是优秀的表达者,总是能够避开语言的局限,寄意于言外,忘记“言不尽意”的缺憾,而沉浸在意境“空白”之中,在“言”外建立一个优美动人、风光无限的大千世界。它的飘忽不定、蕴藉含蓄,以及极大的不确定性与包容性,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层审美内涵,促发了诗歌终极的审美魅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

[1]试论文学语言的惯性和动势[J].山东大学学报,1992,(3):13-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