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案例及分析
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案例及分析【案例一】临沂市某肉鸭养殖场饲养的13日龄樱桃谷鸭6000只,5月25日上午发病,发病前几天采食、饮水量均不增长,腹泻,大群精神尚好。5月26日,病情加重,出现病死鸭,死鸭多呈角弓反张状,至27日上午已死亡60多只。鸭群精神欠佳,约有1/4鸭精神沉郁,喜卧,卧时头颈不断向后弯,驱赶时走路缓慢且走几步又会趴伏于地;采食、饮水量均低于正常水平,严重腹泻,呈水样;严重的病鸭侧卧在地,两脚乱蹬,呈划水状;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状。病鸭机体脱水,肝脏肿大色淡,有的表面有出血点;肾脏肿大、苍白,输尿管中有大量尿酸盐沉积;肠腔中含有大量液体,泄殖腔中有少许白色粪便。依据详细的问诊、视诊,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并采取了以下治疗方案。
(1)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1瓶鸭病毒性肝炎抗体(250毫升/瓶)中加入5支庆大霉素(8万国际单位/支),混匀,肌肉注射病鸭,2毫升/只。在注射过程中勤换针头,防止传染。
(2)使用利巴韦林、磷霉素钠拌料,白天饲喂。
(3)饲料中添加肾肿解毒药,用于夜间饲喂。
(4)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2%葡萄糖。
(5)环境消毒,并将舍温提高1-2℃。采取以上措施4天后,经回访,除发病严重的病鸭又死亡40多只外,大群鸭精神好转并趋于正常。
【分析】本案例是鸭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病例。当前的肉鸭养殖业
中,绝大部分养殖户都不进行疫苗免疫,因鸭群鸭病毒性肝炎抗体水平过低而易发该病。养鸭过程中,雏鸭一旦发生该病,在没有继发细菌性疾病的情况下,尽早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可使病鸭很快康复。
鸭肝炎的症状
鸭肝炎的症状
一、鸭肝炎临床症状。
5日龄发病雏鸭表现为:精神沉郁,眼半闭,缩颈,翅膀下垂,行动迟缓,喜卧,食欲减退。发病后半天到一天,发生全身抽搐,侧卧,头向背伸,两脚
痉挛性蹬地,呈"角弓反张"姿势,很快死亡。翅下垂,羽毛松乱,不愿行动,
呆立,嗜睡。以后呼吸困难,咳嗽,腹式呼吸,下痢,排出黄色或绿色糊状粪便,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消瘦。最后倒地,头向后弯曲,昏迷而死亡。
二、鸭肝炎剖检症状。
剖检6日龄病鸭,发现肝脏肿大,质地脆弱,颜色暗淡,有的发黄,表面
有大小不一地出血斑点,胆囊肿大,充满淡绿色的胆汁,脾脏大呈斑驳状。肾
脏肿大、灰红色,血管呈暗紫色树枝状。气囊和肺脏发现异常。
剖检23日龄病鸭发现,气囊混浊,变厚,气囊上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灰白色或黄白色的霉菌结节,肺脏上也有霉菌结节。
三、鸭肝炎治疗方案。
注射鸭肝一针灵(美国瑞普斯)(鸭卵黄抗体注射液)0.5ml/kg,两倍量一次。根据病情可加量使用,细菌感染时可配合任何抗生素。4-5天后,用刀豆素+黄
芪多糖原粉饮水。如继发曲霉菌病时,可对23日龄病鸭用0.05%硫酸铜饮水(注:在饮水时不能与钢铁类金属接触)或采用制霉菌素内服,剂量为每百只
用80万单位,拌入饲料中,每天2次,连服3天。(注:鸭病毒性肝炎常发病于3周龄以下的雏鸭,成鸭很少发生。)庆大霉素原粉。
肉鸭常见三大传染病
肉鸭常见三大传染病
(一)鸭病毒性肝炎:
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3—20日龄雏鸭,春季3-4月份最易流行,一周龄以内的小鸭死亡率可达80%以上,2—3周龄50%左右。4周龄以后发病死亡率很低。其临床症状主要为神经症状,角弓反张。全身痉挛,头竭力向背部后勾,双脚向后反复抽蹬,很快衰竭死亡。
病理变化主要是肝脏肿大,表面有散在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多数肿胀,脾肿大,成花斑状。
在疫区,一日龄雏鸭,在颈背部皮下,注射高免血清,预防量0.5ml,治疗量1.0ml,连续2—3天。如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苗注射1—7日龄雏鸭,5—6天产后生保护力。
根本解决本病的办法是种鸭在产蛋前一个月,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二周后重复接种一次,可为其后代提供三周保护力。(二)鸭瘟(鸭病毒性肠炎):
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其特征为两脚麻痹,腹泻,粪便呈绿色或青灰色,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俗称“大头瘟”或“软脚瘟”,死亡率可达60—90%。
该病对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变化,主要为食道粘膜有条纹状黄色假膜,剥离后留下溃疡。泄殖腔病变与食道相似,但不易剥离。
一旦发病,迅速将鸭群分离成病鸭群、假定健康群和健康群,隔离饲养,并紧急接种疫苗,初期感染的鸭群,注射鸭瘟高免血清1—2ml,有一定疗效,鸭瘟流行地区和受威胁地区,20日龄以上雏鸭接种疫苗,可保护6个月,成年鸭接种疫苗,可保护一年。(三)鸭传染性浆膜炎:
本病是由鸭疫里奥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我国在1982年,在北京地区饲养的北京鸭中,首先发现此病,1—3周龄的鸭都易感,但以2—4周龄的雏鸭高发,在污染的环境中,发病率可达90%,死亡率50—90%不等,饲养管理粗放,环境被污染,
鸭病毒性肝炎
• 4、DHV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多数在冬季和早春
爆发。
三、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1~4d。
• 雏鸭都为突然发病。 • 发病半日到一日,发生全身性抽搐,身体倒向一侧,两 脚痉挛性反复踢蹬,约十几分钟死亡。头向后背,呈角 弓反张姿态故俗称“背脖病”。喙端和爪尖瘀血呈暗紫
色,少数病鸭死亡前排黄白色和绿色稀粪。
第三阶段(1980-1995年) :为DVH在我国的再次爆发和大流行期,DVH首
先在北京等地爆发,随后出现全国性的大流行,与此同时,国内众 多学者分离鉴定病毒,确认为DHV-I型。
第四阶段(1996年前后至今) :我国若干省份,如福建和广东等地的众
多养鸭场出现不能被标准DHV-I型弱毒疫苗或其抗体完全控制的典 型鸭肝炎流行,且往往由于高致死率给养殖业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
PH3.0都有抵抗力,在56℃加热60min仍可存活,但加热
至62℃,30min可以灭活,在37℃中能抵抗2%来苏儿作 用1h和0.1%福尔马林8h。 & 病毒在1%福尔马林或2%氢氧化钠中2h(15~20℃),在 2%的漂白粉溶液中3h,5%酚、碘制剂均可使病毒灭活。 & 在自然环境中,病毒可在污染的孵化器肓雏室中存活10 周,在阴湿处粪便中存活37d以上,在4℃存活2年以上,
病毒能在9日龄鸡胚尿囊腔中繁殖,10%~60%的鸡胚在
接种后5~6d死亡,表现发育不良或出血水肿。
养鸭应注意慎防四种病发生
养鸭应注意慎防四种病发生
一、鸭霍乱该病也称禽出败,常发生在中鸭期。其典型病状是:病鸭食欲减少或不食,多口渴,精神呆顿,不愿下水,经常独自蹲在一个地方打瞌睡,尾巴与两翅下垂,头偏颈弯,口和鼻常有粘液流出,呼吸困难,常张口呼吸,并且常摇头,下痢,排出绿色或白色带血的粪便,有时两脚瘫痪,不能行走。防治方法:①对50日龄以上的鸭进行注射禽霍乱菌苗,每只鸭肌肉注射2毫升,一般能免疫5~6个月。②当鸭病发时,即给每只鸭肌肉注射青霉素100毫升,连用2天,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③用磺胺噻唑、磺胺二甲嘧啶按0?4%~0?5%的比例拌入饲料中连续喂4~6天,或口服0?2~0?5克(按每千克体重算),连续喂4~5次即可。
④给每只鸭口服土霉素0?2~0?3克,或按0?05%~0?1%的比例混合饲料连续喂6~8天。二、鸭病毒性肝炎该病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病程短,传染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典型症状是:病鸭在发病初期精神呆顿,行动迟缓,食欲废绝,身体衰弱,常离群,眼半闭呈昏迷状态6~7小时后,病鸭双脚即呈痉挛性状,头向后仰,翅膀下垂,呼吸困难,最后双腿直伸而死亡。防治方法:①给1日龄雏鸭接种弱毒疫苗,在肌肉或鼻腔接种,4天后即产生免疫。
②给刚出壳的雏鸭肌肉注射血清,每只肌注康复鸭血清0?5~1毫升,即可预防。③给1日龄雏鸭皮下注射“鸭肝炎灵”0?5毫升,可防此病发生。三、鸭瘟该病是鸭
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典型病状是:病鸭在病发初期高烧不退,体温达40摄氏度以上,精神萎顿,羽毛松乱,食欲减少或不食,口干,不愿下水,常流泪,眼脸水肿粘连,鼻孔有粘稠分泌物流出,呼吸困难,声叫嘶哑,排出绿色或白色的稀便,头颈部肿大,故此病又有“大头瘟”之称。防治方法:①定期用鸭瘟疫苗作预防接种,雏鸭在20日龄注射,即可免疫一个多月,60日龄(成鸭)以上注射可免疫8~9个月,使用时疫苗加生理盐水稀释200倍,每只鸭胸肌注射1毫升。②在饲料里拌入3%~5%的鸽粪,早、晚各喂一次,连喂6~7次,或每100只鸭用耳环头2千克,地胆头1?5千克,路边青1千克,野芋头0?5千克,香附0?5千克,牛脚木1千克,煎水喂服,日服3次。四、农药中毒鸭放牧在曾经施过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1605、敌百虫、1095、乐果等农田、草地等地方便会引起中毒。其典型病状是:病鸭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废绝,常流眼泪和稀鼻涕,不断排便,严重时呼吸困难,呕吐,双翅无力,行走困难,不能站立,最后抽搐倒地而亡。防治方法:①平时放牧不要到喷过农药的稻田、草地、池塘等处,这些地方应在喷药15天后方可让鸭放牧。②给每只中毒的病鸭注射解磷定0?2~0?5毫升。③用硫酸阿托品每只注射1毫升,或半小时灌服1片,连服3~4次。④还可用铺地锦注射液注射,每只鸭注射10毫升。
禽病学讲义-第二章-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9-鸭病毒性肝炎)
禽病学(Avian Medicine)讲义
第二章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
第九节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
一、简介:
(1)名称: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是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病毒性传染病(DP一般影响大鸭)。
(2)临床表现特征:病程短促(死得快);角弓反张;肝脏肿大并有出血斑点。
二、病原学:
(1)病原: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大小约20-40nm,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有学者认为应单独划属),无囊膜,单股RNA,与人和犬的病毒性肝炎以及鸭乙型肝炎病毒没有亲缘关系。
(2)血清型:1型、2型、3型,新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
(3)抵抗力:对乙醚、氯仿、胰酶、30%的甲醇都有抵抗力,耐受pH3.0环境,对热也有一定的抵抗力(无特殊抵抗力,常规消毒措施对其都有一定对用;目前抵抗力较强的病原只有FMDV和IBDV)。
(4)病毒能在日龄鸭胚和鸡胚尿囊液中繁殖,鸭胚肝或肾原代细胞也可用来培养该病毒。
三、流行病学:
(1)宿主: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的雏鸭,成年鸭可感染但不发病,通过
粪便排毒,污染环境并造成小鸭感染。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3)传染源:发病鸭(病愈鸭仍然可通过粪便排毒1-2个月),带毒鸭(成年鸭、野鸭等)。
(4)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5)各个血清型分布:
1型:世界上所有主要养鸭地区均存在。
2型:英格兰。
3型:美国、中国。
新型:2002年中国发现部分毒株与1、3型DHV阳性血清无交叉中和反应。
养雏鸭谨防3种病
养雏鸭谨防3种病
近年来,随着养鸭业的不断发展,饲养区域进一步扩大,种苗与鸭产品流通加快,鸭的疫病随之开始严重化、复杂化,尤以雏鸭为甚。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浆膜炎是雏鸭三种常见传染病,农民朋友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鉴别诊断并加强科学防治。一、鸭瘟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鸭及多种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高致死率的传染病,是养鸭业的一大危害。1、主要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至43℃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顽固性下痢,粪便呈绿色。某些病鸭的头部严重浮肿,俗称“大头瘟”。2、防治措施:①在鸭病发生高峰期之前注射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1次,肉鸭接种2次,第一次在7日龄接种1羽份,2周后用双倍量接种第2次。种鸭在开产前用4倍量加强免疫,以后每年产蛋低产期加强接种1次。②以抗病毒药聚肌孢(干扰素诱生剂)效果最好。用量:每只成年鸭每次肌注1毫克,每隔三天1次,连续用药2~3次。③紧急注射疫苗。注射时一只鸭换一个针头,并与患病明显鸭群隔离开来,做好消毒等工作。二、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雏鸭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5~15日龄雏鸭。1、主要症状:该病发病急骤,病程短促,病鸭昏睡,眼半闭呈昏迷状,不久出现神经症状,两脚发生痉挛,呈游泳状运动,头向后仰,扭曲于背上,腿伸直向后张开,呈角弓反张状态。2、防治措施:该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出壳
雏鸭背部皮下注射免疫卵黄注射液是预防该病最有效办法,每羽0.5毫升。发病时每羽1毫升,加复方恩氟沙星混悬注射液,按体重每公斤0.2毫升,或复方板蓝根注射液,按体重每公斤0.2毫升,混合皮下注射。未发病雏鸭每6只用病毒灵、肝泰乐、维生素C、维生素B各1片拌料喂服,每日2次,连用3~5天,并用电解多维饮水。三、传染性浆膜炎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禽类的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1、主要症状:病鸭精神沉郁,缩颈嗜睡,食欲减退或不食,喜卧,不愿走动,咳嗽,昏睡,眼鼻流浆性分泌物,眼眶周围羽毛粘湿形成“眼圈”。脚软,排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味恶臭。有的鼻窦肿胀、跗关节肿大。有的出现摇头、点头及前仰后翻等神经症状。2、防治措施:对1周龄雏鸭进行疫苗接种是防治该病的最有效办法。发病时,可用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每只0.5毫升,加庆大霉素按体重2万单位/公斤、氟苯尼考注射液20毫克/公斤、黄芪多糖注射液2毫克/公斤,颈背中下部皮下注射,用连续注射器注射时,油剂苗要边摇匀药液边注射;并用10%氟苯尼考粉每公斤饲料1克、阿莫西林粉每公斤饲料0.1克拌料,连用3天。
几种鸭常见病的诊断与防治
几种鸭常见病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本文针对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霍乱、鸭产量下降综合征等在鸭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介绍了临床诊断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帮助农村养殖户及小型养殖场应对疾病对鸭群的侵害。
【关键词】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霍乱;鸭产量下降综合征;诊断;防治
1 鸭病毒性肝炎
该病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具有病程短、传染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生于雏鸭,主要发生于1周龄~3周龄,育成鸭一般不发病,也不影响产蛋。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更易发生,潜伏期为1~4天,病程进展迅速,短时间就波及整个鸭群。
1.1 临床诊断
感染初期精神萎靡,呆立,身体虚弱,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眼半闭,有的排灰白色或绿色水样粪便,发病12~24小时后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痉挛,头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出现抽搐后,约20分钟左右双腿伸直死亡。病理解剖特点是: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大小
不等血斑。
1.2 防治措施
(1)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引进健康雏鸭苗,1月龄以内的雏鸭要隔离饲养,供给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饮用自来水或深井水,不得饮用野生水禽栖息的水,用具要清洗、消毒。
(2)给1日龄雏鸭接种弱毒疫苗,在肌肉或鼻腔接种,4天后即产生免疫。
(3)给刚出壳的雏鸭肌内注射血清,每只肌注康复鸭血清0.5~1毫升,即可预防。
(4)给1日龄雏鸭皮下注射“鸭肝炎灵”0.5毫升,可防此病发生。
2 鸭瘟
鸭瘟是由鸭瘟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本病的流行与气温、湿度、鸭群的繁殖季节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通常在春夏之际和秋季流行最严重。该病潜伏期为3~7天,发病的持续时间为数天至1个月左右,整个流行过程为2~6周。
鸭病毒性肝炎
(4)对采用标准DVH-1弱毒疫苗或抗体控制不良的病鸭群,在排除该疫苗与抗体质量不良和合并感染等前提 下,应分离鉴定病毒,探讨有关DVH-II型、III型感染及DVH-1型变异株感染的情况,尝试使用本地毒株制备疫苗 与抗体,用于防治。
肝脏水肿,并有许多针尖大至黄豆粒大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在感染初期呈 空泡化,后期则出现病灶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血管套现象。脾肿大,呈斑驳状。肾肿胀,血管明显,呈 暗紫色树枝状。
Baidu Nhomakorabea
临床诊断
目前,我国只发现鸭肝炎I型,本病型多见于20日龄内的雏鸭群,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出现典型的神 经症状,肝脏严重出血等特征,均有助于作出初步判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临床上在较大日龄鸭群或已作免 疫接种的鸭群发生本病时,病例常缺乏典型的病理变化,仅见肝脏肿大、淤血,表面有末梢毛细血管扩张破裂而 无严重的斑点状出血,易造成误诊漏诊,必须经病原分离与鉴定确诊。临床上诊断鸭病毒性肝炎还应注意与鸭疫 里氏杆菌病、雏鸭副伤寒、禽霍乱、曲霉菌病等作鉴别;
(2)鸭霍乱
各种年龄的鸭均能发生,常呈败血经过,缺乏神经症状。青年鸭、成年鸭比雏鸭更易感,尤其是3周龄以内的 雏鸭很少发生,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的鉴别内容。病鸭肝脏肿大,有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灶和心冠沟脂肪组织 有出血斑,心包积液,十二指肠粘膜严重出血等特征性病变,与鸭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肝脏触片、心包液涂片, 革兰氏染色或美蓝染色见有许多两极染色的卵圆形小杆菌。用肝脏和心包液接种鲜血培养基,能分离到巴氏杆菌, 而鸭病毒性肝炎均为阴性。
小鸭疾病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
疫病防治|禽业技术空
小鸭疾病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
陆永久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30211)
摘要:小鸭疾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办法是当下鸭类养殖中需要重点探究的问题,而目前我国鸭类养殖还保持着粗放式养殖模式,各方面管理都做不到位,本文通过分析主要患病特点探究小鸭疾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小鸭疫病;流行特点;防治对策
近几年,随着鸭类患疫病情况越发复杂,导致社会各界、业内也相应地对这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不断在新疫苗、药物的研发及配制上下功夫。但鸭类疾病管控防治应从小鸭开始预防管理。
1当下小鸭的几种主要患病类型及其特点
1.1鸭瘟
目前鸭瘟还没有药物可治疗,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天鹅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大,通常在90%以上,对水禽业发展危害极大'1]。从病变状态、过程方面来说,鸭瘟的流行范围较广,病程也较长,一般多在发病后4-6d死亡,但不传染给鸡与猪,且当翻开鸭肛门会岀现充血、水肿或有黄绿色假膜。且在患瘟时常表现为流涕流泪,死亡时眼睛充血,嗦囊空虚无食物,手摸时感到松软,并且全身皮肤表面有许多岀血斑点,头颈部岀血较为严重。
1.2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比较强的病症,多因为高温和养殖密度过大引起,因此,要给予特别关系。而其病变状态表现为发病初期鸭子会经常发呆,看起来很萎靡,吃的东西越来越少,到最后不吃东西。严重时会导致快速死亡,而且多发于小鸭,大一点的鸭子很难致病,而在病情发现后最好可以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
鸭常见疾病诊断
肉鸭常见的病毒病有:鸭病毒性肝炎、鸭瘟;
常见的细菌病有: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支原体病;
寄生虫病多见于球虫病。
1.鸭病毒性肝炎:由鸭肝炎病毒引起,多见于3周以下的雏鸭发病。
①表现:突然发病,无任何症状死亡,几小时后波及全群,精神委靡、缩头、垂
翅、闭眼;运动失调,倒地旋转,角弓反张;少数病鸭腹泻,排黄白色或灰绿色
稀便,病重者爪呈紫红色。
②剖检:肝脏肿大,质地柔软,呈淡红色或外观呈班驳样;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
斑;脾肿大,呈班驳样;肾肿,充血;胆囊扩张,胰腺肿大。
③治疗:早期用抗病毒药+广谱抗菌药+电解多维治疗有效,中后期治疗效果较差;
病鸭用高免血清治疗效果显著,发病早期每只雏鸭肌肉或皮下注射康复血清或高
免血清0.5毫升能够防止感染发病和降低死亡率。
2.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大头瘟,由鸭瘟病毒引起,多见于15—20天以后的
肉鸭发病。
①表现:病鸭高热不退,食欲降低,渴欲增加,两肢发软,常卧地不起;病鸭眼,流泪,
有脓性分泌物,眼睑水肿,流鼻涕,头颈肿大;腹泻,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粪便,
翻开泄殖腔可见黏膜上充血、水肿、有出血点,严重时覆盖一层假膜。
②剖检:皮肤皮下充血出血;全身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有出血斑,腺胃黏膜出血,淋巴组织
坏死,消化道黏膜有坏死斑点、出血、溃疡或形成假膜;肝脏上有白色点状坏死
和出血斑,胆囊肿大,气管黏膜出血。
③治疗:早期用抗病毒药+广谱抗菌药+电解多维治疗有效,中后期治疗效果较差;高免血
清早期治疗,每只鸭肌肉注射0.5—1.0ml有一定疗效;聚肌胞〔一种内源性干
主要鸭传染病防治措施
主要鸭传染病防治措施
文章摘要:鸭瘟鸭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流行,尤其在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传染极快。鸭瘟病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饲料、用具、池塘水等,经消化道、皮肤和伤口而感染,也可通过种蛋、吸血性昆虫、其它...鸭瘟鸭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流行,尤其在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传染极快。鸭瘟病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饲料、用具、池塘水等,经消化道、皮肤和伤口而感染,也可通过种蛋、吸血性昆虫、其它动物和人的活动而传播。感染发病的鸭子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高热、腿软发瘫等。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鸭完全废食,口、眼、鼻腔流黏液,头颈肿胀,呼吸困难,叫声粗哑,排深绿色或灰绿色的稀粪。鸭瘟病的病程很短,一般只有3~4天,快的在1~2天内即死亡,严重时鸭群可全部死光。目前,对鸭瘟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预防的措施主要是,定期给雏鸭和健鸭(特别是种鸭)注射鸭瘟疫苗;平时注意加强鸭群的饲料和饮水卫生,鸭舍及活动场地定期消毒等。一旦发生鸭群染病,应尽快隔离、淘汰病鸭,对全群鸭子都要立即注射鸭瘟疫苗;封锁鸭群的活动区,对鸭舍、用具、剩余饲料、运动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并需闲置1~2个月后方可使用。对病死的鸭子作深埋、焚化等无害化处理,切不可随便乱抛;对淘汰的疑似病鸭,应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宰杀,羽毛和内脏亦不可乱丢,肉体需进行高温处理后才能食用。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临诊表现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
炎和出血。严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是预防本病的积极措施。但是所在地区一旦出现本病流行,往往单靠消毒措施还不能保证防止本病的发生,因此需要结合本地条件进行特异性预防。可用鸡胚化鸭肝炎弱毒疫苗免疫母鸭,每次1毫升,共2次,间隔2周。这些母鸭的抗体至少可维持7个月,其后代母源抗体可保持2周左右,如此即可度过最易感的危险期。在一些卫生条件差,肝炎常发生的鸭场,则雏鸭在10~14日龄时仍需进行鸭肝炎疫苗的主动免疫。发病或受威胁的雏鸭群,可经皮下注射康复鸭的血清或高免血清,或免疫母鸭的蛋黄匀浆0.5~1毫升,可降低死亡率,起到制止流行和预防发病的作用。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免疫母鸭,每只母鸭于产蛋前10~15天注射一次,隔14天后注射第二次。无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接种疫苗后72小时开始产生免疫力,120小时达到坚强免疫力,免疫期至少可以维持70~80天以上。
几种常见雏鸭疾病
05
雏鸭营养代谢性疾病
雏鸭维生素缺乏症
01
02
03
维生素A缺乏
导致雏鸭眼睛干燥、怕光 、流泪,生长缓慢,骨骼 发育不良,运动失调等。
维生素D缺乏
影响雏鸭骨骼的正常发育 ,出现佝偻病、软腿等。
维生素E缺乏
导致雏鸭出现脑软化症、 渗出性素质等。
雏鸭矿物质缺乏症
钙缺乏
影响雏鸭骨骼的正常发育 ,出现佝偻病、骨质疏松 等。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7天。
临床特征为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等特点 。
病死率较高,对养鸭业危害较大。
03
雏鸭细菌性传染病
鸭大肠杆菌病
诊断要点
雏鸭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败血 症、腹膜炎、脐炎和全眼球炎等 症状。病鸭精神沉郁,食欲下降 ,拉稀,消瘦,死亡率较高。
防治措施
雏鸭应激综合征
01
症状
雏鸭应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羽毛蓬乱、体重下降
等症状。有时还可能出现拉稀、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02
病因
雏鸭应激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环境变化、运输、转群等引起的应激反应。
03
防治措施
预防雏鸭应激综合征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避免过度
惊吓、运输等应激因素。对于已经出现应激症状的雏鸭,可以采取药物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鸭舍清洁卫 生,定期消毒。对病鸭可使用抗 菌药物治疗,如土霉素、庆大霉 素等。
目前影响肉鸭健康生长的十种疾病
目前影响肉鸭健康生长的十种疾病
作者:张永平,时少磊
来源:《兽医导刊》 2013年第3期
张永平,时少磊
(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局相邸镇检验检疫所,山东莒南276600)
目前北方地区实行的肉鸭养殖主要有全封闭舍饲、半开放式饲养、舍内网上平养、舍内加运动场饲养等模式。不论哪种模式,对疾病防控均有利也有弊。饲养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执行各项生物安全措施,仍然可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甚至流行。目前影响肉鸭健康生长的主要疾病有10种。
一、鸭流感
是养鸭的重要疾病之一。鸭感染H5亚型后食欲减退或废绝,高热,拉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精神沉郁,后期常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极高,种鸭产蛋量迅速下降。H9亚型感染后可使中枢免疫器官和生殖器官发育受阻,造成免疫抑制,商品鸭易发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种鸭和蛋鸭对产蛋影响显著。鸭流感H5亚型的病变表现为心肌条纹状坏死、胰腺坏死灶、肠黏膜出血等,禽流感H9亚型在蛋鸭上的病变主要为卵巢出血、卵巢坏死,并产生大量的畸形蛋。
在预防方法上,建议免疫国家供应的禽流感H5RE-4-5疫苗和禽流感H9疫苗,最好能在6~9日龄使用水禽专用的新流(H9)二联。治疗时多使用中药的抗病毒药,尽可能不用西药抗病毒药,因为大部分抗病毒的西药都是国家违禁药物,且使用效果也不好。
二、雏鸭病毒性肝炎
雏鸭肝炎主要由DHVⅠ型和Ⅲ型病毒感染所致,3日龄内雏鸭发病较为严重。该病发病急,病鸭精神沉郁,有神经症状,死后呈角弓反张姿态,雏鸭病死率高。以雏鸭神经症状(角弓反张)、肝脏肿大出血为主要特征。
雏鸭肝炎可以作被动免疫,在1~3日龄注射鸭肝炎卵黄抗体0.5?ml,同时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尽量避免雏鸭肝炎早期感染。
鸭子常见疾病
(一)鸭瘟
1、病原或病因疱疹病毒
2、症状病鸭体温急剧升高到43℃以上,流泪眼周围羽毛沾湿或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鼻腔也有分泌物,呼吸困难,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胀,俗称“大头瘟”,病鸭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严重者粘膜外翻,粘膜面有黄绿色的假膜,不易剥离。
3、防治在2月龄时注射鸭瘟疫苗,一般在1周内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发病初期肌注抗鸭瘟高免血清,每鸭注射毫升,有一定疗效。成年鸭一次肌注聚肌胞1毫克,3日1次,2~8次有良好疗效。
(二)雏病毒性肝炎
1、病原或病因?鸭肝炎病毒
2、症状此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左右的雏鸭,发病半日到一日即发生全身性抽搐,病鸭多侧卧,头向后背“背脖”,两脚痉挛性反复踢蹬时在地上旋转,咀壳端和爪尖淤血呈暗紫色。
3、防治初发病鸭群或受到此病威胁的鸭群,可注射康复鸭的免疫血清或高免血清或免疫母鸭蛋黄匀浆,经皮下注射每只~毫升可起到降低死亡率,制止流行和预防发病的作用。
(三)雏鸭传染性浆膜炎
1、病原或病因鸭疫巴氏杆菌
2、症状此病主要发生于2~3周的雏鸭,最急性病例看不到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例表现为嗜睡,缩颈或嘴地面,眼鼻有浆液或粘性分泌物,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摇头或点头、背脖和两腿伸直呈角弓反张,不久抽搐而死。
3、防治氯霉素或土霉素按%混于饲料中,边疆辅助4天。并改善良雏室的卫生条件。
(四)鸭霍乱
1、病原或病因多杀巴氏杆菌
2、症状此病的最急型无明显可见的症状,常在吃食时或吃食后突然倒地死亡。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3℃,口渴、嗉囔内积食或积液,病鸭咳嗽,打喷嚏,呼吸加快常张口呼吸,并常摇头,故称此病为“摇头瘟”。病鸭排出腥臭的白色或铜绿色的稀粪,少数病鸭粪中混有血液,有此病鸭两脚发生瘫痪,不能行走,常在1-3天内死亡。
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疫苗中和抗体效果实验
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疫苗中和抗体效果实验
背景介绍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鸭传染性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危害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和鸟类生态平衡。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疫苗对于鸭病毒性肝炎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实验旨在评价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疫苗中和抗体效果。
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
•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疫苗
•安捷伦438冻存板(96孔)
•长白山鸭
2. 实验步骤
1.长白山鸭进行免疫。
2.免疫后21天,收集血清。
3.使用荧光计检测血清中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疫苗抗体滴度。
4.选取抗体较高的血清,进行抗体效果实验。
5.在安捷伦438冻存板中制备不同浓度的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疫苗。
6.将制备好的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疫苗与选取的高抗体血清混合,制备一
系列血清-疫苗混合物。
7.将血清-疫苗混合物分别接种到细胞培养板上。
8.等待48小时后,对孔中的细胞进行观察,并比较不同浓度的疫苗对
细胞的抑制作用。
实验结果
本实验选取的高抗体血清经检测,其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疫苗抗体滴度较高。在制备的血清-疫苗混合物中,抗体浓度的逐渐提高导致疫苗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经过48小时的观察,高抗体血清与较高浓度疫苗混合物对病毒的抑制效果较差,而与较低浓度疫苗混合物对病毒的抑制效果较好。
结论
本实验表明,在免疫后21天,使用荧光计检测血清中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疫苗抗体滴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疫苗的抗体效力。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疫苗与高抗体血清混合物的抗病毒效果,可以优化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疫苗的配方,提高其疗效和预防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国中 副教授
苏敬良 副教授
申请学位门类级别: 农学硕士
专 业 名 称: 临床兽医学
研 究 方 向: 动物分子病毒学
所 在 学 院: 动物医学院
二零零八年六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 2008 年 6 月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中国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 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一、鸭肝炎Ⅰ型病毒 .................................................................................................... 1
1.1 DHV-Ⅰ的血清型及分布 ............................................................................................................ 1 1.2 DHV-Ⅰ的理化特征 .................................................................................................................... 1 1.3 DHV-Ⅰ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1 1.4 DHV-Ⅰ的流行病学 .................................................................................................................... 2 1.5 DHV-Ⅰ生物学特征 .................................................................................................................... 2 二、生物信息学 ............................................................................................................................... 4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7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英文全称 avRpt2-induced gene Ampicillin Amino acid base pair 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 complementary DNA Diethylpyrocarbonate Duck hepatitis virus Duck hepatitis virus type 1 ethidium bromide ethylen diaminetetraaetic acide fetal bovine serum GTPase of immunity associated protein Houre Hras revertant gene 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 Isopropylthio-β-D-galactopyranoside lecithin retinol acyltransferase messenger RNA Minute Millimole/liter Nanogram Nucleotide Open reading fram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ibonuclease Revolutions per minute Second Microliter Micromole/liter Untranslated region 5-bromo-4-chloro-3-indolyl-β-D-galactoside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时间: 2008 年 6 月
导师签名:
时间: 2008 年 6 月
摘要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 快、病程短、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神经症状、突然死亡和肝脏肿大 出血。
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两株鸭肝炎Ⅰ型病毒国内分离株 DHV-S 和 DHV-JX 全基因组序列, 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预测分析 DHV-Ⅰ尚可能存在的基因结构功能特点。
分类号: wenku.baidu.com 级:
单位代码:10019 学 号:S05040544
硕士学位论文
两株Ⅰ型鸭肝炎病毒国内分离株 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Genome sequencing and analysis of two DHV-Ⅰstrains isolated from China
研
究
生: 冯丽芳
指 导 教 师: 韩 博 教 授
根据已发表的 DHV 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分段扩增以获 DHV-S 和 DHV-JX 基因组全长序 列,序列经拼接,基因组全长 7690n(t 未包括 3′端 polyA 尾),基因组仅含一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编码长度 2249 个氨基酸的聚蛋白。预测 DHV-S 和 DHV-JX 存在 10 个切 割位点,最终产物为 11 个蛋白。ORF 的 5′端和 3′端为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 序列已提交至 GenBank,获得登录号分别为 EF41781 和 EU371557。
Specific primer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submitted sequence on NCBI, to amplify the sesquences of the all long genome. The genomic sequence of DHV-S and DHV-JX was assembled. The genome of DHV-S and DHV-JX was found to be 7690nt in length excluding the poly A tail. Computer-assisted analysis of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DHV-S and DHV-JX indicated that the genomic RNA contains one large open reading fram, encoding a putative polyprotein of 2249 amino acids, wbich is preceded 5′terminal uncoding region and followed by 3′terminal uncoding region. 10 cleavage sites were predicted to occur in the DHV-Ⅰpolyprotein which appears to be cleaved into 11 mature products.The sequences had been submissioned to GenBank, and the logged numbers were EF41781 and EU371557 representively.
通过 ExapsyProsite 分析表明鸭肝炎Ⅰ型病毒含有多种功能的翻译修饰位点: cAMP/cGMP 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蛋白激酶 C 磷酸化位点、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酪氨酸激酶 磷酸化位点、N 相连豆寇酰化位点、酰胺化位点、腺苷酸鸟苷酸结合位点、异戊烯结合位点。 通过 DNAMAN 预测 DHV-S 与变异株 DHV-04G 限制性酶切位点,表明根据酶切位点信息的分 析可以鉴定区别Ⅰ型 DHV 和变异株。通过 DANMAN 分析 DHV 2249 个氨基酸所对应的基因 密码子,得知 DHV 基因在密码子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偏爱性。 关键词:DHV;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功能位点;密码子
Keywords: DHV; genome;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functional motif; codon
II
缩略词 AIG1 Amp aa bp BLAST cDNA DEPC DHV DHV-Ⅰ EB EDTA FBS GIMAP h Hrev IRES IPTG LRAT mRNA min ml ng nt ORF PCR RT-PCR RNase r/min s µl µM UTR X-gal
中文全称 avRpt2 诱导基因 氨苄青霉素 氨基酸 碱基对 基本局部比对搜索工具 互补 DNA 焦炭酸二乙酯 鸭肝炎病毒 鸭肝炎病毒血清 1 型 溴化乙锭 乙二胺四乙酸钠 胎牛血清 免疫相关蛋白 GTP 酶 小时 原癌记忆回复体基因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 卵磷脂视黄醇酰基转移酶 信息 RNA 分钟 毫摩尔/升 钠克 核苷酸 开放阅读框 聚合酶链式反应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核糖体核糖核酸 转/分 秒 微升 微摩尔/升 非翻译区 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
III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 II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III 第一章 引言..................................................................................................... 1
ExapsyProsite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DHV had multiple functional motifs: cAMP-and cG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phosphorylation site, Protein kinase C phosphorylation site, Casein kinase II phosphorylation site, Tyrosine kinase phosphorylation site, N-myristoylation site, Amidation site, Prenyl group binding site, and renyl group binding site. Restriction Enzyme cutting analysis by DNAMAN showed that choosing proper restriction Enzyme would identify DHV-Ⅰ and variant DHV-.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indicated DHV had some codon preference.
I
ABSTRACT
Duck viral hepatitis is an acute, highly contagious, viral disease of young ducklings characterized by high mortality and short incubation period. Clinical signs include anorexia, sudden death, opisthotonos and enlarged liver with haemorrhagic lesions.
The research i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genomic sequence of duck hepatitis virus type Ⅰ,DHV-S and DHV-JX isolated from China, and bioinformatics tools are employed to predict and analyze gene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