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对和配伍总结

合集下载

经典中药药对配伍,会用则疗效大增,你会几个?

经典中药药对配伍,会用则疗效大增,你会几个?

经典中药药对配伍,会用则疗效大增,你会几个?

方剂,其中均包涵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总结常用药对于后,供读者参考。

【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 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各10克,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 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 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 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研磨吞服,1.5g/每次,病重者加倍。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

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常用药对

【威灵仙葛根】各10g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20~30g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g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10~15g;10g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适用于邪踱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老中医的药对应用心得,难得一见

老中医的药对应用心得,难得一见

老中医的药对应用心得,难得一见

陈宝贵教授临证五十年,在中药的临床应用方面经验丰富,尤其应用对药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每效如桴鼓。陈宝贵教授的一些运用对药的经验总结如下。

1.苍术配白术

脾主运化水湿而恶湿邪,故湿邪最易困脾,脾虚亦最易生湿。

脾气或脾阳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反而滋生水湿之邪,导致湿邪内困,临床表现为腹胀便溏、纳呆食少、气短懒言、四肢倦怠、畏寒肢冷、身形浮肿等症状。脾虚不仅生内湿,又易感受外湿,湿邪困脾,又可导致脾虚。针对脾虚湿困证,陈教授喜用苍术、白术,其中,白术甘缓苦燥,功善补气健脾,扶植脾胃以消食除痞;苍术辛香燥烈,走而不守,健脾胃以燥湿,除秽浊以悦脾。《玉楸药解》云:“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住泄亦同白术,而泄水开郁,苍术独长。”所以,白术、苍术二药合用,有补有泻,健脾燥湿之力颇强。

2.半夏配川黄连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本品具有温燥之性,能燥湿化痰,并具有止咳作用,为治湿痰的要药,半夏既能燥湿以化痰,又能降逆以和胃,辛散消痞。川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等。黄连去中焦湿热,并

具有解毒作用,脾胃病患病日久,多见寒热错杂,病机复杂,而半夏、黄连相伍,一寒一温,清热而不患寒,散寒而不忧热,二者相反相成,相激相制,从而平衡阴阳,使气机调畅。

3.柴胡配白芍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贾所学:“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泄。”张锡纯:“柴胡,味微苦,性平。禀少阳生发之气,为足少阳主药,而兼治足厥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胆火甚炽者,此能散之;至外感在少阳者,又能助其转输以透膈升出之,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寒热,寒热者少阳外感之邪也。又谓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诚以五行之理,木能疏土,为柴胡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自能疏通胃土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

中药调配的工作总结范文

中药调配的工作总结范文

中药调配的工作总结范文

中药调配的工作总结。

中药调配是中医药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中药制剂的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能够参与中药调配工作,并且从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在我想通过这篇文章来对这段经历进行总结和反思。

首先,中药调配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在调配中药的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认真对待,不能有丝毫马虎。从选材到熬制,都需要严格按照配方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细心和耐心的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中药的质量。

其次,中药调配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在调配中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进行调配,这就需要我们对中药的性味归经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还需要对中药的药性和相互作用有着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制定出合理的配方。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提高了自己的中药调配能力。

最后,中药调配需要团队协作和沟通。在实际工作中,中药调配往往需要和其他部门进行配合,比如药房、药材部等,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使中药调配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中药调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我们具备细心和耐心,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这段经历,我对中药调配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中药调配能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配伍技巧

中药配伍技巧

中药配伍技巧

中药配伍技巧是中医药学中关于中药组方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合理搭配中药,达到增强药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的效果。下面是一些中药配伍技巧的示例:

1. 因药方剂:即根据病情和症状的不同,选择一些主药,再根据这些主药的作用,选择辅药和调药,使各药共同发挥最好的治疗效果。

2. 相宜配伍:即一些中药之间有较好的配伍效果,能够相互增效,提高疗效。例如,黄连和黄芩配伍,能够起到协同抗菌的作用。

3. 药性调配:药性调配是指根据病情和需要,选用不同药性的中药进行配伍,以达到调和病机、平衡药性的目的。例如,对于热病,可以选择寒凉药物与温热药物相结合。

4. 同类药物配伍:即选择同类的中药进行配伍,如多味清热解毒药物组合使用。这样可以加强疗效,提高药物的适应性。

5. 逆向配伍:逆向配伍是指将相反或具有对立作用的药物进行配伍,以达到某种特定的效果。例如,将偏寒药物与偏热药物配伍,能够平衡药性,起到调和作用。

请注意,中药配伍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来确定,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方剂配伍用量比例总结

方剂配伍用量比例总结

方剂配伍用量比例总结

第一篇:方剂配伍用量比例总结

中医方剂特殊配伍及药物用量比例总结

1.麻黄汤:麻黄:桂枝:炙甘草=3:2:1

2.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麻黄:石膏=1:2

3.竹叶石膏汤:半夏:麦冬=1:2

4.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

5.当归六黄汤:黄芪:当归=2:1

6.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2:1

7.阳和汤:熟地黄:麻黄=15:1

8.旋覆代赭石汤:旋覆花:代赭石:生姜=3:1:5

9.麦门冬汤:麦门冬:半夏=7:1 10.枳术丸:枳实:白术=1:2 11.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1:1:1 12.六一散:滑石:甘草=6:1 13.吴茱萸汤:生姜:吴茱萸=2:1 14.大补阴丸:(熟地+龟板):(黄柏+知母)=3:2 15.泽泻汤:泽泻:白术=5:1 16.小建中汤:芍药:桂枝=2:1 17.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1:1 18.温脾汤:大黄:附子=2:1 19.炙甘草汤:地黄:甘草=4:1 20.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20:1(1:1气血双补)21.小蓟饮子:生地:小蓟=8:1

第二篇: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

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体重, 林可霉素,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1、青霉素g(penicillin g)又名:青霉素、苄青霉素抗菌药物,肌注:5万~10万单位/千克体重。与四环素等酸性药物及磺胺类药有配伍禁忌。

2、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又名:氨苄西林、氨比西林抗菌药物拌料:0.02%~0.05% ;肌注:25~40毫克/千克体重。

3、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名:羟氨苄青霉素抗菌药物。饮水或拌料:0.02%~0.05%

中药常用药对总结

中药常用药对总结

中药常用药对总结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味中

药的配伍组合,

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中药的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处方组成的框

架,几个不同的药对组合在一起,

可构成不同功效的处方。

通过药对可以加强对中药的理解,药对需

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服用。

以下选用部分常用药对,供临床参考。

威灵仙、葛根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病证。

海桐皮、豨莶草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

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煅用。

磁石、珍珠母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

息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地龙、僵蚕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蝉衣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牛膝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青皮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效果较小。

枳实、厚朴

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效果较好。

香附、川楝子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治气分瘀滞。

药对自古出经方,史上最全的152组中药常见药对,医者得心,病患之幸

药对自古出经方,史上最全的152组中药常见药对,医者得心,病患之幸

药对自古出经方,史上最全的152组中药常见药对,医者得心,病

患之幸

药对、又称对药,是指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组合。《伤寒论》的药对是仲景常用的一种特定药物组配和方剂组成,也是仲景从长期大量的临床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的结晶。

药对虽组成简单,但作用方向一致,全面兼顾病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作用,体现了仲景适证化裁、灵活加减的用药特点。

因此,探讨《伤寒论》药对的配伍规律和特点,对我们深入研究《伤寒论》方剂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理,提高辨证论治的能力和临床疗效大有裨益。

1. 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2. 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3. 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 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5. 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6. 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7. 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8. 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9. 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10. 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1. 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12. 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 陈皮得白术则补脾。

14. 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15. 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16. 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17. 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18. 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19. 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20. 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21. 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22. 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200种常见中药配伍口诀收藏

200种常见中药配伍口诀收藏

200种常见中药配伍口诀收藏

中医临症既要辨证准确,还要用药精当,做到理、法、方、药的和谐统一,才能收到满意疗效。所以,正确掌握和运用中药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而那些出于经方或时方的“药对”是方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好较多的“药对”是正确使用中药的基础功夫。

临床处方除极少数是一味药组成外,大多数由二味以上配伍成方。

而“药对”之所以常常相伍习用,正是由于如此伍用,有良好的

协调作用或较好的制约作用,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病功效。下

面给大家带来200种常见中药配伍口诀,什么病搭什么药,看一

遍就忘不了!1. 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2. 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3. 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 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5. 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6. 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7. 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8. 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9. 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10. 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1. 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12. 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 陈皮得白术则补脾。

14. 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15. 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16. 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17. 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18. 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19. 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20. 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21. 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22. 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日常家用一览表,十万人收藏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日常家用一览表,十万人收藏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日常家用一览表,十万人收藏

中药配伍有'七情'之说,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单行,就是用单味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相须,即两种以上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有明显增强其原有的疗效。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主辅配合,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

第一类

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得另一种新的效果。这类最有意义。例如:桂枝——白芍(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二参汤,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失眠。

黄连——吴茱萸(寒——热)左金丸,平肝制吐酸。

黄连——干姜(寒——热)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芩朴汤,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四逆散,和肝泄热。

红枣——生姜(补——散)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青蒿鳖甲汤,退骨蒸。

黑芝麻——桑叶(补——清)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中药配伍药对口诀

中药配伍药对口诀

中药配伍药对口诀

临床用药要求严谨、精炼。做到这点,除辩证、立法正确外,还需熟悉每味药物的药性及药物间的配伍。以单味药立方者为单方,但毕竟药少力专,不适宜大多数疾病。今分享药物的药对,多是前人对两药配对应用后产生某些特殊功效的总结!

1.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2.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3.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5.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6.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7.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8.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9.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10.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1.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12.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陈皮得白术则补脾。

14.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15.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16.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17.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18.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19.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20.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21.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22.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23.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

24.黄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黄柏得当归则补阴。

25.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

26.大黄得芒硝则润下。

27.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

28.紫苏配黄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

29.蒲黄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中药药对与配伍情况总结

中药药对与配伍情况总结

中药药对与配伍情况总结

中药药对配伍第一章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主治风寒表实无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主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主治肺热咳喘。

4.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主治风寒表虚有汗。

5.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主治寒饮咳喘日久。

二.辛凉解表药1.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开咽利音力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2.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善治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3.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4.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主治少阳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 1.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2.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

3.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4.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5.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治湿热黄疸效佳。

二.清热燥湿药1.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2.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3.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治痰火互结之结

胸证效佳。

4.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治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证。

三.清虚热药1 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

中药配伍药对总结表(收藏版)

中药配伍药对总结表(收藏版)

中药配伍药对总结表(收藏版)

处方上经常当归、白芍同用,苍术、厚朴同用,半夏、陈皮同用,这种药物的配伍,主要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有根据,有理论,不是随便凑合的。通过适当配伍,能加强药物的效能,扩大治疗的范围,值得我们重视。兹为便于大家的掌握和进一步理解它的作用,拟分三类叙述如下。

第一类

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得另一种新的效果。这类最有意义。例如:桂枝——白芍(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二参汤,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失眠。

黄连——吴茱萸(寒——热)左金丸,平肝制吐酸。

黄连——干姜(寒——热)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芩朴汤,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四逆散,和肝泄热。

红枣——生姜(补——散)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青蒿鳖甲汤,退骨蒸。

黑芝麻——桑叶(补——清)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枸菊地黄丸,明目。

中药药对配伍方法

中药药对配伍方法

中药药对配伍方法

药对是指中医临床上常配伍使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可相互促进增强药效,或者相互制约、调节以减轻毒副作用。通常以同类相须、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制为用等原则进行配对[1]。如麻黄配石膏一温一寒,使麻黄散表寒而不助里热,石膏清里热而不遏表寒;桂枝配芍药一散一收,桂枝汤方中以桂枝之辛温,解肌祛风,芍药之酸寒,敛阴和营;麻黄配杏仁,升降相因,相得益彰,共调肺气宣发肃降之机[2];石膏知母两寒药同用,性能功效存在互助作用有利于两药性能和功效的发挥[3]。古代医药典籍如《神农本草经》中“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及“七情和合”等配伍理论的记载,《内经》中对药对雏形进行了记载。近代论述药对的专著《施今墨药对临床经验集》《药对论》《中医临床常用对药配伍》《中药药对大全》《中药药性论》等也对配伍理论进行了总结[4]。中药复方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常用形式,其配伍规律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具有复杂性使得研究并没有很大的突破,而药对作为中药复方组成的核心,体现了经典复方的疗效,使系列复方具备共同点[5],且组成简单固定便于研究。因此,研究药对配伍规律可作为研究复方配伍规律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从而揭示其配伍规律及科学内涵,深入挖掘和提高中药复方的配伍理论,为复方的配伍机制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同时,为以药对为基础的中药新药开发提供研究思路。本文将对药对配伍的现代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药对配伍规律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1药对配伍的物质基础研究

药对经过配伍后,由于两药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使得主要药效成分种类、溶出率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目前多采用质谱与色谱结合的方法对药对配伍前后的差异成分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其配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中药常用配伍

中药常用配伍

中药常用配伍

中药常用配伍主要包括:

1. 白鲜皮+地肤子: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治湿热下注所致皮肤瘙痒。

2. 白茅根+侧柏叶:主清热凉血,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

3. 金钱草+车前草:主清热利湿,利胆消炎,治急性黄疸肝炎。

4. 白术+茯苓:主利水渗湿,治脾虚水肿,脚气水肿,肾炎水肿。

5. 白茅根+马齿苋:主清热凉血通淋,治热淋小便短数,涩色黄赤,大便秘结。

6. 豨莶草+夏枯草、胆草:主活血通络,平肝泻热,治高血压。

7. 海桐皮+牛膝、苡米:主祛风通络化湿,治下肢关节炎。

8. 青风藤+石楠藤: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肢体酸痛,风湿痹症,关节不利。

9. 高良姜+草果:主散寒止痛,治腹部冷痛,得温痛减。

此外还有降酶一号、降糖一号、肠炎一号、解毒一号、滋阴一号、化湿开胃、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配伍。具体配伍应结合症状和医嘱,使用时注意安全合理。

中药药对和配伍总结

中药药对和配伍总结

中药药对配伍

第一章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主治风寒表

实无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

主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主治肺

热咳喘.

4.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散风

敛营,解肌发表。主治风寒表虚有汗。5.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既

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主治寒饮咳

喘日久。

二.辛凉解表药

1.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开咽利音力

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2.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善治

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3.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

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4.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

主治少阳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1.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2.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

3。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4。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5.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治湿热黄疸效佳。

二.清热燥湿药

1.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2.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3。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4.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治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证.

三.清虚热药

1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2。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对配伍

第一章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主治风寒

表实无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

主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主治肺

热咳喘。

4.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散

风敛营,解肌发表。主治风寒表虚有汗。

5.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

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主治寒

饮咳喘日久。

二.辛凉解表药

1.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开咽利音力

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2.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善治

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3.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

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4.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

主治少阳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1.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2.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

3.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4.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5.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治湿热黄疸效佳。

二.清热燥湿药

1.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2.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3.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

结。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4.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治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证。

三.清虚热药

1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2.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3.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4.白薇配玉竹:既滋阴又透表。治阴虚外感。

第三章泻下药

一.攻下药

1.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2.大黄配巴豆,干姜:巴豆得大黄,其泻下之力变缓而持久,大黄得巴豆,寒性可去,加之温中散寒之干姜,助散寒之力。善治寒积便秘。

第四章祛风湿药

1羌活配独活:走里达表,散风寒湿力强。治风湿痹痛无论上下皆可。

2.桑寄生配独活:既祛风寒湿,又强腰膝。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者佳。

3.豨签草配臭梧桐:既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痹痛筋脉拘麻。又降血压,治高血压。风湿痹痛肢麻又兼高血压者用之最宜。

第五章芳香化湿药

1.苍术配厚朴,陈皮:燥湿力强,且能行气。寒湿中阻,脾胃气滞者尤宜。

2.厚朴配枳实:燥湿,消积,行气之力均强。主治湿浊中阻,或食积停滞,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以及痰浊阻肺之咳喘,胸满,腹胀。

3.藿香配佩兰:善化湿和中,解暑发表,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有无表证均可。

4.砂仁配木香:化湿理气,调中止痛力强,凡湿滞食积,或夹寒所致脘腹胀痛即可投用,兼脾虚者当配伍健脾之品。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1.茯苓配猪苓:利水渗湿力强。治水湿内盛或兼脾虚者。

2.滑石配生甘草:既清利暑湿,又利水而不伤津。主治暑湿身热烦渴。

第七章温里药

1.附子配干姜:回阳救逆及温中之力大增。治亡阳证及中焦寒症效佳。

2.附子配细辛,麻黄:善补阳发表散寒,治阴虚外感风寒功著。

3.肉桂配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力强,治肾阴虚衰,脾肾虚衰及里寒重症均可投用。

4.吴茱萸配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既温补脾肾亡阳,又涩肠止泻,还散寒燥湿和中,治脾肾阳虚之久泻。

5.丁香配柿蒂:既温中散寒,又降气止呃,治虚寒呕吐,呃逆效著。

第八章理气药

1.橘皮配半夏:燥湿化痰力强,凡痰湿滞中停肺均可择用。

2.枳实配白术:既补气健脾,又行气消积祛湿,治脾虚气滞夹积夹湿有功。

3.香附配高良姜:既温中散寒,又疏肝理气,且善止痛。治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效佳。

4.川楝子配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力强。善治血瘀气滞诸痛。

5.薤白配栝楼:既化痰散结,又宽胸通阳。治痰浊闭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6.乌药配益智仁,山药:三药相合,补肾缩尿力强,又不甚燥热,治肾虚遗尿尿频。

第九章消食药

1.神曲配麦芽,山楂:既消各种食积,又健胃和中。但见食积不化或消化不良即可投用。三药常炒焦用,习称焦三仙。

2.莱菔子配苏子,白芥子:既温肺化痰,又降气止咳平喘,且消食除胀通便,治寒痰咳喘有效,兼食积便秘者尤宜。

第十章驱虫药

1.槟榔配常山:两药相合,寒热并施,相反相成,既有较强的祛痰截疟之功,又可减少常山涌吐之副作用,善治疟疾久发不止。第十一章止血药

1.大蓟配小蓟:合用效力增强,治血热出

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2.白及配三七:两药相合,止行并施,止

血力增强而不留瘀。可治各种出血,内服外用皆宜。

3.白及配乌贼骨:两药相合,不仅止血力

强,且促进溃疡愈合。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效佳。

4.蒲黄配五灵脂:无论生用或炒用均能活

血止痛,化瘀止血。善治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5.艾叶配阿胶:既养血止血,又散寒暖宫

调经。治崩漏带下属血虚有寒之证。

第十二章活血祛瘀药

1.川芎配柴胡,香附:既疏肝解郁,又理

气活血。治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痛经及月经不调证可投。

2.郁金配石菖蒲:既化湿豁痰,又清心开

窍。治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狂,癫痫。

3.郁金配白矾:具较强的去除心经痰热之

力。治痰热蒙蔽心窍之癫痫发狂及痰厥

证。

4.牛膝配苍术,黄柏:清热燥湿力强,且

善走下焦。善治下焦湿热之足膝肿痛,

痿软无力及湿疹,湿疮。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化痰药

1.旋覆花配代赭石:寒温并用,降肺胃之逆气力强。治气逆呕恶,喘息效佳。

第十四章安神药

一.重镇安神药

1.磁石配朱砂:重镇安神力增。善治烦躁

不安,心悸失眠。

第十七章补虚药

一.补气药

1.人参配附子:大补大温,益气回阳。治

亡阳气脱效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