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对和配伍总结
中药药对190种
上一篇:中药材别名大全 ...下一篇:中药药对190法|返回日志列表中药药对190法续∙分享∙转载∙复制地址山外山 2011年01月08日 18:50 阅读(37) 评论(0) 分类:医药天地∙举报∙字体:中▼o小o中o大二、相反药对(一)扶正祛邪相反药对桂枝白朮 10g 1. 营卫,2. 发汗止汗,3. 有扶正祛邪之妙。
适用于太阳中风病及表虚客邪之证。
2.白芍剂量倍于桂枝组成药对,功擅调和阴阳,和中止痛,适用于太阳病误下腹痛、血虚挟寒之脘腹痛。
黄耆防风 10-15g;10g 补气固表,祛风解表。
有固表不恋邪,解表不伤正之妙。
适用于体虚感冒。
附子麻黄 3-5g;10g(先煎20分) 温阳解表,内温真阳,外散风寒,补中有发,发中有补。
薄荷玉竹 5-8g(后下);10-15g 育阴清热解表,适用于阴虚体质的风热表证。
人参石膏 1:3(党参、太子参10g;石膏30g) 益气清热,有补虚不恋邪,清热不伤正之妙,适用于热盛津伤或温病余热未清损及津气的病证。
病重正气欲脱者,用别直参或西洋参为宜。
五味子制大黄 6g;10-15g 滋肝阳、清湿热、降血清转氨酉每,降后无反跳。
有益肝不恋湿热,祛邪不伤正之妙。
适用于虚实夹杂证见单项血清转胺酉每增高证。
生地黄柏 15g;10g 清热泻火,滋补肾阴,有滋肾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肾虚挟湿热之痿痹病。
当归大黄 10g;生大黄5-10g;制大黄10g 养血祛痰,适用于血虚血瘀证。
黄耆葶苈子 10-15g 益气泻肺,补泻兼行、寒温并调、升降同施之妙,适用于肺虚痰盛之肺胀、心悸证。
白朮泽泻 10g:20g 健脾涤饮,适用于饮邪眩晕病证。
牡蛎椿根皮生、煅牡蛎并用各30g:10-20g 养阴清热,愈带止崩。
既清下焦湿热以祛邪,又养肝肾以固涩,有养阴不滞邪,祛邪不耗阴之优。
适用于阴虚湿热下注之崩带病证。
山药牡蛎生、煅各30g:30-60g 清热而无苦寒伤脾之害,养阴却无滋腻泥膈之虑,止泄又无兜涩恋邪之虞。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20~30g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g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10~15g;10g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适用于邪踱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蝉衣】3~8g;3~6g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青皮】10g;5~10g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枳实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
常用中药药性与配对
常用中药药性与配对中药六类(咸)青黛青黛配黄芩: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但青黛专泻肝经火毒,黄芩善泻心肺之火。
青黛配蛤粉:青黛清肝火凉血止血,蛤粉滋肺阴,化痰镇咳止血。
相配清泄肝肺郁热,化痰,止咳,止血。
青黛配黄柏:青黛清热凉血解毒,黄柏燥湿解毒。
若加石膏、滑石有清热解毒、燥湿敛疮功效。
羚羊角羚羊角配钩藤:均能清肝熄风,清热定惊,相配力强。
羚羊角配石决明:都平肝熄风,羚羊角清肝火力强,石决明潜肝阳力胜。
相配清肝熄风力强。
羚羊角配生石膏:取羚羊角清热凉血解毒,石膏清气分壮热。
相配则清气血实热而解毒。
蛤蚧蛤蚧配生地黄:蛤蚧补肺定喘,生地黄清热滋阴,常加麦冬润肺止咳。
合用有滋阴润肺定喘效能。
蛤蚧配贝母:蛤蚧补肺气,贝母清痰热,常配桑白皮润肺止咳,合用有补肺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
四类(辛)干姜干姜配甘草:取干姜辛热助阳,甘草甘缓止痛。
辛甘合用有复中焦阳气之功。
干姜配半夏:取干姜温中散寒化饮,半夏和胃降逆。
相使为用有散寒降逆功效。
干姜配黄连:干姜辛开温通,黄连苦寒降泄。
合用有辛开苦降的功效。
干姜配厚朴:都有温中散寒功效。
且干姜能化饮,厚朴能下气。
合用可温中散寒,降逆除满。
干姜配白术:干姜暖脾胃散寒,白术健脾燥湿。
合用则散寒燥湿。
干姜配五味子:取干姜温化寒饮,五味子收敛肺气。
开合并用,化饮止咳。
大腹皮大腹皮配木瓜:大腹皮下气行水,木瓜通络化湿,相配有通络下气,化湿利水功效。
若加紫苏行气和血,可行气化湿,利水消肿。
大腹皮配厚朴:大腹皮下气行水,厚朴行气化湿除满。
相配则理气化湿。
若加藿香梗理气和中,辟秽止呕。
小茴香小茴香配肉桂:取小茴香温肝肾,暖胞宫、行气止痛,肉桂温阳助火,散寒止痛。
相配有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若配干姜疗脾胃虚寒腹痛,效力更强。
巴豆巴豆配桔梗:取巴豆霜攻逐寒实而荡肠胃,桔梗宣肺祛痰以畅大肠。
若加贝母化痰散结,有泻下寒实,宣肺散结通便之功。
巴豆霜配大黄:均为峻下之药,但大黄性寒,巴豆霜性热,同用互制寒热。
中药的药对190种---中药的配对用法
[中药方剂]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麻黄桂枝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菊花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明矾1g;0.5g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1. 服2. 药期长,3. 需3个月以上。
中药药对
1.大黄+附子=温下冷积2.大枣+生姜=调和营卫3.柴胡+黄芩=和解少阳4.青蒿+黄芩=清湿热透邪外出5.柴胡+白芍=调肝阴阳防柴胡劫肝阴6.柴胡+枳实=肝脾同调宣降气机7.甘草+白芍=缓急止痛8.枳壳+白芍=调气和血9.石膏+知母=清热生津(清气分热)10.甘草+粳米=益胃生津(培土生金)11.人参+麦冬=气津双补(益气养阴)12.犀角+生地=清营凉血13.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14.黄芩+栀子=清上焦之热(心肺)15.连翘+薄荷+竹叶=散胸隔郁热16.黄芩+黄连=清热解毒17.生地+木通=滋肾清心利水18.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火19.石膏+熟地=清火壮水(补肾阴)20.青蒿+鳖甲=养阴透热21.干姜+人参=温补阳气22.吴茱萸+生姜=散寒降浊23.桂枝+饴糖=辛甘化阳24.白芍+饴糖=酸甘化阴25.附子+干姜=回阳救逆“附子无干姜不热”26.人参+白术=益气健脾27.茯苓+白术=健脾助运除湿28.黄芪+白术=补脾胃肺(培土生金)29.熟地+当归=补血和血30.黄芪+当归=补气生血31.人参+龙眼肉=补气益血健脾养心32.人参+熟地=益气补血33.炙甘草+生地=益气补血34.熟地+龟板=大补真阴35.附子+桂枝=补肾阳36.附子+肉桂=温壮肾阳补命门之火37.熟地+山茱萸=补肾填精38.牡蛎+黄芪=益气固表敛阴潜阳39.补骨脂+肉豆蔻=温肾暖腰涩肠止泻40.朱砂+黄连=潜阳安神泻火宁心41.珍珠母+龙齿=平肝潜阳镇心安神42.黄连+肉桂=交通心肾43.犀角+羚羊角=治热传心肝两经44.苏合香+安息香=辟秽化痰通气行血45.川楝子+延胡索=疏肝清热活血止痛46.瓜蒌+薤白=胸痹47.枳实+厚朴=痰气并治48.麻黄+白果=平喘防麻黄辛散伤肺气49.旋覆花+代赭石=降逆下气50.橘皮+竹茹=降逆止呕清热安胃51.桃仁+大黄=瘀热共治52.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53.青黛+栀子=清肝泻火凉血54.羚羊角+钩藤=凉肝熄风55.百合+麦冬=养阴润肺(滋肺润燥清虚火止咳充水液以固肺)56.紫菀+百部=止咳化痰57.黄芪+山药=补脾固肾58.苍术+厚朴=健脾燥湿59.杏仁(宣上)+白蔻仁(畅中)+薏苡仁(渗下)=三焦并调宣畅气机(清利湿热)60.茵陈+栀子=清热燥湿61.黄柏+苍术=清热燥湿62.瞿麦+扁蓄=利膀胱湿热利水通淋63.防己+黄芪=补气去湿利水祛风散邪固表64.附子+茯苓=温阳散寒化气行水65.半夏+陈皮=燥湿化痰66.半夏+竹茹=清热化痰67.干姜+细辛=温化寒饮68.苏子+白芥子+菜菔子=降气平喘化痰消食【降气】【消痞】【消食】气喘咳嗽痰多清稀饮食难消69.半夏+天麻=燥湿化痰平肝熄风70.山楂+神曲+菜菔子=饮食积滞肉食油腻面食陈腐谷面71.木香+槟榔=行气呆滞消脘腹胀满除里急后重72.白术+茯苓=健脾渗湿止泻73.麻黄+桂枝=透营畅卫解表发汗卫营74.麻黄+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75.桂枝+白芍=治卫强营弱调和营卫76.炙甘草+桂枝=甘辛化阳扶卫77.炙甘草+白芍=甘酸化阴助营78.苏叶+香附=发汗解表行气和血79.羌活+独居=治身上下风寒湿邪80.大黄+芒硝=峻下热结。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中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在中医药疗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中药学则是中药研究的核心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中药的药材、药效、药理等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正确地进行组方和配伍。
因为不同的中药配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药物甚至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本文将对中药学要药及配伍进行总结。
一、中药学要药1、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传统药材,具有滋阴益肾、明目等功效,并且被认为是一种极佳的配伍药物。
它有助于消除肝脏中的毒素,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并具有抗氧化作用。
因此,枸杞子通常被用于调理肝肾不足、视力不佳、疲劳以及生育问题等方面的中药配方中。
2、黄芪黄芪又被称为黄耆,属于豆科植物。
它具有补气健脾、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是一种重要的调养药材。
黄芪可以与其他补益药物如党参、熟地黄等配伍使用,用于治疗气虚、脾虚、久病虚弱等症状。
3、当归当归是一种补血药材,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月经不调等问题。
当归也可以与其他药材如桂枝、白芍等配伍使用,用于调节失血过多、产后血虚等情况。
4、白术白术又称为粳米,是一种黍科植物的根茎,具有健脾胃、消食止泻等功效。
它通常可以与其他药材如茯苓、山药、甘草等配伍使用,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以及腹泻等症状。
二、中药配伍1、配伍原则中药配伍是一个十分严谨的过程,需要将每种药物的功效、病情、患者体质等方面都纳入考虑,确保药方选取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见的中药配伍原则有南北两派学派所主张的“方剂套路”和“个性化配伍法”。
具体来说,方剂套路更注重药方的描述和配伍的规范化,而个性化配伍法则更注重患者实际情况的个体化思考,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修正。
2、配伍禁忌虽然中药配伍可以发挥不同药物的功效,但同时也存在中药配伍禁忌的问题。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避免中药配伍:(1)同类功效强且反应相似的药物不能同时使用;(2)不同药类但具有相似副作用或毒性的药物不能同时使用;(3)药物中含有相似类的活性成分,不能同时使用;(4)不同药材之间具有相克或同用之害的情况,请谨慎选用。
中医中对药知识大全
中医中对药知识大全
1.麻黄与桂枝:麻黄与桂枝配伍,具有辛温解表、宣肺平喘的功
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病症。
2.黄连与黄芩:黄连与黄芩配伍,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
效,常用于治疗湿热证、热毒证等病症。
3.当归与川芎:当归与川芎配伍,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
效,常用于治疗痛经、闭经、产后腹痛等病症。
4.石膏与知母:石膏与知母配伍,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功
效,常用于治疗肺胃热盛证、热邪伤津证等病症。
5.附子与干姜:附子与干姜配伍,具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的功
效,常用于治疗阳虚寒凝证、阳气暴脱证等病症。
6.半夏与陈皮:半夏与陈皮配伍,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
效,常用于治疗湿痰证、脾胃不和证等病症。
7.茯苓与白术:茯苓与白术配伍,具有健脾利湿、益气固表的功
效,常用于治疗脾虚湿困证、脾虚气弱证等病症。
8.甘草与大枣:甘草与大枣配伍,具有补脾益气、调和药性的功
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证、气血不足证等病症。
9.柴胡与黄芩:柴胡与黄芩配伍,具有和解少阳、清泻湿热功效,
常用于治疗少阳证、湿热证等病症。
10.生姜与大枣:生姜与大枣配伍,具有调和营卫、益气和中的作
用,常用于治疗营卫不和证、气血虚弱证等病症。
中药药对药歌诀
中药药对药歌诀
1.相使配伍:利用药物之间具有增强或偏向某一方面的作用,使配伍用药的功效更加显著,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黄芪与茯苓相使配伍,可增强益气健脾利湿的功效,治疗脾胃气虚、水肿等病症。
2.相须配伍:利用药物之间相互为用,可以增强疗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知母与黄柏相须配伍,可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口干咽燥、头晕目眩等病症。
3.相杀配伍:利用药物之间具有克制或消除某一方面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生姜与半夏相杀配伍,可消除半夏的毒性,治疗痰湿阻遏气机所致的呕吐、咳嗽等病症。
4.相畏配伍:利用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附子与干姜相畏配伍,可制约附子的毒性,治疗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病症。
5.相反配伍:利用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乌头与半夏相反配伍,可制约半夏的温燥之性,治疗寒痰阻遏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病症。
6.相恶配伍:利用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削弱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单行配伍:即单独使用某一药物进行治疗。
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回阳救逆。
以上是中药药对药歌诀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用药方法。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蝉衣】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青皮】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麻黄桂枝 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 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苍耳子 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 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菊花桑叶 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 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 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 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 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 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 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 3g(吞服)、 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 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明矾1g;0.5g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12种中草药药对的搭配,及其各自的药效与作用详解!
12种中草药药对的搭配,及其各自的药效与作用详解!
1.党参+黄耆:益气、补脾肺,适用于脾肺气虚证。
党参
2.桂枝+黄耆:补益卫阳之虚、中气不足,适用于血痹、中虚挟寒之脘痛病证。
有温阳补中之效。
3.桂枝+人参:通阳补气、宣阳化阴,适用于营卫不和虚寒证。
4.生姜+大枣:在表可以调和营卫、扶正祛邪;在里则温补脾胃;适用于风寒、风湿表虚证及中虚脘痛。
5.熟地+ 当归:养血填精,适用于精血不足证。
当归
6.熟地+白芍:补血填精,适用于精血虚弱证。
此药对主静守纯养,阳气未衰,脾运尚健时,方为合适。
7.当归+丹参:补血活血通经,适用于闭经、月经过少病。
8.鸡内金+白朮:补脾健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病证。
白朮
9.蜈蚣(吞服效佳)+当归:扶正养血、祛风通络,适用于虚痹证。
此药对与蜈蚣、白花蛇药对相比,均有通络治病效用,此药对之扶正祛邪较佳,彼药对之通络搜邪力强。
10.附子+人参:大温大补、回阳救脱,适用于阳气欲脱病证。
11.玉竹 +生地:滋阴养津,适用于肺阴亏损之干咳、阴虚津涸之消渴、阴亏失养之痹证。
此药对为纯阴药对,胃阳尚健时可用之,否则需和他药配合。
12.麦冬+ 天冬:滋养肺胃肾之阴,适用于阴虚之消渴、干咳病。
胃家素寒者应慎用。
中医常用药对总结
中医常用药对总结
麻黄配桂枝:用于治疗风寒表实证。
附子配干姜:用于治疗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桂枝配附子:用于治疗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配柏子仁:用于治疗血虚失眠证。
龙骨配牡蛎: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磁石配珍珠母:用于治疗心悸、少寐病。
辛夷配苍耳子:用于治疗鼻渊病。
大黄配芒硝:用于治疗阳明之燥热实证。
石膏配知母:用于治疗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配石膏:用于治疗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2023年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汇总
2023年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汇总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药的药性、功效、配伍规律等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医药的发展,中药学领域也在不断涌现出新的药物和配伍方案。
以下是2023年中药学中的一些重要药物及其配伍总结,供您参考。
一、重要药物总结1.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养血等功效,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与熟地、川芎等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活血化瘀的效果。
2. 三七:具有止血活血、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外伤后的出血及血栓形成等症状。
与丹参、红花等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止血活血的效果。
3. 黄芪:具有补气益养、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常用于虚弱体质、气虚乏力等症状的治疗。
与党参、白术等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补气益力的效果。
4. 杜仲:具有温肾助阳、强筋骨等功效,常用于肾虚、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治疗。
与菟丝子、牛膝等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温肾强腰的效果。
5. 木瓜:具有消食健胃、润肠通便等功效,常用于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的治疗。
与山楂、厚朴等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消食通便的效果。
二、药物配伍总结1. 川芎、生姜: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生姜具有温阳散寒的效果。
两者配伍使用,可增强活血散寒的效果,常用于经闭、腹痛等症状的治疗。
2. 丹参、桃仁: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桃仁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
两者配伍使用,可增强活血通络的效果,常用于心脏病、中风等病症的治疗。
3. 白芍、熟地:白芍具有补血养颜的功效,熟地具有补肾益精的作用。
两者配伍使用,可增强补血养肾的效果,常用于月经不调、乏力等症状的治疗。
4. 泽泻、车前子:泽泻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车前子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两者配伍使用,可增强利湿利水的效果,常用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症状的治疗。
5. 甘草、枸杞子:甘草具有养阴润燥的功效,枸杞子具有补肝肾的作用。
两者配伍使用,可增强滋养肝肾的效果,常用于肝肾不足、眼睛干涩等症状的治疗。
总结:以上是2023年中药学中的一些重要药物及其配伍总结,这些药物及配伍方案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0大常用药配对
10大常用药配对终于集齐了!老中医10大常用药对】1、人参配苏木人参补气。
各种因气虚、阳气虚脱导致的问题少不了它。
因气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形成血液瘀滞的,都可以用人参。
与苏木搭配,用于气虚血瘀导致的心脏问题效果很好。
2、香附配郁金香附性味辛香,能通十二经,行血中之气,可以很好地调气解郁。
郁金则活血以行气,二者合用,相辅相成,能舒肝解郁,活血理气。
3、白芍配乌药白芍能入血分,通顺血脉,平肝缓中;乌药之走气分,辛温香窜,能散诸气,为气郁结滞者必不可缺少之品。
两者相合,相辅相成。
4、泽泻配泽兰泽泻入肾经,去阳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渗泄止渴。
泽兰专走血分,能消水肿,消痈du,破瘀血,为妇人要药。
二者相配,渗湿以行水,一气一血,化瘀行水效果甚好。
5、防己配牛膝防己善走下行,除湿通窍,通利二便,擅长调理下焦湿热。
牛膝为足厥阴、少阴之药,性也善下行。
防己配牛膝,能够有效清利下焦湿热,通利筋骨痹痛。
各种下肢因湿热血瘀气滞导致的关节不利,拘挛痹痛等问题都很有效。
6、当归配茴香当归养血活血,茴香暖丹田,补命门,开胃调中。
二味相配调理下焦虚寒引起之少腹疼痛,经带少腹隐痛,包括小肠疝气,久泻腹痛皆有良效。
7、瓜蒌配贝母瓜蒌润肺降火,可调理咳嗽痰结。
贝母润肺治咳,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二者合用,对肺经痰瘀阻滞、咳唾黄痰脓痰、胸痞胸痛等效果非常明显。
8、半夏配贝母半夏性燥而去湿痰,贝母性润而化燥痰;半夏入太阴脾经,燥湿化痰以止咳,贝母入太阴肺经,润燥化痰以止咳。
二者一燥一润,标本兼顾,共奏止咳化痰之功。
9、苍术配黄柏这是经典的二妙散。
对湿热所致之关节痛效果不错,特别对急性风湿热合而导致的。
10、黄连配干姜黄连大苦大寒,干姜大辛大热,古方姜连散取其辛开苦降,相反相成,互相制约,达到寒因热用,热因寒用。
各类胃肠问题,用这两味都有不错的效果。
中药的药对与配伍总结材料1
中药药对配伍第一章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
主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
主治肺热咳喘。
4.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
主治风寒表虚有汗。
5.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
主治寒饮咳喘日久。
二.辛凉解表药1.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开咽利音力强。
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2.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
善治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3.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
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4.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
主治少阳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
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2.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
治阴虚火旺效佳。
3.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
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4.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
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5.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
治湿热黄疸效佳。
二.清热燥湿药1.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
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2.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
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3.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
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4.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
治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证。
三.清虚热药1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
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
2.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3.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
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4.白薇配玉竹:既滋阴又透表。
治阴虚外感。
第三章泻下药一.攻下药1.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
经典中药配伍,药对口诀60对!
经典中药配伍,药对口诀60对!临床用药要求严谨、精炼。
做到这点,除辩证、立法正确外,还需熟悉每味药物的药性及药物间的配伍。
以单味药立方者为单方,但毕竟药少力专,不适宜大多数疾病。
今分享药物的药对,多是前人对两药配对应用后产生某些特殊功效的总结!★常用中药配伍蒲黄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当归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高良姜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玄胡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吴茱萸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肉桂合黄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女贞子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半夏合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
知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破故纸合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
木香名黄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
枳实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
芡实合金樱子,名水陆二仙丹,止遗精。
黄柏合苍术,名二妙散,治湿热成痿。
枸杞合菊花,能明目。
生姜合红枣,能调和营卫(气血)。
赤石脂合禹余粮,能涩大肠。
半夏合黄连,能宽胸止呕,化痰浊郁结。
柴胡和黄芩,能清肝胆热。
桑叶合菊花,能清头风热。
柴胡合白芍,能疏肝和肝。
附子合肉桂,能温下元。
黄柏合知母,能清下焦湿热。
桑白皮合地骨皮,能清泻肺热。
丁香合柿蒂,能止呃逆。
鳖甲合青蒿,能滋阴退骨蒸潮热。
杏仁合贝母,能化痰止咳。
山药合扁豆,能补脾止泻。
木香合槟榔,能理气止痛。
杜仲合续断,治腰膝酸痛。
半夏合陈皮,能化湿痰。
升麻合柴胡,能提升中气下陷。
常山合草果,能治疟疾。
葱白合豆豉,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
枳实合竹茹,能和胃止呕。
党参合花粉,名参花散,治久嗽气喘。
茯神木合乳香,名神香散,治筋挛疼痛。
甘草合绿豆,能解百毒。
黄耆合当归,名补血汤,治贪血及产后无乳。
白芍合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治拘挛腹痛。
川芎合土茯苓,治肝郁头痛。
川芎合生石膏,名郁梁丸,治实热上逆头痛。
台乌合益智仁、名缩泉丸,治小便频数遗尿。
香附合黄连,名香连丹,治火郁胸满痛。
葵子和砂仁,治乳痈。
杏仁合小茴香,治疝气冲逆作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对配伍第一章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
主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
主治肺热咳喘。
4.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
主治风寒表虚有汗。
5.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
主治寒饮咳喘日久。
二.辛凉解表药1.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开咽利音力强。
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2.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
善治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3.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
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4.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
主治少阳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
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2.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
治阴虚火旺效佳。
3.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
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4.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
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5.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
治湿热黄疸效佳。
二.清热燥湿药1.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
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2.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
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3.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
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4.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
治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证。
三.清虚热药1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
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
2.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3.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
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4.白薇配玉竹:既滋阴又透表。
治阴虚外感。
第三章泻下药一.攻下药1.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
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2.大黄配巴豆,干姜:巴豆得大黄,其泻下之力变缓而持久,大黄得巴豆,寒性可去,加之温中散寒之干姜,助散寒之力。
善治寒积便秘。
第四章祛风湿药1羌活配独活:走里达表,散风寒湿力强。
治风湿痹痛无论上下皆可。
2.桑寄生配独活:既祛风寒湿,又强腰膝。
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者佳。
3.豨签草配臭梧桐:既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痹痛筋脉拘麻。
又降血压,治高血压。
风湿痹痛肢麻又兼高血压者用之最宜。
第五章芳香化湿药1.苍术配厚朴,陈皮:燥湿力强,且能行气。
寒湿中阻,脾胃气滞者尤宜。
2.厚朴配枳实:燥湿,消积,行气之力均强。
主治湿浊中阻,或食积停滞,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以及痰浊阻肺之咳喘,胸满,腹胀。
3.藿香配佩兰:善化湿和中,解暑发表,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有无表证均可。
4.砂仁配木香:化湿理气,调中止痛力强,凡湿滞食积,或夹寒所致脘腹胀痛即可投用,兼脾虚者当配伍健脾之品。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1.茯苓配猪苓:利水渗湿力强。
治水湿内盛或兼脾虚者。
2.滑石配生甘草:既清利暑湿,又利水而不伤津。
主治暑湿身热烦渴。
第七章温里药1.附子配干姜:回阳救逆及温中之力大增。
治亡阳证及中焦寒症效佳。
2.附子配细辛,麻黄:善补阳发表散寒,治阴虚外感风寒功著。
3.肉桂配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力强,治肾阴虚衰,脾肾虚衰及里寒重症均可投用。
4.吴茱萸配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既温补脾肾亡阳,又涩肠止泻,还散寒燥湿和中,治脾肾阳虚之久泻。
5.丁香配柿蒂:既温中散寒,又降气止呃,治虚寒呕吐,呃逆效著。
第八章理气药1.橘皮配半夏:燥湿化痰力强,凡痰湿滞中停肺均可择用。
2.枳实配白术:既补气健脾,又行气消积祛湿,治脾虚气滞夹积夹湿有功。
3.香附配高良姜:既温中散寒,又疏肝理气,且善止痛。
治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效佳。
4.川楝子配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力强。
善治血瘀气滞诸痛。
5.薤白配栝楼:既化痰散结,又宽胸通阳。
治痰浊闭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6.乌药配益智仁,山药:三药相合,补肾缩尿力强,又不甚燥热,治肾虚遗尿尿频。
第九章消食药1.神曲配麦芽,山楂:既消各种食积,又健胃和中。
但见食积不化或消化不良即可投用。
三药常炒焦用,习称焦三仙。
2.莱菔子配苏子,白芥子:既温肺化痰,又降气止咳平喘,且消食除胀通便,治寒痰咳喘有效,兼食积便秘者尤宜。
第十章驱虫药1.槟榔配常山:两药相合,寒热并施,相反相成,既有较强的祛痰截疟之功,又可减少常山涌吐之副作用,善治疟疾久发不止。
第十一章止血药1.大蓟配小蓟:合用效力增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2.白及配三七:两药相合,止行并施,止血力增强而不留瘀。
可治各种出血,内服外用皆宜。
3.白及配乌贼骨:两药相合,不仅止血力强,且促进溃疡愈合。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效佳。
4.蒲黄配五灵脂:无论生用或炒用均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善治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5.艾叶配阿胶:既养血止血,又散寒暖宫调经。
治崩漏带下属血虚有寒之证。
第十二章活血祛瘀药1.川芎配柴胡,香附:既疏肝解郁,又理气活血。
治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痛经及月经不调证可投。
2.郁金配石菖蒲:既化湿豁痰,又清心开窍。
治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狂,癫痫。
3.郁金配白矾:具较强的去除心经痰热之力。
治痰热蒙蔽心窍之癫痫发狂及痰厥证。
4.牛膝配苍术,黄柏:清热燥湿力强,且善走下焦。
善治下焦湿热之足膝肿痛,痿软无力及湿疹,湿疮。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一.化痰药1.旋覆花配代赭石:寒温并用,降肺胃之逆气力强。
治气逆呕恶,喘息效佳。
第十四章安神药一.重镇安神药1.磁石配朱砂:重镇安神力增。
善治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第十七章补虚药一.补气药1.人参配附子:大补大温,益气回阳。
治亡阳气脱效佳。
2.人参配蛤蚧:补肺益肾而定喘嗽。
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
3.人参配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常用。
4.黄芪配柴胡,升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为治中气下陷,脏器脱垂诸证所常用。
5.甘草配白芍:缓急止痛力强。
治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
中药药对190种目录一、相须药对A- 5 -二、相须药对B- 11 -三、相反药对- 12 -(一)扶正祛邪相反药对- 12 -(二)寒热相反药对- 14 -(三)升降相反药对- 15 -(四)润燥相反药对- 16 -(五)散敛相反药对- 16 -(六)其它相反药对- 16 -四、相使药对- 17 -五、十八反、十九畏药对- 18 -一、相须药对A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麻黄桂枝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3~7个。
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菊花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 R: d0 `y" ~' d% @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明矾1g;0.5g [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1. 服2. 药期长,3. 需3个月以上。
需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量。
鲜茅根茅花30g;5~10g 清热、止血、生津,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血证。
藿香佩兰各10g 化湿解暑,适用于湿困脾胃、暑湿中阻之病症。
藿香猪胆汁丸剂吞服,10g/bid 清胆通窍,适用于鼻渊病。
症状消失后需再服一周方能消去病根。
1 生姜枳实各10g 消痞除痰,适用于痰气郁结之胸痹。
制半夏干姜10~15g;2~8g 散寒化饮、降逆止呕,适用于寒饮呕吐、胃痛。
石菖蒲远志5~10g(干)10~20g鲜)8 R. N1 J3 V1 ?6 ~) R6 T5~10g 宁心、化痰,适用于心虚挟痰之心悸、少寐病证。
石菖蒲制南星10~15g(干)、30g(鲜);5~10g 醒脑开窍、解郁化痰,适用于痰浊内闭之神昏、痰湿内阻之闭经。
制半夏茯苓10~15g;15g 化饮降逆、渗湿利水,适用于痰饮上逆所致眩悸、咳喘。
此药对与半夏、威灵仙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彼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此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
浮萍木贼草10g;6g 祛风、利水、退肿,适用于风水病。
蝼蛄蟋蟀2~5只(煎服)、1~2只(吞服) 利水退肿,适用于鼓胀腹水。
茯苓猪苓水湿潴留在里è茯苓30g;水湿潴留在外è茯苓皮30g;10~15g 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潴留证。
路路通地龙10g 清热利水、通利脉络,适用于湿热丹毒病。
马鞭草王不留行15~20g;10g 活血利水,适用于湿脚气病。
石打穿刘寄奴10~15g 清热利水、通络散结,适用于水热互结的鼓胀病。
槟榔茯苓皮2 l* u0 B8 j/ B, Z5 w6 t6 |' O+ H10g;20~30g 行水退肿,适用于气滞水停之水肿病。
蜈蚣白花蛇1~3g;1~3g(煎服)、1g(吞服)祛风、通络、除痹,适用于久痹病。
1. 金钱白花蛇(白花蛇之幼体)效果更佳。
此药对与蜈蚣、当归药对相比,3. 均有通络治病效用,4. 彼药对之扶正祛邪较佳,5. 此药对之通络搜邪力强。
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