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合集下载

002.6大气环境化学 -气溶胶化学.大气颗粒物

002.6大气环境化学 -气溶胶化学.大气颗粒物
颗粒大小的界限很难划分,通常用空气动力 学直径(Dp)描述。
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Dp) 在气流中,如果所研究的颗粒物(任意密度
和形状)与一个单位密度的球形颗粒物的空气 动力学效应相同,则这个球形颗粒物的直径就 定义为所研究颗粒物的Dp。
Dp DgK p o
Dp表示所研究的粒子有相同终端降落 速度的密度为1的球体。
气溶胶粒子的成核是通过物理和化学过程形成的。 气体经过化学反应,向粒子转化过 程从动力学角度 上分为四个阶段
均相成核或非均相成核,形成细粒子分散在空气中 在细粒子表面,经过多相气体反应,使粒子长大 由布朗凝聚和湍流凝聚,粒子继续长大 通过干沉降(重力沉降或与地面碰撞后沉降)和湿沉
降(雨除和冲刷)过程而清除
nm
PM2.5 PM10 100 m m 1 m m 10 m m
Whitby的三模态模型
<0.05μm, 爱根核模(aitken) 0.05μm≤Dp≤2μm, 积聚模(accumulation mode) >2μm,粗粒子模(coarse particle mode)
热蒸汽 冷凝
风沙
0.5~2.5
天 森林火灾
然 海盐粒子
来 火山灰

H2S、NH3、NOx、HC 转化
0.01~0.5 3.0
0.25~1.5 3.45~11.0
小计
7.21~18.5
沙石(农业活动)
人 露天燃烧

直接排放 来

SO2、NOx、HC 转化
小计
总计
0.5~2.5 0.02~1.0 0.1~0.9 1.75~3.35 2.37~7.55 9.58~26.05
可吸入粒子(inhalable particles或IP),易于通过 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建议将IP定为粒径DP≤10 μm的粒子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类和健康效应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类和健康效应

烟尘
无机颗粒物 硫酸及硫酸盐颗粒物、硝酸及硝 酸盐颗粒物以及重金属和稀有金 属颗粒物 有机颗粒物 烷烃、烯烃、芳烃、和多环芳烃、 亚硝酸胺、氮杂环类、环酮、醌 类、酚类和酸类等物质的颗粒物
一 次 颗 粒 物 二 次 颗 粒 物
天然和人为过程排放的颗粒物
一次颗粒物相互反应或由天然、人为 过程排放NOX、H2S、NH3和碳氢化 合物等气体相互发生物理、化学和光 化学反应所产生的颗粒物Βιβλιοθήκη 1.对呼吸道膜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颗粒物含有 有毒物质, 表面吸附有 毒气体和有 毒金属及化 合物
刺激腐 蚀呼吸 道
呼吸道防 御机能降 低,使呼 吸道发病 率升高
2.对肺细胞的腐蚀和损伤

动物实 验,一 次注入 大量城 市颗粒 物悬液
对肺泡细胞 和其他种类 的肺细胞产 生刺激、腐 蚀、破坏作 用
引起肺 气肿、 肺水肿、 支气管 炎等疾 病
致突变作用
致畸作用
致癌变作用
5.其他危害
1、颗粒物还能刺激眼睛,使结膜炎等眼病的发病率增加。 2、颗粒物还可通过饮食进人人体,造成对健康的危害。 3、颗粒物的严重污染还能恶化生活卫生条件,影响室内开 窗换气和室外晾晒衣服。
参考文献
[1]孟紫强.环境毒理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6 [2]齐文启 .环境监测新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9 [3]夏立江.环境化学.北京市: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03.167 [4]傅国伟.环境工程手册环境规划卷.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 776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类和健康效应
环工0802 张 晶 环工0802 库培佳
1
2 3 4
概 念
来 源 分 类

大气颗粒物

大气颗粒物

技术目录
一、电站锅炉烟气排放控制关键技术
1、燃煤电站锅炉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采用石灰石或石灰作为脱硫吸收剂,在吸收塔内, 吸收剂浆液与烟气充分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中的碳酸钙(或氢氧化钙)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行 化学反应从而被脱除,最终脱硫副产物为二水硫酸钙即石膏。该技术的脱硫效率一般大于95%,可达 98%以上 ; SO2排放浓度一般小于100mg/m3,可达 50mg/m3以下。单位投资大致为150~250元/kW;运行成本一般低于 1.5 分/kWh。适用于燃煤电站锅炉。
研究表明,颗粒物的元素成分与其粒径有关。对Cl、Br、I等卤族元素,来自海盐的Cl主要在粗粒子中,而 城市颗粒物的Br主要存在于在细粒子中。来自地壳的Si、Al、Fe、Ca、Mg、Na、K、Ti和Sc等元素主要在粗粒子 中,而Zn、Cd、Ni、Cu、Pb和S等元素大部分在细粒子中 。
颗粒物成分与其来源有关,可以根据污染物组分与颗粒物组分对比,来判断颗粒的来源 。
化学组成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物、有机物和有生命物质。
一、无机物
用X一荧光光谱对PM2.5~10气溶胶样品进行元素分析,目前已发现的化学元素主要有铝(Al)、硅(Si)、钙 (Ca)、磷(P)、钾(K)、钒(V)、钛(Ti)、铁(Fc)、锰(Mn)、钡(Ba)、砷(As)、镉(Cd)、钪(Sc)、铜(Cu)、氟 (F)、钴(Co)、镍(Ni)、铅(Pb)、锌(zn)、锆(Zr)、硫(S)、氯(C1)、溴(Br)、硒(Se)、镓(Ga)、锗(GO、铷 (Rb)、锶(Sr)、钇(Y)、钼(Mo)、铑(Rh)、钯(Pd)、银(Ag)、锡(Sn)、锑(Sb)、碲(Te)、碘(I)、铯(CS)、镧 (La)、钨(W)、金(Au)、汞(H)、铬(Cr)、铀(U)、铪(H0)、镱(Yb)、钍(Th)、铕(Ta)、铽(Tb)等。细颗粒物中 还有各种化合物及离子、硫酸盐、硝酸盐等 。

大气颗粒物污染讲解PPT共50页

大气颗粒物污染讲解PPT共50页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大气颗粒物污染讲解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大气颗粒物的基本概念汇总

大气颗粒物的基本概念汇总

3、微粒的表面性质
三种:成核作用、粘合和吸着

1)成核

指过饱和蒸汽在微粒上凝结形成液滴的现象,雨滴的形成也涉及 成核作用。

2)粘合

粒子间可以彼此互相紧紧的粘合或在固体表面上粘合,是小颗粒 形成较大的凝聚体并最终达到很快沉降粒径的过程。

2、大气颗粒物的四模态
I. 成核模态 <10nm II. 艾根模态 10-100nm
III. 积聚模态
0.1~2μm IV. 粗粒模态
>2μm

1)艾根核模(成核模+艾根模) :

由蒸汽凝结或光化学反应使气体形成核作用而形成的颗 粒,粒度为0.005-0.1m(0.05)。
PM2.5

2)积聚模:

3、灰(Ash)

颗粒直径:1 ~200 μm;物态:固体; 生成、现象: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不燃性微粒,如煤、木材燃烧时 产生的硅酸盐颗粒,粉煤燃烧时产生的飞灰等。

4、雾(Fog)


颗粒直径:2~ 200 μm ; 物态:液体; 生成、现象:水蒸气冷凝生成的颗粒小水滴或冰晶,水平视程小 于1km。

2)二次颗粒物

2、人为来源

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如煤烟、飞灰等。 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微粒,汽车尾气排出 的卤化铅凝聚而形成的颗粒物。 人为排放S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硫酸盐粒子等的二次 颗粒物。

(二)大气颗粒物的汇(汇集——干沉降和湿沉降)

1、干沉降:干沉降是指颗粒物通过重力作用或与 其它物体碰撞后发生沉降。
二、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大气中常见污染物—颗粒物PPT

大气中常见污染物—颗粒物PPT
流行病学调查提示, 大气中PM10和PM2.5浓度增高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 死亡率也增高。
原 因:
直接进入循环系统诱发血栓形成、引发心梗。 干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引起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发作。 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并释放促炎症因子,后者通过引起血管 损伤、导致血栓形成等机制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有害影响。
致癌作用:
➢ 头发直径
1/20~1/30 ➢ 海滩沙粒
直径1/35。
PM2.5 放大1000倍后的图片
颗粒物来源:
天然源
风沙尘土
人为源
火山爆发
森林火灾
海水喷溅
汽车尾气
燃煤发电
建筑扬尘
工业废气
二、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
与呼吸系统关系 10微米以上 鼻腔
➢ 空气中的颗粒物 会经由鼻、咽及 喉进入呼吸系统;
2.5~10微米 咽喉、气管
➢ 某些组分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系统引起全身病变。
呼吸系统:
大量的颗粒物 进入肺部
对呼吸系统产生阻 使局部支气管的通气功能下降,
塞性损害
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换气功能丧失。
吸附有害气体的颗粒物 可刺激或腐蚀肺泡
进入肺部

使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发生 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诱发
支气管哮喘,加重慢阻肺急性发作
心血管系统:
Particulates)( TSP)
可吸入颗粒物
2.5<Dp≤10m
(PM10: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 (飘尘)
细 颗 粒 物 (PM2.5 : Respபைடு நூலகம்re Particulate
Dp≤2.5m Matter)(可入肺颗粒物)
50~70微米

大气颗粒物(大气气溶胶PPT共24页

大气颗粒物(大气气溶胶PPT共24页
大气颗粒物(大气气溶胶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
24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第五章 大气颗粒物

第五章 大气颗粒物

二次颗粒物的天然来源主要是森林中排出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是萜烯
类),进入大气后经光化学反应,产生的微小颗粒,与自然界硫、氮、碳 循环有关的转化产物如由H2S、SO2经氧化生成的硫酸盐,由NH3、NO
和NO2氧化生成的硝酸等。
5.4
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
2)颗粒物的人为来源
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如煤烟、飞灰
第五章 大气颗粒物
5.1颗粒物的种类及分类 5.2颗粒物的粒度及表面性质
5.3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及其特性
5.4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 5.5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5.6颗粒物的环境效应
5.1颗粒物的种类及分类
按形成机制划分:
一次颗粒物:直接由污染源排放出的颗粒物
二次颗粒物:在大气中发生反应而产生的颗粒物
老化作用对不同粒子的影响
老化作用对粗、细粒子的影响很不相同。
可以看出,由于气溶胶老化使积聚模的体积 浓度有很大增长,对粗粒子体积的影响却很 小。
各种粒子模相互作用的凝聚速率
各种粒子模相互作用的凝聚速率
爱根核模之间或爱根核模与小的积聚模之间作用都能使爱根
核模长大从而进入积聚模粒径范围。 从表1—21可以看出,核模与积聚模之间的凝聚作用超过核 模之间的凝聚作用;粗模与粗模之间的凝聚作用以及积聚模 与粗模之间的凝聚作用均可忽略。
典型城市模型气溶胶的分布情况
5.3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及其特性
Whitby 等人依据大气颗粒物表面积与粒径分 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用 以区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子组。

爱根核模 (Dp<0.05 μm ) 积聚模 (0.05 μm ≤ Dp ≤ 2μm ) 粗粒子模 (Dp>2 μ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二、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1、天然来源
1)一次颗粒物
➢ 可起因于地面扬尘(风吹灰尘),与地壳、土壤的成分相似; ➢ 海浪溅出的浪沫,火山爆发的喷出物,森林火灾的燃烧物,宇宙
来源的陨星尘,生物界产生的颗粒物如花粉、孢子等。
2)二次颗粒物
➢ 森林中排出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是萜烯类)进入大气后经光化学反应, 产生的微小颗粒;
➢ 干沉降对粒径小于1m的颗粒物去除效率较高。
2、湿沉降:指降雨、下雪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粒物消除的过程。
➢ 存在雨除和冲刷两种机制; ➢ 对粒径为4m~5 m的颗粒物去除效率较高。
10
三、大气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1、 大气颗粒物的粒度分布
➢ 用有效直径 来表示,即空气动力学直径(Dp)
Dp Dg K
而成的固体颗粒。 ➢ 如熔融金属、凝结的金属氧化物、汽车排气、烟草燃烟、硫酸盐
等。
3
3、灰(Ash)
➢ 颗粒直径:1 ~200 μm;物态:固体; ➢ 生成、现象: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不燃性微粒,如煤、木材燃烧时
产生的硅酸盐颗粒,粉煤燃烧时产生的飞灰等。
4、雾(Fog)
➢ 颗粒直径:2~ 200 μm ; 物态:液体; ➢ 生成、现象:水蒸气冷凝生成的颗粒小水滴或冰晶,水平视程小
于1km。
5、霭[ǎi] (Mist)
➢ 颗粒直径:大于10 μm ; 物态:液体; ➢ 生成、现象:与雾相似,气象上规定称轻雾,水平视程在1~2km
之内,使大气呈灰色。
4
6、霾[mái] (Haze)
➢ 颗粒直径0.1 μm左右 ,固体。 ➢ 生成、现象:干的尘或盐粒悬浮于大气中形成,使大气混浊呈浅
➢ 0.001~2 μm的固体。 ➢ 现泛指各种妨碍视程(能见度低于2km)的大气污染现象。光化学烟
雾产生的颗粒物,粒径常小于0.5 μm使大气呈淡褐色。
5
(二)按监测和粒径划分
1、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TSP)
➢ 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的颗粒物的总质量, 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
蓝色或微黄色。水平视程小于2km。
7、烟尘(熏烟,Smoke)
➢ 包含0.01~5 μm的固体或液体。 ➢ 一般为含碳物质,如煤燃烧时产生的固体碳粒、水、焦油状物质
及不完全燃烧的灰分所形成的混合物。如果煤烟中失去了液态颗 粒,即成为烟炭。 注意与第2点中烟气Fume(固体,蒸气凝结)的区别
8、烟雾(Smog)
III. 积聚模态 0.1~2μm
IV. 粗粒模态 >2μm
12
1)艾根核模(成核模+艾根模) :
➢ 由蒸汽凝结或光化学反应使气体形成核作用而形成的颗 粒,粒度为0.005-0.1m(0.05)。
2)积聚模:
PM2.5
➢ 粒径在0.1-2m范围的颗粒物是由艾根核模型颗粒凝聚 或通过蒸气凝结气体而长大的。
颗粒物。
8
(二)大气颗粒物的汇(汇集——干沉降和湿沉降)
1、干沉降:干沉降是指颗粒物通过重力作用或与 其它物体碰撞后发生沉降。
➢ 沉降机制1:一种通过重力对颗粒物的作用。沉降的速 率与颗粒的粒径、密度、空气运动粘滞系数等有关。
➢ 粒子的沉降速度可应用斯托克斯定律求出:
v=(ρ-ρ0)gd2/ 1.8η
p o
➢ Dp—表示与所研究的粒子有相同终端降落速度的密度为1的球体直径。 ➢ Dg—几何直径; ➢ K—形状系数 (球形K=1.0);
➢ ρp—忽略了浮力效应的粒密度; ➢ ρ0—参考密度(1.0 g/cm3)。
11
2、大气颗粒物的四模态
I. 成核模态 <10nm
II. 艾根模态 10-100nm
✓ 其中,v表示沉降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d为粒子直径;ρ和ρ0 分别为颗粒及空气的密度;η空气的粘度,以泊(Pa·s)表示。
➢ 结论:粒径和密度愈大,则沉降速率也愈大。
9
? ??
➢ 沉降机制2:另一种是粒径小于0.lµm的颗粒,靠布朗运 动扩散、互相碰撞而凝集成较大的颗粒,通过大气湍 流扩散到地面或碰撞而消除。
《大气颗粒物的形成与控制》
——大气颗粒物的基本概念
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2012-8-24
1
大气颗粒物
由各种固体或液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一个庞 大的分散体系,称为气溶胶体系。
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粒子称为大气颗粒物。 ➢ 一、大气颗粒物的分类 ➢ 二、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 ➢ 三、大气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指过饱和蒸汽在微粒上凝结形成液滴的现象,雨滴的形成也涉及 成核作用。
2)粘合
➢ 粒子间可以彼此互相紧紧的粘合或在固体表面上粘合,是小颗粒 形成较大的凝聚体并最终达到很快沉降粒径的过程。
2、飘尘和降尘
➢ 长期飘泊在大气中颗粒直径小于l0μm的悬浮物称为飘尘(Airborne particle);
➢ 大于l0μm的微粒,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而很快沉降下来的这部分
微粒称为降尘(Dustfall)。
PM10
3、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IP)
➢ 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小于10微米。
2
一、大气颗粒物的分类
(一)按粒径、状态及来源划分(8种)
1、粉尘(微尘、Dust)
➢ 颗粒直径:1~100μm,固体。 ➢ 机械粉碎的固体微粒,风吹扬尘,风沙。

2、 烟(烟气,Fume)
➢ 颗粒直径:0.01~ 1μm ,固体。 ➢ 生成、现象:由升华、蒸馏、熔融及化学反应等产生的蒸气凝结
以上两种合称为细粒(<2m),靠冷凝和凝聚形成。
3)粗粒模:
➢ 粒径大于2m的颗粒物。 ➢ 由机械粉碎、液滴蒸发等过程形成; ➢ 由自然界(表面崩解和风化)及人类活动的一次污染物。
13
城市大气中颗粒物的分布多数属双模型, 即(2)积聚模和(3)粗粒模。
14
3、微粒的表面性质
三种:成核作用、粘合和吸着 1)成核
➢ 与自然界硫、氮、碳循环有关的转化产物,如由H2S、SO2氧化生 成的硫酸盐,由NH3、NO和NO2氧化生成的硝酸等。
7
2、人为来源
➢ 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如煤烟、飞灰等。 ➢ 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微粒,汽车尾气排出
的卤化铅凝聚而形成的颗粒物。 ➢ 人为排放S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硫酸盐粒子等的二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