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合集下载

002.6大气环境化学 -气溶胶化学.大气颗粒物

002.6大气环境化学 -气溶胶化学.大气颗粒物

图 32 煤粉在燃烧过程中的演化和飞灰的形成
三、气溶胶的粒径分布
气溶胶粒径分布是指所含颗粒物的浓度按粒子大小 的分布情况
气溶胶颗粒物的大小决定它们在大气中传输、寿命 和物理化学性质
气溶胶颗粒物数浓度、化学组成的粒径分布可提供 其来源等信息
(⊿V/ ⊿logDp)体积浓度 (⊿N/ ⊿logDp)粒子数浓度 (⊿S/ ⊿logDp)表面积浓度
五、灰霾
灰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碳氢化合物 等气溶胶粒子形成的大气混浊现象,使水平能见度 小于10 km 按照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能见度低于10 km,相对 湿度小于95%时,排除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 烟雾、吹雪、雪暴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 就可判断为灰霾
我国灰霾污染主要发生在京津冀、珠江三角洲和 长江三角洲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
二次气溶胶是由大气中某些污染气体组分(如二 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之间,或它们 与大气正常组分(如氧气)之间通过光化学氧化 或其他化学反应转化成的颗粒物,如二氧化硫 转化成硫酸盐。粒径一般在 0.01~1μm范围
表17 气溶胶全球排放量及来源分配(Dp< 20µm)
来源
排放量/108t·a-1
风沙
0.5~2.5
天 森林火灾
然 海盐粒子
来 火山灰

H2S、NH3、NOx、HC 转化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类和健康效应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类和健康效应

致突变作用
致畸作用
致癌变作用
5.其他危害
1、颗粒物还能刺激眼睛,使结膜炎等眼病的发病率增加。 2、颗粒物还可通过饮食进人人体,造成对健康的危害。 3、颗粒物的严重污染还能恶化生活卫生条件,影响室内开 窗换气和室外晾晒衣服。
参考文献
[1]孟紫强.环境毒理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6 [2]齐文启 .环境监测新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9 [3]夏立江.环境化学.北京市: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03.167 [4]傅国伟.环境工程手册环境规划卷.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 776
人为来源
燃料燃烧过程中形 成的煤烟、飞灰等 各种工业过程所排 放的原料和产品微 粒 汽车排放的二氧化 硫在一定条件转化 硫酸盐粒子
植物花粉
真菌孢子
俄罗斯源自文库火
大气中含有大量固体或液体的悬浮粒子, 这些悬浮粒子与承载它们的空气介质 (气体组分)一起组成大气气溶胶体系, 其中,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粒子称为 大气颗粒物。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类和健康效应
环工0802 张 晶 环工0802 库培佳
1
2 3 4
概 念
来 源 分 类
健 康 效 应
大气中含有大量固体或 液体的悬浮粒子,这些 悬浮粒子与承载它们的 空气介质(气体组分) 一起组成
大气颗粒物指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粒子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2.对神经系统的伤害
城市中可 吸入的颗 粒物,许 多是由机 动车尾气 产生的含 铅化物
影响儿童 智力发育, 母体接触 亦会影响 后代神经 系统发育
3.诱发心血管病,冠心病
粒径小于10um的颗粒物对健康危害最大。 大气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深部,沉积于肺泡 壁,引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病人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并发慢性支气管炎。 因肺气肿而有大量的肺泡受损害,会导致肺性 高血压和肺心病。
大气颗粒物
(atmosphere particulates or particles)
的来源、分类和健康效应
概念
大气中含有大量固体或液体的悬浮粒子, 这些悬浮粒子与承载它们的空气介质(气 体组分)一起组成大气气溶(aerosol)体系。 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离子称为大气颗 粒物(atmosphere particulates or particles)。
正比
致突变 作用
致畸 作用
致癌变 作用
6.其他危害
1、颗粒物还能刺激眼睛,使结膜炎等眼病的 发病率增加。
2、颗粒物还可通过饮食进入人体,造成对健 康的危害。
3、颗粒物的严重污染还能恶化生活卫生条件, 影响室内开窗换气和室外晾晒衣服。
PM10每上升10μg/m3, 人群冠心病死亡平均增加0.8%
来自:朱晶晶,李娜;大气颗粒物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之间关系;职业与健康2010年11期

大气颗粒物的基本概念汇总

大气颗粒物的基本概念汇总


2、飘尘和降尘

长期飘泊在大气中颗粒直径小于 l0μm的悬浮物称为飘尘 (Airborne particle); 大于l0μm的微粒,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而很快沉降下来的这部分 微粒称为降尘(Dustfall)。 PM1


3、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IP)

0
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小于10微米。

3、灰(Ash)

颗粒直径:1 ~200 μm;物态:固体; 生成、现象: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不燃性微粒,如煤、木材燃烧时 产生的硅酸盐颗粒,粉煤燃烧时产生的飞灰等。

4、雾(Fog)


颗粒直径:2~ 200 μm ; 物态:液体; 生成、现象:水蒸气冷凝生成的颗粒小水滴或冰晶,水平视程小 于1km。

现泛指各种妨碍视程(能见度低于2km)的大气污染现象。光化学烟 雾产生的颗粒物,粒径常小于0.5 μm使大气呈淡褐色。
(二)按监测和粒径划分

1、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TSP)

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的颗粒物的总质量, 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

5、霭[ǎi] (Mist)

颗粒直径:大于10 μm ; 物态:液体; 生成、现象:与雾相似,气象上规定称轻雾,水平视程在 1~2km 之内,使大气呈灰色。

《颗粒物的测定》PPT课件

《颗粒物的测定》PPT课件
34
第七节 污染源监测
2021/4/25
35
1.概述
(1).污染源分类: 这里的污染源指的是人为污染源,不包括自然 源,这些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企业、生活锅炉 、交通运输等。
污染源包括固定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
2021/4/25
36
(2). 污染源监测目的: a. 监督性监测 b. 研究性监测 c. 为大气质量管理与评价提供依据。
测定空气中光化学氧化剂常用硼酸碘化钾分光光 度法。
26
五、臭氧的测定
臭氧是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它是空气中的氧在太阳 紫外线的照射下或受雷击形成的。臭氧具有强烈的 刺激性,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参与烃类和NOx的光 化学反应。
同时,臭氧又是高空大气的正常组分,能强烈吸收 紫外线,保护人和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辐射。但 是,如O3超过一定浓度,对人体和某些植物生长会 产生一定危害。
• 4.如果横截面是矩形,那么确定位置要用当量直径,
De=2WL/(L+W).
2021/4/25
41
采样点数目确定
因烟道内同一断面上各点的气流速度和烟 尘浓度分布Fra Baidu bibliotek常是不均匀的,因此,需按 一定原则进行多点采样。采样点的位置和 数目主要依据烟道断面的形状、尺寸大小 和流速分布情况确定。
• 圆形烟道:p.171-173 • 矩形烟道: • 拱形烟道:

第六章 颗粒物及其组分的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课件

第六章 颗粒物及其组分的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课件

3 滤膜安放与采样 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料夹。用清洁干布擦去
采样头内、滤料夹、密封垫、滤料支持网上的灰尘。 将已编号并称量过的滤膜绒面向上,放在支持网上, 放上滤料夹,使密封垫正好压在滤料四周边沿上。拧 紧螺丝,使不漏气。安装好采样头顶盖,按照采样器 使用说明,设置采样时间,即可启动采样。样品采集 完毕后,打开采样头,用镊子取下滤膜,采样面向里 ,将滤膜对折,放入已编码的滤膜袋中。 4 尘膜的平衡及称重
数; △M——测量石英晶体质量增值,即采集的飘
尘质量(mg); 设空气中PM10浓度为ρ,采气流量为Q,采样时
间为t,则: △M=ρ·Q·t
三、降尘的测定 大气降尘是指在空气环境条件下,靠自身重力自
然沉降到地表的颗粒物。其粒径多在10μm以上。 自然降尘的能力虽主要决定于自身重量及粒度大
小,但风力、降水、地形等自然因素也起着一定的作 用。
M
=
w1
w0
wa
.
30.
10 4
s .n
式中:W1——降尘和瓷坩埚的重量(g); W0——瓷坩埚的重量(g); Wa——加入的硫酸铜溶液经蒸发和烘干后的重
(g);
S——集尘缸口的面积(cm2);
n——采样天数(精确到0.1d)
四、空气质量指数 空气污染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是
铅用于制造蓄电池、四乙醛、汽油防冻剂,铅还 用于印刷、油漆、陶瓷、农药及塑料等工业。

大气颗粒物的颗粒大小分布特征

大气颗粒物的颗粒大小分布特征

大气颗粒物的颗粒大小分布特征

大气颗粒物是指在大气中悬浮的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根据颗粒物的颗粒大小

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它们对人体

健康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影响。

颗粒物的分布特征是指颗粒物在大气中的浓度分布情况,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很多,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燃煤排放等。不同的源头产生的颗粒物也有不同的粒径分布。例如,燃煤排放主要包含较大颗粒物,而交通尾气则会产生较多的细颗粒物。

其次,大气中的颗粒物分布也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气象因素如风速、温度和

湿度等,会对颗粒物的扩散和沉降起到重要作用。当风速较大时,颗粒物容易通过扩散分散到较大范围,而风速较小的情况下,则会造成颗粒物的积累和浓度升高。此外,温度和湿度对颗粒物的生成和沉降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较高时,颗粒物的生成速率会加快,而湿度较高则会促使颗粒物降落到地面。

大气颗粒物的颗粒大小分布特征也与地理因素有关。城市和乡村地区的颗粒物

分布差异很大。在城市地区,机动车排放、工业排放和建筑工地等因素会导致颗粒物浓度升高。而乡村地区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如农作物燃烧和农药使用等。由于乡村地区相对较为开阔,颗粒物扩散的机会更多,导致颗粒物浓度较城市地区较低。

另外,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对人体健康影响也不同。细颗粒物(PM2.5)能够进

入人体呼吸道深处,对呼吸系统造成更大的伤害。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主要

滞留在鼻腔和上呼吸道,并不能深入肺部。因此,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高。

为了监测和控制大气颗粒物的污染,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大气颗粒物监测

大气颗粒物的尺寸分布与形态特征分析

大气颗粒物的尺寸分布与形态特征分析

大气颗粒物的尺寸分布与形态特征分析

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它们由自然和人为活动产生,对人

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了解大气颗粒物的尺寸分布和形态特征对于有效应对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尺寸分布和形态特征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尺寸分布的分析

大气颗粒物的尺寸分布是指颗粒物在不同直径范围内占总量的比例。通常根据

直径将其分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超细颗粒物

(PM0.1)。这三种颗粒物的尺寸范围分别是10微米以下、2.5微米以下和0.1微

米以下。

研究表明,大气颗粒物的尺寸分布与其来源有着密切关系。例如,工业排放和

路面扬尘是PM10的主要来源,而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是PM2.5的主要来源。而

PM0.1的主要来源则是交通尾气和工业废气等微小颗粒。此外,尺寸分布还受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干燥的气候有利于颗粒物的悬浮和传播。

尺寸分布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途径。通过对不同

尺寸的颗粒物进行采样分析,可以确定主要的污染源,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此外,尺寸分布的分析还有助于评估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较大的颗粒物会在呼吸道中停留较短时间,对人体影响相对较小,而细小的颗粒物更容易进入肺泡,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更大。

二、形态特征的分析

大气颗粒物的形态特征指的是其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的特征。颗粒物的形态特

征对颗粒物的来源、组成和毒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颗粒物的外部形状主要包括球形、半球形、棱柱形等。球形颗粒物通常是最稳

定的形态,能够更好地保持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半球形和棱柱形颗粒物则较不稳定,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4章颗粒污染物控制原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4章颗粒污染物控制原理
• d 长径dL,不考虑方向的颗粒最长的长度;短径dl, 不考虑方向的最短长度。
16
投影径
a
b
c
d
wk.baidu.com
17
几何当量径
• 等体积径dv,与颗粒体积相同的某一圆球体 直径。
• 等表面积径dS,与尘粒的外表面积相同的某 一圆球的直径。
• 体面积径,与颗粒的外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相同的圆球的直径。
• 周长径,与颗粒投影面L的周长与圆的周长 相同的圆直径。
• 粉尘的荷电性与粉尘的化学成分等因素有关。温 度升高、比表面积加大及含水率减小都可以使粉 尘的荷电性增大。
• 粉尘荷电后将改变其某些物理性质,如凝聚性、 附着性和在气体中的稳定性等。
30
粉尘的荷电性与导电性
• 粉比尘电的阻导 是电 指性 电通 流常通用过比面电积阻为ρlcd(m2、Ω·c厚m度)为来l表cm示的。粉 尘时具有的电阻值。
– 有机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亚麻、谷物、烟 草等)、动物性粉尘(如毛发、角质、骨质等)和人 工有机粉尘(如炸药、有机染料等)。
– 混合性粉尘,包括数种粉尘的混合物。大气中的粉尘 通常都是混合性粉尘,因此在进行空气过滤器实验时 所采取的人工试验尘,除了有无机性粉尘外,通常还 要加入少量棉尘。
7
4
颗粒污染物的分类 根据颗粒污染物进入大气的途径,分为 – 自然性颗粒污染物, 例如风力扬尘、海浪溅沫、 火山飞灰、植物花粉等等。 – 生活性颗粒污染物,例如打扫卫生扬起的尘埃, 使用喷雾剂、燃料产生的雾、烟,煤尘等等。 – 生产性颗粒污染物,通常称之为粉尘。其中以 电站锅炉、工业与民用锅炉、冶金工业、建材 工业最为严重。

大气颗粒物的颗粒密度分析

大气颗粒物的颗粒密度分析

大气颗粒物的颗粒密度分析

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其中大气颗粒物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大气颗粒物

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固体和液体颗粒,由于其微小的粒径和轻质,容易在空气中悬浮,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控制大气污染,对大气颗粒物的属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其中,颗粒密度是一个关键参数,它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组成和人体健康影响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首先,了解大气颗粒物的颗粒密度可以揭示其来源。大气颗粒物的组成复杂多样,来源包括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煤排放以及天然灰尘等。根据不同来源的颗粒物密度差异,可以推测其可能的来源。例如,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物通常密度较高,而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密度相对较低。通过颗粒密度分析,可以辨别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减排措施,降低大气污染。

其次,颗粒密度分析有助于揭示大气颗粒物的组成。大气颗粒物主要由无机盐、有机物和元素碳等组成,其中每一种组分的密度不同。通过测量和比较颗粒物的密度,可以确定其所含组成物的类别和比例。例如,有机物通常密度较低,而无机盐的密度相对较高。因此,通过颗粒密度分析,可以定量评估大气颗粒物中不同组分的含量,进一步了解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特征。

此外,颗粒密度分析还可以研究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根据颗粒物的

粒径和密度的不同,其沉降速度也会有所差异。密度较高的颗粒物沉降速度较快,更易被呼吸道阻挡,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较小。而密度较低的颗粒物则可能会悬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更容易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对健康产生更大的威胁。通过颗粒密度分析,可以对大气颗粒物的危害性进行初步评估,进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保障公众的健康。

颗粒物

颗粒物

Heavy Metals, Fine Geological
Nucleation Aitken
Accumulation
Geological Material, Pollen,
Sea Salt
Coarse
0
0.001
0.01
0.1
1
10
Particle Aerodynamic Diameter (祄 )
22
4.2 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
1)天然来源 天然源可起因于地面扬尘(风吹灰尘),和地壳、土
壤的成分很相似,海浪溅出的浪沫,火山爆发的喷出 物,森林火灾的燃烧物,宇宙来源的陨星尘及生物界 产生的颗粒物如花粉、袍子等。
二次颗粒物的天然来源主要是森林中排出的碳氢 化合物(主要是萜烯类),进入大气后经光化学反应,产 生的微小颗粒,与自然界硫、氮、碳循环有关的转化 产物如由H2S、SO2经氧化生成的硫酸盐,由NH3、 NO和NO2氧化生成的硝酸等。
烟雾(Smog): 0.001~ 2 m;固体;粒径在2m以下,现泛指各种妨碍视
程(能见度低于2km)的大气污染现象。光化学烟雾产生的颗粒物, 粒径常小于0.5m使大气呈淡褐色。
15
4.1 大气颗粒物的分类
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TSP):
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的颗粒物的总质量 作为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

大气中常见污染物—颗粒物PPT

大气中常见污染物—颗粒物PPT
➢ 某些组分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系统引起全身病变。
呼吸系统:
大量的颗粒物 进入肺部
对呼吸系统产生阻 使局部支气管的通气功能下降,
塞性损害
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换气功能丧失。
吸附有害气体的颗粒物 可刺激或腐蚀肺泡
进入肺部

使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发生 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诱发
支气管哮喘,加重慢阻肺急性发作
心血管系统:
流行病学调查提示, 大气中PM10和PM2.5浓度增高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 死亡率也增高。
原 因:
直接进入循环系统诱发血栓形成、引发心梗。 干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引起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发作。 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并释放促炎症因子,后者通过引起血管 损伤、导致血栓形成等机制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有害影响。
致癌作用:
➢ 头发直径
1/20~1/30 ➢ 海滩沙粒
直径1/35。
PM2.5 放大1000倍后的图片
颗粒物来源:
天然源
风沙尘土
人为源
火山爆发
森林火灾
海水喷溅
汽车尾气
燃煤发电
建筑扬尘
工业废气
二、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
与呼吸系统关系 10微米以上 鼻腔
➢ 空气中的颗粒物 会经由鼻、咽及 喉进入呼吸系统;
2.5~10微米 咽喉、气管
大气中常见污染物
—颗粒物

大气颗粒物

大气颗粒物
❖ 大气颗粒物: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粒子,称为 大气颗粒物。大气颗粒物是大气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与大气降水过程,大气中有毒物质可以是无机物 也可以是有机物,主要分布在气溶胶中形成污染源。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八点 五十九分。
大气颗粒污染物来源
1、天然来源 1)一次颗粒物:可起因于地面扬尘(风吹灰尘),和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八点 五十九分。
PM2.5
PM2.5不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空气污染物,而是由来自许多不 同的人为或自然污染源的大量不同化学组分组成的一种复杂 而可变的大气污染物。就产生过程而言,PM2.5可以由污染 源直接排出(称为一次粒子),也可以是各污染源排出的气 态污染物经过冷凝或在大气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而生成( 称为二次粒子)。大气颗粒物中大部分的硫酸、硫酸氢铵、 硫酸铵、硝酸铵、元素碳(NP)和有机碳(BP)等组分存 在于之中。
2.有机颗粒物
大气中的有机物质凝聚而形成的颗粒物或有机物 质吸附在其他颗粒物上面而形成的颗粒物。有机 颗粒物种类繁多、结构极其复杂。
已检测到的主要有:烷烃、烯烃、芳烃和多环 芳烃等各种烃类。另外还含有少量的亚硝胺、 杂氮环化合物、环酮、醌类、酚类和有机酸等。 这些有机颗粒物主要由矿物燃料燃烧、废弃物 焚烧等各种高温燃烧过程所形成的。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八点 五十九分。
PM2.5对人体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干沉降对粒径小于1m的颗粒物去除效率较高。
2、湿沉降:指降雨、下雪使颗粒物消除的过程。
➢ 存在雨除和冲刷两种机制;来自百度文库➢ 对粒径为4m~5 m的颗粒物去除效率较高。
10
三、大气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1、 大气颗粒物的粒度分布
➢ 用有效直径 来表示,即空气动力学直径(Dp)
Dp Dg K
p o
➢ Dp—表示与所研究的粒子有相同终端降落速度的密度为1的球体直径。 ➢ Dg—几何直径; ➢ K—形状系数 (球形K=1.0);
➢ ρp—忽略了浮力效应的粒密度; ➢ ρ0—参考密度(1.0 g/cm3)。
11
2、大气颗粒物的四模态
I. 成核模态 <10nm
II. 艾根模态 10-100nm
蓝色或微黄色。水平视程小于2km。
7、烟尘(熏烟,Smoke)
➢ 包含0.01~5 μm的固体或液体。 ➢ 一般为含碳物质,如煤燃烧时产生的固体碳粒、水、焦油状物质
及不完全燃烧的灰分所形成的混合物。如果煤烟中失去了液态颗 粒,即成为烟炭。 注意与第2点中烟气Fume(固体,蒸气凝结)的区别
8、烟雾(Smog)
2、飘尘和降尘
➢ 长期飘泊在大气中颗粒直径小于l0μm的悬浮物称为飘尘(Airborne particle);
➢ 大于l0μm的微粒,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而很快沉降下来的这部分
微粒称为降尘(Dustfall)。
PM10
3、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IP)
➢ 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小于10微米。
2
一、大气颗粒物的分类
(一)按粒径、状态及来源划分(8种)
1、粉尘(微尘、Dust)
➢ 颗粒直径:1~100μm,固体。 ➢ 机械粉碎的固体微粒,风吹扬尘,风沙。

2、 烟(烟气,Fume)
➢ 颗粒直径:0.01~ 1μm ,固体。 ➢ 生成、现象:由升华、蒸馏、熔融及化学反应等产生的蒸气凝结
而成的固体颗粒。 ➢ 如熔融金属、凝结的金属氧化物、汽车排气、烟草燃烟、硫酸盐
等。
3
3、灰(Ash)
➢ 颗粒直径:1 ~200 μm;物态:固体; ➢ 生成、现象: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不燃性微粒,如煤、木材燃烧时
产生的硅酸盐颗粒,粉煤燃烧时产生的飞灰等。
4、雾(Fog)
➢ 颗粒直径:2~ 200 μm ; 物态:液体; ➢ 生成、现象:水蒸气冷凝生成的颗粒小水滴或冰晶,水平视程小
以上两种合称为细粒(<2m),靠冷凝和凝聚形成。
3)粗粒模:
➢ 粒径大于2m的颗粒物。 ➢ 由机械粉碎、液滴蒸发等过程形成; ➢ 由自然界(表面崩解和风化)及人类活动的一次污染物。
13
城市大气中颗粒物的分布多数属双模型, 即(2)积聚模和(3)粗粒模。
14
3、微粒的表面性质
三种:成核作用、粘合和吸着 1)成核
✓ 其中,v表示沉降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d为粒子直径;ρ和ρ0 分别为颗粒及空气的密度;η空气的粘度,以泊(Pa·s)表示。
➢ 结论:粒径和密度愈大,则沉降速率也愈大。
9
? ??
➢ 沉降机制2:另一种是粒径小于0.lµm的颗粒,靠布朗运 动扩散、互相碰撞而凝集成较大的颗粒,通过大气湍 流扩散到地面或碰撞而消除。
III. 积聚模态 0.1~2μm
IV. 粗粒模态 >2μm
12
1)艾根核模(成核模+艾根模) :
➢ 由蒸汽凝结或光化学反应使气体形成核作用而形成的颗 粒,粒度为0.005-0.1m(0.05)。
2)积聚模:
PM2.5
➢ 粒径在0.1-2m范围的颗粒物是由艾根核模型颗粒凝聚 或通过蒸气凝结气体而长大的。
颗粒物。
8
(二)大气颗粒物的汇(汇集——干沉降和湿沉降)
1、干沉降:干沉降是指颗粒物通过重力作用或与 其它物体碰撞后发生沉降。
➢ 沉降机制1:一种通过重力对颗粒物的作用。沉降的速 率与颗粒的粒径、密度、空气运动粘滞系数等有关。
➢ 粒子的沉降速度可应用斯托克斯定律求出:
v=(ρ-ρ0)gd2/ 1.8η
于1km。
5、霭[ǎi] (Mist)
➢ 颗粒直径:大于10 μm ; 物态:液体; ➢ 生成、现象:与雾相似,气象上规定称轻雾,水平视程在1~2km
之内,使大气呈灰色。
4
6、霾[mái] (Haze)
➢ 颗粒直径0.1 μm左右 ,固体。 ➢ 生成、现象:干的尘或盐粒悬浮于大气中形成,使大气混浊呈浅
➢ 与自然界硫、氮、碳循环有关的转化产物,如由H2S、SO2氧化生 成的硫酸盐,由NH3、NO和NO2氧化生成的硝酸等。
7
2、人为来源
➢ 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如煤烟、飞灰等。 ➢ 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微粒,汽车尾气排出
的卤化铅凝聚而形成的颗粒物。 ➢ 人为排放S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硫酸盐粒子等的二次
6
二、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1、天然来源
1)一次颗粒物
➢ 可起因于地面扬尘(风吹灰尘),与地壳、土壤的成分相似; ➢ 海浪溅出的浪沫,火山爆发的喷出物,森林火灾的燃烧物,宇宙
来源的陨星尘,生物界产生的颗粒物如花粉、孢子等。
2)二次颗粒物
➢ 森林中排出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是萜烯类)进入大气后经光化学反应, 产生的微小颗粒;
➢ 0.001~2 μm的固体。 ➢ 现泛指各种妨碍视程(能见度低于2km)的大气污染现象。光化学烟
雾产生的颗粒物,粒径常小于0.5 μm使大气呈淡褐色。
5
(二)按监测和粒径划分
1、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TSP)
➢ 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的颗粒物的总质量, 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
➢ 指过饱和蒸汽在微粒上凝结形成液滴的现象,雨滴的形成也涉及 成核作用。
2)粘合
➢ 粒子间可以彼此互相紧紧的粘合或在固体表面上粘合,是小颗粒 形成较大的凝聚体并最终达到很快沉降粒径的过程。
《大气颗粒物的形成与控制》
——大气颗粒物的基本概念
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2012-8-24
1
大气颗粒物
由各种固体或液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一个庞 大的分散体系,称为气溶胶体系。
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粒子称为大气颗粒物。 ➢ 一、大气颗粒物的分类 ➢ 二、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 ➢ 三、大气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