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证明综合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三几何证明练习题和答案

初三几何证明练习题和答案

初三几何证明练习题和答案几何证明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练习不同类型的几何证明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初三几何证明的练习题和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 题目:已知ABCD是平行四边形,证明∠ABC + ∠ADC = 180°。

证明:解:连接A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ADC = ∠ACB,所以要证明∠ABC + ∠ADC = 180°,只需证明∠ABC + ∠ACB = 180°。

由角的内外(对顶、同旁)定理可知∠ACB + ∠ABC = 180°,即∠ABC + ∠ACB = 180°。

所以,∠ABC + ∠ADC = 180°得证。

2. 题目: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ACB = 90°,AC = 5cm,BC= 12cm,证明AB = 13cm。

证明:解: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² = AC² + BC²。

代入已知条件,即可得AB² = 5² + 12² = 25 + 144 = 169。

开方可得AB = 13cm。

所以,AB = 13cm得证。

3. 题目: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ACB = 90°,AC = BC,证明∠ABC = 45°。

证明:解:连接AB,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CB = ∠CAB。

所以,∠ABC = 180° - ∠ACB - ∠CAB = 180° - ∠ACB - ∠ACB = 180° - 2∠ACB。

由于∠ACB = 90°,代入得∠ABC = 180° - 2 × 90° = 0°。

所以,∠ABC = 0°,即∠ABC = 45°得证。

4. 题目:已知ABC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E为AD的中点,证明BE平分∠CBD。

初中数学竞赛几何证明题综合训练

初中数学竞赛几何证明题综合训练

第 1 页 共6 页 几何证明题综合训练1. 线段或角相等的证明(1) 利用全等△或相似多边形;利用全等△或相似多边形;(2) 利用等腰△;利用等腰△;(3) 利用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 (4) 利用等量代换;利用等量代换;(5)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或利用比例关系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或利用比例关系 (6) 利用圆中的等量关系等。

利用圆中的等量关系等。

2. 线段或角的和差倍分的证明(1) 转化为相等问题。

如要证明a=b±c ,可以先作出线段p=b±c ,再去证明a=p ,即所谓“截长补短”,角的问题仿此进行。

,角的问题仿此进行。

(2) 直接用已知的定理。

例如:中位线定理,Rt △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内角之和;圆周角等于同弧所对圆心角的一半等等。

△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内角之和;圆周角等于同弧所对圆心角的一半等等。

3. 两线平行与垂直的证明(1) 利用两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

利用两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

(2)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明平行;利用等腰△的“三线合一”可证明垂直。

(3) 利用比例关系可证明平行;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明垂直等。

利用比例关系可证明平行;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明垂直等。

【竞赛例题剖析】【例【例11】从⊙】从⊙O O 外一点P 向圆引两条切线PA PA、、PB 和割线PCD PCD。

从。

从A 点作弦AE 平行于CD CD,连结,连结BE 交CD 于F 。

求证:求证:BE BE 平分CD CD。

【分析1】构造两个全等△。

】构造两个全等△。

连结ED ED、、AC AC、、AF AF。

CF=DF CF=DF←△←△←△ACF ACF ACF≌△≌△≌△EDF EDF EDF←←←ïïîïïíìîí쬬Ð=ÐÐ=Ð=ЬÐ=ЬþýüÐ=Ð=四点共圆、、、P B F A ABP AFC ABPAEF EFD EFD AFC CD //AE EDF ACF ED AC ←∠←∠PAB=PAB=PAB=∠∠AEB=AEB=∠∠PFB【分析2】利用圆中的等量关系。

中考几何证明题及答案

中考几何证明题及答案

中考几何证明题及答案几何证明练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熟练应用;2.能写出较难证明的求证;3.证明要合乎逻辑,能应用综合法证明几何命题。

概念回顾: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高线、对应中线、对应角的角平分线。

2.在Rt△ABC中,∠C=90°,∠A=30°,则BC:AC:AB=?例题解析:题1:已知在ΔABC中,A=108°,AB=AC,BD平分ABC。

求证:___。

题2:如图,点E为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 为CB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EA⊥AF。

求证:DE=BF。

题3:如图,AD为ΔABC的角平分线且BCBD=CD。

求证:AB=AC。

题4:已知: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CE,AB∥ED,AC∥FD,证明AB=DE,AC=DF。

题5:已知:如图,△ABC是正三角形,P是三角形内一点,PA=3,PB=4,PC=5.求∠APB的度数。

题6:如图:△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CF⊥AE,垂足是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

1)求证:AE=CD;2)若AC=12 cm,求BD的长。

题7:等边三角形CEF于菱形ABCD边长相等。

求证:(1)∠AEF=∠AFE;(2)角B的度数。

题8:如图,在△ABC中,∠C=2∠B,AD是△ABC的角平分线,∠1=∠B。

求证:___。

题9: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的中点,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

求证:___。

题10: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C旋转到A'B'CD'的位置,若∠B'CB=30°,求AE的长。

题11:AD,BE分别是等边△ABC中BC,AC上的高。

M,N 分别在AD,BE的延长线上,∠___∠ACN。

求证:AM=BN。

题12:已知:如图,AD、BC相交于点O,OA=OD,OB=OC,点E、F在AD上,且AE=DF,∠ABE=∠DCF。

几何证明练习题带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带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 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BD=DC。

求证:∠BAD=∠CAD。

A. 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B. 利用角平分线定理C. 利用等边三角形性质D. 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答案:B2. 已知线段AB和CD平行,且M是线段AB上的一点,N是线段CD上的一点,MN与AB、CD不平行。

求证:∠AMN≠∠CNM。

A. 利用平行线性质B. 利用内错角定理C. 利用同位角定理D. 利用补角定理答案:A二、填空题1. 在三角形ABC中,若∠A=90°,AB=AC,那么∠B=∠C=______。

答案:45°2. 已知三角形ABC中,AB=5,AC=7,BC=6,根据勾股定理可知这是一个______三角形。

答案:直角三、简答题1. 如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答案:在三角形ABC中,延长BC至点D,根据外角定理,∠ACD=∠A+∠B。

又因为∠ACD+∠C=180°,所以∠A+∠B+∠C=180°,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2. 如何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答案:设圆内接四边形ABCD,连接对角线AC和BD,由于AC和BD 都是圆的直径,根据圆周角定理,∠A+∠C=90°,∠B+∠D=90°。

因此,对角互补。

四、证明题1. 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BD=DC。

证明∠BAD=∠CAD。

证明:由于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ABC=∠ACB。

又因为BD=DC,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ABD=∠ACD。

因此,∠BAD=∠ABC-∠ABD=∠ACB-∠ACD=∠CAD。

2. 已知圆O中,弦AB和CD相交于点P,PA=PB,PC=PD。

证明:OP垂直于AB和CD。

证明:由于PA=PB,根据圆周角定理,∠APB=∠PBA。

同理,∠CPD=∠PDC。

因为∠APB+∠CPD=180°,所以∠OPB+∠OPD=90°。

几何证明练习题带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带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带答案几何证明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几何知识来证明几何命题的正确性。

以下是一些几何证明的练习题,以及相应的答案。

# 练习题1题目: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答案:设三角形ABC中,AB > AC。

我们需要证明∠B > ∠C。

证明:1. 延长BA和AC,使它们相交于点D。

2.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我们知道∠BAC = ∠BAD + ∠DAC。

3. 由于AB > AC,根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我们知道BD > CD。

4. 根据边角边(SAS)相似准则,三角形ABD ∽ 三角形ACD。

5.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所以∠BAD = ∠CAD。

6. 因此,∠BAC = ∠BAD + ∠DAC > ∠DAC,即∠B > ∠C。

# 练习题2题目:证明在一个圆中,等弦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答案:设圆O中有两弦AB和CD,且AB = CD。

我们需要证明∠AOB = ∠COD。

证明:1. 根据圆的性质,我们知道OA = OB = OC = OD。

2. 由于AB = CD,根据SSS(边边边)相似准则,三角形OAB ∽ 三角形OCD。

3.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所以∠AOB = ∠COD。

# 练习题3题目: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答案:设直角三角形ABC中,∠C = 90°,D为斜边AB的中点。

我们需要证明CD = 1/2 AB。

证明:1. 连接CD。

2. 由于D为AB的中点,根据中点定理,我们知道CD = 1/2 AB。

3.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我们知道CD垂直于AB,并且CD是AB的一半。

# 练习题4题目: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答案:设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E。

我们需要证明E是AC和BD的中点。

证明:1. 由于ABCD是平行四边形,我们知道AB || CD且AB = CD。

初中几何证明综合专题练习共53页

初中几何证明综合专题练习共53页
初中几何证明综合专题练习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

初中经典几何证明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经典几何证明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经典几何证明练习题(含答案)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求证:CD=GF.(初二)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点,∠PAD=∠PDA=15°。

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于E、F.求证:∠DEN=∠F.经典题(二)1、已知:△ABC中,H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BC于M.(1)求证:AH=2OM;(2)若∠BAC=600,求证:AH =AO.(初二)2、设MN是圆O外一条直线,过O作OA⊥MN于A,自A引圆的两条割线交圆O于B、C及D、E,连接CD并延长交MN于Q,连接EB并延长交MN于P.求证:AP=AQ.3、如图,分别以△ABC的AB和AC为一边,在△ABC的外侧作正方形ABFG和正方形ACDE,点O是DF 的中点,OP⊥BC求证:BC=2OP(初二)证明:分别过F、A、D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分别是L、M、N∵OF=OD,DN∥OP∥FL∴PN=PL∴OP是梯形DFLN的中位线∴DN+FL=2OP∵ABFG是正方形∴∠ABM+∠FBL=90°又∠BFL+∠FBL=90°∴∠ABM=∠BFL又∠FLB=∠BMA=90°,BF=AB∴△BFL≌△ABM∴FL=BM同理△AMC≌△CND∴CM=DN∴BM+CN=FL+DN∴BC=FL+DN=2OP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初二)证明:连接BD 交AC 于O 。

过点E 作EG ⊥AC 于G∵ABCD 是正方形∴BD ⊥AC 又EG ⊥AC∴BD ∥EG 又DE ∥AC∴ODEG 是平行四边形又∠COD=90°∴ODEG 是矩形∴EG=OD=21BD=21AC=21AE∴∠EAG=30°∵AC=AE∴∠ACE=∠AEC=75°又∠AFD=90°-15°=75°∴∠CFE=∠AFD=75°=∠AEC∴CE=CF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证明:连接BD ,过点E 作EG ⊥AC 于G∵ABCD 是正方形∴BD ⊥AC ,又EG ⊥AC∴BD ∥EG 又DE ∥AC ∴ODEG 是平行四边形又∠COD=90°∴ODEG 是矩形 ∴EG =OD =21BD=21AC=21CE ∴∠GCE=30°∵AC=EC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平分∠DCE .求证:PA =PF .(初二)证明:过点F 作FG ⊥CE 于G ,FH ⊥CD 于H∵CD ⊥CG ∴HCGF 是矩形∵∠HCF=∠GCF ∴FH=FG∴HCGF 是正方形∴∠CAE=∠CEA=21∠GCE=15° 在△AFC 中∠F =180°-∠FAC-∠ACF∴CG=GF∵AP ⊥FP ∴∠APB+∠FPG=90° ∵∠APB+∠BAP=90° ∴∠FPG=∠BAP 又∠FGP=∠PBA ∴△FGP ∽△PBA ∴FG :PB=PG :AB 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圆的割线,AE 、AF 与直线PO 相交于B 、D .求证:AB =DC ,BC =AD .(初三)证明:过点E 作EK ∥BD ,分别交AC 、AF 于M 、K ,取EF 的中点H ,连接OH 、MH 、EC∵EH=FH∴OH ⊥EF ,∴∠PHO=90° 又PC ⊥OC ,∴∠POC=90° ∴P 、C 、H 、O 四点共圆 ∴∠HCO=∠HPO 又EK ∥BD ,∴∠HPO=∠HEK ∴∠HCM=∠HEM∴H 、C 、E 、M 四点共圆∴∠ECM=∠EHM设AB=x ,BP=y ,CG=zz :y=(x-y+z ):x 化简得(x-y )·y =(x-y )·z ∵x-y ≠0 ∴y=z 即BP=FG ∴△ABP ≌△PGF ∴EM=KM∵EK ∥BD ∴KMOD AM AO EM OB ==∴OB=OD 又AO=COPEPBAC又∠ECM=∠EFA ∴∠EHM=∠EFA ∴HM ∥AC ∵EH=FH经典题(四)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3,PB =4,PC =5. 求∠APB 的度数.(初二) 解:将△ABP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BCQ ,连接PQ则△BPQ 是正三角形 ∴∠BQP=60°,PQ=PB=3在△PQC 中,PQ=4,CQ=AP=3,PC=5 ∴△PQC 是直角三角形 ∴∠PQC=90°∴∠BQC=∠BQP+∠PQC=60°+90°=150° ∴∠APB=∠BQC=150°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求证:∠PAB =∠PCB .(初二)证明:过点P 作AD 的平行线,过点A 作PD 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于点E ,连接BEE CBAD∵PE ∥AD ,AE ∥PD ∴ADPE 是平行四边形 ∴PE=AD ,又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BC ∴PE=BC又PE ∥AD ,AD ∥BC ∴PE ∥BC∴BCPE 是平行四边形 ∴∠BEP=∠PCB ∵ADPE 是平行四边形 ∴∠ADP=∠AEP 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初三) 证明:在BD 上去一点E ,使∠BCE=∠ACD ∵CD ⌒ =CD ⌒ ∴∠CAD=∠CBD ∴△BEC ∽△ADC∴ACBC AD BE∴AD ·BC=BE ·AC ∵∠BCE=∠ACD∴∠BCE+∠ACE=∠ACD+∠ACE 即∠BCA=∠ECD又∠ADP=∠ABP ∴∠AEP=∠ABP∴A 、E 、B 、P 四点共圆∴∠BEP=∠PAB∴∠PAB=∠PCB∵BC ⌒=BC ⌒,∴∠BAC=∠BDC △BAC ∽△EDC ∴CDAC DE AB∴AB ·CD=DE ·AC ……………………②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 证明:过点D 作DG ⊥AE 于,作DH ⊥FC 于H ,连接DF 、DE∴S △ADE =12AE ·DG ,S △FDC =12FC ·DH 又S △ADE =S △FDC =12S □ABCD∴AE ·DG=FC ·DH 又AE=CF ∴DG=DH∴点D 在∠APC 的角平分线上 ∴∠DPA =∠DPC经典题(五)1、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3≤L <2.①+②得AB ·CD+AD ·BC =DE ·AC+BE ·ACHG F ACB E PGDF EA P证明:(1)将△BPC 绕B 点顺时针旋转60°的△BEF ,连接PE ,∵BP=BE ,∠PBE=60° ∴△PBE 是正三角形。

初三几何证明练习题

初三几何证明练习题

初三几何证明练习题1. 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边的倍数。

解析: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

根据勾股定理:c² = a² + b²要证明c是a的倍数或b的倍数,我们可以假设c是a的倍数,并证明c也是b的倍数。

设c = ka,其中k为常数。

代入勾股定理:(k⋅a)² = a² + b²k²⋅a² = a² + b²(k²-1)⋅a² = b²由于k²-1是一个常数,所以(k²-1)⋅a²必定是一个正数。

而b²也是一个正数。

根据数学定理:如果两个正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根也相等。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k²-1)⋅a² = b²,那么b也必定是a 的倍数。

所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可以是直角边a的倍数。

综上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边的倍数。

2.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解析: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

根据三角形的定义,任意三个点都能构成一个三角形,且三角形的内角和恒等于180度,即A + B + C = 180°。

为了证明这个定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推理。

步骤一:构造直线段AD,使其与线段BC重合。

步骤二:根据性质,如果一条直线段与另一条直线段重合,那么它们的内角和相等。

所以∠BAD + ∠CAD = ∠B + ∠C。

步骤三:根据性质,如果一条直线段与自身重合,那么它们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所以∠BAD + ∠CAD = 180°。

步骤四:由于∠BAD + ∠CAD = ∠B + ∠C,且∠BAD + ∠CAD = 180°,所以∠B + ∠C = 180°。

综上所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总结:通过以上两个几何证明练习题,我们得到了初三几何学中的两个重要结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边的倍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几何证明专题练习一

几何证明专题练习一

第1题BDa第3题CD第4题AE 第4题AB C 几何证明专题练习一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1、如图,已知062ABC ∠=,12∠=∠,求C ∠的度数;2、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l 所截,//a b ,且01(316)x ∠=+,02(211)x ∠=-,求1,2∠∠的度数;3、如图,已知0032,68AEC B ∠=∠=,AEC A ∠=∠,求BEF ∠的度数;4、(1)如图,已知//AB CD ,那么B BED D ∠+∠+∠等于多少度?证明;(2)如图,已知//AB CD ,证明B D BED ∠+∠=∠;ab BDC第7题A D EF第8题A 第9题B5、如图,001140,240∠=∠=,03120∠=,求4∠6、如图,已知//AB CD ,012180∠+∠=,说明//EF CD ;7、如图,//AB CD ,BE ,CF 分别平分ABC ∠,BCD ∠,说明//BE CF ;8、如图,已知,A D C F ∠=∠∠=∠,说明//CE BF ;9、如图,已知//,12CD GF ∠=∠,说明//DE BC ;第10题EC第11题CE第13题DE第14题B 10、如图,已知//AB CD ,0065,115C DAE ∠=∠=,说明//AD BC ;11、如图,已知,//BAD CAD AD BE ∠=∠,说明ABE E ∠=∠12、如图,已知直线AB ,CD 被直线AE 所截,且//AE CD ,若01115∠=,求2,3,4∠∠∠的度数;13、如图,直线DE 经过点A ,00//,42,57DE BC B C ∠=∠=,求,D A B C A D ∠∠的度数;14、如图,已知//DE BC ,如果12∠=∠,说明B C ∠=∠;。

几何证明练习题及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及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及答案题目1: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AD垂直于BC。

证明: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全等。

答案:由于AB=AC,所以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BAD等于角CAD。

又因为AD垂直于BC,所以角ADB和角ADC都是直角。

因此,我们有:- AD=AD(公共边)- ∠BAD=∠CAD(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ADB=∠ADC=90°(直角)根据SAS(边角边)全等条件,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全等。

题目2: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点E在AB上,点F在AC上,且BE=CF。

证明:三角形AEF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由于AB=AC,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ABC等于角ACB。

又因为BE=CF,我们可以得出:- AB=AC(已知)- BE=CF(已知)- ∠ABC=∠ACB(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SSS(边边边)全等条件,三角形BEC与三角形CFB全等。

因此,角BEC等于角CFB。

由于角AEF是三角形AEF的外角,根据外角定理,角AEF等于角BEC加角CFB。

因此:- ∠AEF=∠BEC+∠CFB- ∠AEF=2∠BEC(因为∠BEC=∠CFB)由于角AEF是三角形AEF的两个相等的角,所以三角形AEF是等腰三角形。

题目3:已知四边形ABCD中,AB平行于CD,BC平行于AD,且AB=CD。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由于AB平行于CD且BC平行于A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我们可以推断出AD也平行于BC。

因此,四边形ABCD的对边都是平行的。

又因为AB=C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我们可以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题目4: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等于角C,点D在BC上,且AD垂直于BC。

证明:三角形ABD与三角形CBD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由于角A等于角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可以得出角A+角C+角B=180°。

第19章几何证明(基础、常考、易错、压轴)分类专项训练(原卷版)

第19章几何证明(基础、常考、易错、压轴)分类专项训练(原卷版)

第19章几何证明(基础、常考、易错、压轴)分类专项训练【基础】一、单选题1.(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所示,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V的三条中线的交点A.ABCV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ABCV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ABCV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D.ABC2.(2022·上海·八年级单元测试)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的()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3.(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B.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C.一对邻补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D.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将线段OA绕点O逆时针旋转45°,得到线段OB.若OA=8,则点A经过的路径长度为()A.4p B.3p C.2p D.p5.(2022·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A.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延长AB到D,使2BD AB=D.等角的补角相等6.(2022·上海浦东新·八年级期中)在下列各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C.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等角的补角相等7.(2022·上海·八年级单元测试)如图,已知钓鱼竿AC的长为6m,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C长为,某钓者想看看鱼钩上的情况,把鱼竿AC转动到AC¢的位置,此时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 C¢¢,则BB¢的长为()A B.C D.8.(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是真命题的命题个数()(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 对顶角相等; (3) 等角对等边;(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9.(2022·上海·八年级单元测试)如图,△ABC中,P、Q分别是BC、AC上的点,作PR⊥AB于点R,PS⊥AC于点S,若PR=PS,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1)PQ=PB;(2)AS=AR;(3)△BRP≌△PSC (4)∠C=∠SPC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0.(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022·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12.(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请写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结论:_____.13.(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平面内在角的内部(包括顶点)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 _____.14.(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命题“如果a b =,那么22a b =”的逆命题是_______,逆命题是______命题(填“真”或“假”)15.(2022·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底边为已知线段BC 的等腰三角形ABC 的顶点A 的轨迹是_____.16.(2022·上海浦东新·八年级期中)“若0ab >,则0a >,0b >”_____命题(选填“是”或“不是”).17.(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命题“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18.(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把“同角的余角相等”改成“如果…,那么…”:_____________.19.(2022·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八年级期中)把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20.(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平面上经过A 、B 两点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_____.21.(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逆命题为_____.22.(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到点A 的距离等于6cm 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23.(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2022·上海·八年级期末)已知两点A 、B ,到这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25.(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Rt △ABC 中,∠C =90°,AD 平分∠CAB ,BC =12cm ,AC =9cm ,那么BD 的长是_____.26.(2022·上海·八年级单元测试)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两点分别为A (﹣3,1)、B (1,﹣2),那么A 、B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_____.27.(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则=a b ”的逆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8.(2022·上海·八年级单元测试)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D、CD边上,且AE DF=,联结BE、AF.求证:AF BE=.【常考】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20秋•闵行区期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两个锐角的和还是锐角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C.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等腰三角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2.(2019秋•虹口区校级月考)如图,BD,CE分别是△ABC的高线和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O,若∠BCA =70°,则∠BOE的度数是( )A.60°B.55°C.50°D.40°3.(2022秋•杨浦区期中)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B.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C.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D.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4.(2019秋•浦东新区校级月考)在Rt△ABC中,∠C=90°,有一点D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在直角边BC上;②在∠CAB的角平分线上;③在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B为( )A.15°B.30°C.45°D.60°5.(2022秋•徐汇区校级期中)在△ABC中,AB=4,AC=6,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的取值范围是( )A.0<AD<10B.1<AD<5C.2<AD<10D.0<AD<5二.填空题(共11小题)6.(2021秋•奉贤区校级期中)将命题“同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为 .7.(2022秋•闵行区校级期中)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其中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较短直角边与另一块三角板的斜边放置在一直线上),那么图中∠1= 度.8.(2021秋•静安区校级期末)命题“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的逆命题是 .9.(2022秋•徐汇区校级期中)命题“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 (填“真“或“假”)命题10.(2022秋•闵行区校级期中)将命题“对顶角相等”改为“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11.(2022秋•虹口区校级期中)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a∥b,a⊥c,那么b⊥c;②如果b∥a,c∥a,那么b∥c;③如果b⊥a,c⊥a,那么b⊥c; ④如果b⊥a,c⊥a,那么b∥c.其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12.(2021秋•徐汇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CB=90°,∠A=20°,CD与CE分别是斜边AB 上的高和中线,那么∠DCE= 度.13.(2022秋•徐汇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和△DEF中,∠ACB=∠EFD=90°,点B、F、C、D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B⊥DE,且AB=DE,AC=6,EF=8,DB=10,则CF的长度为 .14.(2020秋•徐汇区校级期中)“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的逆命题是 .15.(2022秋•徐汇区校级期中)在△ABC中,∠BAC=α,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D,边AC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E,连接AD,AE,则∠DAE的度数为 .(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16.(2022秋•虹口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ABC中,∠C=90°,AC=40,BD平分∠ABC交AC于D,AD:DC=5:3,则D点到AB的距离是 .三.解答题(共2小题)17.(2022秋•静安区校级期中)如图①,点M为锐角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连接AM、BM、CM.以AB为一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E,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1)求证:△AMB≌△ENB;(2)若AM+BM+CM的值最小,则称点M为△ABC的费马点.若点M为△ABC的费马点,试求此时∠AMB、∠BMC、∠CMA的度数;(3)小翔受以上启发,得到一个作锐角三角形费马点的简便方法:如图②,分别以△ABC的AB、AC 为一边向外作等边△ABE和等边△ACF,连接CE、BF,设交点为M,则点M即为△ABC的费马点.试说明这种作法的依据.18.(2021秋•崇明区校级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AB=∠DCB=90°,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M、N分别是边BD、AC的中点.(1)求证:MN⊥AC;(2)当AC=8cm,BD=10cm时,求MN的长.【易错】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22秋•黄浦区校级月考)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这条垂线段就是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2021秋•浦东新区期末)下列三个数为边长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3,3,3B.4,8,4C.6,8,10D.5,5,53.(2021秋•浦东新区期中)在下列各原命题中,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C.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D.两个相等的角是对顶角4.(2019秋•浦东新区校级月考)BP和CP是△ABC两个外角的平分线,则∠BPC为( )A .B .90°+C .90°﹣D .∠A二.填空题(共2小题)5.(2020秋•浦东新区校级期末)以线段MN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的轨迹是 .6.(2020秋•浦东新区校级月考)在△ABC 中,AB =13cm ,AC =15cm ,高AD =12cm ,则BC = .三.解答题(共1小题)7.(2019秋•浦东新区期末)如图(1),已知锐角△ABC 中,CD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M 、N 分别是线段BC 、DE 的中点.(1)求证:MN ⊥DE .(2)连接DM ,ME ,猜想∠A 与∠DME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猜想.(3)当∠A 变为钝角时,如图(2),上述(1)(2)中的结论是否都成立,若结论成立,直接回答,不需证明;若结论不成立,说明理由.【压轴】一、单选题1.(2020·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D 为BAC Ð的外角平分线上一点,过D 作DE AC ^于E ,DF AB ^交BA 的延长线于F ,且满足FDE BDC Ð=Ð,则下列结论:①CDE V ≌BDF V ;②CE AB AE =+;③BDC BAC Ð=Ð;④DAF CBD Ð=Ð.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2.(2022·上海市民办文绮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在ABC V 中,12AB AC ==,30A Ð=°,点E 是AB 中点,点D 在AC 上,DE =ADE V 沿着DE 翻折,点A 的对应点是点F ,直线EF 与AC 交于点G ,那么DGF △的面积=__________.三、解答题3.(2022·上海·测试·编辑教研五八年级期末)梯形ABCD 中,AD BC ∥,90B Ð=°,4AB =,5BC =,点G 是CD 中点,过点G 作CD 的垂线交射线BC 于点F ,DCF Ð的角平分线交射线BA 于点E ,交直线GF 于点P .(1)当点F 与点B 重合时,求CD 的长;(2)若点F 在线段BC 上,AD x =,CF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3)联结DP、DE,当DPEV是以DP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AD的长.4.(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已知△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BC=∠ADE=90°,连接BD、EC,点M为EC的中点,连接BM、DM.(1)如图1,当点D、E分别在AC、AB上时,求证:△BM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图2,将图1中的△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45°,使点D落在AB上,此时(1)中的结论“△BM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还成立吗?请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3)如图3,将图2中的△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时,△BM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5.(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正比例函数y=的图像与一个反比例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点A,过点A作AB⊥x轴,垂足为点B,AB=3.(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点C,使点C到直线OA的距离等于它到点B的距离?若存在,求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已知点P在直线AB上,如果△AOP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6.(2022·上海松江·八年级期末)如图,在Rt△ABC中,∠ABC=90°,∠C=30°,AB=1,点D是边AC上一点(不与点A、C重合),EF垂直平分BD,分别交边AB、BC于点E、F,联结DE、DF.(1)如图1,当BD⊥AC时,求证:EF=AB;(2)如图2,设CD=x,CF=y,求y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当BE=BF时,求线段CD的长.7.(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已知:如图,在△ABC纸片中,AC=3,BC=4,AB=5,按图所示的方法将△ACD 沿AD 折叠,使点C 恰好落在边AB 上的点C ′处,点P 是射线AB 上的一个动点.(1)求折痕AD 长.(2)点P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设AP =x ,D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此函数的定义域.(3)当△APD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P 的长.8.(2021·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BC AB ^,AB AD =,联结BD ,如图(a ).点P 沿梯形的边,按照点A B C D A ®®®®移动,设点P 移动的距离为x ,BP y =.(1)当点P 从点A 移动到点C 时,y 与x 的函数关系如图(b )中折线MNQ 所示.则AB =______,BC =_____,CD =_____.(2)在(1)的情况下,点P 按照点A B C D A ®®®®移动(点P 与点A 不重合),BDP △是否能为等腰三角形?若能,请求出所有能使BDP △为等腰三角形的BP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9.(2021·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C=∠ABC=90°,CB=CD ,点E 、F 分别在AB 、AD 上,AE=AF .连接CE 、CF .(1)求证:CE=CF ;(2)如果∠BAD=60°,CD=①当AF=x 时,设EFC S y D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不需要写定义域)②当AF=2时,求△CEF 的边CE 上的高.10.(2020·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在ABC V 中,2ACB B Ð=Ð,BAC Ð平分线AO 交BC 于点D ,点H 为AO 上一动点,过H 作直线l AO ^于H ,分别交直线AB 、AC 、BC 于点N 、E 、M .=;(1)当直线l经过点C时(如图2),求证:BN CD(2)当M是线段BC的中点时,写出线段CE和线段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请直接写出BN、CE和CD之间的数量关系.。

几何证明练习题带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带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 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连接AD,若∠BAC=80°,则∠ADB的度数为______。

A. 80°B. 50°C. 60°D. 40°2.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F是CD的中点,连接EF,若AB=10,BC=6,则EF的长度为______。

A. 8B. 6C. 5D. 33. 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B=AC,∠BAC=90°,若AB=6,则三角形ABC的面积为______。

A. 9B. 18C. 12D. 15二、填空题1. 在三角形ABC中,若∠A=60°,AB=AC,且BC=8,则三角形ABC的面积为______。

2. 已知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10,BC=8,则AC的长度为______。

三、证明题1. 证明:在等腰三角形ABC中,若AB=AC,点D在BC上,且BD=CD,则AD平分∠BAC。

2. 证明: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E是AB的中点,F是CD的中点,连接EF,则EF平分对角线AC。

四、解答题1. 在三角形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BD=CD,求证: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全等。

2.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F是CD的中点,连接EF,求证: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位线。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A二、填空题1. 16√32. 6√3三、证明题1. 证明: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ABD=∠ACD。

又因为BD=CD,根据SAS(边-角-边)相似准则,我们可以证明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全等。

由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因此AD平分∠BAC。

2. 证明:因为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C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我们知道∠AEB=∠DFC。

几何证明与推理综合练习题

几何证明与推理综合练习题

几何证明与推理综合练习题在数学学科中,几何证明与推理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要求我们运用几何知识和逻辑推理,通过合理的证明过程来解决几何问题。

本文将提供一些综合练习题,以帮助读者提升几何证明与推理的能力。

练习题一:已知ABCD为矩形,在AE和BF上分别取点M和N,且AM=BN。

连接CM和DN并延长交于点P。

证明:CP=DP。

解答提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矩形的性质。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长度相等。

解答过程:设AP与BM的交点为K。

根据矩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ACP ≌△DKP (相邻边相等)△MAB ≌△NAK (AM=BN,共边AB)可得AM=BN=AK,以及△ACP ≌△DKP,因此CP=DK。

同理,我们可以得到BN=KM,以及△BDP ≌△CMK。

由于CP=DK,并且△BDP ≌△CMK,根据三角形对应边的性质可得CP=DP。

练习题二:在△ABC中,AB=AC,边BC上一点D满足BD=CD,且角BAD=60°。

连接AD并延长交于点E。

证明:∠BCE=30°。

解答提示:利用△ABC的等边性质,以及等角∠BAD=60°,可以推导出∠BAC=60°。

解答过程: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可以得知∠ABC=∠ACB=60°。

由△ABC的等边性质,可得AB=AC,以及∠BAC=∠BCA=60°。

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BAE=∠CAE=30°。

既然∠BAE=∠CAE=30°,而∠BAC=∠BCA=60°,则有∠BCE=∠BAC-∠BAE=60°-30°=30°。

综上所述,可得∠BCE=30°。

练习题三:已知梯形ABCD,满足AB∥CD,AB=2CD。

点E是AD的中点,点F是BC的中点。

连接线段AC并延长交于点G。

证明:∠BGF=∠CDE。

解答提示:通过观察梯形ABCD的特点,可以发现等腰梯形的性质。

初中上册几何证明练习题

初中上册几何证明练习题

初中上册几何证明练习题一、线段与角的性质1. 已知线段AB=CD,线段EF=GH,求证:线段AB+EF=CD+GH。

2. 在△ABC中,若∠A=∠C,求证:BC=AC。

3. 若∠1=∠2,∠3=∠4,求证:∠1+∠3=∠2+∠4。

4. 在线段AB上取一点C,使得AC=BC,求证:∠ACB=90°。

5. 若∠A+∠B=180°,求证: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中,∠ACB=90°。

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1. 已知AB∥CD,求证:∠A+∠D=180°。

2. 在△ABC中,若AB=AC,求证:BC边上的中线AD平行于BC。

3. 若∠1=∠2,∠3=∠4,且∠1和∠3是同旁内角,求证:AB∥CD。

4. 在四边形ABCD中,若AB∥CD,AD∥BC,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5. 若AB∥CD,EF∥GH,求证:∠AEF=∠CHG。

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1. 在△ABC中,若AB=AC,求证:∠B=∠C。

2. 已知△ABC中,∠A=60°,AB=AC,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3. 若△ABC和△DEF中,AB=DE,AC=DF,∠B=∠E,求证:△ABC≌△DEF。

4. 在△ABC中,若AB=BC,求证:∠B=∠A。

5. 若△ABC和△DEF中,AB=DE,BC=EF,AC=DF,求证:△ABC≌△DEF。

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 已知△ABC和△DEF中,AB=DE,AC=DF,∠B=∠E,求证:△ABC≌△DEF。

2. 在△ABC中,若AB=AC,BD=CE,求证:△ABD≌△ACE。

3. 若△ABC和△DEF中,AB=DE,BC=EF,∠A=∠D,求证:△ABC≌△DEF。

4. 在△ABC中,若AB=BC,∠B=90°,求证:△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5. 若△ABC和△DEF中,AB=DE,AC=DF,∠A=∠D,求证:△ABC≌△DEF。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专题练习 答案详解)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专题练习 答案详解)

几何证明题专题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E为AD中点,连接BE,CE(1)求证:BE=CE;(2)若∠BEC=90°,过点B作BF⊥CD,垂足为点F,交CE于点G,连接DG,求证:BG=DG+CD.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E为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D,与BC交于点H.过E作CD的垂线,垂足为CD上的一点F,并与BC交于点G.已知G 为CH的中点.(1)若HE=HG,求证:△EBH≌△GFC;(2)若CD=4,BH=1,求AD的长.3、如图,梯形ABCD中,AB∥CD,AD=DC=BC,∠DAB=60°,E是对角线AC延长线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EB⊥AB,EF⊥AF.(1)当CE=1时,求△BCE的面积;(2)求证:BD=EF+CE.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为对角线的交点,点E为线段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过点E EF∥CA,交CD于点F,连接OF.(1)求证:OF∥BC;(2)如果梯形OBEF是等腰梯形,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给出证明.5、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90°,BF⊥CD于F,延长BF交AD的延长线于E,延长CD交BA的延长线于G,且DG=DE,AB=,CF=6.(1)求线段CD的长;(2)H在边BF上,且∠HDF=∠E,连接CH,求证:∠BCH=45°﹣∠EBC.6、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D=45°.(1)若AB=6cm,,求梯形ABCD的面积;(2)若E、F、G、H分别是梯形ABCD的边AB、BC、CD、DA上一点,且满足EF=GH,∠EFH=∠FHG,求证:HD=BE+BF.7、已知:如图,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延长CD至F,使DF=CD,连接BF交AD于点E.(1)求证:AE=ED;(2)若AB=BC,求∠CAF的度数.8、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G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G,分别交BD、CD于点E、F.(1)求证:∠DAE=∠DCE;(2)当CG=CE时,试判断CF与EG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9、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E是BC上一点,点F是CD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F,若BE=DF,点P是EF的中点.(1)求证:DP平分∠ADC;(2)若∠AEB=75°,AB=2,求△DFP的面积.10、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BD=BC,E为CD的中点,交BC的延长线于F;(1)证明:EF=EA;(2)过D作DG⊥BC于G,连接EG,试证明:EG⊥AF.11、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DAB=90°,AB∥CD,AB=AD,∠ABC=60度.以AD 为边在直角梯形ABCD外作等边三角形ADF,点E是直角梯形ABCD内一点,且∠EAD=∠EDA=15°,连接EB、EF.(1)求证:EB=EF;(2)延长FE交BC于点G,点G恰好是BC的中点,若AB=6,求BC的长.1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AD,∠C=60°,AE⊥BD于点E,F是CD的中点,DG是梯形ABCD的高.(1)求证:AE=GF;(2)设AE=1,求四边形DEGF的面积.13、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DE⊥AC于点F,交BC于点G,交AB的延长线于点E,且AE=AC,连AG.(1)求证:FC=BE;(2)若AD=DC=2,求AG的长.14、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点E是AB边上一点,AE=BC,DE⊥EC,取DC的中点F,连接AF、BF.(1)求证:AD=BE;(2)试判断△AB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5、(2011•潼南县)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D⊥DC,AB=BC,且AE⊥BC.(1)求证:AD=AE;(2)若AD=8,DC=4,求AB的长.16、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CB,E,F分别是BD,AC的中点,BD平分∠ABC.(1)求证:AE⊥BD;(2)若AD=4,BC=14,求EF的长.17、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D=90°,BE⊥AC,E为垂足,AC=BC.(1)求证:CD=BE;(2)若AD=3,DC=4,求AE.18、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AC,∠B=45°,AD=1,BC=4,求DC的长.19、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BC=DC,点E、F分别在AD、AB上,且.(1)求证:BF=EF﹣ED;(2)连接AC,若∠B=80°,∠DEC=70°,求∠ACF的度数.20、如图,梯形ABCD中,AD∥BC,点E在BC上,AE=BE,且AF⊥AB,连接EF.(1)若EF⊥AF,AF=4,AB=6,求AE的长.(2)若点F是CD的中点,求证:CE=BE﹣AD.21、如图,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AD∥BC,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AC⊥BD,DH⊥BC.(1)求证:DH=(AD+BC);(2)若AC=6,求梯形ABCD的面积.22、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过AC边上的点D作DG∥BC,交AB于点G,在GD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DE=DC,连接AE,BD.(1)求证:△AGE≌△DAB;(2)过点E作EF∥DB,交BC于点F,连AF,求∠AFE的度数.23、如图,梯形ABCD中,AD∥BC,DE=EC,EF∥AB交BC于点F,EF=EC,连接DF.(1)试说明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2)若AD=1,BC=3,DC=,试判断△DCF的形状;(3)在条件(2)下,射线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CD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B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BCD=60°,AD=DC,E、F分别在AD、DC的延长线上,且DE=CF.AF交BE于P.(1)证明:△ABE≌△DAF;(2)求∠BPF的度数.2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AD=DC,BD⊥DC,将BC延长至点F,使CF=CD.(1)求∠ABC的度数;(2)如果BC=8,求△DBF的面积?26、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C=10cm,AC交BD于G,且∠AGD=60°,E、F分别为CG、AB的中点.(1)求证:△AGD为正三角形;(2)求EF的长度.27、已知,如图,AD∥BC,∠ABC=90°,AB=BC,点E是AB上的点,∠ECD=45°,连接ED,过D作DF⊥BC于F.(1)若∠BEC=75°,FC=3,求梯形ABCD的周长.(2)求证:ED=BE+FC.28、(2005•镇江)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直线CE交DA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BCE≌△AFE;(2)若AB⊥BC且BC=4,AB=6,求EF的长.29、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DC,CF平分∠BCD,DF∥AB,BF 的延长线交DC于点E.求证:(1)△BFC≌△DFC;(2)AD=DE;(3)若△DEF的周长为6,AD=2,BC=5,求梯形ABCD的面积.30、如图,梯形ABCD中,AD∥BC.∠C=90°,且AB=AD.连接BD,过A点作BD的垂线,交BC于E.(1)求证:四边形ABED是菱形;(2)如果EC=3cm,CD=4cm,求梯形ABCD的面积.参考答案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E为AD中点,连接BE,CE(1)求证:BE=CE;(2)若∠BEC=90°,过点B作BF⊥CD,垂足为点F,交CE于点G,连接DG,求证:BG=DG+CD.证明:(1)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E为AD中点,∴AB=DC,∠BAE=∠CDE,AE=DE,∴△BAE≌△CDE,∴BE=CE;(2)延长CD和BE的延长线交于H,∵BF⊥CD,∠HEC=90°,∴∠EBF+∠H=∠ECH+∠H=90°∴∠EBF=∠ECH,又∠BEC=∠CEH=90°,BE=CE(已证),∴△BEG≌△CEH,∴EG=EH,BG=CH=DH+CD,∵△BAE≌△CDE(已证),∴∠AEB=∠GED,∠HED=∠AEB,∴∠GED=∠HED,又EG=EH(已证),ED=ED,∴△GED≌△HED,∴DG=DH,∴BG=DG+CD.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E为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D,与BC交于点H.过E作CD的垂线,垂足为CD上的一点F,并与BC交于点G.已知G 为CH的中点.(1)若HE=HG,求证:△EBH≌△GFC;(1)证明:∵HE=HG,∴∠HEG=∠HGE,∵∠HGE=∠FGC,∠BEH=∠HEG,∴∠BEH=∠FGC,∵G是HC的中点,∴HG=GC,∴HE=GC,∵∠HBE=∠CFG=90°.∴△EBH≌△GFC;(2)解:∵ED平分∠AEF,∠A=∠DFE=90°,∴AD=DF,∵DF=DC﹣FC,∵△EBH≌△GFC,∴FC=BH=1,∴AD=4﹣1=3.3、如图,梯形ABCD中,AB∥CD,AD=DC=BC,∠DAB=60°,E是对角线AC延长线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EB⊥AB,EF⊥AF.(1)当CE=1时,求△BCE的面积;(2)求证:BD=EF+CE.(2)过E点作EM⊥DB于点M,四边形FDME是矩形,FE=DM,∠BME=∠BCE=90°,∠BEC=∠MBE=60°,△BME≌△ECB,BM=CE,继而可证明BD=DM+BM=EF+CE.(1)解:∵AD=CD,∴∠DAC=∠DCA,∵DC∥AB,∴∠DCA=∠CAB,∴,∵DC∥AB,AD=BC,∴∠DAB=∠CBA=60°,∴∠ACB=180°﹣(∠CAB+∠CBA)=90°,∴∠BCE=180°﹣∠ACB=90°,∵BE⊥AB,∴∠ABE=90°,∴∠CBE=∠ABE﹣∠ABC=30°,在Rt△BCE中,BE=2CE=2,,∴…(5分)(2)证明:过E点作EM⊥DB于点M,∴四边形FDME是矩形,∴FE=DM,∵∠BME=∠BCE=90°,∠BEC=∠MBE=60°,∴△BME≌△ECB,∴BM=CE,∴BD=DM+BM=EF+CE…(10分)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为对角线的交点,点E为线段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过点E作EF∥CA,交CD于点F,连接OF.(1)求证:OF∥BC;(2)如果梯形OBEF是等腰梯形,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给出证明.解答:(1)证明:延长EF交AD于G(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AD=BC,∵EF∥CA,EG∥CA,∴四边形ACEG是平行四边形,∴AG=CE,又∵,AD=BC,∴,∵AD∥BC,∴∠ADC=∠ECF,在△CEF和△DGF中,∵∠CFE=∠DFG,∠ADC=∠ECF,CE=DG,∴△CEF≌△DGF(AAS),∴CF=DF,∵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B=OD,∴OF∥BE.(2)解:如果梯形OBEF是等腰梯形,那么四边形ABCD是矩形.证明:∵OF∥CE,EF∥CO,∴四边形OCEF是平行四边形,∴EF=OC,又∵梯形OBEF是等腰梯形,∴BO=EF,∴OB=O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2OC,BD=2BO.∴AC=BD,∴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5、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90°,BF⊥CD于F,延长BF交AD的延长线于E,延长CD交BA的延长线于G,且DG=DE,AB=,CF=6.(1)求线段CD的长;(2)H 在边BF 上,且∠HDF=∠E ,连接CH ,求证:∠BCH=45°﹣∠EBC .(1)解:连接BD ,由∠ABC=90°,AD ∥BC 得∠GAD=90°,又∵BF ⊥CD ,∴∠DFE=90°又∵DG=DE ,∠GDA=∠EDF ,∴△GAD ≌△EFD ,∴DA=DF ,又∵BD=BD ,∴Rt △BAD ≌Rt △BFD (HL ),∴BF=BA=,∠ADB=∠BDF 又∵CF=6,∴BC=,又∵AD ∥BC ,∴∠ADB=∠CBD ,∴∠BDF=∠CBD ,∴CD=CB=8.(2)证明:∵AD ∥BC ,∴∠E=∠CBF ,∵∠HDF=∠E ,∴∠HDF=∠CBF ,由(1)得,∠ADB=∠CBD ,∴∠HDB=∠HBD ,∴HD=HB ,由(1)得CD=CB ,CBD CDBCBD HDF CDB CBH∴∠=∠∴∠-∠=∠-∠∠∠∴即BDH=HBDHB=HD∴△CDH ≌△CBH ,∴∠DCH=∠BCH ,∴∠BCH=∠BCD==.6、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D=45°.(1)若AB=6cm,,求梯形ABCD的面积;(2)若E、F、G、H分别是梯形ABCD的边AB、BC、CD、DA上一点,且满足EF=GH,∠EFH=∠FHG,求证:HD=BE+BF.解:(1)连AC,过C作CM⊥AD于M,如图,在Rt△ABC中,AB=6,sin∠ACB==,∴AC=10,∴BC=8,在Rt△CDM中,∠D=45°,∴DM=CM=AB=6,∴AD=6+8=14,∴梯形ABCD的面积=•(8+14)•6=66(cm2);(2)证明:过G作GN⊥AD,如图,∵∠D=45°,∴△DN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N=GN,又∵AD∥BC,∴∠BFH=∠FHN,而∠EFH=∠FHG,∴∠BFE=∠GHN,∵EF=GH,∴Rt△BEF≌Rt△NGH,∴BE=GN,BF=HN,∴DA=AN+DN=AN+DG=BF+BE.7、已知:如图,▱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延长CD至F,使DF=CD,连接BF交AD于点E.(1)求证:AE=ED;(2)若AB=BC,求∠CAF的度数.(1)证明: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DF=CD,∴AB∥DF.∵DF=CD,∴AB=DF.∴四边形ABDF是平行四边形,∴AE=DE.(2)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AB=BC,∴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COD=90°.∵四边形ABDF是平行四边形,∴AF∥BD.∴∠CAF=∠COD=90°.8、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G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G,分别交BD、CD于点E、F.(1)求证:∠DAE=∠DCE;(2)当CG=CE时,试判断CF与EG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证明:在△DAE和△DCE中,∠ADE=∠CDE(正方形的对角线平分对角),ED=DE(公共边),AE=CE(正方形的四条边长相等),∴△DAE≌△DCE(SAS),∴∠DAE=∠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解:如图,由(1)知,△DAE≌△DCE,∴AE=EC,∴∠EAC=∠ECA(等边对等角);又∵CG=CE(已知),∴∠G=∠CEG(等边对等角);而∠CEG=2∠EAC(外角定理),∠ECB=2∠CEG(外角定理),∴4∠EAC﹣∠ECA=∠ACB=45°,∴∠G=∠CEG=30°;过点C作CH⊥AG于点H,∴∠FCH=30°,∴在直角△ECH中,EH=CH,EG=2CH,在直角△FCH中,CH=CF,∴EG=2×CF=3CF.9、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E是BC上一点,点F是CD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F,若BE=DF,点P是EF的中点.(1)求证:DP平分∠ADC;(2)若∠AEB=75°,AB=2,求△DFP的面积.(1)证明:连接PC.∵ABCD是正方形,∴∠ABE=∠ADF=90°,AB=AD.∵BE=DF,∴△ABE≌△ADF.(SAS)∴∠BAE=∠DAF,AE=AF.∴∠EAF=∠BAD=90°.∵P是EF的中点,∴PA=EF,PC=EF,∴PA=PC.又AD=CD,PD公共,∴△PAD≌△PCD,(SSS)∴∠ADP=∠CDP,即DP平分∠ADC;(2)作PH⊥CF于H点.∵P是EF的中点,∴PH=EC.设EC=x.由(1)知△EA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F=45°,∴∠FEC=180°﹣45°﹣75°=60°,∴EF=2x,FC=x,BE=2﹣x.在Rt△ABE中,22+(2﹣x)2=(x)2解得x1=﹣2﹣2(舍去),x2=﹣2+2.∴PH=﹣1+,FD=(﹣2+2)﹣2=﹣2+4.=(﹣2+4)×=3﹣5.∴S△DPF10、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BD=BC,E为CD的中点,交BC的延长线于F;(1)证明:EF=EA;(2)过D作DG⊥BC于G,连接EG,试证明:EG⊥AF.(1)证明:∵AD∥BC,∴∠DAE=∠F,∠ADE=∠FCE.∵E为CD的中点,∴ED=EC.∴△ADE≌△FCE.∴EF=EA.(5分)(2)解:连接GA,∵AD∥BC,∠ABC=90°,∴∠DAB=90°.∵DG⊥BC,∴四边形ABGD是矩形.∴BG=AD,GA=BD.∵BD=BC,∴GA=BC.由(1)得△ADE≌△FCE,∴AD=FC.∴GF=GC+FC=GC+AD=GC+BG=BC=GA.∵由(1)得EF=EA,∴EG⊥AF.(5分)11、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DAB=90°,AB∥CD,AB=AD,∠ABC=60度.以AD为边在直角梯形ABCD外作等边三角形ADF,点E是直角梯形ABCD内一点,且∠EAD=∠EDA=15°,连接EB、EF.(1)求证:EB=EF;(2)延长FE交BC于点G,点G恰好是BC的中点,若AB=6,求BC的长.(1)证明:∵△ADF为等边三角形,∴AF=AD,∠FAD=60°(1分)∵∠DAB=90°,∠EAD=15°,AD=AB(2分)∴∠FAE=∠BAE=75°,AB=AF,(3分)∵AE为公共边∴△FAE≌△BAE(4分)∴EF=EB(5分)(2)解:如图,连接EC.(6分)∵在等边三角形△ADF中,∴FD=FA,∵∠EAD=∠EDA=15°,∴ED=EA,∴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则∠EFA=∠EFD=30°.(7分)由(1)△FAE≌△BAE知∠EBA=∠EFA=30°.∵∠FAE=∠BAE=75°,∴∠BEA=∠BAE=∠FEA=75°,∴BE=BA=6.∵∠FEA+∠BEA+∠GEB=180°,∴∠GEB=30°,∵∠ABC=60°,∴∠GBE=30°∴GE=GB.(8分)∵点G是BC的中点,∴EG=CG∵∠CGE=∠GEB+∠GBE=60°,∴△CEG为等边三角形,∴∠CEG=60°,∴∠CEB=∠CEG+∠GEB=90°(9分)∴在Rt△CEB中,BC=2CE,BC2=CE2+BE2∴CE=,∴BC=(10分);解法二:过C作CQ⊥AB于Q,∵CQ=AB=AD=6,∵∠ABC=60°,∴BC=6÷=4.1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AD,∠C=60°,AE⊥BD于点E,F是CD的中点,DG是梯形ABCD的高.(1)求证:AE=GF;(2)设AE=1,求四边形DEGF的面积.(1)证明:∵AB=DC,∴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C=60°,∴∠BAD=∠ADC=120°,又∵AB=AD,∴∠ABD=∠ADB=30°.∴∠DBC=∠ADB=30°.∴∠BDC=90°.(1分)由已知AE⊥BD,∴AE∥DC.(2分)又∵AE为等腰三角形ABD的高,∴E是BD的中点,∵F是DC的中点,∴EF∥BC.∴EF∥AD.∴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3分)∴AE=DF(4分)∵F是DC的中点,DG是梯形ABCD的高,∴GF=DF,(5分)∴AE=GF.(6分)(2)解:在Rt△AED中,∠ADB=30°,∵AE=1,∴AD=2.在Rt△DGC中∠C=60°,并且DC=AD=2,∴DG=.(8分)由(1)知:在平行四边形AEFD中EF=AD=2,又∵DG⊥BC,∴DG⊥EF,∴四边形DEGF的面积=EF•DG=.(10分)13、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DE⊥AC于点F,交BC于点G,交AB的延长线于点E,且AE=AC,连AG.(1)求证:FC=BE;(2)若AD=DC=2,求AG的长.解答:(1)证明:∵∠ABC=90°,DE⊥AC于点F,∴∠ABC=∠AFE.∵AC=AE,∠EAF=∠CAB,∴△ABC≌△AFE,∴AB=AF.∴AE﹣AB=AC﹣AF,即FC=BE;(2)解:∵AD=DC=2,DF⊥AC,∴AF=AC=AE.∴AG=CG,∴∠E=30°.∵∠EAD=90°,∴∠ADE=60°,∴∠FAD=∠E=30°,∴FC=,∵AD∥BC,∴∠ACG=∠FAD=30°,∴CG=2,∴AG=2.14、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点E是AB边上一点,AE=BC,(1)证明:∵AD∥BC,∴∠BAD+∠ABC=180°,∵∠ABC=90°,∴∠BAD=∠ABC=90°,∵DE⊥EC,∴∠AED+∠BEC=90°∵∠AED+∠ADE=90°,∴∠BEC=∠ADE,∵∠DAE=∠EBC,AE=BC,∴△EAD≌△EBC,∴AD=BE.(2)答:△A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是:延长AF交BC的延长线于M,∵AD∥BM,∴∠DAF=∠M,∵∠AFD=∠CFM,DF=FC,∴△ADF≌△MFC,∴AD=CM,∵AD=BE,∴BE=CM,∵AE=BC,∴AB=BM,∴△AB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F≌△MFC,∴AF=FM,∴∠ABC=90°,∴BF⊥AM,BF=AM=AF,∴△AF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5、(2011•潼南县)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D⊥DC,AB=BC,且AE⊥BC.(1)求证:AD=AE;(2)若AD=8,DC=4,求AB的长.解答:(1)证明:连接AC,∵AB∥CD,∴∠ACD=∠BAC,∵AB=BC,∴∠ACB=∠BAC,∴∠ACD=∠ACB,∵AD⊥DC,AE⊥BC,∴∠D=∠AEC=90°,∵AC=AC,∴,∴△ADC≌△AEC,(AAS)∴AD=AE;(2)解:由(1)知:AD=AE,DC=EC,设AB=x,则BE=x﹣4,AE=8,在Rt△ABE中∠AEB=90°,由勾股定理得:82+(x﹣4)2=x2,解得:x=10,∴AB=10.说明:依据此评分标准,其它方法如:过点C作CF⊥AB用来证明和计算均可得分.16、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CB,E,F分别是BD,AC的中点,BD平分∠ABC.(1)求证:AE⊥BD;(2)若AD=4,BC=14,求EF的长.(1)证明:∵AD∥CB,∴∠ADB=∠CBD,又BD平分∠ABC,∴∠ABD=∠CBD,∴∠ADB=∠ABD,∴AB=AD,∴△ABD是等腰三角形,已知E是BD的中点,∴AE⊥BD.(2)解:延长AE交BC于G,∵BD平分∠ABC,∴∠ABE=∠GBE,又∵AE⊥BD(已证),∴∠AEB=∠GEB,BE=BE,∴△ABE≌△GBE,∴AE=GE,BG=AB=AD,又F是AC的中点(已知),所以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EF=CG=(BC﹣BG)=(BC﹣AD)=×(14﹣4)=5.答:EF的长为5.17、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D=90°,BE⊥AC,E为垂足,AC=BC.(1)求证:CD=BE;(2)若AD=3,DC=4,求AE.(1)证明:∵AD∥BC,∴∠DAC=∠BCE,而BE⊥AC,∴∠D=∠BEC=90°,AC=BC,∴△BCE≌△CAD.∴CD=BE.(2)解:在Rt△AD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C==5,∵△BCE≌△CAD,∴CE=AD=3.∴AE=AC﹣CE=2.18、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AC,∠B=45°,AD=1,BC=4,求DC的长.解:如图,过点D作DF∥AB,分别交AC,BC于点E,F.(1分)∵AB⊥AC,∴∠AED=∠BAC=90度.∵AD∥BC,∴∠DAE=180°﹣∠B﹣∠BAC=45度.在Rt△ABC中,∠BAC=90°,∠B=45°,BC=4,∴AC=BC•sin45°=4×=2(2分)在Rt△ADE中,∠AED=90°,∠DAE=45°,AD=1,∴DE=AE=.∴CE=AC﹣AE=.(4分)在Rt△DEC中,∠CED=90°,∴DC==.(5分)19、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BC=DC,点E、F分别在AD、AB上,且.(1)求证:BF=EF﹣ED;(2)连接AC,若∠B=80°,∠DEC=70°,求∠ACF的度数.证明:∵FC=F′C,EC=EC,∠ECF'=∠BCF+∠DCE=∠ECF,∴△FCE≌△F′CE,∴EF′=EF=DF′+ED,∴BF=EF﹣ED;(2)解:∵AB=BC,∠B=80°,∴∠ACB=50°,由(1)得∠FEC=∠DEC=70°,∴∠ECB=70°,而∠B=∠BCD=80°,∴∠DCE=10°,∴∠BCF=30°,∴∠ACF=∠BCA﹣∠BCF=20°.20、如图,梯形ABCD中,AD∥BC,点E在BC上,AE=BE,且AF⊥AB,连接EF.(1)若EF⊥AF,AF=4,AB=6,求AE的长.(2)若点F是CD的中点,求证:CE=BE﹣AD.解:(1)作EM⊥AB,交AB于点M.∵AE=BE,EM⊥AB,∴AM=BM=×6=3;∵∠AME=∠MAF=∠AFE=90°,∴四边形AMEF是矩形,∴EF=AM=3;在Rt△AFE中,AE==5;(2)延长AF、BC交于点N.∵AD∥EN,∴∠DAF=∠N;∵∠AFD=∠NFC,DF=FC,∴△ADF≌△NCF(AAS),∴AD=CN;∵∠B+∠N=90°,∠BAE+∠EAN=90°,又AE=BE,∠B=∠BAE,∴∠N=∠EAN,AE=EN,∴BE=EN=EC+CN=EC+AD,∴CE=BE﹣AD..21、如图,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AD∥BC,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AC⊥BD,DH⊥BC.(1)求证:DH=(AD+BC);(2)若AC=6,求梯形ABCD的面积.解:(1)证明:过D作DE∥AC交BC延长线于E,(1分)∵AD∥BC,∴四边形ACED为平行四边形.(2分)∴CE=AD,DE=AC.∵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BD=AC=DE.∵AC⊥BD,∴DE⊥BD.∴△D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分)∵DH⊥BC,∴DH=BE=(CE+BC)=(AD+BC).(5分)(2)∵AD=CE,∴.(7分)∵△D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DE=6,∴.∴梯形ABCD的面积为18.(8分)注:此题解题方法并不唯一.22、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过AC边上的点D作DG∥BC,交AB于点G,在GD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DE=DC,连接AE,BD.(1)求证:△AGE≌△DAB;(2)过点E作EF∥DB,交BC于点F,连AF,求∠AFE的度数.(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DG∥BC,∴∠AGD=∠ABC=60°,∠ADG=∠ACB=60°,且∠BAC=60°,∴△AGD是等边三角形,AG=GD=AD,∠AGD=60°.∵DE=DC,∴GE=GD+DE=AD+DC=AC=AB,∵∠AGD=∠BAD,AG=AD,∴△AGE≌△DAB;(2)解:由(1)知AE=BD,∠ABD=∠AEG.∵EF∥DB,DG∥BC,∴四边形BFED是平行四边形.∴EF=BD,∴EF=AE.∵∠DBC=∠DEF,∴∠ABD+∠DBC=∠AEG+∠DEF,即∠AEF=∠ABC=60°.∴△AFE是等边三角形,∠AFE=60°.23、如图,梯形ABCD中,AD∥BC,DE=EC,EF∥AB交BC于点F,EF=EC,连接DF.(1)试说明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2)若AD=1,BC=3,DC=,试判断△DCF的形状;(3)在条件(2)下,射线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CD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B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EF=EC,∴∠EFC=∠ECF,∵EF∥AB,∴∠B=∠EFC,∴∠B=∠ECF,∴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2)△D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DE=EC,EF=EC,∴EF=CD,∴△CDF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CF=(BC﹣AD)=1,∵DC=,∴由勾股定理得:DF=1,∴△D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共四种情况:∵DF⊥BC,∴当PF=CF时,△PCD是等腰三角形,即PF=1,∴PB=1;当P与F重合时,△PCD是等腰三角形,∴PB=2;当PC=CD=(P在点C的左侧)时,△PCD是等腰三角形,∴PB=3﹣;当PC=CD=(P在点C的右侧)时,△PCD是等腰三角形,∴PB=3+.故共四种情况:PB=1,PB=2,PB=3﹣,PB=3+.(每个1分)2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BCD=60°,AD=DC,E、F分别在AD、DC的延长线上,且DE=CF.AF交BE于P.(1)证明:△ABE≌△DAF;(2)求∠BPF的度数.解答:(1)证明:∵在梯形ABCD中,AD∥BC,∠ABC=∠BCD=60°,∴AB=CD,∵AD=DC,∴BA=AD,∠BAE=∠ADF=120°,∵DE=CF,∴AE=DF,在△BAE和△ADF中,,∴△ABE≌△DAF(SAS).(2)解:∵由(1)△BAE≌△ADF,∴∠ABE=∠DAF.∴∠BPF=∠ABE+∠BAP=∠BAE.而AD∥BC,∠C=∠ABC=60°,∴∠BPF=120°.2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AD=DC,BD⊥DC,将BC延长至点F,使CF=CD.(1)求∠ABC的度数;(2)如果BC=8,求△DBF的面积?解答:解:(1)∵AD∥BC,∴∠ADB=∠DBC,∵AB=AD,∴∠ADB=∠ABD,∴∠DBC=∠ABD,∵在梯形ABCD中AB=DC,∴∠ABC=∠DCB=2∠DBC,∵BD⊥DC,∴∠DBC+2∠DBC=90°∴∠DBC=30°∴∠ABC=60°(2)过点D作DH⊥BC,垂足为H,∵∠DBC=30°,BC=8,∴DC=4,∵CF=CD∴CF=4,∴BF=12,∵∠F+∠FDC=∠DCB=60°,∠F=∠FDC∴∠F=30°,∵∠DBC=30°,∴∠F=∠DBC,∴DB=DF,∴,在直角三角形DBH中,∴,∴,∴,即△DBF的面积为.26、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C=10cm,AC交BD于G,且∠AGD=60°,E、F分别为CG、AB的中点.(1)求证:△AGD为正三角形;(2)求EF的长度.(1)证明:连接BE,∵梯形ABCD中,AB=DC,∴AC=BD,可证△ABC≌△DCB,∴∠GCB=∠GBC,又∵∠BGC=∠AGD=60°∴△AGD为等边三角形,(2)解:∵BE为△BCG的中线,∴BE⊥AC,在Rt△ABE中,EF为斜边AB上的中线,∴EF=AB=5cm.27、已知,如图,AD∥BC,∠ABC=90°,AB=BC,点E是AB上的点,∠ECD=45°,连接ED,过D作DF⊥BC于F.(1)若∠BEC=75°,FC=3,求梯形ABCD的周长.(2)求证:ED=BE+FC.解:(1)∵∠BEC=75°,∠ABC=90°,∴∠ECB=15°,∵∠ECD=45°,∴∠DCF=60°,在Rt△DFC中:∠DCF=60°,FC=3,∴DF=3,DC=6,由题得,四边形ABFD是矩形,∴AB=DF=3,∵AB=BC,∴BC=3,∴BF=BC﹣FC=3﹣3,∴AD=DF=3﹣3,∴C=3×2+6+3﹣3=9+3,梯形ABCD答:梯形ABCD的周长是9+3.(2)过点C作CM垂直AD的延长线于M,再延长DM到N,使MN=BE,∴CN=CE,可证∠NCD=∠DCE,∵CD=CD,∴△DEC≌△DNC,∴ED=EN,∴ED=BE+FC.28、(2005•镇江)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直线CE交DA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BCE≌△AFE;(2)若AB⊥BC且BC=4,AB=6,求EF的长.(1)证明:∵AD∥BC,E是AB的中点,∴AE=BE,∠B=∠EAF,∠BCE=∠F.∴△BCE≌△AFE(AAS).(2)解:∵AD∥BC,∴∠DAB=∠ABC=90°.∵AE=BE,∠AEF=∠BEC,∴△BCE≌△AFE.∴AF=BC=4.∵EF2=AF2+AE2=9+16=25,∴EF=5.29、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DC,CF平分∠BCD,DF∥AB,BF 的延长线交DC于点E.(1)△BFC≌△DFC;(2)AD=DE;(3)若△DEF的周长为6,AD=2,BC=5,求梯形ABCD的面积.(1)∵DC=BC,∠1=∠2,CF=CF,∴△DCF≌△BCF.(2)延长DF交BC于G,∵AD∥BG,AB∥DG,∴四边形ABGD为平行四边形.∴AD=BG.∵△DFC≌△BFC,∴∠EDF=∠GBF,DF=BF.又∵∠3=∠4,∴△DFE≌△BFG.∴DE=BG,EF=GF.∴AD=DE.(3)∵EF=GF,DF=BF,∴EF+BF=GF+DF,即:BE=DG.∵DG=AB,∴BE=AB.∵C=DF+FE+DE=6,△DFE∴BF+FE+DE=6,即:EB+DE=6.∴AB+AD=6.又∵AD=2,∴AB=4.∴DG=AB=4.∵BG=AD=2,∴GC=BC﹣BG=5﹣2=3.又∵DC=BC=5,在△DGC中∵42+32=52∴DG2+GC2=DC2∴∠DGC=90°.=(AD+BC)•DG∴S梯形ABCD=(2+5)×430、如图,梯形ABCD中,AD∥BC.∠C=90°,且AB=AD.连接BD,过A点作BD的垂线,交BC于E.(1)求证:四边形ABED是菱形;(2)如果EC=3cm,CD=4cm,求梯形ABCD的面积.解答:解:(1)证明:∵AD∥BC,DE2=CD2+CE2=42+32=25,∴∠OAD=∠OEB,∴DE=5又∵AB=AD,AO⊥BD,∴AD=BE=5,=.∴OB=OD,∴S梯形ABCD又∵∠AOD=∠EOB,∴△ADO≌△EBO(AAS),∴AD=EB,又∵AD∥BE,∴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AB=AD∴四边形ABCD是菱形.(2)∵四边形ABCD是菱形,∴AD=DE=B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A
M
ND
B
C
如图,在□ABCD中,延长CD至点E,使DE=CD,
连接BE交AD于点F,交AC于点G. (1)求证:AF=DF; (2)若BC=2AB,DE=1,∠ABC=60°,求FG 的长.
E
A
F
D
G
B
C
• 如图,在Rt△ABC中,∠BAC=90°, AB=AC,点D、E分别在AB、AC上且 AD=AE,连接CD、BE,过点A作AF⊥BE 交BC于F,过点F作FG⊥CD交CA于G.
• 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C 是对角线.
点P 为矩形外一点且满足AP P,C AP .PC PC 交 AD于点N ,连接 DP,过点P 作 PM PD交AD
于M .
• (1)若 AP 5, AB 1 BC ,求矩形 ABCD
的面积;
3
• (2)若 CD PM ,求证:AC AP PN
• 求证:(1)AF=CG;
• (2)CF=2DE
•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是BA延 长线上一点,连接DE,点F在DE上且 DF=DC,DG⊥CF于G. DH平分∠ADE交 CF于点H,连接BH.
• (1)若DG=2,求DH的长;
• (2)求证:BH+DH= 2 CH.
D
C
G
F
H
E
A
B
• 如图,点E是矩形 ABCD 的边 BC 延长线上一点,
连接 ,A交E 于点CD F是,G 的A中F 点,再
连接 、 D,E 且DG
DE。 DG
• (1)求证 DEA 2AEB ;
• (2)若BC 2AB,求 AED的度数。
• 如图,在△ABC中,∠ACB=90°,AC= BC,E为AC边的中点,过点A作AD⊥AB交 BE的延长线于点D,CG平分∠ACB交BD于 点G,F为AB边上一点,连接CF,且∠ACF =∠CBG。
• (1)若BC= 2 2 ,来自△BDE的周长;• (2)求证:NE-ME=CM.
A
D
N B
M E
C
• 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G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G,分别交BD、CD 于点E、F.
• (1)求证:∠DAE=∠DCE;
• (2)当CG=CE时,试判断CF与EG之间有 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 外一点,连接AF、BF,连接EF交AB于G, 且∠EFB = ∠C = 60°.
• (1)若AB = 6,BC =8,求口ABCD的面 积;
• (2)求证:EF= AF+ BF.
• 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E为CB延长线 上一点,CE=AC, F是AE的中点.
• (1)求证:BF⊥DF;
AE,F为CD边上一点,且满足 ∠DFA=2∠BAE.(1)若∠D=105°, ∠DAF=35°.求∠FAE的度数;
• (2)求证:AF=CD+CF.
C
F
D
E
B
A
24题图
MA
E
D
N
F
C
B
24题图
• 如图,在△ABC中,AB=AC,EF为△ABC 的中位线,点G为EF的中点,连接BG, CG.
• (1)求证:BG=CG; • (2)当∠BGC=90°时,过点B作
BD⊥AC,交GC于H,连接HF, • 求证:BH=FH+CF.
24题图
C EG
A
D
B
F
P
A
M
ND
B
C
(24题图)
• 在Rt△ABC中,∠BAC=90°,D为BC的中 点,连接AD,E为AB上一点,过E作 EF∥BC交AD于F.
• (1)求证:BE=CF;
• (2)在AB上取一点M,使BM=2DE,连接 MC,交AD于点N,连接ME.
• 求证:①ME⊥BC;②DE=DN.
• 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连接PA、PB、 PC,将△ABP绕点B顺时针旋转到△CBP′的位 置.
• • (1)旋转中心是点 ,点P旋转的度数是 度; • (2)连结PP′,求证:△B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3)若PA=2,PB=4,∠APB=135°. • ①求△BPP′的周长; • ②求PC的长.
证明:(1)∠AFB=∠GFC (2)AE=CG
•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延长 BC到D,使BD=2BC,连接AD,过C作 CE⊥BD交AD于点E,连接BE交AC于点O.
• (1)求证:∠CAD=∠ABE.
• (2)求证:OA=OC
D
C E
O
B
A
• 如图,口ABCD中,E在AD边上,AE = DC,F为口ABCD
• (1)求证:EF=AF.
• (2)若H为EC的中点,连接FH、DH,求 证:DH⊥FH.
• 2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为 边BC上一点,EF⊥AD于F, 点G为AB的中 点,∠BEG=∠CED
• 求证:AF+BE=DF
• 若GE=EF=1,求DF的长度
A
F
D
G
B
E
C
• 如图1,点M、N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 AB、AD的中点,连接CN、DM. (1)判断CN、DM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 并说明理由;
(2)如图2,设CN、DM的交点为H,连接 BH,求证:BH=BC; (3)将△ADM沿DM翻折得到△A′DM,延 长MA′交DC的延长线于点E,如图3,求 cos∠DEM.
• 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F 是AB边上的一点,连接FE并延长与CD的 延长线相交于点G,作EH⊥FG交BC的延长 线于点H. (1)若BC=8,BF=5,求线段FG的长; (2)求证:EH=2EG.
• (2)若矩形ABCD的面积为48,且 AB:AD=3:4,求DF的长.
• 已知:正方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F 是AD上一点,且ED=FC,ED、FC交于点 G,连接BG,BH平分GBC交FC于H,连接 DH。
• (1)求证:ED⊥FC;
• (2)求证: △DG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如图,等边ABC中,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E为AD 上一点,以BE为一边且BE 在下方作等边 , 连接BEF 。 CF
• (1)求证:AE CF ; • (2)G为CF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 BG 。 • 若 BG 5, BC 8,求CG 的长。
•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于 点D,AB=AC,OE B&C ,BD平分且于E, OA=1.
• (1)求OC的长;
• (2)求证:BO=2CD.
•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的边CB的延长 线上取点F,连结AF,在AF上取点G,使得 AG=AD,连结DG,过点A作AE⊥AF,交 DG于点E.(1)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4,且 tanFAB 1 ,求FG的长;
2
• (2)求证:AE+BF=AF.
• 如图,□ABCD中,E是BC边的中点,连接
• 如图,AC为正方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 点E为DA边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BE,在 BE上取一点F,使BF=BC,过点B作 BK⊥BE于B,交AC于点K,连接CF,交 AB于点H,交BK于点G. (1)求证:BH=BG; (2)求证:BE=BG+AE.
• 如图,△ABC中,∠ABC=45°,过点C作 CD⊥AB于点D,过点B作BM⊥AC于点M, BM交CD于点E,且点E为CD的中点,连接 MD,过点D作ND⊥MD于点D,DN交BM于 点N.
• 如图,正方形ABCD中,P在对角线BD上, E在CB的延长线上,且PE=PC,过点P作 PF⊥AE于F,直线PF分别交AB、CD于G、 H,
• (1)求证: DH =AG+BE;
• (2)若BE=1,AB=3,求PE的长.
A
D
FGP
H
EB
C
• 如图,△ABC中,∠BAC=90°,AB=AC, AD⊥BC,垂足是D,AE平分∠BAD,交BC于 点E.在△ABC外有一点F,使FA⊥AE, FC⊥BC.
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AD边上的中点, 过A作AF⊥BE,交CD边于F,M是AD边上 一点,且有BM=DM+CD.
⑴求证:点F是CD边的中点; ⑵求证:∠MBC=2∠ABE.
A
EM D
F
B
C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 别为BC、AB上两点,且BE=BF, 过点B作AE 的垂线交AC于点G,过 点G作CF的垂线交BC于点H延长线 段AE、GH交于点M. (1)求证:∠BFC=∠BEA; (2)求证:AM=BG+G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