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学复习用书考纲(深圳浙江等地使用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复习课件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与实验、科学数据记录与处理、科学思维方法以及科学创新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3. 学会科学数据记录与处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科学实验的操作。
教学重点:科学观察与实验,科学数据记录与处理,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天平、温度计等),教学课件。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方法。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科学实验为例,讲解科学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4. 学生展示与讨论(10分钟)6. 科学创新与实践(10分钟)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创新性的科学问题,并进行实践探究。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2. 科学观察与实验3. 科学数据记录与处理4. 科学思维方法5. 科学创新与实践七、作业设计2. 答案:根据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程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运用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等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2. 科学实验的操作:学生需要掌握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实验安全,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二、教具与学具的准备1. 教具:根据实验内容,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并检查器材的完好性,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最新世界地理重要区域地图(高考必备)
世界地理重要区域地图1、重要海峡(13个)
2、重要运河(3个)
3、重要海湾(6个)
4、重要的边缘海(10个)
5、重要的地中“海”(6个)
6、世界地形之最(8个)
7、中国地形之最(10个)
8、根据特殊定位点经纬度,确定世界重要国家和地区(9个国家):
科学中考复习用书(分册知识点归纳)
(深圳浙江等地使用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一、考试要点
单元考试内容考试要求
第一册第一章第3节长度和
体积的测量
1.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会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b
b 第4节温度的
测量
1.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b
第5节质量的
测量
1.会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b
第一册第二章第3节常见的
植物
1.了解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概念 a
第4节细胞 1.概述洋葱鳞茎表皮、人体口腔上皮等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光
学显微镜水平)
2.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和装片
b
a
第7节生物的
适应性和多样性
1.描述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a
a。
202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全套教案(2)
202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主要涉及第3章“物质的变化”和第4章“能量的转化”。
具体内容包括:3.1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3.2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化学平衡,3.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4.1能量守恒定律,4.2热能的利用,4.3电能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3. 掌握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掌握能量转化过程。
5. 学习热能和电能的利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能量守恒定律。
难点:化学平衡的理解,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能量转化的具体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化学试剂、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报告册、学习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展示金属腐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
2. 例题讲解:(1)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解释化学平衡的概念。
(3)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实例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 板书中间:展示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能量守恒定律等核心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举例说明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说明如何实现化学平衡。
(3)简述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
(4)阐述能量守恒定律,举例说明能量转化的过程。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及其探究方法,第2节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第3节科学探究中的安全与健康。
2. 第二章《生物与生命》: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第2节生物的特征,第3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3. 第三章《人体的奥秘》:第1节人体的结构层次,第2节人体的运动系统,第3节人体的消化系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探究方法和安全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使学生掌握生物与生命的基本特征,了解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3. 帮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认识运动、消化等系统,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生物特征、人体结构层次及运动、消化系统。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人体各系统的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教学目标、重点知识点、思维导图。
2. 板书布局:清晰、简洁,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列举生物的五大特征。
(3)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及运动、消化系统。
2. 答案:(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
(2)生物的五大特征: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适应环境。
(3)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运动、消化系统:骨骼、肌肉、消化腺、消化道等。
浙教版中考科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全复习知识点精编
浙教版中考科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全复习知识点精编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l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 七年级科学部分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九年级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学员某某:学科教师:年级:七年级辅导科目:科学授课日期××年××月××日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主题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教学内容1、了解人类对于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2、学会使用地球仪和地图。
一.我们居住的地球提出问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形状?建立猜想:猜想1.3000多年前,古代中国人的“盘氏开天辟地”,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是个圆盾,由站在乌龟背上的三头的大象驮着。
是个空心山;猜想4.古代埃及人认为天像一块穹窿形的天花板,地像一个方盒;猜想5.地球是个球体。
验证猜想:1.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
2.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
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
3.古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登高可以望远”。
4.观察月食,根据月缺边缘呈圆弧形状。
5.400多年前,麦哲伦用了三年时间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有力地证实了大地是一个球体。
得出结论:以上现象都可以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交流评价:地球是个球体但是不是正球体,人类通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拍摄的地球照片再次证实了地球是个大圆球(不是正圆球体),它是一颗有黄棕色陆地、蓝色海洋,被白云缭绕着的美丽天体。
小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很圆。
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实际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三轴椭球体。
一、地球内部的构造;地壳变动的证明1. 地球内部结构特征(1)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探测,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如图)。
浙教版科学中考知识点复习大纲
浙教版科学中考知识点复习大纲一、生物基础知识1.生物的特征和分类-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分类和分类方法2.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常见的组织和器官系统3.生物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分解和合成反应-感受和反应4.生物体的调节和控制-体内环境的稳定性-调节和控制机制5.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的基本规律-变异的原因和意义二、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生物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和区别2.动植物的繁殖-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和特点-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特点3.人类的生殖-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人类的生殖方式和特点4.生物的发育过程-卵子的发育-胚胎的发育三、生物与环境1.生物与光的关系-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2.生物与土壤的关系-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土壤中的生物3.生物与空气的关系-呼吸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意义4.生物与水的关系-水的重要性-水中的生物四、生物与健康1.生物与营养-营养物质和吸收-均衡饮食和健康2.生物与疾病-疾病的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3.生物与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五、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1.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生物工程的发展和应用2.基因工程-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3.细胞工程-细胞分裂与组织移植-细胞工程的应用以上是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的大纲,建议根据这个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可以结合教材和相关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学习。
同时,也要多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和模拟试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祝你考试顺利!。
初中科学: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分析
初中科学: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分析初中科学: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分析一、引言初中阶段是学生们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选择一套优秀的科学教材对于初中教育至关重要。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科学教材是在这一领域内备受推崇的版本,本文将对这套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特点、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材优势分析1、知识点丰富: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涵盖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学内容。
2、阅读性强:该教材采用了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图表,使得科学知识更易于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实践性强: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和活动,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科学原理,提高实践能力。
4、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的案例和实验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展示了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了学生对科学重要性的认识。
三、缺陷分析1、内容过于繁琐:部分知识点表述过于复杂,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
2、难度过大:部分章节涉及的内容过于深奥,超出了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3、部分知识点更新不及时: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领域,新知识和技术不断涌现,教材应尽快更新以跟上时代发展。
四、改进方向建议1、简化内容:建议编写者在保证科学知识完整性的前提下,适当减少繁琐的表述,让教材更简洁明了。
2、分层设计: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建议编写者将教材内容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更新知识点:为了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建议编写者定期更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反映最新的科学成果。
4、增加现代科技应用案例:通过引入更多的现代科技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加明确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可以介绍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让学生了解科学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
5、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在教材中增加更多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动手完成的小制作、小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浙教版科学教材特点
浙教版科学教材特点1、突出科学精神浙教版科学教材的编写注重突出科学精神,强调科学方法的掌握和科学思维的训练。
教材中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材料,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思考和总结,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2、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浙教版科学教材的编写注重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的图表、图示和插图,不仅直观形象地展示了科学知识,而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同时,教材中还设置了许多有趣的栏目,如“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3、生活实际浙教版科学教材的编写注重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注重探究性学习浙教版科学教材的编写注重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
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和课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浙教版科学教材具有鲜明的特点,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通过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方式,生活实际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态度。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总目录一、引言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是在浙江省范围内广泛使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其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注重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的总目录,以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套教材。
二、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概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共包括六册,每册教材均涵盖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等科学领域。
每册教材的章节内容相对独立,难度逐步提升,从基础知识到高级理论,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形成了完整的学习体系。
第二章5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讲义(机构)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一、知识点1、物质的分类2、物质的转化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如:__ __、__ _。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
(3)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生成相应非金属氧化物,如:__ __。
②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生成盐或金属氧化物,如:。
(2)某些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
(3)难溶性碱受热分解后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如:。
③物质间的转化(八圈图)二、考点1、物质的分类例题1.分类是化学学科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
下图呈现的物质分类关系中,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
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BA. 液态氧B. 纯净水C. 冰水混合物D. 二氧化氮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
如果按照物质的组成对空气、烧碱、氧气、生石灰、纯碱、硫酸六种物质进行分类,则图中虚线框内的物质①、②、③、④、⑤、⑥依次为( )CA. 纯碱、硫酸、生石灰、空气、烧碱、氧气B. 空气、硫酸、纯碱、生石灰、烧碱、氧气C. 空气、硫酸、烧碱、纯碱、生石灰、氧气D. 空气、氧气、生石灰、纯碱、烧碱、硫酸3.下列实验用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CA .玻璃烧杯B .铁架台C .橡胶塞D .蒸发皿4.下列有关有机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 .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B .有机物之间的反应一般较慢、较复杂C .熔点和沸点一般比无机物低,大多呈气态或液态D .所有的有机物都能燃烧变式训练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BA.常见的活泼金属:铁、锡、铜B.常见的氧化物:水、干冰、生石灰C.常见的易燃物:汽油、酒精、浓硫酸D.常见的混合物:空气、啤酒、过氧化氧2.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AA.H2O、MgO、H2CO3都属于氧化物B.HNO3、H2CO3、H2SO4都属于酸C.NaOH、Ca(OH)2、Fe(OH)2都属于碱D.NaCl、Na2CO3、NaHCO3都属于盐3.乙烯(C2H4)是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
2024年科学目录教案浙教版七下
2024年科学目录教案浙教版七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具体内容为第1节“物质的状态与性质”。
主要包括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以及不同状态下物质的性质差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掌握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问题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难点:不同状态下物质性质的差异及其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冰、水、酒精灯等)、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如冰、水、酒精灯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冰、水和水蒸气,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通过PPT讲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概念。
3. 例题讲解:讲解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
5. 实验演示:现场演示冰融化、水蒸发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 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 不同状态下物质的性质差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物质的三态特点及相互转化关系。
答案:物质的三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但形状可变;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三态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固态→液态(如冰融化成水),液态→气态(如水蒸发成水蒸气),固态→气态(如干冰直接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2. 拓展延伸题目:请举例说明不同状态下物质性质的差异。
答案:例如,水在固态(冰)时,密度小,浮于水面;在液态时,密度大,可溶解许多物质;在气态(水蒸气)时,具有较大的扩散性,可迅速传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2024年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3节)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科学观察和实验科学数据记录和处理2. 第二章:生物(第47节)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物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挂图、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章节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4.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初中科学教学设计2. 知识点:科学探究方法、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科学探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生物分类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参加科学竞赛,提高科学素养。
组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本教学设计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认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尽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应着重讲解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
浙教版初中科学最好的辅导书
浙教版初中科学最好的辅导书(实用版)目录1.浙教版初中科学辅导书的概述2.浙教版初中科学辅导书的特点3.浙教版初中科学辅导书的优势4.如何选择合适的浙教版初中科学辅导书正文【浙教版初中科学辅导书的概述】浙教版初中科学辅导书是一系列针对初中科学课程的辅导教材,根据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初中科学教学大纲进行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科学知识。
这套教材以浙教版为主要参考,兼顾其他版本,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初中学生。
【浙教版初中科学辅导书的特点】1.系统性:浙教版初中科学辅导书涵盖了初中科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从基础知识到实验操作,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资料。
2.实用性:这套教材在讲解知识点时注重实用性,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科学原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阶梯性: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知识点进行梯度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科学知识。
【浙教版初中科学辅导书的优势】1.师资优势:教材的编写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组成,保证了教材的质量和实用性。
2.内容优势:教材内容紧扣教学大纲,全面覆盖初中科学知识点,同时注重知识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方法优势:教材在讲解知识点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选择合适的浙教版初中科学辅导书】1.适合自己:选择辅导书时要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和难度。
2.质量保证:选择正规出版社出版的辅导书,注意查看教材的编写团队、出版社和印刷质量等信息。
3.结合实际:在选择辅导书时,可以参考老师和同学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进行选择。
总之,浙教版初中科学辅导书是一套具有较高质量和实用性的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科学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科学复习用书一、考试要点二、精析物理部分知识梳理第一册第一章1、质量与密度公式:单位:1克/厘米3 = 103千克/米3 应用:求质量、体积及密度(物质鉴别)注意: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2、密度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第二册第一章 声波波的存在 电磁波光波波的作用:传播信息特点:(1)光的传播不需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在真空中也(2)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不同物质界在传播过程中光的路线是可逆的。
速度: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真空中光速最大,数值为3×108米/秒。
漫反射凸透镜 凹透镜5第二册第二章1、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a)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b)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改变,若不变则静止;若变则运动。
(4)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相等。
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2、速度与平均速度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 = s / t单位:米/秒(主单位),千米/小时(常用单位)(2)平均速度: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与通过这段距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3、力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1)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必须同时存在。
(2单位:牛顿(N )。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大小力的三要素 方向作用点4、力的测量、力的图示(1)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常用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秤使用时应注意:(1)零点的确定。
(2)量程的选择。
(3)最小刻度值的判断。
(4)让弹簧自由伸缩。
(5)视线与刻度相垂直。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注意:(1)明确受力物体。
(2)选择合适标度。
(3)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力只画一个作用点,只确定一个标度。
5、常见的力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作用点:重心。
外形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 = mg ,g = 9.8牛/千克。
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注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动摩擦力(1)改变物体间的压力。
(2)改变物体表面粗糙程度。
(3)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相互转变。
注意:(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可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
6、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a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b )大小相等;(c )方向相反;(d )同一直线。
(或者说合力为零)(3)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速度大小运动方向注意:只要有一个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
7、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地,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即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和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物体总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第三册第一章1、压强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公式:p = F / S单位:1牛/米2 = 1帕斯卡(简称帕)2、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浮力F浮= G空-G液——称量法(G空、G液分别为物体用弹簧秤称得空中和液体中的力)F浮= F上-F下——压力差法(F上、F下为液体中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F浮=ρ液·g·V排——阿基米德定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物体全部浸没——悬浮 V 物 = V 排 物体部分浸没——漂浮 V 物>V 排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第五册第三章第1-5节1、简单机械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动力F 1:使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 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五要素支点:固定不动的点阻力F 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阻力臂L 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平衡条件:F 1·L 1 = F 2·L 2 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转动省力杠杆 L 1>L2种类 等臂杠杆 L 1=L 2费用杠杆 L 1<L 2注意:动力臂、阻力臂的画法:定支点,作二线(画出力的作用线)画力臂。
注意:滑轮组绕线法则:奇动偶定(与动滑轮相连后的绳子条数n 为奇数时,绳子起点在定滑轮上,n 为偶时起点在动滑轮上),先内后外(从里面的小滑轮逐步向外绕线,不得重复与交叉)。
2、功和功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F·S 应具备同时性的同体性 单位:1牛顿·米 = 1 焦耳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意义:描述物体做功快慢= F ·V ) 单位:1焦耳/秒 = 1 瓦 1千瓦 = 1000瓦 (1马力 =735瓦)3注:①外力撤消后,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第三册第四章1、电路电源——提供电能Array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控制电路导线——输送电能通路开路实物图串联并联2电压电阻电荷的定向移动电压使电路成导体对电流阻碍作3、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接线连接:上下各一,下柱连入 阻值判断:向移减少,离移增大4、电学规律(1)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磁极间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3)欧姆定律:第五册第三章第6-8节1、电功、电功率(3)焦耳定律:Q = I 2·R ·t第四册第四章1、磁现象主要概念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磁场、磁感线、地磁场 2、磁场概念条形磁铁 蹄形磁铁 地磁场3、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说明: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继续转动。
火线:与地面之间电压为220V零线:与地面之间电压为0V 作用:接通和切断电源 安装:静触头在上,不可倒装 作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源保险丝选择方法:使它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电路中的最大正常工作插座 灯泡36V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火线接触跨步电压触电高压电弧触电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一册第四章第1-3节、第五册第三章第9节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化学能:能够通过化学变化而释放的能重核裂变(链式反应) 轻核聚变(热核反应)光能 电能 内能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外内做功——内能增加发生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定义: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单位:焦/5、物态变化(1)物质的状态及转化化学部分知识疏理第三册第一章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征(1)联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2)区别: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过后会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而成,会分层,不稳定,不均一。
2、溶液的电离电离:物质涉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溶液的电离 1.书写电离方程式:2.电荷守恒3、溶解度(1)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量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完整理解此概念要抓住四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温度不同,溶解度大小不同.②标准——“在100克溶剂里(一般指水)”.因为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的多少与溶剂的量成正比.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指溶质溶解达到了最大值.④单位——“溶解的质量(克)”.溶解度的单位是克,不是度(°)或千克等.(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有些物质②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4)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根据物质在室温(20℃)时的溶解度,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S表示溶解度)分成四个等级。
溶解度曲线代表的意义: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①点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②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情况.曲线上面: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③ 面:曲线下面: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4、溶质的质量分数 (1)基本公式 (a )溶质的质量分数m m m m m ==+溶质溶质溶液溶质溶剂(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解度溶解度(2)常见计算类型(a0溶液的稀释和浓缩%()%m A m m A ⨯=+⨯浓浓浓水稀 m 浓——浓溶液质量m 稀——稀溶液质量 %A 浓——浓溶液质量分数 %A 稀——稀溶液质量分数(b)相同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m A m A m m A ⨯+⨯=+⨯混浓浓稀稀浓稀(c)溶液体积、质量、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a)实验仪器: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 (b)实验步骤:①计算 ②称重 ③溶解第四册第一章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联系和比较:2、物质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2)在原子中有如下关系: ①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③ 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决定 ④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⑤ 元素的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第四册第二章1、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夸克2、氢气、一氧化碳和碳1.表示某一种元素(1)元素符号表达的意义2.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2)分子式的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c)表示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d)表示每个分子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3)化学式的书写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定化合价(4)质量守恒定律(a)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