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识别及腕带识别制度

合集下载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9篇】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9篇】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优秀9篇】患者腕带标识身份识别制度篇一患者腕带标识/身份识别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男性为蓝色,女性为红色。

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3)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4)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等时,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床头卡、手腕带、双向核对),禁止仅以床号或房间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家属)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等,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确认以上信息无误后方可接入手术间(意识清醒者,主动邀请患者参与核对)。

(6)腕带为固定式,伴随住院全过程,出院后方可弃除。

患者转床、转科及时更改腕带相关内容。

(7)急诊手术患者由急诊科直接送手术室,由急诊科填写手腕带。

(8)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及儿童患者需经常检查腕带的佩戴情况。

(9)医疗保险患者需核对身份证和医疗保险卡;(10)准确无误地填写患者的信息,必要时核对身份证;(11)产妇入院时需提供产妇和丈夫真实姓名,并与有效身份证姓名一致,产妇或家属在入院证上签名确认。

(12)爱婴区携带婴儿外出,应填写外出报告卡,并有家属陪同,有护理人员签字,交保安确认后方可离开。

(13)为了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探视人员严禁携带婴幼儿入内。

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

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

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患者身份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止医疗差错,确保患者安全,医院制定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

通过手腕带的使用,实现对患者的有效识别,保障诊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对患者身份识别的管理工作,包括住院患者、急诊留观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婴幼儿等。

三、手腕带识别制度1. 患者手腕带的发放与管理(1)住院患者、急诊留观患者、手术患者在入院时,由责任护士或医护人员向患者发放手腕带,并告知患者佩戴手腕带的重要性。

(2)新生儿、婴幼儿在出生后,由产科医护人员向家属发放手腕带,并告知家属正确佩戴手腕带的方法。

(3)手腕带应佩戴在患者手腕上,松紧适中,不易脱落。

如手腕带遗失、破损或字迹模糊不清,应及时更换。

(4)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取下手腕带,并进行消毒处理。

2. 患者手腕带的信息填写与核对(1)手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等。

(2)手腕带信息由责任护士或医护人员填写,填写内容应准确无误,字迹清晰。

(3)手腕带信息填写完毕后,由另一位医务人员进行核对,确保信息无误。

(4)如手腕带损坏需要更新时,应重新填写并核对信息。

3.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1)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医护人员应查看患者手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2)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手腕带核对、病历牌核对等。

(3)对于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可通过家属陈述患者姓名或使用PDA机器扫描手腕带上的二维码进行身份确认。

(4)在手术室、急诊室、病房等重点科室,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手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四、培训与监督1. 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视程度。

2. 各科室护理质量监控组应加强对患者手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确保手腕带识别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范文(2篇)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范文(2篇)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范文1、住院患者必须全部使用佩戴手腕带,做好患者宣教工作,发现腕带丢失,及时补戴,补戴时须重新双人核对患者信息。

2、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

医院、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3、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与患者核对(清醒病人)或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4、对于治疗、护理时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麻醉未醒、昏迷、神志不清、危重等)必须使用手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5、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等,并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在病人进手术室前与手术室护士认真核对。

6、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手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手腕带信息一致。

识别标识制度1、应用腕带的目的。

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的识别(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

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

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

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

5)医生查房时可使用读码器扫描条形码腕带,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2、哪些病人应用腕带识别。

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患者的识别标志。

例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输血、不同种语言、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至少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得到实施,以便准确无误识别病人。

3、使用腕带的注意事项:1)“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需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

2)查对要求。

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应至少要求同时使用二种查对的方法。

(不包括仅以房号、床号作为查对的依据),并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与患者沟通。

腕带识别标示制度

腕带识别标示制度

腕带识别标示制度
1. 所有住院患者均须佩戴腕带,一般患者佩戴蓝色腕带,高危患者(如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新生儿等)佩戴正红色腕带,信息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等病人信息。

2. 在执行诊疗护理工作时,除常规核对床号、姓名外还应与腕带上的信息核对,特别是对昏迷、神志不清、言语障碍、手术中患者及新生儿。

3. 腕带佩戴位置:右手手腕,如特殊原因不能在右手腕者,佩戴顺序为:左手-右脚-左脚。

4. 在转科、转床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5篇)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5篇)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1、住院患者必须全部使用佩戴手腕带,做好患者宣教工作,发现腕带丢失,及时补戴,补戴时须重新双人核对患者信息。

2、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

医院、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3、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与患者核对(清醒病人)或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4、对于治疗、护理时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麻醉未醒、昏迷、神志不清、危重等)必须使用手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5、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等,并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在病人进手术室前与手术室护士认真核对。

6、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手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手腕带信息一致。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2)是指医院采用腕带标识患者身份和相关信息的一种管理制度。

腕带识别制度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确保医院能够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和相关信息,避免发生患者身份混淆、错误医疗等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腕带通常会标注患者的姓名、住院号、身份证号等信息。

医院工作人员在患者入院时会为其配备腕带,并在腕带上记录相应信息。

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用药、检查、输血等操作时,会先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和相关信息是否匹配,以防止患者身份混淆。

腕带识别制度可以加强医疗过程的质量控制,避免可能的人为错误和事故发生。

同时,医院也可以通过腕带制度进行患者的数据管理和溯源,方便医院内部的信息流转和沟通。

腕带识别制度在现代医院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患者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

同时,医院也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腕带制度的有效和可靠性。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3)1.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危重患者;不同语种的患者;产妇及新生儿;有精神疾患者;语言或听力障碍患者需佩戴腕带做为身份标识。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五篇)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五篇)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1.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危重患者;不同语种的患者;产妇及新生儿;有精神疾患者;语言或听力障碍患者需佩戴腕带做为身份标识。

2.佩戴腕带前需认真填写患者信息,包括。

病人病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年龄、血型、诊断等信息,以保证对病人身份进行准确快速识别。

3.护士在给患者佩戴或更换“腕带”标识时,必须双人核对病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年龄、血型、诊断等信息。

佩戴后应同时注意观察佩戴部位有无擦伤及末稍血运情况。

4.手术或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腕带损坏或字迹模糊需立即更换。

5.手术患者使用蓝色“腕带”,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6.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危重患者,不同语种、有精神疾患者、语言或听力障碍的患者使用蓝色“腕带”。

7.新生儿男婴用蓝色“腕带”,女婴用红色“腕带”。

腕带上注明母亲的病区、床号、住院号、姓名及新生儿的性别和体重。

8.患者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9.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值班、护理和工作人员应经常检查病人腕带标识,确保病人随身佩带,确保病人腕带标识上记载的信息足够清晰并可以辨认。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二)是指医院采用腕带标识患者身份和相关信息的一种管理制度。

腕带识别制度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确保医院能够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和相关信息,避免发生患者身份混淆、错误医疗等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腕带通常会标注患者的姓名、住院号、身份证号等信息。

医院工作人员在患者入院时会为其配备腕带,并在腕带上记录相应信息。

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用药、检查、输血等操作时,会先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和相关信息是否匹配,以防止患者身份混淆。

腕带识别制度可以加强医疗过程的质量控制,避免可能的人为错误和事故发生。

同时,医院也可以通过腕带制度进行患者的数据管理和溯源,方便医院内部的信息流转和沟通。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及使用腕带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及使用腕带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及使用腕带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在医院的安全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可以避免病人身份混淆,错误的医疗操作,以及其他潜在的安全威胁。

因此,很多医院采用了腕带制度来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和管理。

一、什么是腕带制度腕带是一种具有唯一标识码的塑料手镯,用于标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医疗诊断信息。

腕带制度是指在医院中使用腕带来确保患者身份准确识别和管理的制度。

二、腕带的作用及优点1. 确认患者身份:患者在就医前需戴上腕带,并经过身份核对,以确保就诊时身份的准确识别。

2. 表示医学注意事项:诊断、治疗措施、食物限制、口服药物等医学注意事项可在腕带上标识,以便医护人员更快地作出准确的诊疗措施。

3. 防止错误操作的发生:通过识别患者的身份和医学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可以避免错误的医疗操作,保证医疗安全。

4.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通过腕带识别患者身份,可快速获取患者病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三、腕带应用场景在医院中有很多需要使用腕带的场景,主要包括:1. 患者挂号时:挂号员会为患者办理挂号手续,并为患者发放腕带。

2. 患者住院时:患者入院时,医院工作人员会为患者戴上腕带,并通过腕带来确定患者的床位和治疗方案。

3. 医疗操作时:医护人员在进行血液透析、输血、药物治疗等医疗操作时,都需核对患者腕带信息以确保患者身份和治疗措施的正确性。

4. 患者出院时:患者出院时,医院工作人员会剪掉患者的腕带。

四、腕带制度管理1. 腕带内容: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并列明各项医疗注意事项。

2. 腕带规格:腕带应具有一定的规格,既不过大过长,又不过小过窄,以确保患者舒适度和准确性。

3. 腕带颜色:腕带颜色应有一定的规范,主要分为红、黄、蓝、绿等颜色。

不同颜色的腕带代表不同的意义,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根据颜色快速辨认。

4. 腕带制度培训:医院应对医护人员进行腕带制度培训,使其了解腕带的使用规范、正确的操作流程以及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腕带标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腕带标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腕带标识制度照片识别也是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通常要求患者在就诊时留下一张照片,以便医务人员能够通过照片识别患者身份。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因姓名相似或者证件丢失等原因而导致的身份混淆。

另外,为了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核对,一些医疗机构会采用身份核对的措施。

比如,在进行关键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核对身份信息,以确保患者的手术或治疗与其身份相匹配。

与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密切相关的是腕带标识制度。

腕带标识制度是指在患者就诊或住院期间,医疗机构为患者佩戴的身份识别标识。

腕带通常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号等信息。

腕带标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医务人员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提高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腕带标识通过将个体信息直接码放在患者身上,实现了“身份在人、名号在带”的特点。

腕带标识制度的有效性有赖于医务人员的配合和制度的严格执行。

医务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应首先查看患者的腕带信息,以确保操作对象与患者身份相符。

特别是在进行关键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特别关注腕带上的身份信息,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腕带标识制度虽然能够有效减少因身份混淆而导致的医疗差错和患者安全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风险。

因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患者身份的核对和认知,通过多种手段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腕带标识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管理制度,有助于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匹配和医疗操作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医疗机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患者身份混淆而导致的医疗差错和患者安全风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使用“腕带”识别制度

使用“腕带”识别制度

使用“腕带”识别制度
1.腕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位号、住院号、过敏史、传染病识别标志、病区和血型等基本信息。

2.所有住院患者都必须使用,“腕带”为一次性使用、一用一废弃。

3.操作、给药、采集标本、输血和手术等诊疗护理活动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以确保对患者实施操作的正确性。

4.急诊科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以及手术室与病房、与ICU 之间交接病人时要以查对腕带作为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

5.在各关键流程中均要查对腕带,确保对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

6.“腕带”填写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二人核对正确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

7.保持佩戴“腕带”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8.在患者出院时解除“腕带”。

腕带识别制度

腕带识别制度

患者腕带识别制度
为了加强住院管理,维护医疗质量安全,根据《医院查对制度》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如下:
1、所有住院患者,急诊科留观察、儿科观察室及输液室患者必须使用“腕带”。

2、医务人员在各种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腕带等两种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3、护士在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若损坏或不清晰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要求字迹工整,信息清晰,松紧适宜,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其目的及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是否良好。

“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过敏史等,有护士准确填写。

4、对ICU、病情危重、新生儿、意识障碍、不同语言或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等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5、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要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就诊卡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核对。

6、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或血制品、发放饮食前、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时,医护人员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身份的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保障对患者正确操作。

7、病人转床、转科,由接收科室责任护士及时更换腕带的相关信息,并双人核对确认。

腕带识别标识制度

腕带识别标识制度

腕带识别标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医院住院病人身份识别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住院病人的腕带识别管理。

三、腕带使用对象1.全院所有住院病人。

2.急诊科抢救室及急诊留观的病人。

四、腕带使用规定1.颜色:使用的腕带分为蓝色和粉色两种,蓝色用于男性病人,粉色用于女性病人。

新生儿及特殊情况下,由护士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并使用相应颜色的腕带。

2.信息内容:腕带信息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门诊自费病人用就诊卡号,参保病人用医保卡号)、姓名、年龄、血型、过敏史等。

护理人员应使用蓝色圆珠笔按要求,逐项清晰填写各项内容。

3.信息核对:病人从急诊室入院或转科,接收科室应及时完善腕带上的信息,必要时更换。

4.佩戴部位:腕带常规佩戴在病人右腕。

如病人右腕无法佩戴时,按右腕—右脚踝—左腕—左脚踝的顺序依次佩戴。

腕带佩戴时注意字体方向,便于查对。

5.松紧度:腕带佩戴时松紧度以一指为宜。

佩戴部位皮肤保持完整、无擦伤,肢体末梢血运良好。

6.管理要求:病人入院后由当班护士负责为病人佩戴腕带,并告知病人及家属腕带的重要性,不得随意取下。

护士应加强病人腕带佩戴部位的观察,如皮肤的完整性、有无擦伤、手部血运是否良好、松紧度是否适宜等,及时调整腕带。

五、腕带更换1.腕带遗失、破损、字迹模糊不清时,应及时更换。

2.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取下腕带,并按院感要求进行处理。

六、身份识别方法及注意事项1.方法:医务人员直接核对腕带信息;医务人员使用PDA机器扫描腕带上的二维码;医务人员请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与其进行双向核对;医务人员对床头卡信息进行核对;以上四种方法中选择二种。

2.注意事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的身份确认:可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或医护人员使用PDA机器扫描腕带上的二维码。

七、腕带识别管理流程1.病人入院时,当班护士为病人佩戴腕带,并填写相关信息。

腕带识别制度

腕带识别制度

腕带识别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四月十二日起住院病人一律使用腕带识别,准确识别患者对确保医疗安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有效的前提和基础。

1. 每一位住院病人进行入院健康教育后即可佩戴腕带。

2. 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各项治疗时),对于手术、昏迷、精神异常、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新生儿、老年人、儿童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再次核对识别身份。

3. 在“腕带”的颜色上进行了区分:蓝色:成年人,粉红色:儿童和新生儿。

4.“腕带”应按规定表明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医院、科室、床号、姓名等。

“腕带”佩戴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损伤,手部血运良好。

5. 确保“腕带”标识准确无误。

“腕带”项目内容填写完毕后,需由双人核对(护士——患者、护士——家属、护士——护士、护士——医生)无误签名后方可给患者佩戴。

6. 每班检查患者“腕带”皮肤情况一次,保证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血运情况良好。

7. 将科室使用识别“腕带”的工作纳入医疗护理质控检查项目中。

××医院护理部
二0一0年四月七日。

身份识别及腕带识别制度

身份识别及腕带识别制度

腕带识别系统的优缺点
成本较高
腕带识别系统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包括设备购置、维护和 更新等。
技术依赖
腕带识别系统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或损 坏,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04
身份识别及腕带识别制度 实施方案
实施步骤
需求分析
明确身份识别和腕带识别的需求,包括需要识别的对象 、识别精度要求、使用场景等。
提高效率
通过快速准确的身份识别,实现自动化管理,提 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提升服务质量
在医疗、教育、旅游等服务行业,身份识别有助 于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身份识别系统的种类
生物识别技术
利用指纹、虹膜、人脸、DNA等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
智能卡技术
通过磁条、芯片等方式存储个人信息,常用于门禁、考勤等场景。
成功案例二:监狱管理系统
背景介绍
监狱作为国家重要的安全机构,对犯人的管理至关重要。为了防止犯人混逃和其他安全事 故,某监狱引入了身份识别及腕带识别制度。
实施细节
监狱为每个犯人发放一个带有唯一编码的腕带,腕带上印有犯人的姓名、编号、刑期限等 基本信息。狱警在管理过程中,通过扫描腕带上的二维码或RFID标签,实时核对犯人身 份信息。
射频识别技术
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非接触式信息读写,常见于物联网应用。
身份证件识别
通过读取身份证件信息进行身份验证。
身份识别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
准确度高、不易仿冒、可远程验证。
缺点
成本较高、可能侵犯隐私、存在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03
腕带识别系统介绍
腕带识别的重要性
提高安全性
腕带识别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人员身份,有效防止未经授 权的人员进入受限区域,提高安全性。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及使用腕带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及使用腕带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及使用腕带制度第一条患者身份识别:我院就诊患者实行唯一标识,目前使用门诊病历号、住院病案号、医保卡号、非医保患者医联码。

(一)在为患者进行各种操作、治疗、护理、转运及检查时必须认真核对患者身份,核对无误后执行。

(二)住院患者实际工作中至少同时以床号、姓名作为识别依据;门诊患者实际工作中至少同时以姓名、年龄或ID号作为识别依据。

(三)科室出现相同姓名患者时,增加核对项目如出生年月、ID号等,直至能正确识别。

(四)识别患者身份时应让患者陈述其姓名;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第二条使用“腕带”
(一)产妇、新生儿、ICU、急诊、无名、儿童、手术、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例如意识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镇静状态等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的身份识别标识。

(二)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准确、完整,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三)佩戴时与患者本人或家属确认患者身份,无误后佩戴,一般佩戴于右手腕部。

(四)若遇到患者腕带丢失、损坏或转科等情况时,需及时更换腕带;更换时也必须经二人核对腕带的识别信息。

(五)无名患者以“无名”为姓,数字序号为名(例如无名1、无名2、以此类推)。

腕带识别制度

腕带识别制度

腕带识别制度1.腕带使用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转科、手术、外出检查等);(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

2.腕带使用对象(1)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手术室病人;(2)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病人、住院、有创诊疗、输血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包括不同语种)等病人。

3.腕带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下列规定:(1)腕带标识上应标明病人姓名、科别、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血型、药物过敏史,以保证对病人身份进行准确快速识别。

①血型:已知,注明具体血型;未知或不清,用“—”标识;若病程中检查出血型,则重新更换腕带,不要在原腕带上涂改。

②过敏史:明确过敏药物,填写“XXX”;有药物过敏但具体不详,填写“有(具体不详)”;无药物过敏,填写“无”;若病程中发现药物过敏试验阳性,应更换腕带,不要在原腕带上涂改;发现两种及以上药物阳性,应逐一明确填写“XXX”,字迹清楚。

③传染病:明确为传染病的病人,在腕带上年龄后方的空白处添加“C”符号作为标识。

(2)佩戴腕带时填入的识别信息字迹清晰、工整且必须经两人核对。

若损坏、字迹不清时,应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腕带填写后,佩戴时必须由2名护士至床边核对后,在腕带右上角用分子/分母的方式签署两人的姓或名(病区内有同姓时签全名)。

班内只有1名护士无法执行2人核对时,应先由1人认真核对后佩戴并签名,待下一班护士接班时补核对并签名。

(3)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戴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

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

(4)成人及儿童腕带常规戴在右腕,如患者右腕无法佩戴时,按右腕—左腕—右脚踝—左脚踝—胃管—上衣第二纽扣的顺序依次佩戴。

新生儿佩戴腕带,佩戴部位为左足。

(5)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以及病人转运交接时,均需核对腕带。

除特殊情况外,对标识信息无法辨别或标识丢失的病人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必须首先确定病人身份并更换腕带标识。

腕带识别制度

腕带识别制度

腕带识别制度
一、在执行各种诊疗操作前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

二、对所有住院患者均使用“腕带”作为身份识别。

特别对于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应当将“腕带”作为患者识别的重要标识,如对无陪患者、昏迷神志不清患者、危重患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以及手术室、急诊抢救室、产房、新生儿、ICU、留观室等科室使用“腕带”做为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别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严格按照腕带标识项目进行查对。

对同一个病区多名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执行“身份标识的方法与核对流程”,即①在床尾挂标志牌;②内写“救助”;③在识别腕带上填写无名、性别、入院时间。

三、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不得仅以床号做为识别患者的依据,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操作前查对“腕带”识别标识,必须同时使用床号、姓名对患者进行识别,确认无误后才能实施操作。

四、患者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局部血运良好。

五、对于病情变化的危重患者,及时准确佩戴“腕带”标识。

六、“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有损坏,及时更换。

患者出院时摘除“腕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6
门诊、急诊病人
病情较重时
医生评估患者依病情 需要住院
急诊医生告知患者 及家属
交代患者病情及注 意事项
电话联系相关科室,介绍病情,并 开具入院证
核对患者信息,引导患者家属办 理入院手续
急诊护士登记住院信息、再次评估患者病情、 核对患者信息
A
7
急诊科人员互送检查后
生命体征稳定者 送入病房 相关病房准备好准 备工作
5、对有药物过敏或传染病等特殊患者,腕带和床 头卡应有相应标识。
6、向患者做好宣教,以取得配合。若腕带损坏时, 应及时更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腕带使 用情况,有督导并有记录。
A
3
经患者或家属确认 住院信息,打印腕 带给患者佩戴
腕带损坏时及时更 换,并确认信息正 确
病区执行各 项操作,双 人核对腕带 识别身份信 息
患者(如眼科、肛门手术),加带
蓝色腕带。原则上“腕带”佩戴于
患者左手腕部(左手有疾患时,佩
戴右手),对于腕带过敏患者,可
将腕带系于患者衣服第二个扣眼处,
以便于核对,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
前均应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 准
确确认患者身份。
A
11
四、住院患者在进行各项检查、治疗、护理 活动中,应同时使用床头卡、治疗单、腕带 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 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 名,对昏迷或婴幼儿患者,由其陪护人员报 患者姓名,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 必须严格执行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新生儿、手术、ICU、儿童、昏迷、意识不清、危
重且无自主能力患者、语言不通或交流障碍等原
因无法相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
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并核对患者腕带信息
加以确认。
A
2
4、患者在医技科室做相关辅助检查或治疗时,操 作前必须使用2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患者 信息,确保身份正确。
五、完善并落实医疗、护理各关键流程(急 诊、病房、手术室、监护室、产房之间流程) 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A
12
六、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 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至 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
并核对治疗单信息与腕带、床头卡
信息是否一致,不得仅以床号作为 识别的依据。
七、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 动前,实施者亲自与患者及家属沟 通,陈述患者姓名,作为最后确认 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 正确的操作。
身份识别及腕带识 别制度
A
1
一、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患者住院期间均需佩戴腕带。
2、护士为患者进行输液、输血、给药、标本采集、 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和转运前, 禁止用床号作为唯一识别依据,必须使用2种以上 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年龄、腕带标识), 各项信息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重点患者和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产妇、
A
10
LOG O
一 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二述个、姓人门名资诊,料患 以 (者 及 如由 至 身患 少 份者 一 证自 项 号
码、出生日期、电话号 码、住址、病历或附有
照片的证件、医保卡 等)。
三、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
者识别标识,普通病人使用粉色腕
带,对于无法标记手术部位的手术
2、急诊留观、昏迷、危重、抢救患者等均应佩戴 腕带。腕带完好,信息准确、字迹清晰。
3、护士为患者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和转运病 人前,均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用2种身份识 别方法。
A
5
门诊、急诊病人病情较轻时:
医生评估患者不需要住院,开 留观医嘱
入住观察室,做好床头及 腕带标识
检查、护理、治疗时 落实核实
八、患者转科交接时,至少同时使
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做好转
A
13
A
14
Thank You!
A
15
执行特检时, 操作者核对 腕带,并与 患者及家属 沟通确认
护理质量控制小
组定期检查腕带
使用情况,A 有督
4
二 门、急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门、急诊患者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属提供患者信 息并填写病历楣栏中姓名、年龄等信息,确保准 确;若患者为昏迷或神志不清的无名氏者应佩戴 腕带,腕带标记为“无名氏+大写字母”作为临时 姓名。
急诊科人员护送检查后 送入病房
双人核对,严格交
接并记录急诊患者 入住病房
急诊患者入住病 房
A
8
遵医嘱进行初步抢救,进 入绿色通道
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相关病房准备好抢
救用物
医护人员陪同护送,配 合抢救用品
双人核对,严格交接并 记录急诊患者入住病房
急诊患者入住病 房
A
9பைடு நூலகம்
腕带使用管理 制度
为杜绝因患者身份 识别错误造成医疗、 护理差错事件,防范 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 所有门诊、急诊、住 院患者进行各种医疗 活动时应至少同时使 用两种识别患者身份 的方法, 以提高医务人 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 准确性,特制订本制 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