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肠动物3

合集下载

腔肠动物有哪些代表

腔肠动物有哪些代表

腔肠动物有哪些代表
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

1、海葵(学名:Actiniaria)是一种长在水里的食肉动物,属于刺胞动物,六放珊瑚亚纲的一目,是一种构造非常简单的动物,没有中枢信息处理机构,也就是说它连最低级的大脑基础也不具备。

2、海蜇又名水母,白皮子,主产于中国东南沿海。

8~9月间,海蜇常成群浮游于海面,有时被冲击而搁浅在海滩,捕捞时,先用长标刺穿其伞体,然后用网捕获。

3、水螅(学名:Hydra),腔肠动物,身体圆筒形,褐色,口周围有触手,是捕食的工具,体内有一个空腔。

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包含有无芽体(Bud)、精巢(Testes),多见于海中,少数种类产于淡水,附着在池沼,水沟中的水草或枯叶上。

4、珊瑚纲中多类生物的统称。

身体呈圆筒状,有八个或八个以上的触手,触手中央有口。

多群居,结合成一个群体,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食物从口进入,食物残渣从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生。

1。

4.2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课件 (3)

4.2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课件 (3)

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岛—大堡礁
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
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
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 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 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 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 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与珊瑚岛。
知识巩固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水里 生活在__________ ; 辐射对称 ; 身体呈_____________ 两 个胚层构成; 体壁由______ 口 ; 有______ 肛门 。 无_______
课堂练习
1.水螅的体壁构成是( A )。
A.内胚层和外胚层 B.一个胚层
C.三层细胞 D.一层细胞 2.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B )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膜排出 浅褐 色,_________ 圆筒 形,长约_________ 3.水螅的身体呈_______ 1厘米 。水 口 螅用身体的一端附着在物体上,另一端有_________ , _________ 口 周围有6~10条细长的_________ 触手
掌握水螅的形态结构
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识别常见的腔肠动物
了解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预习教材P77-79,小组讨论完成预习题:
⒈水螅的体壁由( 外胚 )层和( 内胚 )层所构成; ⒉水螅生活在( ⒊水螅有(
口 水 辐射)对称; )中,身体呈(
)无(肛门 );
海葵)、( ⒋常见的腔肠动物有( )、( 珊瑚虫 水母 )和(海蜇 )
探究竟:
观察水螅
①水螅的身体呈什 么对称?

3腔肠动物门

3腔肠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动物约9000种左右,全水生,多海产,是一类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具原始消化腔及原始神经系统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第一节腔肠动物门慨述一、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辐射对称辐射对称:通过体轴(由口面到反口面),有两个以上切面可将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适于固着或漂流被动生活方式。

两侧辐射对称:即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如海葵。

介于辐射对称与两侧对称间的对称形式,适应固定生活。

(二)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1.具两胚层外胚层——保护、运动、感觉中胶层——弹性支持内胚层——消化、营养2.消化循环腔:消化(胞内、胞外),且能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

特点:有口无肛门,原始消化管。

(三)有组织分化1.细胞分化:皮肌细胞、腺细胞、神经细胞等。

2.组织分化:上皮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称皮肌细胞。

故上皮具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特点。

功能:保护、运动(原始)。

海葵隔膜、水母的上下伞间均有少许不发达的肌肉组织。

来自于内胚层(特殊)。

(四)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是最原始的神经系统,又叫原始神经系统。

网状神经系统:其神经细胞为两极和多极神经元,有相似的突起,这些神经突相互连接呈网状,故称网状神经系统,即神经网。

原始性表现在:(1)神经细胞无树轴突之分,传导无定向。

(2)神经无中枢。

(3)传导速度慢。

因传导既慢又散乱,无定向,称扩散神经系统。

(五)刺细胞特化的一种细胞。

组成:刺针(接受刺激)、刺丝、毒液等。

分布:外胚层中,以触手最多。

作用:防御、捕食。

(六)生殖、发育1、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

注意:其生殖腺为内胚层或外胚层的间细胞形成的临时性器官。

2、发育:直接发育或间接发育。

海产种类:经过一个浮浪幼虫期。

(七)多具世代交替现象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交替进行的生活史类型。

多数种类生活史中存在。

水螅型:圆筒形,固着生活。

水母型:盘形,浮游生活。

实验三、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

实验三、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
2 、选绘形态结构图:水螅的横切面图涡
虫,华枝睾吸虫、透亮的纵行排泄 管。横排泄管在节片后方,卵黄腺之下,与 左右两侧的纵排泄管相连。 妊娠节片观察:为虫体后端的粗大节片,长 大于宽呈长方形。高度分枝而且充满虫卵的 子宫填满整个节片,子宫一侧分枝 7~13枝。 其它内部器官都已经消失而看不到。

作业与思考
1、分析三胚层、两侧对称的进步意义

6 、观察肝片吸虫(又称羊肝蛭)
寄生在牛、羊的肝管中。
虫体较大,体前端突出形成头锥,
口吸盘位于头锥中央,腹吸盘较 大,位于头锥之后。 肠干外侧有许多分支。
7、 观察布氏姜片虫
寄生于人、猪的小肠中。 虫体大而扁平,卵圆形,形象姜
片,故名姜片虫。 虫体前端有 1 个口吸盘,腹吸盘 靠近口吸盘 , 但比口吸盘大 3 ~ 4 倍。肠管 2 支,每支有 4—6 个波 浪形弯曲。
玻片。 观察涡虫、吸虫和绦虫标本。
实验的方法步骤与观察思考
一、腔肠动物
1、水螅纵切片观察 区别口端和基盘、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及消化循环腔。 注意:触手间是否有腔? 2、横切片观察 外胚层: 外皮肌细胞:为一层排列整齐的大型细胞 间细胞:位于皮肌细胞间,常数个集在一起 刺细胞:皮肌细胞间染色较深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囊状。 神经细胞:呈三角形,位于外胚层基部,胞核染色极浅。 感觉细胞:数量很少,分布于皮肌细胞间,近触手和基盘处 最多。
9、观察猪绦虫
绦虫卵观察:球形,黄褐色,壳厚。胚膜有 辐射状条纹,卵内含六钩蚴。 头节、颈节观察:头节呈球形,前端中央为 顶突,其上有2圈黑色小钩,顶突下方有4个 圆形吸盘。 头节之后为颈节,细小而不分节,以横分裂 的方式不断向后产生新的节片,是未成熟节 片,其内部结构尚未发育。

3 腔肠动物门

3 腔肠动物门

3 腔肠动物门•腔肠动物门又称刺胞动物门。

除极少数种类为淡水生活外,绝大多数种均为海洋生活,大多数在浅海,有些在深海,现存种类大约有11000多种。

腔肠动物的进化地位:•多孔动物在动物演化上是一个侧支;腔肠动物才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这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所有其他后生动物都是经过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

•腔肠动物身体出现了固定的辐射对称或两侧辐射对称(biradial symmetry)体制;具有两个胚层;开始出现了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有原始的神经系统。

•腔肠动物是真正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

•体制与基本结构;•体壁结构:皮层、中胶层、胃层•消化循环腔;•神经系统;•繁殖与生活史•一、身体为辐射对称•从腔肠动物开始,体型有了固定的对称形式。

腔肠动物一般为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

具有这样体型的动物适于漂流生活。

•有些种类已由辐射对称发展为两辐射对称,即通过身体的纵轴,只有2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2部分。

为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一种形式。

如海葵。

具有这样体形的动物适应固定生活。

二、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1.两胚层:•腔肠动物笫一次出现胚层分化,是真正的两胚层动物。

在两胚层之间具有由内、外层细胞分泌的中胶层。

外胚层:保护、运动、感觉;中胶层: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形成;内胚层:消化与吸收。

•2.消化循环腔:•具由内、外消化胚层所围成的体内的腔,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

这种消化腔又兼有循环的作用,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部分,所以又称为消化循环腔。

•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残渣仍由口排出。

•腔肠动物的口为胚胎发育时的原口,与高等动物比较,腔肠动物相当于处在原肠胚阶段。

三、组织分化•腔肠动物细胞分化更为丰富,且开始分化出简单的组织。

•细胞分化:皮肌细胞、腺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间细胞、刺细胞等六种细胞。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课件(共20张PPT)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课件(共20张PPT)
水螅的身体只能分 出上下分不出前后、 左右和背腹,经过 身体纵轴可以有多 个切面将身体分为 对称的两部分。这 样有便于水螅感知 周围环境中来自各 个方向的刺激,从 各个方向捕获猎物、 进行防御,适应水 螅的附着生活
认识水螅身体的内部结构
内胚层→围成消化腔 外胚层→有刺细胞 消化腔 刺细胞→攻击和防御
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多营寄生生活)
生活在水中,口在腹面,口内有管 涡虫 状咽,食物在肠内消化,无肛门。
与人类的关系:多数寄生在人、畜体内,引起人、畜 产生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带来极大危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3腔肠动物门

3腔肠动物门

24
发育: 发育:大多数腔肠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经 过浮浪幼体阶段(原肠胚后),体表长满 过浮浪幼体阶段(原肠胚后),体表长满 ), 纤毛,自由游动.一段时间后, 纤毛,自由游动.一段时间后,发育成新 个体. 个体. 海产种类个体发育要经浮浪幼虫阶段 海产种类个体发育要经浮浪幼虫阶段 浮浪幼虫
25
26
19
5,具有两种基本形态: ,具有两种基本形态: – 水螅型和水母型 水螅型——适应固着生活,中胶层较薄; 水螅型——适应固着生活,中胶层较薄; ——适应固着生活 水母型——适应漂浮生活. 水母型——适应漂浮生活. ——适应漂浮生活
20
6,腔肠动物——繁殖与生活史 ——繁殖与生活史 ,腔肠动物—— 生殖包括 无性生殖(分裂和出芽生殖) 无性生殖 分裂和出芽生殖) 生殖( 有性生殖(精卵结合) 有性生殖 精卵结合) 生殖( .
37
内胚层
包括内皮肌细胞, 包括内皮肌细胞 内皮肌细胞, 腺细胞,少数感觉 腺细胞,少数感觉 细胞和间细胞. 细胞和间细胞. 内胚层主要有营 养功能. 养功能.
38
内皮肌细胞: 内皮肌细胞: 顶端多具鞭毛 鞭毛( ),鞭毛摆动能 顶端多具鞭毛(1-5根),鞭毛摆动能 激动水流,同时皮肌细胞伸出伪足吞食食物; 激动水流,同时皮肌细胞伸出伪足吞食食物; 内皮肌细胞基部肌原纤维呈环状排列, 肌原纤维呈环状排列 内皮肌细胞基部肌原纤维呈环状排列,收 缩时使身体和触手变细; 缩时使身体和触手变细; 可见内皮肌细胞兼有收缩和营养功能. 可见内皮肌细胞兼有收缩和营养功能. 腺细胞能分泌酶进入中央腔消化食物. 腺细胞能分泌酶进入中央腔消化食物. 能分泌酶进入中央腔消化食物
16
17
主要散布在内胚层中,可分泌消化酶. 腺细胞 主要散布在内胚层中,可分泌消化酶. 垂唇及水螅基盘也有分布. 垂唇及水螅基盘也有分布.分泌到消化腔中 对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 对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 未分化细胞,分布于皮肌细胞基部. 间细胞 未分化细胞,分布于皮肌细胞基部. 可分化形成其它细胞. 可分化形成其它细胞.它可以转化为生殖 细胞,刺细胞, 细胞,刺细胞,腺细胞等细胞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ppt (3)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ppt (3)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 腔肠动物概述腔肠动物(Coelenterata),也称刺细胞动物,是一类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包括水螅、澄江及刺胞壳藻等。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内部有腔肠,由漏斗状的腔肠细胞构成。

腔肠动物属于最古老的现存动物门之一,早期化石记录粗略,但之后在寒武纪的化石记录中相对丰富。

腔肠动物的辐射适应能力很强,生活在海洋环境中,形态各异。

1.1 腔肠动物的种类腔肠动物包括水母、珊瑚、海葵等多种生物。

其中,水母是最具代表性的腔肠动物之一。

水母具有典型的腔肠动物结构,主要由口腕、饰带、裂盘、伞管、雄母腔、腔管等部分组成。

水母的生物循环过程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

1.2 腔肠动物的特点腔肠动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生物循环简单:腔肠动物的生物循环相对简单,无心脏和血管系统。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由于生活在海洋环境中,腔肠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

•无脊椎动物中级别较高:腔肠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脊索动物门,其发育级别较高。

2. 扁形动物概述扁形动物(Platyhelminthes),又称为扁虫,是一类扁平的身体结构的动物,包括了吸虫、绦虫等多个门类的生物。

扁形动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左右对称性和扁平性,多数具有复眼或眼斑。

扁形动物的生物循环方式多样,有的以无性繁殖为主,有的以有性繁殖为主。

2.1 扁形动物的种类扁形动物包括吸虫、绦虫、扁虫等多个门类,其中绦虫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

绦虫的身体结构分为头节、颈节、体节和尾节四部分,头节是绦虫的前端,具有扁平的外形和吸盘。

绦虫的生活方式是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摄取宿主体内的养分。

2.2 扁形动物的特点扁形动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扁平的身体结构:扁形动物的身体呈扁平状,适应于生活在水生或陆生环境中。

•神经系统发达: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相对发达,具有简单的感觉器官和神经节。

•部分为寄生生物:扁形动物中的一些类群(如绦虫)为寄生生物,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摄取养分。

第3章 腔肠动物门

第3章  腔肠动物门
•位置: 八射类:肌旗均靠向腹侧排列
六射类:连口道沟的两对指向隔膜的肌旗相背,其余均相对
隔膜
4)分类:亚纲与主要种
六射珊瑚亚纲
•海葵目:触手众多 •角海葵目:触手两圈
分布0-30 米深的海域,喜软质地,需有石缝,摄食小虾贝壳类,鱼肉饵料以及人 工饲料,适合水温 20-24 度,海水比重 1.022 ,光照 50000 流明。
第三章 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
一 、主要特征 1、 体制: 辐射对称(radical symmetry):适合固着和漂浮生活
Aurelia sp.
Hydra sp
2、 体型
水螅型(polyp): 基盘、体部、触手、消化循环腔 水母型(medusa):伞部、垂唇、触手、消化循环腔 固着 浮游
•薮枝螅: 营养个员 生殖个员
(二) 珊瑚纲
1)口道与口道沟 2)隔膜(mesentary)
•形成:内胚层和中胶层向中心辐聚
•等级:初级隔膜、次级隔膜、三级隔膜 •作用:支持并增加消化面积 •结构:隔膜丝、枪丝 •数目:八射类(恒8片),六射类(6或6n倍)
3)肌旗(muscles)
•形成:初级和次级隔膜上纵行的发达的肌肉带;
腔肠动物约有1万种 钵水母纲 海月水母 200 m发达,p不发达 有,不发达 无 无 珊 瑚 纲 海葵 6100 只有p
口道与口道沟
无 有 内胚层 无 全海产
生殖腺
世代交替 分布
外胚层
有 多海产
内胚层
有或无 全海产
(一) 水螅纲 1、群体:多态现象( polymorphism),即在一个群体上有多种个 员,个员在形态及生理上有分化。
3、 体壁
两胚层: 外胚层与内胚层 两层之间:中胶层。 原始消化腔:兼消化和循环

第3章 腔肠动物门(教案)

第3章 腔肠动物门(教案)

第3章腔肠动物一、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水螅。

包括:水螅、水母、海葵、海蜇、珊瑚等。

全为水生,多为海生。

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在动物的进化史上占重要地位。

主要特征:辐射对称、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原始消化腔、网状神经系统、刺细胞、水螅型与水母型个体、生活史多有世代交替现象。

1. 身体呈辐射对称,有的为两辐射对称、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从口面到后口面)有多个切面(至少有三个)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大致相等的部分。

这是一种原始的低级对称形式,如大多数腔肠动物。

两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这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一种中间形式。

如海葵。

辐射对称(两辐射对称)的体制是腔肠动物对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的一种适应。

2. 两胚层和原始消化循环腔,有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两种方式。

外胚层体内胚层功能:营养(主要)壁中胶层:弹性骨骼,支持。

细胞内消化消化作用消化循环腔细胞外消化循环作用:输送营养物外(上)皮肌细胞:具保护、运动和传导功能(非神经的传导或类神经传导:首先在腔肠动物得到证实)。

腔肠动物的上皮与肌肉没有分开(原始结构),上皮肌肉细胞既属于上皮(保护功能)、也属于肌肉(运动功能)的范围(即其基部有肌原纤维沿着身体的纵轴排列:收缩使身体变短)。

内皮肌细胞(营养肌肉细胞):收缩功能:肌原纤维呈环形排列,收缩使身体变细。

2条鞭毛,摆动促成水流,输送已消化的食物。

营养功能同时可伸出伪足捕捉食物微粒(已经细胞外初步消化的食物颗粒)进行细胞内消化。

腺细胞:腺细胞分泌消化液消化循环腔细胞外消化口、基盘处较多分泌粘液帮助捕食、滑润细胞外消化:由腺细胞分泌消化酶到消化腔内、将食物进行的消化,称为细胞外消化。

消化循环腔:由腔肠动物内外胚层细胞所围成的体内的腔,这种消化腔既有消化的功能又有循环的功能;为原始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

(消化循环腔为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间细胞:小型未分化的胚胎性细胞,可分化成皮肌细胞、刺细胞、生殖细胞等。

腔肠动物门 (3)

腔肠动物门 (3)

三、分 类
• 本门动物全球约有11000种,分为3个纲。 水 螅 纲 Class Hydrozoa (hydroids) 钵水母纲 Class Scyphozoa (true jellyfish) 珊 瑚 纲 Class Anthozoa (anemones and corals)
发现在基盘中央有一反口孔,可排放一些废物 或气体。可能具有肛门的部分功能。
二、内部结构:感觉和运动
分布在外皮肌细胞间的感觉细胞受到刺激后把冲动 通过神经传导给皮肌细胞。 在内、外皮肌细胞的协同作用下,使水螅产生运动。 • 水螅营固着生活,身体和触手可伸缩、转向,尚 可离开固着地,进行整体运动。
二、内部结构:水螅的生殖
• 生活环境:
• 在水流较缓,水草丰 富、清洁、含氧量丰富 的淡水中,稻田中也常 见。常附着在水面下的 水生植物、石块、枯枝、 落叶上。生长最适宜温 度为18-22℃。
• 以小型。
一、外部形态
• 身体辐射对称;
• 体长5-20mm,体呈圆 柱形;能伸长,也能收 缩成球形;
• 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 殖两类:
• 无性生殖:
•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 向外突出,长大,形 成芽体,腔相通,长 出垂唇、口、触手后 基部收缩并与母体脱 落,附于他处而生活。
二、内部结构:水螅的生殖
再生: 再生能力相当强; 如分成若干段、 双头、 内外胚层分离等, 都可以长成完整个体。
二、内部结构:水螅的生殖
• 有性生殖: • 多数水螅雌雄异
体,少数雌雄同 体; • 精巢和卵巢分别 位于中部和基部。
二、内部结构:水螅的生殖
• 春末或深秋,由外胚层的间细 胞形成精巢(圆锥形)和卵巢 (卵圆形)。精巢形成许多精 子,卵巢一般只有一个卵成熟, 其他成为营养细胞,受精后成 合子。受精卵进行完全等裂, 分层法形成实心原肠胚(并围 绕胚胎分泌一壳),脱离母体 到水底(度过严冬或干旱)。 条件成熟后破壳而出,发育成 新个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葵 单体 无骨骼
珊瑚 群体 外胚层分泌物质形成外骨骼
海产种类个体发育要经浮浪幼体阶段。 生理特点:
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呼吸排泄靠体表,生殖方 式多样化。
开始出现细胞外消化!!
感觉细胞:体积小,分散在皮肌细胞之间, 特别是口、触手、基盘等处较多,它的基部 与神经纤维连接,端部有感觉毛;
神经细胞:位于皮肌细胞基部,接近中胶 层,它的细胞突起彼此相连成网状,构成 神经网,起传导刺激向四周扩散的作用;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分布于体表皮 肌细胞之间,以触手上为多。刺细胞内有 刺丝囊(nematocyst),囊内有毒液和一盘 旋的丝状管(刺丝):遇到刺激,囊内刺 丝翻出,注射毒液或把外物缠卷,利于防 御和捕食。
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
海蜇
三、珊瑚纲
软珊瑚类
角珊瑚
石珊瑚
花瓶珊瑚
玫瑰珊瑚
米粉珊瑚
软鸡冠珊瑚.
软指珊瑚
肾形珊瑚
石头花珊瑚
象耳珊瑚
园盘珊瑚
水母型
水螅型
体型 缘膜 垂唇 隔膜 口道 生殖腺来源
水螅纲 小 有
有 无 无 外胚层
钵水母纲 大 无
有 有 无 内胚层
一、生境: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清水中。
褐水螅
二、形态结构
(一)、外形:身体为圆柱状、细管状。长约 0.5cm(触手除外)能伸缩,遇到刺激时可将身体 缩成一团。
基盘:附于水草或他物上 口: 基盘相对的一端,口长在圆锥形的垂唇上。 触手:在口的周围,一般
6—10条,为捕食器官。
运动:能伸缩、翻筋斗、尺蠖样运动等,借气泡上升。
第三节 腔肠动物门的分纲
腔肠动物除极少数种类为淡水生活外,绝大多数 种均为海洋生活,多数在浅海,少数为深海种, 现存种类约有11000种,分为3个纲: 1、水螅虫纲: 2、钵水母纲: 3、珊瑚虫纲:
一、水螅纲: 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大部分进行世代交替,生活史中
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少数不进行世代交替。
水螅型和水母型 水螅型——适应固着生活,中胶层较薄; 水母型——适应漂浮生活。
水螅纲的主要特征:
1、一般为小型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 2、水螅型结构较简单 3、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4、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与水母型世代交替
现象。
二、钵水母纲:
全部生活在海水中,多为大型水母。水母 型发达,水螅型非常退化,常以幼虫形式 出现。常见种类:海月水母、海蛰。
3、细胞分化更为丰富,且有了初步的组织分 化:
六种细胞:皮肌细胞、腺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间细胞、刺
细胞。
皮肤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外胚层(发生明显的细胞间分化,分化为6 种细胞)
皮肌细胞(上皮肌细胞或外皮肌细胞):在 外胚层中数量最多。其基部有肌原纤维沿身 体纵轴排列,如同一层纵行的肌纤维,它的 收缩使身体和触手变短;
两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有且仅有 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一种中间对称 形式)
2、首次出现胚层分化,是真正的两胚层动物。
内胚层、中胶层、外胚层
消化循环腔又称肠腔,为胚胎发育中的原肠。 只有1个开口,有口无肛门。口为胚胎发育时 的原口,有摄食,排遗的功能。不能消化的 食物残渣由口吐出。它同时又具有循环功能。
间细胞(interstitial cell):主要在外胚层细 胞之间,是一种未分化的胚胎性细胞,可 以分化为刺细胞和生殖细胞等。
胃层的腺细胞能分泌酶进入中央腔消化食 物。
2、中胶层:薄而透明,为内外胚层细胞分泌 的胶状物质。内有很多小纤维----支持作用。 它象有弹性的骨骼,对身体起支持作用。
(二):结构 体壁: 外胚层---保护、感觉功能
中胶层 内胚层---营养功能 消化循环腔:由口与外界相通,也与触手 相通。兼有三胚层动物具有的消化管、体 腔、循环系统的功能,也称腔肠。
(三)营养:异养,可进行细胞内、外消化。 (四)呼吸、排泄:没有特殊的器官。 (五)生殖:
1、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2、有性生殖-----卵式生殖 3、再生能力很强
3、内胚层:分化为4种细胞 包括内皮肌细胞、腺细胞、少数感觉细胞和间细 胞。
内皮肌细胞(营养肌肉细胞):是一种具有消化 (营养机能,细胞内消化)和运动(收缩机能) 的细胞。在细胞的顶端常具2根鞭毛。
腺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也不一样。垂唇 周围:分泌粘液,润滑作用,使食物便于吞进 去。消化腔: 分泌消化酶(主要是胰蛋白酶) 进行细胞外消化。
第三章 腔肠动物门
腔肠动物是双胚层的较原始的多细胞动物,但在结构、 生理及进化水平上超过了海绵动物。在个体发育中只发育到 了原肠胚阶段,成体只有两层细胞。
第一节 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为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有多个切面 可以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这是一种原 始的对称形式。(适应于在水中营固着或漂 浮生活)
总结
腔肠动物是辐射对称的、具两胚层、有组织分 化的、具原始的消化循环腔和网状神经系统的 低等后生动物。
腔肠动物与海绵动物相比的进步性特征:
1)细胞间的分化水平高,已产生感觉细胞和 神经细胞,并出现特有的刺细胞。
2)原肠发育为原始的消化腔,即消化循环腔。
第二节 腔肠动物门的代表动物---水螅
4、具有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
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突起相联络, 构 成神经网 特点:呈网状,无神经中枢, 传导不定向,传导速度慢,最原始。 腔肠动物的水螅型体没有明显的感 官,其感觉细胞可分布全身,但触 手、口区较为丰富。水母型个体, 在伞缘具有丰富的感觉细胞或感觉 器官。感觉细胞的细胞体都是具纤 毛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点及平衡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