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

合集下载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溶解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与硫酸铜溶液进行反应,会发生许多有趣的现象。

该反应首先会有一定的沉淀。沉淀的形状主要取决于溶解度和析出的物质的性质。

另外,混合该混合物之前会出现一定的发生气体,该气体可能是泡沫状或沸腾,因此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热量。此外,混合物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如氯气味等。

同时,该反应过程中还会出现物质的转化,特别是当它们接触或结合时,会构成新的化合物,例如产生一种类似绿色的焦磷酸钠溶液,还会产生氢氧化铜棕榈酸镁沉淀。

因此,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的现象非常丰富多彩,有产生沉淀、放出气体、出现特别气味以及物质转化等,极大地丰富了班级实验中生动有趣的精彩场景。

本课程让我学习到了许多相关实验,其中最有趣的一个就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该反应的现象非常丰富多彩,我凭借自己的观察,看到了上述的气体放出、沉淀的构成、特殊气味和物质转化的反应现象。这次反应的现象让我们的实验十分生动有趣,特别是看到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之后,出现的绿色焦磷酸钠溶液和棕榈酸镁沉淀,我们都感到十分惊讶。

通过本次反应,我有机会观察实验中的反应,加深了对反应原理和过程的理解,同时也让我更加兴趣,更加了解化学实验中非常有趣的现象。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实验探究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实验探究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实验探究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

实验出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单元课题3中的活动探究。

实验描述:用10mL量筒量取2mLNaOH溶液,倒入试管中,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CuSO4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问题的产生:实验现象并不如预期的产生蓝色沉淀,加热生成黑色沉淀,而是出现了生成浅蓝绿色沉淀以及加热不变色等实验现象。

问题的提出: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产生了不同的物质,那么相同的反应物反应生成不同的反应产物,我们猜想其原因在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以及滴加顺序不同。

二、相关资料查阅综述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此现象非常的普遍,而许多教师和学生也探究过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相关文献可知,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产物有以下几种物质:

表1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产物

表2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中所涉及物质的理化性质

三、问题解决设想

经过查阅资料,我们得到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确实会产生多种产物的结果。而我们将从反应物的浓度,滴加的顺序以及产物本身的性质来设计实验,从而验证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得到什么产物。

四、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原理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产生许多种不同的产物,而产物的性状相差较远,便可利用产物性状的差异判断发生了哪种反应。反应所涉及的产物性状均于表1,表2 中列出,于是便有了判断依据。

2.实验仪器药品

仪器:

试管15支

烧杯4个

胶头滴管4支托盘天平1台酒精灯1只试管夹1只试管架3台

试剂:

氢氧化钠分析纯硫酸铜分析纯

五、实验过程记录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现象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现象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现象

近日,在化学实验室里,一次关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实验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这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现象令我深感神奇,不禁让我对化学这门科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实验开始时,我们首先准备好了所需的实验器材,包括试管、试剂瓶等。然后,我们在实验室里进行了必要的安全措施,戴上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接着,我们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试管中,然后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入试管中。随着硫酸铜溶液的加入,我们观察到了一系列有趣的反应现象。

当我们加入第一滴硫酸铜溶液时,试管内的溶液开始呈现出淡蓝色。随着溶液的继续加入,淡蓝色变得更加浓郁,试管内的溶液逐渐变为浓蓝色。

接下来,我们注意到试管底部出现了一层深蓝色的沉淀物。这是因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产生了一种新的化合物——氢氧化铜。氢氧化铜是一种深蓝色的固体沉淀物,它在溶液中不易溶解,因此沉淀到了试管底部。

随着反应的进行,我们注意到试管中的溶液逐渐变得越来越浑浊。这是因为氢氧化铜沉淀的颗粒逐渐增多,悬浮在溶液中,使得溶液

变得浑浊。

与此同时,我们还观察到了试管内溶液的温度升高。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出了大量的热量,导致试管内的溶液温度升高。

当我们停止加入硫酸铜溶液后,试管内的溶液逐渐变得稳定,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试管底部的深蓝色沉淀物,而溶液则变得相对清澈。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现象。当这两种化合物发生反应时,产生了氢氧化铜沉淀,溶液变得浑浊,温度升高。这个过程不仅令人惊叹,还展示了化学反应的奇妙性质。这次实验还让我明白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当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时,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铜中的铜离子结合形成了氢氧化铜沉淀。这个反应过程符合化学反应中离子的交换原则,产物的生成与原料的反应比例也满足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硫酸铜加入氢氧化钠现象

硫酸铜加入氢氧化钠现象

硫酸铜加入氢氧化钠现象

1. 引言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是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反应是一种典型的酸碱中和反应。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的现象。

2. 实验步骤

2.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滴管

•试管

•醇灯

2.2 进行实验

1.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试管中。

2.使用滴管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到试管中。

3.观察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3. 实验现象及解释

3.1 实验现象描述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几个现象: - 反应开始时,溶液呈蓝色。 - 随着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逐渐变为浑浊的深蓝色。 - 最终,溶液中会出现沉淀。

3.2 现象解释

这个实验涉及到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之间的反应。硫酸铜是一种酸性物质,而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性物质。当它们混合在一起时,会发生中和反应。

首先,硫酸铜溶液中的Cu2+离子和SO4 2-离子会与水分子发生水合反应,形成[Cu(H2O)6]2+和SO4 2-离子。这些离子使溶液呈现蓝色。

然后,当我们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其中的OH-离子会与硫酸铜溶液中的H+离子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这个反应产生了水分子和盐的沉淀。沉淀的产生使得溶液变得浑浊。

最终生成的沉淀是[Cu(OH)2],它是一种蓝色固体。这解释了为什么溶液最终呈现出深蓝色。

4. 反应方程式

根据上述现象解释,我们可以写出以下反应方程式:

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5. 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中。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现象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由于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所以生成的是无色的硫酸钠溶液和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故反应现象应为:溶液变为无色,并有蓝色沉淀生成。

氢氧化钠,也称苛性钠、烧碱、固碱、火碱、苛性苏打。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腐蚀性极强,可作酸中和剂、配合掩蔽剂、沉淀剂、沉淀掩蔽剂、显色剂、皂化剂、去皮剂、洗涤剂等,用途非常广泛。工业生产氢氧化钠的方法有苛化法和电解法两种。

苛化法按原料不同分为纯碱苛化法和天然碱苛化法;电解法可分为隔膜电解法和离子交换膜法。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和有很强的吸湿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水溶液呈碱性,有滑腻感;腐蚀性极强,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与金属铝和锌、非金属硼和硅等反应放出氢;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与酸类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和水。氢氧化钠属中等毒性。其危险特性为: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其侵入途径为:吸入、食入。其健康危害为: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硫酸铜包括无水硫酸铜和五水硫酸铜,无机化合物,前者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后者为透明的深蓝色结晶或粉末,受热失去结晶水。硫酸铜既是一种肥料,又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杀菌剂。波尔多液、铜皂液、铜铵制剂,就是用硫酸铜与生石灰、肥皂、碳酸氢铵配制而成的。健康危害:对胃肠道有刺激作

硫酸铜加入氢氧化钠现象

硫酸铜加入氢氧化钠现象

硫酸铜加入氢氧化钠现象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是常见的化学试剂,它们在实验室中经常被用来进行各种实验。当硫酸铜加入氢氧化钠时,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特定的现象。

我们来看一下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化学式。硫酸铜的化学式为CuSO4,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硫酸铜是一种蓝色的固体,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的固体,它们在水中溶解后会产生不同的离子。

当硫酸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时,首先会发生一个中和反应。硫酸铜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会与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水分子(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在这个中和反应中,硫酸铜的蓝色溶液会变成一种浑浊的沉淀,这是因为生成的Cu(OH)2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物质。这种沉淀的颜色通常是淡蓝色或浅绿色,取决于溶液中硫酸铜的浓度。

除了形成沉淀外,这个反应还会释放出热量。这是因为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即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多于吸收的能量。所以当硫酸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时,溶液的温度会升高。

除了中和反应外,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之间还会发生其他的化学反应。其中一个重要的反应是铜离子(Cu^2+)和氢氧根离子(OH^-)

之间的反应。这个反应会生成一种蓝色的溶液,它是由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的。这种蓝色的溶液通常被称为铜氢氧化物(Cu(OH)2)。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Cu^2+ + 2OH^- → Cu(OH)2。

需要注意的是,铜氢氧化物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它会很快分解生成黑色的铜氧化物(CuO)。这个分解反应可以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2Cu(OH)2 → CuO + H2O。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1、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uSO4=Na2SO4+Cu(OH)2↓;

2、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块状形态,易溶于水并形成碱性溶液;

3、硫酸铜溶液(CuSO4·5H2O)为天蓝zd色溶液,呈弱酸性,俗名胆矾、石胆、胆子矾、蓝矾。硫酸铜是制备内其他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得知,蓝色容的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由于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所以生成的是无色的硫酸钠溶液和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故反应现象应当描述为:溶液变为无色,并有蓝色沉淀生成。

NaOH是化学实验室其中一种必备的化学品,纯品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密度2.130g/cm³。熔点318.4℃。沸点1390℃。工业品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是白色不透明的晶体。有块状,片状,粒状和棒状等。式量39.997。

实验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的反应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的反应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的反应初

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实验目的:

1.了解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了解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3.学习如何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反应类型。

实验器材:

1.硫酸铜溶液

2.氢氧化钠溶液

3.氯化钡溶液

4.试管

5.称量瓶

6.称量盘

7.灯塞

8.滴管

实验原理: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可以观察到产生沉淀,根据产生的沉淀颜色可以判断产生的是什么物质。

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可以观察到产生沉淀,根据产生的沉

淀颜色可以判断产生的是什么物质。

实验步骤:

1.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一个试管中;

2.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另一个试管中;

3.将两个试管并排放置在灯塞上;

4.使用滴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

5.清洗试管,将一部分硫酸铜溶液倒入一个试管中;

6.取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倒入另一个试管中;

7.将两个试管并排放置在灯塞上;

8.使用滴管将氯化钡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

实验数据与结果:

实验1: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观察到产生的是深蓝色沉淀,溶液变得混浊。

实验2: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观察到产生的是白色沉淀,溶液变得混浊。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1中,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这

是一种蓝色固体。

实验2中,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了氯化铜沉淀,这是一种白色固体。

实验结论:

1.根据实验1的结果,可以得出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实验现象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实验现象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介绍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也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混合在一起,观察它们之间的反应现象。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酸碱反应和离子反应。

实验材料

- 氢氧化钠固体

- 硫酸铜固体

- 蒸馏水

- 烧杯

- 滴管

- 灯泡或加热器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所有的实验材料,并将烧杯清洗干净。

2. 加入氢氧化钠:用滴管将少量蒸馏水加入烧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均匀,直到完全溶解。

3. 加入硫酸铜:再用滴管将少量蒸馏水加入另一个烧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固体。搅拌均匀,直到完全溶解。

4. 混合两种溶液:将硫酸铜溶液缓慢地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同时用滴管不断地加入蒸馏水,以控制反应的速度。

5. 观察反应现象:观察混合后的溶液,可以看到出现了一些变化。可以记录下来颜色、温度等变化。

实验结果

1. 颜色变化:混合后的溶液从最初的蓝色变成了深蓝色或黑色。

2. 温度变化:反应过程中会放热,温度会升高。

3. 气体产生: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可以通过观察气泡的大小和数量来判断反应的速度和强度。

4. 沉淀生成:在一些情况下,反应会形成沉淀物,可以通过观察沉淀物的形态和颜色来判断反应的性质。

实验原理

这个实验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和离子交换反应。当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混合在一起时,它们之间发生了如下反应:

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在这个反应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产生了水和盐(硫酸钠)。同时,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了离子交换反应,形成了铜(II)氢氧化物沉淀。

九年级上册化学小组实验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九年级上册化学小组实验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九年级上册化学小组实验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小组实验:目的:研究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前后的质量变化

仪器:托盘天平小烧杯

药品: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操作步骤实验步骤 :

1、在天平两边各放一张滤纸,先把天平调理均衡

2、反响前称量 :分别取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于试管或烧杯

诚心,称得总质量,并记录;

3、将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淆,察看现象。( 砝码不动 )

4、反响后的称量 : 将反响后的烧杯的全部物质仪器放入天平托盘察看天平能否均衡。

记录: 1 、反响前后的质量:反响前总质量g,反响后总质量g

2、现象:

3、表达式:

(见课本 P93)

剖析结论:反响前后的质量反响后的质量

反省(该结论与课本的一致吗?为何?):

第1页共1页

氢氧化钠加入硫酸铜溶液的现象

氢氧化钠加入硫酸铜溶液的现象

氢氧化钠加入硫酸铜溶液的现象

介绍

氢氧化钠(NaOH)是一种常见的强碱,而硫酸铜(CuSO4)是一种常见的铜盐。当氢氧化钠加入硫酸铜溶液时,会出现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现象。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这一任务主题。

反应方程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方程式: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实验现象

当氢氧化钠加入硫酸铜溶液时,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

1. 变色

初始时,硫酸铜溶液呈蓝色,而氢氧化钠溶液呈无色。当两者混合后,溶液由蓝色变为混浊的蓝色。

2. 沉淀形成

在反应进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溶液中出现沉淀。沉淀的颜色为深蓝色。

3. 温度变化

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会发热。这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发生反应释放出热量。

4. pH变化

由于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它与硫酸铜反应后会使溶液的pH值增加。这也是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的原因。

5. 溶解度变化

在反应进行过程中,沉淀会逐渐溶解。这是因为氢氧化铜(Cu(OH)2)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物质,但在强碱存在下会发生配位溶解,形成配位离子,使溶解度增大。

反应机理

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推断出以下反应机理:

1.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OH-)与硫酸铜中的铜离子(Cu2+)发生配位反

应形成氢氧化铜。

2.氢氧化铜是一种不溶物,所以在溶液中会生成颗粒状的深蓝色沉淀。

3.氢氧化钠中的钠离子(Na+)与硫酸铜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反应形成硫

酸钠,这是溶液变得碱性的原因。

4.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

5.热量的增加导致氢氧化铜的溶解度增大,使沉淀逐渐溶解。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现象分析 教案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现象分析 教案

反应结果:1、完全沉淀(PH=6~7)反应式:2NaOH+CuSO4=Cu(OH)2↓+Na2SO4此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之比近似1:2。所得反应产物为蓝色絮奖沉淀,久置后上层溶液无色,即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与水。2、硫酸铜过量(PH值<6)反应式:4CuSO4+6NaOH=Cu4(OH)6SO4+3Na2SO4在试管内装1/3体积的硫酸铜后,滴入4~5滴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兰绿色块状沉淀。溶液久置后呈蓝色,经查证,兰绿色沉淀即为碱式硫酸铜。3、氢氧化钠过量(PH>7)反应式:4NaOH+CuSO4=Na2[Ca(OH)4]↓+Na2SO4我们在装了1/3试管的氢氧化钠后再滴入3~4滴硫酸铜溶液。久置后,上呈无色,而沉淀层为一种蓝白杂泪的糊状沉淀,此为铜酸钠。生成原因及生成物性质1、氢氧化铜[Cu(OH)2]这是实验最简单的结果,生成原因是一个铜离子正好与两个氢氧化铜。其为一种蓝色固体。难溶于水,加热易分解,微显两性。2、碱式硫酸铜。[Cu4(OH)6SO4]在实验中,氢氧化钠处于不足,故氢氧离子相对铜离子也就不足,使氢氧根离子无法完全结合所有铜离子,故它代替一部分硫酸根离子,生成碱式硫酸铜。这是一种兰绿色固体,受热可分解(生成硫酸铜和氢氧化铜),但受热时间比氢氧化钠分解的时间还要长,生成蓝色与黑色并存浊液[Cu4(OH)6SO4=CuSO4+3Cu(OH)2,Cu(OH)2=CuO+H2O]并且,碱式硫酸铜可溶于无机酸(实验用盐酸和稀硫酸),有机酸(实验用苯酚和乙酸),碱(实验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等。它还会与氨水反应,生成钢蓝色溶液,有氨味[Cu4(OH)6SO4+8NH3=3Cu(NH3)2(OH)2+Cu(NH3)2SO4]3、铜酸钠[Na2Cu(OH)4]它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删繁就简地就是氢氧与铜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后,由于溶液中氢所氧根偏多,而氢氧化铜又微显两性(氢氧化铜可写为

化学(心得)之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探究

化学(心得)之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探究

化学论文之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探究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探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单元课题3中有这样一个活动探究:用10ml量筒量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在试剂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再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对于这个实验的过程、现象及结论,本没有什么值得探究的。但笔者在本期的教学实践中却遇到了意外——某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得到了不同的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后得到的沉淀不明显,而且颜色并不是期待的蓝色而是浅绿色的,加热后也没有期待的黑色物质出现。当该学生向笔者提出这个疑问后,本人再次用他所用的药品进行了实验,结果当然跟他所做的不一样。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呢?笔者详细了解了他的实验操作过程,原来问题出在所加药品的顺序上。在这个探究方案中,要求把硫酸铜溶液滴入到2ml氢氧化钠溶液中。但该学生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到2ml硫酸铜溶液中,这种滴加顺序对结果是有影响的。当把硫酸铜溶液滴入到2ml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发生反应2NaOH+CuSO4=Cu(OH)2↓+Na2SO4, Cu(OH)2高温CuO+H2O;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观察到两种溶液混合后有蓝色沉淀生成,加热该浊液时会有黑色氧化铜生成。而当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到2ml硫酸铜溶液中时,则会发生反应4CuSO4+6NaOH=Cu4(OH)6SO4↓+3Na2SO4。这个反应中

生成的Cu4(OH)6SO4是溶解度极小的浅绿色的碱式硫酸铜,所以这个时候加热当然不会发生Cu(OH)2高温CuO+H2O这个反应,因此也就观察不到有分解变黑生成CuO的迹象。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这个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而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受到高度重视。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笔者为初入化学之门的学生能对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现象提出疑问感到高兴。但不是学生提出的每个化学问题都具有探究价值,引导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才是新课程所努力追求的。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

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是什么?

答: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是,溶液变为无色,并有蓝色沉淀生成。化学反应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硫酸铜是无机化合物,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水溶液呈弱酸性,显蓝色。但从水溶液中结晶时,生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块状形态,易溶于水。NaOH是化学实验室其中一种必备的化学品,亦为常见的化工品之一。其纯品是无色透明的晶体。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条件探究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条件探究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条件探究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反应物浓度和pH

值等因素。

1. 温度

温度对反应速率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

反应速率也会增加。但是当温度过高时,会使反应速率反而减慢或

停止。因此,在进行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时,应该选择适当的温度。

2. 反应物浓度

浓度越高,反应速率也越快。但是一般来说,过高的浓度会造

成反应速率变慢、化学不稳定性和紊乱等问题。因此,应该选择适

当的反应物浓度。

3. pH值

反应物的酸碱度也是影响反应的重要因素。当pH值过低或过高时,反应速率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中,

应该选择适当的pH值。

总结: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条件是温度、反应物浓度和pH值。应该选择适当的条件来促进反应。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定量反应的研究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定量反应的研究
解, 放 置几 分钟 后 蓝色沉 淀 开始 转化 为黑 色 , 蓝色 溶 液不 发 生变 化 。
应 产物 为苹 果绿 色沉 淀 , 为碱 式 硫酸 铜 。
实验 二 : 加入 1 mo l / L的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V( C u S O 4 ) : V( N a O H)= 2 m L : 4 m L=1 : 2
氢 氧 化 钠 与 硫 酸 铜 定 量 反 应 的 研 究
口 陆江 岚
浙 江省 绍兴 县鲁 迅 中学 ( 城 南校 区) 3 1 2 0 0 0
氢氧 化钠 与硫 酸铜 的反应 是 中学化 学一 个 常 见而 普通 的 复分解 反应 。在高 中化 学实 验 中多次 理 论分 析 : 2 N a O H +C u S O 4 一c u ( O H) 2 +
推测 : 氢 氧化 铜 沉 淀 在 强碱 性 条件 下 很 容 易
分解 为氧 化铜 和水 。
实验 现象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蓝 色 絮状沉 淀 。

2 8 ・
Ed u c a t i o n a l E q u i p me n t A n d E x p e r i me n t Vo 1 . 2 9,No . 6,2 0 1 3
实验 三 : 滴加 1 mo l / L的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些 非 预期 现象 做 出较 为 准 确 的解 释 , 我 们 选 择从 定 量 分析 的 角度对 氢 氧化 钠溶 液 与硫 酸铜 溶液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文章来源:新洲初中许先锁发布时间:2012-03-01 浏览:628 编辑:新洲初级中学

关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

新洲中学许先锁

一、问题提出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22页有一个演示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2mLNaOH溶液,倒入试管中,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CuSO4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考虑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并要求学生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不仅出乎学生意外,更让我们始料不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有的学生记录的是蓝色沉淀,有的学生记录的却是蓝白色沉淀,加热后的现象,大部分学生是产生黑色沉淀,有少数学生却不能产生黑色沉淀。为什么反应的现象差异如此之大呢?

二、实验探究

以下平行实验见表1和表2。

三、理论分析

1、向2mL NaOH溶液中滴5滴CuSO4溶液,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反应产物为蓝色絮状沉淀,久置后上层溶液无色,即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加热后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

反应式:2NaOH+ CuSO4=Cu(OH)2↓+Na2SO4

Cu(OH)2==CuO+H2O

若NaOH过量,但局部环境可认为NaOH和CuSO4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反应产物仍为蓝色絮状的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后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一般不会出现CuSO4过量的情况。

2、向CuSO4溶液中滴NaOH溶液,,局部环境可认为NaOH过量,沉淀为一种蓝白色的糊状沉淀,此为铜酸钠。它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删繁就简地就是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后,由于溶液中氢氧根偏多,而氢氧化铜又微显两性(氢氧化铜可写为Cu(OH)2及H2CuO2)故又结合两个氢氧根离子,再与钠离子结合生成铜酸钠。

这是一种相当不稳定的蓝白色物质,难溶于水,它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存在,溶液稀释后,它即分解成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在久置之后,它会风化分解。

反应式:Na2Cu(OH)4=2NaOH+Cu(OH)2↓

Na2Cu(OH)4=2NaOH+Cu(OH)2↓

4NaOH+CuSO4=Na2[Cu(OH)4]↓+Na2SO4

加热后,若CuSO4过量,溶液呈酸性,不管加热多长时间都不会有黑色氧化铜沉淀形成。既使某个时刻有少量黑色氧化铜沉淀形成,但最终又会被硫酸溶液溶解。如果CuSO4适量或不足,溶液呈中性或碱性,加热后,则有黑色氧化铜沉淀形成。

四、反思与评价

1.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个别学生实验现象的异常就是没有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2.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浓度不宜过大,特别是CuSO4溶液要用稀溶液。否则不容易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加热后难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

3、通过这次实验探究,开阔了视野,渊博了知识,增强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化学兴趣心,这些都将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为我指航,为我扬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