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处理技术王洋

合集下载

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净化技术研究

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净化技术研究

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净化技术研究
于海迎
【期刊名称】《今日科苑》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天然气中CO2对天然气输送和深加工的危害及其脱除CO2的四种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大庆徐深气田采用的脱碳方法。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于海迎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大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16.3
【相关文献】
1.长岭气田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处理技术研究 [J],
2.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脱碳技术研究 [J], 程鸿旭
3.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脱碳技术论述 [J], 彭威; 段文华
4.复杂环境下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扩散特性研究进展 [J], 郑远攀;王宏;姚浩伟;张云翼
5.二氧化碳地质研究的意义及全球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的分布特点 [J], 朱岳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氢化物催化CO2还原

氢化物催化CO2还原

氢化物催化CO2还原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引发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低成本的CO2还原技术成为了科学家们共同的目标。

氢化物催化CO2还原作为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技术应运而生。

氢化物是指由氢原子和另一种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性能,可用于光电催化还原CO2。

氢化物催化CO2还原技术的关键就在于将CO2分子还原为有用的碳氢化合物,从而实现高效利用二氧化碳资源,并减缓温室效应的影响。

近年来,众多科研团队在氢化物催化CO2还原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们通过实验室合成新型的氢化物催化剂,并对其在CO2还原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催化剂通常具有很高的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能够有效地促进CO2分子的吸附和还原,实现高效转化。

除了实验室研究外,一些研究人员还将氢化物催化CO2还原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中。

他们设计并建立了一系列工业化生产装置,通过光催化或电催化的方式,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化合物或燃料,实现了CO2的资源化利用和减排。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大气中的CO2排放,起到了双重的环保效果。

尽管氢化物催化CO2还原技术在环保和资源利用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氢化物催化剂的合成和表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且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氢化物催化CO2还原技术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也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和经济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化落地。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和困难,科研人员们正在不断努力。

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致力于开发新型高效的氢化物催化剂,优化CO2还原反应条件,提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促进氢化物催化CO2还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氢化物催化CO2还原技术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JB9186-1999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规程

JB9186-1999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规程
2 引用标准
下 列 标 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的可能性 。
GB /T 3 24-1988 焊缝符号表示法 GB /T 9 85-198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 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GB /T 2 900.22-1985 电T名词术语 电焊机 GB /T 3 375-1994 焊接术语 GB /T 5 185--1985 金属焊接及钎焊方法在图样上的表示代号

U/
坡 V
己均
,},
JB/T 9186一 1999

V/

‘亡 r、

C二

月劝
,},


遗_2
、艾又
瓤 鳍 9d
缺 翻


-}U91 孤


a 令: 令 〕〕



︵照
粉Y
TTtt

︶1 叹 N

粥 口飞





1 2 t 0 0 言00 0 令0



‘:

口】

tC 户叫 八
JB/T 9186一 1999

叱已
创已





权 决 理 吸
O}y w;. 昌 s
0i
t;


{ 〔 〕 : 〕 l Ot

︵绷
节4
︶1 叼 闷
群 口b

气体辅助蒸汽吞吐研究进展

气体辅助蒸汽吞吐研究进展


细石油ຫໍສະໝຸດ 化工进展
ADVA C N ES I FI N NE ETROC EMI AL P H C S
第 1 3卷第 6期
气 体 辅助 蒸 汽 吞 吐研 究 进展
王 洋 , 蒋 平 , 张建 强 , 明光 汤
( 中国石油 大学 ( 华东 ) 石油工程学 院, 岛 2 6 8 ) 青 65 0
[ 摘
要] 针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中存 在的加热半径小 、 汽窜 、 底水 锥进等 问题 , 介绍 了
国内外利用气体辅助蒸汽吞吐改善开发效果 的研究 进展及 现场应 用实例 , 主要包 括 N :辅助蒸 汽 吞 吐、 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 、 泡沫辅助蒸汽吞吐等 。综述 了各 种方法 的研究 现状 、 作用机理及 现 场应用情况 , 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
N 具 有导 热 系数低 的特 点 , , 注入 蒸 汽 的同 时注 入
改善 稠油 蒸 汽 吞 吐 后 期 的 开 发 效 果 。N 辅 助 蒸 汽吞 吐 的主要 增产 机 理是 注入 N 后 可 提 高 蒸 汽 的波及体 积 , 补充 了地层 能量 , 且进一 步 降低 了 并 地层 的残余 油饱 和度 。此 外 , 们 还 认 为 除 了存 他
力进 而 降低残余 油饱 和 度 。 Sre vek等 通过 实验研 究 发 现 , 在 稠油 中 N
的溶 解 度很 小 , 3 . C, . 2MP 在 3 9 o 6 0 a条 件 下 , 仅
为 32 m / 对 稠油 几 乎 没有 降 黏 效果 , .8e m , 而温 度对 N 在 原油 中的溶 解 度 影 响很 小 。虽 然不 能 有效 地起 到 降黏作 用 , 是 由于 N 本 身 的特 点 , 但

利用空气吹脱与树脂吸附组合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利用空气吹脱与树脂吸附组合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利用空气吹脱与树脂吸附组合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谢炳坤,梅浩,汪洋
申请号:CN201420276241.4
申请日:20140527
公开号:CN203877989U
公开日:
2014101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空气吹脱与树脂吸附组合原位修复地下水的装置,其是由空气吹脱装置和树脂吸附装置所组成,所述的空气吹脱装置包括曝气风机、压力调节装置、送气管路、反应井和曝气装置,曝气风机通过压力调节装置与送气管路的一端相连,送气管路的另一端伸入反应井内并与曝气装置相连,曝气装置的曝气盘面朝下,反应井的顶部还与气体回收处理装置相连;所述的树脂吸附装置包括开放井、填料柱、吸附树脂和支架,填料柱置于开放井内并与位于开放井正上方的支架相连,吸附树脂安装在填料柱内。

本实用新型先通过空气吹脱技术对地下水中具有挥发性质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去除,然后利用树脂吸附地下水中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申请人:江苏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地址:213022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高新区太湖路3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朱坤保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二氧化碳激光治理原理

二氧化碳激光治理原理

二氧化碳激光治理原理
二氧化碳激光治理原理是一种利用CO2激光器对污染物进行治理的技术。

CO2激光器通过产生高强度的CO2激光束,对污染物进行破坏、分解和转化,从而达到净化空气、水和土壤的目的。

CO2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激光能,通过激光器的光束聚焦到污染源处,使污染物分子吸收光能,产生化学反应,分解为无害物质。

CO2激光器的光束能量可以被调控,可以根据不同的污染物进行调整。

二氧化碳激光治理技术可以用于空气、水和土壤的治理。

在空气治理中,CO2激光器可以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进行治理;在水治理中,CO2激光器可以对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治理,如水中的有机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等;在土壤治理中,CO2激光器可以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治理,如重金属、有机物质等。

二氧化碳激光治理技术具有高效、无污染、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能量消耗高、设备成本高等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理技术和方法,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 1 -。

课题组报道二氧化碳还原耦合 氧化

课题组报道二氧化碳还原耦合 氧化

课题组报道二氧化碳还原耦合氧化【知识】探索未知领域——课题组报道二氧化碳还原耦合氧化一、引言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其高浓度导致了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

寻找有效的CO2减排途径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基于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CO2还原耦合氧化的方法,旨在将CO2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以实现循环利用。

课题组在这一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本文将详细介绍课题组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二氧化碳还原耦合氧化的原理、方法及前景展望。

二、原理及方法根据课题组的报道,二氧化碳还原耦合氧化是一种将CO2还原和氧化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的方法,通过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选择,可以实现CO2的高效转化。

1. CO2还原CO2还原是指将CO2转化为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采用催化剂可以显著提高反应效率,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金属催化剂和非金属催化剂。

金属催化剂能够促使CO2中的碳原子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形成有机化合物。

非金属催化剂则通过电化学方法将CO2还原为有机化合物。

调节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和pH值等,也对反应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2. 氧化反应与CO2还原相对应的是氧化反应,即将有机化合物氧化为CO2。

氧化反应在二氧化碳还原耦合氧化中的作用是回收过程中产生的CO2,以便再次利用。

氧化反应也可作为一种副反应,使得整个反应链条更加完整和可持续。

三、研究进展课题组在二氧化碳还原耦合氧化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实验,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 催化剂的优化课题组发现,以金属催化剂为基础的反应机制能够有效将CO2还原为有机化合物。

通过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成分进行调控,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课题组还研究了非金属催化剂的潜力,在电化学方法中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2. 反应条件的优化在研究中,课题组发现,温度、压力和pH值等反应条件对二氧化碳还原耦合氧化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如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和调节温度等,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物选择性。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11
排放源捕集 CO2 , 即: ( 1) 燃烧后捕集, 指利用化学吸收剂的 CO2 吸 收性 能, 在化 石 燃料 燃 烧后 的 烟气 中分 离 捕集 CO2 。 ( 2) 燃烧前捕集, 指化石燃料在燃烧前分离捕 集 CO2 , 该技术被期望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电厂 ( IGCC) 整合以实现高效、 低碳的绿色能源转换。 ( 3) 氧燃烧, 指化石燃料在接近纯氧的环境中 燃烧, 并辅以烟气循环, 该技术得到的烟气主要成 分为 CO2 和水。 1. 1 燃烧后捕集技术 在燃烧后捕集技术中, 由于烟气中 CO2 分压 通常小于 0. 15 个大气压, 因此需要与 CO2 结合力 较强的化学吸收剂分离捕集 CO2 , 用于 CO2 捕集的 化学吸收剂主要是能与 CO2 反应生成水溶性复合 物的有机醇胺类。 目前在 CO2 捕集方面研究和采用较多是醇胺 法( MEA 法) , MEA 法 CO2 捕集技术的主要问题是 CO2 吸收量小、 腐蚀性强、 降解和吸收/ 再生能耗大 等, 且在高温再生时具有加速腐蚀的趋势
CO2 排放源为人类提供了 CO2 捕集、 利用和储存的
1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现状
CCS 是指把 CO2 从工业或相关能源的排放源 中捕集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或输送到一个封存地 点长期与大气隔绝 的过程, CO2 捕集是 CCS 的 第 一步。在整个 CCS 过程 中, CO2 捕集能 耗占 CO2 减排成 本的 70% 以上, 因 此开发低成本、 运行 可 靠、 环境友好的 CO2 捕集技术对 CCS 的大规模部 署至关重要。 化石燃料使用过程中的 CO2 捕集包括捕获分 离、 净化和压缩等操作工艺。 CO2 的捕集本质上是 一种气体分离过程。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可分为 吸收法、 吸附法、 膜分离法等多种。结合化石燃料 使用的工艺过程, 目前有 3 类技术可用于 从固定

新能源技术-二氧化碳脱除技术剖析

新能源技术-二氧化碳脱除技术剖析

前言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对于人类而言并不陌生,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人和动物呼吸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本来是一种符合生态平衡的循环。

然而在近几十年中,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全球气温变暖,使得人们不断地将视线投向二氧化碳问题。

一、二氧化碳问题与对策分析1.二氧化碳碳循环是碳通过大气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和水圈的变化和传递的总过程,它是任何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碳在生物圈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有机碳,而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

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00370%。

而近年来,人类每年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为280*10^8t,是植被和土壤呼吸及海表交换排入大气的CO2平均自然流通量(总量约为5500*10^8t)的5%。

大气中CO2总量的变化由排放和吸收量之间的净平均差额决定,而不是各流量本身。

有数据表明:在过去的42万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过去的250年增长了31%,其中最近几十年更是如图1所示,成指数形式在增长。

图1而对于CO2含量的攀升,化石燃料的使用占据了总排量的70%~90%。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石油化工,煤化正、天然气化工、电厂、钢铁厂、汽车所使用的燃料几乎都是化石燃料,而在燃烧过程中,化石燃料中的碳将转变为二氧化碳并进入大气,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

据估,它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将从2002年的236亿吨增加到2030年的380亿吨,28年间将净增150亿吨,这也是目前环境问题的焦点所在。

2.二氧化碳问题---温室效应由于全球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工业和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气排放量日增加,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工业化开始后的150年内,浓度已经由280ppm上升到379ppm,使得过去一个世纪内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约0.6℃。

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能源政策与环境管理中的热点之一。

化石燃料在燃烧会产生CO2 和H2O,其中CO2 可溶解在雨水、江河、湖泊和海洋里,也可以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等。

密闭/半密闭舱室二氧化碳清除技术应用进展

密闭/半密闭舱室二氧化碳清除技术应用进展
WA N G E — e r - d u n , Q I A N G X i a n - c h e n g , X U J i a (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A n e s t h e s i a , t h e 4 0 1 s t Ho s p i t a l o f t h e P L A , Q i n g d a o 2 6 6 0 7 1 ,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C h i n a ; 2 . C o l l e g e o f C h e m i s t r y a n d C h e m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 , Q i n g d a o 2 6 6 1 0 0 ,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C h i n a )
【 关 键 词 】 密 闭/ 半 密 闭舱 室 ; 二 氧 化 碳 清除 技 术 ; 化 学吸收剂
[ 中国 图 书 资 料 分 类 号] R 3 1 8 [ 文 献 标 志 码] A 【 文章 编 号】 1 0 0 3 — 8 8 6 8 ( 2 0 1 3 ) 1 2 — 0 0 9 7 — 0 3

述 I Ge n e r a l R e v i e w
・ 9 7 ・
密闭 / 半密闭舱室二氧化碳清除技术应用进展
王 额 尔敦 , 强 显 成 , 徐 佳
( 1 . 解放 军 4 0 1医院麻 醉科 , 山 东青 岛 2 6 6 0 7 1 ; 2 . 中国海 洋大 学化 工 学院 , 山 东青 岛 2 6 6 1 0 0 )

二氧化碳处理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二氧化碳处理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二氧化碳处理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减缓和控制二氧化碳(CO2)排放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二氧化碳处理技术作为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正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二氧化碳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目前,二氧化碳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碳捕获、碳储存和碳利用三个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首先是碳捕获技术。

碳捕获是指将二氧化碳从燃烧、工业过程等排放源中捕获,并将其分离、集中或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常见的碳捕获技术包括吸收、吸附、膜分离和化学转化等。

目前,碳捕获技术主要应用于燃煤发电厂、天然气处理厂和工业生产过程中。

然而,目前主要的碳捕获技术仍面临着高能耗、高成本和技术成熟度不高等问题。

其次是碳储存技术。

碳储存是指将捕获的二氧化碳安全、长期地储存起来,以避免其进入大气层。

目前,主要的碳储存技术包括地下储存、海洋储存和矿物转化储存等。

其中,地下储存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碳储存技术,包括地下注入和地下封存。

然而,碳储存技术还面临着地质条件限制、安全性问题和监测管理等挑战。

最后是碳利用技术。

碳利用是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有价值的化学品或燃料的过程。

碳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化学转化、光合作用和电化学转化等。

目前,碳利用技术主要应用于合成燃料、化学品和建筑材料等领域。

然而,碳利用技术仍面临着转化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未来,二氧化碳处理技术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首先,技术成熟度提高。

碳捕获、碳储存和碳利用技术将逐渐成熟,成本和能耗将得到降低,从而推动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

其次,复合技术的发展。

多种碳处理技术的组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以达到更高的效率和经济性。

例如,将碳捕获与碳利用结合,可以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产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再次,重点领域的突破。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于高排放行业,如钢铁、水泥等,以及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碳处理技术研究。

最后,政策与经济条件的支持。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将加大对二氧化碳处理技术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和经济手段,推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烟气中二氧化碳处理及分离现状

烟气中二氧化碳处理及分离现状

烟气中二氧化碳处理及分离现状烟气中二氧化碳处理及分离张成12721617(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72)摘要:本文阐述了二氧化碳各种分离回收方法的原理及工艺特点,分析了各生产工艺的优缺点及适应性,为分离回收利用二氧化碳提供了技术依据,并指出了二氧化碳的应用范围及前景。

利用生物法分离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分离处理燃放气是新世纪解决“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二氧化碳;分离;处理Treatmentand Separationof Carbon Dioxidefrom Flue GasZhangCheng 1272167(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2,china)Abstract: Principles and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a variety of processes for CO2recovery,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processes and their adaptabilities were analyzed, the technical basis for reclaim carbon dioxide was offered, and application ranges and prospects of carbon dioxide were also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Furthermo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solve“green-house effect”in the 21centery can be mainly biological methods in separating and fixing carbon dioxide in the air and physical or chemical methods in separating and processing the combusted gases.Key words: carbon dioxide; separation; treatment1.引言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扩大,大量的CO2气体排放到了大气环境中,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粮食安全、能源等构成严重威胁。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重点项目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重点项目

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重点项目“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技术”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热点问题,二氧化碳因具有温室效应被普遍认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

研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高效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推动二氧化碳减排,对于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针对二氧化碳减排的迫切需求,瞄准国际技术前沿,研发吸附、吸收等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探索二氧化碳封存技术,为我国二氧化碳减排提供科技支撑,项目下设个课题。

二、指南内容课题一、二氧化碳的吸收法捕集技术研究目标:研发先进实用的高效吸收溶剂、吸收塔填料以及新型高效吸收分离设备和分离技术,发展吸收分离过程模拟和集成优化新技术,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着重研究解决捕集的高能耗和高费用问题,进行中间试验并进行技术经济与风险评价,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吸收法捕集的技术方案。

研究内容:()新型高效吸收溶剂的研制针对燃煤电厂等工业的排放源,采用分子模拟、分子设计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发高性能、低能耗和低腐蚀性的化学、物理及化学物理耦合吸收溶剂。

测定其中的吸收溶解度和吸收解吸动力学,建立相应的溶解度和动力学模型,研究吸收性能和溶剂分子结构的定量关系,根据不同气体情况研制和优化溶剂体系,并进行硫、碳一体化脱除、以及膜—吸收耦合等新技术的探索性研究。

()特大型吸收设备强化和过程优化通过先进的实验测量技术、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特大型分离设备强化的途径,研制高效吸收塔填料等塔内构件;发展吸收分离过程模拟优化技术,研究节能降耗的新流程,继而形成吸收法捕集的集成技术方案及开发平台。

进行中间试验,获取工艺和能耗数据,进行技术经济与风险评价。

主要考核指标:()针对燃煤电厂等工业的排放源,研发~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效吸收溶剂。

二氧化碳还原王拓 -回复

二氧化碳还原王拓 -回复

二氧化碳还原王拓-回复二氧化碳还原是一项引起了广泛关注的环保技术,旨在利用化学反应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化合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氧化碳还原的原理、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前景。

第一部分:原理介绍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大量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二氧化碳还原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化合物,从而实现对其利用和减排。

该技术的关键在于还原反应,即将二氧化碳中的氧分离出来,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新的化合物。

这一过程类似于光合作用,但可以在非自然条件下进行。

通过提供能量和合适的还原剂,可以促进这一反应的进行。

第二部分:研究进展近年来,许多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开始致力于二氧化碳还原研究。

他们试图开发出高效、经济、可持续的技术,将这项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

目前,最常见的二氧化碳还原方法是电化学还原和光催化还原。

电化学还原利用电流提供能量,通过电解反应将二氧化碳还原为其他有机物。

光催化还原则利用光能,通过光催化剂催化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

另外,一些研究还通过生物途径实现二氧化碳的还原。

一些微生物和植物具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能力,因此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试图提高这些生物的还原效率。

虽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目前的二氧化碳还原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还原效率仍然有待提高,目前仍然远低于理想水平。

其次,大规模的工业应用仍面临技术和经济层面的限制。

此外,二氧化碳还原过程中还产生了一些副产品,这些副产品的处理和利用也是一个挑战。

第三部分:未来前景尽管仍然存在挑战,但二氧化碳还原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环保意义。

如果能够突破技术限制,二氧化碳还原可以成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和化学品生产方式。

一方面,二氧化碳还原可以为低碳能源生产提供新的途径。

通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或储能材料,可以实现对二氧化碳的有效利用,并帮助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

二氧化碳捕集后处理技术研究

二氧化碳捕集后处理技术研究

二氧化碳捕集后处理技术研究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显得更加迫切。

其中,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目前全球大约一半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已经想出了许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二氧化碳捕集后处理技术。

二氧化碳捕集后处理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二氧化碳从产生源(如化石燃料排放)中分离出来,并进行储存或转化。

具体来讲,这一技术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捕集、后处理和保存。

首先是捕集。

常用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有吸收、吸附和膜分离等。

吸收技术是指将含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溶液或液体吸收剂中,利用吸收剂与二氧化碳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将其分离出来。

常用的吸收剂包括胺类溶液、碱性溶液等。

吸附技术则是利用特定的吸附材料(如分子筛、活性炭等)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吸附在表面,从而分离出来。

膜分离技术则是利用特定的膜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与其他气体分离开来。

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其次是后处理。

二氧化碳捕集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后处理,以便使其更好地储存和利用。

通常的后处理方法包括压缩、净化和转化等。

在压缩方面,需要将分离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压缩到超临界状态,以便储存和运输。

净化方面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分离和过滤操作,将二氧化碳中的其他杂质去除,以确保后续利用的质量。

另外,为了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转化二氧化碳成为其他化学品或能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后处理手段。

例如,通过光催化或电催化等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甲醇、乙烯等化学品,或者通过氢化反应将其转化为甲烷等可再生能源。

最后是保存。

二氧化碳捕集后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储存,以便后续利用或永久储存。

一种常见的储存方法是地质储存,即通过将二氧化碳直接储存在地下空腔或岩层中,来实现长期的永久储存。

另外,人造湖泊储存和化学品储存等方法也被广泛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二氧化碳捕集后处理技术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但依然存在很多挑战。

一种基于水合物法的二氧化碳捕集方法与装置

一种基于水合物法的二氧化碳捕集方法与装置

一种基于水合物法的二氧化碳捕集方法与装置
一种基于水合物法的二氧化碳捕集和海水淡化联产装置及方法,属于水合物应用技术领域,包括气-水输送部分、水合物生成分解控制部分和产物储存排出部分。

水合物生成分解控制部分包括前后二级结构,水合物生成条件为气过饱和。

第一级的水合物生成残余气和分解水作为第二级原料,经两级处理后得到淡水并储存,N2通过排气安全阀排放至大气,二氧化碳通入气罐封存。

本发明适用于沿海地区的化石燃料电站实现二氧化碳捕集与海水淡化联产,可满足烟气CO2/N2电站的二氧化碳捕集需要;采用换热器预冷,减少冷量损耗,提高能量利用率;水合物生成过程中通过高速搅拌提高反应速率;排放物为N2及浓缩后海水,对环境无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处理技术
王洋32420132204724
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其中最为严峻的就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也叫做温室效应,目前,人类在能源系统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并直接排放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同其他环境问题相比,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空间大且作用时间长,因此解决起来非常困难。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10-4(体积分数,下同)上升到目前的3.56×10-4。

如果不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预计到202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达到6.60×10-4。

一方面,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废为宝,实现其分离回收与综合利用是摆在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二氧化碳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碳资源,可转化为巨大的可再生资源。

现阶段,二氧化碳的资源化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且其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二氧化碳的处理技术一般分可为从大气中分离固定和从燃放气中分离回收两大类。

现阶段,从大气中分离固定二氧化碳技术主要有生物法,而从燃放气中分离回收二氧化碳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等。

1.1从大气中分离固定二氧化碳
如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浓度,设法将其从大气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固定,是当前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

大气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陆地、海洋生态环境中的植物、自养微生物等的光合作用或化能作用来实现分离和固定。

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生物主要是植物和自养微生物。

人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上。

地球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尤其是在植物不能生长的特殊环境中,自养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的优势便发挥出来了,二氧化碳的微生物固定是一支决不能忽视的力量。

二氧化碳是不活泼分子,化学性质较为稳定,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它是燃烧过程的最终产物。

高效固定二氧化碳的微生物(生物催化剂),可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向有机碳的转化,微生物在固定二氧化碳的同时,可获得许多高营养、高附加值的产品。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微生物固定在环境、资源及能源等方面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海洋对吸收二氧化碳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日本有关学者已筛选出能在很高的二氧化碳含量下繁殖的海藻,并计划在其太平洋海岸进行大面积人工繁殖试验,旨在吸收该地区工业化后排放的二氧化碳。

美国还利用盐碱地里的盐生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在墨西哥进行试植。

1.2从燃放气中分离处理二氧化碳
1.2.1物理法
物理法分离处理二氧化碳技术主要有:物理吸收法、膜分离法、变压(变温)吸附法、海洋深层储存法和陆地蓄水层(或废油、气井)储存法等。

1)物理吸收法:通过交替改变二氧化碳与吸收剂(有机溶剂)之间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析,从而达到分离处理二氧化碳的目的。

在整个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因而所需的能量消耗相对较少。

一般讲来,有机溶剂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随着压力增加和温度下降而增大,反之则减小。

物理吸收法其关键在于确定优良的吸收剂。

对吸收剂的要求是:对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大、选择性好、沸点高、无腐蚀、无毒性、化
学性能稳定。

常见吸收剂有丙烯酸酯、N-甲基-2-D吡咯烷酮、甲醇、乙醇、聚乙二醇及噻吩烷等高沸点有机溶剂,以减少溶液损耗和蒸气外泄。

2)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利用一些聚合材料,如醋酸纤维和聚酰亚胺等制成的薄膜对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的渗透率这一特性来分离气体,其中包括分离膜和吸收膜两种类型。

其推动力是膜两边的压差。

工业上用于二氧化碳分离的膜材质主要有醋酸纤维、乙基纤维素、巨苯醚及聚
砜等。

近些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涌现出不少性能优异的新型膜质材料,如聚酰亚胺膜、聚苯氧改性膜、二胺基聚砜复合膜、含二胺的聚碳酸酯复合膜及含相对分子质量低的丙烯酸脂的浸膜等,它们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二氧化碳渗透性。

随着高分子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制膜技术的不断完善,膜分离法在从燃放气中分离二氧化碳方面一定会大有作为
3)变压(变温)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固态吸附剂(活性炭、天然沸石、分子筛、活性氧化铝和硅胶等)对原料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有选择性的可逆吸附作用来分离回收二氧化碳的技术。

吸附法主要包括变温吸附法(TSA)和变压吸附法(PSA)。

吸附剂在高温(或高压)条件下吸附二氧化碳,降温(或降压)后将二氧化碳解吸出来,通过周期性的温度(或压力)变化,实现二氧化碳与其他气体的分离。

采用吸附法时,一般需要多座吸附塔并联使用,以保证整个过程中能连续地输入原料气,连续地取出二氧化碳气及未吸附气体
现阶段,变压吸附法发展较为迅速,大型工业化吸附装置已投入使用,其二氧化碳分离效率可达99%以上。

在化肥、石化等工业中的应用极其广泛。

在国内,西南化工研究院技术力量雄厚,在变压吸附研究、开发、设计、安装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4)海洋处理法:基本构想是本着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最小的原则,将工业燃放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液化后送到海上,在指定海域将二氧化碳送入一定深度的海洋中。

目前,可考虑的方法主要有海洋中层稀释放流法和深海储流法。

国外在这方面研究较多。

最近的一些研
究表明,可将二氧化碳以笼形包合物的形式储存在海底,这样就增加了长期储存的安全性,而不使储存于深海中的二氧化碳重返大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深层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含量<0.1kg m3,而其溶解度为40kg m3。

1990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估计海洋中无机碳总量为38亿吨,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为60亿吨年。

事实上,海洋储存二氧化碳的潜力是很大的。

计算表明,尽管地下蓄水层、废油气井对二氧化碳有很大的储存容量(分别为870亿吨、1 250亿吨)并增加回收原油40亿吨,但与海洋的20千亿吨相比是微不足道
的。

当前,上述两种二氧化碳处理法距离实际应用尚远,存在一系列的技术性问题。

然而,它不失为一条21世纪解决大气“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5)地下处理法:地下处理法其基本设想是将从燃放气中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压入枯竭的油田、天然气田或是带水层,从而达到与大气隔离的目的。

估算表明,地下蓄水层储存二氧化碳的容量为870亿吨,而废油气田的储存容量为1 250亿吨。

在荷兰进行的可行性研究包括:选择适宜的地下蓄水层,估算二氧化碳的储存容量和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其潜在的问题包括酸化对炭石造成的侵蚀、地下水污染及对地壳造成的不稳定性。

1.2.2化学法
化学法分离处理二氧化碳主要包括化学吸收法及碳氢化合物转化法等。

1)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法是使原料气和化学溶剂在吸收塔内发生化学反应,二氧化碳进入溶剂形成富液,富液进入脱吸塔加热分解出二氧化碳,吸收与脱吸交替进行,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回收。

其关键是控制好吸收塔和脱吸塔的操作温度和操作压力化学吸收法所用化学溶剂一般为K2CO3水溶液或乙醇胺类的水溶液。

热K2CO3法包括苯非尔德法(吸收溶剂中K2CO3质量分数为25%~30%,二乙醇胺1%~6%,加适量V2O5作催化剂和防腐剂)、砷减法(VetroCokes法,K2CO3质量分数23%,As2O312%,或用氨基乙酸和V2O5代替As2O3)、卡苏尔法(Carsol法,K2CO3、胺、V2O5)和改良热碳酸钾法(Cata Carb法,K2CO3、乙醇胺盐、V2O5)。

以乙醇胺类作吸收剂的方法有MEA法(一乙醇胺)、DEA法(二乙醇胺)及MDEA法(甲基二乙醇胺)等[16]。

2)碳氢化合物转化法:碳氢化合物转化法是在催化剂作用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丙烷、一氧化碳、甲醇及乙醇等基本化工原料的方法。

日本东北电力公司以铑-镁为催化剂,可使二
氧化碳与氢按1∶4(体积比)的比例,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下混合,生成甲烷。

日本东芝公司采用一种工程上更为可行的原料配合,直接用燃放气与以氢为基底的乙炔混合,利用电子束或激光束激励,生产甲醇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作为原料,可进一步合成甲醇。

碳氢化合物转化法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距离工业大规模实用阶段尚远。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潜在的巨大的资源,已引起世界众多国家有关科技人员的关注。

1.2.3物理-化学法
目前,物理-化学法主要有二氧化碳分解法。

该法是借助高能射线或电子射线等放射线,对排出的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燃放气进行辐射,使其中的二氧化碳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氧气,一氧化碳在经过高能辐射,转而生成C3O2和O2,其反应方程式为:一次辐射:CO2※CO+1 2O2;二次辐射:3CO※C3O2+1 2O2和3CO2※C3O2+2O2。

这种方法,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要实现工业化,还有大量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结束语
当前,各国的科技工作者在防止大气“温室效应”、综合利用二氧化碳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尚需在下述几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利用微生物技术分离固定二氧化碳;积极探索海洋、地下深层大量储存二氧化碳的技术可行性;深入研究、开发二氧化碳作为潜在资源转化为甲烷、丙烷、甲醇、乙醇等的技术手段。

综上所说,随着科技迅速发展以及新兴学科的兴起,人类解决大气“温室效应”的手段必定会愈来愈丰富,同时有关二氧化碳方面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