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百所重点高中高三历史阶段性诊断考试试题人民版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精美解析版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精美解析版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1.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论十大关系》

D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苏共二十大召开时间是1956年,当时中苏关系已经开始不友好,依据材料中“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说明毛泽东提出发展自己模式的思路,故选择D项符合题意。A是1928年,B是1942年,C是1949年,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思想成果·毛泽东思想·《论十大关系》。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

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其主旨是( )

A.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 避免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老路

C. 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D. 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

3.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

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讨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③中

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B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因此,①④难以成为双方讨论的主题。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期中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晚期以来,历史表述的主题逐渐脱离了旧有的周部族及王朝的发展史,诸侯功绩及贵族家族延续日益成为时人关注的主题。这反映了当时

A.宗法观念日益增强

B.分封制度走向瓦解

C.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D.史学呈现繁荣局面

2.“自从春秋时代王纲解纽,篡杀频仍,兼并盛起,夷狄横行,一般盟主用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诸夏成为一个集团,禁抑篡弑······中国的雏形在那时方才出现。”材料意在说明春秋时期

A.蕴含着统一的因素

B.社会动荡不安

C.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D.郡县制已确立

3. 史学家吕思勉谈到,战国至秦汉,社会上已发生两种经济思潮,一是“平均地权”,一是“节制资本”。此处“节制资本”应是

A.道家主张

B.儒家主张

C.墨家主张

D.法家主张

4.西晋和东晋政权面临着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在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时期内未曾铸造铜钱。但在民间,汉五铢钱和各种旧钱并行,且盗铸铜钱现象严重。这表明当时

A.民间力量制约皇权

B.商品经济仍具活力

C.庶族掌控铸币实权

D.抑商观念上下背离

5.唐初开始设置代表中央朝廷,衔命出使四方的使职,例如贞观初年,“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遣使”,设置观风俗使、巡察使、按察使、巡抚使等官员,使职逐渐变成正规官制之外的重要职务。这一措施的推行

A.促进三省体制的确立

B.提升行政效率加强地方管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高三历史限时练:13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高三历史限时练:13宋明理学

一、单选题

1.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佛教徒强调“内(儒)外(佛)兼修”,认为戒骄杀为仁,戒盗为义。佛教徒如此行为是因为()

A.儒学理论非常成熟、完善 B.儒学理论与佛教理论精神相同

C.调和佛学和儒学便于传播 D.佛教对各种思想采取宽容态度

2.“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泱洽:贯通)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知行合一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致良知

3.陆王心学强调的“心外无物”说的是()

A.人的心外不存在任何事物B.不了解的事物不存在于人的心中

C.事物不是存在于人的心中D.不能把任何事物放在心中

4.据《明史·儒林传序》记载,嘉靖(1521-1566)以后百余年间,“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明朝国内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B.王阳明的心学成为显学C.李贽挑战儒家价值标准和权威地位 D.“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5.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

A.反对君主制度 B.反对君主专制

C.提倡尊君卑臣 D.提倡格物致知

6.宋朝时,某学派倡导:不读书,专做打坐功夫。假托圣人之言,迁就解释文意。该学派代表人物是()

A.朱熹 B.陆九渊 C.王阳明 D.李贽

7.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某某育才中学月考)哥伦布晚年曾经写道:“神将我变成新天堂和新人间的使者,并明示我如何找到它。”这说明哥伦布( )

A.借助近代科技发现了新大陆

B.因新教的建立而发现了新大陆

C.实为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的先锋

D.因某某热情的驱使而发现了新大陆

解析:选D 由材料内容可知哥伦布认为是神指示其发现了新大陆,故A项错误;16世纪某某改革过程中新教产生,而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在1492年,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主X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哥伦布认为是神指示其发现了新大陆,说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着某某动力,故D 项正确。

2.“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X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从这一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

A.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

C.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选C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的一种变化,与新航路的开辟无关,故选C项。

3.《大国崛起》中呈现了一X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运货单上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和荷兰的亚麻布。材料反映了当时( )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20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20

阶段性测试题二十(选修二综合测试) 本卷共6道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1.(15分)(2012·吉林质检)国家的主权从何而来?是谁赋予的?这是古今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治理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可以任意处臵他的臣民:或加提升、或加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材料二卢梭认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

材料三袁世凯称帝时宣称:“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阿奎那和詹姆士一世观点的异同。(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卢梭的观点和袁世凯称帝的理论依据的相同点是什么?(3分)

(3)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制度方面改造中国的举措及其作用。(8分)

【答案】(1)不同:阿奎那认为君权由上帝授予,所以教权高于神权;詹姆士一世认为君权由上帝授予,所以王权至上、不受限制。同:君主在世俗社会中专制。(4分)

(2)人民主权说。(3分)

(3)举措: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用:使民主政治、共和政体成为历史潮流;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的制定,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政治的近代化。(8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性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性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

阶段性测试题一(必修一第一专题评估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5·某某摸底)《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记载表明导学号 04430060(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

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

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

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

[答案]B

[解析]西周的时候,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要听从周王的调遣,派兵随周王出征等,材料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应选B项。

2.(2015·某某红色六校联考)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冬践土之会,本是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却记为“天子狩于河阳”,以下评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04430061( )

①作者描述带有主观因素

②通过一个“狩”字,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念

③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

④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春秋》把诸侯召见天子记载为“天子狩于河阳”,这属于春秋笔法,同时也体现了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对这样的史料应该辩证地看待,③④明显不正确。

3.(2015·某某一模)根据甲骨文以及中国史籍记载的推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嬴、妫等。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 04430062 ( )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必修3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必修3

山东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与解析: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人民版必修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

1.(2010年9月山东省兖州市高三模拟22题)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中,对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最大的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

2.(2010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31题)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3.(2011年1月烟台市高三期末调研15题)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一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本书?()

A.《元曲赏析》 B.《全汉赋》 C.《全唐诗》 D.《宋词欣赏》

“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2010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29题)余秋雨说:

4.

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书法作品中,笔法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字体是( )

5.(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选修一)[人民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选修一)[人民版]

南康二中 上学期高三历史训练(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宋书》),杨延宗(《新唐书》),汤显祖(《明史》)等。你推测材料中

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A.程朱理学

B.宗法制度

C.王位世袭制

D.礼乐制度

2、马克思说:“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为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能

证明马克恩此话正确的是: ( )

①焚书坑儒 ②秦兵马俑 ③隋大运河 ④清文字狱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②③④

3、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

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郡县制

4、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即位之初,丞相田蚡骄横,汉武帝责问他:“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这里“除吏”的含

义是( )

A.拜官授职,任用官吏

B.罢免官吏,精简机构

C.整顿吏治,打击贪官 D .改革政治,调整署衙

5、甘肃舟曲泥石流洪灾牵动了了全国人民的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调动一切力量抗震救灾。若回到唐朝,为搞好

灾后重建,唐朝政府从工程决策到实施的过程应该是( )

A.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户部

C.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6、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人民版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人民版

台州中学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四次统练试题

高三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试题答案一律做在答题卷上。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上各题目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史载周公制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13、下图甲乙两件文物分别是1907年和1980年在新疆考古发现的元代广告包装纸,其中

乙件印有“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不误主顾使用”等广告内容。这两件文物反映了元代

①商品经济发展②印刷业有了发展③经营者注重诚信经营和广告宣传

④杭州金箔制作行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德国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指出:“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

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

高三历史 专题评估检测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人民版

高三历史 专题评估检测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人民版

【人民版·某某专用】高三历史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专题评估检测 1 古代

中国的政治制度(一)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2·某某模拟)史学家钱穆认为:“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我们讲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制度,正该重视中国历史之特殊性。”这段话不能说明( )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历史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D.对全球史观的一种否定

2.(2012·某某模拟)明朝有诗云:“春秋篡弑叹纷然,宋鲁杀君只隔年。列国若能辞贿赂,乱臣贼子岂安眠!”与该诗相关联的制度主要是( )

A.皇帝制度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4.王国维在《商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籍,而争之易生,其弊并不可胜穷。”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5.某某史学家许倬云在《文化与亲缘——中国人双重认同的根源》一文中说:“战国纷争之际,各国都恪守着天下定予一的信念,他们争论的出发点是如何统一,却不是是否统一。”文中的“信念”源自( ) A.中国人对统一的渴望

人民版高中历史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史练习包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史练习包含答案

⼈民版⾼中历史2020届⾼三⼆轮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史练习包含答案

⼆轮复习:中国现代史

1.有⼈说:“⾃清末⼀百多年前以来,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在中国的地位⼗分稳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下列说法,不能佐证这⼀观点的是()

A.近代中国贸易中⼼由⼴州转移到上海

B.第⼀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这⾥创办

C.中国共产党在这⾥诞⽣

D.1990年,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2.中国近代某⼀时期,服饰⽂化开始从“褒⾐博带,长裙雅步”发展为“断发易服”,政府在警界和部队之中推⾏新装。该时期是()

A.鸦⽚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新⽂化运动时期3.19世纪六七⼗年代,中国传统社会出现了⼀些新的现象。这些现象不包括()

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已经出现②⾃⾏车成为⼈们主要的代步⼯具③中国⼈开始⾃⼰创

办近代报刊④殡葬风俗由⼟葬开始向⽕葬改⾰

A.①③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满街的列宁装和中⼭装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特明显的时尚象征吧。”“那个时代”最有可能是()

A.民国初年 B.抗⽇战争时期 C.建国初期 D.⽂⾰时期

5.下表为1949年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选举的中央⼈民政府和政务院领导⼈名额构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初步建⽴

B.体现了各党派、各阶层政治地位的完全平等

C.体现了新中国政权的⼈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性质

D.政府领导⼈由各级⼈民代表⼤会选举基础上产⽣

6.1980年,邓⼩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部领导职务终⾝制现象和形形⾊⾊的特权现象。”该讲话的发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二十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二十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

综合检测(二十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 ) A.注重维护农民阶级的经济利益

B.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C.突出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D.发展农业协调国民经济比例

解析:选B 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故A项错误;为了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为了解决经济政治危机,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为了快速推动国家工业化,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都是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故B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农业集体化政策排斥市场,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政策迟滞农业发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D项错误。

2.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我们)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下列措施符合落实“建立起牢固的桥梁”的是( )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

C.实物配给制D.农业集体化

解析:选B 题干所述为新经济政策。苏俄从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尊重农民的个人利益,故答案为B项。余粮收集制和实物配给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措施,排除A、C两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建立过程中的措施,排除D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检测(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9·某某检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印制了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1953、1958年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75年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外交正常化

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C.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方针

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解析:选C 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调整了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

2.(2019·某某调研)渡江战役期间,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

解析:选D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与材料中“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相符,故D项正确。

3.中国新时期外交战略和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下列符合“选项二”的是( )

A.实行“一边倒”方针 B.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C.成立了某某合作组织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解析:选C 实行“一边倒”方针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不是在新时期,故A项错误;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心,不是区域整合战略,故B项错误;成立某某合作组织是属于区域整合战略,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故C项正确;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D项错误。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1948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时,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中国古代“仁”的思想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这一提议最终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如果你要进一步探究“仁”的思想,那么你应查阅的古籍是()

A.《道德经》B.《论语》

C.《韩非子》D.《墨子》

解析:选B。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解答本题需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仁”的思想主要是由孔子倡导,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2.法国索邦大学教授、作家格扎维埃·瓦尔特教授曾说:“孔子是‘没有疆域的国王’,他的思想对中国人影响至深。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要继续前行,应当回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当今人类从孔子那里汲取的智慧不应该包括()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儒家思想的掌握情况。C项反映了孔子强烈的阶级等级观,是不可取的。

3.下图是故宫里的一块匾,观察图片,你认为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道家B.儒家

C.墨家D.法家

解析:选B。解题关键是提取匾中的“仁”字,这与孔子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一致,因而选B。A、C、D三项中的学派没有涉及仁的思想。解答图片类选择题,一定要注意图片中的文字信息,这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阶段性测试题17(人民版)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阶段性测试题17(人民版)

阶段性测试题十七(必修三专题六专题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2·吉林质检)下图为达·芬奇在绘画、人体研究、人体解剖、机械、妇女生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从本质上说明达·芬奇()

A.把高度的科学观察、分析和巧妙的艺术构思结合在一起

B.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范围广阔而又登峰造极的成就

C.实现了文艺复兴时代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

D.在艺术与科学领域都是新时代的巨人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给的文字和附图提炼信息。对题干的文字说明和附图,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可以看出达·芬奇的作品都是以人为主题,表现了人性美、人体美、人的创造力,也反映出达·芬奇面向现实,进行艺术形式的变革和创造。再结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流社会思潮,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2012·长春一模)“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B.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考查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有效信息“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是要追求个性的独立与解放,所以答案是B项。

3.(2012·福建莆田)伯利克里曾说:“雅典人纵使不能创造一切事务,但有权利判断一切事务。”与这种说法相类似的古希腊思想是()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19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19

阶段性测试题十九(选修一综合测试) 本卷共6道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1.(15分)(2012·吉林质检)

材料一既能变通则成长久之业。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然则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1)依据材料一,说明范仲淹改革的背景是什么?(6分)

材料二“臣观《书》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此言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农政既修则衣食足,衣食足则爱肤体,爱肤体则畏刑罚,畏刑罚则寇盗自息,祸乱不兴。是圣人之德发于善政,天下之化起于农亩”。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2)在材料二中,范仲淹特别强调了什么内容?(3分)为什么?(6分)

【答案】(1)至庆历年间,宋朝立国确立的削弱地方权力、集权中央、分化事权的政治制度延续近百年的时间,带来了深重的弊病,不适应现实的形势。(每点2分,共6分。)

(2)对农民进行教育的重要性。(3分)

原因:实施善政的关键在于养育人民;国家把务农放在了首位;务农有利于人民衣食充足;人民衣食充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

2.(15分)(2012·山西大学附中)

材料一洪武初,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官衔号曰

宣慰司,曰宣抚司,曰招讨司,曰安抚司,曰长官司。以劳绩之多寡,分尊卑之等差,而府州县之名亦往往有之,袭替必奉朝命,虽在万里外,皆赴阙受职。天顺末,许土官缴呈勘奏,则威柄渐弛。成化中,令纳粟备振,则规取日陋。孝宗虽发愤厘革,而因循未改。嘉靖九年始复旧制,以府州县等官隶验封,宣慰、招讨等官隶武选。隶验封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者,都指挥领之。于是文武相维,比于中土矣。其间叛服不常,诛赏互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摔题)和第II卷(非选摔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人民版必修1、2。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沥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旳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旳。)

1. 2012年6月,中美联合考古小组在江西省仙人洞发掘出距今已有两万年的大陶碗碎片。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最早在两万年前,中国已经使用陶器”的结论。这一研究过程

A.推论有道理,材料不可信

B.推论不合理,材料不可信

C.推论有道理,材料可信

D.推论不合理,材料可信

2. 周武王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武王弟周公旦辅政。《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昔周公吊 (伤)二叔(指管叔、蔡叔,均为武王兄弟)之不咸(不仁义,叛乱),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表明周公“封建亲戚”的目的是

A.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B.削弱地方叛乱势力

C.巩固西周礼乐秩序

D.维护中央朝廷权威

3. 《通典》记载:“旧(唐初)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政事堂印也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设置的变化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制的兴衰

B.三省协同理政,行政效率提高

C.相权一度得到加强

D.三省机构精简,职能趋于合一

4. 史载:嘉庆十年,御史何元琅上《请酌改军机处名目》折,称“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停止)武之隆”。此事反映了军

机处

A.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

B.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

C.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

D.已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

5.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禱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阶级矛盾引起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具有反帝反封的性质

6. 有人认为“五四”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现代/西方、传统/中国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都已经提出了。下列观点与该说法一致的是

A. “五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五四”彰显了彻底的反传统精神

C. “五四”仅是探索史的一部分

D. “五四”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7. 右面是某时期《人民日报》第一版的内容(部分),从这张报

纸可以判断出当时

A. 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态势发生改变

B. 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发生根本转变

C.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宣告结束

D. 新中国成立,人民解放军继续解放领土

8.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贯彻实施民族

区域自治法的22个配套性文件或规章,四川、海南、重庆等省市出台了 13个有关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 137个自治条例、510个单行条例、75个变通和补充规定。这体现了 A.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逐步实现 B.国家法律的社会主义原则 C.各级政府重视落实民族自治政策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

9. 罗马法中确立了许多原则,如:自由人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权不受限制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诉讼中的不告不理原则,等等。这些原则

A.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范围

B.主要体现了罗马平民要求

C.以经济利益为唯一衡量依据

D.具有超越时空的借鉴价值

10. 1689年《权利法案》第11条规定:“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这一规定体现了

A.对君主司法权的限制

B.对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护

C.《权利法案》的保守性

D.维护司法公正的要求

11. 《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政论家,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 .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

B .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自治政权 C.

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D.并没有实施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举措

12. 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

A.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B.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

13.2012年9月17日,中国金融40人论坛指出:“今天的世界需要新的‘马歇尔计划/促进全球范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打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瓶颈,并给高收人国家的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这里的新“马歇尔计划”与1948年马歇尔计划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以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为目的 B.以全球基础设施为主要投资范围

C.以扩大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为手段

D.对促进高收人国家的发展更有利

14.时人曾作诗描述古巴导弹危机:“后院洞开美梦醒,海空封锁欲断臂,前倨后恭成笑话,试看天下谁懦夫?”“前倨后恭成笑话”描述的是

A.美国称霸全球的企图破产

B.苏联力求战略平衡的计划受挫

C. “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泡影

D.美苏争霸使双方国际形象大损

20. 《文献通考》记载北宋部分年份的赋税收入,见下表:

表中数据说明当时

A.人民赋税负担较重

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商业地位日渐突出

D.农业生产破坏严重

21. 非洲塞内加尔境内的戈雷岛遗址有其独特的价值,它见证了15〜18世纪末西欧诸国与非洲的贸易,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的写照。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为了昭示

A.工业文明发展给人类环境带来的威胁

B.不平等的市场经济秩序对非洲的影响

C.世界不同类型文明的相互碰撞与交流

D.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殖民主义罪恶

2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在此,作者强调了欧洲崛起的

A.原料、市场因素

B.军事、人口因素

C.技术因素

D.政治因素

23. 福州船政局的中国工匠独立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性能优良,甲午海战中,它曾“一炮击中日本战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军。对此事评价符合事实的是

A .民族工业有能力突破技术瓶颈

B .对近代历史发展趋势影响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