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灸法治疗顽固性呃逆40例

合集下载

针灸科跟师医案

针灸科跟师医案

针灸科跟师医案一、术后呃逆案——秦亮甫医案马某,男,65岁。

主诉:呃逆10天。

因心脏手术后引起血胸,再次手术止血,发生呃逆不止,不能入睡,不能进食,用镇静药无效,靠补液维持,已有10天。

他医针刺内关、足三里,加耳针:膈、神门,呃逆未止。

呃逆时头胀痛,口苦。

苔淡黄腻偏干,脉弦滑数。

诊断:心脏术后呃逆。

辨证:肝气犯胃,胃有湿热。

治则:平肝和胃,降逆化湿。

针刺取穴:行间(双)、太冲(双)、足三里(双)、内关(双)。

均用泻法,用电针留针20分钟,呃逆突然停止,30分钟后起针。

呃逆停止6小时,至夜间呃逆又出现,但程度较前减轻,已能稍进流质。

以后每天针一次,治法按原,共针4次而愈。

按: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

《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

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

”秦师在治疗时根据症状,认为此病属肝气犯胃,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肝气上逆见头痛、呕吐;口苦、苔淡黄腻,为胃中湿热。

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此病人当用平肝和胃,降逆止呃,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及肝经原穴太冲,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加内关以降逆,理气宽胸。

二、月经不调案——秦亮甫医案许某,女,30岁。

主诉:产后失于调理,每次月经延期10天左右,量少,色淡,小腹隐隐作痛。

舌淡,脉细软。

诊断:月经不调。

辨证:肝血肾精不足,冲任脉失和。

治则:调补肝肾,调和冲任。

针刺取穴:内关(双)、公孙(双)、列缺(双)、关元。

内关、公孙、列缺用补法,关元温针灸。

每次在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治疗,隔天针灸1次,至月经来潮停止。

按:月经不调在中医妇科中常称为冲任失调。

冲任二脉属奇经八脉,统帅阴血,与月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冲脉与肾经较为密切。

从经络循行上来看,冲任二脉在胸腹部合并,肾经与肝相连,贯穿于肝,肝主藏血,冲任失调会影响肝的藏血功能,肝气横逆时亦会影响冲脉统帅阴血的功能。

针刺穴位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临床体会

针刺穴位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临床体会

亚 急性 甲状 腺 炎 (u a uet y odtsS s b c t h r i i , AT) 称病 毒 性 甲状 i 又 腺炎 ,9 4 由D q e v i首 先报 告 。 l0 年 e u r an 该病 起 病 多 急骤 , 有上 呼 吸道 常
代治疗 外, 本病预后多 良好 , 一般无需手术。 临床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 多用非类固醇抗炎药和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 , 单

或联合用药。 中药万应胶囊具有较强的解热、 抗炎和抗病毒作用 , 适
参 考文 献
7 %。 5 确诊后予以强的松4 mg口服 ,次/ 消炎痛2 mg口服 ,次/ 。 0 1 dl 5 3 d
例 (4 4 , 清T 增 高 2 / 2 6 8 , 4 8 .%)血 3 2 3 (8_%)T 增高 1 / 2 5 .%)促 甲 9 3 ( 94 , 状 腺 激 素 ( H ) 低 l/3 (0 6 , TS 降 3 2 4 .%) 甲状 腺 摄 碘 率 ( RAU) 降2 / 下 3 3 ( 19 , 清T3T4 甲状 腺 摄 碘 率呈 分 离 现 象 l例 (0 。2 2 7 .%)血 、 与 6 5%)3 例 行 甲状 腺B 检 查 , 示 甲状 腺 结 节 状 肿 大 , 局 限 于 一 侧 , 痛部 位 超 显 多 压 常 呈 低 回声暗 区 或低 密度 病灶 。2 患者 均 首 诊于 耳 鼻 咽喉 科 , 中 有 3例 其 l例 误 诊 为咽 炎 ,例 误 诊 为 神经 痛 ,例误 诊 为淋 巴结 炎 , 诊 率 高达 9 2 3 误
《 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Se ekMei l d kT e d ie 02年第 1 卷 第 2 dc An As h Me in 2 1 a c 0 期

针药并施治疗顽固性呃逆48例

针药并施治疗顽固性呃逆48例

药新 药 临床研 究指导 原则 》 中有关 内容 。 12 治疗 方法 采用 自拟 止 呃汤 , 方 : 石 ( 下 ) . 处 赭 先 3 g 旋覆 花 ( 0, 另包 ) 5 , 半 夏 1 g 太子 参 2 g 防 风 1g制 2, 0,
1g 全 蝎 ( 冲 ) g 生 甘 草 6 , 枣 4枚 , 姜 5 片 。 5, 另 5, g大 鲜
后 , 呃逆一症 则非 常有效 , 者从 医 l 对 笔 8年 来பைடு நூலகம், 见 不 未
胃寒者 加 丁香 1g 柿 蒂 1 g 干 姜 6 ; 0 , 0, g 胃热 者 加 黄 连 6 , 茹 1 g 气滞 者加 枳壳 1 g 佛 手 1g 有瘀 者加 三 g竹 5; 5, 0; 七 粉 6 , 仁 1 g 红 花 1 g 阴虚 者 加 沙 参 1 g 玉 竹 g桃 0, 0; 5, 1g 0 。总之 , 临症 时根据 辨证施 治 原则 , 活加 减 化裁 , 灵 则 取效 迅速 ; 方每 E 1剂 , 上 1 水煎 2次 , 晚温服 ; 刺 早 针 取穴攒竹 、 内关 、 三 里 , 者 加 中 脘 , 补 平 泻 , 针 足 重 平 留 候气 3 0分钟 , 日一 次 。 每
2 结 果
2 1 疗 效标准 有 效 : 床 症状 消失 , 息 和 饮 食 良 . 临 休 好; 好转 : 临床 症状 减轻 , 响休 息 与 饮食 ; 影 无效 : 状 症 无 好转 , 患者不 能休 息和 睡眠 , 时影 响饮 食 。 同 2 2 治 疗结果 4 . 8例 患者 中 , 4 有 1例 连 服 3剂 中药
加针刺疗 法后 症 状 消 失 ; 6例 连 服 5剂 中 药 加 针 刺 疗 法后症状 消失 ; 1例 连 服 中 药 6剂 加 针 刺 疗 法 后 症 状

针刺与穴注并用治疗顽固性呃逆60例

针刺与穴注并用治疗顽固性呃逆60例

河 南 省 安 阳 卫 生 学Fra bibliotek校 ( 50 1 45 0 )
即可 , 日 l欢 , 每 6趺 为一 疗 程 ; 病 情 严 重 , 声 不 如 呃 断 , 射 64 2效 果 持 续 时 间 不 长 者 , 在 夜 间 采 用 注 5— 可
氯 丙 嚷 注射 液 穴 注 双 侧 足 三 里 。穴 注 后 可 适 当 配合
23 操 作 : 足 三 里 穴 局 部 皮肤 消 毒 后 . 5 l 菌 . 将 用 m无 注 射 器 及 中 5号 针 头 , 上 述 一 种 药 物 嗳 ^ 针 管 内 , 将 进针 得气 后 针 耩 向上 提 , 无 回血 后 将 药 物 推 ^ 取 侧 抽 足 三 里 穴 内 , 64—2为 每 穴 注 ^ 25 g 著 用 氯 丙 用 5 m , 嚷每穴注^ 1. g 25 。起 针 后 用 无 菌 干 棉 珠 按 压 针 孔 m
过 程 中 , 属 偶然 发作 , 多 轻 微 , 如 大 可 不 治 而愈 。顽 固性 呃逆 多 发 于 一 些 慢 性 疾 病 的过 程 中 。其 发 作 可 昼夜 不停 , 反 复 发 作 , 延 不 禽 , 作 时 呃 逆 严 重 , 或 迁 发 有 时 病 人 伴 有 呕 吐 , 重 影 响患 者 的 饮 食 休 息 及 原 发 严 病 的 治疗 。笔 者 在 治 疗 过 程 中 , 刺 加 穴 位 注 射 治 疗 针 本 病 , 果 肯 定 , 急 慢 性 疾 病 引 起 的呃 逆 辽 效 显 著 , 效 对 对 一些 占位 性疾 病 如骨 癌 并 发 呃 逆 , 脑 血 管 病 并 发 或
● ● ●● 一 … ● 一 一 ~ 一 一 ● 一 ● ~ … ~ ~
2 治 疗 方 法
21 取 穴 : . 足三 里 、 内关 、 俞 为 主 。 膈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呃逆35例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呃逆35例

3 治 疗 结 果 1 患 者 经 过 2次 治 疗 后 , O名 自觉 症 状 有 所 改 善 。坚 持 治 疗 1 疗程后 , 个 自觉 症 状 基 本 消 失 , 有 麻 木 感 。其 余 7 患 偶 名 者 经 治疗 2 疗 程 症 状 痊 愈 。 个
中图 分 类号 : 2 6 R 4
较好 ,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 资 料 患 者 为 20 0 6年 5月 ~ 20 0 7年 1 期 间 收 治 的 3 O月 5例 门
关 , 以捻转提插补泻。留针过程 中在双侧膈区使用 电针 , 施 连
即额旁 2 与胸腔 区即额旁 1 线 线之间 ) 由前 向后 , , 双手进针 ,
针宜刺到帽状腱膜 下层 , 即帽状腱 膜与颅骨之问 , 小幅度高 施 频率的捻转泻 法 , 持续 3 s l n 0 到 mi。得 气之后 再针刺 双侧 内
者采用针刺配合 自拟止呃汤加味治疗顽 固性呃逆 3 , 效 5例 疗
健康 无器 质性疾病者 2 例 , 1 伴发于某种疾病者 1 例 ; 4 病程最
短 5天 , 长 2 天 。 最 1
文章 编 号 :0 7 3 92 0 ) 6 0 4 -0 10 —2 4 ( 08 0 - 0 0 2
2 治 疗 方 法 呃逆 俗 称 “ 嗝 ”是 临床 常 见 的一 种 症 状 , 见于 正 常 健 打 , 可 2 1 针 刺 治疗 . 患 者 仰 卧 , 双 侧 膈 区 ( 玉 鹿 教 授 . 据 取 廉 根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7 24 (0 8O —0 4 — O 10 — 3 9 20 )4 0O 1
笔者 自 20 0 7年 1 ~20 月 0 7年 8月采 用刺络拔 罐加针 刺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60例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60例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60例(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顽固性呃逆中药针刺呃逆俗称打嗝。

中医指胃气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西医则指单纯性膈肌痉挛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膈肌痉挛。

一时性呃逆,症状轻微,可不治自愈,一般不视为病态;但若打嗝连连不止,顽固持续几小时甚或几天不止,就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笔者于2004年1月~2007年7月,选择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均来自吉林省白城市中心医院。

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2~75岁;病程2~5d。

原发病:脑血栓18例,胃炎20例,胃癌1例,其它21例。

本组病例选择排除胃肠完全性梗阻者。

1.2 纳入标准①呃逆持续发作超过24h;②严重影响工作和休息;③经用一般镇静剂及解痉剂治疗无效。

凡符合以上3条标准者均为治疗对象。

2 治疗方法2.1 中药疗法代赭石20g,旋复花(包煎)15g,白芍12g,人参6g,大枣6g,半夏9g,丁香15g,甘草12g,加生姜5片,水煎取汁300ml,每服100ml。

早、中、晚分服,1剂/d,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2.2 针刺疗法患者仰卧位,取膻中、攒竹、内关、足三里、公孙、中脘。

常规消毒后,先取膻中穴用1.5寸毫针向下平刺捻转略带提插,使针感向腹部传导,然后取双侧攒竹平刺0.5~0.8寸,得气后强刺激,最后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以平补平泻捻转手法每穴操作约1min。

内关、公孙穴针感向上转导,足三里针感向足背放散,留针30min,中间行针1次。

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显效:症状迅速消失(2~5min)无复发;有效:症状消失(5~30min)无复发;好转:症状明显缓解;无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显效40例,有效10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4%。

针刺配合穴注治疗顽固性呃逆120例

针刺配合穴注治疗顽固性呃逆120例
4 典型病例
本组 3 6 中 , 1例 门诊 2 6 , 院 8 ; 12例 , 14 3例 住 O例 男 9 女 2 例; 年龄 1  ̄7 , 中 3  ̄6 8 8岁 其 5 5岁为最多 , 6 ; 占 5 病程 最长 1 , O年 最短 3 , 天 1年 以 内 占 2 6例 ; 发性 坐 骨神 经痛 18 3 原 0 例, 继发性 坐骨神经痛 2 8 。2组患者在年龄 、 0例 性别 、 程等 病 方 面均 无显著性差异 ( >O 0 ) 具有可 比性 。 P ,5 ,
( 稿 日期 : O 8 3 6 ) 收 2 o 一O —2 。
3 1 疗效标准 .
治愈: 症状 与体征全部 消失 ; 显效 : 症状大部
分消失 , 体征阴性 , 累后偶 有不适 ; 劳 好转 : 症状 部分 消失 , 仍
针刺配合穴注治疗顽 固性呃逆 10例 2
张 彬 ,杨朝 中
( 云南 1 . 省普洱市中医医 院针灸 科, 云南 普洱 6 (  ̄2 云南 6X . 省临 耿马县孟定卫生院,云南 耿马 67 6 5) 0 沧市 7 0) 5
经 络呈 带状 流水 样传导至病所 , 留针 3mi 0 n 。施术时必须 全神
贯 注于 针尖 , 心无 杂念 , 用力 均 匀 , 针刺 方 向应 垂 直 于皮 肤 。
每 日 1 ,O次为 1 次 1 个疗程 , 程间隔 5 天 , 疗 ~7 治疗 2个疗程 后判定疗效 。1 取穴 .
大肠俞 、 环跳 、 承伏、 中 、 山、 委 承 昆仑 。以上各 穴 各穴 用直刺 法进 针 , 不做捻转 , 做提插 手 仅
除大肠俞取 双侧 外 , 其余均取 患侧 。 2 2 操作 方法 . 法 , 气后 术 者 以意领气 达 于刺 手 , 得 然后 由 天部徐 徐 插至地 部 , 由地部疾提 至天部 , 再 反复操作 5 ~7次, 然后刺手 紧捏 针 柄, 行气达病所 , 气 3 m n 患者将感觉到沿针刺 穴位所属 行  ̄5 i ,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脑外伤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脑外伤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健康教育 、 适 当的医学护 肤品 的使 用是 治疗成功并 降低 复发率
的关 键 。
经过 4— 6次治疗 后 , 2 6 2例雀 斑患者其 中 1 6 2 ( 6 2 %) 例痊
愈, 9 2 ( 3 5 %) 例显效 , 8 ( 3 %) 例有效 , 总 有效率 1 0 0 % 。皮 损结 痂处 7一l O d自行脱落 , 结痂处 无色素 沉着现象 , 治疗 区域 皮肤
例, 年 龄最 大者 6 9岁 , 最小 者 2 0岁 ; 病程 最 长者 1 0 d , 最 短 者 2 d ; 2组 患 者 年 龄 、 性别、 病 程 比较 , 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 P
>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 方 法
≯ ≯ 、 p p \ 9p p p ≯ ≯ p t
关键词 : 针刺 疗法 ; 顽 固性 呃 逆 ; 护理
文献标识码 : B
呃逆在 临床较常见 , 是指 胃气上逆 , 喉问呃 呃连 声 , 声 短而
频, 不能 自制 的一 种疾病 , 俗称 “ 打嗝” … 。频 繁发生 的呃逆 不 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 诱发脑疝 的发生 , 急性 胃黏膜病变的

98 ・
TODAY NURS E, Ap il r , 2 01 4, No. 4
※ 中 医药护理 针 刺 配合 中药 治 疗脑 外伤 后 顽 固性 呃 逆 的 临床 观 察
梁艳 平 刘 玉
摘 要 目的 观 察 针 刺 配 合 中 药治 疗 脑 外 伤 后 顽 固性 呃 逆 的 临床 疗 效 。 方 法 将 5 2例 病 例 随机 分 为 治 疗 组 2 6例 , 对照组 2 6例 ,
例, 单纯脑干损 伤 9例 , 单纯 外伤性蛛 网膜下腔 出血 4例 , 创 伤

补中益气针刺法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补中益气针刺法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关、 足 三里 穴毫 针刺 入 , 行 提插 捻 转手 法 , 使 局部 产 生酸
刊 数

胀 放射 感 。 中脘 穴直 刺 l ~1 . 5寸 ; 天枢 穴 直刺 1 ~1 . 5 寸, 使 局部 产生 酸胀 感 ; 关 元 穴直 刺 1 ~ 2寸 ; 气 海 穴 直


刺 1 ~ 2寸 使 局 部 产 生 放 射 感 。 以 上 穴 位 均 留 针 3 0 mi n 。 捻针 时 嘱患者 配合 深 呼吸 , 每 日 1次 , 共 5 d 。
余 深 明实易 泻而 虚 难 补 , 故五诊、 六诊、 七诊多用补法 , 留针 时 间较 长 , 以壮 补 三 阴之 亏 损 。其 针 刺 补 泻 之 际 , 恪 守 甲与 己合 ( 胆与脾 ) 、 乙与庚 合 ( 肝 与大肠 ) 及 母子 相 生相 克 之古 义 。精 思细 审悬 痈所 系之 经络 脏腑 、 阴阳腧
务达 任 、 督、 冲、 胃肠 、 厥阴、 三焦 致 病之所 , 洁流清 源 , 推
陈而 致新 。太 白 、 三 阴交 、 地机、 阴陵 泉 属 脾 经 , 补 法 贯 穿整 个 治疗 始末 , 实 寓健 脾深 意 。孔最 、 尺 泽之用 , 补 肺 金益 肾水 。太溪 为 肾经原 穴 , 又为 该经 输穴 , 《 内经 》 谓:
般 资 料
赤小 豆色 赤甘 酸 , 通 小肠 利小 便 , 行水 散血 , 消 肿排 脓, 清 热解 毒 , 敷治 一切 疮疽 。唾液亦 具较 强杀 菌 、 愈合
疮 疡 功用 , 每见 虎 豹牛犬 、 疮 疡外 伤 吮舔而 愈 。赤小 豆 、
选取 2 0 1 1 年 1 0月 ~2 0 1 2年 1 2月 我 院收 治 的 4 9

针刺推拿治疗顽固性呃逆45例疗效观察

针刺推拿治疗顽固性呃逆45例疗效观察

四诊 合参 ,辨证 为气 血亏虚型 ,依上法 治疗3 后,乳汁足 天
够孩子吮吸 。 5 体 会 乳汁 由气血化生,资于冲任 ,肝气疏泄与调节。素体脾 胃虚弱 ,或孕 期 、产 后调摄 失宜 ,或产后 思虑过度 伤脾 ,
则气血生化不足 。孕妇年岁 已高 ,气血渐衰 ,或产后失血 过 多,操劳过度,均可致气血不足。产后七 隋所伤,情志抑郁, 肝失条达 ,气 机不 畅,乳络 不通 ,乳汁运行受阻,也可导致
笔者于2 0 - 0 0 0 12 1 年期间接诊4 例顽 固性 呃逆 患者,呃 5 逆 是一种 生理上常见的现象 ,但顽固性呃逆并不多见 ,治疗 空乳房也是泌乳的重要条件之一。另外 ,泌乳还与营养、睡 方法 多,但疗效不是很 明显 。笔者采用针刺推拿治疗取得满 眠 、情绪及健康 状况密切相关 。 意疗效 ,方法简便 ,值得推广 。 1 一 般 资料 1 临 床 资 料 5 例 均 为产 后 3 以 上 无 乳 汁 分 泌 或 乳 汁 过 少 者 , 年 龄 6 天 4 例患者,男性2 例,女性 1例 ,年龄最小l岁 ,最大 0 8 7 6 2 — 3 岁 , 以2 — 3 岁 为 多 ,病 程 最 短 为 3 , 最 长 为 一 个 3 5 5 5 天 月,其 中初产者4例 ,经产者8 8 例。
少乳 。从经络循行 上讲 ,胃经过乳房 ,中医有 “ 乳头属肝, 乳房属 胃”之说。乳根 可调 理阴阳气血 ,疏通乳络 ,膻中为 气会 ,功在调气同络,少泽 为通 乳的经验穴 ,足三里为强壮 保健要穴 ,针刺手法用 补法 ,再加灸法 ,有补气血功效 ,共 奏通畅乳汁作用。
典 型病 例 : 患 者 张 某 , 男 ,7 岁 , 于 2 1 年 S 5 O O 月就 诊 ,打 嗝 7 , 天 晚 上 不 能 入 睡 , 曾在 县 中 医 院住 院针 灸 ,服 中药 治 疗 ,无 好 转 ,遂 来 我 科 就 诊 ,查 , 患 者 呃 声连 绵 不 断 ,神 疲 倦 怠 ,舌 苔 白腻 。诊断 ,顽固性呃逆,经针灸 ,推拿治疗后,呃逆停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
不能合 取 阳 白 、 竹 、 阳 , 攒 太 面颊 板 滞 取 四百 、 髂 , 颧 口唇歪 斜取 地仓 、 车 。也可 采 用透 刺 法 , 阳 白透 颊 如 鱼腰 、 地仓 透颊 车 。可在 阳 白和 太 阳 、 仓 和颊 车接 地 电子针 疗仪 进行 治 疗 , 密 波 , 率 每 mn2 疏 频 i 0次 , 刺
疗效 。
[ 作者单位] 宁夏中宁县中医医院 , 宁夏 中宁 750 51 0
惟元气败竭者, 乃最危之候也。 _针刺取中脘为胃之 ”1 募穴, 腑之会穴 , 和胃降逆 , 可 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


有宽胸解郁理气之功。膈俞位置近膈膜 , 又为血
会, 有理气和血、 祛痰舒膈之功。足三里是 胃之合穴, 主健脾和胃, 降逆 之呃。穴位 注射是将药物注入 穴 位, 把针刺与药理 、 注射药物等对穴位 的渗透刺激作 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 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 效 。阿托 品为胆碱能药 物 , 解除 平滑肌 痉挛 从而 止 能
1 资料 与方法
122 穴位注射 : 品 05m .. 阿托 . g注射于两侧 足三里 ,
用 1 2次。 —
13 疗效 判 定标 准 : 愈 , 逆 消失 , 内无 复 . J痊 呃 2周 发; 好转 , 呃逆 消失 , 2周 内有 复发 , 呃 逆程 度 减 但 或 轻 , 次数减少一 半 以上者 ; 效 , 发作 无 治疗 后 呃逆 发作 次数减 少一半 以下 , 或者症状无 改善 。 14 治疗结果 : . 3 中, 0例 痊愈 1 , 9例 好转 7例 , 效 4 无 例 , 效率为 8.% 。其 中治疗 1次后 呃逆停 止者 总有 67
成此方 , 麻 、 蝎 、 蚕 以平 熄肝 风 而 止抽 搐 ; 贝 天 全 僵 川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6例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6例

力, 多为初发 , 病程 较短 , 舌质 红 , 黄腻 , 苔 脉弦滑 。
治疗 1次 后 呃停 , 治疗 2次 后 呃停 , 6例 2例治 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虚寒 型 : 呃声 低沉 而长 , 气弱无 力 , 多反复 发作 , 持
续 时间偏长 , 舌淡 苔 白 , 脉细 。
3次后 呃停 ; 转 6例 , 中 1例 治 愈后 5 次 好 其 d再
出现 呃逆 , 但继 续治 疗 1次后痊 愈 ; 效 1 。总 无 例
有 效 率 9 . 。 72
治疗方 法
取 双侧 内关 穴 , 常规 消毒 , 1 用 寸
半 毫针 针刺 , 据 中 医辨证 , 根 实证 用泻 法 , 虚证 用
补法 , 均用呼 吸补泻 手法 , 5 i 针 1次 , 针 每 r n行 a 行
上 穿薄底 鞋长 跑或远行 。
( 稿 2 0 .11 ; 回 2 0—20 ) 收 0 70 — 1 修 0 7 0 . 9
上 述诸 法合用 可达 到改善 膝关节 局部 血液循 环 , 少 炎性 渗 出 , 减 促进 渗 出液 的吸 收 , 强对 膝 加
关 节的 温煦 和滋 养 , 进髌 骨 和 膝关 节软 骨 的修 促
20 0 5年 9月至 2 0 0 6年 6月 , 科 采 用针 刺 我 配 合穴位 注射治疗 顽 固性 呃逆 3 6例 , 取得 了满意
疗效 , 报道 如下 。
部 常规 消毒后 , 将针 头刺 人穴位 , 然后进 行上下 提
插 刺激 , 当病 人 出 现酸 、 、 、 等 针 刺 感 应 之 麻 肤 痛 后, 回抽 无血后 , 将安 定 注入每 穴 l , 日治 疗 1 ml每
针 剌 配合穴 位 注射 治 疗顽 固性 呃逆 3 6例

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论文

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论文

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对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了44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其中32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为42-79岁,平均年龄(56.3±9.7)岁。

上述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呃逆,在采取刺鼻取嚏、屏气法以及惊吓方式后无效,再次行中西药物治疗,未见效果,病程皆大于1天。

以中医临床辨证法对患者进行分型,并采用针对性的针灸方法进行诊治。

结果:34例患者接受一次针灸治疗即痊愈,占比为77%;有8例患者接受2次针灸治疗痊愈,占比18%;另有2例患者接受3次针灸治疗后痊愈,占比5%。

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良好,操作方式较为简单,未见不良反应,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顽固性呃逆【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02-01呃逆是一种脾胃基本,其主要表现为气逆上冲,喉中呃呃连声,声短促且频率较高,无法自止。

西医认为该病症是因膈肌痉挛所引起的,是较为典型的不自主膈肌间隙性收缩所导致的临床病症[1]。

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了44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在行常规中西药物治疗不能缓解其病症的情况下,行针灸疗法,获得了比较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了44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其中32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为42-79岁,平均年龄(56.3±9.7)岁,24例患者的年龄超过60岁。

其中4例患有胰腺癌;6例患有肺癌脑转移; 6例患有胃癌;8例患有脑出血;20例患有脑梗死。

1.2 临床资料:上述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呃逆,在采取刺鼻取嚏、屏气法以及惊吓方式后无效,再次行中西药物治疗,未见效果,病程皆大于1天。

典型症状为,患者a,性别女,年龄63岁,患者由于“确诊肺癌脑转移2个月,接受2周放疗,拟行第1次化疗”2010年2月13日17:00入院。

强刺激手法针刺期门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

强刺激手法针刺期门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
症 后期 导致 的必 然结 果 。因此 治疗 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间盘 突 出症 引起 的疼 痛 , 键 关 是解 除压 迫 及松 解神 经 根粘 连 , 其 次是 要清 除 局部 的无 菌 性 炎症 , 促 进血 液循 环 , 改善 营养 障 碍… 。银
质巨针针体 比一般的针灸针要粗 , 直径 约 1 . mm, 照软 组织 外科 学 1 按 理论指导取穴 , 进行密集型银质巨 针针 刺疗 法 , 起 到小 针 刀分 离粘 能 连 软 组 织 以缓 解 神 经 血 管 压 迫 的 作用 , 由于其针体系由特制材料制 成, 所以针后温针灸能使艾灸产生 的 热 度 , 但 在 皮 肤 表 面 , 可 传 不 更 到 针尖所 刺 的深层 粘 连炎 症组 织 , 促进 血 液循 环 ,改 善 营养 障碍 , 使 造成粘连疼痛 的局部组织代谢 障 碍产 生 的无 菌性 炎 症 消散 , 而 总 从 体上 消 除病痛 。 椎牵 引是用 强力 腰 伸展腰部肌 肉, 从而作用于后纵韧 带 ,使后纵韧带张力明显加大 , 突 出物 、 特别 是 中 央 型 突 出 , 生 向 产 腹侧 的压力 ,同 时椎 间 隙增 大 、 椎 间 盘 内压 明显 下 降 , 两 力 的共 同 此 作用 , 可使突出物部分还纳或变形 , 改 变神 经根 与 突 出物 的关 系 , 轻 减 压 迫症 状并 能 增加 侧 隐 窝 的容积 ; 松解 神 经根 粘 连 , 改善 神 经 的感 觉 和运动功能 , 纠正腰椎小关节 的病 理性倾斜 , 解除肌肉痉挛 , 改善血液 循环 _。本研究 结果显 示采用银 质 4 ] 巨针配合腰椎 牵引治疗 腰椎 间盘突 出症疗效可靠 , 明显优 于常规针灸 治疗, 具有 推广应用 价值 。
技术 出版社, 9: . 1 12 9 8 [ ] 占元 . 3柳 针刀松解侧 隐窝加 注胶 原蛋

巴氯芬结合维生素B_(12)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中枢性呃逆40例

巴氯芬结合维生素B_(12)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中枢性呃逆40例

巴氯芬结合维生素B_(12)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中枢性呃逆40

周新灿;谢菊芬
【期刊名称】《中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2(18)5
【摘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颅脑外伤、脑肿瘤等直接或间接
刺激呃逆反射中枢,都可引起反射性膈肌间歇性痉挛称中枢性呃逆。

中枢性呃逆是
神经内、外科常见的症状,部分患者呈顽固性发作,频繁呃逆严重影响正常的呼吸、饮食和休息,容易使患者烦躁不安,情绪抑郁,不配合诊断和治疗,甚至加重病情导致死亡。

2006年7月至2010年11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顽固
性中枢性呃逆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73-74)
【关键词】中枢性呃逆;穴位注射;巴氯芬;维生素B12
【作者】周新灿;谢菊芬
【作者单位】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维生素B1、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术后顽固性呃逆的效果观察 [J], 唐思;谢艳玲
2.交替应用维生素B1 B6 B12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观察 [J], 赵玉娟;晏凤莲;付焕香
3.维生素B1、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术后顽固性呃逆的效果观察 [J], 唐思;谢艳玲
4.巴氯芬联合耳穴埋籽治疗1例中枢顽固性呃逆的探讨 [J], 马瑞芳
5.针刺结合胞二磷胆碱及维生素B_(12)治疗中枢性面瘫 [J], 王京筑;陈德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验案

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验案
特 色疗 法 中国民间疗法
缓解 的 中风病 患者 , 同样可 以使 用本 法 , 但 要隔 日一 次 ,
温 针 灸 涌 泉穴 治疗 中风 后 下 肢疼 痛 3 8 例 徐 静
( 山 东省 济 宁 市 第 一 人 民 医院 柳 行 分 院 , 2 7 2 0 7 。
而 涌 泉穴恰 有 补 肾益气 、 活血 化瘀 之功 。 涌泉穴 乃 足少 阴 肾经穴 , 其定 位 于足底 前三 分 之一 处 。《 灵枢 ・ 本输》 篇说 : “ 肾出 于涌泉 , 涌泉 者足 心也 。 ”
肝 气横 逆犯 胃 , 升 降失 司 , 气 逆 动 膈 所 致 。 因患 者 之前 已多种 疗法 治疗 , 故 选用耳 穴 埋针 治疗 , 取耳 中穴 , 另 在
治 疗 结 果
注射 , 效 果 不持 久 。 曾有 医生 建 议 行 膈 神 经 阻 断术 , 但
患者未 同意 手 术 。现 每 天 频 繁 呃逆 , 畏冷 , 喜温按 , 饮 食、 睡眠极 差 , 舌 苔 白滑 , 脉弦。
呃逆 以气逆 上 冲 , 喉 间 呃呃连 声 , 声 短 而烦 , 令人 不 能 自制 为 主症 。呃逆 病 位 在 膈 , 病 机 责 之 于 胃, 乃 胃气
温针 灸涌 泉穴 方 法 简便 易 行 , 疗效较好 , 在 临床 上 值得 推广 应用 。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8 — 1 2 )
针灸 治 疗 顽 固性 呃逆验 案
李 丰
下肢疼 痛 本属 “ 痹证 ” 范 畴 。在 临床上 , 脑 血管 意外 病 人 在恢 复期 由于 长期 卧床 , 正气 亏 虚 , 气 血运 行不 畅 ,
上 逆动 膈 而成 , 证 有 寒热 虚实 , 其治 应 临证而 辨 。《 景 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配合灸法治疗顽固性呃逆40例
摘要:目的:观察4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针刺配合灸法治疗的疗效。

方法:针刺攒竹,颈4夹脊穴,内关,四关穴,中脘,足三里等配合中脘灸法治疗40例顽固性呃逆,根据辨证加减穴位。

结果:治愈:28例(70%),好转:7例(17.5%),无效:5例(12.5%),总有效率为87.5%。

结论:采用针刺配合灸法治疗顽固性呃逆方法安全,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刺灸法顽固性呃逆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08-02
呃逆为胃气上冲动隔而成,属多种病因致使隔间之气升降不利。

古称“哕”,“哕逆”。

俗称“打膈”。

近年来,我科采用针刺配合灸法治疗顽固性呃逆4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呃逆的诊断,并经过简易止呃法、口服、肌注解痉镇静药等无效,病程持续3天以上不缓解者,40例均来自我院2007-2011年门诊及住院病例。

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2岁。

病程最短3天,最长14天。

其中脑卒中16例,各种恶性肿瘤合并呃逆7例,其它全部为功能性膈肌痉挛。

1.2 辨证分型。

1.2.1 胃寒气逆:呃声沉缓有力。

1.2.2 胃火气逆:呃声洪亮,冲逆而出。

1.2.3 气滞痰阻:呃逆连声,胸胁胀满,常因情志诱发。

1.2.4 脾胃阳虚: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

1.2.5 胃阴不足:呃声短促,口干舌燥。

2 治疗方法
取穴:攒竹,颈4夹脊穴,内关,四关穴,中脘,足三里,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胃寒气逆中脘重灸;胃火气逆加内庭;气滞痰阻加阳凌泉、丰隆;脾胃阳虚加胃俞;胃阴不足加三阴交。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局部常规消毒,选取华佗牌不锈钢毫针0.35×25mm针刺攒竹穴,用左手拇指降眼球推向外侧,右手持针缓慢刺入15-20mm,微角度捻转不提插,选取0.3×40mm毫针针刺内关,四关穴,足三里,中脘直刺达胀感,据辨证或补或泻。

患者仰卧位,选取0.3×40mm毫针针刺膈俞,肝俞,肾俞,向脊柱方向斜刺0.8寸达胀感,行平补平泻手法,选取0.35×25mm毫针针刺颈4夹脊穴,直刺0.5寸达胀感,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取穴完毕后在中脘加用灸法。

3 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呃逆停止;好转:呃逆减轻或持续时间缩短或间隔时间延长;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4 典型病例
黄某,男性,34岁,与人吵架后喉中呃逆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1天来诊,伴胸胁胀满,恶心嗳气,纳差,脘闷食少,肠鸣矢气,头晕目眩,舌苔薄白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为“呃逆”,属于气滞痰阻,气机上逆。

遂用上述方法治疗,针后即感气机平顺,抽掣减轻。

治疗3次呃逆基本停止,继续巩固治疗1周,告愈。

随访2个月,未在复发。

5 体会
呃逆是一个复杂的反射形式,其特征是呼吸肌肉的突然收缩,随之又因声门突然关闭而终止,从而产生特有的“呃逆”声音,中医认为:呃逆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总由气机升降失常,气逆上冲喉间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膈神经冲动所致的动作,其反射中枢位于第3,4颈髓,受颈髓呼吸中枢控制。

膈神经是支配膈肌运动的唯一运动。

膈神经受刺激时,膈肌出现痉挛性收缩产生呃逆。

中脘为胃之募穴,募穴始于《素问·奇病论》又称“腹募穴”。

为脏腑之气结聚之处,采用针刺加灸直达病所,使上逆脏腑之气平腹,胸膈之痉挛舒解,上逆之气归于原位,则呃逆自止,再配以内关,足三里和胃降逆,解郁宽胸,故用于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斌.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80例[j].中国针灸杂志,2011.2(31)181-182
[2] 张建斌,王玲玲等.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探讨[j].中国针灸杂志,2011.1(31)51-54
[3] 闫晓瑞.不同针灸方法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1(27)43-45
[4] 刘蓉.颈部夹脊穴治疗顽固性呃逆[j].中国针灸杂志,2011.4(31)370
[5] 陈协辉,吴贤仁.脊舒治疗顽固性呃逆[j].中国新药杂志,2000.9(5)333-3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