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材料物质结构与性能关系

合集下载

化学发光原理及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

化学发光原理及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

化学发光原理及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化学发光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研究化学发光原理和不断发展有机发光材料,人们可以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照明和显示技术。

本文将探讨化学发光的原理以及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

化学发光最常见的原理是荧光和磷光。

荧光指的是物质在吸收能量后,立即发光并迅速衰减。

磷光则是指物质在吸收能量后,先是存储能量,然后以较慢的速度发出光,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这两种发光机制都是基于分子电子能级结构的变化。

荧光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分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而后又迅速回到基态。

在这个过程中,分子的激发态对应的电子能级比基态的电子能级要高。

当电子返回到基态时,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就产生了发光现象。

而有机发光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与传统的无机发光材料相比,有机发光材料具有可调控性高、加工性能好、柔性强等优点。

近年来,人们在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已经成为显示技术和照明领域的重要应用,取代了传统的液晶显示器和白炽灯。

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旨在寻找更高效、更稳定的发光材料。

早期的有机发光材料主要是基于芳香碳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如芳香胺和芳香酮。

这些化合物在激发态下具有较长的寿命,但其发光效率较低,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近年来,人们在有机发光材料的设计和合成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

一种常用的策略是通过引入共轭结构来提高发光效率。

共轭结构能够增加电子在分子中的迁移性,从而提高光致发光效率。

此外,通过在共轭结构中引入功能基团,可以调节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颜色和波长。

除了共轭结构,人们还研究了其他一些提高有机发光材料性能的方法。

例如,掺杂有机分子到聚合物基质中,形成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可以增加发光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人们还开展了对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发现一些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

有机发光材料

有机发光材料

有机发光材料
有机发光材料是一种具有发光特性的材料,它可以在不需要外部电源的情况下
发出光线。

有机发光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比如发光效率高、色彩丰富、柔性可塑性强等,因此在显示、照明、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有机发光材料具有高发光效率。

相比于传统的无机发光材料,有机发光
材料在能量转换上更加高效,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更高,这使得其在显示和照明领域有着巨大的优势。

高发光效率也意味着在同样的能量输入下,有机发光材料能够提供更亮的光线,这对于提升显示屏和照明灯具的亮度至关重要。

其次,有机发光材料的色彩丰富。

有机发光材料可以通过调整分子结构和化学
成分来实现不同颜色的发光,从暖白到冷白,再到红、绿、蓝等各种颜色都可以被实现。

这使得有机发光材料在显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手机屏幕、电视屏幕、平板电脑等,都可以通过有机发光材料呈现出鲜艳生动的色彩。

另外,有机发光材料具有柔性可塑性强的特点。

由于有机发光材料通常是以聚
合物为基础的,因此它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可以制成柔性显示屏、柔性照明灯具等产品。

这种柔性可塑性使得有机发光材料在可穿戴设备、车载显示屏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有机发光材料以其高发光效率、色彩丰富、柔性可塑性强等优良特性,已经成为显示、照明、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并且在商业化应用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有机发光材料将会在未来发展出更多更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美好。

神奇的发光物质荧光材料的原理与应用

神奇的发光物质荧光材料的原理与应用

神奇的发光物质荧光材料的原理与应用荧光材料作为一种神奇的发光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显示技术、荧光标记、生物医学诊断等。

本文将介绍荧光材料的原理以及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

一、荧光材料的原理荧光材料是一种可以吸收光能转化为发光能量的物质。

其发光原理主要涉及到两个基本概念:激发态和基态。

当荧光材料处于基态时,电子处于最低能级。

而当吸收能量后,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此时电子处于高能级。

然后,电子在激发态上会停留一段时间后,再由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出一定能量的光子而发光。

荧光材料的发光原理与分子内部的电子结构有关。

它们通常由有机分子或无机晶体构成。

在有机荧光材料中,分子通常由苯环等π-电子系统组成。

这些π-电子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并进行能级跃迁,从而导致发光。

二、荧光材料的应用案例1. 显示技术荧光材料在显示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液晶显示器中的背光单元就利用了荧光材料的发光特性。

通过将荧光材料与荧光粉结合,将其注入背光单元中,通过激活荧光材料来提供背光。

这种技术使得我们能够在暗环境下清晰地看到显示器上的图像。

2. 荧光标记荧光材料还可以被用作荧光标记,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荧光材料表面修饰特定的生物分子(如抗体、DNA探针等),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可视化检测和分析。

举例来说,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从而研究生命科学中的相关问题。

3. 光催化材料荧光材料还可以应用于光催化领域。

光催化材料能够在可见光或紫外光的照射下,利用其荧光发光特性来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等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物质,从而进行光催化反应。

这种光催化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净化、水处理和能源转换等领域。

4. 发光材料当然,荧光材料最基本的应用就是作为发光材料。

荧光粉、荧光漆等广泛应用于照明、安全标识、夜光等方面。

这些荧光材料在光照或激发后能够长时间发光,使得其在黑暗环境下提供可见光。

OLED器件中发光材料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OLED器件中发光材料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OLED器件中发光材料的设计与性能研究OLED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屏幕,如智能手机、电视、电子书和汽车显示器等。

它的优点是高分辨率、高对比度、低功耗、超薄和柔性。

其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发光材料(EML,emissive layer),其作用是将电子激发成光子,并将光子向外发射。

因此,发光材料的设计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OLED器件中发光材料的设计和性能研究。

一、研究现状目前,常见的OLED器件使用的发光材料是有机分子材料,其优点是易于加工、低成本和易于控制光谱特性。

但是,有机分子材料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寿命短、色纯度低和光效低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使用无机发光材料,如量子点和磷光材料,以提高OLED器件的性能。

二、有机发光材料的性能研究有机发光材料是OLED器件中最常用的发光材料。

其结构可以分为单层和多层结构。

单层结构指的是将发光材料直接放置在电子传输材料(ETL,electron transport layer)和空穴传输材料(HTL,hole transport layer)之间。

多层结构指的是将多个有机分子层叠在一起,以提高光致发光率(PLQY,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和稳定性。

研究发现,有机发光材料的性能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例如,物种对称性、电荷转移性和共轭长度等结构因素会影响荧光量子效应和外部量子效应(EQE,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此外,有机分子材料的激子(代表电激发的激发态)扩散率也是一个重要参数。

如果激子能够快速扩散到接近结合态的位置并在短时间内发生复合,荧光效率就会高。

在有机发光材料的设计和合成方面,研究人员已经开创了许多新的方法。

例如,他们使用交联聚合物或功能材料对单层或多层结构进行修饰,以改善器件的性能。

此外,他们还尝试将小分子与聚合物和半导体材料组合使用,以提高OLED器件的稳定性和性能。

有机荧光材料研究进展

有机荧光材料研究进展

、 生理学、 环境科学、 信息科学方面都有
[%, A]
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导弹预警上, 采用有机荧
光材 料 涂 层 的 B2 C DDE( B2 C D:=6>1 C D/5041F 探测器不仅具有全方位、 全天候的预警作 E1G<817) 用, 并且具有易于制作大面积的图像传感器的特 点。同时具有材料改良容易, 制作工艺简单, 成本 低廉等优点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目前有 机荧光材料的研究异常活跃, 集中表现在 “材料— 工艺—器件—集成” 的协同发展。
我们曾经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铕金属配合物电致红光材料研究了其结构与电致发光性能的关系48其中四元铕金属单核配合物31的电致发光亮度达16cd是相应三元铕金属配合物32电致发光器件亮度的22结束语随着人们对荧光化合物电子光谱及光物理行为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荧光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周围环境给化合物光谱行为和发光强度所带来的影响及对其规律的认识使人们在利用荧光化合物作为染料电致发光材料光电导材料能量转换材料及探针等方面都有巨大的进展但对于荧光化合物的荧光猝灭能量转换电子转移以及激发单体与激基缔合物间的发光平衡和聚集体系的发光等机理尚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尤其对于多元化的体系尚存在着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问参考文献
[%+] 穴传输材料等领域 。1% 还可以作为一个信息 [%.] 传递的机制性部件 。它是一种强荧光物质, 其
中 1, 构成分子内 % 位苯基与中心吡唑啉基共轭, 共轭的电荷转移体系, 其中 1 位 F 为电子给体, 而 处于 . 位的苯甲酸盐与上 % 位 ; 则为电子受体, 述共轭体系相互隔离, 彼此间只能通过非共轭的 F— ; 单键而发生经过键的电子转移。当 1% 处于 酸性条件下, . 位的苯甲酸盐变为具有拉电子能 力的苯甲酸基, 此时经激发后的 1 位 F 处的电子 可经过 F— ; 单键与苯甲酸间发生电子转移而使 相反, 如处于碱性条件下, 则.位 1% 的荧光猝灭; 苯甲酸 盐 成 为 推 电 子 基 而 使 1% 的 荧 光 大 大 增 强。 吡唑啉衍生物还可作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我们曾经设计合成了三种吡唑啉衍生物 ( 1+, 1., , 通过选择适当的取代基调整分子的共轭度及 1&) 吸、 供电性和空间结构, 使发光波长位于蓝光区

发光的功能化MOF材料

发光的功能化MOF材料

发光的功能化MOF材料1.简介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近二十年来被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种多孔材料[1-3],这种材料是利用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间的金属-配体配位作用而自组装形成的超分子网络结构。

在MOFs 发展的早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O. M. Yaghi 教授、日本京都大学的S. Kitagawa 教授和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的Wenbin Lin 教授等分别对其做了更为详细的定义[4-6],通过归纳总结具体定义如下:MOFs 作为一类稳定的、可设计的、晶态的类沸石材料需具备以下条件:〔1〕通过配位键形成稳定结构;〔2〕通过设计变换有机配体〔linker〕和金属次级构筑单元〔SBU〕类型可以调控材料的空间结构;〔3〕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因而可精确定义其配位结构及空间构型。

顾名思义,微孔金属-有机框架〔MOFs〕指框架中具有一定的被游离溶剂分子填充的孔道〔孔径在 2 nm 以内〕并能通过后续处理方法将孔道中客体分子除去而不影响框架结构的多孔材料。

MOF材料由于具有网状结构、均一孔道、孔径可调且具有巨大比外表积,以及独特的光、电、磁等性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与传统发光材料相比,MOF发光材料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达在它的组成、合成和性质上。

(1)组成方面传统的发光材料,组成成分或者是有机化合物或者是无机化合物,所以其发光形式单一。

而金属有机骨架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配位构筑而成的材料,兼具了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两种性能,从而增加了发光形式的多样性。

同时易于引入功能化的组成成分,可以将发光性质、磁学特性、电学特性、催化特性等各种功能都整合到同一个MOFs材料中来实现MOFs结构的多功能设计,从而拓宽其应用范围。

(2)合成方面无机发光材料在生产上采用的方法仍能是高温固相法。

这种方法需要很高的锻烧温度,甚至高达几千摄氏度,并且保温时间比较长(24小时以上),对设备要求高,并且粒径分布也不均匀,需要粉碎减少粒径。

溶剂效应对D-π-A-π-D型萘基衍生物光电性质的影响

溶剂效应对D-π-A-π-D型萘基衍生物光电性质的影响

溶剂效应对D-π-A-π-D型萘基衍生物光电性质的影响胡波;徐宝;苏斌;姚婵;赵丽格【摘要】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现阶段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溶剂效应对D-π-A-π-D型萘基衍生物光电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溶剂效应后,电子性质和光谱性质的变化趋势与气相时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受体部位由2,1,3-苯并噻二唑变为萘环后,导致最低空轨道的能量(ELUMO)明显升高,能隙(Eg)明显增大,最大吸收波长(λabs)和最大发射波长(λem)发生明显的蓝移,发光强度明显增大.在萘环衍生物基础上,进行N原子取代后,ELUMO明显降低,Eg明显减小,λabs和λem发生明显的红移.与气相结果相比,除了4个N原子取代分子的λabs发生蓝移外,其余分子的λabs/λem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红移;所有分子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强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增大.通过受体结构修饰后,在溶剂影响下,得到了新的紫色、黄色和红色发光材料,为实验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7)001【总页数】5页(P19-23)【关键词】溶剂效应;2,1,3-苯并噻二唑;萘;光电性质【作者】胡波;徐宝;苏斌;姚婵;赵丽格【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0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应用范围广泛,已经成为现阶段研究热点之一.量子化学方法作为材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通过研究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可以从理论上评价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为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1-5].在前期工作[6-11]中已经知道,对给体-π桥-受体-π桥-给体(D-π-A-π-D)型分子中给体或受体结构进行修饰后,母体分子的光电性质会得到调节,从而得到新的发光材料.因此,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溶剂(二氯甲烷)效应对D-π-A-π-D型萘基衍生物光电性质的影响.在前期工作基础上[6-11],本文主要研究溶剂效应对D-π-A-π-D型萘基衍生物光电性质的影响.文中研究分子的结构示于图1中.采用ab initio Hartree-Fock(HF)[12]方法进行基态(S0)分子结构优化.在已优化的S0结构基础上,S0的电子性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13]PBE0[14]方法计算.采用单组态相互作用(CIS)[15]方法进行激发态(S1)分子结构优化.在已优化的S0和S1的结构基础上,吸收和发射光谱运用含时DFT[16](TD-DFT) PBE0方法分别计算.计算中使用的基组是6-31G(d)[17].采用自洽反应场 (SCRF) 方法中的极化连续模型(PCM)[18]计算了考虑溶剂相(二氯甲烷)时分子的电子性质、吸收和发射光谱.计算均采用Gaussian03W[19]中的程序进行.为了更好地分析计算数据,在表1中同时列出了研究分子的溶剂相和气相两种情况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最高占据轨道能量 (EHOMO),最低空轨道能量(ELUMO) 以及能隙(Eg).图2中给出了溶剂相HOMO和LUMO的能级图.从图2和表1中可以看出,考虑溶剂效应后,基态和激发态时EHOMO、ELUMO 和Eg的变化趋势与气相时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基态时,与母体分子OMC相比(-5.19 eV,-2.05 eV,3.14 eV),受体部分由2,1,3-苯并噻二唑(BTD)变成萘环后,BMC的EHOMO少量降低(-5.23 eV),ELUMO明显升高(-0.96 eV),导致Eg明显增大(4.27 eV).激发态时,与OMC相比(-4.84 eV,-2.42 eV,2.42 eV),BMC的EHOMO少量降低(-4.85 eV),ELUMO明显升高(-1.58 eV),Eg明显增大(3.27 eV).在BMC基础上进行两个N原子取代.基态时,与BMC相比,BMC-2N的EHOMO少量升高(-5.19 eV),ELUMO明显降低(-1.71 eV),导致Eg明显减小(3.48 eV).激发态时,与BMC相比,BMC—2N的EHOMO少量降低(-4.87 eV),ELUMO明显降低(-2.12 eV),Eg明显减小(2.75 eV).在BMC基础上进行四个N原子取代.基态时,与BMC相比,BMC—4N的EHOMO少量降低(-5.26 eV),ELUMO明显降低(-2.29 eV),导致Eg明显减小(2.97 eV).激发态时,与BMC相比,BMC—4N的EHOMO少量降低(-4.99 eV),ELUMO明显降低(-2.67 eV),Eg明显减小(2.32 eV).显然,与BMC相比,N取代数越多,EHOMO和ELUMO降低的程度越大,Eg越小.与气相相比较,考虑溶剂相后,EHOMO和ELUMO少量降低,Eg变化不大.体系的光电性质与前线分子轨道电子密度分布密切相关.OMC、BMC、BMC-2N 和BMC-4N的溶剂相和气相的基态和激发态HOMO和LUMO电子密度分布图示于图3中.考虑溶剂效应后,在基态,如图3a所示,OMC、BMC、BMC—2N和BMC—4N的LUMO、HOMO具有相似的电子密度分布.LUMO中,电子密度大部分分布在受体部位上,分别为BTD环、萘环、萘的氮取代衍生物;HOMO中,电子密度主要分布在三芳胺(TPA)上.在激发态,如图3b所示,OMC、BMC、BMC—2N和BMC—4N的LUMO中,和基态相同,电子密度大部分分布在受体部位上,分别为BTD环、萘环、萘的氮取代衍生物.但是激发态的HOMO中,电子密度分布与基态不同,电子密度主要分布在BTD/萘/萘的氮取代衍生物的苯环和TPA的π-桥苯环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激发态与基态结构的不同.从基态到激发态,分子结构中,BTD/萘/萘的氮取代衍生物的苯环和TPA的π-桥苯环之间的二面角明显减小,增加了BTD/萘/萘的氮取代衍生物与TPA之间的共轭程度,从而使激发态HOMO中的电子密度分布与基态不同.由图3a、3b和3c、3d的比较可以看出,考虑溶剂效应后,HOMO和LUMO电子密度分布与气相情况相似,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说明溶剂对HOMO和LUMO电子密度分布的影响极小.为了更好地分析计算数据,在表2中同时列出了研究分子OMC、BMC、BMC—2N和BMC—4N的溶剂相和气相两种情况的的垂直激发能(Ev),最大吸收/发射波长(λabs/λem),以及振子强度(f).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吸收和发射光谱的变化情况,图4中给出了吸收和发射光谱图.表2显示,考虑溶剂效应后,与OMC相比(483.1 nm,651.4 nm),BMC的λabs和λem发生明显的蓝移(340.3 nm,461.1 nm),蓝移的程度为142.8 nm 和190.3 nm.吸收和发射光谱发生蓝移与Eg的明显增大相对应,可以把λabs/λem的变化归因于Eg的变化,因为吸收/发射过程中对应的电子跃迁主要是HOMO→LUMO/LUMO→HOMO.在BMC基础上,进行N原子取代后,BMC—2N的λabs和λem为426.9和568.0 nm,BMC—4N的λabs和λem为513.4 和684.5 nm.显然,与BMC 相比,BMC—2N和BMC—4N的λabs和λem发生明显的红移,红移的程度分别为86.6、106.9 nm和173.1、223.4 nm,明显看出,N取代数越多,λabs和λem红移的程度越大.N原子取代后,吸收和发射光谱发生红移与Eg的明显减小相对应,也可以把λabs/λem的变化归因于Eg的变化,因为吸收/发射过程中对应的电子跃迁主要是HOMO→LUMO/LUMO→HOMO.由振子强度的比较可以看出,与OMC相比(0.47,0.90),BMC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的强度明显增大(0.70,1.48),说明受体由BTD环变为萘环后,有利于光谱发光强度的增大.因为BMC、BMC—2N和BMC—4N 的λem分别处于紫色、黄色和红色光谱范围,说明通过结构修饰后,得到了新的发光材料.从HOMO和LUMO的电子密度分布可以确定吸收/发射跃迁具有电荷转移特征(见图3a和3b).溶剂相与气相结果相比,除了BMC—4N的λabs发生蓝移(蓝移的程度为7.3 nm)外,其余分子的λabs/λem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红移(红移的程度为1.1~34.3 nm).从振子强度可以看出,在溶剂相中,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强度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增大.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溶剂效应对D-π-A-π-D型萘基衍生物光电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溶剂效应后,电子性质和光谱性质的变化趋势与气相时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受体部位由BTD环变为萘环后,导致ELUMO明显升高,Eg明显增大,λabs和λem发生明显的蓝移,发光强度明显增大;在萘环衍生物基础上进行N原子取代后,ELUMO明显降低,Eg明显减小,λabs和λem发生明显的红移.与气相结果相比,除了BMC—4N的λabs发生蓝移外,其余分子的λabs/λem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红移;所有分子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强度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增大.通过受体结构修饰后,得到了新的紫色、黄色和红色发光材料,为实验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相关文献】[1]Han D,Zhang G,Li T,Li H G,Cai H X,Zhang X H,Zhao L H.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phosphorescence properties of five osmium(II) complexes with different P^P ancillary ligands[J].Chemical Physics Letters,2013,573:29~34.[2]Han D,Li C Y,Zhang L H,Sun X P,Zhang G.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phosphorescent properties of seven iridium(III) complexes with the different substituted 2-phenylpyridinato ancillary ligand[J].Chemical PhysicsLetters,2014,595-596:260~265.[3]Zhu Y L,Ma K R,Yin Q F,Zhong X D,Cao L.A new D-A derivative with a 1,3-dithiol-2-ylidene unit:Structural,spectroscopic and theoretical studies[J].Polyhedron,2013,63:36~40.[4]Sun F Y,Jin R F.Optical and charg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N-butyl-1,8-naphthalimide derivatives as organic light-emitting materials:A theoretical study[J].Journal of Luminescence,2014,149:125~132.[5]Saranya G,Navamani K,Senthilkumar K.A theoretical study on optical and charg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nthra-[1,2-b:4,3-b′:5,6-b″:8,7-b‴]tetrathiophenemolecules[J].Chemical Physics,2014,433:48~59.[6]胡波,董明明.给、吸电子取代基对2,1,3-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的电子、光谱、电荷传输性质以及稳定性影响的理论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2(3):24~27.[7]胡波,刘腊梅,张浩.“CH”/N取代对BTD衍生物光电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2,28:79~83.[8]胡波,齐晓影.基于2,1,3-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的有机发光材料的设计与性质的理论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2,24:168~174.[9]胡波,周凌云,靳瑞发.F原子取代对喹喔啉 (quinoxaline) 衍生物光电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3(2):12~14.[10]胡波,王悦.环戊二噻吩中的硫原子被CH2、SiH2取代对化合物光电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J].化学通报 2012,75:63~68.[11]Hu B,Yao C,Wang Q W,Zhang H,Yu J K.Electronic,optical and charg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D-π-A-π-D type naphthalene-based derivatives[J].Acta Phys.-Chim.Sin.,2012,28:1651~1657.[12](a) Roothaan C C J.New developments in molecular orbitaltheory[J].Rev.Mod.Phys.,1951,23:69-89.(b) Pople J A,Nesbet R K.Self-consistent orbitals for radicals[J].J.Chem.Phys.,1954,22:571-578.(c) McWeeny R,Diercksen G.Self-consistent perturbation theory.II.Extension to open shells[J].J.Chem.Phys.,1968,49:4852~4856. [13]Parr R G,Yang W.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of atoms and molecules[M].Oxford University.Press:Oxford,1989.[14](a) Ernzerhof M,Scuseria G E.Assessment of the Perdew-Burke-Ernzerhof exchange- correlation functional[J].J.Chem.Phys.,1999,110:5029-5036.(b) Adamo C,Barone V.Toward reliable density functional methods without adjustable parameters:the PBE0model[J].J.Chem.Phys.,1999,110:6158~6170.[15]Foresman J B,Head-Gordon M,Pople J A,et al.Toward a systematic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for excited states[J].J.Phys.Chem.,1992,96:135~149.[16](a) Stratmann R E,Scuseria G E,Frisch M J.An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for the calculation of excitation energies of large molecules[J].J.Chem.Phys.,1998,109:8218-8224.(b) Bauernschmitt R,Ahlrichs R.Treatment of electronic excitations within the adiabatic approximation of time 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J].Chem.Phys.Lett.,1996,256:454-464.(c) Casida M E,Jamorski C,Casida K C,et al.Molecular excitation energies to high-lying bound states from time-dependent density-functional response theory:Characterization and correction of the time- dependent 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 ionizationthreshold[J].J.Chem.Phys.,1998,108:4439~4449.[17](a) Hariharan P C,Pople J A.Accuracy of ah equilibrium geometries by single determinant molecular-orbital theory[J].Mol.Phys.,1974,27:209-214.(b) Gordon M S.The isomers of silacyclopropane[J].Chem.Phys.Lett.,1980,76:163-168.(c) Frisch M J,Pople J A,Binkley J S.Self-consistent molecular orbital methods 25.Supplementary functions for Gaussian basis sets[J].J.Chem.Phys.,1984,80:3265~3269.[18](a) Miertuš S,Scrocco E,Tomasi J.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of a solute with a continuum.A direct utilizaion of AB initio molecular potentials for the prevision of solvent effects[J].Chem.Phys.,1981,55:117-129.(b) Miertuš S,Tomasi J.Approximate evaluations of the electrostatic free energy and internal energy changes in solutionprocesses[J].Chem.Phys.,1982,65:239-245.(c) Cossi M,Barone V,Cammi R,et al.Ab initio study of solvated molecules:a new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arizable continuummodel[J].Chem.Phys.Lett.,1996,255:327~335.[19]Frisch M J,Trucks G W,Schlegel H B,et al.Gaussian 03,revisionB.03;Gaussian,Inc.,Pittsburgh,PA,2003.。

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能源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

在绿色能源领域,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环保、可重复使用的发光材料,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是困难的,需要对材料的化学结构、发射过程和电子输运等进行深入研究。

此外,对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性能研究也非常重要,可以为鉴别材料的优劣提供依据,为其应用于特定领域提供参考。

一、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材料的化学结构、发射过程和电子输运等。

其中,化学结构是影响材料电致发光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针对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

例如,许多研究人员利用立体化学的原理来控制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分子结构。

通过合理的设计分子结构,可以控制分子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从而影响电荷输运和激子的形成和输运过程,改善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性能。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改变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分子结构也可以改变其电子输运的特性。

通过引入官能团,可以改变材料的能带结构和电子亲和力,从而影响电荷注入、激子的形成和输运等过程。

二、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性能研究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性能研究是评价材料优劣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应用领域对电致发光材料的性能要求不同,因此性能研究也多样化。

1. 光电特性研究作为一种发光材料,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关键性能之一就是光电性能。

这里,重点需要研究的是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光机制。

当前,对于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光电特性研究,研究人员一般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如动态光电流法、电致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产率等。

利用这些手段可以全面了解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光电特性,包括材料的透过率、发射波长、荧光寿命和量子效率等。

发光的功能化MOF材料

发光的功能化MOF材料

发光的功能化MOF材料————————————————————————————————作者:————————————————————————————————日期:ﻩ发光的功能化MOF材料1.简介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近二十年来被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种多孔材料[1-3],这种材料是利用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间的金属-配体配位作用而自组装形成的超分子网络结构。

在MOFs 发展的早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O.M. Yaghi 教授、日本京都大学的S.Kitagawa 教授和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的Wenbin Lin教授等分别对其做了更为详细的定义[4-6],通过归纳总结具体定义如下:MOFs作为一类稳定的、可设计的、晶态的类沸石材料需具备以下条件:(1)通过配位键形成稳定结构;(2)通过设计变换有机配体(linker)和金属次级构筑单元(SBU)类型可以调控材料的空间结构;(3)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因而可精确定义其配位结构及空间构型。

顾名思义,微孔金属-有机框架(MOFs)指框架中具有一定的被游离溶剂分子填充的孔道(孔径在 2 nm以内)并能通过后续处理方法将孔道中客体分子除去而不影响框架结构的多孔材料。

MOF材料由于具有网状结构、均一孔道、孔径可调且具有巨大比表面积,以及独特的光、电、磁等性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与传统发光材料相比,MOF发光材料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它的组成、合成和性质上。

(1)组成方面传统的发光材料,组成成分或者是有机化合物或者是无机化合物,所以其发光形式单一。

而金属有机骨架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配位构筑而成的材料,兼具了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两种性能,从而增加了发光形式的多样性。

同时易于引入功能化的组成成分,可以将发光性质、磁学特性、电学特性、催化特性等各种功能都整合到同一个MOFs材料中来实现MOFs结构的多功能设计,从而拓宽其应用范围。

(2)合成方面无机发光材料在生产上采用的方法仍能是高温固相法。

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以及各种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精)

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以及各种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精)

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以及各种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罗志勇20042401143摘要:发光材料种类繁多,自然界中很多物质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发光现象。

本文通过按照不同的发光机理,将现在常见的发光物质进行分类,并介绍他们的发展与研究进展。

关键词:发光材料发光机理进展1.前言物质的发光可由多种外界作用引起,如电磁辐射作用、电场或电流的作用、化学反应、生物过程等等。

根据不同的发光原因,可以将发光材料分为光致发光材料、电致发光材料、化学发光材料等等。

发光材料涉及了无机和有机功能材料和固、液、气三种聚集状态,所以又可以将发光材料分为无机固体发光材料和有机发光材料等等。

现在人们研究得比较深入的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有机光致发光材料、有机偏振发光材料、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无机电致发光材料、纳米稀土发光材料等等。

不同的发光材料可以应用于各种光源、显示器等现代显示技术之中。

2.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2.1光致发光材料发光机理光致发光材料是指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材料分子中基态电子(主要是π电子和f、d电子)被激发到高能态,电子从高能态回到激发态时,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散发出来,达到发光的目的。

这种发光材料称为荧光材料,大部分的稀土发光材料均以这种方式发光,原因是稀土元素基本都具有f电子,并且f电子的跃迁方式多样,因此稀土元素是一个丰富的发光材料宝库。

2.2电致发光材料发光机理电致发光是在直流或交流电场的作用下,依靠电流和电场的激发使材料发光的现象,也称场致发光。

电致发光的机理有本征式和注入式两种。

本征式场致发光是用交变电场激励物质,使产生正空穴和电子。

当电场反向时,那些因碰撞离化而被激发的电子,又与空穴复合而发光。

注入式场致发光是指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接触时,在界面上形成p-n结。

由于电子和空穴的扩散作用,在p-n结接触面的两侧形成空间电荷区,形成一个势垒,阻碍电子和空穴的扩散。

n区电子要到达p区,必须越过势垒;反之亦然。

当对p-n结施加电压时会使势垒降低。

发光材料分类

发光材料分类

发光材料分类发光材料是一种能够发出可见光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显示屏、荧光粉等领域。

根据其发光原理和结构特点,可以将发光材料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特性和应用。

下面将对发光材料按照其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根据发光原理分类。

1. 电致发光材料。

电致发光材料是指在电场或电流的作用下产生发光现象的材料,常见的有有机发光材料和无机发光材料。

有机发光材料包括有机发光分子和有机发光聚合物,常用于OLED等显示器件。

无机发光材料主要包括磷光体、硫化物、氧化物等,应用于LED等光电器件。

2. 电子激发发光材料。

电子激发发光材料是指在电子激发下产生发光的材料,主要包括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

荧光材料是通过吸收紫外光或蓝光后发出可见光的材料,常见的有荧光粉和荧光染料;磷光材料是通过吸收能量后在较长时间内发光的材料,常用于夜光材料和荧光显示器件。

二、根据结构特点分类。

1. 有机发光材料。

有机发光材料是指以碳为主要骨架的发光材料,其分子结构复杂多样,可通过合成方法进行调控,具有较好的可溶性和加工性,适用于柔性显示器件等领域。

2. 无机发光材料。

无机发光材料是指以金属、非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发光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光性,适用于高亮度、长寿命的发光器件。

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

1. 光电器件用发光材料。

光电器件用发光材料主要应用于LED、OLED、激光二极管等光电器件中,要求具有高亮度、高效率、长寿命等特点。

2. 夜光材料。

夜光材料是指在光照条件下吸收能量,然后在黑暗环境下发光的材料,常用于夜光表盘、夜光标识等领域。

3. 荧光材料。

荧光材料主要应用于荧光灯、荧光显示屏、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发光颜色丰富、发光效率高等特点。

综上所述,发光材料根据其发光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领域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分类。

不同类型的发光材料具有各自特定的特性和应用场景,对于发光器件的设计和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发光材料领域的不断发展,相信将会有更多新型发光材料的涌现,为光电器件和照明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发光材料—有机光致发光材料

发光材料—有机光致发光材料

发光材料—有机光致发光材料王梦娟材料化学09-1 0901130828一:什么是发光发光是一种物体把吸收的能量,不经过热的阶段,直接转换为特征辐射的现象。

1、当某种物质受到激发(射线、高能粒子、电子束、外电场等)后,物质将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能量会通过光或热的形式释放出来。

如果这部分的能量是位于可见、紫外或是近红外的电磁辐射,此过程称之为发光过程。

2、发光就是物质在热辐射之外以光的形式发射出多余的能量,这种发射过程具有一定的持续时间。

其中能够实现上述过程的物质叫做发光材料。

二:发光的类型发光材料的发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类型有:光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电致发光、热释发光、光释发光、辐射发光等。

其中光致发光又可以分为有机光致发光、无机光致发光等。

三:有机光致发光1、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有机物的发光是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的辐射跃迁现象。

获得有机分子发光的途径很多,光致发光中大多数有机物具有偶数电子,基态时电子成对的存在于各分子轨道。

根据泡林不相容原理,同一轨道上的两个电子自旋相反,所以分子中总的电子自旋为零, 这个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单重态(2S + 1 = 0) . 当分子中的一个电子吸收光能量被激发时,通常它的自旋不变,则激发态是单重态。

如果激发过程中电子发生自旋反转,则激发态为三重态。

三重态的能量常常较单重态低.当有机分子在光能(光子)激发下被激发到激发单重态(S ) , 经振动能级驰豫到最低激发单重态(S1 ) , 最后由S1 回到基态S0 , 此时产生荧光, 或者经由最低激发三重态( T1 ) , ( S1 - T1 ) , 最后产生T1 - S0 的电子跃迁,此时辐射出磷光。

2、有机发光材料的分类有机发光材料可分为:(1) 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2) 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3) 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

这些发光材料无论在发光机理、物理化学性能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种类繁多,它们多带有共轭杂环及各种生色团,结构易于调整,通过引入烯键、苯环等不饱和基团及各种生色团来改变其共轭长度,从而使化合物光电性质发生变化。

发光材料—有机光致发光材料

发光材料—有机光致发光材料

发光材料—有机光致发光材料王梦娟材料化学09-1 0901130828一:什么是发光发光是一种物体把吸收的能量,不经过热的阶段,直接转换为特征辐射的现象。

1、当某种物质受到激发(射线、高能粒子、电子束、外电场等)后,物质将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能量会通过光或热的形式释放出来。

如果这部分的能量是位于可见、紫外或是近红外的电磁辐射,此过程称之为发光过程。

2、发光就是物质在热辐射之外以光的形式发射出多余的能量,这种发射过程具有一定的持续时间。

其中能够实现上述过程的物质叫做发光材料。

二:发光的类型发光材料的发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类型有:光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电致发光、热释发光、光释发光、辐射发光等。

其中光致发光又可以分为有机光致发光、无机光致发光等。

三:有机光致发光1、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有机物的发光是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的辐射跃迁现象。

获得有机分子发光的途径很多,光致发光中大多数有机物具有偶数电子,基态时电子成对的存在于各分子轨道。

根据泡林不相容原理,同一轨道上的两个电子自旋相反,所以分子中总的电子自旋为零, 这个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单重态(2S + 1 = 0) . 当分子中的一个电子吸收光能量被激发时,通常它的自旋不变,则激发态是单重态。

如果激发过程中电子发生自旋反转,则激发态为三重态。

三重态的能量常常较单重态低.当有机分子在光能(光子)激发下被激发到激发单重态(S ) , 经振动能级驰豫到最低激发单重态(S1 ) , 最后由S1 回到基态S0 , 此时产生荧光, 或者经由最低激发三重态( T1 ) , ( S1 - T1 ) , 最后产生T1 - S0 的电子跃迁,此时辐射出磷光。

2、有机发光材料的分类有机发光材料可分为:(1) 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2) 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3) 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

这些发光材料无论在发光机理、物理化学性能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种类繁多,它们多带有共轭杂环及各种生色团,结构易于调整,通过引入烯键、苯环等不饱和基团及各种生色团来改变其共轭长度,从而使化合物光电性质发生变化。

有机光电高分子材料研究热点和前沿分析

有机光电高分子材料研究热点和前沿分析

有机光电高分子材料研究热点和前沿分析1. 本文概述有机光电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近年来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合分析当前有机光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展,探讨其在能源转换、显示技术、传感器件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介绍有机光电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包括其独特的光电转换机制、结构多样性以及可调节的物理化学性质。

接着,将重点讨论几大研究热点,如新型高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纳米结构的构建、界面工程以及器件集成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本文还将关注有机光电高分子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例如稳定性、效率、成本等因素,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本文期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推动有机光电高分子材料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这个概述段落是基于假设的文章主题和结构编写的,实际的文章可能会有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点。

2. 有机光电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有机光电高分子材料是一类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不仅具备高分子的基本特性,如良好的可加工性、机械强度、稳定性等,还具备独特的光电性能。

这类材料在受到光照射时,能够产生电流或者电压,或者能够改变其光学性质,如吸收、反射、透射等,从而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光传感器等领域。

有机光电高分子材料主要由有机小分子或者高分子链构成,其中包含共轭双键或者芳香环等结构,使得材料在光的作用下能够发生电子跃迁,从而产生光电效应。

这些材料的光电性能还可以通过化学修饰、物理掺杂等手段进行调控,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有机光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深入研究这类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性能特点,可以为新型光电器件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指导,进一步推动有机光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 有机光电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有机光电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是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有机发光材料简介

有机发光材料简介

1.1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展历程直到1990年,固态发光二极管已经走过了很漫长的道路,虽然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发光现象早已被人们所掌握,但是有机发光材料前进的道路十分曲折。

一开始由于基于无机半导体材料制作的发光器件具有驱动电压低、使用寿命长、结构牢固等优势,所以无机半导体材料被应用在很多器件中,无机Si、砷化镓、二氧化硅以及金属铝和铜已经成为半导体工业中的中流砥柱[1],但是无机半导体发光器件由于加工性差、发光效率低、发光的颜色不受控制和在大面积的平板上的显示很难实现等不足,阻碍了无机半导体发光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而与无机半导体发光材料相比,有机半导体发光材料具有以下优势:1.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器不需要背光灯,所以该显示器更薄更轻;2.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光只来源于必要的像素点而不是全部的像素点,所以能量消耗约是无机半导体发光材料的20%-80%;3.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器拥有更高的对比度、更真实的颜色、更高的显示亮度、更广泛的视角、更好的耐热性和更快的响应时间;4.有机发光材料可以涂抹在几乎任何基质上,该特性可以使有机发光材料应用到各种不同领域内。

随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发光器件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眼中,该类器件具有发光二极管的性质,所以通常被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1962年,Pope[2]等人第一次提出了有关有机发光材料的实例,发现当电压增至400V时,蒽单晶才发出微弱的光,由于基于蒽的发光效率不高以及所需电压较高,故该有机发光材料的实际应用不大。

在早期的尝试中,Helfrich[3],Williams[4]和Dresner[5]同样在有机蒽的基础上,将驱动电压控制在100V或以上,发现蒽的能量转换效率特别低,通常情况下小于0.1%W/W。

为了减小所需电压,Vincett[6]等在电致发光器件中采用相似材料的有机薄膜,发现电压低至30V,但是该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量子效率却仅仅只有0.05%,原因也许是电子注入效率低和蒽薄膜的质量较低。

第二章-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原理2.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机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均为共轭有机分子,依据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HMO ),并结合半导体理论中的能带理论,可将有机共轭分子中的最高分子占有轨道HOMO 类比为能带理论中的价带顶,最低空轨道LUMO 为导带底,这样就可以用半导体理论模型对有机电致发光进行理论研究。

有机电致发光和无机电致发光相似,属于载流子双注入型发光器件,所以又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发光机理一般认为是:在外界电压驱动下,从阴极注入的电子与从阳极注入的空穴在有机层中形成激子,并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发光物质的分子,使其受到激发,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受激分子从基态回到基态时辐射跃迁而产生发光。

具体发光过程可分以下几个阶段:(1) 载流子的注入:在外加电场的条件下,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和阴极向夹在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薄膜层注入,即空穴向空穴传输层的HOMO 能级(相当于半导体的价带)注入,而电子向电子传输层LUMO 能级(相当于半导体的导带)注入。

电子的注入机理比较复杂,可分为电场增强热电子发射;场致发射,其过程是在强电场作用下,电子通过势垒从金属至半导体的量子力学隧穿。

在低温时,大多数电子是在金属的费米能级上隧穿势垒的,这形成场致发射(F 发射),在中等温度时,大多数电子是在能级Em (高于金属的费米能级)上隧穿势垒的,这形成所谓的热电子场致发射或热助场致发射(T-F 发射),在极高温度时,主要贡献是热电子发射;隧穿发射,如果绝缘体足够薄或者含有大量的缺陷,或者两者兼有,则电子可直接从电极注入到有机层。

(2) 载流子的迁移:载流子在有机分子薄膜中的迁移被认为是跳跃运动和隧穿运动[9,10],并认为这两种运动是在能带中进行的。

当载流子一旦从两极注入到有机分子中,有机分子就处在离子基(A +、A -)状态,(见下图)并与相邻的分子通过传递的方式向对面电极运动。

此种跳跃运动是靠电子云的重叠来实现的,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相邻的分子通过氧化-还原方式使载流子运动。

第二章发光材料与发光基本原理

第二章发光材料与发光基本原理

第二章发光材料与发光基本原理发光材料是一类具有发光性质的材料,可以发出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等各种波长的光。

它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具有重要应用,尤其在光电子器件、照明和显示技术方面。

一、常见的发光材料1.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光激活物和基体材料组成。

光激活物可以是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金属离子等,而基体材料则起到保护和支撑的作用。

复合材料具有发光强度高、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显示器、照明和激光器等领域。

2.有机物发光材料:有机物发光材料是指由含有碳元素的物质组成的发光材料。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它在照明和显示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

3.无机物发光材料:无机物发光材料主要由金属离子或稀土离子组成,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具有高亮度、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荧光灯、LED等照明和显示技术中。

4.半导体发光材料:半导体发光材料是由具有半导体能带结构的材料组成,当电子和空穴在半导体内复合时会产生光。

代表性的半导体发光材料是氮化镓(GaN)等。

它具有高发光效率、高亮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LED等照明和显示技术中。

1.激发态跃迁: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在受到能量激发后,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这个过程释放出能量,即发光。

这个过程遵循着量子物理学的规律,其能量差与发射的光子能量相等。

2.吸收与放射:当材料受到外界能量激发时,原子或分子会吸收能量,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电子回到基态时,会释放能量,即发射光子。

发射的能量与吸收的能量相等。

3.能带结构:材料中的电子会占据不同的能级,能级之间存在禁带,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才能发生发光现象。

半导体材料的能级结构决定了其发光波长,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组成和掺杂来调节其发光性质。

4.失活与激活:材料中发光中心的发光效率受到失活和激活过程的影响。

失活是指在激发态和基态之间会有一系列的非辐射跃迁,使得部分能量被损失,从而降低了发光效率;激活是指将失活的中心重新激活,使其回到发光状态。

发光材料与器件基础_第三章

发光材料与器件基础_第三章

发光材料与器件基础_第三章第三章发光材料与器件基础1.发光材料的种类与结构发光材料是指在电场、电流或其他外部激励下可以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的物质。

常见的发光材料主要包括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稀土发光材料等。

1.1发光二极管(LED)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器件。

根据电能转化的方式,发光二极管主要分为电致发光二极管(Electroluminescent Diode,简称ELD)和注入发光二极管(Injected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ILED)。

1.1.1电致发光二极管(ELD)电致发光二极管是将电能通过电容和发光二极管内部的导电液体转化为光能的器件。

它由两个导电电极、液体电解质和发光材料构成。

当电压施加到电极上时,产生电流,电流通过电解质,使其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激活发光材料,发出光线。

1.1.2注入发光二极管(ILED)注入发光二极管是将电能通过电场作用,直接注入发光材料并转化为光能的器件。

它由一个P型的发光层和一个N型的注入层组成。

当正向电压施加到器件上时,电子从N型注入层向P型发光层注入,与发光层中的空穴发生复合反应,释放出能量,产生光。

1.2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使用有机化合物作为发光层材料的发光二极管。

它具有颜色饱和度高、发光性能稳定、发光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显示和照明领域。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包括阳极、阴极和有机发光层。

1.3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发光材料是一类利用稀土离子的电子能级跃迁产生光的材料。

它具有较高的光度效率、宽发光光谱和发光效果稳定等特点,主要应用于荧光粉、荧光玻璃等领域。

2.发光原理与机制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主要包括电子复合、能带间跃迁和激子辐射三种机制。

2.1电子复合电子在材料的能带中跃迁产生光。

当有外部激励(如电压、电流)使材料发生电子空穴复合时,会释放出能量,产生光线。

Sr3SiO5基暖色调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结构与发光性能

Sr3SiO5基暖色调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结构与发光性能

Sr3SiO5基暖色调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结构与发光性能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Sr3SiO5基暖色调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结构与发光性能。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该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r3SiO5:Eu2+, Mn2+材料为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为a=0.4057nm,b=0.6319nm,c=1.0432nm,β=99.06°。

该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呈现出广谱吸收特性,并在450nm左右发出暖色调的长余辉荧光。

当掺入Eu2+和Mn2+离子浓度分别为0.06mol和0.04mol时,样品的光致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

研究发现,所制备的Sr3SiO5:Eu2+, Mn2+材料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可用于LED照明、荧光指示剂等领域中。

关键词:Sr3SiO5,长余辉,暖色调,光致发光,结构表征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a novel Sr3SiO5-based warm long afterglow luminescent material, includingits preparation,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The material was synthesized by conventional solid-state reaction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and other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r3SiO5: Eu2+, Mn2+ material was a crystal structure, belonging to the monoclinicsystem with space group C2/c, and the lattice parameters were a=0.4057nm, b=0.6319nm, c=1.0432nm and β=99.06°. The material exhibited broad-spectrum absorption under UV excitation and emitted a warm long afterglow fluorescence around 450nm. The lumin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sample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s when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s of Eu2+ and Mn2+ were 0.06mol and 0.04mol,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r3SiO5: Eu2+, Mn2+ material had excellent luminescent properties and could be used in the fields of LED lighting and fluorescent indicators.Keywords: Sr3SiO5, long afterglow, warm tone, photoluminescenc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Sr3SiO5是一种含有SiO4四面体的钙钛矿型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结构及性能有机电致发光(EL)是当前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

因有机具有低压直流驱动高亮度、高效率以及易实现全色大面积显示等优点。

近年来,这方面的工作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关注。

有机EL器件具有与集成电路相匹配的直流低电压驱动的特性,且易于实现大面积直流显示。

与液晶显示器件相比,其响应速度要快得多。

另外,与无机EL器件相比,有机EL器件还具有易处理、可加工成不同的形状、机械性能良好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

在有机EL器件研制中,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的性质、器件的结构和加工工艺决定了器件的最终性能。

目前,有机EL材料大致包括小分子化合物和聚合物两大类。

按照功能来分,有机EL材料又可分为电子传输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和发光材料。

其中,电子传输材料和空穴传输材料又可兼作发光材料。

1、有机电致发光原理有机、聚合物薄膜EL器件是通过电子、空穴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而发光的。

器件的结构包括单层和多层两大类。

单层EL器件由阴极、发射层和阳极组成。

为了提高载流子的注入效率和发光效率。

在阴极或阳极与发射层之问加入电子输运层或空穴输运层,从而得到了双层或多层EL器件。

有机EL器件的几种典型结构由前面可知,EL器件由阳极、阴极、载流子(电子和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组成。

阳极一般采用ITO导电玻璃。

对于小分子有机EL器件,一般采用真空蒸镀法依次将有机薄膜成形在ITO玻璃上,最后用同样的方法将阴极材料成膜在有机膜上。

对于大分子聚合物EL器件,因为聚合物的熔点较高,不易升华,而且高温加热可能破坏其长链结构,因此,通常不采用真空蒸镀法。

一般是将聚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如氯仿、甲苯或二氯乙烷等中,然后再经过浸涂或旋涂成膜。

但阴极薄膜以及多层结构中的其它小分子薄膜仍需要采用真空蒸镀的方法制备。

值得注意的是,制备过程中所采用的工艺条件。

温度、真空度、成膜速度以及膜层厚度等对器件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通常要求真空度高于pa53-蒸发速率为 ~s。

在有机、聚合物EL器件中,典型的发光层、载流子输运层厚度为10几十纳米。

发光层厚度对发光效率、EL光谱以及起始电庄都会产生影响,随发光层厚度增大,起始电压将逐渐增大。

有机EL器件的发光属于注入型发光。

在正向电压(ITO接正)驱动下,ITO向发光层注入空穴,金属电极向发光层注入电子。

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中相遇结合为激子,激子复合并将能量传递给发光材料,后者再经过辐射弛豫过程而发光。

由于采用薄膜结构,通常在~10V的电压下便可以在发光层中产生104~105V/cm的高场,从而可保证电子和空穴的有效注入。

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小分子薄膜(电子导体)与ITO薄膜在交界面上形成类似无机半导体中的p-n结构,而与金属阴极形成欧姆接触。

聚合物薄膜则与ITO薄膜形成欧姆接触,而与金属阴极形成肖特基结。

为了研究EL器件的发光机理,人们采用分区掺杂和电致发光瞬态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器件中激子的产生和复合区域以及载流子、激子的行为。

有机、聚合物EL器件已从单层结构发展到多层结构。

采用多层结构的目的就在于提高载流子的往入密度。

载流子输运层的加入将影响到器件的发光特征。

实验证明,采用多层结构后,EL器件的I—V特性曲线的非线性程度提高,而驱动电压则有所降低,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中的复合几率得到提高。

另外,载流子输运层的加入将提高发光亮度但不会改变发光颜色。

多层结构的EL器件还存在载流子输运层与发光层的能带匹配问题。

载流子输运层的能隙必须宽于发光层的带隙,而且发光层的带隙应位于载流子输运层的带隙内,从而保证载流子较易注入到发光层中。

EL器件的发光颜色取决于发光材料的荧光光谱,为了改变器件的发光光谱,可以在发光层材料中掺入适当的掺杂剂。

对于掺杂的EL器件,发光颜色决定于发光层基质材料和掺杂剂的荧光光谱以及两者之问的能量传递效率和相对的浓度大小。

其中保证基质材料与掺杂剂之问的有效能量传递是很重要的,为此要求所选择的掺杂剂的能隙应小于基质材料的能带宽度。

对于聚合物EL器件,除可以通过小分子染料掺杂来改变发光颜色外,还可以采用改变侧链结构的方法来实现发光颜色的选择。

对于特定的聚合物分子,不同的侧链及不同的侧链长度都将改变分子的禁带宽度。

另外,不同的聚合物分子也可以互相掺杂,通过改变其配比也可以达到调节发光颜色的目的。

2、有机EL材料有机EL材料可分类为阴极材料、阳极材料以及有机活性材料。

所谓有机活性材料是指在器件中起载流子注入、传输以及发光作用的有机小分子和高分子材料。

1)阴极材料阴极需采用低功函材料,以便电子可以在较低电压下注入到发光层中问,适当的阴极材料还应当在空气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可用作阴极材料的物质包括 In、Cu、Au、Ca、Al、Mg、Ag等金属或合金。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Mg:Ag合金和Al。

近来,有文献报道了一种新型阴极,是由碱金属化合物,如LiF、MgF2、LiOx与Al组合而成的。

这种新型阴极不采用对空气敏感的金属,大大提高了器件的性能和工作寿命。

2)阳极材料必须选择高功函的材料以便于空穴注入到发光层中间,如氧化锢一氧化锡膜(ITO)。

为了控制阳极表面的电压降,所用的ITO玻璃的表面电阻一般要求小于50 。

ITO表面的不平整度被认为是导致EL器件中出现“黑点”缺陷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理想的EL器件需要表面粗糙度小的、高质量的玻璃基片。

在有机EL器件中的各类有机材料是研究开发的重点。

用作电致发光的有机材料应具备以下特征:1在可见光区内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或具有较高的导电率,能有效地传递电子或空穴;2有较好的成膜性;3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机械加工性能。

电致发光层中的发光材料可以通过控制或改变其能级来实现不同颜色之间的改变,这其中容易调节能级的以p-n材料为主。

1)线性 p-n 嵌段聚合物调节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能级如何实现电子和空穴在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中注入及传输的平衡是获得高效、稳定而低耗发光器件的关键,而利用分子结构的化学修饰来实现载流子注入及传输的平衡对于简化器件结构、降低制作成本以及提高器件性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各种化学修饰方法中,合成线性共轭聚合物是常用方法之一。

考虑到二唑单元是一个吸电子基团,而噻吩是一个给电子基团,如果在单个聚合物链上集成不同共轭长度的恶二唑和噻吩片段,改变片段的共轭长度以及二者之间的连接方式会引起聚合物主链电子云的转移,这必将改变所得材料的能级。

在该思路的指导下,Huang 研究小组合成了一系列p-n嵌段聚合物,并对其光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验证了p-n嵌段分子设计思想的正确性:不仅可以调节材料的能级,还可以调节材料的发光波长。

2)支化 p-n 嵌段聚合物调节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能级在系统研究线性聚合物的基础上,Huang研究小组将研究注意力投向支化聚合物。

通过将高度非平面构筑单元——螺环引入到聚芴类材料当中,大幅提高了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有效抑制其结晶化过程,从而削弱链间聚集体和激基复合物的形成,提高了聚芴类材料的光谱稳定性。

在螺旋芴的2,7 位引入吸电子恶二唑基团,设计合成了“载流子双通道传输材料”。

实验证明恶二唑的引入可以降低聚芴的LUMO能级到? eV,明显改善了聚合物的电子传输性能。

将离子化的铱配合物引入到聚芴中,合成了一种红光聚合物,详细研究了不同铱配合物含量时聚合物的分子内和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光物理以及能级变化的情况。

与共混掺杂体系相比,该聚合物中主客体之间的能量传递更加彻底,分子内的能量传递要比分子间的能量传递更加有效。

聚芴的HOMO和LUMO能级分别为? 和? eV,在引入少量离子化铱配合物后,聚合物的HOMO能级基本上保持不变,而LUMO能级稍有降低,铱配合物之间的引入并没有引起聚芴主链共轭结构的明显改变。

该工作的意义在于在保持聚合物能级跟聚芴近似相等的情况下,利用主链上寡聚芴和铱配合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来自掺杂实现红光。

3)结构明确的p-n嵌段寡聚物调节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能级目前聚合物发光材料主要有聚芴、聚噻吩、聚唑、聚对苯乙烯撑以及它们的衍生物,这些材料的一个明显的缺点是对电子和空穴传输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器件的效率。

为了解决该问题,常用方法是将具有良好电子传输作用(n型)和空穴传输作用(p型)的单体共聚来调节聚合物的HOMO和LUMO能级,以得到电子/空穴传输平衡的聚合物。

但是线性p-n嵌段聚合物的LUMO和HOMO能级不能独立调节,载流子的注入、传输和发光特性不容易协调兼顾,常常出现以牺牲一定荧光量子效率为代价来平衡载流子的注入与传输。

此外,聚合物的结构具有多分散性特点,这导致研究结果的重复性不高,甚至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结果。

而寡聚物结构明确,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正交关系直接,实验比较容易控制,并且材料纯度高,是研究结构-性能关系的最佳对象。

因此,近年来Huang研究小组将结构明确的寡聚物作为验证p-n嵌段分子设计思想的研究对象,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噻吩恶二唑的双嵌段以及三嵌段寡聚物,寡聚物T2O,T2O2,T4O2,OT2O以及T2O2T2的LUMO和HOMO能级分别为??,??,??,?? 和?? eV,通过改变噻吩和恶二唑片段的共轭长度以及噻吩与恶二唑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也较好地调节了所得寡聚物的HOMO和LUMO 能级。

十字型p-n双嵌段寡聚物,即以苯环为中心,在中心苯环上引入独立的p型芴臂和n型恶二唑臂,p型芴臂形成空穴传输通道,n型恶二唑臂形成电子传输通道,从材料设计角度来实现电子和空穴传输的双重平衡。

把电子传输性好的n型恶二唑基团挂在p型噻吩的侧链,形成独立传输通道来解决载流子传输的不平衡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