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研究
眼部磁共振成像序列在眼球疾病和视神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扫描时间和舒适度
当前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时间较 长,且需要患者保持静止不动, 对于眼部疾病患者来说可能较为 困难。未来需要优化扫描序列和 参数,缩短扫描时间并提高患者 的舒适度。
定量分析和标准化
目前眼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定量 分析和标准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未来需要发展更可靠的定量分析 方法,并建立标准化的扫描协议 和图像处理流程,以提高诊断的 一致性和准确性。
扫描技巧与注意事项
详细阐述眼部磁共振成像的扫 描技巧,包括定位、序列选择 、参数设置等,并强调扫描过 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避免运动 伪影、确保图像质量等。
图像后处理与解读
介绍眼部磁共振成像的图像后 处理方法,如重建、增强等, 并阐述如何准确解读图像,包 括识别正常解剖结构和异常信 号等。
经验总结与问题探讨
02
眼球疾病磁共振诊断应 用
眼球肿瘤性病变检测与评估
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清晰显 示眼球内的肿瘤性病变,如视网
膜母细胞瘤、黑色素瘤等。
通过MRI的多序列、多参数成像 ,可以准确评估肿瘤的大小、位 置、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
MRI还可以用于判断肿瘤的良恶 性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提供重要依据。
高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增强图像 的信噪比,提高图像质量,减少伪影 和干扰,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功能磁共振在视觉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是一种罕见的眼眶肿瘤,通常发生在眶脂肪囊内。这种肿瘤通常是良
性的,但有时也可能是恶性的。MSCT和磁共振成像是诊断眼眶肌锥内肿瘤的重要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眼眶肌锥内肿瘤的MSCT和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1.肿瘤的密度:眼眶肌锥内肿瘤在MSCT上通常呈等密度或低密度灶,有时还可能出现钙化灶。肿瘤密度的不均一性可能是恶性肿瘤的表现。
2.边界清晰:大多数眼眶肌锥内肿瘤的边界清晰,呈规则形状。但在一些恶性肿瘤中,边界可能不清晰,表现为模糊不定的边界。
3.肿瘤的位置:眼眶肌锥内肿瘤通常位于眶内脂肪区,但也可能扩展至眶内外其他组
织区域。肿瘤的位置对于肿瘤的性质和临床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4.骨质受累:眼眶肌锥内肿瘤如有骨质受累时,在MSCT上可见到骨质的破坏和吸收现象。这种情况常见于侵犯眼眶骨壁的大型肿瘤或恶性肿瘤。
5.肿瘤的血管灌注:通过MSCT动态增强扫描可观察到肿瘤的血管灌注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分期。
二、眼眶肌锥内肿瘤的磁共振表现
1.肿瘤的信号强度:眼眶肌锥内肿瘤在T1加权像上呈等或稍低信号,而在T2加权像
上呈等或稍高信号。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肿瘤的信号强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2.肿瘤与眶内结构的关系: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肿瘤与眶内其他组织结构的关系,如眶内脂肪、眼肌、眼神经等。这对于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制定非常重要。
4.肿瘤的强化模式:根据肿瘤的强化特点,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良性肿瘤通常
表现为均匀强化,而恶性肿瘤可能呈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
新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崭露头角。它是一种基于磁共振原理的医学成像技术,能够在不使用放射性物质的情况下,对人体内部结构、代谢以及功能状态进行高精度的非侵入性检测和成像。本文将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成像技术。核磁共振现象是指具有核磁矩的原子在强磁场和特定频率的射频场作用下,会发生共振吸收。共振吸收的信号可以被探测到,并通过采集信号的方式得到图像。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对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进行非侵入性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采用的主要设备是核磁共振仪。核磁共振仪主要由磁场系统、射频系统、探测器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磁场系统是核磁共振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产生并维持仪器的稳定高强度静态磁场。射频系统则是控制仪器内外的射频信号和检测信号,促使获得所需的共振信号。探测器又称作线圈,其主要作用是将探测到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传输给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核磁共振仪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对获取的信号进行处理、重建、分析和显示,形成图像并进行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分析心血管系统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分析心脏的大小和形状,以及评估心室功能。此外,它还可以检测心肌梗塞和冠状动脉疾病等心脏疾病。
2. 检测脑部疾病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用于检测脑部疾病,如脑卒中、脑肿瘤和多发性硬化等。对于脑卒中患者,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显示出患者是否有脑出血或脑梗塞,并能够检查患者的病理变化。
核磁共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核磁共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核磁共振技术简介
核磁共振技术,英文名称为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是一种在化学、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应用广泛
的分析工具及成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中的核自旋磁矩
在恒定外磁场中的方向重排和共振现象,通过加加强外加射频场
的旋转正交磁场大小和方向,获得核共振信号,进而对物质进行
结构和分析。
该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为治
疗和预防疾病、制造新药、探索新材料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关于核磁共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涌现出来,
各种新型的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技术相继问世,推动该技术的发展
与普及。
核磁共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磁共振技术近年来已经成为了生物化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工具。
除了传统的磁共振核磁共振技术,还涌现了一批新型磁共振技术。
例如,动态核磁共振技术(D-NMR)能够对蛋白质的动态结构进
行研究,帮助人们理解细胞如何实现高效的代谢与传递信息。
另一项新型技术是超高场核磁共振(Ultra-High-Field NMR),是目前最强的磁感应强度的核磁共振技术,其精度高达原子级别,可以更加准确地探究和检测物质性质和结构。它在药物研发、微
生物学、元素分析和纳米技术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被誉
为“新一代的化学眼”。
此外,核磁共振技术在医学中也有广泛的使用。医学磁共振技
术分为成像和用于分析的两种类型。成像核磁共振技术被广泛应
用于医学检测和诊断中,如对脑部影像的检查、内窥镜观察等;
而用于分析的核磁共振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分析气体、体液和组织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眼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眼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付珺; 胡俊岭; 刘强; 胡世民; 刘秀军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9(035)020
【总页数】4页(P3231-3234)
【关键词】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 眼眶肿瘤; 诊断价值; 影像学特征
【作者】付珺; 胡俊岭; 刘强; 胡世民; 刘秀军
【作者单位】河北省眼科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北邢台05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临床中眼眶肿瘤的类型较多,常见恶性肿瘤有淋巴肉瘤、泪腺囊性癌等[1-2]。研究显示,肿瘤的性质以及所受累的范围,主要和术后复发有关[3],因此,做到早诊断,对眼眶肿瘤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MRI,DCE-MRI)在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其快速成像的特点,能够显示肿瘤强化的方式,还能够动态观察到病变位置的血流变化,在预测组织学类型中具有重要意义[4]。目前关于DCE-MRI 在眼眶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旨在研究DCE-MRI 成像在眼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就诊的眼眶肿瘤
患者55 例,男32例,女23 例,年龄20~75 岁,平均(40.6±12.2)岁,病程5 个月~6年,平均(3.5 ± 0.6)年。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符合组织病理诊断的标准。排除标准:组织病理不清楚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精神障碍患者、病例资料不全患者;影像质量较差患者。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眼科疾病MRI诊断01:解剖、检查技术及眼球常见疾病
眼科疾病MRI诊断01:解剖、检查技术及眼球常见疾病
一、眼科疾病MRI诊断价值
与CT、B超比较,磁共振成像在眼眶病变的显示中具有明显优势,没有骨伪影,软组织分辨率高,组织特性显示好,成像直观,易于观察分析病变。其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对眼眶内液性病变、实质性肿瘤性质进行鉴别,明确液体性质,肿瘤的类型。
(2)能直观显示视神经、视交叉,并能发现视神经病变的种类、范围、大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3)MRI能清楚显示眶内病变的边缘和内部结构,提供较多的鉴别诊断信息。
(4)可多方位较好地显示鞍区组织结构,明确病变所累及的范围。
二、眼眶MRI检查技术
(1)平扫序列包括:
①以轴面为主,扫描T2WI、fs-T2WI、T1WI。扫描基线平行于视神经长轴并经过视神经,范围包含眼眶上、下壁。
②斜矢状面fs-T2WI,扫描基线平行于受检侧视神经长轴,范围包含受检侧眼眶内外侧壁。
③冠状面fs-T2WI,扫描基线垂直于颅脑矢状面,范围包含眼睑前缘至蝶鞍后床突。
(2)增强扫描序列:轴面、斜矢状面及冠状面 fs-T1WI。
(3)以薄层、高分辨率扫描为原则。
(4)怀疑脓肿时:加扫DWI序列;海绵状血管瘤使用动态增强扫描技术;也可采用三维扫描技术,任意方位重建;观察视神经也可采用DTI技术。
三、眼眶解剖
四、眼球常见疾病
1、视网膜母细胞瘤
(1)5岁以内,特别是3岁以内常见
(2)单侧或双侧,单侧常见
(3)一般首选CT,观察球外侵犯、视神经受侵或合并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时选择MRI
(4)基本表现:玻璃体后部不规则肿块,90%钙化;MRI以等T1等T2信号为主,也可以伴长T1长T2信号,钙化呈T1T2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
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应用前景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能够详尽地观察人体部位、诊断疾病的
非常重要的医学成像技术。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医学诊断和治
疗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医学的可靠性。本文将对磁共振成像技术
及其应用前景做出详细的探讨。
什么是磁共振成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一种用强磁场及高频电磁波对人体
进行内部成像的医学成像技术。人体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会发生
核磁共振现象,根据不同组织的特性,通过测量放射状和横向的
信号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他医学成像技术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与
射线成像(如X 光片和CT 扫描)相比,MRI 不会产生电离辐射,能够进行更加安全的诊断,并且对于软组织的成像效果更为出色。此外,MRI 的成像可以同时观察到多个方向,对血管的动态观察
及对深部、小部位的拍摄也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
应用前景:MRI 让诊断更加全面、准确
MRI 技术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的诊断。例如,在神经科学领域,MRI 技术已经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如颅脑疾病和脊髓疾病的准确诊断,脑功能的局部激活和代谢,以及神经磁刺激等技术的研究。
在心血管领域,MRI 技术可以更好地诊断和评估心肌功能和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在体形分析领域,MRI 技术初步用于对体脂分布的定量分析,即把脂肪和瘦肌肉进行图像分析。在肝脏疾病的研究领域,MRI 技术可以更好地诊断和区分各种类型的肝病。
此外,MRI 技术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前景。MRI 技术可以更好地检测到肿瘤的颗粒大小、形状和信号强度等信息,有效地进行评估,同时,MRI 技术还可以监测肿瘤的生长和分化,以及选择治疗方案的效果。
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现状
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现状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
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结构和功能信息
的无创检查技术。通过对人体置于强磁场和高频电磁场的
共同作用下,测量产生的磁共振信号,可以得到高分辨率、多平面的影像,为医学诊断提供有力依据。本文将介绍磁
共振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其应用领域、制约因素以
及未来发展趋势。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
研究和应用。目前,MRI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常用的诊断
手段之一,能够检测和诊断多种疾病,如癌症、脑部损伤、神经疾病等。MRI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优
异对比度,可以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各种组织的分布和形态,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然而,MRI技术在一些方面还存在制约因素。首先,MRI设备昂贵且庞大,限制了其在各种医疗场所的普及应用。其次,MRI扫描时间较长,患者需要在狭窄的磁感应
室内保持静止,这对一些特殊患者如老人和儿童来说是一
种困扰。另外,MRI扫描对患者的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
需要排除患者体内对磁场或高频电磁场的异常反应,例如
金属植入物、心脏起搏器等都会影响扫描结果。这些制约
因素限制了MRI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尽管如此,近年来,MRI技术仍然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以克服上述的制约因素并提高成像效果。首先,MRI设备
的磁场强度和扫描速度得到了提高,高场MRI和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扫描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促进了MRI技术的临床应用。同时,开放式MRI设备的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科学研究中的进展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科学研究中的进展
引言:
脑科学是关于研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其发展得益于先进的神经科
学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已经成为脑科学研究
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将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科学研究中的进展,包
括其原理、应用以及对认知过程的理解。
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组织中的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取图像的一种检测技术。核磁共振现象是指当核自旋处于一个外加磁场中时,会发生自旋共振现象,并通过测量共振信号来获取有关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信息。MRI技术将这
一原理应用于脑科学研究,不仅能够提供关于脑结构的详细图像,还能够研
究脑功能的改变。
二、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
1. 脑灰质和白质的分析
通过MRI技术,研究人员能够精确地定位和分析脑灰质和白质的分布情况。脑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细胞体组成,而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研究者
可以比较不同群体或疾病患者和正常人的脑组织结构差异,从而对神经系统
疾病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功能性MRI (fMRI)研究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能够通过测量脑血氧水平变化来研究脑功能。当大脑
某一区域活跃时,该区域的血流量和血氧水平会增加。通过fMRI技术,研
究者能够精确地检测到这一变化,并将其与不同的认知任务或刺激联系起来,以研究脑区的功能特性。
3. 结构和功能的结合研究
MRI技术的一个重要优势是能够同时获取脑结构和功能的信息。结构图
像可以提供脑的解剖定位,功能图像则可以揭示不同区域之间的连接和相互
作用。通过综合利用这些信息,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脑的复杂功能。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眼眶疾病,多为良性,在病理分类上主要包括神经鞘瘤、畸胎瘤和脂肪瘤等。MSCT和磁共振成像是常用的眼眶肌锥内肿瘤的诊断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病变部位、大小和形态等信息,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在MSCT中,眼眶肌锥内肿瘤呈现为一种局限性的软组织肿块。肿瘤通常具有边界清晰,但也可能有残留膜的呈弥漫性扩散或浸润生长的特点。肿瘤密度多为均匀或不均匀,低密
度或等密度。在增强扫描中,肿瘤常呈现均匀或不均匀的环状或结节状强化。根据强化的
程度和模式,可以进一步推测肿瘤的性质。
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和组织对比度。在T1加权像上,眼眶肌锥内肿瘤呈现为低信号。而在T2加权像上,肿瘤常为等或高信号。这是由于肿瘤内的纤维组织、囊变区和钙化物质导致的。除了T1和T2加权像,磁共振造影也可以提供关于肿瘤
的血供信息。良性肿瘤的血供大多局限在肿瘤周边,而恶性肿瘤的血供常较丰富且不规
则。
MSCT和磁共振成像对于眼眶肌锥内肿瘤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通过对肿瘤的形态、大小、密度、强化程度以及血供的观察,可以初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仅依靠影像学
并不能确定肿瘤的确切性质,尤其在一些特殊类型的肿瘤和肿瘤的早期阶段。最终还需要
结合病理学检查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3.0T磁共振在眼眶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o f t h e l e s i o n s , a n d p l a y a n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s e l e c t i o n o f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a p p r o a c h e s t o o r b i t o t o m y . [ Ch i n e s e Me d i c a l
( R a d i o l o g y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t h e 8 1 s t H o s p i t a l , N a n j i n g 2 1 0 0 0 2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m T o s t u d y t h e v a l u e o f 3 . 0 T MR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o r b i t a l o c c u p y i n g l e s i o n s . M MRI i f n d i n g s i n
【 摘 要] 目的 : 探讨3 . 0 T磁 共振 成像 技 术在 眼 眶 占位 性 病 变 中 的诊 断价 值 。 方 法 : 回顾 性 分 析 经 临 床 或 病 理 证 实 的 2 1
例 眼 眶 占位性 病 变的 影 像 学表 现 . 所 有 病 例 均行 3 . 0 T MR 平 扫 加 增 强扫 描 。结 果 : 眼眶 良、 恶性 占位 病 变 的 MR 信 号
眼眶病变的SPIR磁共振成像
眼眶病变的SPIR磁共振成像
徐志成;TerkM;DestianS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年(卷),期】1995(001)001
【摘要】目的:评价SPIR(用于化学位移脂肪抑制的频谱预饱和反转复位技术)与造影增强联合应用在眼眶病变判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20例眼眶病变患者在Gd—DTPA增强前后,分别采用T1加权SPIR技术(飞利浦ACS Gyroscan).以四级评分系统与常规T1加权和T2加权图像作比较.5例无眼眶病变者用来研究正常眼眶解剖。结果:由于高信号脂肪和正常结构的平均容积加上化学性位移伪影在常规MRI图像上难以清楚地勾画出眼眶解剖结构.SPIR图像能清晰显示不能增强的视神经和能显著强化的眼直肌群和泪腺。SPIR技术在眼眶病变的判断中较常规MRI图像为优。结论:SPIR技术与Gd-DTPA注射联合应用.在显示眼眶解剖上要优于常规MRI.它增强了强化病变的显著性,应常规应用于眼眶病变检查。因此,增强后的SPIR能替代增强后的T1加权图像,SPIR的不利是由于气-骨界面信号衰减伪影的出现。
【总页数】6页(P21-26)
【作者】徐志成;TerkM;DestianS
【作者单位】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洛杉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7.5
【相关文献】
1.眼眶肌锥内病变磁共振成像影像学表现 [J], 李隽;徐林;唐作华;朱勇;许永华
2.增强SPIR/3D/FFE在幼年性特发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 [J], 林凌华;邹爱华;姚秋英;李磊;许建荣
3.T1WI SPIR在胰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常泰;贡鸣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
是一种采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的成像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和研究的深入,MRI在医学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最近,随着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MRI的精度和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本文将会介绍MRI在医疗方面的应用,以及研究人员在MRI技术上所做的最新研究。
MRI在医疗中的应用
MRI技术已经成为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之一,其精
度和分辨率是传统影像检查所无法比拟的。MRI成像利用磁共振
现象,通过不断改变磁场,使人体组织中的核子发生共振,得到
关于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由于磁共振现象本身不会对人体产生
任何有害的影响,因此MRI技术安全可靠且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MRI在诊断中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提供了对人体各个角落、组织
结构、血管系统和软组织进行准确、非侵入性的检查。除此之外,MRI还可以进行动态磁共振造影,这是一种采用快速成像技术获
得动态实时图像的方法。此外,MRI还可以用于治疗方面,比如
局部超声波引导下的介入性治疗,以及针对肿瘤的磁共振引导下
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最新MRI技术研究进展
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各种针对不同应用的MRI技术不断涌现。以下是目前最新的MRI技术研究进展:
1. 高场MRI技术
高场MRI原理是将主磁场强度提高至3.0T、7.0T以及更高的
磁场下,从而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和对更小的结构的敏感度。高场MRI技术可以影响影像质量、提高影像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并得
到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方面,包括早期癌症检测和神经元追踪等。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方法,通过使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如CT扫描、MRI和超声等,来评估眼部和眼眶的病理情况。这些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眼部问题。
CT扫描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使用X光和计算机处理来横断面图像。它可以显示眼球、眼眶和相关结构的详细结构,并帮助医生检测和评估眼部肿瘤、炎症和损伤等病理情况。CT扫描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准确地显示组织的密度和结构。
MRI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使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详细的图像。与CT扫描相比,MRI更适用于评估柔软组织的病理情况,如眼球、眼眶和眼眶周围的结构。MRI可以提供高对比度的图像,帮助医生检测和评估眼部肿瘤、炎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病理情况。
超声
超声是一种无创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使用高频声波来图像。它可以评估眼球、眼眶和相关结构的病理情况,如眼内肿瘤、眼眶
囊肿和眼外伤等。超声提供实时图像,可以观察和评估眼部血流情况、眼动力学和眼部结构的移动。
眼和眼眶的常见病理诊断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眼部病理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眼和眼眶病理诊断:
1. 眼球肿瘤:CT扫描和MRI可以检测和评估眼球肿瘤的性质、大小和位置。这有助于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切除或放疗治疗。
2. 眼眶炎症:CT扫描和MRI可以显示眼眶的炎症程度和分布。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或抗炎药物,非常重要。
3. 眼眶损伤:CT扫描可以检测和评估眼眶的骨折、软组织损
磁共振(MRI)眼眶、视神经扫描技术
磁共振(MRI)眼眶、视神经扫描技术
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异物,活动义眼一定需去除。
线圈:头颅正交线圈或相控阵线圈。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身体与床体保持一致,使扫描部位尽量靠近主磁场及线圈的中心,下颌下收,并嘱咐被检者紧闭双眼不要活动眼球。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头部用海绵垫固定,注意保护听力。
定位位置:眼眶。
常规扫描方位: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
横断面:BH Calibration Scan,横轴位扫描校准序列
如使用相控阵线圈,所有序列需进行扫描校准序列,如使用头颅正交线圈则不需扫描校准序列。
中心定于扫描部位的中心位置,层厚8MM,单次采集,如范围不够,可增加层厚。
相控线圈需使用Asset或Pure针对相应的线圈进行校准。Pure可改善多通道线圈图像的均匀性,Asset可加快扫描速度。
频率编码为前后。
横轴位: AX T1 FSE 横轴位T1加权序列
在冠状面及矢状面上定位,在矢状位上定位线平行颅内段视神经走形,冠状位上调整角度,使定位线平行两眼球中心连线,扫描范围包括双侧眼眶上下壁,需包括整个病变范围。
使用上下饱和带,可减轻血管搏动伪影。
使用NPW技术,频率编码方向为前后。
横轴位: AX T2 FSE/AX T2 FS FSE 横轴面T2加权序列/脂肪抑制序列
复制AX T1 FSE序列定位线。
使用上下饱和带,可减轻血管搏动伪影。
使用FS技术,需添加局部匀场,如使用FS效果不佳,可使用STIR序列。
使用NPW技术,频率编码方向为前后。
冠状面:COR STIR,冠状面STIR序列
磁共振成像技术和磁共振导航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和磁共振导航技术的研究和
应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
大力的医学成像工具,其核心原理是利用核磁共振效应,对人体
组织进行成像。MRI技术通常需要使用强大的磁场和高频辐射波。磁共振导航技术则是在MRI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应用于微创手
术和导航等领域。
MRI技术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对人体内部器官
和组织的状态进行非侵入性、高分辨率成像。例如,MRI可以用
于检测人体内部的软组织、肿瘤、骨骼和关节结构,还可以用于
研究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器官的功能和病理状况。与传统的
X光成像技术相比,MRI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并且不会产生
辐射损害。
MRI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磁共振导航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磁
共振导航技术主要应用于微创手术和导航等领域。通过对人体器
官进行MRI扫描,并将扫描结果与患者实时的位置信息进行匹配,可以确定手术器械的精确位置和方向,实现高精度的微创手术。
此外,在导航和定位等领域中,磁共振导航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虽然MRI技术和磁共振导航技术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但它们的发展仍受到一些技术和成本限制。在MRI技术中,强磁场和高频辐射波的使用需要高昂的成本,并且容易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MRI成像也容易受到人体结构的影响,对不同部位的检测效果有所不同。
而在磁共振导航技术中,精确的匹配需要高精度仪器的配合,并且该技术的应用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实际的应用中,磁共振导航技术也需要高度专业的医学技术和专业的医护人员的协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 位 &#;8 脂 肪 抑 制 技 术。增 强 对 比 剂 !1RS&TA 剂 量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A6B C "5D6;4 !ED F7;G,HIG;JE7 $**/, K;4 $/, L;M /
・ .1/ ・
表!
视神经 扫描方式 横轴位: 平扫 脉冲序列 ! #$%& ’ () #+%& 增强 矢状斜位: 平扫 增强 冠状位: 平扫 增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单位:#44I%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
合和选择正确的扫描方位, 及 &=;8 脂肪抑制技术等的应用更有助于显示正常眼眶解剖结构及眼眶
材料和方法
搜集 #LLI 年 % 月至 =443 年 % 月在我院行 #$ 一般资料: 眼眶磁共振扫描患者 34 例, 男 ## 例, 女 #L 例, 年龄 I Q M4
・ ,"$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1( 年 !1 月第 )( 卷第 ( 期
OG57 J 8;D5AE B6D W@A<,X%<AY6@ )11(, SAE )(, TA0 (
[!] 平行 。!眼球病变调整技术参数:眼球病变应选用 "#$ %&
位, 冠状位 -!./ 增强扫描。所有脉冲序列必须加脂肪抑制。 因为绝大多数病变增强后呈短 -! 高信号, 而 -!./ 中眶内脂 肪也呈高信号, 不易分辨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所以增强
各扫描方位和脉冲序列 !" 图像质量评定
眼内外直肌 $ $$1 +0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眼上下直肌 " — — — + * + , # — — — + $ + $ $ — — — $2 $* $2 +1 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2 $* $1 +0 $2 $*
【摘要】 目的
探讨眼眶磁共振扫描成像技术。 方法
对 34 例患者做眼眶磁共振成像 (5+)*06(, 70’.*+*,0 89+)(*)) 。脉冲序列::" &# #$% & ’()*+ &2(* ’/001, 加权 ( 20()-601 89+)(*) ;8) ,<:" &= 加权 ( 20()-601 89+)(*) ;8 ) ,&=;8 采用脂肪抑制技术或 :" &#>?+(@, 横轴位 ( AB(+? ) 、冠 状 位 ( C.@.*+? ) 、 矢状斜位 <7<:" &=;8 &=;8 采 用 脂 肪 抑 制 技 术。扫 描 方 位: (DE?(FG0 :+)(66+?) 和横轴俯卧位 ( /@.*0) 等。扫描参数: <.H #I ,9 J #I ,9,:" &#;8:&7 KK4 9’ &" ## 9’,<:" &=;8:&73444 9’ &"LI 9’ 或 &#>?+(@:&7 =#K3 9’,&" ## 9’,&8 M%4 9’,<7<:" &=;8:&7 接收带宽 #%$N3 5OP, 平均激励次数 K 次, 层厚 3 Q K 99,无间隔。 3%44 9’ &" I4 9’,矩阵 =%N J =%N, 增强对比剂用 !1RS&TA 4$# 99.?UV)。结果 横轴位可清晰显示视神经全长及眼内外直肌及与病变 磁共振扫描参数的优化组 的关系。冠状位在同一层面可清晰显示视神经、 眼内外直肌、 眼上下直肌的断面及与病变的关系。 矢状斜位可清晰显示视神经全长、 眼上下直肌及与病变的关系。 结论 病变的定位和诊断。 【关键词】 眼眶; 磁共振; 成像技术 !"#$% &’ $()*$+* %,-.+/0/*1 !" #$%&’(%) , !"*+, -.% , ,/0 1$%)&).2 , (3 .4 5 6(7.839(%3 2’ :.;$242)< ,(8(8.4 =2>7$3.4 2’ ?!*, @($A$%) BCCDEF , GH$%. 【2#3%")-% 】 !#4,-%$5, &. (*H0’6()+60 6-0 57 (9+)(*) 60,-*.?.)W .> .@E(6X &,%./63 5+)*06(, (578)(* .@E(6 .> 34 /+6(0*6’ 20@0 /0@>.@901 EW !" #$% & :()*+ ",-. ’/001 .@ !" #$% & @0’.*+*,0 (9+)(*) :()*+ &2(* ’/001X TG?’0 :0FG0*,0::" ()-601 (9+)(*)( ;8)<:" &=;8,&=;8 >+6 ’G//@0’’(.*( <:) 60,-*.?.)W .@ :"&#>?+(@ <7<:" &=;8,&=;8 <: 60,-*.?.)WX T+6(0*6 /.’(6(.*:+B(+? ,.@.*+? +*1 .E?(FG0 ’+)(66+?, ’G/(*0,/@.*0X T+@+9060@’:<.H, #I ,9 J #I ,9,:" &#;8,&7KK49’ &"##9’,<:",&=;8 &73444 9’ &"LI 9’ .@ &#>?+(@ &7=#K3 9’ &"##9’ &8M%4 9’,<7<:" &=;8,&73%44 9’ &"I4 9’X 5+6@(B =%N J =%N,@0,0(H(*) E+*12(16- #%$N3 5OPX Y0B K 6(90’,’?(,0 6-(,V*0’’ 3RK 99X Y. ’/+,(*)X 4$# 9.?UV) !1RS&TA 2+’ G’01 6. 901(+? ?+60@+? @0,6G’ 9G’,?0 +*1 ?0’(.*’ 20@0 1(’/?+W01 ,?0+@?W .* ,.*6@+’6X ’,370%3 &-0 2-.?0 ./6(, *0@H0, +B(+? ’0,6(.*X &-0 ./6(, *0@H0,901(+? ?+60@+? @0,6G’ 9G’,?0 +*1 ’G/0@(.@ (*>0@(.@ @0,6G’ 9G’,?0 20@0 1(’/?+W01 ,?0+@?W .* ,.@.*+? ’0,6(.* .> 6-0 ’+90 /?+*X &-0 2-.?0 ./6(, *0@H0,’G/0@(.@ (*>0@(.@ @0,6G’ 9G’,?0 +*1 ?0’(.*’ 20@0 1(’/?+W01 ,?0+@?W .* .E?(FG0 ’+)(66+? ’0,6(.*X 8/+-073$/+ T+@+9060@’ ’G,- +’ 578 /G?’0 ’0FG0*’0,/+6(0*6 /.’(6(.*,>+6 ’G//@0’’(.* 60,-*.?.)W,’-.2?1 E0 6+V0* 6.)06-0@ >.@ )..1 ?.,+6(.* (* 6+V(*) /-.6.’X &-0’0 +@0 -0?/>G? 6. 1(’/?+W +*+6.9(, ’6@G,6G@0’ 6-0 .@E(6 +*1 6. 6+V0 ’(60, FG+?(6+6(H0 +*+?W’(’ .> .@E(6+? ?0’(.*’X 【9,1 :/"63】 D@E(6; 578; 89+)(*) 60,-*.?.)W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迅猛发展, 各种脉冲序列不断更 新, 扫描速度的提高, 以及较高分辨力、 多种脉冲序列、 多方 位多角度成像, 明显提高了正常眼眶解剖结构的显示及眼眶 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水平。本研究对 34 例眼眶做磁共振 扫描, 研究脉冲序列、 扫描方位及扫描参数的优化组合, 并评 价其应用价值。 岁, 平均年龄 3L$N 岁, 其中 == 例行增强扫描。 =$ 方法:578 检查采用 !" #$% & :()*+ 0,-. ’/001 或 !" 平行 #$% & :()*+ &2(* ’/001 磁共振成像机。选用的脉冲序列: 于双侧视神经的横轴位 &#;8、 矢状斜位 &=;8 及冠状 &=;8, 位 &=;8。所有 &=;8 均使用化学饱和法脂肪抑制技术。选 用颅脑 高 分 辨 正 交 表 面 线 圈 或 I 通 道 相 控 阵 表 面 线 圈。 <.H: #I ,9 J #I ,9,:" &#;8: &7KK4 9’ &"## 9’ <:" &=;8: &73444 9’ &"LI 9’ 和 &#>?+(@ &7=#K3 9’ &"## 9’ &8 M%4 9’, 接收带宽 <7<:" &=;8: &73%44 9’ &" I4 9’。矩阵 =%N J =%N, 平均激励次数 K 次, 层厚 3 Q K 99、 无间隔。眼眶 #%$N3 5OP, 矢状斜位, == 例病变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全部做横轴位,
[’] 扫描加脂肪抑制相当重要 。 " 特殊扫描方位的应用:常
(’ 英寸) 环形小线圈, 矩阵 (!) * )($, 层厚 ) + ’ &&、 做高分 辨力扫描, 为了提高信噪比, 信号平均次数 , 次。眼球病变 需双侧同时扫描以便对比。眼球病变信号较复杂, 如果在 可再做 -!./ 加脂肪抑制, 需要做增 -!./ 上病变成高信号, 强扫描时也要加脂肪抑制。患者必须在扫描全程使眼球保 持不动。"照相技术的要求:眼眶软组织的层次较多, 随时 调整合适窗宽、 窗位, 才能得到清晰对比度的图像。局部放 大照相, 横轴位要包括视交叉, 这是病变易发生的部位。矢 状斜位及冠状位必须附上定位参考图像, 便于定位诊断。 本研究提示除常规扫描 )# 特殊扫描方位和序列的应用: 外, 应根据临床要求和病变的情况合理添加特殊扫描方位和 序列, 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脂肪抑制技术的运用:因 视神经和眼肌为中等信号, 病变在 -!./ 多为长 -! 低信号, 在 -!./ 不用脂肪抑制, 利用脂肪的衬托作用, 清晰显示解剖 结构。而病变在 -)./ 多为长 -) 高信号, -)./ 用脂肪抑制 技术, 去除脂肪信号对病变的干扰, 才能清晰显示病变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 特别是病变与视神经的关系 (内生或外压) 。
・ KMK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44% 年 #4 月第 =% 卷第 % 期
C-(* Z 7+1(.? 501 T@.6,D,6.E0@ =44%, [.? =%, Y.X %
・ 影像技术 ・
眼眶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研究
李金锋 梁燕 郭行高 江波 赵廷强
采用 !" #$% & ’()*+ ",-. ’/001 或 !"
矢状斜位 ()8 #$%& ’ () , 示眼球脉络
膜黑色素瘤及视神肌、 上直肌和下直肌; 图 # 冠状位 ()8 #$%& ’ (), 示视神经断面、 上直肌、 下直肌、 内直肌、 外直肌; 图$横 轴位增强扫描 #+ 34567 ’ (), 示左侧海绵状血管瘤的范围; 图 % 冠状位增强扫描 #+ 34567 ’ (), 示眼肌群及视神经断面和受压 上推的视神经; 图 & 矢状斜位增强扫描 )8 #+%& ’ (), 示眼球脉络膜黑色素瘤、 视神经全长、 上直肌和下直肌
讨
论
提高图像质量注意以下 , 点: +9 本实验表明, % 摆好扫 描体位; 要使横轴位、 矢状斜位在同一帧图像显示视神经全 长。患者必须凝视正前方并闭目, 扫描中保持眼球不动是成 功的关键。保持患者听眶线垂直于台面和视神经与定位线
图!
横轴位 #+ 34567, 在脂肪信号衬托下清楚示视神经、 内直肌、 外直肌和病变; 图"
注: 患者 ,* 例, 其中 $$ 例行增强扫描
*9+ ::;4<=>。由两位主任技师阅片分析。按解剖结构及病 变的关系 . 级评定影像质量: % 未显示; & 模糊; ’ 较清晰; (清晰。
; 全长, 眼上下直肌等结构 (图 $ ) ()8 或 ("()8 ’ 冠 状 位: 外、 上、 下直肌和视神经横断 #$%& ’ () 在同一层面显示内、 面 (图 ,) ; ( ("()8 及 #+34567 比 ()8 及 )8 显示的图像更细 腻, 脑灰白质对比更加鲜明; 能显示病变增强程 )增强扫描, 度, 病变范围及与周围正常解剖结构的关系, 更利于病变性 质的诊断 (图 . ? -) 。
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果
各扫描方位和脉冲序列 !" 图像质量评定结果见表 +。 本实验不同扫描方法和脉冲序列图像特点。% 横轴位: ()8 或 ("()8 #$%& ’ () 由于去除了眼眶内高信号脂肪的干 扰, 清晰显示病变及与周围解剖结构 (如视神经) 的关系, 同 时显示视神经全长、 眼内外直肌。 )8 #+%& 或 #+34567 由于脂 肪的衬托作用使视神经, 视交叉, 眼内外直肌清晰显示 (图 ; +) ()8 或 ("()8 #$% ’ () 能清晰显示视神经 &矢状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