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离散度与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的关系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 任 小平 , 茁 . 年呼 吸疾 病 患 者 医 院感 染调 查 分析 【 . 抗 2 杨 老 J 中国 】
感染化 疗杂 志, 0, 4: 22 4 2 5 () 2-2 . 0 5 2
【】 刘 冀. 年慢 性呼 吸道 疾病 并发 真菌感 染4 例 分析 【 . 海医 学 3 老 6 J青 】
大Q 间期 与最/Q 问期之 间的差值 ,Q d 映 了心 室肌复极 的不 同 T J T  ̄ T反
监测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 ,L w 分级 m级及 Ⅲ级 以上 者为 恶性室性心 on 律失常。
l - 3统计学处理
步性和 电不稳定 性。研究表 明它 可 以作为 预测心脏病室性 心律失常发 生 的指标 。扩 张型心肌病容 易合并 室性 心律失常 ,甚 至导致猝死 。本 文 的目的是探讨扩 张型心肌 病患者的Q 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 发生之 T
中 图分类号 :R 4 . 517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号 :1 7- 14 (0 0 2 O 1 一 2 6 1 89 2 1 )3 — 24 O
Q 离散度 ( T dses n T )是指体 表心 电图十二 导联 中最 T Q i r o ,Q d p i
校正Q 间期离散度 ( Td = T ma・ T mi。采用2 h T Q c) Q c x Q c n 4 动态心 电图
高血压与QT间期离散度
高血压与QT间期离散度
作者:王胜凯,韦铁民
来源:《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年第02期
[关键词]高血压;QT离散度;降压药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2_0140_03
QT间期离散度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心电学概念,其标准十二导联上最长与最短QT间期之差,有实测值(QTd)和心率纠正值(QTcd)两种。有学者认为其反应了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是能够反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心电学指标[1],对心血管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众多文献报道有关QTd在评价高血压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长QT间期综合征、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及人群死亡率中的作用,并显示较为肯定的价值。本文仅对QTd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综述。
1 血压水平及QTd
血压水平是反映高血压患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Clarkson PB[2]等报道在一组未经治疗或至少停服降压药一周的49例高血压病人,其QTd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水平呈正相关(r=0.39),且在排除有心电图证据的左室肥厚后,这种关系仍然存在。另一项717人的人口学调查中,高血压组的QTcd大于正常血压组[3]。但我国裴志芳[4]等却没有发现QTcd 与血压水平相关;并且一组长期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人,QTd已明显下降,停止药物治疗8周后,血压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但QTd却没有随之增大[5]。亦有报道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现象与QTcd没有相关性[6]。经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人,血压水平与QTd无关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药物应用后,血压可以很快达到正常水平,而QTd却没有如此迅速的变化。一些小样本研究选择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得出血压与QTd 相关,原因可能是血压水平较高的患者,其心肌的重塑也更严重(当时可能心肌形态尚未表现)。
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QT离散度、心率变异指标的对比研究
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QT离散度、心率变异指标的
对比研究
丁翊;华泽惠
【期刊名称】《临床心电学杂志》
【年(卷),期】2001(10)1
【总页数】2页(P29-30)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
【作者】丁翊;华泽惠
【作者单位】空军南京第454医院干部病房;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功能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R541.4
【相关文献】
1.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对比分析研究 [J], 吴翠香
2.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心率变异指标的分析 [J], 王春梅;张文斌
3.分析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J], 韩玉华;杨燕
4.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与心率、心率变异性的时晨变化及相关性 [J], 杨保忠
5.军队离退休干部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QT离散度五年前后对比分析 [J], 苏华;徐峰;段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QT离散度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关系分析
QT离散度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关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38例,采用12导联心电图同步描记及心脏超声检查等方法做QTd及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检测分析。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较正常对照组QTd明显增大(P134 g/m2,女性>110 g/m2作为左室肥厚(LVH)。
1.3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 结果(见表1及表2)
3 讨论
高血压是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心病引起死亡的最重要的风险因素之
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血压发病的增多,高血压已成为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1]。原发性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早期表现为左心室后壁和室间隔肥厚及左心室质量增大,患者最终可因心肌失代偿致使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而死亡,也可以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
期前收缩的发生机制不外乎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升高以及局部心肌纤维的传导障碍而产生的折返激动。折返激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期前收缩发生机制。故室性心律失常,无论是室性心动过速还是心室颤动,大多数是因折返激动所致。
QTd反映心室复极不同步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局部心肌动作电位时限的变化以及心肌内电位变化的不均一的异常达到足够强度,可引起QTd的明显改变。QTd增大使相邻心肌复极时间差异增大,形成大小不同的折返途径,所以QTd 增大可能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QT离散度临床意义
QT离散度临床意义
QT离散度是指心电图中QT间期的变异程度,它可以反映心脏电生理
的稳定性和异常程度。这项检测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来进行,常见于
心律失常、药物或重金属中毒等情况下。
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1. 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QT离散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因此医生可以据此进
行评估和诊断。QT离散度较高时,可能预示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的风险。
2. 评价药物及治疗的效果
部分药物会对QT间期产生影响,而QT离散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这一
影响是否存在,从而评价药物的疗效。此外,通过对治疗后QT离散度的改善,也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
3. 监测药物及治疗的安全性
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心脏电生理的稳定性,从而产生一定的风险。通
过监测QT离散度,医生可以及时发现相关的异常变化,从而保障治疗
的安全性。
4. 判定重金属中毒程度
相比较其他检测手段,QT离散度检测在判定重金属中毒程度方面更为准确。当QT离散度明显增高时,可能提示重金属中毒的情况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QT离散度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广泛性,但它的检测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离散度异常时,应适当进行其他检查手段的辅助诊断。
高血压病左室构型与QT离散度关系的研究
关键 词 : 血 压 痛 ; 室构 型 ;T 离散 度 高 左 Q
中 图分 类 号 : 54 1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47 1 (0 8 l-8 80 R 4 . A 10 -15 20 ) l 8 - 0 4
Su yo lt nhpb t enl t e tiua atr n 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 n td f eai si ew e f v nr lrp t na dQT ds ri r o e c e p o
10 om aueteQ t vl n acl ete T , ahe c oa i a a m aue i h esr t l f 5 .T esr Ti e a adt clu t h Q d ec l tcr o m w s esr wt tem aue o h nr o a er d g r d h oo t iuehnls ota , htso . es n adwt te u gm n o ys eu s Q i e i so Q di h pc r ade sf r poohp7 0vri , n i de et f e.R sl : Tds r o f T e t w e o hh j e t ps n n
高血压病左室肥大Q-T离散度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该组 中 Q d6ms T >0 3项检 出率均 高于< 0I 6 I T S及左 室正 常组 中 Q d 6m T >0 s者 ,复杂性 室性心律失常及 室速有显著性差异
(< . 1。结论提 示高血压左室肥 大 Q d增加与 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 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室速有一定关系,结合左 室重 P 0 0) 0 T
生使得感染容易发生 。 因此 , 首先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 的使用, 加强实验室与临床 的协作, 有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 ; 其次应 加强 临床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防止感染和 交叉
感染 。
总之 , 加强对不动杆菌属 的耐药性监测 , 对了解本地区及 本 院内的细菌分布 、 耐药性和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很大 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 0 年 2月第 5 第 2 08 卷 期
Wol el Dgs r dH a h ie t t
・
论
著・
3讨论
比较低 ,分别为 29%、1.%;对 呋喃妥因、头孢哌酮/ . 7 3 9 舒巴 坦 、哌拉西林/ 舒巴坦 、庆大霉素、左氧沙星 、环丙沙星 、头 孢吡肟 的耐药率上升依次分别为 2 . 2 . 3 . 3 . 08 87 07 46 %、 %、 %、 %、 3. 9 %、4 . 6 3 %、4 . 6 46 %。对阿莫西林/舒巴坦 、头孢噻肟 、氨
高血压患者QTpeak离散度变化规律与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行为 ,去 除一 些不 良习惯 ,如 吸烟喝酒 、暴饮暴食 、熬 夜麻将 等 ;在 第4 、5阶段 ,应改变环境 中消 除或减少危 险行为的诱惑 ,积极 引导他 们向健康方式转变 ,引导饮食控 制的 同时进 行运动治疗 ,养成 良好 的
[] 陈泽 奇. 味 补肝 汤治 疗糖 尿病 神 经病 变 的临床 观察 [ ] 6 5 加 A . 届 第 全 国中西 医结 合糖 尿病学 术 会议 [] 山: 0 :3-4 . C. 黄 2 2 393 0 0
生活 习惯 。就 目前短 期观察结果 来看 ,行为转变 理论模 式对患 者进 行
教育有积 极的作用 ,但是要将 此模 式继续保持 ,还需要家人 的共同支
持与帮助 ,因此 ,对糖 尿病患者进 行行为干预 需要每一个家庭 成员的
关心 、理解 与支持 。
参 考 文献
[】 C roa . h r s te rt a Sa e f h n e d l n 1 oc rnJ eTa — h oe c l t s a g T n i g oC Mo e a d
中国医药指南 2 1 年 7月第 8 第 2 期 00 卷 O
G i C ia d i ,u 1,o. N . ud o h Mein Jl2 0V 1 , o 0 ef n ce y0 8 2
表4 两组血 糖控 制 情 况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QT离散度的测定及药物干预
缩 短 , 成 心 室 不 同 部 位 的 复 极 不 一 致 。 外 , 血 压 病 左 室 造 另 高
肥 厚 的 心 肌 需 氧 量 增 加 , 肌 血 流 灌 注 相 对 不 足 可 使 冠 状 动 心 脉 储 备 量 下 降 , 现 心 肌 缺 血 性 损 伤 , 肌 电 稳 定 状 态 发 生 出 心 变 化 , 致 心 室 肌 各 部 位 复 极 不 均 匀 性 增 加 , 不 稳 定 区 域 导 电
的 影 响 ( ± )
符 合 19 9 9年 w H(/s 标 准 , 心 脏 超 声 确 诊 为 左 室 肥 厚 , )I H 经 其 中男 3 8例 , 2 女 2例 , 龄 (5 6 岁 。 健 康 对 照 组 5 年 5± ) O例 , 为 同期 门 诊 健 康 体 检 者 , 3 男 2例 , 1 女 8例 , 龄 ( 3 8 岁 , 年 5± )
增加。
当 高 血 压 病 左 室 肥 厚 患 者 给 予 血 管 紧 张 素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卡 托 普 利 治 疗 8周 后 , 血 压 降 至 1 . / k a以 下 作 为 以 8 7 1 P 2
2 结 果
2 1 高 血 压 病 左 室 肥 厚 组 的 QT . d明 显 高 于 健 康 对 照 组 , 见
表 1 。
理 想 目标 , 物 在 降 压 同 时 , 逆 转 左 室 肥 厚 , 与 张 维 忠 药 可 这 等 的 研 究 结 果 一 致 , 时 明 显 缩 短 QT 。提 示 左 室 肥 厚 与 同 d 左 室 重 量 的 增 加 可 引 起 心 肌 纤 维 化 、 性 坏 死 、 肌 间 质 组 灶 心 织增 加 , 心肌 电不稳 定 区域 增 大 , 扰 正常 的 细胞 电活动 , 使 干 易形 成某 种形 式 的折 返 环 , 而产 生异 位搏 动 。 从 有 左 室 肥 厚 的 高 血 压 病 患 者 , 但 易 猝 死 , 心 血 管 病 不 且
室早Lown分级法
室性早搏的危险度分层
室性早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它可继发于任何类型的心脏疾病;也可以见于健康人;由于在不同的情况下;它对人体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别;轻者可以无任何影响;重者可以引起诸如室速、室颤、等致命性心律失常..所以;人们试图根据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其它相关因素;将其区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以确定是否需要积极治疗并判定预后等..下面笔者将就室性早搏危险度分层这一问题进行介绍..
1. Lown分级法①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分级方法..1971年;美国医生Lown和Wolf总结了室早和冠心病猝死的关系;通过22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电监测资料;按“危险性”对伴发的室早进行分级;进而推测不同级别的室早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后来;这一方案称为室早的lown分级法;该方案简单直观;很快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以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其分级的依据是室性心律失常的频发和/或复杂程度..室早级别越高;其危险因素越大..具体如下:
Lown和Wolf室早的分级法1971
① Lown B,Wole M. Approaches to sudden death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Cirulation.1971,44,130.
Ⅳ-B级3个或更多;形成短阵室速
Ⅴ级早期发生的R on T
一般认为;Ⅲ级以上的室性早搏危险程度较高;赵祥文等②将严重心律失常按危险程度分为三类:即致死性心律失常、严重警告性心律失常、警告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被列为警告性心律失常;Ⅳ、Ⅴ级均被列为严重警告性心律失常..田瑞雪③观察分析了lownⅣ、Ⅴ级室早与QT离散度的关系;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其具有较高的危险性..Myebury等④也认为Ⅲ、Ⅳ级是高频率室性早搏;需要干预性治疗..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Q-T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Q-T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Q-T离散度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40例,分为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组20例,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20例,健康正常组20例,用全自动十二导联心电图测定其Q-T离散度数值,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Q-T间期测量值为56.3±9.2,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4%,而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Q-T测量值为30.4±7.5,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3%,将康对照组,Q-T测量值30.4±6.8,机型心律失常发生率23%。结论血压升高不会影响Q-T离散度,只有合并左心室肥厚,才影响Q-T离散度,使其增大,且心律失常发生率亦明显增加,呈正相关,Q-T离散度可作为检测心脏事件的无创性有价值的指标。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Q-T离散度;心律失常
近几年来,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多,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够,控制率低,长期血压高导致左心室肥厚,成为心脏疾病独立危险因素,导致患者猝死的可能性增加。而Q-T离散度是一项评价心室肌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间接反映心肌复极不一致性,使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较正常人延长,即心室肌心电不稳定增大,易形成恶性心律失常,引发猝死,二年来通过对我院4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观察,测量Q-T 离散度,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探讨Q-T离散度与心律失常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机车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以来门诊与住院高血压患者40例,合并左心室肥厚者20例,非左心室肥厚者20例,均按高血压诊断标准明确诊断。男26例,女14例,年龄43~70岁,健康对照组20例,为年青体检正常者,年龄20~40岁。高血压患者均经常规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器质性疾病,及糖尿病电解质紊乱等患者。
健康成人qt离散度的正常值探讨
健康成人qt离散度的正常值探讨
随着心电图技术的不断发展,QT间期离散度作为一种反映室间离散程度的参数,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然而,目前对于健康成人QT离散度的正常值仍存在争议和不确定性。
QT离散度是QT间期在多个导联上的变异程度,其大小反映了心室肌复极过程的不均匀性。一般认为,QT离散度的增加与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心脏疾病有关。因此,准确评估健康成人QT离散度的正常值,对于预防和诊治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健康成人QT离散度的正常值,国内外研究结果不一致。一些研究认为,正常值应该在10ms以内,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正常值应该在15-20ms之间。这种差异可能与研究对象、分析方法、心电图记录质量等因素有关。
近年来,有研究利用大样本、多中心的方法,对健康成人QT离散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一项国内研究发现,健康成人QT离散度的中位数为8.2ms,95%置信区间为4.9-11.8ms;而一项国外研究则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即健康成人QT离散度的中位数为9ms,95%置信区间为4.7-14.6ms。这些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参考。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健康成人QT离散度的正常值仍存在争议和不确定性,但一些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值应该在10ms以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提高,相信对于健康成人QT离散度的正常值会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和定义。
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
11 临床 资料 .
随机选 择符 合 WHO诊 断 标准 的住 院或 门诊 高 血压 病 患 者 8 7例 , 中男 5 其 4例 , 3 女 3例 , 年龄 4 5
岁 7 6岁 , 均年龄 ( 6 1 ) ; 除 电解 质紊 乱 、 平 5 +2 岁 排 _ 房
颤、 束支传导阻滞 、 心绞痛 、 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影响
p t nsi e e tiua y e rp y go p wa inf a t n rae ( 0O ) T ee w sn infc nl iee c ai t nlf v nr lrh p r o h r u ssg ic nl ice sd P< .1 . h r a o sg i a t df rn e e ’ t c t i y i y f
导联 心电图及超声心动 图的测定 , 计算 Q d 左 室重量指数 (V ) T、 L MI等指标 ; 4 以 2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 高血压 致左心 室肥厚组 Q d明显高于 高血压左心 室正 常组 ( < .1 ; T P 0O ) 而高血压病 左室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 , T Q d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 .5 。 尸-0 ) 结论 : 0 高血压所致左心 室肥厚 引起 Q T离散度 ( T ) 大, T 在 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一种预测 高血压致 Q d增 Qd
左心室肥厚 出现 室性心律失常的参考指标 , 以便 为该种疾病 的诊 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 据。
高血压病QT离散度与左心室肥大和猝死的临床研究
Q d为 4 . 2± 12 、 T d为 4 .0± 1m , 组相 比有显 著性 差异 , 0 0 。 m组 Q d为 4 . 3±1.5msQ c T 34 2 .5msQ c 7 5 2 s二 P< . 1 T 06 2 3 、 Td为 4 .24 3 8 - 2 s 与 Ⅱ组相 比无统计 学意义, 0 0 。 I组发 生心脏性 猝死者 l 5m , P> . 5 3例 , Ⅱ组 4例 , 有统计 学意 义, 0 0 。结论 高血压病 患者 P< .5
查, 排除 了束支传导阻滞 、 肥厚梗 阻型心肌 病 、 充血性 心衰 、 电解 质紊乱及药物 毒性作 用。结合 M 型超声心 动 图检查 结果 , 将有 左心室肥大和无左心室 肥大者 分为两组 , 时选择 5 同 0例无 高血 压及心脑血管病的正常 同龄人心 电图资料 作对照 。 I组高 血压 病 患者 6 9例 , 左 心 室肥 大 , 3 有 男 9例 , 3 女 0例 , 年龄 4 5~8 4 (3 4±1. ) , 程 1 4 1. 6. 03 岁 病 0~ 0(3 5±8 6 年 , . ) 因严重 心律 失常 发生猝死者 1 , 9例 , 4例 , 中尖端扭 转性室速 8 、 3例 男 女 其 例 心 肌梗塞合并室性心动过速 2例 、 室颤 2例 、 心跳骤 停 1 。 Ⅱ组 例 高血压病患者 6 , 3例 无左 心室肥大 , 3 男 4例 , 2 女 9例 , 年龄 4 6~
QT离散度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分析
QT离散度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以住院的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分为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组,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及体表心电图检查,测量QT间期,计算相应的QTd、QTcd。结果: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较单纯高血压组患者明显增大,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血压组与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组比较,QTd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心室肥厚组与心力衰竭组没有显著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QT离散度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密切相关,早期检测QTd,在积极降压的同时逆转左室肥厚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心室肌复极离散度的增大,是高血压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与猝死发生的重要机制[1],因此QT离散度被认为是一个可预测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猝死的指标。本文通过比较高血压与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QTd的变化,从而分析QTd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5年1月以来我院内科住院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WHO/ISH 的诊断标准均确诊为高血压,入选患者均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糖尿病、及其它心血管疾病。所有患者入院常规进行心电图、生化、全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选择其中单纯高血压42例为一组,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4.2+9.5岁;经心超证实有左心室肥厚的40例为一组,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7.4+7.3岁;临床有充血性心衰的表现同时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有心力衰竭的34例为一组,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3.1+10.2岁,
高血压病左室肥大Q-T离散度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Gud f hn ieo C iaMe iie Ma 0 0V 1 , .3 dcn , y2 1 , o. No1 8
临床 研究 I 7 1 2
高血 压病 左室肥 大Q T - 离散度异 常与室性心律 失常的关 系
吴 琼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高血 压 病左 室肥 大 QT 离散度 异 常与室 性心律 失 常的相 关性 。方法 观 察 10例 高血压 病 患者 ,采用超声 心动 图检测 出左 — 8
患者取左侧 卧位 ,按国际心脏病学会 和WH 推荐方法 ,取胸 骨左 O 缘心脏 的胸骨旁长轴 切面 ,用M型超声心 动图测量舒 张末期左 心室 内 径 (V d L D ),左室后壁厚度 (V W) ,心室间隔厚度 ( S )。 LP I T V
两组 室性心律 失常检 出率 无显著性差异 ,但复杂性 室性心律失常
常 ( A)的关系。 V
123 . . D CG
采用上海P产同步 1导动态心 电图分析 系统作2h I 2 4监测 。室性心律 失常按Lw 标准分极 ,Ⅲ级 以上 为复 杂性室性心律失常 。连续室性早 on
搏 >3 次、3 s 0 、频率 ≥10 n 为非持续性 室速 ( T 2 mi s / V )。 1 . 3统计学处理 数据 作f 检验或 检验 。 2结 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经验·
QT离散度与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的关系
虞建飞1,王锐2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VA)Lown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病96例,检测患者体表12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以上及Lown Ⅱ级以下患者QTd分别为(69.0ʃ20.4)ms及(50.6ʃ24.1)ms,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QTd≥60ms者Lown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9%,明显高于QTd<60ms者(14.9%)。此标准预测LownⅢ级以上VA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9%、59.7%。结论高血压病患者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有关,其中QTd≥60ms者LownⅢ级以上的VA检出率明显高于QTd<60ms者。QTd可作为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严重VA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高血压;心律失常;QT离散度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271X(2012)05-0456-03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QT时限变异的程度,反映了心室肌电复极的不均一性。1990年Day等首次证实了QT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认为QTd是预测心脏病患者猝死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重要指标,而高血压亦是与猝死相关的危险因素。本文对高血压病96例的QTd进行了测定,结合24h动态ECG监测,旨在探讨QTd与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近两年收住解放军102医院内一科并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患者96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排除继发原因,除外房颤、束支传导阻滞、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瓣膜病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影响的患者。其中男59例,女37例,年龄36 88(65.6ʃ9.9)岁,病程1 40年。
1.2方法
1.2.1QTd测定测量患者12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纸速25mm/s。测量QT间期时T波终点的确定以T波回到等电位线或与TP段的交点为准,当T 波后有U波存在时,取T波与U波交界最低点为界,双向T波以终末T波回到等电位线为准。每例测定导联不少于6个,同一导联测定3个QT间
作者简介:虞建飞(1966-),男,浙江诸暨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医疗保健工作
作者单位:1.213015江苏常州,常州军分区干休所卫生所;
2.213003江苏常州,解放军102医院内一科期,取其均值。从不同导联最长的QT间期(QT-max)减去最短的QT间期(QTmin),即得QTd。1.2.2动态心电图采用24h动态心电图系统进行心电监测记录,对室性心律失常(VA)按Lown标准予以分级。0级:无室性早搏;Ⅰ级:室性早搏<30次/h;Ⅱ级:室性早搏≥30次/h;Ⅲ级:多源性室性早搏;Ⅳa级:成对连发室性早搏;Ⅳb级:三个或三个以上连发室性早搏;Ⅴ级:RonT型室性早搏。1.3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6例中,VA组室性心律失常LownⅠ Ⅴ级的患者与非VA组(Lown0级的患者)QTd分别分为(61.5ʃ21.7)ms和(49.5ʃ26.2)ms,VA组明显高于非VA组(P<0.05)。LownⅢ级及LownⅣa级患者QTd分别为(77.1ʃ22.1)ms及(74.0ʃ20.1)ms,均明显高于Lown0级患者(P<0.05)。Lown Ⅲ级以上及LownⅡ级以下患者QTd分别为(69.0ʃ20.4)ms及(50.6ʃ24.1)ms,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表1)。其中QTd≥60ms者LownⅢ级以上的VA发生率为44.9%,明显高于QTd<60ms 者(14.9%)。此标准预测LownⅢ级以上VA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9%(22/29)、59.7%(40/ 67),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9%(22/ 49)、85.1%(40/47),诊断准确率为64.6%(62/ 96),见表2。
表196例高血压病患者QTd与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的关系(ms,xʃs)
Lown分级n
QT间期
max min
RR间期QT离散度
0级43398.6ʃ31.2349.1ʃ33.5815.9ʃ98.349.5ʃ26.2Ⅰ级12397.5ʃ20.1351.7ʃ27.9858.7ʃ117.145.8ʃ15.6Ⅱ级12405.8ʃ29.7346.7ʃ27.7851.5ʃ71.359.2ʃ22.3Ⅲ级7408.6ʃ23.4331.4ʃ14.6863.1ʃ117.177.1ʃ22.1*Ⅳa级10417.0ʃ29.8343.0ʃ22.1840.5ʃ104.274.0ʃ20.1*Ⅳb级12413.3ʃ24.2353.3ʃ16.1844.8ʃ131.960.0ʃ17.6 0 Ⅱ级67399.7ʃ29.049.1ʃ31.2829.9ʃ98.250.6ʃ24.1Ⅲ Ⅳb级29413.4ʃ25.4344.5ʃ19.6847.7ʃ115.569.0ʃ20.4△注:与0级比较,*P<0.05;与0 Ⅱ级比较,△P<0.05
表2QTd≥60ms对Lown分级的预测价值(例)
Lown分级
QTd
<60ms≥60ms
总计
0 Ⅱ级402767
Ⅲ Ⅳb级722*29
0 Ⅳb级474996
注:与QTd<60ms组比较,*P<0.01
3讨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d的增加反映了心室肌复极不均匀的程度,代表心室肌电的不稳定,对预测心肌梗死、心肌病等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较高价值[1-2]。本文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组QTd明显高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说明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QTd有关。Saadeh 等[3]较早报道了70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有关,并推测QTd是预测高血压病患者猝死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以上患者QTd明显高于LownⅡ级以下患者,进一步说明QTd是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与文献报道一致。目前国内外研究QTd正常值范围为30 50ms[4]。本组资料显示QTd≥60ms是预测Lown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较可靠指标。此标准预测Lown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9%、59.7%,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9%、85.1%,诊断准确率为64.6%。近年薛桦等[5]也报道QTd≥60ms者LownⅢ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增加,认为QTd可作为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参考指标。
有报道高血压病患者QTd增加与左室肥厚(LVH)有关[6-7]。但Vilas等[8]报道高血压病伴或不伴LVH患者QTd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认为高血压病患者QTd明显升高在高血压发展到LVH 之前就已发生。因此,笔者认为高血压病患者QTd 升高可能与长期压力负荷导致心肌细胞肥厚和细胞间胶质增加,心室壁、室间隔顺应性下降,同时心肌需氧量增加,心肌血液灌注相对不足,出现心肌缺血性损伤,从而共同影响心肌细胞的离子电流平衡,导致心室不同部位的心肌复极不均匀一致有关。
VA的发生机制包括心室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折返形成和触发机制。QTd增加反映了心室不同部位的心肌复极不一致,代表心室肌电的不稳定,因此易形成折返激动而导致VA。LownⅢ级VA多为多源性室性早搏,一般认为与心室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有关,LownⅣa Ⅳb级VA为成对或三个以上连发室性早搏,其机制多与折返有关。本组资料显示高血压病LownⅢ级以上VA患者QTd明显高于LownⅡ级以下患者,其中LownⅢ级及Lown Ⅳa级患者QTd又显著高于Lown0级患者,说明QTd增加除易形成折返而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外,心室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导致心室不同部位的心肌复极不一致可能也是其机制之一。
因此,我们认为高血压病患者的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有关。由于测定QTd简便易行、价廉、无创,临床上QTd确实可作为一项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严重VA的重要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Sani IM,Solomon DS,Imhogene OA,et al.QT dispersion in adult hypertensives[J].J Natl Med Assoc,2006,98(4):631-636.[2]吴晓红,潘琪宏.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J].浙江实用医学,2008,13(4):246-247.
(下转第4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