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原则扎实开展机构改革部门“三定”规定制定工作-组织人事公文

合集下载

关于“三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三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三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三定”规定是部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简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是部门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

“三定”工作展开早与迟、内容实与虚,对实施机构改革方案,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政府部门职能履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做好“三定”工作,“原则”是前提,“重点”是关键,“关口”是抓手。

要坚持“四条原则”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原则。

这是历次机构改革所强调的重要原则,离开这一条的机构改革终将黯然失色。

本轮改革仍是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使政府更好地扮演角色。

坚持依法行政原则。

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依规确定职责,努力实现行政行为的法制化、规范化。

坚持权责一致原则。

突出政府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重点,明确和强化政府各机构的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对等。

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整合优化和规范设置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提高行政效率。

要抓住“四个重点”转变政府职能。

无论是新组建机构或是调整机构,还是保留部门,我们都按照“四个分开”要求,梳理政府职能,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界定清楚,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政府已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剔除,把微观管理事务和评比表彰等事项取消、下放,把辅助性、技术性、服务性的具体事务转移给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

同时,加强宏观调控、能源管理、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居民住房、社会保障等67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为政府准确行使职权、管好本行政区域的社会经济事务奠定良好基础。

理顺职责关系。

着力解决群众尚不满意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减少政府运行中职责交叉现象。

按照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要求,厘清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问题。

相同或者相近的职责原则上由一个政府工作机构承担,确需多个工作机构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和协办机构及其责任,分清主次。

“三定”中我们理顺了县级政府22个部门在宏观调控、能源管理、安全监管、食品安全、烟花爆竹、河道采砂、节能减排、医患纠纷等31项职责交叉关系,进而有利于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机构改革三定方案

机构改革三定方案

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政府和企业等机构中进行机构改革已经成为常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为了有效地实施机构改革并确保顺利进行,制定一个确定的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提出机构改革的三定方案,旨在为机构改革提供一种科学、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一、确定目标和任务首先,在机构改革之初,需要明确目标和任务。

这意味着要明确改革后机构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完成的具体任务。

确定目标和任务的过程应该是全面的、具体的和可衡量的。

只有通过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机构改革的方向才能明确,相关的措施和步骤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

在确定目标和任务时,应该考虑到机构改革的大环境和背景,以及机构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还应该综合考虑机构内部的资源和能力,以及外部的支持和条件。

通过全面、准确地分析,以及与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可以确定出既符合实际、又具有可行性的目标和任务。

二、确定措施和步骤确定了目标和任务之后,下一步就是确定具体的措施和步骤。

这些措施和步骤应该是符合目标和任务的实现所需的。

在确定措施和步骤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时间、成本、风险等。

在确定措施和步骤的过程中,需要有详细的计划和安排。

这包括确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时间表和责任人。

在制定计划和安排时,要尽量避免过于复杂和繁琐,应该以简洁和实用为原则。

通过明确的计划和安排,可以使机构改革的实施更加有条理和高效。

此外,还应该注重措施和步骤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

机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而应该注重长远的效益。

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机构改革的可复制性,使得改革的经验和做法能够在其他机构中推广和应用。

三、确定评估和监督机制最后,机构改革的三定方案还应包括评估和监督机制的确定。

在机构改革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周期性的评估和监督,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评估和监督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和可靠的,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机构改革三定方案

机构改革三定方案

机构改革三定方案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新形势下的深刻变革,我国机构设置和职能分配亟需进行改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国家发展需求,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终于确定了机构改革的三定方案。

一、机构改革的目标机构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在机构设置和职能分配上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政府的执行效率和决策能力,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具体来说,机构改革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目标: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做到更高效、更优化的行政管理。

2.创新政府职能: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提高政府服务能力。

3.增强政府公信力:加强政府机构的透明度和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4.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调整和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全国各地区可持续发展。

二、机构改革的原则机构改革的过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原则机构改革应该坚持科学决策,依据充分调研、论证和实践经验,确保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整体性原则机构改革需要整体谋划,确保各个机构之间的协调性和协同效应,避免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不协调现象。

3. 渐进性原则机构改革需要逐步进行,避免一蹴而就,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影响,确保改革稳妥可行。

4. 公众参与原则机构改革需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改革的公众认可度和可持续性。

三、机构改革的具体方案1. 中央层面a. 减少重叠职能削减一些相关重复职能的机构,强化各机构的专业性,避免分散工作力量。

b. 深化机构合并将相同职能的机构进行合并,减少机构数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速度。

c. 改革领导机构优化领导机构设置和职能分配,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2. 地方层面a. 优化行政区划调整行政区划,实行自愿合并,避免行政区划重叠和职能冲突。

机构改革三定方案

机构改革三定方案

机构改革三定方案
机构改革三定方案是指机构改革中的“定位、职责、人员安排”三个方面的确定。

具体来说,机构改革的三定方案包括:
第一,定位。

机构改革首先需要明确机构的定位,即机构所承担的职能和任务。

在这方面,需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方向,对机构的定位进行重新界定。

通过明确机构的定位,可以确保机构的发展方向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

第二,职责。

机构改革还需要明确机构的职责,即机构所需要履行的具体职责和任务。

在这方面,需要根据机构的定位,明确机构所涉及的领域和职能范围。

通过明确机构的职责,可以确保机构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三,人员安排。

机构改革最后需要确定机构的人员安排,即机构所需的人员编制和组织结构。

在这方面,需要根据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合理安排机构的人员数量和结构设置。

通过合理的人员安排,可以确保机构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机构改革的三定方案包括定位、职责、人员安排三个方面的确定。

明确机构的定位和职责,合理安排机构的人员,可以为机构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推动机构改革向着科学、有序、高效的方向发展。

组织部长在机构改革“三定”培训会上的讲话

组织部长在机构改革“三定”培训会上的讲话

组织部长在机构改革“三定”培训会上的讲话2024年机构改革将进入三定方案出台阶段,三定方案如何执行,组织部长这篇发言稿讲的很清楚。

一是把握改革要义,全面准确理解XX市机构改革安排部署。

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推动各级组织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联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该精简的精简、该加强的加强,统筹设置相关机构和配置相近职能,有效解决部分机构设置不规范、职能交叉重叠等问题,避免出现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等现象。

二是精心组织实施,稳妥有序推进XX市机构改革。

各部门单位要找准职责定位,严格依照“三定”规定的规范要求,认真研究、科学拟定本部门的“三定”方案,使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职能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要严格执行机构限额、领导职数、编制种类和总量等规定,把核定内设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作为“三定”重要的把控环节,从严控制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综合设置内设机构,探索“大科室”管理,避免忙闲不均、苦乐不均。

各部门党委(党组)要把机构改革摆在当前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当好“施工队长”,认真抓好本部门转隶组建、职能调整等具体工作,对改革过渡期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提前谋划周全,确保工作到位。

三是强化领导保障,确保机构改革任务高质量高效率落实。

要坚决服从大局。

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观念,正确对待调整,坚决克服部门利益的掣肘,坚决打破“一核定终身”的编制固化观念,坚决执行机构编制调配方案,坚定维护党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党委决策部署和市委机构改革的权威性、严肃性。

要严肃纪律规矩。

坚持把3月底前基本完成本级机构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严格执行机构改革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等纪律规矩。

事业单位三定方案

事业单位三定方案

事业单位三定方案事业单位三定方案是指事业单位所需执行的三项规定,即定编制、定规范、定薪酬。

该方案旨在规范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人员编制、工作职责及薪酬水平,以确保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以下是对事业单位三定方案进行详细解读的文章,共3000字。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承担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基本公共利益的重要职责。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并提高工作效能,事业单位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以规范组织各项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事业单位三定方案应运而生。

一、定编制定编制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其工作性质和任务需求,确定合理的组织架构和人员编制。

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应当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灵活性,既要满足工作需要,又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管理效能。

在制定组织架构时,应注重层级扁平化,避免过多冗余的部门和岗位,以提高工作高效性和决策速度。

在确定人员编制时,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工作内容和岗位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这包括对职位的设置、岗位描述、职责要求等方面的细化,确保各个岗位功能齐全、相互配合,人员数量合理、结构合理。

同时,还应加强对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注重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提升整体绩效和服务质量。

二、定规范定规范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机构,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保障公平公正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效能。

在制定规范时,应注重统筹协调,兼顾政策法规的落实和事业单位的实际运作。

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应制定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规范管理程序和决策流程。

同时,还应加强对职业道德、廉政建设的引导和监督,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确保机构运作的透明度、规范性和法治性。

三、定薪酬定薪酬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各个岗位的工作特点和市场行情,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和工资分配标准。

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员工提供物质和精神激励。

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性质探究

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性质探究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JOURNAL OF HUNAN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2021年2期(总第428期)No. 2,2021General No.128民主法治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性质探究李志武(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三定”规定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机构改革制度,在过去30多年的 行政组织实践中,“三定”规定一直未纳入法的范畴,也未明确其法律地位。

2020年出 台的《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将“三定”明确为党内法规。

由于该制度随着机 构改革不断调整,对“三定”的性质界定应结合制度演变过程中的特点,立足于1998 年、1998年至2013年、2018年之后三个发展阶段和调整的重要节点,结合其功能,予 以具体分析。

按照依法组织和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要求,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最终应 当上升为国家法律。

关键词: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内部工作规定;党内法规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1)02-0064-11本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备受社会广泛关注,因为“这次机构改革是对党和国家机构 职能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变革”,⑴而整个机构改革过程离不开“三定”规定。

“三定”规定并非法律术语,而是实务部门提出的一个概念,后被学界研究时加以沿用。

“三定”概念最早产生于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目前,对其界定更多见于实务部门,一 般是指“对一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等三大内容进行确定。

按照规定的统一体例和审核、审批程序,由党委、政府印发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 人员编制规定'”。

図作为一项运行30多年,在机构改革中发挥重要功能的制度,现 行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对其性质并未作出明确界定,导致学界和实务部门对其性质产 生了较大争论。

同时,本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对“三定”规定作了进一步调整,而 学界对当前“三定”规定的性质并未及时关注。

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基本原则

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基本原则

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基本原则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基本原则一、背景介绍机构改革是指对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能配置、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和时代要求。

机构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原则1. 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群众。

机构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因此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本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 突出问题导向,因地制宜。

机构改革必须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突出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3. 统筹兼顾,协同推进。

机构改革必须统筹兼顾,协同推进,注重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确保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

4. 坚持稳中求进,稳步推进。

机构改革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注重把握改革的节奏和力度,确保改革的稳步推进和顺利实施。

5.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机构改革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注重加强改革的组织协调和领导,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效果。

三、实施方案1.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机构设置。

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时代要求,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机构设置,合理配置职能和权责,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2. 推进机构职能转变,优化管理体制。

推进机构职能转变,优化管理体制,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和创新,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3. 加强机构协调,优化工作流程。

加强机构协调,优化工作流程,注重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

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5.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改革效果。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改革效果,注重加强对机构改革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效果和成效。

四、总结机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问题导向,统筹兼顾,稳中求进,加强组织领导,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效果。

“三定”职责

“三定”职责

“三定”职责摘要:1."三定"职责的定义和背景2."三定"职责的具体内容3."三定"职责的实施效果和挑战4.我国的"三定"职责政策及其实践5.总结正文:"三定"职责是指在机构改革中,对政府部门进行职责调整、定岗、定编的一项工作。

这一概念源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是我国政府在推进机构改革、优化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方面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三定"职责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调整职责。

即对政府部门的职能进行重新划分和调整,解决职能交叉、重复、空缺等问题,使政府部门的职能更加明确、专业。

2.定岗。

即明确政府部门中每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使每个工作人员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提高工作效率。

3.定编。

即根据政府部门的职能、任务和工作量,合理确定部门人员编制,避免机构臃肿、人员冗余,提高政府效能。

"三定"职责的实施,对于优化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推进机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人员安置问题等。

我国在实施"三定"职责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如在2018 年进行的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都进行了"三定"职责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同时,我国还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三定"职责的监督和保障。

总的来说,"三定"职责是我国推进机构改革、优化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手段。

机构改革三定原则坚持“四个”原则扎实开展机构改革部门“三定”规定制定工作

机构改革三定原则坚持“四个”原则扎实开展机构改革部门“三定”规定制定工作

机构改革三定原则坚持“四个”原则扎实开展机构改革部门“三定”规定制定工作
部门“三定”规定的制定工作是实施机构改革的关键环节,是理顺部门权责关系的有效手段。

按照机构改革的部署要求,沾化区编办积极谋划、精心组织,印发通知,分3个审核工作组扎实开展部门“四定”规定制定工作。

一是坚持总量控制原则。

按照精简统一高效、机构职责划转和“编随事走”的原则,制定机构编制职数框架,作为制定部门“三定”规定草案的依据,要求拟定“三定”规定的部门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等均不得突破框架确定的总量。

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原则。

要求各部门实事求是,充分协商,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研究论证,严格制定程序。

与简政放权职能转变、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相衔接,充分参考上级部门的“三定”规定,统筹研究本部门“三定”规定。

三是坚持协同高效原则。

围绕改革方案确定的部门职能定位,切实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理清部门职责边界。

逐步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

四是坚持主业主责原则。

按照机构编制职数框架统筹设置部门内设机构,对于多个部门合并或以某个部门为基础并入另一个部门的,只保留一套综合
科室;业务科室设置突出主业主责,多部门合并的统筹规划、有机融合,职能相近的科室予以归并,避免内部职责交叉。

三定规定

三定规定

三定规定
“三定”规定(“three decide” the stipulation)。

“三定”规定是中央机构委员会编制办公室(简称中央编办)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对国务院所属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所作规定的简称。

该规定是国务院的规范性文件,是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三定”规定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
一是职责调整,即明确部门取消、划出移交、划入和增加以及加强的职责。

二是主要职责,即规定部门的主要职能和相应承担的责任。

三是内设机构(一般部门内的司局机构),即确定部门内设机构的设置和具体职责。

四是人员编制,即核定部门的机关行政编制数、部门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

五是其他事项,即明确与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部门派出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事宜等。

六是附则,即明确“三定”规定是由谁解释和调整的事宜。

简单地说,“三定”规定就是对国务院的部门是干什么事情的,有哪些内设机构,内设机构的职责是什么,部门有多少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等。

中央编办是中央编制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既是中共中央的工作部门也是国务院的工作部门。

中央编办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推进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二是负责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的主任是温家宝总理。

三定 修订背景解读

三定 修订背景解读

三定修订背景解读
“三定”规定一般是在政府换届的时候来修订,大体是五年修订一次。

但是在届中当某个部门新成立或者做比较大的调整的时候也会随时进行修订。

比如安监局升格就是在上届政府届中时进行的,就要随之为安监总局修订“三定”。

制定部门“三定”规定,我们还注意了以下的几个原则,也就是网友所说的背景:一是坚持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结合实际细化到部门的“三定”规定中。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理顺关系,强化责任,切实把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四是遵循积极稳妥的工作方针,注重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重点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同时为以后改革创造条件。

机构编制调整原则坚持“四不原则全力开创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

机构编制调整原则坚持“四不原则全力开创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

机构编制调整原则坚持“四不原则全力开创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机构编制调整原则是指在机构编制调整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和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坚持“四不原则”,即不新设机构、不增加编制、不增加支出、不扩大面积,力争开创机构编制工作的新局面。

下面就这四个原则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坚持“不新设机构”的原则。

当前,我国各级机构数量众多,办事效率低下、冗余、重复,导致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

因此,在机构编制调整中,要坚持不新设机构的原则,即不随意增加新的机构,而是要通过整合、合并、精简等方式,优化机构设置,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其次,坚持“不增加编制”的原则。

编制是指机构内的工作人员数量,过多的编制会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因此,在调整机构编制时,要坚持不增加编制的原则,确保编制数量适度合理,既能满足工作需要,又能避免浪费。

同时,还要强化编制调整的管理,确保编制分配的公平合理,提高组织效能。

第三,坚持“不增加支出”的原则。

在机构编制调整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不增加支出的原则,即不增加财政投入和用人开支。

这需要通过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内部管理等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确保既能满足工作需要,又能节约成本,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

最后,坚持“不扩大面积”的原则。

机构面积过大会导致建筑和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后期的管理成本。

因此,在机构编制调整中,要坚持不扩大面积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充分利用现有建筑和土地资源,实现空间的优化利用,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总之,机构编制调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

坚持“四不原则”,即不新设机构、不增加编制、不增加支出、不扩大面积,能够有效地促进机构编制的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还需要注重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灵活运用这些原则,确保机构编制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机构改革三定方案

机构改革三定方案

机构改革三定方案1.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的改革工作也在持续进行。

机构改革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变革方式,对于优化管理、提高效率、推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机构改革的三定方案,旨在帮助各个组织机构更好地进行改革,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2. 背景在传统的组织机构中,由于各个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决策和执行之间存在鸿沟,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工作效能不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机构改革中引入了三定方案,即定位、定责、定权,以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效能。

3. 定位定位是指明确组织的定位和目标,确定组织的使命和核心价值,并将其传达给组织内的每个成员。

定位是机构改革的第一步,它能够帮助组织明确自身的方向和目标,有效地将资源和能力聚焦到核心业务上。

具体的定位工作包括:•对组织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制定明确的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明确组织的定位;•定义明确的目标和指标,明确组织发展的方向。

定位的关键是能够让组织内部的每个成员都对组织的定位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并且能够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4. 定责定责是指对组织内部的各个成员明确其责任和职责,确保每个成员都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工作范围和任务。

定责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效率的提升和工作的有序进行。

具体的定责工作包括:•根据组织的定位和目标,明确每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为每个成员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指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协作的顺利进行。

定责的关键是要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责范围,并且能够按照工作目标和要求进行工作。

5. 定权定权是指给予组织内部各个层级合适的权力和决策权,使每个成员都能够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能力和创造力。

定权能够激发组织内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的定权工作包括:•根据岗位需要和成员能力,合理配置权力和决策权;•建立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使决策能够迅速、准确地执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成员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

事业单位三定方案

事业单位三定方案

事业单位三定方案事业单位三定方案,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自身实际情况,对机构编制、岗位设置和工资待遇进行合理确定的一项重要管理方案。

下面是一份700字左右的事业单位三定方案,供您参考:一、机构编制的三定方案:(一)机构编制的确定原则:1.遵循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确保编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2.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和任务,确定机构编制的数量和规模;3.注重机构编制的科学性和适应性,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4.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机构编制的三定内容:1.机构编制的总量确定: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模和发展需求,确定机构编制的总量,确保各部门的职能得以有效运行。

2.机构编制的组织结构确定: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划分和工作流程,确定各部门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实现工作协调和高效运转。

3.机构编制的人员配备确定: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和人力资源情况,确定各部门的人员配备,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

二、岗位设置的三定方案:(一)岗位设置的确定原则:1.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和任务,确定岗位设置的数量和类型;2.注重岗位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各岗位之间的职责明确,不出现职责重叠或职责不清的情况;3.充分考虑工作流程和工作效率,优化岗位设置,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4.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岗位的层级和权责关系。

(二)岗位设置的三定内容:1.岗位设置的总量确定: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模和发展需求,确定岗位设置的总量,确保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岗位设置的类型确定: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划分和工作流程,确定各类岗位的数目和分类,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3.岗位设置的人员配置确定:根据岗位设置的类型和数量,确定各岗位的人员配备,确保各岗位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三、工资待遇的三定方案:(一)工资待遇的确定原则:1.遵循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确保工资待遇的合法性和合规性;2.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财务状况,确定工资待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3.注重工资待遇的激励性和公平性,确保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4.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合理确定工资待遇的调整和晋升机制。

机构编制三定方案

机构编制三定方案

机构编制三定方案
一是定机构,就是确定行使职责的部门,包括机构名称、机构性质、经费来源等。

机构性质是指单位是党委机关,还是政府工作部门,是行政单位,还是事业单位。

经费来源,又叫做财政供养,是党政机关是地方财政全额供养,这没得说,事业单位还有全额供给、差额供给、自收自支三个分类。

当然,事业单位改革后,以全额供给为主,差额基本都要改全额,除乡镇卫生院等极少数单位外,不允许财政差额供给,更不允许成立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

二是定职能,就是规定这个单位是干什么,有什么具体职能。

机构的职能,包括行政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以及事业单位承担的公益服务事项。

按职能需要,设立内设机构和科(处、股)室,并细分其职能范围。

三是定编制,是确定单位的编制数以及领导职数。

定岗定编,根据职能确定单位岗位需要,根据岗位确定领导职数和编制数量性质,由组织和人社部门根据编制配备人员。

譬如某市科技局核定编制数40人,领导职数是一正三副,也就是有一个局长(正处长)和三名副局长(副处)。

内设机构9个,部门领导职数核定有9个正科长、5个副科长,总共领导职务职数就有14+4=18个,达到45%。

按照职级并行后一到四级调研员20%的比例
和一到四级主任科员60%的比例,这样的单位简直就是职数多到爆表,非常值得去。

三定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定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定工作的基本原则一、什么是三定工作三定工作是指确定、执行和检查的工作,是一种组织管理方法。

它强调在执行工作过程中,需要明确目标、明确责任和明确程序,以确保工作的高效和质量。

二、三定工作的基本原则三定工作有以下基本原则:1. 目标明确目标明确是三定工作的首要原则。

目标明确是指在开始执行工作之前,需要明确工作的目的和确定可量化的目标指标。

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避免盲目性和浪费资源。

2. 责任明确责任明确是三定工作的重要原则。

责任明确是指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工作的协调和高效进行。

责任明确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工作中因责任不明确而产生的问题和纠纷。

3. 程序明确程序明确是三定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

程序明确是指在执行工作过程中,需要明确工作的步骤和流程,规定各个环节的顺序和要求。

程序明确可以帮助工作执行者更好地掌握工作的进度和方向,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4. 执行力执行力是三定工作的保障和关键。

只有具备良好的执行力,才能保证工作按照规定的目标、责任和程序进行,确保工作的高效和质量。

执行力包括领导者和执行者的能力和态度,需要通过培训和激励等方式提高,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践和验证。

三、三定工作的实施步骤实施三定工作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三定工作的第一步。

在确定目标时,需要考虑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量化的目标指标。

目标的制定应该具备可衡量性和可达性,并与组织的整体目标相一致。

2. 明确责任明确责任是三定工作的第二步。

在明确责任时,需要明确每个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并明确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协作关系和沟通渠道。

责任的明确可以避免工作中的责任逃避和责任不清的问题。

3. 制定程序制定程序是三定工作的第三步。

在制定程序时,需要明确工作的步骤和流程,并规定各个环节的顺序和要求。

程序的制定应该满足工作的需要,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部委三定方案

部委三定方案

部委三定方案简介部委三定方案是指各部委在制定政策、规划和方案时必须遵守的三项决策程序,即定调、定位、定策。

这是为了确保政府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提高政府决策和管理的效果而制定的。

一、定调定调是指在制定政策、规划和方案前,明确问题的性质、核心和重点,确立目标和任务。

定调的过程需要充分调研、分析和研判,明确问题的背景和发展趋势,查找问题的症结和原因,并确定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定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问题确定问题是定调的基础和前提,它要求明确问题的范围、层次和重要性,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解决问题提供明确的依据。

在确定问题时,需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定调的核心环节,它要求对问题进行系统、全面和客观的分析,找出问题的规律和特点,确定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瓶颈。

在分析问题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比较和研判,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实质。

3.研判问题研判问题是定调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对问题进行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案,为制定政策、规划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在研判问题时,需要充分发挥专家智力和学术力量的作用,形成权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结论。

二、定位定位是指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和任务,明确政策、规划和方案的方向和框架。

定位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问题的环境和条件,分析问题的影响和影响因素,确定政策、规划和方案的主导原则和基本思路。

定位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定位的核心和关键,它要求明确政策、规划和方案的预期成果和效益,确立工作的重点和重心,为实施提供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在确定目标时,需要考虑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合理配置资源和力量,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和实现性。

2.制定原则制定原则是定位的基础和前提,它要求明确政策、规划和方案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确立工作的方向和模式,为制定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提供指导和保障。

机构改革三定方案

机构改革三定方案

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前言机构改革是指国家或组织对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能分工和人员编制等进行调整和改革的过程。

在我国,机构改革被视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为了深化改革,提高行政效能,我国决定实施机构改革三定方案。

一、定目标机构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要求,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行政效能: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减少冗余机构和重复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和决策执行力。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整合和优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改革和创新,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4.优化人员编制:通过优化人员编制,合理调整人员数量和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和执行力。

二、定原则机构改革的原则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坚持以下原则:1.综合考虑:充分考虑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需求,统筹兼顾各个领域的改革要求。

2.科学决策:依据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科学确定机构改革的方向和举措。

3.适应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

4.稳妥推进:确保改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和不可预期的问题。

5.公开透明:加强改革的信息公开和参与,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三、定方案机构改革的具体方案如下:1.优化组织结构:依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对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减少冗余机构,整合相关职能,提高行政效能。

同时,加强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2.职能分工明确:对职能分工进行明确划分,严格区分政府和市场的职责边界。

明确政府的主导责任和市场的主体地位,推动政府的简约高效和市场的公平竞争,提高治理效能。

3.人员编制优化:根据组织结构优化和职能调整的需要,对人员编制进行优化。

减少冗余人员,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和执行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四个”原则扎实开展机构改革部门“三定”规定制定工作-组织人事公文
部门“三定”规定的制定工作是实施机构改革的关键环节,是理顺部门权责关系的有效手段。

按照机构改革的部署要求,沾化区编办积极谋划、精心组织,印发通知,分3个审核工作组扎实开展部门“四定”规定制定工作。

一是坚持总量控制原则。

按照精简统一高效、机构职责划转和“编随事走”的原则,制定机构编制职数框架,作为制定部门“三定”规定草案的依据,要求拟定“三定”规定的部门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等均不得突破框架确定的总量。

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原则。

要求各部门实事求是,充分协商,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研究论证,严格制定程序。

与简政放权职能转变、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相衔接,充分参考上级部门的“三定”规定,统筹研究本部门“三定”规定。

三是坚持协同高效原则。

围绕改革方案确定的部门职能定位,切实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理清部门职责边界。

逐步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

四是坚持主业主责原则。

按照机构编制职数框架统筹设置部门内设机构,对于多个部门合并或以某个部门为基础并入另一个部门的,只保留一套综合科室;业务科室设置突出主业主责,多部门合并的统筹规划、有机融合,职能相近的科室予以归并,避免内部职责交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