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解放战争的过程与意义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课件:人民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课件: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八:人民解放战争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1)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3)全面内战的爆发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胜利 (2)七届二中全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3)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抗战胜利后的形势有何特点? 背景 : 国际形势? 社会主义力量和人民民主力 量的壮大(有利)

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1947年2月) 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 1946.6-----1947.2:歼敌70多万,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陕北、山东) 西北野战军:青化砭.羊马河、蟠龙. 等战役 华东野战军:孟良崮战役歼灭中民党 精锐部队整编74师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军第二年为什么要举行战略反攻?
7、三大战役迅速取胜是由于对首战突破口 的选择正确,这些突破口是( A) ①辽沈战役的锦州②淮海战役的徐州以东③ 平津战役的天津④平津战役的张家口⑤辽沈 战役的长春⑥淮海战役的围歼黄维兵团 A. ①②④B. ①②④⑤C. ①③⑥D. ①②③
8.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 A ) A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B 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垮台 C 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D 解放军刚刚开始渡江作战 9.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根本原因 ( A ) A 中共的正确领导 B 广大群众的支持 C 国民党政治腐败,经济恶化 D 坚持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重庆谈判 背景:国际形势?国内形势? 主要矛盾? 谈判: 国、共-口号 焦点:解放区政权和军队问题 结果:《双十协定》 意义:国、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

事例2
战略思想
针对1947年国民党的进攻,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 露出来了。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 头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指出: 1)两个拳头指什么地方? 山东、陕北解放区 2)插上一刀指什么军事行动?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 幕
千里跃进大别山
战略思想
三 大 战 役 概 况 战役 指挥 参战部 结 果 作战方针 名称 者 队 辽沈 林、 东北 占锦州,关 解放东北全境 罗 战役 门打狗 解放军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刘、 中原、华 徐州为中 基本解放长江以 北的华东和中原 陈邓、 心 东解放军 等 先打两头 地区 林、 东北、华 (张家口、 华北全境解放 罗 北解放军 天津)后 北平和平解放 聂 取中间 (傅作义) (北平)
3.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通过的协议 体现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民主的原则 (否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二.主要经过(五个阶段)
阶段
战略防御
时间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战例与意义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运动战,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对山东、 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 初)。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事例4体现中共的战略思想是什么? 人民战争 人民的支持与中共什么措施有关? 土地改革
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
主要内容:没收地主土地, 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意义:激发了农民革命 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 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 靠的保证。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标志:新中国成立。
于是,国共两党的斗争由战场上移到谈判桌 上
1949年北平和谈情景
渡江战役示意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7课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7课解放战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三、教学策略
2.设计相关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请问同学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了解?解放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2.解放战争的过程:详细介绍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部署、战斗经过和战果。
3.解放战争的意义:阐述解放战争对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讲述彭德怀、林彪等将领的英勇事迹,以及普通战士的奉献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解放战争中最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一场战役或人物。
3.持续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相关的书籍、影视作品等,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的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结合时事热点,提高学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出与当下时事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使他们对解放战争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这种结合时事热点的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解放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5.请学生收集有关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整理成册,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要求事迹真实、感人,体现民族精神。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注重史论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
2.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作业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分析能力以及情感体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战役、英雄事迹等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历史意义。
-结合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讲解:详细讲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注重史论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基本情况,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讲解解放战争的过程,包括重要战役、战略原则和历史意义。
-结合史料、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历史时空观念。
2.教学内容:
-讲解解放战争的过程,重点分析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的经过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人民解放战争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某个战役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短文需包括战役的背景、经过、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地图等教学资源,形成系统化的历史时空观念。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1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重大事件。首先,阐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外形势,分析国共两党政治主张的分歧和军事力量对比。接着,讲述解放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分析这些战役的时空背景、战略意义和影响。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入剖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这一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同时,我会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图片、视频、文献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对解放战争相关历史事件的梳理,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珍惜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2.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具备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解放战争中,哪个战役对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哪个原因你认为最重要?
3.解放战争胜利对新中国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观点和讨论成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1.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将解放战争与之前所学的近现代史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2.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

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

解放战争
第一阶段:战争序幕:1945年8月—1946年6月
第二阶段:全面内战:1946年6月—1950年6月
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
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1947年6月—1948年9月)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
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

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

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它带动了中国各个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

※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2月)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攻占锦州,解放长春,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和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举行谈判(即所谓“划江而治”),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团。

但是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这个协定,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蒋家王朝倒台。

※战略追歼(1949年12月—1955年2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7《解放战争》ppt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7《解放战争》ppt课件

②成果:国共双方签署《 双十协定 》。内容:和平建国, 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③不足: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 合法地位 问题未达成协 议。 (2)政治协商会议 ①1946年初,在重庆 召开。 ②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 毁。
2.爆发 (1)全面进攻 ①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 中原解放区 爆发。 ②解放军采取 运动战 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③国民党军队被迫由全面进攻转为 重点 进攻。 (2)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对 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实行 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粉碎。 ,全面内战
三、问题思考 1. 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方向? 提示: (1)该地区国民党兵力空虚,因为当时国民党军队
正重点进攻陕北、山东,兵力分散在东西两头,中原就成了国 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 (2)该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进军中原,就可以东慑南京、 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迫使其山 东、陕北部队回援;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
学思之窗 (教材P79 思考题提示)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提示:(1)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广大 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2)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使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 后方基地。
知识纲要
预习作业 一、总结提炼 1. 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人民的 和平 战。 2. 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后,1947年6月开始 要求,发动了内
[答案]
A
考向2 从民心向背考查解放战争的结果 [2012· 四川高考]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 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 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 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 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 “上层人物” ( )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人民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人民解放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学习目标】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学习重难点】1.结合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2.搜集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和经济崩溃的史实,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3.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民心向背”是决定政治局势的关键。

【学习过程】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①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②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假和平,真内战。

(2)概况:为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1945年8月底,中共中央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

(3)结果:10月10日,国共签署《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6年1月10日。

(2)结果: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最终被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

“真内战”的阴谋暴露。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2.全面进攻(1)力量对比: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2)有效方针: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3)实施结果: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3.重点进攻(1)时间: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2)方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第17课《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第17课《解放战争》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2.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2)改变了世界_政__治__格__局__,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 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__马__克__思__主__义__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 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2.爆发 (1) 标 志 : 1946 年 6 月 , 国 民 党 军 队 大 举 进 攻 _中__原___ 解 放 区,全面内战爆发。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 力,打歼灭战。 (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 对陕北和_山__东___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时空坐标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自主预习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一、内战的爆发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①背景: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毛 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②时间:1945年8月底。 ③成果: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双__十___协__定_》。规定和平 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2)政治协商会议:_1_9_4_6_年初,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有 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探究问题】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探究素材】 材料一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
——毛泽东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高中历史中国革命史概括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高中历史中国革命史概括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高中历史中国革命史概括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中国历史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历史长河,其中一个重要的篇章就是中国革命史。

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等各个阶段。

中国革命的发展脉络,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也塑造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韧精神。

一、辛亥革命——中国封建帝制的瓦解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第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国家,孙中山成为致力于中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进步的伟大先驱。

二、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兴起和文化觉醒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新文化运动,起源于反对巴黎和约的激愤和愤怒,发展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表达了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质疑和反叛,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倡导西方文化和思想的革新。

这次运动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三、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开始和国民政府的建立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武装革命斗争,以推翻北洋政府和统一中国为目标。

这场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统一领导地位,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局面,也奠定了中华民国的实际政权。

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农民阶级的觉醒和革命斗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深刻影响的大规模革命战争,其主要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场战争深受农民阶级和贫苦劳动者的支持,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团结与抵抗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持久战争。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中历史 解放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中历史 解放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中历史解放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3)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解放战争的地理背景;(2)利用历史资料,分析解放战争的战略和战术;(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批判性思维;(3)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第1课解放战争的背景1.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2. 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目的和准备3. 人民解放战争的爆发第2课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上)1. 辽沈战役2. 淮海战役3. 平津战役第3课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下)1. 渡江战役2. 解放南京3. 解放全中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意义;(2)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3)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解放战争的战略和战术;(2)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影响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解放战争的背景、战役和事件;2. 演示法:展示地图、图片和历史资料;3. 小组讨论法:探讨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影响;4. 案例分析法:分析解放战争中的典型战役和事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相关作业;3.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能准确掌握解放战争的背景、战役和事件;4. 思维能力:学生能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影响;5. 价值观体现:学生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弘扬革命精神。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解放战争时期。

2. 讲解解放战争的背景:介绍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目的和准备,以及人民解放战争的爆发。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线索:按年来掌握,一年一个主题:1、第一年,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这是从抗日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蒋介石采用反革命两手来对付中国共产党,一手是假和平,一手是真内战;中共则是革命的两手,一手尽力争取和平民主,一手准备自卫战争。

2、第二年,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这是战争的第一年。

这一年,蒋介石发动了全面进攻、重点进攻;中共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

3、第三年,1947年6月至1948年8月,这是战争的第二年。

中共转入战略反攻,这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4、第四年,1948年9月至1949年9月,这是战争的第三年。

战略决战,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

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和平方式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阶段,主要有重庆谈判,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等;第二阶段是三年战争阶段。

三年战争阶段又可分为三小段:从1946年夏至1947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党进攻;1947年6月至1949年1月,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1949年1月至1949年4月,解放战争胜利。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之演变: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两党处于全面对立。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了合作,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终于结束对抗共同走上抗日战场。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ppt

3、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1)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
(2)三大战役概况: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的

顺序?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11月 歼敌47万余人 东北全境解放
黄百韬 杜聿明
淮海战役示意图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敌55万余人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找 到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3.五次反围剿斗争;长征;遵义会议;由幼稚走向成熟。
4.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 伟大胜利。(在敌后战场的斗争)
5.解放战争时期,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3)诗句中所涉及的城市在历史上曾称
“虎踞龙盘”之地.请列举近代曾定都于
此的政权:太_平__天_国_,_中_华_民__国_南_京__临_时_政__府_,_南_京_国__民_政府
(1)内战全面爆发: 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中原解放区
(2)经过和结果
内战爆发初期,蒋介石给不喜数学的毛泽东出了一道难 解的数学题:
430 ︰ 127 =? 飞机十坦克十大炮十美元︰步枪十手榴弹十小米十0 =?
中华民国政府︰延安边区政府= ? 蒋介石十杜鲁门︰毛泽东十0 =?
毛泽东的战略思想
党划江而治 ③蒋介石为了退居幕后指挥 ④共产党
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5、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高中历史人教版解放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解放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解放战争教案一、引言解放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革命战争。

本教案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为基础,旨在全面介绍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战略部署以及战争的胜利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二、解放战争的背景解放战争始于1945年日本投降,背景是国共两党对中国政治权力的争夺。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解放战争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国共两党在共同抗日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关系。

三、解放战争的战略部署1. 军事准备阶段解放战争的军事准备包括拉拢壮大军队、组织人民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等。

其中,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加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与国民党建立了军事合作关系。

2. 渡江战役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之一,其目标是解放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

该战役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在战术上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策略,最终取得了胜利。

3. 解放战争的其他重要战役除了渡江战役,解放战争还有许多重要战役,如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

这些战役在战略部署和战术运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果1. 新中国的成立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果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

2. 政治体制的变革解放战争的胜利让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全国政权,废除了封建主义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3. 社会改革的推进解放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彻底变革。

通过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等,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土地和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合理分配。

五、课堂活动安排1. 学生自主研究与展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展示方式向全班介绍该战役的背景、战略部署和战斗结果。

2. 辩论活动组织一场关于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意义的辩论活动,旨在激发学生思考和争论的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解放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

430万 正规军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 备,有飞机、坦克等
先进武器,有美国 援助建立的空军和 271艘舰艇
3 美国 亿 8亿 多 美元
剩余 物资
120万 正规军
基本上是“小米加 1 无 步枪”,没有飞机 亿 和坦克,大炮很少。多
敌 众 我 寡
1948年,人民解放军已增到280万人,实力有很大的提高;建立
2、三年战争阶段(从1946年夏至1949年10 月)
抗日战争结束后,威胁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因素开始减少, 抗战中出于共同目标而隐藏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之间的矛 盾开始浮现。在东北、华北及中原部分地区,国共两党的军队竞 相展开城市管辖权与战略物资的接收。
同时,苏联把在东北地区缴获的原日军轻兵器及部分战略物 资,转移给由林彪率领的东北解放军;国民党则从美国方面取得 了军事援助,由美国海空军负责运送国民革命军前往华北、东北 地区,两党在部分地区对政权的控制展开了零星的冲突。
2.战略反攻阶段
(1)时间
1947、6——1948、9
(2)原因
必要性 可能性
(3)任务
只有打出去,才能减轻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压 力,减轻解放区财力、物力的消耗。
土地改革
(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意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国民党 共产党
军队数量
武器装备
拥 外援 有 人 口
了相当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并掌握了攻坚技术;不仅能打运用战,而
且能打阵地战。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后
方更加巩固,参军支前更踊跃。各主要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可作战 略上的直接支援。
国民党军队能用于第一线的只有170万人,虽然在数量上、装备上 还有一定的优势,但士气极为低落,战斗力已大为下降。与此同时, 国统区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人民民主运动不断发展,国民党的反动统 治,已摇摇欲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战争的过程与意义
(2017-2018学年山东青岛模拟)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

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

”诗词反映的是
A.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解放军粉碎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C.解放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D.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决战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
(1)解放战争的过程
(2)意义
①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迎来了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②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
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李宗仁回忆录》记载,他于4月22日晚由杭州返回南京时,“四郊机枪之声不绝,首都已一片凄凉。

平日最繁华的通衢大道,如中山路、太平路等地商民全部关门歇业,街上行人绝迹,只有少数部队在作撤退的准备”。

该回忆说明当时
A.渡江战役中解放军迫近城郊
B.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兵临城下
C.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南京
D.太平天国军队即将攻陷南京
中央军委下达命令:“沿黄河各县预备船只,准备载送我军渡河作战。

”沿河的千余名船工、水手宣誓:“为了全国老百姓的总翻身,要用一切力量,把大反攻的部队,迅速摆渡到对岸去。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预备战略反攻
B.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C.实施战略转移
D.挥师南下,抗日反攻
下图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某次战役。

该战役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D.标志着战略决战的结束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D
【解析】根据地图中的北平、天津可知这是平津战役。

根据所学可知,平津战役标志着战略
决战的结束,故D项正确。

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故排除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故排除B。

渡江战役基本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故排除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