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蓝莓_越桔_栽培研究现状及发展措施

合集下载

我国蓝莓行业发展分析

我国蓝莓行业发展分析

我国蓝莓行业发展分析引言蓝莓是一种富含营养且具有丰富风味的小果实,近年来在我国市场上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从产业链、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三个方面分析我国蓝莓行业的发展状况。

产业链我国蓝莓产业链主要包括蓝莓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环节。

种植环节主要有技术栽培、育苗和种植管理等工作。

采摘和加工环节需要保证果实的质量和新鲜度,以满足市场需求。

销售环节则包括批发、零售和电商等多种渠道。

当前,我国蓝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引进优质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同时,冷链物流和加工技术的不断提升,有助于保持蓝莓的新鲜度和口感。

随着我国对蓝莓消费需求的增加,蓝莓产业链逐渐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蓝莓作为一种富含抗氧化剂和维生素C的水果,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尤其在大城市,高收入人群对高端蓝莓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此外,蓝莓的营养和保健功能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健康食品。

据统计,我国蓝莓消费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20%。

同时,蓝莓进口量也在持续增加,我国成为了全球蓝莓进口大国之一。

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为蓝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发展前景目前,我国蓝莓行业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随着蓝莓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行业各环节的参与者都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几年,我国蓝莓行业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方面,与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合作,研究和引进更先进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

另一方面,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市场份额。

然而,蓝莓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病虫害防治、物流配送成本、市场价格波动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合作和支持。

结论我国蓝莓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通过产业链的完善和市场需求的满足,蓝莓行业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发展过程中也需要解决一些困难和挑战。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蓝莓行业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明天。

蓝莓学名越橘

蓝莓学名越橘

蓝莓学名越橘,是多年生小灌木,生长期达50年,品种多达450种,适宜生长在PH值在4.0-5.2的酸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7-10%之间。

一年定植,两年开花,三年挂果,五年以后盛产期。

平均单果重2克,单株产量1公斤,每亩栽植800株,亩产可达800公斤。

蓝莓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可鲜食和加工成果汁、果酱、果酒、眼保健品、老年保健品等,具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预防视力疲劳及防癌抗癌等独特功效。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蓝莓市场将保持供不应求的格局。

二、农场发展规划逊克农场浆果产业主要由4个基地组成:苗木繁育基地(建成10栋暖棚、30栋冷棚);试验示范基地(1000亩);种植生产基地(3年发展浆果种植面积达万亩);浆果加工基地(2009年7月前建成投资5000万元的现代化浆果加工厂)。

从而形成育苗、生产、加工、销售,龙头带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三、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分析。

进入盛产期后,蓝莓亩产800公斤,按销售合同最低保护价2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1.6万元,扣除成本4000元,亩利润达1.2万元,相当于大豆效益的50-60倍,万亩蓝莓产值1.6亿元,纯利润1.2亿元。

(二)社会效益分析。

将极大促进就业,拉动相关服务行业发展。

农场3年时间拆除11.2万平方米泥草房,迁入场部居民1000户,场部人口将达到6000多人。

浆果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田间管护、果实采摘、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等生产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万亩浆果用人达万人以上,可有效解决搬迁至场部职工的后续收入问题。

同时可拉动商服、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

四、目前发展情况经过4个月的发展,目前共投入资金1260万元。

种植浆果3000亩,其中:蓝莓1000亩、树莓2000亩。

大棚育苗20万株、打条插杆苗木60万株。

建30栋冷棚、10栋暖棚,打灌溉井2眼,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浅析我国蓝莓栽培现状及人工栽培技术

浅析我国蓝莓栽培现状及人工栽培技术

浅析我国蓝莓栽培现状及人工栽培技术•李爽(长春市南湖公园吉林长春130000)摘要:蓝莓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是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果树树种,其果实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和鲜食风味,是目前市场上的热门水果。

因蓝莓的生长对土壤、气候、水分等环境因素有一定的要求,所以种植起来有一定难度。

本文对蓝莓的栽培现状和及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总结。

关键词:蓝莓;人工栽培;现状;技术蓝莓又名越橘,为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是一种灌木小浆果植物。

野生蓝莓是一种矮脚野生、果实颗粒小但富含花青素的低灌木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林区。

人工培育的蓝莓以高丛蓝莓、矮丛蓝莓以及兔眼蓝莓为主,其中高丛蓝莓分为北高丛、南高丛和半高丛。

人工培育的蓝莓改善了野生蓝莓的口感,果实更大,果肉饱满。

人工栽培蓝莓区域主要集中于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等地。

1我国蓝莓的栽培现状我国蓝莓人工栽培起步较晚,开始于1981年,由吉林农业大学牵头从国外引种进行栽培试验,其中’美登’等四个品种在白山、松江河和安图三地的栽培表现良好。

但我国蓝莓栽培真正形成产业化发展是在2000年,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与青岛杰诚食品公司合作在山东省胶南建立了10hm2的北高丛蓝莓基地,到2003年栽培面积发展到50hm2,成为我国蓝莓产业化栽培最早和面积最大的一个生产基地⑴,中国蓝莓产业化栽培跨入新时代。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蓝莓栽培面积达到5.59万公顷,总产量1.54亿千克。

目前我国有27个省市种植蓝莓,北至寒温带气候的黑龙江,南至热带季风气候的海南,大致分布在黑吉两省、辽东半岛、胶东半岛、云贵高原和东南沿海地区等五个区域⑵。

目前蓝莓的商业栽培面积最大的是山东省,其次是辽宁省,吉林省位居第三位。

黑龙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两年发展速度迅速。

吉林省在国内则是开展蓝莓种植比较早的省份。

近年来,对于蓝莓等小浆果的产业发展,政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因此农民种植蓝莓的热情高涨,种植面积也与日俱增,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蓝莓又称越橘,属杜鹃花科越橘属多年生灌木。

果实为浆果,成熟后呈蓝黑色或紫红色,多汁,有香气,口味甜酸。

美国农业部人类营养研究中心对40多种蔬菜水果进行研究后发现,蓝莓拥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抗氧化能力最强。

蓝莓果实富含花青素、sod、vc及果胶等营养保健成分,拥有促使视红素再合成、抗炎症、提高免疫力、抗心血管疾病、抗衰老、抗癌等生理功能,被誉为“世界第三代水果之王“,是结合国粮农组织(fao)要点介绍的健康食品之一。

2012年4月12日,《科技日报》上报导称蓝莓花青素等提取物能有效克制大肠癌细胞增殖。

基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蓝莓愈来愈遇到花费者的喜欢,市场发展远景广阔。

一、家产发显现状(一)基本状况蓝莓家产在长沙市发展属于新兴家产。

2012年以来,全市蓝莓家产以岳麓区森蓝蓝莓、望城区智博生物、长沙县星城明月等公司为龙头,当前初步实现了从品种引进、种苗繁育、基地种植、果品加工及销售的整个家产链的打造。

截止到当前,全市蓝莓种植面积为5777.5亩,此中长沙县1558亩,望城区2938亩,浏阳市108亩,宁乡市673.5亩,岳麓区400亩。

主要品种以奥尼尔,莱克西,杰兔,绚烂夏普兰,芭尔德温密斯梯,绿宝石等,果食以鲜食为主。

(二)家产优势及特点1、地区发展优势显然(1)优秀的自然优势。

我市处于长江中下游,天气知足蓝莓每年需4度以下200小时的条件;地势缓和,便于蓝莓园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土壤酸碱度及松散条件适合蓝莓的种植,浇灌方便,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生产水平较高。

(2)优胜的区位优势。

长沙属省会城市,经济相对活跃,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果商云集,花费集体大而集中。

(2)丰富的人文优势。

长沙丰富的自然资源、悠长的历史和厚重的湖湘文化,形成了多样性、独到的自然和文化旅行资源,拥有数目多、种类齐备、品尝高等特点。

当前,长沙共有旅行景区(点)80多处;有国家级要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马王堆汉墓早已有名中外,宁乡被考古界称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

蓝莓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蓝莓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蓝莓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蓝莓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抗氧化剂等,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衰老等多种功效。

近年来,蓝莓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兴的农业产业。

本文将对蓝莓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蓝莓产业现状1. 国内蓝莓种植面积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近年来,国内蓝莓产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国农业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9年中国蓝莓总种植面积为17.9万公顷,同比增长23.1%。

其中,北方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份是蓝莓主要种植区域,南方地区的贵州、云南、四川等省份也逐渐加大了蓝莓的种植力度。

2. 蓝莓产业链不断完善。

随着蓝莓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链也不断完善。

从种植、收获、包装到加工、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种植方面,国内蓝莓种植面积的增加,各地的蓝莓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加工方面,蓝莓产品的加工技术也在逐渐提高,蓝莓干、蓝莓酱等深加工产品开始逐渐出现在市场上。

销售方面,国内蓝莓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各大电商平台推出了丰富的蓝莓产品,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

3. 国内蓝莓出口迅速增长。

近年来,国内蓝莓出口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国农业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9年中国蓝莓出口量为2.6万吨,同比增长24.5%。

其中,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中国的蓝莓品质和产量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国内蓝莓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二、蓝莓产业发展趋势1. 农户规模化种植。

目前,我国蓝莓种植农户大多为小规模种植,缺乏整体规模效益。

未来,随着蓝莓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农户将会逐渐向规模化种植转变,形成大型蓝莓种植基地。

同时,种植技术的进步和科技的应用也将提高种植效率,降低种植成本。

2. 改良品种培育。

目前,国内蓝莓主要种植的是引进品种,品质和产量相对较低。

未来,首要的发展方向将是培育适合中国气候条件的蓝莓新品种,改善蓝莓的品质和产量,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新兴果树越桔的栽培现状与发展前景

新兴果树越桔的栽培现状与发展前景

和 海南 省也 有野 生越 桔 分布 。越 桔 属 中 的笃斯 越桔 在 我 国种 植 面积 最 大 ,储 量 最 多 ,集 中分 布 于 东
北 。虽然 我 国越 桔野 生 资源 多 ,但 我 国人 工栽 培起 步 较 晚 ,于 2 0世 纪 8 0年 代 才 开 始 引 种 栽 培 。 目
插 ,兔 眼一般 用 绿枝 扦插 。笃斯 越 桔 的种 子经 处理
后 , 出苗率 也可达 到 8 %,故也 可播 种育 苗 。 0 2 . 栽 培 管 理 技 术 。栽 植 要 求 土 壤 肥 力 较 大 ,但 2
家 ,这 些导 致大 众对 越 桔 的接受 度 不高 。
在今 后 的发 展 中 ,要 想解 决 这些 问题 ,首先 要 完善 我 国越桔 的栽 培技 术 , 能够 培育 出最适 宜我 国
参 考 文献
弱 枝[ 7 】 矮 丛越 桔 主 要 有 平 茬与 火 剪 两种 ,早 春 。对 萌芽 前从基 部 全部 剪 掉或烧 掉 ,这样 即使 当年 无产 量 ,第 2年 产 量也 会倍 增 。 由于越 桔 果实 鲜艳 ,在 结果 期要注 意 防 鸟,可 在 田间立稻 草人 防 护 。北方 气 温低 下 ,冬季 易 发 生抽条 冻 害 ,可埋 土 防寒 ,把 枝 条压 倒 ,在上 面覆 盖 1 ~1 m 厚 的土层 。 0 5c
新 兴 果 树 越 桔 的 栽 培 现 状 与 发 展 前 景
1 我 国越 桔 资 源 的 分 布 与 栽 培 现 状
化合物和矿质 无机元素 ,具有较高 的营养 保健价值[ 5 1 。
越 桔又 名蓝 莓 ,是 杜鹃 花科 越 桔属 植 物 ,为 灌
木 小浆 果果 树 ,果 实为 红色 或蓝 紫 色 ,外 观美 ,营 养 丰 富 。我 国 的越 桔野 生 资源 也较 为 丰富 ,主要 分

蓝莓发展现状

蓝莓发展现状

蓝莓发展现状蓝莓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小果实,富含酚类化合物、维生素C和纤维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和抗炎等作用。

在我国,蓝莓的种植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

最初,由于我国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限制,蓝莓的种植面积较小,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等高海拔地区。

然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育种技术的提高,我国的蓝莓种植逐渐发展壮大。

目前,我国的蓝莓种植地区已经扩展到了全国各地,主要包括山东、辽宁、黑龙江、山西、甘肃、四川等省份。

同时,蓝莓的种植模式也在逐渐多样化,有露地种植、温室种植和无土栽培等不同种植方式。

蓝莓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壮大。

种植户不仅能够从蓝莓的种植中获取经济效益,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同时,蓝莓的加工、运输和销售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此外,我国的蓝莓种植企业也逐渐增多,不仅有农民和合作社,还有各类专业种植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引进高品质品种、加强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提高了蓝莓的产量和品质,推动了蓝莓产业的发展。

不过,虽然蓝莓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国际上的水平相比,我国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品种的单一性和产量的低下。

现阶段,我国主要种植的蓝莓品种是北美蓝莓,相对来说品种多样性较低,且生长周期长、产量低。

与此同时,蓝莓的贮藏和运输技术还有待提高,以确保蓝莓的品质和营养成分的保持。

为了进一步促进蓝莓产业的发展,我国应加强研究和推广新品种,提高蓝莓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应加强蓝莓的贮藏和运输技术研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应注重蓝莓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蓝莓的认可和消费意愿。

总之,我国蓝莓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府的支持,相信蓝莓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蓝莓生产现状与进展途径

蓝莓生产现状与进展途径

蓝莓生产现状与进展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要求不断增加,蓝莓逐渐成为了一种备受青睐的健康食品。

作为一种传统的果树作物,蓝莓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成为现代化的商业产业之一。

本文将探讨蓝莓的生产现状以及未来的进展途径。

一、蓝莓的生产现状1. 蓝莓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商业作物,蓝莓的种植面积在近年来持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蓝莓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万公顷以上,年产量超过1200万吨。

其中,美国、智利、加拿大、秘鲁、西班牙等国家是世界上蓝莓种植的主要国家。

在中国,蓝莓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南方为主,北方为辅的种植布局。

2. 蓝莓的品质和产量得到提升经过多年的种植实践和研究,蓝莓的品种和管理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现在的蓝莓品种不仅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口感独特,而且产量高、产期长、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点。

蓝莓的生产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生产成本逐渐降低,让养殖商的收益更加诱人。

3. 蓝莓的销售市场也在扩大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蓝莓的销售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除了以往的果蔬批发市场,各大超市、商场也开始销售蓝莓。

此外,线上销售也越来越普及,部分蓝莓种植者已经开始利用网络平台,将鲜果销售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

二、蓝莓生产的进展途径1. 引入国外先进品种目前国内蓝莓的品种种类相对较少,品质和产量都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因此,引入国外优质品种,是提高蓝莓产量和品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同时,在引入品种的同时,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一并带来,对于蓝莓生产的提升有重要的帮助。

2. 推广温室种植技术北方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由于其严寒的气候,蓝莓种植面积较小。

因此,温室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

在西南、华南等地,由于气温适宜,蓝莓种植抵抗力较弱。

对于这些地区,利用温室种植技术也可以提高蓝莓的产量和品质。

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蓝莓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一种小果,在市场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欢迎。

蓝莓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富含营养,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由于蓝莓的的营养和保健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因此蓝莓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本文将从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分析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蓝莓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截至2019年,国内已经有近20个省区市建立了蓝莓种植基地,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格局。

据统计,全国蓝莓种植面积已近百万亩,2020年全国蓝莓总产量达到约35万吨,总产值超过200亿元。

从蓝莓加工和销售方面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江浙沪一带,另外也有不少在西南地区。

二、蓝莓产业面临的问题1. 蓝莓品种单一,品质参差不齐目前,蓝莓的品种主要以北美和智利引进品种为主,并且大多数地区的生产都是以一到两个主要品种为主,导致全国蓝莓品质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突出。

这也影响到了国外市场的开发和销售。

2. 产业链条不完整蓝莓产业的完整产业链包括种植、繁殖、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目前由于相关政策缺乏支持,国内生产和销售链存在一定程度上不成熟。

3. 成本过高蓝莓是一种质量要求较高的水果,在栽培、繁殖、收获、销售等过程中的成本较高,影响着当地的市场竞争力。

三、蓝莓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路1. 加强品种研发和扩大种植规模对蓝莓进行差异化开发,研发具有较高产量、高品质和长产期的品种,并通过引进国外新品种和基因组编辑培育来加强品种的繁殖和选育。

加大种植面积,并且改变传统种植方式,采用全量化、自动化、生态化等新颖种植方式,提高蓝莓种植效益。

2. 全面推动产业升级和链条拓展针对产业链环节不齐全的问题,应当从政策规范、资金投入、技术支持等方面入手,支持农业科技研发、行业协会或组织的建设、组织贸易协会等措施,引导蓝莓产业向一体化、多元化、国际化方向拓展。

3. 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利用现代科技,尽可能降低蓝莓种植、繁殖、收获、销售等环节的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蓝莓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蓝莓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蓝莓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蓝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多年生常绿或落叶灌木,果实成熟时呈深蓝色,表面被白粉。

蓝莓果肉酸甜,种子极小,可食率高达100%。

原产于俄罗斯、北美和苏格兰,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和经济价值的新兴世界性水果。

蓝莓营养丰富,多食用蓝莓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果实中富含花青苷色素、维生素、矿物质、纤维元素、抗氧化剂等多种营养成分,另外,有研究发现蓝莓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对中早期癌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蓝莓的栽培历史最早始于美国,到如今也不过百年。

我国的蓝莓栽培起步较晚,从1979年开始对野生蓝莓资源进行调查;1983年吉林农业大学才率先在国内开展蓝莓国外引种栽培;1999年进行商业化栽培,栽培面积从2001年的24hm2,发展到2005年的198hm2;2006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也不断增多,2013年已有20000hm2的规模,蓝莓现已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快的果树。

目前,我国栽培的蓝莓主要有矮丛蓝莓、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三类。

不同的蓝莓种类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需求,适宜在我国不同的地区种植。

1.我国主要蓝莓品种1.1矮丛蓝莓矮丛蓝莓为加拿大引进的品种,株型矮小,高约 30~50 cm,具极强的抗寒能力,适合在我国东北高寒山区种植。

1.2高丛蓝莓高丛蓝莓为美国引进的品种,包括北高丛蓝莓和南高丛蓝莓两大类。

北高丛蓝莓适宜冷凉气候,抗寒力较强,适宜在我国偏北方沿海湿润地区及寒地种植。

南高丛蓝莓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如华中、华南地区是适宜的种植区,且种植面积较大。

1.3兔眼蓝莓兔眼蓝莓也为美国引进的品种,植株高大,最高可达 3 m 以上,寿命长,抗湿热,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抗旱能力强,栽培范围广。

但与此同时,兔眼蓝莓的抗寒能力差前两种差,-27℃低温可使其受冻,所以适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华南等地区的丘陵地带栽培。

现已成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蓝莓品种。

2.蓝莓的种植技术2.1种子繁殖蓝莓种子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萌发率很低,用赤霉素处理蓝莓种子可显著提高其萌发率。

蓝莓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蓝莓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保A护l3,l、黑环河境R市i与g冬生h季态t寒s效冷益R漫。e蓝长s莓e,气的rv候生e干产d与燥.种,土植层,有瘠利薄于,冻生土态分环布境的 广
泛,森林生态系统在这种特殊气候条件和多年冻土制约,植物生 长缓慢,生长期长,在这种条件下,发展蓝莓生产与种植,符合经 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要求, 对保护我国寒温带 针叶林和冻土的稳定性、 持久性生态、 土壤结构发挥了重要作 用,也保护了当地野生蓝莓资源。
3、种植与栽培。 蓝莓为露地栽培,株高 0.5 米,可抵抗-40℃ 以上的低温,适合于寒地栽培,定植种苗 600 至 800 株/667m2。
4、土地改良。 要求土质松软、含水量高的酸性土壤,pH 值在 4.5 至 5.6,有机质含量为 8%至 12%左右为佳。
5、灌溉。 采用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可最大限度为蓝莓生产提 供优良环境。
二、蓝莓种植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我国林业资源匮乏,巩固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相关单位依 托黑河市地理与资源优势,多元化培育科技含量高的蓝莓产业, 发展特色林果产业, 作为一项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框架已具雏 形,全市规模以上蓝莓加工企业已发展到 12 家,并与东方集团、 中粮集团、中国供销集团形成战略投资伙伴,实现固定资产总额 上亿元, 产成品产量 2 万吨, 为当地发展蓝莓产业注入了新动 力,壮大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群众积极性不高。 蓝莓从种植到盛果期,时间为 5 年,因 周期较长,很多农户对蓝莓新产业的认识不够,再加上苗木、 土壤改良、施肥和节水灌溉等方面的前期资金投入无回报,技术 力量相对薄弱,种植、园地管理到采收加工过程中,技术水平受 限,以及相应的扶持政策、机制、体制支撑力度不够,后期加工、 销售体系不健全, 种种瓶颈问题, 降低了农民种植蓝莓的积极

我国蓝莓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蓝莓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蓝莓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蓝莓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蓝莓栽培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李亚东刘海广张志东吴林(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长春130118)摘要:我国蓝莓生产面积在最近的7年内从24ha增加到1323ha,并在2010年有望达到14900ha,平均增长率从2001-2005为70%,2005年以后为161%。

目前,从东北到西南已有10多个省开始蓝莓商业化栽培。

各个省份根据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蓝莓栽培品种,矮丛和半高丛蓝莓主要栽培东北地区,分别占总栽培面积的20%和15%,北高丛蓝莓主要集中在辽宁,山东,江苏北部以及云南的部分地区种植,,占总栽培面积的37%,而占总栽培面积的28%的兔眼蓝莓和南高丛蓝莓主要栽培在浙江省,江苏省,贵州省和云南省的部分地区。

蓝莓设施生产面积从2001年的增加到2007年的30ha,预计在2010年能达到750ha。

蓝莓产量从2001年的2吨增加到2007年的390吨,预计在2010年达到12300吨。

其中超过2/3的果实用于鲜食,而鲜食中80%出口到日本和中国香港,不到1/3的果实加工成IQF,出口到其他国家。

我国蓝莓生产中问题和发展趋势本文也作了分析预测。

关键词:蓝莓;生产面积;产量本世纪之前,尽管吉林农业大学和南京植物研究所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对蓝莓的引种、品种选育、苗木繁育、栽培生理和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但作为一个新兴的果树树种,蓝莓一直没有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

我国蓝莓的产业化生产开始于2000年,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与青岛杰诚食品公司合作在山东省胶南建立了10ha的北高丛蓝莓基地。

2001年在南京植物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贵州省的麻江县建立了8ha的兔眼蓝莓基地。

这两个基地作为中国最早的蓝莓产业化基地,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蓝莓产业的发展。

在2000-2005年之间,我国蓝莓发展速度较慢,仅仅由不到3个公司逐步地发展蓝莓基地,然而自从2006年以后,由于国内和国际公司的对蓝莓生产和蓝莓栽培的大量投资,蓝莓栽培成为中国发展最迅速的果树产业。

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摘要:目前中国的蓝莓市场尚不完善,存在着鲜果产量明显低于市场需求量,加工产品原料短缺、加工产品类型少、质量低等问题。

本文研究了蓝莓鲜果、加工品的市场供求关系,调查了蓝莓加工产品种类,分析了蓝莓产品的消费特点,提出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蓝莓鲜果加工产品市场现状产业发展蓝莓,学名越橘,是越橘中的蓝果类型。

目前用于加工及栽培利用的主要有3类:北美越橘、欧洲越橘和笃斯越橘。

其中欧洲越橘是黑果类型,欧洲野生,加工品质优良。

国内仅少量进口原料,用来提取花青素类产品。

笃斯越橘为我国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野生分布,每年产量数千吨,早期多数出口,少量加工产品,而且目前笃斯越橘原料少量出口,多数由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部分生产企业就地加工,形成各类产品,还有少部分作为原料在其他省份加工。

野生笃斯越橘资源蕴藏量及可采收量均有限,并且由于单产低,人工移栽及育苗栽植难度大,未实现人工栽培。

北美越橘品质优良,果实酸甜适口,并且类型丰富,适宜区域广,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均有适宜栽植的类型,果实既适于加工,也适于鲜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并在栽培上迅速扩展,继美国1937年开始人工栽培后,迅速扩展到加拿大、欧洲,以后又扩展到大洋洲、日本和南美洲。

中国从1981年开始引种试栽,30余年来在育种、栽培、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1999年开始北美越橘在我国实现了产业化种植生产,2002年鲜果在北京、上海两地试销,2005年以后有部分基于栽培北美越橘为原料的加工品陆续上市。

本文涉及的蓝莓加工品为以上3类原料果实所形成的加工品,蓝莓鲜果来自北美越橘的品种。

目前国内蓝莓企业生产经营规模逐渐扩大,鲜果及加工品市场需求大幅上升,产业发展迅速。

但也应该看到,目前中国的蓝莓市场尚不完善,存在着鲜果产量明显低于市场需求量,加工产品原料短缺、质量良莠不齐,初加工产品卫生状况不佳,粗制滥造和假冒伪劣等诸多问题。

蓝莓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蓝莓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蓝莓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蓝莓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水果之一,它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口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蓝莓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全球农业领域的一颗新星。

本文将从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链及价值链、市场需求、主要国家的竞争态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蓝莓产业发展现状1. 国际蓝莓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全球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南美等地。

其中,北美地区是全球蓝莓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蓝莓生产国,加拿大、智利、墨西哥等也是重要的蓝莓产区。

欧洲地区的蓝莓产业也快速发展,主要集中在西班牙、波兰、葡萄牙等国家。

南美地区的蓝莓产业主要由阿根廷、智利和哥伦比亚等国家主导。

2.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现状中国蓝莓产业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据数据显示,中国蓝莓种植面积从2006年的5000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大约10万公顷,年产量从6000吨增加到20多万吨。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蓝莓生产国。

蓝莓产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份,以及华中地区的湖南、湖北等地。

国内蓝莓品种主要包括早熟、中熟和晚熟三类,根据不同品种的熟期,蓝莓的供应时间可以延长到全年。

近年来,中国蓝莓种植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从传统的露天种植向大棚种植、盆栽种植等多样化种植方式转变,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蓝莓产业链及价值链1. 蓝莓产业链蓝莓产业链主要包括种苗繁育、种植、加工、物流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种苗繁育是蓝莓产业的起始环节,种苗质量对后续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种植环节包括蓝莓园的规划设计、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加工环节包括采摘、清洗、选果、包装等,其中选果环节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步骤。

物流运输环节主要包括蓝莓的运输和储存,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品质。

销售环节则涉及到市场渠道的拓展、品牌推广等。

2. 蓝莓价值链蓝莓的价值链主要包括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我国蓝莓行业发展分析

我国蓝莓行业发展分析

我国蓝莓行业发展分析蓝莓作为一种高营养、高抗氧化的水果,近年来在我国的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本文将对我国蓝莓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的改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蓝莓作为一种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的水果,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我国蓝莓市场需求逐年增长,预计未来还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势。

种植面积扩大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我国蓝莓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许多地方纷纷加大蓝莓种植的投入,种植园数量逐渐增多。

种植面积的扩大为蓝莓行业提供了更大的产量和供应量,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技术提升和品种改良为了提高蓝莓的品质和产量,我国的农业技术不断得到提升,并进行了一系列品种改良的研究。

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改良不仅使得我国的蓝莓更加适应本土环境,还提高了蓝莓的产量和品质水平。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我国蓝莓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逐渐加剧。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农户涌入蓝莓种植行业,形成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

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需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产业链发展完善我国蓝莓产业链的发展也在逐步完善。

从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越来越完备。

同时,相关政策的支持也为蓝莓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发展前景广阔综合以上因素,我国蓝莓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种植面积扩大,技术提升和品种改良不断推进,市场竞争加剧和产业链发展完善,这些都为蓝莓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总体来看,我国蓝莓行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未来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国内蓝莓品牌建设不足,缺乏具 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难以 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
03
蓝莓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提高蓝莓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01
02
03
精细化种植
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 提高蓝莓种植的精细化程 度,合理控制种植环境, 提高产量和品质。
生态种植
注重蓝莓种植的生态平衡 ,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 治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 的使用,保障食品安全。
种植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蓝莓种植技 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如采用有 机肥料、生物防治等绿色生产方式 ,提高蓝莓品质和产量。
蓝莓加工与销售情况
加工产品
蓝莓加工产品主要包括果酱、果汁、果干等,其中蓝莓酱是最主要的加工产品之一。此外,近年来还开发出了蓝莓酒 、蓝莓蜜饯等新产品。
销售渠道
蓝莓产品销售渠道主要包括超市、专卖店、网店等。其中,超市是主要的销售渠道之一,但近年来随着电商平台的快 速发展,蓝莓产品在网上的销售量也逐渐增加。
产业链完善
03
完善蓝莓产业的加工、销售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蓝莓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
科研投入
加大对蓝莓科研的投入, 推动蓝莓品种的选育、栽 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 面的研究。
技术推广
将先进的蓝莓科研成果和 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提 高蓝莓产业的科技含量和 竞争力。
人才培养
加强蓝莓产业的人才培养 ,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和 技术能手,为产业发展提 供人才保障。
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 、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
蓝莓栽培最早的国家是美国,但至今不过二十余年。国际上蓝莓按果实特征分为三大类:高 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

中国蓝莓品种分布及栽培现状分析

中国蓝莓品种分布及栽培现状分析

中国蓝莓品种分布及栽培现状分析一、品种分布蓝莓为杜鹃花科越橘属,多年生低灌木。

原生于北美洲与东亚,分布于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欧洲、北美洲以及中国的贵州、辽宁、山东等地区,生长于海拔900~2300m的地区。

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尤其富含花青素,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等功能。

蓝莓栽培最早的国家是美国,但至今也不到百年的栽培史。

中国蓝莓商业化栽培始于2000年,发展至今仅有20多年的时间,其发展历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

目前,国家战略的引导、省部级政策的扶持、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等有利因素推动了中国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种植现状中国蓝莓种植面积及产量整体均不断增加,2020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为6.64万公顷,较2019年的6.03万公顷同比增长10.21%;2020年中国蓝莓产量为34.72万吨,较2019年的21.19万吨同比增长63.89%。

三、栽培方式中国蓝莓主要种植在贵州、辽宁、山东等地区,2020年贵州、辽宁、山东蓝莓栽培面积均超过7000公顷,栽培面积分别为1.5万公顷,0.78万公顷、0.73万公顷,占全国总栽培面积的比重分别为22.59%、11.75%、11.04%。

2020年中国共有贵州、四川、安徽、辽宁、山东、云南、吉林、湖北、江苏9个地区蓝莓产量超过1万吨,产量分别为8.5万吨、5万吨、4万吨、3.5万吨、3.3万吨、3万吨、1.5万吨、1.1万吨、1万吨。

目前,日光温室和冷棚栽培成为北方蓝莓重要种植方式,2020年中国蓝莓日光温室栽培面积为0.2万公顷,产量为1.52万吨;蓝莓冷棚栽培面积为0.07万公顷,产量为0.75万吨。

中国蓝莓日光温室栽培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山东省、及江苏省。

从2020年蓝莓日光温室栽培面积来看,辽宁占比63%,山东占比27%,江苏占比6.6%;从产量来看,辽宁占比56.6%,山东占比32%,江苏占比6.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2-1728(2003)03-0021-03我国蓝莓(越桔)栽培研究现状及发展措施Ξ修英涛,常凤英,姜 河,杨伟力,候利军(沈阳农业科技开发院,辽宁沈阳 110161)中图分类号:Q949.772.3文献标识码:B 蓝莓(Blueberry )又名越桔,属于杜鹃花科越桔属(V accinium )植物,灌木小浆果果树,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从北极到热带高山地区均有分布。

其果可生食,亦可加工果汁、果酒、果酱等,从其加工果汁的果渣中,可以提取越桔红,是优良的天然食品红色素。

蓝梅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1、29]。

蓝莓果实含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明目及抗癌等独特功效物质,因此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17]。

近年来,美国、加拿大、日本、智利和欧洲的很多国家都把蓝莓视为保健与功能食品,倍受人们青睐,国际市场售价昂贵,供不应求[2]。

蓝莓的栽培驯化工作1900年始于美国,到目前为止,已选育出适合各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100余个,总栽培面积近20000hm 2,年产量达20万t ,形成了缅因州、佛罗里达州、新泽西州、明尼苏达州等十余个主要产区。

继美国之后,荷兰、加拿大、德国、波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竞相引种栽培,根据自己国家的气候特点和资源优势开展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蓝莓研究和栽培工作,并相继进入商业性栽培[3]。

尽管中国也有越桔属植物分布,但对其研究很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蓝莓、树莓、沙棘、酸枣等以风味独特,营养保健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列入世界第三代水果的行列[10、11]。

自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我国野生蓝莓资源的现状及开发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蓝莓的营养成分,并对野生蓝莓进行了初步的加工利用研究[4、5、6、7、8、9、12、29]。

我国蓝莓栽培起步较晚,自1983年后,有关单位先后从国外引进100个左右蓝莓品种,并进行一些栽培研究工作,筛选出了一些适合我国南方、北方气候条件栽培的品种,并进行了有关育苗、栽培环境与栽培管理方面的研究。

1 栽培品种与育苗技术111 栽培品种我国东北山区有着丰富的越桔属资源,其中以笃斯越桔(V .ulginosum )和红豆越桔(V .vitis 2idaea )面积校大、储量较多,集中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大兴安岭产量可占全国的90%,丰年产量可达数十万吨[5]。

大兴安岭素以高寒著称,被认为是水果栽培的禁地,而野生越桔却生长繁茂。

因此要加强对这一地区野生越桔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同时要引进推广适于这一高寒环境的优质高产栽培品种进行商业化栽培。

我国有许多适于蓝莓栽培的生态区,仅长白山就有近百万亩的强酸沼泽地,稍加改造即可进行商业化栽培。

但大面积开发,需要与各地环境相适应的优良品种和大量优质苗木[13]。

野生蓝莓品种果实小,产量低,口味差,难以适应商业化栽培需要,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吉林农业大学、南京植物研究所、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单位先后从美国、加拿大、波兰、芬兰、德国等国家引进蓝莓品种100个左右,并进行了栽培筛选与育苗研究。

根据树体特征、果实特点及区域分布分为四类。

矮丛蓝莓:树体矮小,一般高30~50cm ,抗旱能力较强,且有极强抗寒能力,极适宜于东北高寒山区大面积商业化栽培,果实较小,适于做加工原料。

代表品种有美登(Biomidom )、斯卫克(Brunswick )、坤蓝(Cumber 2land )[14、16、27]。

半高丛蓝莓:一般树高50~100cm ,果实比矮丛蓝莓大,比高丛蓝莓小,抗寒力强,一般可抗-35℃低温,适于北方寒冷地区栽培。

代表品种有北陆(Northland )、北村(Northcountry )、北蓝(Northblue )、圣云(St.cloud )[14,16]。

高丛蓝莓:株高2~3m ,果实较大,品质佳,鲜食口感好,可以作鲜果市场销售主栽品种。

分为南高丛蓝莓和北高丛蓝莓两类。

南高丛蓝莓喜湿润、温暖气候条件,适于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发展;北高丛蓝莓喜冷凉气候,抗寒力较强,有些品种可抵抗-30℃低温,适于我国北方沿海湿润地区及寒地发展。

代表品种有艾文蓝(Avonblue )、蓝丰(Bluecrop )、爱国者(Patroit )、泽西(Jersey )、艾朗(Aron )[17、21、27]。

兔眼蓝莓:一般株高达7m 以上,生产上控制在3m 以下,寿命长、抗湿热,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且抗旱。

适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丘陵地带栽培。

代表品种有巨丰(Dellite )、杰兔(Premier )、粉蓝(Powerblue )[27]。

112 育苗技术蓝莓苗木繁殖方法主要有3种,即硬枝扦插、绿枝扦插和组织培养方法。

硬枝扦插:主要适合于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

一般于每年春季(3~4月)剪取1年生的营养枝,扦插条长度以15cm 为宜。

上部切口为平切,下部切口为斜切,正好位于芽下,扦插基质为腐苔藓或草碳与河沙(1∶1)的混合基质,枝条插入基质时只留一个顶芽,扦插苗床应支离地Ξ收稿日期:2002-05-08辽宁农业科学 2003(3):21~23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面,以便提高苗床温度,扦插后应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度[21]。

绿枝扦插:主要应用于兔眼蓝莓、矮丛蓝莓和高丛蓝莓中硬枝扦插生根困难的品种。

剪取插条时间在果实刚成熟时新梢暂停生长期,一般为6~7月。

适宜的枝段长度为2~3芽,扦插基质以腐苔藓最好,生根药剂以3000 mg/L IBA,1000mg/L NAA速蘸处理效果较佳[19]。

适宜生根温度为17~27℃,生根后每周施入0.3%复合肥1次,以促进苗木生长。

组织培养育苗:组织培养方法繁殖速度快,适宜于优良品种的工厂化大规模繁殖。

此外,组培苗可实现蓝莓苗木脱毒化生产,从根本上杜绝病毒病危害和虫害发生,确保生产安全。

我国学者应用组培方法对引进的各类群蓝莓进行了研究[13、17、20、22]。

适于组培蓝莓最佳的培养基为改良WPM。

组培兔眼蓝莓激素组合以62BA5mg/L+ ZT1mg/L+NAA0.2mg/L和62BA5mg/L+ZT2mg/ L+NAA0.3mg/L为好[23]。

组培矮丛蓝莓、高丛蓝莓、半高丛蓝莓在改良WPM培养基中加玉米素ZT的浓度以0.5~2.0mg/L均能大量增殖幼枝[13]。

蓝莓组培苗试管内生根效果不佳,生根慢,生根率仅为30%~70%[17];主要采用试管外生根方法,将试管苗幼枝基部培养基洗净,用1000、2000、3000mg/L IBA速蘸(1s)处理,扦插于腐苔藓培养基上,培养盘上扣小拱棚置于温室内,冬季棚温控制在15~25℃,夏季不越过28℃,20d 即可生根,生长良好[13]。

我单位自1998年开始应用组培方法共培养了40多万株蓝莓脱毒苗,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对我国蓝莓栽培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2 栽培环境条件由于蓝莓生长、结实对土壤、气候、水分等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大大限制了蓝莓栽培发展,所以世界各国均把蓝莓作为名、优、稀、特果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昂贵。

211 土壤因子蓝莓对土壤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不适宜的土壤条件常导致蓝莓栽培失败。

蓝莓的生长要求湿润、疏松、有机质含量高(8%~12%)的强酸性沙壤土(p H值4.0~5.5)[23、27]。

研究表明,我国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分布着大面积草甸沼泽土和暗棕色森林土,这些土壤呈强酸性(p H5.5),水分充足,适当加以改良,是栽培蓝莓的理想土壤。

通过对土壤施硫(1300kg/hm2)p H值降低到4.0~5.0,土壤中速效N、Cu、Fe、Zn、Mn含量增加,促进了蓝莓树体生长、延长枝长、基生枝长、地上部干重、叶干重和根干重明显增加,叶片中N、K、Cu、Fe、Mn含量增加,而叶片中K、Ca、Mg含量下降[24、25]。

可见土壤p H水平对蓝莓生长、元素吸收、对土壤中有效元素释放有着重要影响,是制约蓝莓栽培的重要因素。

通过在长白山区三种类型土壤上栽培蓝莓研究表明,在暗棕色森林土上栽培美登、斯卫克、北空三个品种产量明显高于在草甸沼泽土和水湿地潜育土上栽培产量[23],可见,我国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的暗棕色森林土壤更适合。

通过对土壤水分通气状态和菌根状况研究表明,土壤干旱和排水不良能造成蓝莓伤害。

在盆栽连续干旱和水淹条件下,蓝莓叶片的光合强度、叶绿素含量、光量子通量密度降低,而呼吸强度、气孔导度、蒸腾速度升高,随着时间加长,变化幅度增大,最后导致叶片结构破坏脱落、植株死亡[26]。

土壤干旱时植株生长细弱、坐果率低或造成枯枝或整株死亡。

土壤积水时,土壤通气差,土壤O2含量降低、CO2含量上升,蓝莓生长不良。

因此,栽培蓝莓要选择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的沙壤土,这样土壤疏松,通气状况良好,不积水,有利于蓝莓生长。

212 气候因子温度和光照对蓝莓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在良好的土壤栽培条件下,蓝莓的生长发育结果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生长量和产量成正比例增加,蓝莓生长季节可以忍受40~50℃高温,高于此范围时会导致生长不良甚至整株死亡[26],但夏季低温常会限制蓝莓的生长发育,花芽数量形成少,影响蓝莓产量。

早春低温也会阻碍蓝莓生长,通过长白山区栽培蓝莓观察,当早春遭受霜害时,叶片为不正常红色,从而影响光合作用,以后随气温升高,约1个月时间才能转绿,正常生长。

霜害冻害影响蓝莓能否安全越冬,是限制蓝莓生产的重要因素。

因蓝莓为灌木浆果果树,枝条木质部薄,髓部大,冬季严重低温和春季大风易造成冻条和抽条现象,造成花芽冻害,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影响产量[16]。

目前我国北方冬季自然降雪较少,蓝莓植株不能靠雪被防寒,因此栽培上各地要因地置宜选择适宜的抗寒品种,同时采取必要的防寒措施,如冬季土埋,或扣冷棚来防止冻害发生和抽条。

我们通过在冷棚栽培蓝莓观察,蓝莓能够安全越冬,冻害抽条率为零,花芽发育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正常。

3 栽培管理技术311 建园与定植建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品种,选择疏松、湿润、有机质含量高(不低于5%),p H值在4.0~5.5的酸性土壤建园。

当土壤p H在5.5以上呈中性时,应主意调酸。

方法是施用硫磺粉,施用量为130~195g/m2,其效果可维持5年以上。

如果当地降水不足,需要有充足水源或喷灌条件。

定植苗木在春季和秋季均可。

定植坑深度为30cm,宽度为40cm株行距兔眼蓝莓2m×2m,高丛蓝莓1.2m×2m,矮丛蓝莓(0.5~1)m×1m。

定植方式采用带状法或单株法。

兔眼蓝莓自花不结实,可采用高丛蓝莓作授粉树。

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自花结实率高,但配植授粉树可明显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