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原理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熔化和凝固

七年级科学熔化和凝固

01
02
03
准备实验材料
需要准备一些冰块、温度 计、烧杯和热水。
实验过程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然后 将温度计插入冰块中。接 着,向烧杯中加入热水并 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实验结果
随着热水的加入,冰块开 始融化,温度逐渐上升。 当冰块完全融化后,温度 保持稳定。
凝固的实验
准备实验材料
需要准备一些水、温度计、 烧杯和冰块。
七年级科学:熔化和凝固
目录
•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 熔化和凝固的原理 • 熔化和凝固的实验 •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 熔化和凝固的练习题
0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熔化的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 的过程。
熔化是一个可逆过程, 即液态物质可以重新 变为固态。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 需要吸收热量。
凝固的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化学反应实验
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熔化和凝固操作, 例如结晶反应、合成高分子材料等。
05
熔化和凝固的练习题
熔化的练习题
判断题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选择题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熔化?
熔化的练习题

01
B. 露珠变成水滴
02
C. 蜡燃烧成蜡水
03
D. 玻璃摔碎
04
简答题:描述冰熔化为水的过 程,并指出温度如何变化。
凝固的练习题
判断题
水蒸气在凝固过程中一定会放热。
选择题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凝固?
凝固的练习题
B. 雪人融化变小 D. 玻璃窗上的小水珠
C. 冬天窗户上结霜 简答题:描述水凝固成冰的过程,并指出温度如何变化。
综合练习题

凝固原理各种公式的应用

凝固原理各种公式的应用

凝固原理各种公式的应用1. 引言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一种常见的相变现象。

在凝固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公式和原理,这些公式和原理对于我们了解凝固过程的规律以及应用于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凝固原理中的一些常见公式的应用。

2. 凝固温度的计算凝固温度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所处的温度。

凝固温度的计算可以根据物质的阿伦尼乌斯公式来进行。

阿伦尼乌斯公式如下:Tc = K / ΔH其中,Tc为凝固温度,K为B常数,ΔH为物质的凝固热。

3. 凝固速度的计算凝固速度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速度。

凝固速度的计算可以采用斯特尔宾斯基方程。

斯特尔宾斯基方程如下:v = k(ΔC)^n其中,v为凝固速度,k为速度常数,ΔC为浓度变化,n为凝固速率对浓度变化的敏感度。

4. 凝固结构的研究凝固结构的研究是指对凝固过程中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凝固结构的研究可以采用斯特尔宾斯基方程和格拉芙定律。

格拉芙定律如下:h = k * x^(1/3)其中,h为晶体的表层深度,k为速度常数,x为晶体生长时间。

5. 凝固器的设计和优化凝固器是进行物质凝固的设备,对于不同的凝固物质,需要设计不同的凝固器。

凝固器的设计和优化可以采用亥姆霍兹方程。

亥姆霍兹方程如下:Z = α * T^β其中,Z为凝固器的效率因子,α为材料性质常数,T为温度,β为指数。

6. 凝固时间的计算凝固时间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时间。

凝固时间的计算可以采用纳维尔斯方程。

纳维尔斯方程如下:t = K * (ΔT)^2其中,t为凝固时间,K为常数,ΔT为温度差。

7. 结论凝固原理中的各种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凝固温度、凝固速度、凝固结构、凝固器的设计和优化以及凝固时间的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凝固过程的规律,并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应用这些公式,提高凝固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以上介绍的凝固原理的各种公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和原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混凝土凝固过程原理

混凝土凝固过程原理

混凝土凝固过程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领域的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经历从流动状态到硬化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凝固。

混凝土的凝固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涉及到水泥水化反应、温度变化、水分流动等多个因素,本文将对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基本原理1.水泥水化反应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当水泥与水混合时,会发生水泥水化反应。

水泥水化反应是混凝土凝固的基础,其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C3S+H→C-S-H+CH。

其中,C3S表示三钙硅酸盐,H表示水,C-S-H表示水化硅酸钙胶凝体,CH表示游离钙氢氧化物。

这个反应过程是放热的,因此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会释放出热量。

2.水分流动水分在混凝土中的流动是混凝土凝固过程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水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从混凝土表面向内部渗透,同时水泥水化反应也会不断消耗水分。

在混凝土内部,水分的流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泥的类型、水灰比、气孔率、温度等。

3.温度变化混凝土的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

水泥水化反应是放热的,因此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温度升高。

同时,混凝土中的水分也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开裂等问题。

三、混凝土凝固过程的详细分析1.初凝阶段混凝土刚浇筑时,水泥水化反应刚开始进行,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

在这个阶段,混凝土的流动性能较强,可以通过振捣等方式来加强混凝土的密实性。

2.凝结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逐渐从流动状态转变为凝结状态。

在这个阶段,水泥水化反应逐渐加剧,混凝土内部的胶凝体逐渐形成。

同时,混凝土的温度也逐渐升高,水分的流动也逐渐减缓。

在这个阶段,混凝土的强度逐渐增加,但依然较低,需要注意施工过程中的保护。

3.终凝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逐渐从凝结状态转变为终凝状态。

水泥凝固原理

水泥凝固原理

1.水泥凝固原理当水泥与适量旳水调和时,开始形成旳是一种可塑性旳浆体,具有可加工性。

随着时间旳推移,浆体逐渐失去了可塑性,变成不能流动旳紧密旳状态,此后浆体旳强度逐渐增长,直到最后能变成具有相称强度旳石状固体。

如果原先还掺有集合料如砂、石子等,水泥就会把它们胶结在一起,变成结实旳整体,即我们常说旳混凝土。

这整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水泥旳凝结和硬化。

从物理、化学观点来看,凝结和硬化是持续进行旳、不可截然分开旳一种过程,凝结是硬化旳基础,硬化是凝结旳继续。

但是在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规定在水泥浆体失去其可塑性此前必须结束施工,因此人们根据需要以及水泥浆体旳这个特性,人为地将这整个过程划分为凝结和硬化两个过程。

凝结是指水泥浆体从可塑性变成非可塑性,并有很低旳强度旳过程;硬化是指浆体强度逐渐提高能抵御外来作用力旳过程。

此外,对凝结过程还人为地进一步划分为初凝和终凝,用加水后开始计算旳时间来表达。

例如,国标规定:一般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2h。

使用时施工灌溉过程旳时间,必须早于45min;到终凝后,才干脱去模板开始下一种周期生产。

水泥旳凝结和硬化,是一种复杂旳物理—化学过程,其主线因素在于构成水泥熟料旳矿物成分自身旳特性。

水泥熟料矿物遇水后会发生水解或水化反映而变成水化物,由这些水化物按照一定旳方式靠多种引力互相搭接和联结形成水泥石旳构造,导致产生强度。

一般硅酸盐水泥熟料重要是由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β-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和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e2O3)四种矿物构成旳,它们旳相对含量大体为:硅酸三钙37~60%,硅酸二钙15~37%,铝酸三钙7~15%,铁铝酸四钙10~18%。

这四种矿物遇水后均能起水化反映,但由于它们自身矿物构造上旳差别以及相应水化产物性质旳不同,各矿物旳水化速率和强度,也有很大旳差别。

材料快速凝固技术

材料快速凝固技术

材料快速凝固技术材料快速凝固技术是一种在材料制备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液态材料迅速凝固成固态材料,广泛应用于金属、陶瓷、塑料等材料的生产中。

本文将着重介绍材料快速凝固技术的原理、分类、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原理材料快速凝固技术的原理基本上是通过控制材料的温度,使得其在短时间内迅速凝固,从而形成固态材料。

在材料制备中,通过急冷或者急速加热的方法,可以使得原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固化的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固化成形。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周期大大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分类根据快速凝固材料的不同性质和应用,快速凝固技术可以分为几种主要类型。

其中包括:凝固剂辅助技术、电磁场快速凝固技术、激光快速凝固技术、等离子体喷涂技术等。

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凝固剂辅助技术通过添加特定的凝固剂来加速材料的固化过程,而电磁场快速凝固技术则是利用电磁场对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从而使其迅速凝固。

三、应用材料快速凝固技术在金属、陶瓷、塑料等材料的制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金属领域,通过快速凝固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非晶态合金,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同时降低了材料的成本。

在陶瓷领域,快速凝固技术可以制备出致密的陶瓷材料,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

在塑料领域,通过快速凝固技术可以制备出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材料,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和耐热性能。

四、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材料快速凝固技术也将不断得到完善和拓展。

未来,随着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材料快速凝固技术将在材料制备和加工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对材料快速凝固技术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预计其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材料快速凝固技术作为一种在材料制备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其快速凝固的原理和多样化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材料制备的效率和质量,还为材料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混凝土凝固过程是指混凝土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混凝土中的水和水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胶凝体,并逐渐失去流动性,最终变为坚固的固体结构。

混凝土的凝固过程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水化反应、温度、湿度、外部环境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1. 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原理混凝土凝固的原理可分为两个主要方面:水化反应和水的蒸发。

1.1 水化反应混凝土中的水化反应是混凝土凝固的关键过程之一。

水泥在与水发生反应时产生水化产物,其中最重要的产物是水化硅酸钙胶凝体(C-S-H)和钙水化物(CH)。

C-S-H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结材料,其形成和发展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持久性。

水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也就是说,它会产生热量。

这种发热反应会加速混凝土的凝固过程,并对温度有一定的影响。

1.2 水的蒸发混凝土中的水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蒸发,这也是混凝土凝固的一个重要过程。

水的蒸发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溶质浓度升高,从而促进水化反应的进行。

但是,如果水分的蒸发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产生裂缝和收缩问题。

控制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对于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2. 影响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因素混凝土凝固过程的速度和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因素的介绍。

2.1 水胶比水胶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重量与胶凝材料(如水泥)的重量之比。

水胶比越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越好,因为胶凝材料与水的反应相对充分。

然而,水胶比过低可能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不足和与模板脱水困难。

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需要权衡水胶比的选择。

2.2 温度温度对混凝土凝固过程有着显著影响。

温度低于5℃时,水化反应的速率会明显降低,甚至会停止。

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施工时,需要采取措施保持混凝土的温度,如使用加热设备或在混凝土中添加加热剂。

另高温环境下的水化反应速率较快,容易引起混凝土过早的凝固和龟裂。

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

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

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而融化则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的原理及其重要性。

1. 凝固过程凝固是由于物质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强而发生的。

对于水而言,当温度降低时,水分子之间的热运动减弱,它们开始组成规则的结构,形成冰晶体。

在凝固过程中,水分子排列成一个稳定的晶格结构,使得水从液态转变为固态。

凝固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1. 温度变化在凝固过程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直至达到凝固点。

对于纯净的水来说,其凝固点为0摄氏度。

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在冬天里看到冰块形成时,实际上是冷空气将水的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而不是冰块自己产生冷量。

1.2. 结晶形态水的结晶形态与其凝固速度密切相关。

在快速冷却的情况下,水分子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有序排列,形成无定形的冰块。

而在缓慢冷却的条件下,水分子有充分的时间按照规则排列,形成透明的冰晶。

1.3. 液体与固体的体积水的凝固过程是伴随着体积变化的。

一般情况下,液态水会在凝固时膨胀。

然而,水在凝固过程中却出现了特殊的现象:当水温降至0摄氏度以下时,其体积会缩小,直到达到冰点时体积最小。

这意味着,当我们在冰柜中冷却一瓶水时,如果不充分留出空间,水会冻结后破裂。

2. 融化过程融化是由于物质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弱而发生的。

对于固体的水(冰)而言,当温度升高时,冰晶体继续吸收热量,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逐渐减弱,直到冰晶体内部的结构被破坏,而转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即为融化。

融化过程具有以下特点:2.1. 温度变化在融化过程中,水的温度逐渐升高,直至达到融点。

对于纯净的冰而言,其融点也是0摄氏度。

2.2. 固体与液体的体积与凝固过程不同的是,融化过程中物质的体积会增大。

当固态的水融化成液态时,其体积会增加约9%。

这使得冰块融化后形成的水会比冰块的体积要大。

因此,当我们将一块冰放入容器中,随着融化,容器可能溢出。

凝固与熔化知识点总结

凝固与熔化知识点总结

凝固与熔化知识点总结凝固与熔化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两方面:凝固与熔化的原理和影响凝固与熔化的因素。

下面将对这两方面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凝固与熔化的原理1. 凝固的原理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物质处于液态时,分子间的距离较远,分子自由运动,形成无规则的分子排列;当物质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降温或加压,使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使得分子排列开始有序,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规则的晶体结构,从而凝固成为固体。

凝固的原理可以通过凝固点和熔点来解释,凝固点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而熔点则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不同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是不同的,这是由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的不同而产生的。

2. 熔化的原理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分子间的距离较近,分子只能进行局部振动,形成有序排列的晶体结构;当物质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升温或减压,使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晶体结构破坏,分子开始自由移动,从而形成液态。

熔化的原理同样可以通过熔点和凝固点来解释,当物质的温度达到熔点时,固体开始熔化成为液体;而当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熔点以下时,液体开始凝固成为固体。

二、影响凝固与熔化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质凝固与熔化的最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凝固点会升高,而熔点会降低;相反,当温度降低时,物质的凝固点会降低,而熔点会升高。

2. 压力压力也是影响物质凝固与熔化的因素之一。

在一定的温度下,增加压力会使得物质的凝固点升高,而熔点降低;减小压力则会使得物质的凝固点降低,而熔点升高。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也会影响其凝固与熔化的过程。

比如,晶体结构的稳定程度、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强弱等因素,都会影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4. 外界条件的影响外界条件,比如溶质的存在、溶剂的性质、晶体生长的速度等,都会影响物质的凝固和熔化过程。

总之,凝固与熔化是物质的两种状态,其原理和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物理化学知识。

举例说明一种物质的凝固过程。

举例说明一种物质的凝固过程。

举例说明一种物质的凝固过程。

举例说明一种物质的凝固过程一、溶液中的物质凝固的基本原理在化学过程中,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凝固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在一定条件下由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的过程。

溶液中的物质凝固也是基于这一原理进行的。

二、糖溶液的凝固过程糖溶液是我们常见的溶液之一,下面我们以糖溶液的凝固过程为例,来说明物质的凝固过程。

1. 温度对糖溶液凝固的影响温度是影响糖溶液凝固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降低,糖溶液的凝固速度会加快。

这是因为在低温下,分子的热运动减慢,使得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有利于凝固的进行。

2. 添加剂对糖溶液凝固的影响在糖溶液中添加一些特定的剂量,可以显著地改变糖溶液的凝固性质。

例如,添加一定量的酸性物质,可以促进糖溶液的凝固速度;而如果添加碱性物质,可能会延缓糖溶液的凝固过程。

这是因为剂量的加入改变了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影响了凝固的进行。

3. 溶液浓度对糖溶液凝固的影响溶液中物质的浓度也是决定凝固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溶液浓度较高时,凝固的速度也会相对较快。

这是因为高浓度的糖溶液中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强,有利于凝固的进行。

4. 结晶过程对糖溶液凝固的影响在糖溶液中,凝固的过程实际上是糖分子或离子结晶的过程。

结晶是物质从液体状态到固体状态的转变。

在结晶过程中,糖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逐渐重新排列,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

5. 凝固后的糖晶体的形状与质量糖溶液在凝固后形成的糖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和质量。

这是由糖分子结晶的条件、速度以及结晶过程中的溶剂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一般来说,较慢的结晶速度有利于形成较大的糖晶体,而快速结晶往往会形成小颗粒状的糖晶体。

总结:糖溶液凝固是物质从液体到固体状态转变的一个典型例子。

它受到温度、添加剂、溶液浓度以及结晶过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凝固的原理和过程。

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一、混凝土凝固过程的概述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组成的人造材料,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强度、耐久性和耐久性。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凝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混凝土凝固的过程是指混凝土中水泥与水反应生成硬化物质的过程。

混凝土凝固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和耐久性。

因此,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是混凝土工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二、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原理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原理是指混凝土中水泥与水反应生成硬化物质的化学过程。

混凝土中的水泥是由熟料和矿物掺合料组成的。

当水泥与水混合后,水泥中的三钙硅酸盐、二钙硅酸盐、三钙铝酸盐和四钙铝酸盐等化合物会与水中的氢氧根离子(OH-)发生反应,生成水化硬化产物。

水化硬化产物是一种胶凝材料,它可以将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水泥胶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坚硬、牢固的整体。

混凝土凝固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凝阶段、凝结阶段和硬化阶段。

初凝阶段是指混凝土中的水泥与水反应开始的阶段。

在初凝阶段,水化硬化产物开始形成,混凝土的黏性开始增加。

凝结阶段是指水化硬化产物开始充分形成的阶段。

在凝结阶段,混凝土的黏性和强度都会不断增加。

硬化阶段是指混凝土中的水化硬化产物已经充分形成的阶段。

在硬化阶段,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都达到了最高点。

三、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影响因素混凝土凝固过程的速度和质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从材料、环境和施工等方面分别介绍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影响因素。

1. 水泥的种类和配合比水泥的种类和配合比是影响混凝土凝固过程速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不同种类的水泥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水化反应,因此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

同时,水泥的配合比也可以影响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和强度。

如果水泥的配合比过高或过低,将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混凝土的骨料混凝土的骨料也是影响混凝土凝固过程速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不同种类的骨料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有不同的影响。

熔化与凝固的重要实验原理

熔化与凝固的重要实验原理

熔化与凝固的重要实验原理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再到固态的相变过程。

以下是熔化和凝固的重要实验原理:
1. 熔化原理:
- 温度:物质的熔点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温度。

实验中,需要将样品加热到熔点以上,使其融化成液体。

熔点可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变化来确定。

- 热量:加热样品时,需要提供足够的热量,使其温度超过熔点。

样品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吸引相邻分子的力,使其从排列有序的固态结构转变为无序的液态结构。

2. 凝固原理:
- 温度:物质的凝固点是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温度。

实验中,需要将样品冷却到凝固点以下,使其从液体凝固成固体。

凝固点可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变化来确定。

- 热量:冷却样品时,需要从样品中提取热量,使其温度低于凝固点。

样品放出的热量用于形成有序的固态结构,并通过吸引相邻分子的力将其排列在一起。

实验中,常用方法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观察样品的物理性质变化(如颜色、形状、透明度等)来确定熔化和凝固点。

这些原理和方法对于研究物质的
热性质和相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凝固过程基本原理

第二章凝固过程基本原理
θ=0,晶体与杂质基底相互完全润湿, ΔGhe*=0,此时结晶无需通过生核而直接在衬 底生长。
θ=180º,晶体与杂质完全不润湿, ΔGhe*= ΔGho*,此时非均质形核不起作用
通常情况下θ小于180º θ越小,则ΔGhe*越小,夹杂界面的非均匀 形核的能力越强,形核过冷度ΔT*越小
在大量非均质形核的 过冷度下,均质形核率 Iho≈0。所以在实际金属 和合金中难以发生均质形核
液体中原子集团的统计
平均尺寸r0,随温度的 降低而增大。
r0与r*相交时,相应的 过冷度为ΔT*, 过冷度达到ΔT*后,原子集团平均半径r0已 达到临界尺寸,开始大量形核。
温度进一步降低,r0更大,r*更小,形核 数量也就越多
二、形核率
ΔGA—扩散激活能; ΔG*—形核功 ΔT→0时,ΔG*→∞,形核率I→0 ΔT ↑, ΔG* ↓,I↑ 过冷度达到临界过冷度 ΔT*,形核率迅速提高 计算及实验表明, ΔT*≈0.2Tm 可见,均质形核需要很大的过冷度
粗糙的界面结构,有许多位置可供原子着落, 由液相扩散来的原子很容易被接纳并与晶体 连接起来。 只要原子供应不成问题,可以不断地连续生 长。生长方向垂直于界面
2. 台阶方式生长 在光滑的界面,单个原子与晶面的结合较 弱,容易跑走,只有依靠在界面上出现台 阶,然后从液相扩散来的原子沉积在台阶 边缘,依靠台阶向侧面生长。 又称侧面生长
图中1、2、3曲线表示不同的位错台阶密 度下的速度差别
曲线1,位错台阶很密,生长速度接近于 连续生长方式
§5 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
合金凝固时,溶质在液、固相重新分布,即 所谓溶质再分配。 溶质再分配不仅影响宏观及微观成分分布及 偏析,还影响晶体生长形态,微观尺寸等。 前面已定义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

水泥凝固原理

水泥凝固原理

水泥凝固原理
水泥凝固原理是指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水泥石的过程。

水泥在水中快速水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水泥石。

水泥石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产生碳酸钙,从而使水泥石逐渐硬化和凝固。

水泥凝固原理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泥与水的反应:水泥与水混合后,水和水泥中的硅酸、铝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等物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2. 水泥石的形成:反应产生的水化物质在水中逐渐聚集形成水泥石,水泥石不断增大,最终形成坚硬的结晶体。

3. 硬化与凝固:水泥石表面的碳酸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形成碳酸盐,水泥石逐渐硬化和凝固。

总之,水泥凝固原理是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水泥石并逐渐硬化和凝固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水泥制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 1 -。

第三章 凝固过程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凝固过程的基本原理

➢ 当T<Tm时,GL>GS,固相稳定;
➢ 当T>Tm时,GL<GS,液相稳定; 当温度高于熔点或低于熔点时,
△T
△G即为相变的驱动力,
❖ 过冷度
在Tm以下温度时:一克分子物质由液相转变为固相自由能(焓)的变化为:
△GV = GS-GL=(HS-TSS)-(HL-TSL) = ( HS - HL)-T(SS-SL) = △H-T△S △H、△S均为固、液两相的克分子焓和克分子熵的差额,温度的函数,
➢ 凝固过程重要的伴生现象,影响凝固组织
➢ 描述溶质再分配的关键参数:
k ws
溶质分配系数 :
wL
平衡条件下,ws 、 wL由固相线和液相线确定。然而,实 际条件下,平衡是很难的,故引入近平衡凝固、非平衡
凝固分配系数。因此,溶质分配系数有三个层次:
➢ 平衡溶质分配系数k0、 ➢ 有效溶质分配系数ke、 ➢ 非平衡溶质分配因数ka 。 ❖ 凝固过程溶质分配的平衡条件指:凝固界面上溶质迁移的平衡及固相
多元系的凝固(可 用二元系的凝固特 征分析)
因此,对凝固过程基本原理的研究通常以二元系为对象。 在实验和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大量的二元相图,为凝固 分析奠定了基础
2
所有二元相图都是由共晶、偏晶、包晶及固溶体四种基本相 图所构成的
单相合金凝固是最典型的, 除共晶点和偏晶点外,其它成分 合金在开始凝固时仅有一个相析 出。
GL VLP SLTp GS VS P SS Tp
△Tp-----因压力改变引起的平衡熔点的变化。
Tp TmV
p
H m
通常金属(VS-VL)=△V<0,则压力升高,平衡熔点上升.而△V>0,的金属 Sb,Bi压力升高,平衡熔点降低.通常压力改变时,熔点的变化很小, 10-2℃/大气压,故生产中靠改变压力来提高过冷度细化晶粒是很困难的。 熔体中导入超声波,产生空化作用,空穴破灭时,产生很大压力,使熔点上升 几十度.

材料科学基础-第3章凝固原理

材料科学基础-第3章凝固原理
材料科学基础

Chapter 3 – Principles of Solidification 凝固原理
Chapter Outline
3.1 金属结晶的条件和一般过程 3.2 晶核的形成(Nucleation) 3.3 晶体的长大(Growth) 3.4 晶粒大小及其控制
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叫做凝固。凝固主要是 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并不考虑固态的结构。只有物质从液 态转变为具有晶体结构的固态的过程,才叫做结晶。广义 的结晶概念,是指物质从一种原子排列状态过渡到另一种 规则排列状态的转变过程。它包括液态的结晶和固态金属 (晶态或非晶态)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前者称为一 次结晶,后者称为二次结晶或重结晶。它们都属相变过程。
3.2.1 均匀形核
3.形核功(Critical nucleation power)
能够形成临界晶核所需要的最小自由能增量——形核功ΔGc。
当r=rc时,ΔG=ΔGc,则
163
Gc3Gv2
163Lm 3T 2m21T2
ΔT越大, ΔGc越小。由于原子的热运动会引起能量起伏,晶内 所有原子的能量起伏,会使局部区域的能量达到形核功的水平,
Solid-state phase transformation - A change in phase that occurs in the solid state.
Rapid solidification processing - Producing unique material structures by promoting unusually high cooling rates during solidification.
造成形核的条件。临界晶核的总表面积Ac=4πrc2

融化的原理和凝固的原理

融化的原理和凝固的原理

融化的原理和凝固的原理融化和凝固是物质由固态向液态相互转化的过程。

它们的原理基于物质内部分子结构的改变以及热能的输入或输出。

首先,我们来看融化的原理。

融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固态下,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排列紧密,可以形成规则的晶体结构。

当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内能增加,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导致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减弱。

当达到物质的熔点时,分子开始克服相互之间的吸引力,晶格结构逐渐瓦解,分子间距增大,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融化的过程中,需要输入热能。

在温度升高过程中,物质内部的分子吸收热量,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热能被用于克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质的结构发生改变。

因此,融化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其次,我们来看凝固的原理。

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液态下,物质的分子排列比较松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变强,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

当温度降低到物质的凝固点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弱,晶体结构开始形成。

分子之间的引力逐渐增大,分子逐渐重新排列,形成一个有序的晶体结构,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

凝固的过程中,需要释放热能。

在温度降低过程中,物质内部的分子失去热能,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腾讯新闻被微信屏蔽热能以引导分子重新排列,形成固态结构。

因此,凝固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总结来说,融化和凝固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通过输入或释放热能实现相态转变的过程。

融化是由固态转变为液态,需要输入热能,分子的内能增加,晶体结构瓦解;凝固是由液态转变为固态,释放热能,分子的内能减小,晶体结构形成。

通过理解融化和凝固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相变行为,进一步探究物质性质及其应用。

凝固原理 第一章 概论

凝固原理  第一章 概论

凝固过程研究方法(数学解析法)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讲,如果能够用数学语言精确地进行描述始终是人们梦 寐以求的目标,也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数学解析包括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 理方程的求解。数学模型的建立首先要是找出所研究问题中的所有影响因素(参 量),然后通过具体的数量级的估计,忽略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试图把所 有因素都归纳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型中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过程就是寻找这些参量之间逻辑关系的过程。寻找各种影响因素和数学模型的 建立往往需要借鉴本门学科的已有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并进行数学逻辑的 思维。凝固理论如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其理论模型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认识 的不断深入和数学方法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考虑更多的因素,并找出合适的 模型。随着凝固条件的变化,主要矛盾可能发生转变,随之也需要对数学模型 进行修正。 在数学模型建立之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求出解析解。为此需要寻找定解 条件。这些定解条件包括几何形状条件,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然而,在凝固 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中,能够找到解析解的非常有限。因此,其他研究方法是必 不可少的。
与组织设计新思路的重要手段。
3) 对液态金属结构的进一步揭示,可能通过新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合金液进行预处理, 达到控制凝固组织的目的。 4) 采用新的加热和制冷方法对凝固过程的热平衡条件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造、连铸连轧、半固态铸造、铸造法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电磁铸造、微重力凝固等。这
些凝固技术不仅使得传统材料性能得到超常的发挥,还推动了各种新材料的研制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交叉学科研究的进展,凝固技术也将不断产生新的生长 点。在不远的将来可望取得较大进展并获得工程应用的凝固技术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 从节能、节约材料和加工工时的角度出发,发展直接获得近终形产品(铸件、型材等)的 凝固技术。这些产品在凝固过程完成后将不需加工或仅通过简单的处理或裁剪即可使用。 2) 利用凝固技术制备具有复杂组织和相变过程的新材料。凝固技术将成为实现材料成分

《融化和凝固》融凝原理浅解析

《融化和凝固》融凝原理浅解析

《融化和凝固》融凝原理浅解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融化和凝固现象随处可见。

比如,炎热的夏天,冰棍会融化;寒冷的冬天,水会结成冰。

但你是否真正思考过这其中蕴含的原理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究一下融化和凝固的奥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融化和凝固。

融化,简单来说,就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而凝固则是与之相反的过程,即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

这两个过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且它们的发生都需要一定的条件。

从微观角度来看,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在固态时,分子之间的排列比较紧密,相互之间的作用力较强,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而在液态时,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相对较弱,分子能够自由地移动。

当物质受热时,吸收了能量,分子的运动加剧。

原本在固态中相对固定的分子获得了足够的能量,摆脱了彼此之间较强的束缚,开始自由移动,从而导致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这就是融化的过程。

例如,冰在温度升高时会融化成水。

那么,融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都去哪儿了呢?其实,这些热量主要用于打破固态物质中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和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不同的物质,其融化时所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比热容。

比热容越大的物质,在相同质量和升温条件下,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相反,当液态物质冷却时,分子的运动逐渐减缓。

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分子之间的距离缩小,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增强,分子重新排列成较为规则的结构,物质就从液态转变为固态,这就是凝固的过程。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会释放出热量。

影响融化和凝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温度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对于大多数物质来说,只有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才会发生融化或凝固。

这个特定的温度被称为熔点或凝固点。

例如,水的熔点是 0℃,当温度高于 0℃时,冰会融化成水;当温度低于 0℃时,水会凝固成冰。

除了温度,压力也会对融化和凝固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增加压力会使物质的熔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例如,滑冰时,冰刀与冰面接触的地方压力很大,使得冰的熔点降低,从而导致冰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够融化,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减小了摩擦力,使人能够在冰面上顺畅地滑行。

凝固原理

凝固原理
6
7
3.3 单相合金凝固
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只析出唯一的相,称作单相合金。
8
3.3.1 溶质再分配
• 合金的凝固分两种情况: • 平衡凝固 • 非平衡凝固
9
3.3.1 溶质再分配
概念之一:分配系数 • 从合金溶液形成晶体,其局部界面处于平衡。 • 对于A溶质: Al= AS • 对于B溶剂: Bl= BS • 假设金属处于局部平衡状态,则生长面上的成 份差可以用等温等压条件下分配系数来描述。
aC ⇔LC
a 1
( )
( )
L 1
16
3.3.1 溶质再分配
• 并以此来更替旧的平衡关系。新平衡关系建立后, 利用杠杆定律,则可求出两相的相对量:
a%=[(C1L -C0)/(C1L - C1a)]×100% L%=[(C0- C1a)/(C1L - C1a)]×100%
• 结晶过程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温度进一步下 降。设冷至T2,这时结晶分两方面同时进行: • 在T1时已不同程度成长的晶体再在T2继续长大 • 在T2由L(C1L)中重新生核并长大。
[
]
δ : 界面富集层厚度
x C L : 液体浓度在距离x处的数值 x ∞ 当x ≥ δ时,C L = C L
x = 0处为固液界面 • 在x=0处,CxL=CiL,由此可求出δ的表示式:
1 − Ke ⎤ D ⎡ 1 − K0 − ln δ = ⎢ln ⎥ R⎣ K0 Ke ⎦
37
3.3.1 溶质再分配
3.3.1 溶质再分配
• 平衡凝固 • 所谓平衡凝固是指在结晶过程的各个 不同温度阶段,处处都能随时达到相 应的平衡状态,即随着温度的变化, 液、固两相的平衡成分都分别沿着液 线和固线而变化。 • 只有当冷却非常缓慢或分段冷凝的条 件下,才可能实现。

水泥凝固原理

水泥凝固原理

水泥凝固原理
水泥凝固是指水泥浆在一定条件下逐渐固化成坚硬的物质。

水泥凝固的原理主要包括水化反应和胶凝反应两个过程。

水化反应是指水泥中的水与水泥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化产物。

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在水的作用下,硅酸盐会和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水合硅酸钙等物质。

水化反应可以通过释放热量来加速水泥的凝固过程。

胶凝反应是指水化产物在水泥浆中逐渐聚结形成胶凝体。

当水泥浆中的水化产物逐渐聚集并交联形成固态结构时,整个水泥浆体会逐渐变得坚硬并具有一定的强度。

水泥凝固的过程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环境温度和湿度会影响水泥的凝固速度。

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水泥的凝固过程,而较低的温度和湿度则会延缓水泥的凝固速度。

此外,在水泥凝固过程中还需要保证充分的水凝胶形成。

水凝胶是水泥凝固的基础,其包裹着水泥颗粒并形成一种均匀的胶体结构。

水凝胶的形成不仅需要适宜的水泥配合比,还需要充分的搅拌和混合,以保证水泥颗粒与水的充分接触。

综上所述,水泥凝固是水泥浆经过水化反应和胶凝反应逐渐变硬并形成坚固的过程。

调控环境条件和保证水凝胶的形成是实现水泥凝固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取决于系统自由能变化和界面 能,自由能变化愈大(过冷度愈 大),界面能愈小,临界半径r* 愈小。
8
形核功△G*

在r=r*时,△G为正值,说 明形成临界晶核时,需要一定 能量,这个补充能量称为形核 功△G*;
必须获得大小相当于形核功的 额外能量才能形成临界晶核, 这部分能量由液态金属的能量 起伏来供给; 形核功△G*为:
11
非均质形核




在连铸过程钢水凝固时,液相 中形核比均质形核所要求的过 冷度要小的多; 只要有几℃~20℃的过冷度 就可形核; 这是因为存在于液体中的悬浮 质点和表面不光滑的模壁,均 可作为核心的依托而发展成晶 核; 非均质形核的过冷度和形核功 比均质形核大大减少;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是非 均质形核。
如r<r*:
晶核长大导致系统自由能增加,新相 不稳定;
如r>r*:
晶核长大导致系统自由能减少,新相 晶核能够稳定长大。
7
晶核的临界半径r*
在r=r*时:
(△G)/ r=4r*2(GB-GA)+8r* =0
△G=4/3r3(GS-GL) +4r2
r*=-2/(GB-GA)=-2/△Gs =-2 Ts/△Hs/△T
3 2 NkT ΔE 16πρ TS D I exp 2 exp 2 h kT 3L ΔT kT S
10
有效形核温度
某过冷度下形核速率显著 增加,该温度称为有效形核 温度;

~0.2Ts

有效形核过冷度大约为~ 0.2Ts; 在这种过冷度下,临界晶 核r*为~10-7cm。

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树枝晶长大

结晶总是在其结晶面溶质偏析 最小的地方和结晶潜热散出最 快的地方优先生长;

在晶核长大过程中,棱角比其 他方向导热好,而且棱角离未 被溶质富集的液体最近,因此 棱角方向长大速度比其他方向 要快;
树枝晶主轴侧面长出分叉叫二 次轴,在生长出三次轴,依次 发展下去, 晶枝彼此交错,直到完全凝固 为止。
2
金属凝固过程的基本特征
放出热量 液态钢的显热 凝固潜热 固态钢的显热
—— 20KJ/Kg 钢 —— 300K J/Kg 钢 —— 900-1000KJ/Kg钢
体积收缩——疏松、缩孔
选分结晶——偏析
影响金属凝固过程的因素:
传热
传质 流体流动
凝固理论-铸造、连铸的理论基础
21
溶质再分配
• 概念之二:杠杆定律
液态合金原始成份为C0,在长度为L的坩锅中从一端凝 固,固体开始生成温度为TL,其成份为CS=KC0,固相 中溶质含量低于C0,继续冷却,液相、固相的溶质逐渐 富集,温度为T*时,液固界面处的固液相溶质相平衡。 假定液相、固相完全扩散,CS=CS*,CL=CL*。





固液界面前沿没有成分过冷, 晶体成长完全由散热条件控 制; 晶体在正温度梯度区生长, 液体内部仅在交界面附近有 很小的过冷区; 交界面不稳定的突出部,必 然在高温区被熔化而恢复光 滑的交界面; 晶体是一片一片的叠加长大 的。纯金属就是这样。
14
晶体长大方式(2)
第二种情况是:

合金结晶时,固液界面 溶质偏析到附近的液相 区,形成了微观成分的 不均匀性; 生长的晶体容易伸向液 相内部溶质含量较低的 区域,逐渐发展成为树 枝形分叉。
过冷度概念
在凝固点温度Ts,液-固转变达到平衡 △Gs=0 在其它温度T, △Gs=△Hs(Ts-T)/Ts △T=Ts-T 称为过冷度 过冷度愈大,△Gs负值愈大,结晶愈容易。
5
均质形核

在一定过冷度下液态金属中会有新相晶核生成,而新相 只有达到一定临界体积时才能稳定; 形成新相晶核系统自由能的变化包括:
16


树枝晶树枝间距
R:凝固速度(mm/h)
l1=29R-0.26G-0.72
l2=11.2R-0.41G-0.51
G:温度梯度(C/cm)
17
冷却速度与树枝间距的关系
18
钢锭凝固结构

激冷层:

细小等轴晶; 几毫米到十几毫米宽。

柱状晶区:


稍微向上部倾斜;
宽度约为钢锭厚度的 1/4~1/6。
△G*=-63Ts2/3(△Hs△T)2
过冷度愈大,△G*愈小。要形成 稳定的晶核,必须有过冷度和与 过冷度相适应的能量起伏。
9



形核速率
形核速率随过冷度增加而增加,形核速率 I:
I=K×exp(-△G*+△ED)/kT
其中,K为常数, △ED为通过相界面的活化能, k为波茨曼常数。 由绝对反应速度理论导出K=NkT/h,h为普朗克常数,则


体积自由能变化△GV; 表面自由能变化△GF。

液相中生成固相球形晶核(半径为r):
△GV=4/3r3(GS-GL)
△GF=4r2

形成新相晶核总的自由能变化为:
△G=4/3r3(GS-GL)+4r2
6
形核过程自由能随晶核尺寸的变化
△G达到最大时,晶核的大小 为临界半径r*。
△G=4/3r3(GS-GL)+4r2
~0.2Ts
~0.02Ts
12
在一个平面“依托”上形成一个固体晶核

=180时,与均质形核相 同; 0≤ ≤ 180时,为非均质 形核,晶核依附在现存核心 而形成。;


非均质形核的有效性取决于 润湿角,愈小就愈易形 核。
13
晶体长大方式(1)

核一旦形成就迅速长大,随着 液体中温度的不同,晶体长大 的形式是不同的; 一种情况是:
钢凝固原理
◈ ◈
投资、节能、提高生产率 方面重要意义; 促进钢铁厂整体工艺优化。
1
钢的凝固原理
T < Tm时: Gs<Gl,固态稳定 。 T > Tm时: Gl<Gs,液态稳定 。

凝固是液态金属转变为固态金属 的过程; 从微观上看,是金属原子从无序 状态到有序状态的转变; 从宏观上看,是把液态金属储藏 的显热和凝固潜热传输到外界, 使液态转变为有固定形状的固态。

中心等轴晶区:


由不规则的等轴晶组成;
晶体尺寸较大,约1~ 10mm。
19
连铸坯凝固结构
方坯
板坯
20
溶质再分配
概念之一:分配系数
• 从合金溶液形成晶体,其局部界面处于平衡。
• 假设金属处于局部平衡状态,则生长面上的成
份差可以用等温等压条件下分配系数来描述。
CS K ( )T , P 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