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清明节习俗-
海南的节日风俗
海南的节日风俗
海南的节日风俗有许多,以下是其中几个:
1.春节:春节是海南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海南人在春节期间会进行各种活动,包括购物、贴春联、祭祖、拜年等,还会吃年夜饭、放爆竹、看龙狮舞等。
春节期间,海南的气氛非常热闹喜庆。
2.清明节:在清明节期间,海南人会前往祖坟扫墓、祭祀祖先,并烧纸钱、烛花、烧香等。
此外,人们还会采摘野菜野草,品尝清明食品。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非常重要。
在海南,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传统活动。
此外,端午节还有摸龙舟节、涂艾叶、穿五色线等特色节目。
4.中秋节:中秋节是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海南,人们会赏月、品尝月饼、烧香、祭祖等。
此外,还有赏灯、放火龙等特色活动。
5.海南杯:每年冬季,海南都会举办“海南杯”足球比赛,成为岛内外足球爱好者和球迷们的盛大聚会。
比赛期间,球迷会举行各种热情洋溢的支持活动,激励队员们取得好成绩。
清明节的小众习俗
清明节的小众习俗一、草编艺术清明节是一个适合踏青的季节,而在踏青的时候,人们会发现路边和田间野地里长满了各种形态各异的野草。
而利用这些野草,人们可以制作出各种形态生动的草编艺术品。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利用清明节的时候进行草编比赛,比赛现场各种花样繁多的草编作品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盛宴,也让人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二、鸡蛋砸彩蛋清明节也是一个适合儿童玩乐的日子,而在一些地方,儿童们会利用鸡蛋来进行有趣的游戏。
游戏的规则是参与者每人手持一个鸡蛋,然后互相碰撞,最后未破的鸡蛋的持有者就是胜利者。
而在一些地方,还会将鸡蛋进行涂色,并且利用涂色的鸡蛋来进行比赛,游戏的赢家可以得到一些小奖品。
这种小众习俗让清明节不仅仅成了祭祖的节日,也成了孩子们玩耍的日子。
三、踩大头鞋清明节期间,许多地方的民间还有踩“大头鞋”的习俗。
比如河南、江西、贵州等地,都有这样的传统节日风俗。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穿上一种特制的大头鞋,这种大头鞋一般由草制成,穿上后墩得很高,而且前后都高,前后都尖。
穿上后走路就像在墩高高的台阶上行走一样,因此也叫“墩-高-鞋”。
四、草人节在湖南、广西等地,有人在清明节到来的时候,将一些废旧、烂糊的稻草包裹成像人一般的形状,再用绳子挂起,悬于高处。
这些稻草人十分造型生动,甚至会根据当地人的饰演艺术,还可以制成古代官员、花旦、刀马、戏班子、马戏团、美人、伶人等不同造型,俨然成为了一道别具特色的民间景观。
清明节当日,村中男女老少,便纷纷来到这些“草人”所在的地方,点上香祭拜,并在旁朗诵诗歌,以居安思危,以古勉今。
整个场景热闹而又肃穆,让人洋溢着对往事的追忆。
五、扫墓清明扫墓大约始于春秋时期。
每年清明节前后,家庭成员会一起到祖坟前进香祭祀。
根据地域风俗不同,有的在坟前吃葱花饺子,有的在坟前吃茶蛋,但扫墓的意义其实都是为了缅怀故人、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之情.不过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封建迷信的显现,明显超出了真正缅怀祖先的范围,家祭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海南的风俗
海南的风俗海南岛位于中国南海,是一个美丽的热带岛屿,拥有丰富多样的风俗文化。
海南的风俗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深地影响着海南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一、节日风俗海南的节日风俗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有各自的习俗和传统,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海南人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春节期间,海南人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祖、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赏花灯等。
此外,海南的春节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如在年夜饭上吃“七色鱼”、在大年初一去庙会等。
清明节是海南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祭祖的日子。
在这一天,海南人会祭祖扫墓,为祖先献上香烛和祭品,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此外,清明节还有许多关于食品的传统,如吃青团、青糕等。
端午节是海南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端午节这一天,海南人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喝雄黄酒等。
这些习俗都与屈原有关,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怀念之情。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海南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海南人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赏花灯等。
此外,中秋节还有许多关于家庭团聚的传统,如赏月团圆、守岁等。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海南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海南人会登高远眺、赏菊花、吃重阳糕等。
此外,重阳节还有许多与长寿有关的传统,如挂菊花、喝菊花酒等。
二、婚俗风俗海南的婚俗风俗也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的婚俗风俗有各自的传统和习俗,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海南的婚俗分为三个阶段:求亲、娶亲、迎亲。
在求亲阶段,男方会派人来提亲,女方会派人去回答。
在娶亲阶段,男方会准备彩礼、婚车等,女方会准备嫁妆、婚庆等。
在迎亲阶段,男方会带着嫁娘回家,进行婚礼仪式。
海南的婚礼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如新郎要在婚礼前一天晚上守住新娘的门口,新娘要在婚礼前穿上“红头绳”等。
此外,海南的婚礼还有许多关于食品的传统,如吃“三丝炒粉”、喝“葡萄酒”等。
海南黎族节日
海南黎族节日黎族一年中有春节、过年仔(元宵)、清明节、端阳节(五月初五)、鬼节(七月十四日,有些地区十五)、三月三。
春节黎族民间过春节称为过旧年,从除夕至初四止。
杀鸡宰猪,裹糯米粽子,跟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
当天祭祀祖先,是夜在家祖先神位前燃灯通宵达旦。
解放前,没有手表时,就由村中长辈在除夕傍晚时分,在菜地的瓜藤尾端做记号,夜里大家到瓜棚下去看,如果发现瓜藤尾端超出原来的标记,即表示新的一年到来了,大家鸣炮迎春,住在娘家的出嫁女要回丈夫家过年。
大年初一,杀鸡裹粽,祭祀祖先,当日全村男子集体上山打猎,女子集体下河捕鱼。
行猎前请“道公”作一次鸡卜,吉凶不管,只是一种仪式而已。
捕到猎物的前后腿肉各1份,余下的腿肉分给猎狗主人,其余的平均分配。
大年初一至初三,忌闯他人住宅和过邻村串门,男女不能同床,。
初四开始亲戚朋友互访。
过年仔(元宵)正月十五不作生产,家家户户杀鸡买肉放爆竹,并裹粽祭祀祖先,加茂地区则分为汉人年仔节和黎人年仔节两种,汉人年仔节即元宵,黎人年仔节要举行两次,第一次是除夕后12天(按照生肖属日计算,如除夕为牛日,12天后逢此日即第二次除夕日),当天要裹糯米粽,不外出生产,男子上山行猎,女子下河捕鱼。
当夜灯火燃至通宵。
第二次年仔与第一次相隔12天,包裹糯米粽,但可以外出生产,停止行猎和捕鱼。
清明节据传1927年以后保亭才有清明节,是日杀鸡买酒,在家祭祀祖先神明。
携酒、饭、菜到祖坟上祭扫,除草修墓,添新土。
黎族清明扫墓通常是新坟祭祀3年不再扫墓,称为“封山”,如今有的和汉人一样每逢清明都扫墓;有的依旧“封山”。
鬼节(七月十四日,有些地区十五)是日杀鸡买肉拜祖先,晚上插路香,由小孩子插在家门前,家家户户都如此,一直将香插成一条香火通至村外,并烧纸钱以祭无主孤魂。
三月三原是东方、昌江、乐东等县黎族人民喜庆新生、追求爱情的传统节日。
从1984年起,保亭县黎族苗族人民也过“三月三”节,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未婚男女都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在鼓笛齐鸣之中起舞同欢对歌传情。
清明节的习俗 最全的清明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最全的清明习俗-->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是最重要的一个祭祀的节日,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周代。
而我国清明节的习俗是非常的多的,最为熟悉的就是扫墓与踏青,而不同的地方习俗也是有差异的。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各地清明节的习俗及传统习俗。
目录1、清明节的来历2、清明节的传统习俗3、清明节节令食品习俗4、清明节祭祀扫墓习俗5、各地清明节的习俗6、客家清明节的习俗7、清明节相关古诗词8、国外类似清明节的风俗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海南的清明节习俗
海南的清明节习俗清明节前,海南人会到墓地扫墓祭祖。
在海南,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
人们会整装前往祖坟,用清水洒洒祖坟,献上鲜花、食物和纸钱,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平安。
在祭祖的同时,还会举行一些祭祀活动,包括烧纸钱、燃香祈福等。
这些活动既是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和祭奠,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清明节当天,海南人还会到田间地头踏青。
清明时节,春意盎然,大地万物复苏。
海南人喜欢在这个时候踏青赏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他们会结伴同行,漫步在郊野的田间地头,欣赏春天里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机。
踏青还有一个寓意,即希望一年的农作物都能长势喜人,风调雨顺,丰收在望。
在海南,清明节也是祭祀海神的重要日子。
海南人民生活在海洋岛屿上,海洋对他们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清明节当天,他们会到海边举行祭海仪式,感谢海神的庇佑和保佑。
同时,他们还会祈求海洋的和平和安全,希望海洋能够给予他们丰收和幸福。
海南的祭海仪式通常会伴随着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场面热闹非凡。
清明节还有一个独特的活动,就是放风筝。
在海南,人们喜欢在清明节放风筝。
放风筝不仅是一项有益的户外活动,还有着许多意义。
据说,放风筝可以带走一年的晦气,给家人带来好运和平安。
所以,清明节放风筝已经成为海南人民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活动。
除了以上的传统习俗外,清明节还有许多其他的民俗活动,如踏青赏花、祭祀祖先、野餐郊游、登高望远等。
这些活动丰富多彩,不仅展示了海南人民的独特风土人情,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海南,清明节的习俗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各具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海南的清明节习俗体现了海南人民勤劳善良、敬祖爱海的传统美德,也是海南独特的文化符号。
希望海南的清明节习俗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为海南的文化建设和旅游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南省有哪些民俗
海南省有哪些民俗海南省拥有丰富的民俗传统,这些民俗活动不仅反映了海南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也展现了他们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海南省的主要民俗活动:春节:海南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传统活动。
人们还会送“灶公”,即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并在大年初一不扫地,以祈求新年平安吉祥。
端午节:在这个节日里,海南人民会吃粽子、赛龙舟,还会悬挂艾草、踏青等,以纪念屈原并祈求健康平安。
中秋节:海南人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和烧香祭月,与家人共度这个团圆的节日。
三月三节: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海南人民会举行盛大的三月三节,主要活动包括祭祀龙王、放龙舟、放烟火、唱海南古调等,这个节日是海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体现。
万宁文灯节:在万宁市,放文灯是盛行已久的民间娱乐习俗,人们通过放文灯来祈求保佑和寄托美好的愿望。
海南国际椰子节:这是庆祝海南椰子丰收的节日,期间会有椰子灯会、椰子品尝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
爱情节:也称为“孚念孚”,是黎族的传统节日,青年男女会在这个节日里追求爱情和幸福。
扫尘: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前除旧布新习俗之一,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此外,海南的婚俗也颇具特色,如“三朝回门”婚礼和“新娘穿黄色婚纱”等习俗。
海南的传统服饰和民间舞蹈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椰风海韵”、“儋耳舞”等舞蹈形式。
总的来说,海南省的民俗活动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节日庆祝,也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娱乐和婚俗。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传承了海南的历史文化,也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海南文化的窗口。
海南农村传统丧葬祭俗初探
《经营管理者》 2018.01
究。死者摆放的位置必须为厅堂之正中间, 头部朝内,脚步向外,便于灵魂向外走。同 时,死者身上还要盖有七尺或五尺的“盖尸 布”“,盖尸布”的大小由死者的身材所决 定 ,一般“盖 尸 布 ”的 尺 寸“ 只 行 单 ,不 行 双”“,盖尸布”为避阳之用。死者的双脚所 向还会摆放一张八仙桌,用于供奉死者。八 仙桌与死者之间隔有“灵堂布”,与“盖尸 布”一样“,灵堂布”的尺寸也是“只行单,不 行双”“,灵堂布”的作用是为遮挡死者,避 免前来悼念死者的客人感到不适,此外“灵 堂布”也起到避阳的作用。灵堂内除了必要 的香炉之外还要摆有三个“纸钱炉”,分别 为一个“正炉”和两个“门炉”。“正炉”摆放 在八仙桌正前方“,门炉”则摆放与灵堂大 门的左右两侧。当来客悼念死者时,除了给 死者上香之外还要给死者烧纸钱,纸钱分 别燃烧在三个“纸钱炉”中。
渊三冤长明灯 长明灯是在死者弥留之际点燃的一 盏油灯,当死者逝后,长明灯便会移到八仙 桌上,用于燃香燃纸钱。长明灯象征着死者 的灵魂,因而必须保持灯火直到“断七”之 日不灭。 渊四冤守孝 在停尸的三天中,死者的儿孙子女要 守孝。守孝一般在灵堂门外的左右两侧,每 有前来吊唁的宾客守孝的死者子女们都 要哭孝,至孝者则会一直哭孝。吊唁罢,丁 男向宾客敬奉香烟,丁女则奉槟榔答谢。 停丧三天期间,祭祀不绝,香火不断。 每有宾客前往吊唁,则必上香烧纸,鞠躬祭 拜。值得注意的是,在理
海南农村传统丧葬祭俗初探
祭祀,是生者对逝者的缅怀,生者通过焚香祭拜等形式表达对逝者思念。海南的祭祀传统自古便有了一套较为 完备的体系,虽与中原同源共脉,但也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于景会 王人正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与民族学院
清明节各地的习俗
清明节各地的习俗广东在广东,清明扫墓,称为扫山、拜山、拜清。
清明时节广东地区已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广东人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因利趁便,拜山之余一家老少亦在山乡野间踏青游玩一番。
广东人对宗庙、祖先非常重视,对于宗庙、祠堂、祖墓的祭祀,历来被看作头等要事。
每逢清明,不管是在海外的,还是离家乡不远的,都要赶回老家来,同父老多亲一起去拜祭祖先,清明也成了合家团圆的聚会的日子。
广东有“行清"与“踏青"的习俗。
“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亲近自然,行清则是一家或一族人约定时间齐齐去扫山。
在每年拜山时,首先将祖墓周围的杂草清除,然后扎纸,摆上祭祖金猪、鸡鹅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供品进行拜祭。
完成了拜祭仪式后,就地切烧猪配以鲜果茶点野餐聚宴,又或回家聚宴。
清明节在广东是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一些地方自古就有举行清明会、吃清明宴的习俗,全族男女老少都参加,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港澳港澳的清明习俗与广东大体相同。
清明时节,香港民众一般会到先人墓前拜祭,焚烧香烛、冥镪,清除杂草及供奉水果、香酒、鲜花、烧猪或白切鸡等。
尽管香港大部分坟地墓园都有公共交通连接,但清明节当天交通依然拥堵。
民众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错峰祭拜,而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清明是澳门的法定假期。
清明扫墓祭祖是澳门居民很重视的习俗,澳门人把清明当天叫作“正清”,在清明当天扫墓叫作“行正清”。
每逢清明节前后,“行正清"的人们除了自备香烛、冥纸以外,还携带了烧肉或是一整只乳猪、水果、糕点、酒等来供奉祖先。
浙江在浙江,清明俗称祭清明,或"祭坟"拜太公。
各地习俗有所差异,有的地方在清明日祭坟,有的地方却一定清明日上坟。
一般本族人拜太公都提早几天祭拜,先祭拜太公,后祭自己各户的祖宗。
祭清明时先给祖坟"加土"或“添土”,即用箕取土添加在祖坟之顶。
海南的传统节日
海南的传统节日海南旅游肯定要了解一下海南的文化, 因为海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那么海南当地有什么需要了解的传统节日呢? 其实海南的节日是比较有特点的,容易让人难以忘怀. 下面为大家说说海南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1 、军坡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
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
2、三月三: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的习俗。
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3、儋州民间歌节:每年中秋为儋洲民间歌节。
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
4、海南欢乐节: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活动内容包括精选海南岛代表性的特色节目和国内外风情表演,12辆欢乐花车、数十个表演方阵和游客团队构成陆上巡游,欢乐彩船、旅游快艇、漂流皮筏、观光竹排构成水上巡游,热气球、滑翔伞等构成空中巡游。
5、公期,也称“村节”或“军坡”,是海南部分汉族地区农村最受重视的民间节日。
海南的公期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重仪式,一种是重吃喝。
现在除了少数地区重仪式外,绝大多数地方都是重吃喝型,人们叫“吃公期”。
重仪式型地区每逢公期都要摆案集众拜祭“公祖”,要进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祭神仪式,还有“军坡戏”。
6、龙水节:海南各地人民自古就有端午节洗“龙水”的传统习俗,一方面洗去身上病魔和晦气,强身健体,一方面纪念与端午有渊源的历史人物和传说中的神仙。
在澄迈的盈滨半岛,由于地理位置独特,沙滩洁净、海水湛蓝,传说也更加引人入胜。
当地群众相传,古时候南海龙王的三公主帮助海南岛上的人民抵御外来海妖,激战之后,把化身留在海边,而盈滨半岛就是三公主的龙头所在。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龙头都会向海里吐出龙涎,于是人们纷纷前来洗龙涎水,沐浴龙恩,祈求三公主赐福人间。
各地清明节的习俗有何不同
各地清明节的习俗有何不同海南清明节的习俗海南人清明祭祖时,还有吟诵祖训族规的民俗传统。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会会长符策超说,海南汉族人均为移民,唐以前汉族人迁居海南约有2万人,宋代迁入约10万人,清代激增至200多万人。
入琼的姓氏约100多个,入琼始祖约300多人。
为了纪念入琼始祖,后人纷纷在各地建有‘祖庙’,多在清明之际便举行祭祀活动。
这些祭祀活动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颂入琼始祖功德。
清明节“民间祭祀过程中,还要念诵祖训族规格言,而这些祭文、祖训、族规均是一篇篇绝妙的歌谣。
”符策超对记者念诵小部分符氏族训三字经,“爱祖国,孝父母,友兄弟,和夫妇,笃亲族,讲团结,睦乡邻,慎交友……”今天听来,这些祖训歌谣仍具有教育意义。
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
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
,清明祭祖分两种,先为祭“己祖”,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三牲”、干饭等祭品,人人跪拜。
后为祭“众祖”,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
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山西清明节的习俗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
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
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
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习惯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
山西南部地区,人家不论贵贱贫富,上坟时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后代都在怀念祖先。
北部地区上坟多是男子的事情,妇女一般不到坟莹。
大同、平遥等地,是日傍晚,旧俗妇女们要在大门外放声大哭,“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
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上坟时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
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
海南的风俗介绍
海南的风俗介绍如下:1、换花节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海口市琼山区府城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府城元宵换花节。
2、冼夫人文化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节(原称军坡节)。
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
3、三月三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
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
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4、南山长寿文化节“南山长寿文化节”是三亚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节庆活动,每两年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期间举办,活动为期一周。
活动以“生态健康、国泰民安、长寿延生”为主题,生动地展示海南省长寿岛形象,推动老年旅游事业的发展,一贯地倡导“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的社会主张,继续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尊老、孝母”的优良传统,为提高老人生活品质,增进老人身心健康而努力。
5、海南岛欢乐节海南岛欢乐节由海南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全省性旅游节庆,每年11月举行。
作为新策划的旅游节庆活动,该节的特点是“旅游搭台,唱旅游戏”。
欢乐节在全省旅游市县举行,各地不同特色的活动,让游客可以有多样的选择。
欢乐节强调欢乐性和参与性。
6、万宁文灯节在万宁市,放文灯是盛行已久的民间娱乐习俗,在兴隆景区,凡逢节日、庆典或大型活动,都有放孔明灯的习俗,来乞求保佑。
在首届中国青年欢乐节暨第五届海南岛欢乐节这个特别的节日里,万宁兴隆旅游区变成了天上灯市,在兴隆康乐文化广场上,人们齐聚一起共放文灯,放飞心愿。
万宁文灯节是欢乐节的重头戏之一。
本届文灯节活动突出“青春欢乐喜洋洋,万宁文灯呈吉祥”的主题,把浓郁的海南文灯文化、黎苗族文化、万州美食文化、温泉文化与在兴隆地区21个国家归国华侨的异域文化、风情相互交融。
海南的清明节习俗都有哪些
海南的清明节习俗都有哪些海南是一个热带海岛省份,位于中国的最南端。
这里的传统文化深受岛上各族群众的重视和传承,清明节作为中华传统节日之一,也在这里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
在这里,人们在清明节期间会参加各种活动和仪式,为祖先扫墓、祭奠先人、传承家族文化等。
一、清明节前的准备在海南,人们在清明节前就开始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祭品、扫墓清理墓地等。
许多家庭会事先准备好花圈、鞭炮、烟花等祭品,以供在祭扫时使用。
除此之外,也需要提前清理墓地,修整墓碑,状如墓地的清洁和整洁。
清明节前,家长还会对子女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尊重祖先,传承家族文化。
二、祭扫祖先在清明节当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扫。
订有“三月三正、五福临门”的说法。
祭拜时,需要行拜仪式,燃放鞭炮、香烛,摆放供品,祈求祖先保佑后人平安渡过一年。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附加仪式,例如撒黄土、烧纸钱、祈雨保晴等。
三、打龙舟在海南的清明节期间,打龙舟也是非常流行的一项活动。
打龙舟是一项传统的水上运动,人们坐在木制的龙舟上,一起划桨比赛,以纪念中国古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在龙舟比赛的规则中,龙舟需要装饰得很漂亮,并标明各代表单位的名称。
四、吃青团在清明节期间的海南,吃青团也是一项非常有代表性的习俗。
青团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食物,通常在竹叶和蛤蟆草中蒸煮,内含花生酱、糖和豆沙等口味,非常好吃。
在吃青团的同时,家人之间还会相互祝福,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感情,更加感受生活的美好。
五、别开生面的旅游活动在海南,清明节期间还会举行别开生面的旅游活动。
旅游活动的内容通常包括文化游览、美食体验、民俗展示等。
其中,文化游览可以让人们近距离地了解海南的传统文化,美食体验可以让游客畅享地道的海南美食,而民俗展示则可以让游客体验到海南独有的民俗习惯。
总结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在海南岛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尊重祖先、传承家族文化、维护社区和睦与互助的精神,都是海南清明节的重要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纪念先人、感恩生活,共同构建一个温馨和睦、生机勃勃的社区。
海南民俗风情
海南民俗风情海南的文化多资多彩,如三月三,每年的三月三,海南人民都会举办歌唱会,或其他节目。
海南不但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风土人情浓厚。
如今海南已成为国际旅游岛,来岛旅游的游客更多了,从经济方面看,海南经济好转,然而,岛外旅客的游玩,也会使美丽富饶的海南岛富有更多生机。
海南有诸多市县及地区,每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也不尽相同的,而且海南又是一节日比较多的省份,有不少地方的节日和风俗习惯都是鲜为人知的。
这里就介绍几个海南人民的民风习俗。
一、三月三盛会黎族人民举行“三月三”盛会的历史已久,清人张庆长的《黎岐纪闻》就有记载:“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之交齐集于旷野间,男弹嘴琴(口哨),女弄鼻宵,互唱黎歌,有情投意合者,男女各凑一处,即定配偶”。
有关“三月三”的传说民间曾有两种,一种是相传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兄妹--天妃和南音,他们坐在一个葫芦里,飘到燕窝岭上被树枝卡住,才幸得生存,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便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窝岭下相会。
以后每年三月三,鲜花烂漫红棉争艳的时候,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孙们便在这里迎接春天,为纪念他们,黎家就称石洞为娘母洞,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节日。
但在海南都是说黎苗族三月三。
静谧夜晚,篝火熊熊,黎家、苗家阿哥阿妹深情对望。
突然间,远处传来嘹亮悦耳的莺啼声,黎家歌后王(女不)大、苗家老阿公盘德招燃起手中的火把,传递给年轻的黎家、苗家阿哥阿妹们,顿时,无数熊熊火把星星点点般照亮山区上空……“火光熊熊象征黎苗同胞日子越过越红火,火光冲天象征黎苗同胞生生不息”。
其实,现在在海南每年都会举行三月三盛会,全省人民都可以一起狂欢。
二、公仔戏海南公仔戏又称木偶戏、傀儡戏或手托木头戏,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品种之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因为它的产生比海南大剧——琼剧还要早,故琼剧艺人称公仔戏艺人为“师兄”。
公仔戏的公仔(木偶),头部用木头雕刻而成。
海南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
海南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海南作为中国南海边缘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拥有极为独特的清明节民俗文化。
习俗丰富多彩,流传千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一、踏青祭扫踏青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会走出家门、踏上青山,欣赏春光,祭祀祖先。
据当地习俗,人们还会选择在四清(三五、四六等)及节的后三天出门踏青。
同时,一些地方也会有人在大街上用特制的铁锹、铁镐等工具挖地觅草,用以清理坟墓的垃圾和杂草。
二、悬挂国家儒学在海南历史悠久、料理菜肴以奇香驰名的地区,人们不仅要准备祭品和鲜花供奉祖先,还会悬挂国家儒学云当图。
据传,云当学堂是拥有“海南第一学”的地位的学堂,可以看出海南清明节文化及尊崇古代文化习惯的传承。
三、清明祭祖清明节是祭祖的重要时节,人们在这一天会打扫墓地,整理祖先的陵墓,淘洗祭品,焚香祷祝。
而实际上,除了在清明节时扫墓、祭祖,海南人祭祖的次数可以达到每年多次。
拜墓时,最常见的祭品是鲜花、水果、龙眼、糕点、糖果和米饭等。
四、草示孝心在一个由水乡形成的地域内,除了上述习俗,还有一项独具特色的清明习俗——草示孝心。
草示孝心是由土地公庙的主管长老发起的一项活动。
每年清明节前,土地公庙会贴出一张祭奠通知备案,约请当地村民互相之间协调,文艺队伍演出文艺节目,网球队展现自己训练成果,摔跤队互相厮击,从而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好地呈现亲情。
五、沉默鞠躬在一些南洋风情十足的海南建筑中,也有一些人会选择沉默鞠躬的方式来怀念亲人。
他们会站在墓前长时间地默默祈祷,一如古人鞠躬致祭。
总体上,海南的清明节习俗比较丰富多彩,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的各种活动和仪式,都是对家人、祖先以及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无论是扫墓、祭祖还是踏青,都具有深刻的意义,表达了人们对陶冶自己的情感,提高自身的气质和素养。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清明节的习俗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这种表达敬意和感恩之心的传统文化,将在海南地区得以继续发扬光大,延续百年。
海南清明节的习俗
海南清明节的习俗一、祭祖扫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海南地区的清明节也是祭祖扫墓的重要时节。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踏青去祭拜祖先,扫墓祭奠。
他们会带上鲜花、祭品、香烛等物品,来到祖坟前磕头行拜祭,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在清明节祭祖扫墓的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到祖坟前祭拜,场面十分热闹。
人们在祖坟前祭拜之后,还会在祖坟周围整理墓地和打扫墓园,对逝去的亲人表示更多的怀念和尊重。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举办祭祀活动,例如表演祭祀舞蹈、舞狮等,使这一时刻更加隆重,表达对祖先的尊崇之情。
二、清明祭祀活动在海南地区,清明节的祭祀活动主要包括祭祀祖先和祭拜先贤等。
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祀先人,让后人能够更好地感恩祖先,铭记先贤,传承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除了祭祀祖先外,些地方还会在清明节举办一些祭拜先贤的纪念活动,以此表达对先贤的尊敬和纪念之情。
三、清明节扫墓习俗海南地区的清明节扫墓习俗也十分特殊丰富。
人们在清明节扫墓时,会选择一些特定的食品和物品来祭祀祖先。
比如,他们会带上鸡、鱼、鸭、猪肉、茶叶、酒、糖果等食品,还会点上香烛、燃放爆竹等物品,用来祭拜先人。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在祭祀时进行特定的祭祀活动,例如祭祀黄酒、祭祀豆腐、祭祀面食等。
这些祭祀食品和物品都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尊重之情。
四、踏青游玩清明节是我国踏青游玩的好时节,海南地区的清明节也不例外。
在这一天,人们会踏青赏景,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他们会选择一些别墅、庭院、公园等地方,来享受春日的美好。
除了踏青游玩外,一些地方还会举办一些传统的游玩活动,例如放风筝、赶大闸蟹等,使清明节更加充满乐趣和喜庆。
五、食禽民俗清明节的食禽民俗是海南地区的一大特色。
在这一天,人们会食用一些特定食品,例如赛鸽、竞鸡等。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举办一些赛鸽、竞鸡比赛,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民俗活动的独特魅力。
此外,一些地方还有吃绿粽的习俗,把当地的传统美食带到庙堂之上,让人们在清明节时能够品尝到地方特色美食,让这一节日更加有趣和美味。
海南过年的习俗
海南过年的习俗
1. 守岁:海南人守岁的习俗,就是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守到子时,这个时候,父母要给孩子们准备点心,象征着过年要吃饱饭,吃好饭。
2. 祭祖:海南人过年也有祭祖的习俗,一般是在除夕当天,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里摆放祭品,然后烧香拜祭祖先,以示尊敬。
3. 贴春联:过年的时候,海南人也会贴春联,一般都是在门上贴,上面写着对新年的祝福,寓意着新的一年里要幸福美满。
4. 拜年:海南人过年也有拜年的习俗,一般都是在除夕当天,家家户户都会互相拜年,祝福彼此新年快乐。
5. 烟花爆竹:过年的时候,海南人也会放烟花爆竹,以此来增添新年的喜庆气氛,希望新的一年里,家家户户都能平安健康。
清明的来历简介
清明的来历简介清明的来历简介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的来历简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来历简介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
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
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也是清明的来历。
传统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又叫春游。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清明节三亚人多吗
清明节三亚人多吗
《清明节三亚人多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和悼念先人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烧纸、上坟扫墓,祭拜祖先,悼念逝去的亲人。
三亚作为中国的旅游城市,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而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选择回家扫墓,祭拜祖先,这也使得三亚市内的人口数量大幅增加。
因此,在清明节期间,三亚的人口数量确实会多一些。
许多市民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返回家乡,进行祭祀和祈福。
同时,许多游客也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来到三亚,观光、度假,享受春光。
总的来说,清明节期间的三亚人口数量会比平时多一些,市区和景点也可能会更加拥挤。
因此,如果打算在这个时候前往三亚,务必提前安排好行程,避开高峰时段,以便更好地享受旅行的乐趣。
清明节各地区的习俗
清明节各地区的习俗而在清明节这一天,各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其他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下面将介绍清明节各地区的习俗。
一、北方地区1. 扫墓祭祖北方地区的清明节习俗之一就是扫墓祭祖,这是清明节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
人们在这一天会前往祖先的陵园,祭拜祖先,慰问九泉之中的亲人。
同时,人们还会给墓地添上一些鲜花、香烛等物品,以示对先人的尊重和怀念。
2. 打柳条打柳条是北方地区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采摘柳枝,剥离外皮,然后在清明节这一天互相打击对方,意为驱邪祛病、祈求平安。
这一传统活动民间流传已久,在当地有着广泛的影响。
3. 玩风筝北方地区的清明节还有玩风筝的习俗。
清明节正值春暖花开,风筝在蓝天白云下飞翔,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人们纷纷外出,携带风筝,与家人或朋友一同感受风的轻柔,享受自由自在的快乐时光。
4. 踏青游玩北方地区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活动,那就是踏青游玩。
清明节正值春暖花开时节,万物复苏,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
人们会前往郊外、公园或山野,与亲友一同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放松心情,享受春天的气息。
二、南方地区1. 赏樱花南方地区的清明节,赏樱花是一项十分流行的活动。
清明时节,樱花盛开,树林中的樱花绽放出绚丽的色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赏樱花已经成为了南方地区清明节的一大风景。
2. 玩龙舟南方地区的一些水边城市,清明节还有玩龙舟的习俗。
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以此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和阻止鱼龙祸害的古老传说。
龙舟比赛既是为了祭奠屈原,也是为了纪念其他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为了丰富和活跃清明节的文化生活。
3. 悬秤平南方地区,特别是福建地区,清明节有悬秤平的习俗。
人们在此时将秤子悬挂在室内或者瓜棚上,意在祈求家庭平安、风调雨顺。
这一习俗已经成为了福建地区清明节的一种特色民俗。
4. 挂蒲扇在一些南方地区,清明节有挂蒲扇的习俗。
人们在这一天会制作蒲扇,然后在室内挂起来,寓意驱逐邪灵、祈求平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清明节习俗|
不同地方都有其当地的习俗,在海南,过清明节的时候,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南清明节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海南清明节习俗
海南清明节习俗:踏青、放风筝
除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也是海口人的清明习俗,或在田野游玩,或在郊外放风,感受乡野气息。
“还没放假我就策划好了,一家人一起郊外踏青去。
”上班族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平常工作忙,有时周末还要加班,这次要借着清明小长假的机会,带上孩子一起去乡村游玩,“一家人围坐在草地上,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聊着天,看着孩子们嬉戏打闹,想想都觉得很棒。
”
清明放风筝的习俗由来已久。
据称,古人会在清明时,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祸疾病都写在风筝上面,然后等风筝升到天空时就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放风筝是清明的习俗,我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带上家人出来放风筝,大家都乐在其中。
”市民王先生笑着告诉记者,“中国有句古话叫‘鸢着长寿’,经常放风筝还有利于长寿。
”
海南清明节习俗:“饭珍”五花肉都不能少
“每到清明,我们一家人就要回老家祭祖,妈妈一大早就会起来准备祭祖的食物,这一餐的搭配就是‘饭珍’和五花肉,香喷喷的‘饭珍’加上可口的五花肉,总是让人垂涎欲滴、百食不腻,”市民叶小姐说道。
叶小姐口中的“饭珍”,指的是饭团。
老一辈的海口人对清明节饭团有着难以舍弃的情结,他们认为饭团象征着“圆满富足,合家团圆”。
“米饭刚出锅,还正冒着热气,妈妈就会拿勺子舀出一些饭放在手掌上,然后用双手熟练地裹饭团。
”叶小姐说,饭团越圆,就意味着家里越“团圆”,“妈妈的手经常让饭烫得通红,一些白雾还从她的手心里飘散,几十年来,年年如此,从未间断。
”
除了饭团,海口人扫墓祭祖时还会带上五花肉,富足的家庭还会准备一只烤乳猪。
“因为过去贫苦的年代,一块五花肉是贫苦人家对美食的最高定义,于是到了清明,很多人一定用这道‘最高规格’的五花肉供奉给祖先,祈求家族世世代代富足美满,”
海南清明节习俗:添土上坟,扫墓祭祖
海南人清明祭祖时,还有吟诵祖训族规的民俗传统。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会会长符策超说,海南汉族人均为大陆移民,唐以前汉族人迁居海南约有2万人,宋代迁入约10万人,清代激增至200多万人。
入琼的姓氏约100多个,入琼始祖约300多人。
为了纪念入琼始祖,后人纷纷在各地建有‘祖庙’,多在清明之际便举行祭祀活动。
这些祭祀活动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颂入琼始祖功德。
“民间祭祀过程中,还要念诵祖训族规格言,而这些祭文、祖训、族规均是一篇篇绝妙的歌谣。
”符策超对记者念诵小部分符氏族训三字经,“爱祖国,孝父母,友兄弟,和夫妇,笃亲族,讲团结,睦乡邻,慎交友……”今天听来,这些祖训歌谣仍具有教育意义。
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
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
,清明祭祖分两种,先为祭“己祖”,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三牲”、干饭等祭品,人人跪拜。
后为祭“众祖”,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
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清明节传说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
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
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介绍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