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第一节:物质的组成1. 研究目标- 了解物质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掌握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2. 教学重点- 物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的概念-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3. 教学内容- 介绍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解释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提供几个案例让学生区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第二节:物质的性质1. 研究目标- 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 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教学重点- 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3. 教学内容- 介绍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解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案例让学生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二章:力和压力第一节:力的作用和效果1. 研究目标- 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掌握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2. 教学重点- 力的作用和效果的概念- 力的三要素和单位的掌握3. 教学内容- 介绍力的作用和效果- 解释力的三要素和单位的概念-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第二节:压力和压强1. 研究目标- 了解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掌握计算压力和压强的方法2. 教学重点- 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计算压力和压强的方法3. 教学内容- 介绍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解释计算压力和压强的方法- 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计算压力和压强的方法第三章:机械运动第一节:直线运动1. 研究目标- 了解直线运动的概念-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 教学重点- 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3. 教学内容- 介绍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解释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提供实例让学生理解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区别第二节: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1. 研究目标- 了解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掌握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2. 教学重点-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3. 教学内容- 介绍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解释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提供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这份教案总结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的内容安排,包括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力和压力以及机械运动等主题。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范本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范本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的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掌握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难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趣的声音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声音的产生(1)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举例说明声音产生的实例,如敲击鼓、拨动琴弦等。
(3)进行实验:将一张纸条放在扬声器前,观察纸条振动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声音的产生。
3.声音的传播(1)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2)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空气、水、固体等。
(3)进行实验:将两个纸杯用线连起来,让学生分别站在两端,观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4.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1)讲解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2)进行实验:测量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四、作业布置1.复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查找资料,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第二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过程。
2.掌握光的传播速度和介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光的传播过程。
2.难点:光的传播速度和介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光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光是如何传播的吗?光在哪些介质中传播?2.光的传播(1)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举例说明光的传播实例,如太阳光、手电筒光等。
(3)进行实验:用激光笔照射不同介质,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3.光的传播速度和介质(1)讲解光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最新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案涵盖了全册的内容,并且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使教师和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应用。
教案目录
1. 第一单元:力和压力
- 第一课:力的概念与分类
- 第二课:压力的概念与计算
- 第三课:浮力与压强
- 第四课:浮力的应用和实际
- 第五课:弹力的产生和应用
2. 第二单元:钟摆
- 第一课:钟摆的概念与特性
- 第二课:简单和复杂摆线的制作与应用
- 第三课:钟摆的能量转换
3. 第三单元:光的传播
- 第一课:光的传播与光速
- 第二课: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 第三课:光在平面镜中的反射与成像
- 第四课:凹面镜与凸面镜的成像原理和应用
4. 第四单元:电的基本概念
- 第一课:电流的概念与电流计的使用
- 第二课:电压的概念与电压表的使用
- 第三课:电阻的概念与测量
- 第四课:欧姆定律和电功率
5. 第五单元:电的应用
- 第一课:串、并联电路的概念与分析
- 第二课: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 第三课:电灯、电铃的使用与维护
使用方法
教师们可以根据教案目录中的内容,选择对应的教案进行教学。
每个教案都提供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和评价方法在内的详细内容,以帮助教师们顺利开展课堂教学。
注意事项
教案中的内容仅供参考,教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
修改,以适应自身的教学需求和教学风格。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按章节排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 (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第2节运动的描述 (6)第3节运动的快慢 (9)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13)第二章声现象 (26)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6)第2节声音的特性 (30)第3节声的利用 (34)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37)第三章物态变化 (41)第1节温度 (41)第2节熔化和凝固 (44)第3节汽化和液化 (48)第4节升华和凝华 (51)第四章光现象 (55)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55)第2节光的反射 (59)第3节平面镜成像 (62)第4节光的折射 (66)第5节光的色散 (70)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74)第1节透镜 (74)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77)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82)第4节眼睛和眼镜 (85)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9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98)第1节质量 (98)第2节密度 (103)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07)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11)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长度和时间测量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钟表、手表、停表。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参加过或观看过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田径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
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
请同学们思考: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要用到哪些工具呢?2.对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可采用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上册教案(全共24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上册教案(全共24课
时)
文档标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上册教案(共24课时)
课时一:力的概念与分类
教学目标
- 理解力的概念和分类
- 掌握力的单位和力的表示方法
-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力的特点
教学内容
- 什么是力
- 力的分类
- 力的单位和表示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力的概念(5分钟)
2. 讲解:介绍力的分类(10分钟)
3. 实验活动:进行一些力的实验活动,观察力的特点(15分钟)
4. 概念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单位和表示方法(10分钟)
5. 小结回顾:提问学生关于力的概念、分类和单位的问题,进
行回顾(5分钟)
课时二:重力
教学目标
- 理解重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 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重力的特点
教学内容
- 什么是重力
- 重力的计算方法
- 重力的特点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重力的概念
(5分钟)
2. 讲解:介绍重力的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10分钟)
3. 实验活动:进行一些与重力相关的实验活动,观察重力的特点(15分钟)
4. 概念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重力的计算方法和重力的特点(10分钟)
5. 小结回顾:提问学生关于重力的问题,进行回顾(5分钟)
(继续编写下面的教案内容,共24课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八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十四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十四篇)八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篇一本节内容来自江苏物理(八上)第五章其次节。
学生对速度的概念并不生疏,但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比拟运动快慢的方法来引入一个利用比值定义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速度也是学生学习物理以来首次遇到利用公式进展物理计算,所以对速度概念的理解会影响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
教学目标:学问技能: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过程方法:知道速度概念是一种比值,利用比值的方法可以定义物理量。
情感态度: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工程中的骄人成绩,让同学们领会优秀运发动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荣誉,适时地进展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两种常见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拟及不同方法的敏捷运用。
设计思路:速度这一节课外表看起来比拟简洁,学生学习也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到比拟的方法,用到了利用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的方法,学生亲身感受到这些物理方法,讨论问题带来的便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自觉的使用这些方法,在以后学到如密度、压强、比热容、热值等物理量的时候也会自然联系到这种方法。
速度单位的换算,常见速度值得介绍,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速度的理解,把物理学问与生活学问严密相连,让物理学问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便于学生更好地建构速度概念,在头脑中形成物理概念以及今后运用物理概念。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把学问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开头,教师都要力求设计适当的问题,构造物理情境,并通过有意识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忱。
教学器材:用白纸折成纸盘和纸锥。
教学过程:一、情境在线,争论快慢师:同学们见过猎豹和蜗牛吗?见过他们移动的.样子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猎豹和蜗牛运动的模样。
多媒体展现:猎豹、蜗牛等运动的模样。
师:同学们看一下,他们运动时的情景一样吗?运动的快慢状况一样吗?生:不一样。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并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足球比赛的片断录像。
实验器材:哑铃、弹簧、旱冰鞋、皮球(两个)。
教学设计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新课请一位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从肌肉的紧张引出力的概念。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
进行新课一、力的概念教师给学生要探究的下列几个问题:1、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2、其他物体对物体是否施加力?3、两物体之间不相互接触是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4、这里所说的作用应怎样理解?教师要学生列举事例进行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共性,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师生评估、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其共同点。
教师点评。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创设情景:用一个皮球去挤压另一个皮球。
提问: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
2、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可参照教材p77图5-2所示进行,也可用别的物体来做。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演示实验:请一位穿溜冰鞋的同学推墙。
让学生解释所发生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5、让学生列举生活及生产中人们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实例。
6、让学生列举力的作用相互的危害性。
三、力的作用效果提出问题: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效果?1、学生拉弹簧。
让观察形状怎样变化。
2、教师放一段足球比赛的录象片断。
看足球的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篇2教学目标:1、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024年度-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学生应学会 观察、测量、分析和归纳物理现象, 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认识物理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和价值观。
5
课程安排和时间表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36学时,每学时40分钟。其中,讲授新课28学时,复 习和考试8学时。
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 二、第三定律的关系。
17
二力平衡条件及应用
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断方法。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分析。
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与联系。
18
05 电学基础知识
19
电荷与电场概念引入
电荷概念
介绍正电荷和负电荷,阐述电荷 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电荷的
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 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12
物态变化及特点
熔化
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
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
液态→气态(吸热)。
液化
气态→液态(放热)。
固态→气态(吸热)。
升华
气态→固态(放热)。
凝华
13
深入理解光学知识
通过多做练习题和实验,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
拓展阅读相关文献
阅读有关光学的科普读物或教材,拓宽知识面和 视野。
关注光学前沿科技
了解光学领域的最新科技进展和应用,激发学习 兴趣和动力。
30
THANKS
感谢观看
31
02
03
04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篇1)【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接触初中物理的第一节,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总之,通过本节课将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2.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声现象》这一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人们是怎样利用和控制声音的?本章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2)使学生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好与有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2)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最新11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最新11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过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凸透镜、烧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体课件、凹透镜。
四、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2、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二)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
2、教学互动互动1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明确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互动2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明确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互动3探究探视眼的矫正。
明确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
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互动4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明确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
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互动5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明确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最新8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最新8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
(2)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
2.难点(1)微小形变。
(2)弹簧测力计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个、几条橡皮筋、一块硬纸板、一个瓶盖、一个回形针、绵线。
演示实验:大号墨水瓶、红玻璃管、红墨水、弹簧拉力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内容1.弹力。
演示实验:当用手拉(或压)弹簧时,弹簧受力发生形变,这时,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拉(或推)的力。
举例: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发生形变。
同时,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动员。
师: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力的作用。
这种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在哪种情况下产生弹力?生甲:撑杆跳高运动员在撑杆跳时,将杆压弯,杆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乙:我将手中的尺子压弯时,尺子对手有力的作用,这个力也是弹力。
生丙:射箭运动员射箭时,将弓拉弯,被拉弯的弓对手也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丁:我将手中的橡皮筋拉长,橡皮筋也会产生弹力。
生戊:打篮球时,球与地面挤压(或碰撞),也会产生弹力。
师:以上同学都说得很好,生活中产生弹力的例子还很多,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举例:把手指压在桌面上,手指发生形变,对桌面有一个力(弹力)的作用,同样,桌面发生形变,对手也有力(弹力)的作用,手对桌面的弹力就是压力,而桌面对手的弹力就是支持力。
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有疑问吗?生:桌面发生形变我们都看不出来。
师: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关于物体微形变的演示实验:演示玻璃瓶的形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物理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量子力学等,在解释宇宙的运作方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能力目标: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教学单元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教学过程分析一,机械运动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二,参照物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三,匀速直线运动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最新八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8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篇一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活动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进行新课1、什么是噪声?(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加以说明)2、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
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
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
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
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
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1.1 参照物的选择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1.2 时间和时刻区分时间和时刻的概念理解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区别1.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能够根据运动图像判断物体的速度变化第二章:力的概念及力的计量2.1 力的概念理解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学会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2.2 力的计量单位掌握牛顿(N)作为力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力的计算2.3 力的合成和分解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学会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三章:重力与摩擦力3.1 重力的概念及计算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及重力方向3.2 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掌握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及摩擦力的方向3.3 重力和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重力和摩擦力现象学会利用重力和摩擦力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第四章:简单机械4.1 杠杆的分类及特点理解杠杆的分类及特点学会判断杠杆的类型4.2 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杠杆平衡问题4.3 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理解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学会计算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第五章:浮力5.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5.2 浮力的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学会利用浮力解释物体浮沉的原因5.3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能够判断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状态第六章:压强6.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压强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压强单位6.2 压强的计算及应用能够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压强学会利用压强解释实际问题6.3 气压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理解气压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气压与液体压强现象第七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7.1 固体的性质理解固体的性质及特点学会分析固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7.2 液体的性质理解液体的性质及特点学会分析液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7.3 气体的性质理解气体的性质及特点学会分析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第八章:能量与功8.1 能量的概念及分类理解能量的概念及其分类学会分析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转化8.2 功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8.3 能量守恒定律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守恒现象第九章:机械能9.1 动能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物体的动能9.2 势能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物体的势能9.3 机械能的守恒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其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能守恒现象第十章:能量的转化与转移10.1 能量的转化理解能量的转化及其条件学会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10.2 能量的转移理解能量的转移及其方式学会分析能量的转移过程10.3 能量转化与转移的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转化与转移现象学会利用能量转化与转移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章节:第二章、第五章、第八章和第十章2.1 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概念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l 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l 过程与方法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二、新课教学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
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五、拓展提升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3.马拉着质量为2023kg的车在平路上前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5.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A 6×103JB 9×103JC 3×104JD 3.9×104J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A 750JB 150JC 没有做功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A 拉大车做的功多B 拉小车做的功多C 拉力对两车做的功一样多D 无法比较10.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A 只适于甲B 只适于乙C 只适于甲和丙D 甲、乙、丙都适用11.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环节1:微视频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认识物理在生活生产中巨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亠年级丄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科学之旅•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 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 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 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 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用理寧的研究范臥邑死.埶、电-力(门勒于观廳,黜干动手 怎样学好物诫(厂勒于思考■,重在理郦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 .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难点: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 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 讲授新课1 •时间的测量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
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
鼓励学生用 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 时间的单位:秒(s )、分(min )、时(h )② 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 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① 长度的单位:km ^ dm^ cm^mm r^ nm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 )科学之旅£ L (巧麻系灾际,联系社会度和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四)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五)教学后记§ 1— 2 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难点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1.机械运动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1.1 —1 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板书)提出问题: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让学生讨论回答:①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②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起描述图11.1 —3 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从而得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1.1 —4 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
(三)课堂小结1. 什么是机械运动?2. 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四)作业与思考1.课本第22 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
(五)教学后记:§ 1— 3 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速度的计算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场面描述:我校的100 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 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讲授新课1.速度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单位:m/s或者是km/h例题:书本23页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练习:20m/s= ______________ /h= ________________例题:书本24页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指导学生观察图11.2 —2。
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
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平均速度: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三)课堂小结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四)作业1.书本26页第一、四题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五)教学后记§ 1 —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
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
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
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 5 项内容,时间为 5 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
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
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 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
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
时间为10 分钟。
开始: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