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合集下载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公共关系学组织机构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部门:公共关系部门是组织内部针对一定的公关目标,为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而设置的专门职能管理机构或部门。

2.公共关系公司: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它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各种专业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各种公共关系技术、咨询业务,或受客户委托为其开展专门性的公共关系活动的营利性组织。

二、问答题1.答:有公共关系部和公共关系公司两种类型。

公共关系部的利与弊。

任何社会组织,都需要公共关系组织机构来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公共关系部与公共关系公司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为了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组织首先必须了解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应明确两种机构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便综合利用这两种公共关系组织机构。

(1)在组织内部建立公共关系部,对于开展公共关系有以下好处:①熟悉组织情况;②能提供及时的公共关系服务;③有利于保持公共关系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④有利于节约经费。

公共关系部的弱点表现主要有:①职责不明,负担过重;②看问题有时不够客观,即所谓“当事者迷”;③总费用可能比聘请公共关系公司多;④有可能成为组织的一种负担。

(2)公共关系公司的利与弊。

与公共关系部比较,公共关系公司的长处有:①职业水准比较高;②看问题比较客观;③社会关系广泛;④信息比较灵通;⑤机动性强;⑥建议容易为人们所重视;⑦节约经费。

公共关系公司的弱点主要有:①不太熟悉客户情况;②工作缺乏连续性、持久性;③远离客户。

当然这两种机构的利与弊不能一概而论。

由于公共关系顾问的职业素质不同,具体情况不同,所以聘请公共关系顾问容易存在的弊病也不是绝对的。

组织除了自己设置公共关系部外,同时可聘请公共关系顾问,使二者密切配合,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达到最佳效果。

2.答:就组织中有关公共关系的政策和行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必要的时候,借助公共关系的科学方法,为最高领导层提供公共关系方面的服务。

由于公共关系工作关系到组织的信誉和形象,关系到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公共关系部不是一般的管理部门,而且组织的“智囊团”、“思想库”和“信息库”。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 (四)公众重要程度分类法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首要公众——次要公众
❖ (五)按公众与组织的关系——内部公众——外部公众
一、公众及其分类
X ′′′ 竞争对手
主要公众
X′
X 社会组织
一般公众 非公众
潜在公众
X′′ 知晓公众
行动公众
顺意 逆意
二、内部公众
二、内部公众
❖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舒尔茨 人力资本理论
❖ 其具体组织实施这一大规模活动的方法步骤如下:
❖ 确定实施机构:为联邦政府情报机构和地方情报机 构。
❖ 划定目标公众层次: ❖ 城市公众与农村公众 ❖ 机动车辆司机、非机动车辆司机以及行
人 ❖ 普通公众与特殊公众
尼日利亚改换车位运动
❖ 实施计划:
❖ 第一阶段:

提前两年时间,对各类驾驶员进行训练
二、内部公众
❖ 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 ❖ 观念的改变 ❖ 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工作
二、内部公众
❖ 人力资源管理职责
❖ 三个环节
❖ 高层管理者 ❖ 各级管理人员 ❖ 人力资源部
二、内部公众
❖ 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 工作绩效=f(能力ⅹ激励)
激励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第四章 公共关系客体
❖ 一、公众及其分类 ❖ 二、内部公众 ❖ 三、外部公众
一、公众及其分类
1.公众的定义 2.公众分析的步骤 3.公众的分类
一、公众及其分类
❖ 1.公众的定义
❖ 专指与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利益联系并对该 组织生存发展具有现实或潜在影响力的个人、 群体和社会组织。
一、公众及其分类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思考
一次,一位顾客在某饭店吃菜时发现一 根头发,他怒气冲冲地找到服务员,恰 逢服务员情绪不佳又顶撞了顾客,顾客 于是找到了经理投诉。
问题:如果你是经理,你怎样平息这场 风波,消除顾客的火气并使他再次光顾?
三、媒介关系
1、意义: A、好的媒介等于好的舆论关系 B、建立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
段的前提
2、组织对媒介关系的成功取决 于
A、组织的公关从业人员是否熟悉、了解新 闻传播的特点、规律以及新闻媒介机构 的工作方式
B、组织能否正确对待新闻媒介关于本组织 信息的传播
C、要大力支持新闻界人士的工作 D、主动采取行动去争取新闻界的注意
“制造新闻”应的注意问题
1、根据公众在不同时期的热门话题 2、抓住“新、奇、特” 3、根据当时、当地的社会心理动向 4、利用“名人效应”吸引新闻界 5、与传统盛大节日或纪念日联系起来 6、与新闻机构联合举办各种活动
2、正确处理好员工关系
1)树立“员工第一”的思想,准确了解员工的 状况、想法和需要及存在的问题
2)关心员工生活,切实解决关系员工切身利益 的问题,增强凝聚力和忠诚心
3)加强组织内部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增强彼 此之间的理解与合作
4)、组织各种联谊、福利活动,诸如文艺演出、 体育比赛、舞会、游泳等,以联络感情、调节 精神
公众的性别、职业、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 政治立场、宗教信仰、种族、民族、年龄等
2、按公众的归属划分
内部公众 外部公众
3、按公众发展过程划分
A、非公众 B、潜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动公众 4、按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划分 A、首要公众 B、次要公众
5、按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划分
A、顺意公众 B、逆意公众(反对公众) C、独立公众(中立或不确定公众) 6、按组织对公众的态度 A、受欢迎公众 B、不受欢迎公众 C、被追求的公众

公共关系学第4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公共关系学第4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1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对2由于公共关系公司具有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对问题分析比较客观等优势,所以即使设立了公关部的组织,也常常请公共关系公司为其提供这种咨询服务,这是公关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

咨询性服务是一种硬件服务。

错3技术型角色是公共关系部门从事专项技术的业务工作人员,他们是最普通、最基层的公共关系人员。

错4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应该是性格、品德、智慧、教育和经验的组合,同时还应有组织领导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基本技能。

对5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

错6公共关系部作为组织的职能部门有其自身的特点。

从机构性质上看,公共关系部的首项特点应该是(b)。

选择一项:A. 协同性B. 专业性C. 自主性D. 服务性7设置公共关系部是现代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任何一个组织在设置公共关系部时,至少要考虑以下原则(b)。

选择一项:A. 自主性、服务性、专业性B. 规模适应性、整体协调性、工作针对性、机构权威性C. 专业性、协同性、自主性、权威性D. 规模适应性、工作针对性、整体协调性8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部中,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于传播功能,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于(b)。

选择一项:A. 销售部门B. 广告宣传部门C. 接待部门D. 办公室9公共关系部的组织机构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各种各样的类型。

目前,(a)在我国组织中应用比较普遍。

选择一项:A. 部门并列型B. 总经理直接负责型C. 部门所属型D. 办公室10(d)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技术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受具体企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选择一项:A. 公共关系学者B. 公共关系部门C. 公共关系顾问D. 公共咨询公司11(c)是公共关系的专职高级工作者,为专业的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工作。

公共关系学 第四章

公共关系学 第四章
各级党政机关领导的关怀与支持
(三)技术性角色
专门从事专项技术业务的工作人员
主要任务和特点:
进行技术沟通
进行专业化的学习与训练 作为中转站与联络纽带
(四)事务型角色
最普通、最基层的公共关系人员
人数最多
一般不参与有关公共关系的决策活动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
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是指从事公共关
大型公司,设立分工细致的公共关系部
中型公司,设立多职多能的公共关系办公室 小型公司,聘请公共关系公司协助工作开展
2.整体协调性
1+1>2
公共关系部起着组织、沟通、协调和维护整
个组织的作用 对内,建立信息输出和反馈的通道的通道 对外,建立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流水线
(三)公共关系部的设置原则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第一节 公共关系组织机构
一、公共关系部
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
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一)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的地位
决策参谋地位
职能
资料储存 中心
公共 关系部 环境监测 中心
信息发布 中心
趋势预测 中心
公众接待 中心
(二)公共关系部的特点
有组织最高领导人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优点:具有权威性,使各个部门皆关心公
共关系工作
二、公共关系公司
公共关系公司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
共关系技术人员组成 (一)工作内容 1.基本内容
确立目标 制定和实施计划 协助委托者编制公共关系预算 协助委托者开展内部与外部的公共关系工作
1.专业性
队伍的专业化和工作内容的专业化
2.协同性
需依靠组织中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及全体成员的共同

国开(河北)00504-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公共关系组织机构和人员 自测题-参考资料答案

国开(河北)00504-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公共关系组织机构和人员 自测题-参考资料答案

国开(河北)00504-公共关系学-第四章公共关系组织机构和人员自测题-参考资料答

公共关系人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公共关系人员需要具备性格、品德、智慧、教育和经验的组合,同时还应有组织领导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基本技能。

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公共关系人员更好地实现组织的公共关系目标。

B.客观公正
C.保守商业机密
D.尊重个人隐私
E.与客户保持适当距离
正确答案是: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保守商业机密,尊重个人隐私,与客户保持适当距离
公共咨询公司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技术人员组成的社会服务机构,专门为企事业单位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

公共关系顾问是公共关系的专职高级工作者,为专业的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工作。

气质是构成公共关系人员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古希腊医学专家希波克拉底将人类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一般认为多血质气质类型的人更适合从事公共关系工作。

优秀的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开朗、有耐心、能宽容等性格特征。

因人施仁、任人唯贤是社会组织在选拔公关人员时应该首先坚持的原则。

公共关系部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管理部门。

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的决策参谋地位,主要是由其资料储存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环境监测中心和公众接待中心的职能决定的。

从工作方式来观察,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类型可以分为资料储存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环境监测中心、公众接待中心、公共关系手段型和公共关系复合型。

公共关系公司在工作中应自觉遵守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保守商业机密、尊重个人隐私和与客户保持适当距离等原则。

公共关系学之四

公共关系学之四

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受以下主客观因素制约: 1、社会因素(习俗、道德、舆论、制度、法 律等) 2、团体因素(宗教、社团、党派、单位、学 校等) 3、宣传因素(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 4、个性因素(需要、动机、性格、气质、信 仰、世界观、)
第四节
态度与公众行为
5、态度的系统性因素 下列态度不易发生改变: A、幼年形成的态度 B、比较极端的态度 C、转变为信念的态度 D、态度中认知、情感、意图完全协调一致 E、由态度引发的行为给主体带来满足感 F、与价值观紧密联系的态度
第五节
其他心理现象与公众行为
一、价值观与公众行为
1、价值观是人们对于是非、善恶、好坏 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荣辱、平 等这些观念的理解和轻重主次之分,是 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2、影响价值观的四个因素 A、个人的事业心、成就感----求成功 、怕失败; B、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经历----向往水 平; C、周围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家 庭环境、社会风气、 团体氛围; D、对目标的接近程度----信心指数。
第四节
态度与公众行为
态度由认知(好或坏、有用或没用)、 情感(喜欢或厌恶、尊敬或轻视)和意图 (做还是不做、怎样做)三个因素构成。 态度并非行为,而是行为的内在动力。
第四节
态度与公众行为
二、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 态度的改变分为两种: 态度的一致性改变(量变) 态度的不一致性改变(质变)
第四节
态度与公众行为
第三节
需要与公众行为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 》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需要层次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 2、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当低层次需要获 得相对满足后,下一需要就占据主导地位; 3、在同一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 其中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的行为。

《公共关系学》课件--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

《公共关系学》课件--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
▪ 符号媒介:最主要的媒介。 ▪ 有声语言媒介,具体有:广播传递、答
记者问、电话通信、内外谈判、各种演 说等。
▪ 无声语言媒介,其方式有:图书、杂志、
报纸、调查报告、公关简报等。 Nhomakorabea▪ 有声非语言媒介。具体有:说话时的重
读、语调、笑声和掌声。
▪ 无声非语言媒介:以人的动作、表情和
服饰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传播方式。
1.拉斯韦尔模式
▪ 拉斯韦尔从传播的内部结构,分析了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或
五个环节,这就是著名的5W模式。拉斯韦尔认为,任何一个 传播过程都可以分解为5W要素,与传播过程的5W相互对应, 拉斯韦尔同时提出了传播学的基本研究范畴:
▪ 谁——即传播的主体。与此相对应的是针对传播主体的控
制分析;
▪ 说什么——即传播的内容。与此相对应的是针对传播内容
面对面、个体与个体的交往方式,其交往的手段比较面窄。

第五,从侧重点来看,人际关系侧重于从人的心理和行
为角度来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公共关系则侧重于从信
息传播沟通的角度来研究组织与公众对象之间的关系。
▪ 2、组织传播
▪ 组织传播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或利用组织媒介进行
的传播活动,包括组织内部传播和组织外部传播两种。
▪ 上行传播和下行传播是组织内传播的两个基本渠道,这两个渠道
是否畅通,关系到组织的统一性和运作效率.一般来说.影响这两 个渠道畅通的主要因素是组织的层次和环节,因为它们都是逐级 进行的.层次和环节过多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信息传达速度慢, 二是容易造成信息的变形和失真.因此,现代组织一般都把减少 环节和层次作为疏通纵向传播渠道的主要措施.

3.施拉姆模式
三、传播效果理论

公共关系学(04第4章)

公共关系学(04第4章)

公共关系学(第4章):公共关系的组织与人员
⑤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即社会 组织、公众和传播的概念和类型; ⑥不同类型的公共关系工作机构 的构建原则和工作内容; ⑦公共关系的基本程序。 ⑵公共关系的基本实务知识 公共关系的基本实务知识包括: ①公共关系调研的知识;
公共关系学(第4章):公共关系的组织与人员
公共关系学(第4章):公共关系的组织与人员
20.全员PR管理 全员PR管理,即全员公共关系管 理,是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 强全员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 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 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 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公共关系的重要责任是管理一个组 织的无形资产——知名度、美誉度。
公共关系学(第4章):公共关系的组织与人员
④敏锐的观察能力。 ⑤很好的自控自制和灵活应变的 能力。 ⑥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⑦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
公共关系学(第4章):公共关系的组织与人员
19. 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 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包括: ①公正; ②正派; ③对社会负责; ④真实; ⑤保密。
14. 公共关系意识 公共关系意识是对公共关系的 本质属性、特征、作用及活动规律、 方法等,经过思维得到理论认识, 并形成概括性的见解。
公共关系学(第4章):公共关系的组织与人员
15. 公共关系意识的内容 公共关系意识的内容包括: ①塑造形象的意识; ②服务公众的意识; ③真诚互惠的意识; ④沟通交流的意识; ⑤立足长远的意识; ⑥创新审美的意识。
5.组织内设公关机构的名称和形式 组织内设公关机构的名称和形 式有: ①公共关系部; ②公共事务部; ③公共信息部; ④传播沟通部; ⑤公关与广告部。
公共关系学(第4章):公共关系的组织与人员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花旗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之一,每天的营业 额高达数亿美元,业务十分繁忙。一天,一位陌 生的顾客走进豪华的美国花旗银行营业大厅,仅 要求换一张崭新的100美元钞票,准备当天下午作 为礼品用。银行职员微笑着听完他的要求之后, 立即先在一叠叠钞票中寻找,又拨了两次电话, 15分钟后终于找到了一张这样的钞票,并把它放 进一个小盒子里递给了这位陌生顾客,同时附上 一张名片,上面写着“谢谢您想到了我们银行”。 事隔不久,这位偶然光顾的陌生顾客又回来了, 在这家银行开设了帐户,在以后的几个月中,这 位顾客所在的那家律师事务所在花旗银行存款25 万美元。
三、劝说公众
及时将组织的信息传播给公众,引导公众了解和 认识组织,促使公众形成对组织的好感、认同。 劝说、引导公众是一个使公众心理发生转变的过 程,要实现这种转变,公关人员在劝说、引导公 众要注意: 1、必须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公众,充分尊 重公众选择信息的权利。 2、向公众提供真实、有价值的信息。 3、掌握传播的规律和艺术
2、内部公关的重要性 [1] 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有利于吸引、留住 人才 [2] 加强组织成员的协作意识、全局意识,有 助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 使内部公众树立公关意识,开展全员公关。 [4] 促进组织文化建设
北京长城饭店经理有一句至理名言: 欲使长城饭店跻身世界一流饭店之林,有
横向——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
在人才流动率很高的IT业,蓝色巨人IBM却始终 将其流动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IBM能够留 住人才的法宝并非造丰厚的薪酬――在业界中, IBM的薪酬至多只能算是中等水平,但其企业的 凝聚力却胜过许多同类的企业。 IBM的历届领导者都是公关的高手,他们不仅知 道对外如何宣扬企业的优势,更懂得对内如何拢 聚人心:在公共关系的协助下,领导者通过横向 与纵向的沟通方式,以内部培训、开展员工交流 会、出版内部刊物、设立总裁信箱等方式,强化 领导层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以提升 员工对企业的认知与认同,最终令企业形成强大 的内聚力。

公共关系学 第四章

公共关系学 第四章

造成人们对客观事实的知觉经常会出现程度 不同的变形或歪曲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是知觉的选择性 二是知觉的偏见
二、知觉的选择性 P97
所谓知觉的选择性就是在知觉的过程中,为了清 晰地反映对象,人们总是从事物中自觉地(主动 地)或不自觉地(被动地)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 过程。
(一)客观因素P98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在周围环境中,那些刺激作用强烈而突出的事物, 一开始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成为知觉 对象。 如响亮的声音、突出的色彩、醒目的标志等刺激 物
其一,认知,是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 包括感知、思维、理解、看法等。认知是主体 对态度对象的整体了解和评价,特别是对对象的价 值评价,这是态度形成的基础。 其二,情感,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 情感因素是主体对于对象的情绪反应,即对某 类事物或人喜爱或厌恶的体验和生理、心理反应 其三,意图,指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 态。 态度并非行为,而行为以态度作为内在动力。 态度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向行为过渡的临界点,态度 是行为的准备状态,行为是态度的表现状态。
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 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 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 主要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伦效应、定 型作用
(一)首因效应 即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 例:新朋友、初次面试者形象 (二)近因效应 即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 例:发言要么第一个,要么最后一个 (三)晕伦效应(光环效应):即一种片面的知觉 例: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 歌星、影星 (四)定型作用: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知觉的影 响,又叫刻板印象 如:教师是文质彬彬的、商人是唯利是图的,国 营企业商品质量可靠,个体户经常以次充好

公共关系学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公共关系学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10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 二.组织的功能 三.公共关系部门的优势与不足 四.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与不足
1
一、社会组织
1.社会组织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社会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 和形式,有组织地建立起来的社会机构。
特征:目的性 整体性 客观性 环境2.公共关系组织的功能 ✓ 决策参谋 ✓ 树立组织形象 ✓ 信息的传播与沟通 ✓ 社会交往 ✓ 处理公关事故 ✓ 内部协调 10.9.1
6
三、公共关系部门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 ✓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0.9.2 ✓ 运作成本较低 ✓ 具有一定时效性
2,不足
✓ 看待问题欠缺客观
✓ 工作活动能力有限
✓ 传播信息处于两难处境
7
四、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 ✓ 客观性 ✓ 专业性 ✓ 沟通性 ✓ 经济性
工作技能 工作态度 工作形象 工作道德
2,不足
✓ 运作成本较高
✓ 与领导关系疏远
✓ 实施过程较为困难
8
四、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与不足
专业性案例:
AB C 9
四、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与不足
专业性案例:
1.组织的一般功能 ✓ 社会组织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 社会组织能够满足其成员的利益需求 ✓ 社会组织不仅能适应变化莫测的环境,而且能够
积极地影响并改变自身的环境 ✓ 社会组织的构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 社会组织的构建,促进了社会的安定 ✓ 社会组织的构建,加强了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和协

5
二、组织的功能
2.社会组织的分类
✓ 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
政治组织
经济组织
事业性组织 其他组织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五、人际关系网络(1)

这是借助于网络图形来分析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一种理论。 它可以用来研究人际交往的类型、特点、原则,以及用来研 究如何改善、加强或减弱人与人间的交往关系。 网络分析的联系有下列一些表示方法: (1)A←→B:互相选择(表明A、B双方均愿与对方交往。) (2)A—→B:单方选择(表明A愿与B交往而B不愿与A交往)。 (3)A←„→B:互斥(A、B互相敌视)。 (4)A„„→B:单斥(A敌视B,反之则不然)。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传播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传播的基础理论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二、把关人理论 三、两级传播模式 四、扩散理论 五、受众选择“3S”论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哈罗德· 拉斯韦尔[美],《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1948年)
(一)谁传播(Who)—控制分析 (二)传播什么(Says What)—内容分析 (三)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媒介分析 (四)向谁传播(to Whom)—对象分析 (五)传播的效果怎样(What Effects)—效果分析
二、把关人理论
(一)把关人的概念
库尔特· 卢因[德],《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Gate Keeper),是指在信息传播过 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导能够采取“疏导” 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信息源 受众
(二)把关人的传播行为
“疏导” 、“抑制” “预存立场”,就是把关人自己原有的意见、经验、兴趣和精神状态的总和, 同时也受到周围信息的影响。
美国农业部研究农民在接受新的农业技术时经历的五个阶段: (一)发觉:得知某种新观念、新技术的存在,但对其具体 内容知之甚少。 (二)兴趣:对此种新观念、新技术发生兴趣,希望获得更 多的信息。 (三)估价:对新观念、新技术的价值做出估算,评价其优 缺点,权衡其利弊。 (四)试验:在小范围内采用此种新观念、新技术,测试其 效果并取得应用的经验。 (五)采用:作为一种常规措施,在较大范围内采用此种新 观念、新技术。

公共关系学 4

公共关系学     4

公共关系部的日常工作
同印刷厂保持密切联系。同主管部门、政 府有关部门的人员保持联系。 培训公共关系工作人员。 同有业务来往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保持 密切来往。 同公共关系社团,如公共关系协会、公共 关系研究所等机构保持密切联系。
4.1.1.4
公共关系的定期活动
组织记者招待会。 组织企业或组织内部的听证会。 编辑、联系印刷企业的内部刊物。 参加各种管理会议,了解企业内部 的管理状况。 参加各种销售会议,了解企业同外 界的商业联系情况。
公共关系部的日常工作
监测组织环境,搜集企业内外公众的各种 意见,接待投诉。 撰写企业有关情况和活动的新闻稿、演讲 稿。 同各种传播媒介及其记者、编辑保持密切 联系。 协同影视制作方面的人员,拍摄、整理、 保存资料片。
公共关系部的日常工作
设计、筹划、监制企业的各种宣传品 和馈赠品。 注册互联网上本组织的域名,设计网 络上的主页,管理电子信息。 了解竞争对手的公关活动情况,并加 以分析。
金融业
及时公布信息 尊重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做好金融宣传执行金融法规
政府

倾听公众呼声,办实事、谋实利 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 及时公布信息 开辟政民之间的多种沟通渠道
事业团体

确立一种高于一般社会认识水平和道德水 准的组织形象

在社会舆论中保持和发挥自身独特优势 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种社会活动
社会交往能力
社交能力是进行交往,联络公众的能力。 它是组织树立形象与声誉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创造良好人际环境的重要方法,也是公 关人员广结善缘、搞好四方关系,争取公 众理解、支持的基本条件,社交能力是各 种能力的综合反应,它是人的性格、学识、 口才阅历,经验等多种因素融合。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课件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课件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公众心理与行为01知觉与公众行为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P97(单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心理活动中,知觉与思维紧密地相互联系着。

知觉是思维的“窗口”(单选),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而思维又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觉组织起来,使其获得一定的意义。

造成人们对客观事实的知觉经常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变形或歪曲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知觉的选择性 ;二是知觉的偏见。

二、知觉的选择性:P97(单选、多选)所谓知觉的选择性就是在知觉的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总是从事物中自觉地(主动地)或不自觉地(被动地)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

(一)客观因素:P98(多选)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3.对象的组合。

(二)主观因素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P98(多选)1.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对客观现实的需求(包括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的主观反映。

而动机是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激励着主体采取行动的内隐性意。

2.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指热切地追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外现性意向。

3.性格:是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在意志、自尊心、情绪、对人态度、权力需求、竞争心理等方面的特征影响着知觉的选择性。

4.气质:主要是受神经过程的特性决定的行为特征,它往往与性格交织在一起。

5.经验知识:这是指个体过去通过认知积累的、与当前知觉有关的经验知识。

三、知觉的偏见:P99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的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

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P99(多选)(一)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

(二)近因效应——即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

(三)晕轮效应——即一种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

P100(单选)(四)定型作用——即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

公共关系学_第四章

公共关系学_第四章


⑴信息的含义 消息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 形式表现出来的客观存在的事实。




⑵信息的重要性 在信息社会里,任何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 开信息,信息就是资源,就是财富。 ⑶采集信息的内容 ①组织形象信息 ②产品形象信息 ③社会环境信息 ④组织内部员工信息 ⑤市场环境信息
2 协调关系网络



⑴协调关系网络的内容 ①协调内部关系 ②协调外部关系 ⑵协调关系网络的意义 ①协调内部关系可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②协调外部关系可以建立和谐的外部环境 ③协调内外关系,能够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组 织形象提供条件
4.2.2 公共关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




本章精要

本章阐明了公共关系在组织中的职责范围及其 与相关范畴的联系,说明公共关系在组织运行 过程中的基本功能你,同时论述了现代公共关 系发展特点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完整地阐述 了公共关系在管理中的作用。
思考题



1 联系实际说明公共关系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中的作用。 2 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3 为什么说“采集信息”是组织的首要职能? 4 有人说:公共关系是企业对内外保持关系平 衡的“不倒翁”。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5 画图并分析企业形象地位的不同状态。


1 提高个人素质 ⑴公共关系促使个人观念更新 ①注重个人形象的观念 ②尊重他人的观念 ③交往合作的观念 ⑵公共关系有助于个人能力提高 ①创造能力的提高 ②交际能力的提高 ③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
2 优化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互动环境、社会心理环境、 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等。公共关系的 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社会互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 境的优化上。 ⑴优化社会互动环境 ⑵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PPT课件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PPT课件

员工形象
包括人才阵容,以及各类人员的文化素质、 技术水平、工作态度、道德风貌、社会行为、仪 表仪态等。
环境形象
包括门面、招牌、生产场地、橱窗陈设等
文化形象
组织的价值观念和管理哲学、历史和传统、 榜样人物、职业意识和道德、组织的口号、训 诫、厂旗、厂歌、厂服、宣传品等。
组织形象的主客观两重性 组织形象的多维性 组织形象的相对性 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
2 、协调关Biblioteka 的方法当关系双方处于不明状态时,沟通协调的原 则首先是用善意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明确主张, 竭力使双方消除紧张戒备等逆向性心理伟双方的 信息角落创造正常的平衡的心理条件。在此基础 上,应把双方关系格局中含有的双方利益关系交 待清楚,使双方关系状态的实质有个“预存立 场”,做到心中有数。
员工关系(公共关系的起点)
股东关系 顾客关系 社区关系
媒介关系 政府关系 同行业关系 名流关系
1、原则 (1)平等原则
(2)互利原则
(3)双向调节原则
(4)及时原则
(5)公平原则
2 、协调关系的方法
当关系双方处于和谐状态时,沟通协调 的重点应当是通过不断传播组织方面的业绩 来保持和强化公众的良好形象。主要体现在 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真诚地满足公众利益, 关心公众等。
知名度是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
扩大产品的知名度
扩大组织的知名度 扩大组织领导者的知名度
美誉度是一个组织获得公众接受、赞许的 程度,是评价组织社会影响好坏程度的指标。
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 提高组织整体美誉度 注意及时消除形象危机
定 位(POSITIONING)
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 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 组织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 客,以形成对顾客的强烈吸引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管理论还对人际交往中的表演技术作了具体的说明。正像舞台表演一 样,人际交往中的表演也有前台和后台之分。在表演中,为了有效地实现 印象管理,就要运用一些手段、工具,这包括外部设施,还包括个人的装 扮。在人际交往中,演员的表演取决于他们的素养。另外,成功的印象管 理需要整个剧组进行合作。
三、个人空间理论
美国农业部研究农民在接受新的农业技术时经历的五个阶段: (一)发觉:得知某种新观念、新技术的存在,但对其具体 内容知之甚少。 (二)兴趣:对此种新观念、新技术发生兴趣,希望获得更 多的信息。 (三)估价:对新观念、新技术的价值做出估算,评价其优 缺点,权衡其利弊。 (四)试验:在小范围内采用此种新观念、新技术,测试其 效果并取得应用的经验。 (五)采用:作为一种常规措施,在较大范围内采用此种新 观念、新技术。
(1)轮型网络
A B
(2)Y型网络
A B
C C D D E
D
(3)链型网络
A
B
C
D
E
(4)环型网络
(5)星型网络
A
A
B
C
B
C
D
E
D
E
示例分析
5
1 2 3 4
7
6
1
1
8
9
1 0
0
二、把关人理论
(一)把关人的概念
库尔特· 卢因[德],《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Gate Keeper),是指在信息传播过 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导能够采取“疏导” 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信息源 受众
(二)把关人的传播行为
“疏导” 、“抑制” “预存立场”,就是把关人自己原有的意见、经验、兴趣和精神状态的总和, 同时也受到周围信息的影响。
人际关系网络的几种典型网络


பைடு நூலகம்
(1)轮型网络;(2)Y型网络。 以上两种都是集中型网络,这种组织的特点是便于集中统一领导,传递信 息快,但成员之间相互联系较少,群体气氛不一定和谐。 (3)链型网络。链型网络反映了直线形沟通的人际交往,即它是一种自 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等级交往关系。它传递信息的速度较快,但由于信息 经过多层筛选,有可能产生信息失真,以至出现高层领导不了解底层真实 消息的情况。 (4)环型网络;(5)星型网络(全通道网络)。 上述两种均属分散型网络,其特征是成员之间地位平等,相互间有较广泛 的接触。其中环型网络的特征是组织中没有中心人物,成员相互交往较自 由。而星型网络则更表现为所有的成员相互间都有充分的自由交流。组织 内民主空气浓厚,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发表意见。其缺点是组织较松散,集 中性差,群体凝聚力不强。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传播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传播的基础理论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二、把关人理论 三、两级传播模式 四、扩散理论 五、受众选择“3S”论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哈罗德· 拉斯韦尔[美],《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1948年)
(一)谁传播(Who)—控制分析 (二)传播什么(Says What)—内容分析 (三)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媒介分析 (四)向谁传播(to Whom)—对象分析 (五)传播的效果怎样(What Effects)—效果分析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基础理论
一、符号互动论 二、印象管理论 三、个人空间理论 四、交换理论 五、人际关系网络
一、符号互动论
H· 布鲁默,《人与社会》(1937年)
(一)符号互动的概念 所谓符号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有声的和无声的符号而 实现的相互交往的活动。 (二)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 1.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是符号互动的结果,人类社会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符号互动。 人们的社会交往并不是相互之间的简单反应,并不是纯粹按照“刺激—反应” 的方式进行的,人们相互之间总是对对方的行为作出自己的解释和定义,并以 此为据发生互动。 2.人际交往是不能直接进行的,必须通过中介物“符号”才能实现,哪怕最简单 的交往也是如此。 3.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提到了“情境定义”,其涵义是:人们的行为是源自他们 对周围的人或事所下的定义,如果人们认定某种情境是真实的,那么这一情境 就具有真实的效果。它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指

四、交换理论

乔治·霍曼斯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交换理论。他认为,社会交换具有如下
一些现象: (1)如果一个人的某种行为得到了相应的报酬,那么他就会重复这一行 为。 (2)相同的刺激常会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为。 (3)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选择此种行 为。这是指人在几种社会交往中的选择,人们总是选择那些对自己的价值 最大的交往。 (4)某人或某团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这奖赏种对他们的价 值也就越小。 (5)在交换中,当期望值小于实际的报酬或结果时,人的满意感就较大。 反之当期望值大于实际的报酬或结果时,人的失望感就较大。

五、人际关系网络(2)


在分析这种网络时有以下原则:
(1)相选择的联系多表示人际关系较好; (2)单方选择多、互选少则表明组织成员之间缺少互相了解; (3)散乱而没有核心人物的网络表明组织较为松散; (4)图中呈现出小集团,而小集团之间又很少互选,则表明 组织处于分裂状态。




五、人际关系网络(1)

这是借助于网络图形来分析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一种理论。 它可以用来研究人际交往的类型、特点、原则,以及用来研 究如何改善、加强或减弱人与人间的交往关系。 网络分析的联系有下列一些表示方法: (1)A←→B:互相选择(表明A、B双方均愿与对方交往。) (2)A—→B:单方选择(表明A愿与B交往而B不愿与A交往)。 (3)A←„→B:互斥(A、B互相敌视)。 (4)A„„→B:单斥(A敌视B,反之则不然)。
五、受众选择“3S”论
(一)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
1.对比;2.强度;3.位置;4.重复;5.变化
(二)选择性理解(Selective Perception)
1.需要;2.态度;3.情绪
(三)选择性记忆(Selective Retention)
1.输入; 2.储存; 3.输出(1)辨认(2)回想
二、印象管理论

印象管理论又称“戏剧论”,它的集大成者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 这个理论认为,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戏中扮演一个角色。这种演 出是由社会交往参与者的活动构成的,它既包括自我的表演、感情的表演、 信息的发出,也包括周围的人对这些动作、符号的理解。按照这种理论, 公共关系活动也同样是一种表演。在表演中,演员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他 们留给观众的印象,他们通过语言、姿态、手势等表现来使观众形成他们 所希望的印象。因此,这是一种对观众“印象”的管理工作。
三、两级传播模式
保尔· 拉扎斯菲尔德[美]
媒介——意见领袖——受众
意见领袖:又称“舆论指导者”,指社会活动中能 有较多机会接触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的人,即“消 息灵通人士”;或对于某一领域有丰富的知识与经 验的“权威专家”,而其态度和意见对广大公众影 响较大的那一部分人。
四、扩散理论
所谓扩散研究,是指研究某种新的思想、观念、 政策、措施如何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得到推广。

爱德华·T.霍尔(Edward T.Hall)提出了社会交往中的空间距离
理论。他以美国成年人的交往为例,提出了4种距离: (1)亲密距离。 (2)个人距离。 (3)社交距离。①近社交距离;②远社交距离。 (4)公共距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不同的情况下,人对于空间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当 一个人的实际空间大于他所需要的空间时,他就会感到凄凉、孤独、寂寞, 希望与人接触。当一个人的实际空间小于他所需要的空间,或当他的个人 空间范围受到侵犯时,他就会对周围的人有厌烦感。因此,人为地调整人 们心理上的空间感,是增进他们之间感情的良好方式。例如,组织职工去 郊游,有助于增进职工间的友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