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ER Equalization
bmr协议原理
bmr协议原理一、协议阶段BMR(BitTorrent Merkle Tree)协议是一个基于Merkle树的协议,主要用于在分布式系统中验证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该协议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构建Merkle树、生成超级种子和验证文件内容。
二、伪随机生成器在BMR协议中,伪随机生成器用于生成Merkle树的叶子节点。
每个叶子节点代表文件内容的一个块,并且使用伪随机生成器为其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这样,我们可以确保每个叶子节点都有一个独特的标识符,从而确保整个Merkle树的唯一性。
三、输入与种子在构建Merkle树之前,我们需要输入待验证的文件内容。
这个文件被分割成若干个块,每个块都有唯一的标识符。
这些块作为Merkle树的叶子节点,用于构建整个Merkle树。
四、抛硬币与超级种子在BMR协议中,抛硬币的概念用于生成Merkle树的根节点。
具体来说,抛硬币算法会为Merkle树的根节点生成一个随机值。
这个随机值作为超级种子,用于验证整个Merkle树的结构和内容。
通过使用超级种子,我们可以快速地验证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五、输出与恢复一旦我们有了超级种子,我们就可以使用它来验证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具体来说,我们将超级种子输入到一个恢复算法中,该算法使用Merkle树的结构和叶子节点的唯一标识符来重新构建整个文件。
如果重新构建的文件与原始文件相同,则证明文件内容是完整和真实的。
六、评估与计算结果BMR协议的性能评估主要关注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指的是验证文件内容所需的时间,而空间复杂度指的是存储Merkle树和超级种子所需的空间。
在实际应用中,BMR协议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都很低,使得它成为一种高效的文件内容验证方法。
计算结果主要关注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及Merkle树和超级种子的生成和验证过程。
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BMR协议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可靠性。
多种群混沌映射麻雀优化算法
多种群混沌映射麻雀优化算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多种群混沌映射麻雀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混沌映射和麻雀行为的智能优化算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
维特比算法的作用
维特比算法的作用
维特比算法是一种动态规划算法,主要用于解决序列标注问题。
在自
然语言处理中,序列标注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例如词性标注、命名实
体识别、句法分析等。
维特比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
然语言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维特比算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序列标注问题的解决
序列标注问题是指给定一个序列,对其中的每个元素进行标注。
例如,在词性标注中,给定一个句子,需要对其中的每个词语进行词性标注。
维特比算法可以通过动态规划的方式,找到最优的标注序列,从而解
决序列标注问题。
2. 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解码
隐马尔可夫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模型,用于描述一个由隐藏状态和
可观测状态组成的序列。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隐马尔可夫模型常用于
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等任务。
维特比算法可以用于隐马尔可夫模
型的解码,即给定一个观测序列,找到最可能的隐藏状态序列。
3. 句法分析中的解析树生成
句法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其目的是确定一个句子
的语法结构。
在句法分析中,通常使用解析树来表示句子的语法结构。
维特比算法可以用于生成最优的解析树,从而提高句法分析的准确性
和效率。
总之,维特比算法在自然语言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解决
序列标注、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解码、句法分析等问题。
其优点在于能
够通过动态规划的方式,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自然语言处
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排队论公式推导过程
排队论公式推导过程排队论是研究系统随机聚散现象和随机服务系统工作过程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在咱们生活中,排队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在超市结账、银行办业务、餐厅等座位等等。
咱们先来说说排队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想象一下,你去一家热门的奶茶店买奶茶,顾客就是“输入”,奶茶店的服务员就是“服务台”,制作奶茶的过程就是“服务时间”,而排队等待的队伍就是“队列”。
排队论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就是 M/M/1 排队模型的平均排队长度公式。
咱们来一步步推导一下。
假设平均到达率为λ,平均服务率为μ。
如果λ < μ,系统是稳定的,也就是队伍不会无限长下去。
首先,咱们来求一下系统中的空闲概率P₀。
因为没有顾客的概率,就等于服务台空闲的概率。
P₀ = 1 - λ/μ接下来,咱们算一下系统中的平均顾客数 L。
L = λ/(μ - λ)那平均排队长度 Lq 怎么算呢?这就要稍微动点脑筋啦。
Lq = λ²/(μ(μ - λ))推导过程是这样的:咱们先考虑一个时间段 t 内新到达的顾客数 N(t),它服从参数为λt的泊松分布。
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服务离开的顾客数 M(t) 服从参数为μt 的泊松分布。
假设在时刻 0 系统为空,经过时间 t 后系统中的顾客数为 n 的概率Pn(t) 满足一个微分方程。
对这个微分方程求解,就能得到上面的那些公式啦。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一家新开的面包店,人特别多,大家都在排队。
我站在那里,心里就琢磨着这排队的情况,不就和咱们学的排队论很像嘛。
我看着前面的人,计算着大概的到达率,再瞅瞅店员的动作,估计着服务率。
那时候我就在想,要是店家能根据这些数据合理安排人手,大家等待的时间就能大大缩短啦。
总之,排队论的公式推导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耐心琢磨,就能搞明白其中的道理。
而且这些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广泛啦,能帮助我们优化各种服务系统,让大家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自适应均衡
上式中的撇号表示求和时不包括K=0项。
如果在接收滤波器之后接入横向滤波器,那么输出响应就成为:
式中q(t)是横向滤波器的冲激响应。
均衡器调节准则
在有限抽头情况下,均衡器的输出必定存在剩余失真。怎样调节才算是将均衡器的抽头系数调到了最佳状态, 这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准则。均衡器调节准则有最小峰值失真准则和最小均方失真准则。
图1横向滤波器
均衡器按无码间串扰的条件——奈奎斯特准则来设计,并且一般取T等于码元宽度TS。如果理想传输系统的 脉冲响应是h(t),由于信道特性的缺陷,数据信号通过这个传输系统后会产生失真,实际系统的脉冲响应是x(t), x(t)与h(t)之间是有差异的。实际结果是:对某一码元而言,x(t)在除相对于该码元t=0时刻的各个抽样点的抽 样值不再为零,形成符号间干扰:
原理
均衡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频域均衡,它使包含均衡器在内的整个系统的总传输特性满足无失真传输的条件。 它往往是分别校正幅频特性和群时延特性,通常,线路均衡便采用频域均衡法。二是时域均衡,就是直接从时间 响应考虑,使包括均衡器在内的整个系统的冲激响应满足无码间串扰的条件。目前广泛利用横向滤波器作时域均 衡器,它可根据信道特性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自适应算法根据不同的最佳准则,可得到最小均方算法(LMS)、递归最小二乘算法(RLS)、维特比(Viterbi) 算法(其实质就是最大似然比算法)等。
定义多重响应集 二分法和类别
定义多重响应集二分法和类别多重响应集(Multiple Response Sets)是一种用于分析分类数据的统计方法,它允许一个观测值属于多个类别。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观测值同时满足多个条件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使用多重响应集进行分析。
二分法(Dichotomous)是一种将连续变量转化为离散变量的方法,它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划分为两个互不相交的子集。
在统计学中,二分法常用于处理分类数据,例如将年龄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类别。
类别(Categorical)是指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一组观测值。
在统计学中,类别变量通常用于描述研究对象的属性或特征,例如性别、职业等。
1. 多重响应集的定义:多重响应集是一种用于分析分类数据的统计方法,它允许一个观测值属于多个类别。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观测值同时满足多个条件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使用多重响应集进行分析。
多重响应集可以看作是对传统二元响应集(即一个观测值只能属于一个类别)的一种扩展。
2. 二分法的定义:二分法是一种将连续变量转化为离散变量的方法,它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划分为两个互不相交的子集。
在统计学中,二分法常用于处理分类数据,例如将年龄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类别。
二分法的关键在于确定划分子集的阈值,这个阈值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
3. 类别的定义:类别是指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一组观测值。
在统计学中,类别变量通常用于描述研究对象的属性或特征,例如性别、职业等。
类别变量可以分为无序类别变量和有序类别变量。
无序类别变量是指各个类别之间没有大小关系,例如性别;有序类别变量是指各个类别之间有大小关系,例如教育程度。
4. 多重响应集、二分法和类别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结合多重响应集、二分法和类别来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
以下是一些应用示例:在医学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多重响应集分析患者的多种症状,以确定患者可能患有的疾病类型;在市场调查中,我们可以通过二分法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分为“购买”和“不购买”两类,以了解产品的市场需求;在社会调查中,我们可以通过类别变量描述受访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以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
多序列比对 简书
多序列比对介绍多序列比对是一种在生物信息学领域中常用的方法,用于比较多个生物序列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通过多序列比对,可以揭示生物序列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帮助科学家理解生物进化、基因功能和蛋白质结构等重要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序列比对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原理多序列比对的基本原理是将多个生物序列进行对齐,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模式和差异。
通过比较序列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可以推断它们的进化关系、功能和结构等信息。
方法多序列比对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全局比对和局部比对。
全局比对是将整个序列进行对齐,适用于序列相似性较高的情况。
常用的全局比对算法包括Needleman-Wunsch算法和Smith-Waterman算法。
局部比对是将序列的一部分进行对齐,适用于序列相似性较低的情况。
常用的局部比对算法包括BLAST和FASTA。
应用多序列比对在生物信息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进化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可以推断它们的进化关系和演化过程。
多序列比对可以帮助科学家重建物种的进化树,揭示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基因功能预测通过比较不同基因的序列,可以推断它们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多序列比对可以帮助科学家鉴定基因家族、识别保守区域和预测功能位点。
蛋白质结构预测通过比较不同蛋白质的序列,可以推断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多序列比对可以帮助科学家预测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功能域。
疾病研究通过比较病毒或细菌的基因序列,可以揭示它们的变异和毒力机制。
多序列比对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疾病的起源、传播和治疗。
常用工具多序列比对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因此需要使用专门的软件和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多序列比对工具:1.ClustalW:一种经典的多序列比对工具,支持全局比对和局部比对。
2.MAFFT:一种快速而准确的多序列比对工具,适用于大规模序列比对。
3.MUSCLE:一种高效的多序列比对工具,适用于大规模序列比对和高质量比对结果。
二维序贯表决模型
二维序贯表决模型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埃里克莫林(Eric Molin)就提出了二维序贯表决模型。
这一模型假定组织成员有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即利益相关者(interests)和权力(powers)。
拥有这两种角色的成员之间会不断博弈,以期达成意向决策。
二维序贯表决模型假定,序贯过程中,拥有权利成员会控制它们想要的决策方向指定序贯流程中将促成什么目的。
然后,利益相关者将在权利成员设定的这一决策领域内,不断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这一过程可以使工作组实现共同的目标,并有效地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维序贯表决模型的四个步骤是:把握机会,专家发言,比较选择以及决定。
首先,权力成员要掌握机会,以便能够控制序贯流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次,专家发言是告诉组织成员有关组织发展和决策结果的认知。
接着,利益相关者会比较可行的选项,试图达到最大利益。
最后,权力成员依据专家发言和比较结果,做出最后的决定,以完成序贯流程。
作为社会系统内行为协调的一个模型,二维序贯表决模型可以有效地促进组织成员不同角色之间的协调。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公司都采取了这一模型,使领导者和成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实现最终的成功。
埃里克莫林认为,二维序贯表决模型具有三个优点。
首先,它提供了一种手段,可以使利益相关者和权力成员利用序贯表决方式来有效的协作协调,以达成有效的决策。
其次,该模型支持多方决策,可以有效实现全民参与,更加平等、公平地审议流程。
最后,它可以有效把握时机,使利益相关者能够及时做出最佳决定。
看来,埃里克莫林的二维序贯表决模型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决策机制,能够有效地协调组织各成员之间的冲突,达成有效的决策。
然而,这一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它可以有效地维护参与者的权利,但却也可能导致短视的决策,甚至涉及到长远利益的损失。
因此,管理者在实施二维序贯表决模型时,需要谨慎地考量不同层面的利益和影响,以避免出现损失。
多级逆流萃取的数学模型
多级逆流萃取的数学模型
多级逆流萃取(MLTE)是一种多阶段提取技术,它通过设置一系
列逆流操作,可以从一种有机溶剂中提取其他有机溶剂及其它溶质
(含离子和不含离子)。
它已成为集中多种分离方法到一种方法的一
种重要方式。
MLTE模型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相分离机理
MLTE是一种萃取机理,在MLTE过程中,利用不同的有机溶剂互相
萃取有机相,然后用流压力使其沉淀或再次溶于有机溶剂中,以实现
相间的分离。
2、模型分析
首先,可以使用基于定点的高斯混合模型(GMM)作为MLTE模型的
基本框架,来建立MLTE模型,其次,可以应用灰色关联分析(GSA)模型以及相互信息模型(IIM)等统计模型,来揭示MLTE过程中相间
收缩及其有机流体的分离机理。
3、参数识别
在建立萃取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蒙特卡洛方法(MCM)和受限具
有效参数优化法(REPO)来识别模型中参数和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
4、参数检验
完成了参数识别之后,可以使用多维度显示(MDS)方法来进行参数检验,识别不同参数各自的影响程度。
总之,多级逆流萃取数学模型是由多种数学分析、参数优化和参数检验组成的复杂模型,可以实现不同有机物质高效有效的萃取分离。
mmsegmentation二分类
一、概述mmsegmentation是一个基于PyTorch的语义分割库,提供了一系列强大的模型和训练、测试工具。
在语义分割任务中,模型需要将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分配给特定的类别,这对于图像理解和实时场景分析非常重要。
而mmsegmentation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工具,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语义分割任务的实验和研究工作。
二、mmsegmentation的特点和优势1. 多种模型支持:mmsegmentation支持多种经典的语义分割模型,包括FCN、PSPNet、DeepLabV3等,用户可以根据具体任务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
2. 多样化的数据增强:mmsegmentation集成了丰富的数据增强方法,包括随机裁剪、随机翻转、色彩抖动等,可以有效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3. 灵活的训练配置: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配置文件实现对模型、数据集、训练参数等的灵活管理,同时支持分布式训练,使得训练过程更加高效。
4. 强大的可视化工具:mmsegmentation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化工具,包括TensorBoard等,可以直观地展现模型的训练过程和结果。
5. 兼容性好:mmsegmentation兼容了大部分的语义分割数据集,并且提供了方便的数据集处理工具,用户可以快速地搭建自己的数据处理流程。
三、使用mmsegmentation进行二分类的实践在实际应用中,二分类是一种常见的语义分割任务,常见的场景包括道路和非道路的分割、人像和背景的分割等。
接下来,我们将以道路和非道路的分割任务为例,介绍如何使用mmsegmentation进行二分类任务的实践。
1. 数据准备我们需要准备道路和非道路的标注数据集,可以使用开源数据集,也可以自行收集和标注数据。
对于道路和非道路的分割任务,可以采集无人机或者卫星图像,并对图像进行标注,标注方法可以是像素级标注、矢量标注等。
2. 模型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我们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
基于众数的稳健估计孟徳尔随机化方法及其在因果关联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众数的稳健估计孟徳尔随机化方法及其在因果关联研究中的应用目的:本文通过模拟研究比较基于众数的稳健估计孟德尔随机化方法、SME、WME、PWME法、传统的IVW法、MR-Egger回归法在不同程度工具变量假设违背情形下因果推断的表现,并将其应用到儿童肥胖与1型糖尿病关联的实例数据中,探索儿童肥胖与1型糖尿病是否存在因果关联。
方法:介绍SMBE、WMBE法及SME、WME、PWME法的基本原理。
本研究模拟四种不同情形:模拟1和模拟2中设置无效工具变量比例从0逐渐增加至100%(间隔比例为10%),旨在评估两样本情形下,不存在因果效应时MBE 法的表现;模拟3和模拟4中设置无效工具变量比例r(28)0,真实因果效应值分别为0.1和0,旨在评估两样本和单样本情形下MBE方法的弱工具变量偏倚问题。
不同模拟情形下,均用平均因果效应估计值、标准误、覆盖率、效能来评价SMBE、WMBE法与SME、WME、PWME、IVW、MR-Egger法在因果效应估计方面的优缺点。
本文利用筛选出的2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儿童肥胖与1型糖尿病因果关联的评估。
结果:不存在因果效应时b(28)0,多数模拟情形下MBE法获得的效应估计值的偏倚及Ⅰ型错误率都低于其他几种方法。
MBE法检测因果效应的能力仅略低于IVW法、基于中位数的方法,但高于MR-Egger回归方法,且MBE法对汇总数据样本量的要求低于其他几种方法。
实例数据结果表明儿童肥胖对儿童T1DM存在正向因果效应,SMBE和WMBE法获得的效应估计值与经MR-Egger法校正后的结果近似(OR及95%CI:SMBE:2.212;1.084-4.512;WMBE:2.233;1.095-4.554;MR-Egger:2.776;1. 241-6.208)。
结论:基于众数的稳健估计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相比其他MR方法可更大程度地放宽工具变量假设,在进行两独立样本MR分析时,不能仅报告一种MR分析结果,需根据不同情形,将MR方法结合起来共同进行因果推断。
实例分析模糊多属性决策的算法
实例分析模糊多属性决策的算法多属性决策(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ADM)是指决策者按照已知的决策准则,对一组离散、有限的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的问题。
由于MADM 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项目的投资、人才的考核、政策的制定、效益的评估、战略的部署等等,所以长久以来MADM问题一直是决策分析的研究热点之一。
但现实的许多决策问题中,决策者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准确描述的事物,即事物表现出一种亦此亦彼且不满足排中律的模糊性。
模糊集和多属性决策相结合形成了模糊多属性决策(FMADM),成为当今最有发展前途、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
面对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工程系统,模糊决策矩阵是描述决策者对方案或者属性偏好的一个非常普遍、可行、合理、及强有力的重要工具。
且决策者的最终目标就是对方案集X中的元素进行排序或择优,故对基于模糊決策矩阵(包括AHP中的模糊判断矩阵)MADM方法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而在多属性模糊决策中,关于不同属性的权重的取值历来是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中的重要一环。
权重的选择只靠选择者的主观评断或者专家系统,已经很难具有说服力。
虽然关于变权的定义也多有出现,但大多是定义在基础权重上的不同迭代算法,虽实现了权重的变化,但也脱离不了开始的基础权重,和本身系统的属性值关联不大,不能很好的体现可选择对象自身的含义。
而在信息论中,信息熵是基础概念,来描述信息系统的不确定性的大小。
它是关于通讯系统的描述函数,熵值越大,表明系统越不确定性大,无序性大,反之说明系统确定性大。
信息论中的模型本身就是一个多属性系统,因此,可以将信息熵和多属性决策进行结合。
本文讨论了基于信息熵定义的一种依靠模糊决策矩阵生成的权重方法,并在其基础上予以改进,并形成多属性的模糊决策的算法,具体解决了关于项目投资的多属性模糊决策问题。
1 多属性模糊决策的相关理论定义1.1[1]:记为决策方案集合。
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
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
处理不均衡的类别分类问题在机器学习中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在机器学习中,从不同分
类的实例中学习如何正确分类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不均衡的类别分类问题是当某一类别比
另外一类别具有更多的实例时发生的,这样就会给机器学习模型带来一些挑战,比如分类
器会更倾向于预测属于最大类。
解决不均衡分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采用两种常见的技术:分离均衡和混合均衡。
分离均衡
是指从不均衡的类别数据集中抽取一个完全均衡的子集,然后使用完全均衡的子集来建模;混合均衡则意味着从不均衡的类别数据集中抽取一个存在均衡的类别属性的子集,然后使
用该子集来建模。
首先,分离均衡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完全均衡数据子集的方法来构建分类器,该方法有助
于避免分类器过度拟合不均衡数据集中某个类别的情况。
其次,该方法使分类器能够在不
同类别之间实现均衡,并有效缩小误分类的概率。
然而,由于分离均衡的子集完全均衡,
在大多数情况下,信息量可能很少,因此可能会增加过拟合的风险。
另一方面,混合均衡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存在均衡的类别属性子集的方法来构建更加准确
的分类器,并且在混合均衡的子集中会保留不均衡类别之间的信息。
这样就可以使得分类
器不会过度拟合其中某个类别,也可以有效减少误分类的风险。
然而,由于混合均衡子集
包含许多不同的类别,因此可能会导致过多的信息噪声,从而降低了分类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分离均衡和混合均衡是两种解决不均衡分类问题的技术,这两种技术都有自己
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来应用。
基于MBER准则的变阶长自适应均衡器
基于MBER准则的变阶长自适应均衡器张文秋;丁文锐;刘春辉【摘要】提出了基于最小误比特率(MBER)准则的变阶长自适应均衡算法——FT-MBER算法.变阶长自适应均衡是未知多径信道均衡的重要技术,准确估计自适应均衡器最佳阶长能同时实现低复杂度和较好的均衡性能,而传统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稳态误比特率性能不理想.FT-MBER算法以最小化BER为代价函数,把不同阶长均衡器产生的误比特率之差作为因子调节伪分数阶长,当伪分数阶长变化大于阈值时更新阶长.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比MMSE算法能更有效抑制码间干扰并能准确估计MBER准则下的均衡器最佳阶长.%A variable tap-length adaptive equalizer based on the Minimum Bit Error Rate(MBER)approach is proposed, named FT-MBER algorithm. Variable tap-length equalization is important to the problem of unknown multipath channel equalization. Accurate optimum tap-length estimation of the adaptive equalizer can complete the low complexity and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adaptive algorithm,but the Bit Error Rate(BER)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equalizers based on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criterion isn't ideal. FT-MBER algorithm tak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BER between adaptive equalizers with different tap-lengths as a factor to adjust the pseudo fractional tap-length,and only if the pseudo fractional tap-length is bigger than the threshold value,the tap-length is updat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BER perfor-mance of FT-MBER algorithm is much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equalizers,can successfully track and estimate the optimum tap-length.【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年(卷),期】2017(053)008【总页数】6页(P87-91,234)【关键词】自适应均衡器;最小误比特率准则;分数阶长算法;误比特率【作者】张文秋;丁文锐;刘春辉【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驾驶飞行器设计研究所,北京 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驾驶飞行器设计研究所,北京 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 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72ZHANG Wenqiu,DING Wenrui,LIU Chunhui.Computer Engineering andApplications,2017,53(8):87-91.传统的自适应均衡算法大多基于MMSE准则,以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算法为代表,计算复杂度低,实现简单,但是以最小化均方误差为代价函数得到的误码率不是最小的。
模糊隶属度计算公式
模糊隶属度计算公式模糊隶属度计算公式是模糊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于描述某一个事物或现象在不同特征值下所呈现的程度或强度。
在现实世界中,很多情况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存在着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时候就需要使用模糊隶属度计算公式来处理这种模糊性。
模糊隶属度的概念最早由L. A. Zadeh提出,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物或概念具有模糊性,即具有一定的隶属度。
例如,我们不能说一个人的年龄完全是成年或未成年,而应该说他的年龄是具有一定的成年或未成年的隶属度。
在模糊隶属度计算中,需要考虑一个事物或现象在不同特征值下的隶属程度,这通常通过计算它们各自的隶属度来实现。
在计算模糊隶属度时,需要采用一些模糊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如隶属度函数、模糊逻辑运算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方法来计算模糊隶属度,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模糊熵、模糊相似度等。
其中,模糊熵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计算方法,它是用来衡量某一模糊集合的不确定性或模糊程度的。
假设有一个离散模糊集合$X=\{x_1,x_2,...,x_n\}$,其隶属度函数为$\mu(x_i)$。
则模糊熵的计算公式为:$H(X)=-\sum_{i=1}^{n}\mu(x_i)\ln \mu(x_i)$另一个常用的计算模糊隶属度的方法是模糊相似度,它可用于计算两个模糊集合之间的相似程度。
假设有两个离散模糊集合$A=\{x_1,x_2,...,x_n\}$和$B=\{y_1,y_2,...,y_m\}$,它们的隶属度函数分别为$\mu_A(x_i)$和$\mu_B(x_i)$。
则模糊相似度的计算公式为:$Sim(A,B)=\frac{\sum_{i=1}^{n}\sum_{j=1}^{m}min\{\mu_A(x _i),\mu_B(y_j)\}}{\sum_{i=1}^{n}\mu_A(x_i)+\sum_{j=1}^{m}\ mu_B(y_j)}$其中$min\{\mu_A(x_i),\mu_B(y_j)\}$表示$x_i$和$y_j$的隶属度函数中较小的那个值。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中的策略迭代算法与值迭代算法比较(八)
在强化学习中,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智能体在一个环境中做出决策的过程。
在MDP中,智能体根据当前状态和可选的行动,选择一个行动来达到最大化累积奖赏的目标。
其中,策略迭代算法(Policy Iteration)和值迭代算法(Value Iteration)是两种常用的解决MDP的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
策略迭代算法是一种迭代算法,它通过不断地改进当前策略来寻找最优策略。
具体来说,策略迭代算法首先初始化一个策略,然后通过评估和改进两个步骤来逐步改进策略。
在评估步骤中,算法计算当前策略在每个状态下采取每个行动的价值函数;在改进步骤中,算法根据当前的价值函数更新策略。
这样不断地迭代,直到找到最优策略。
与策略迭代算法不同,值迭代算法是一种直接求解最优价值函数的方法。
值迭代算法首先初始化一个价值函数,然后通过迭代更新这个价值函数,直到收敛到最优价值函数。
一旦找到最优价值函数,最优策略也可以直接从最优价值函数中得到。
在实际应用中,策略迭代算法和值迭代算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策略迭代算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在每次迭代中都保证策略的改进,因此通常能够更快地收敛到最优策略。
然而,策略迭代算法的缺点在于每次迭代需要对所有状态和行动进行评估和改进,因此在状态空间较大时,计算复杂度较高。
相比之下,值迭代算法的优势在于它只需要对每个状态进行一次评估和改进,因此在状态空间较大时,计算复杂度较低。
然而,值迭代算法的缺点在于它可能需要进行多次迭代才能收敛到最优价值函数,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收敛速度较慢。
综上所述,策略迭代算法和值迭代算法各有优劣,选择哪种算法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
在状态空间较小且需要快速收敛到最优策略时,可以选择策略迭代算法;在状态空间较大且计算资源有限时,可以选择值迭代算法。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结合这两种算法,利用它们的优势来进行更高效的求解。
总的来说,策略迭代算法和值迭代算法都是强化学习中常用的解决MDP的方法,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进行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Minimum-BER Linear-combiner DFE. In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Dallas, Texas, vol. 2, pp. 1173-1177, 1996.
[2]Stochastic Gradient Minimum-BER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ers. In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Lake Louise, Alberta, Canada, Oct. 1-4, pp. 93-98, 2000.
[3]Adaptive Minimum-BER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sers for Binary Signalling.
Signal Processing, vol. 81, no. 7, pp. 1479-1489, 2001.
[4] A Clustering Technique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Channel EqualisationUsing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vol. 4, pp. 570-579, 1993.
[5]Adaptive Bayesian Equaliser with Decision Feedback.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 41, no. 9, pp. 2918-2927, 1993.
[6]Bayesian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ser for Overcom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IEEE Proceedings of Communications, vol. 143, no. 4, pp. 219-225, 1996.
[7]Adaptive Least Error Rate Algorithm for Neural Network Classifier. In
Proceedings of 2001 IEEE Workshop Neural Networks for Signal Processing, Falmouth, MA, USA, pp. 223-232, Sept. 10-12, 2001.
[8]Least Bit-Error Rate Adaptive Nonlinear Equalizers for Binary Signalling. IEEE
Proceedings of Communications, vol. 150, no.1, pp. 29-36, 2003.
[9]The minimum-SER linear-combiner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er, IEEE Proc.,
Commun., 1999, 146, (6), pp. 1226-1235.
[10]Stochastic least-symbol-error-rate adaptive equalization for pulse-amplitude
modulation. Proc. ICASSP, Orlando, Florida, USA, 13-17 May 2002, vol. 3, pp.
2629-2632.
[11]Adaptive minimum symbol-error-rate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ation for
multi-level pulse-amplitude modulation, submitted to 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 2002.
[12]Adaptive minimum bit-error-rate filtering, Proc. Inst. Elect. Eng.-Vision, Image
Signal Process., vol. 151, no. 1, pp. 76-85, Feb. 2004.
[13]Spare kernel density construction using orthogonal forward regression with
leave-one-out test score and local regularization, IEEE Trans. Syst., Man, Cybern.
B, Cybern., vol. 34, no. 4, pp. 1708-1717, Aug. 2004.
[14] A forward-constrained regression algorithm for sparse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IEEE Trans. Neural Netw., vol. 19, no. 1, pp. 193-198, Jan. 2008.
[15]An orthogonal forward regression technique for sparse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Neurocomputing, vol. 71, no. 4-6, pp. 931-943, Jan. 2008.
[16]Regression based D-optimality experimental design for sparse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Neurocomputing, vol. 73, no. 4-6, pp. 727-739, Jan. 2010.
[17]Construction of tunable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tworks using orthogonal forward
selection, IEEE Trans. Syst., Man, Cybern. B, Cybern., vol. 39, no. 2, pp.
457-466, Apr. 2009.
[18]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ided orthogonal forward regression for unified data
modelling, IEEE Trans. Evol. Comput., vol. 14, no. 4, pp. 477-499, Aug.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