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20130313]
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解析
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解析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生物学过程。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天然防御系统,它通过一系列互相关联的反应来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细菌。
在这个相互作用过程中,细菌利用其各种机制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免疫系统则尽力抵抗和清除细菌。
当细菌感染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首先通过识别细菌的表面分子,如细菌的外膜脂多糖、蛋白质和糖类结构,来触发一系列免疫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炎症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
炎症反应是免疫系统的早期反应,通过激活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补体蛋白等,来吸引和激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以清除细菌。
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后续的免疫反应,它依赖于特异性免疫细胞,如B细胞和T细胞,来生成抗体或杀伤细胞,以效应细菌的清除。
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关键环节是抗原呈递和识别。
细菌的抗原通常由其表面的分子所决定,当细菌感染进入人体后,它的抗原会被免疫系统的抗原呈递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所捕获。
这些抗原呈递细胞会将细菌的抗原加工成小片段,并将其展示在自身的表面上。
特异性免疫细胞,如B细胞和T细胞,通过识别和结合这些展示的抗原片段,来触发相应的免疫反应。
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也包括一系列的逃避机制。
细菌利用其表面分子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避免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细菌可能改变其表面蛋白的结构,以避免被抗体识别和中和。
此外,细菌还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糖类结构,来干扰免疫细胞的识别和侵入。
细菌还可以产生一些毒素,如内毒素和外毒素,来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破坏人体的组织。
免疫系统则通过多种方式来对抗细菌感染。
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抗体来中和细菌,并激活杀伤性T细胞来杀伤感染的细胞。
免疫系统还通过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的吞噬作用来清除感染的细菌。
此外,免疫系统还可以通过增强炎症反应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扩散。
在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免疫记忆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能够记忆曾经与细菌感染的接触,并在再次感染时产生更快、更强的抗体反应。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文档
神经毒素
细菌 外毒素
破伤风梭菌
痉挛毒素
肉毒梭菌
肉毒毒素
疾病
破伤风
肉毒中毒
作用机制
封闭抑制性神经元
阻止乙酰胆碱释放
症状和体征
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肌肉松驰性麻痹
细胞毒素
细菌
外毒素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毒素
疾病
白喉
作用机制抑制蛋白质合成症状和体征肾上腺出血、心肌损伤、外 周神经麻痹
肠毒素 细菌 外毒素
霍乱弧菌
产毒型大肠 埃希菌
抗原性强---B亚单位为保护性抗原
可脱毒制成类毒素
外毒素抗原性的利用
外毒素
脱毒
类毒素 免疫动物 抗毒素
(极毒抗原) 0.3-0.4%甲醛 (无毒抗原)
(抗毒抗体)
类毒素(toxoid):受甲醛作用脱去外
毒素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
抗毒素(antitoxin):类毒素或外毒素
刺激机体产生的能中和外毒素的抗体
(一)粘附素
作用:特异性粘附于组织细胞;
分类: 菌毛粘附素 非菌毛黏附素 外膜蛋白(OMP) 膜磷壁酸(LTA)
侵袭力 ——粘附素
G-
细菌
配体 (菌毛)
G+
配体 (膜磷壁酸)
受体 (糖类)
受体 (粘连蛋白)
(二)荚膜
抗吞噬 抗杀菌物质
(三)侵袭性酶类
抗吞噬 帮助扩散
(四)侵袭素 (五)细菌生物被膜
你会洗手吗?
世界爱牙日——9月20日
洗手不擦,不如不洗
(一)人体正常菌群及其作用
正常菌群*:正常寄居在宿主体内, ,对宿主无害而有利的微生物群。
(一)人体正常菌群及其作用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共72页文档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细菌性感染与免疫
肠道
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产气肠 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葡萄球菌、肠球菌、类杆菌、 厌氧性细菌、真杆菌、乳杆菌、 白假丝酵母菌等
人体各部位正常细菌数量
部位
皮肤
口腔
鼻咽腔 外耳道 眼结膜
胃 肠道
尿道 阴道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主要菌类
葡萄球菌、类自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丙酸 杆菌、白念珠菌、白念珠菌(白假丝酵母菌) 表皮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乳杆 菌、梭菌、类自喉杆菌、白假丝酵母菌、放线菌、螺旋体 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乳杆菌 葡萄球菌、类自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棒状杆菌、奈瑟菌 一般无菌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肠球 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真细菌、 乳杆菌、白念珠菌(白假丝酵母菌)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乳杆菌、大肠杆菌、类白喉杆菌、白念珠菌(白假丝酵母菌)
致病菌:侵入宿主机体并能引起感染的细菌,称为致病菌, 又称病原菌。
传染:病原菌从一个宿主(经时空转换)到另一宿主体内并 引起感染的过程。
非致病菌:侵入或入住宿主机体但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细菌, 又称非病原菌.
条件致病菌:侵入或入住宿主机体后,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 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可致病的细菌,又称机会致病菌.
感染与免疫
两者体现了细菌致病性与宿主机体的免疫力 之间的矛盾斗争关系
感染不形成:致病性 << 免疫力 感染后康复:致病性 ≤ 免疫力 持续感染:致病性 ≈ 免疫力 感染后加重:致病性 ≥ 免疫力 感染后致死:致病性 >> 免疫力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反应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反应细菌感染是指人体受到细菌侵入并引起相应疾病的过程。
在人类历史上,细菌感染一直是严重的健康威胁,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疾病和流行病。
了解细菌的感染过程以及人体对其的免疫反应对预防和控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一、细菌感染的过程细菌感染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侵入、定植、繁殖和传播。
1. 侵入:细菌通过不同的途径侵入人体,如通过皮肤破损、眼鼻喉黏膜、消化道或生殖道等。
这些途径可以包括直接接触、飞沫传播、食物或水源污染等。
2. 定植:一旦细菌侵入,它们会寻找适合其生存和繁殖的组织或器官。
在这些地方,细菌可以附着并定植下来,形成感染灶。
3. 繁殖:细菌在感染灶中开始繁殖。
它们通过分裂来增加数量,并释放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对周围组织产生损害。
4. 传播:细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到其他部位或其他人体。
这导致了感染的扩散和传播。
二、人体的免疫反应当细菌侵入人体时,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的防御机制。
免疫反应可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
1. 先天免疫:这是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它对抗各种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
它包括机械屏障(如皮肤和黏膜)、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等。
机械屏障可以阻止细菌侵入,而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则可以摧毁入侵的细菌。
2. 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指在细菌感染过程中形成的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这种免疫反应需要时间来形成,但一旦形成,它能提供持久的保护。
获得性免疫通过产生抗体和激活细胞免疫来抵御感染。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它们可以与特定的细菌结合并中和它们的活性。
而细胞免疫则是由T淋巴细胞引导和执行的,它们可以识别并杀死感染细胞。
三、处理细菌感染的方法1.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细菌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这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遮嘴咳嗽等),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保持清洁的环境,接种疫苗等。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毒性作用:较弱;但广泛。 (1)发热反应:1~5ng/Kg (2)白细胞反应 (3)内毒素血症与 内毒素休克 (4)DIC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来源 存在部位 化学成分 稳定性 毒性作用 外毒素 G+菌与部分G—菌 活菌分泌,少数由菌裂解释放 蛋白质 60℃~80℃,30min破坏 强,对组织有选择性毒害效应, 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 内毒素 G—菌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 脂多糖 160℃,2~3h破坏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 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 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 体作用弱;甲醛液处理不能形 成类毒素。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部位 皮肤 口腔 鼻咽腔 外耳道 眼结膜 肠道 假丝酵母菌 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乳杆菌、类白喉棒状 杆菌、梭杆菌、放线菌、螺旋体 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类杆菌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葡萄球菌、干燥棒状杆菌、奈瑟菌 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类 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尿道 阴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乳杆菌、大肠杆菌、类白喉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主要菌类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丙酸杆菌、白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 1、生物拮抗
受体竞争(占位性保护) 产生有害代谢产物 营养竞争
2、营养作用
促进消化吸收 参与营养物质转化 合成维生素供人体利用
3、免疫作用
促进宿主免疫器官发育成熟 持续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限制了它们本身的危害性 对有交叉抗原的致病菌抑制杀灭
4、抗衰老作用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课件
食物传播
通过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 物或水源,如未煮熟的肉 类、蔬菜、水等,将细菌 传播给其他人。
细菌的致病性
毒性
某些细菌具有强烈的毒性 ,可引起严重的疾病甚至 死亡。
侵袭性
某些细菌具有侵袭性,能 够侵入人体细胞并在细胞 内繁殖,引起感染和疾病 。
耐药性
某些细菌对抗生素具有耐 药性,使得治疗细菌感染 变得困难。
稳定功能
清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以及体内产 生的异常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
免疫系统的类型
固有免疫
个体与生俱来,对多种病原体都 有一定的抵抗力。
适应性免疫
在接触特定病原体后才会发展,具 有高度的特异性。
天然免疫
个体出生就具备,而适应性免疫则 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才能形成 。
03
细菌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细菌的感染 • 人体免疫系统 • 细菌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 预防和治疗策略 •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01
细菌的感染
细菌的传播方式
01
02
03
空气传播
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 将细菌传播到空气中,其 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 被细菌污染的物品,如手 、毛巾、餐具等,将细菌 传播给其他人。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预防疾病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许多 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如肺炎、
破伤风和脑膜炎等。
降低传播风险
疫苗接种可以降低个体感染和 传播细菌的风险,从而减少疾 病的传播。
群体免疫
当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后,可 以形成群体免疫,保护那些无 法接种疫苗的人。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吞噬细胞的作用
02
特异性免疫
03
屏障结构的作用
06
体液成分的作用
08
细胞免疫
07
体液免疫
抗感染免疫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外部屏障 内部屏障
抗菌物质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炎症反应 淋巴结的过滤作用
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非特异性
宿主的 免疫力
特异性
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协同作用
感染的来源 病人 带菌者 传播途径 病畜及带菌动物 内源性感染:体内正常菌群
LD50 (median lethal does)
能引起试验动物 50%死亡所需要的最小剂量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 概念: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并在宿主体内定植、繁殖与扩散的能力 主要物质: 菌体表面结构: 黏附因子 —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表层结构或组分.存于 细菌表面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的黏附物质---黏附素 化学性质—蛋白质、多糖、糖脂、糖蛋白、磷壁酸 黏附素分类:菌毛与非菌毛黏附素 菌毛:多存在于G-菌: 非菌毛黏附素:多存在于G+菌。如膜磷壁酸、糖萼等 G-菌外膜蛋白
显性感染
按病情缓急: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 慢性感染(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onic infection)
按病变部位:局部感染(local or limited infection) 全身感染(generalized or systemic infection)
病原体对宿主感染致病的能力
致病的特性:细菌具有种和宿主特异性
致病能力的大小:毒力
致病决定因素:
毒力
侵入的数量
侵入的门户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教学要求1.掌握条件致病菌形成的特定条件、细菌的致病机制、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2.熟悉(1)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态学、毒力、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带菌者和带菌状态的含义。
(2)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3)细菌感染的来源(4)传播方式与途径(5)感染的类型3.了解(1)外毒素的作用机制(2)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病原体及特点、类型、传播途径。
教学要点[学习引导]1.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态学、毒力、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带菌者和带菌状态的含义2.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有哪些?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是什么?3.细菌侵袭力包括哪些方面?毒力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4.细菌感染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5.感染可分为哪几种类型?6.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7.什么是胞外菌和胞内菌?引起的免疫各有何特点?感染:细菌侵入宿主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致病菌(病原菌):能使健康宿主致病的细菌。
非致病菌(非病原菌):不能造成宿主致病的细菌,它们可能是宿主正常菌群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人体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一)正常菌群1.定义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通称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不表现任何致病作用。
2.微生态学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学科。
3.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1)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宿主皮肤粘膜表面特定部位粘附、定植和繁殖,形成菌膜屏障,通过空间争夺、营养争夺和产生代谢产物等机制,抑制并排斥外籍菌的入侵和定植,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
(2)免疫作用:能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的免疫分子对具有交叉抗原组分的致病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遗传学》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Infection and Immunity of Bacteria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一、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二、细菌的致病机制 三、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四、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五、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一、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1. 正常菌群
在人体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 中,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无损害作用的微 生物,通称为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microbiotia)或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全身感染
二、细菌的致病机制
有的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伤寒沙门菌等)能 穿过粘膜上皮细胞或通过细胞间质进入皮下组织或血 液中,进一步扩散而致病。
有的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布鲁菌等)被吞噬 细胞吞噬后不被杀死,随着吞噬细胞转移至淋巴结和 血液中,很快扩散至宿主全身。
二、细菌的致病机制 (2)侵袭(invade)与扩散
一、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若发生二重感染,应立即停用正在服用 的抗菌药物,同时对检材培养中的优势菌进 行药敏试验,以选用敏感药物治疗。
二重感染的病原菌常对多数抗菌药物耐 药,而病人抵抗力因原发病和(或)原发感 染而显著降低,因此,二重感染常难以控制, 呈急性状态,病情凶恶,病死率较高。
一、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释放毒素,引起组织损伤
侵袭力 毒素
毒力
二、细菌的致病机制
(1)黏附与定植
首先,细菌借助鞭毛运动,到达适合其生存 的环境。
二、细菌的致病机制
之后,通过黏附素(adhesin)介导,细 菌黏附至宿主细胞,这是病原菌引起感染的 首要条件或关键步骤(“寻找立足之地”)。 ● 革兰阴性菌:普通菌毛(菌毛黏附素) ● 革兰阳性菌:毛发样突出物(表面蛋白)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它们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的环境中。
虽然只有少数细菌引起疾病,但它们可以导致一系列疾病,从感冒到更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比如肺炎、脑膜炎和食物中毒等。
人类体内的免疫系统可以对抗细菌感染,这包括自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防御机制。
细菌感染的原因细菌感染通常通过细菌进入人体开始,它们可以进入人体通过吸入、食入、或者延申到身体周围的组织等多种途径。
某些细菌最初可能并未引起症状,但它们将在人体中繁殖并导致感染,特别是免疫系统处于弱化状态的人。
细菌通常生长得很快,它们会释放出毒素以损伤宿主细胞。
这些毒素可能会导致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一些细菌还可以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中毒性休克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免疫系统的自然防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自然免疫功能处于首要地位,它是身体对抗细菌感染最早启动的一种防御机制。
自然免疫是一个对尚未见过的外部威胁或感染做出迅速反应的体系。
自然免疫主要有以下功能:•阻止细菌进入人体: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细菌进入体内。
当皮肤和黏膜受损时,自然免疫会释放一些蛋白质,如细胞因子和干扰素等,以防止细菌进入人体。
•消除已经进入人体的细菌:自然免疫还可以直接杀死细菌。
它会释放吞噬细菌的白血球和吞噬细菌的酵素等物质。
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防御当细菌成功进入人体后,适应性免疫就会发挥重要作用。
适应性免疫是一种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侵害的特殊免疫机制。
它有两种类型的反应:•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的主要作用是杀死几乎任何类型的细胞,包括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等。
它能够分泌特定的酶以摧毁细胞。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主要参与抗体的产生和分泌,以中和和清除细菌和其他外来物质。
抗生素的使用虽然免疫系统可以治愈许多细菌感染,但某些情况下治疗更需要依赖药物干预。
治疗细菌感染时,抗生素是最常见的药物类型之一。
抗生素是为杀死细菌而设计的,可以通过抑制其生长和复制来治疗感染。
然而,滥用抗生素会造成细菌的抗药性,使某些细菌对特定类别的抗生素变得不敏感或完全免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物拮抗机制(掌握)
1、竞争黏附(占位性保护作用) 2、产生有害代谢产物 3、营养竞争作用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10
二、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掌握)
▲1.生物拮抗 ▲ 2.营养作用 ▲ 3.免疫作用 ▲ 4.抗衰老作用 ▲ 5.抑瘤作用
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福建医大病原生物学系 李能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1
细菌的感染 bacterial infection
细菌侵入宿主体内后生长繁殖,释放 毒性产物,同时与宿主细胞之间相互 作用,引起宿主发生病理改变的过程。
致病菌、非致病菌 机会致病菌/条件致病菌
7
二、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掌握)
▲1.生物拮抗 ▲ 2.营养作用 ▲ 3.免疫作用 ▲ 4.抗衰老作用 ▲ 5.抑瘤作用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8
二、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掌握)
▲1.生物拮抗 ▲ 2.营养作用 ▲ 3.免疫作用 ▲ 4.抗衰老作用 ▲ 5.抑瘤作用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2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5
一、正常菌群 normal flora
(一)正常菌群 (部位、作用) 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眼结膜、口腔、
鼻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粘膜中的不同种 类和数量的微生物,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 无害或有益。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34
二重感染 ( superinfection )
原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正常菌群 中的敏感菌被抑制杀灭,耐药菌大量繁殖 而致病
结果:抗菌药物防、治过程中发生的新感 染,是微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严重后果,系 一种菌群失调症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3、外界环境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41
微生态失调 ( microdysbiosis) (掌握)
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平衡在外界 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
生理性组合
病理性组合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42
35
机会性致病菌的主要特点
1、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 2、常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 3、新的机会性致病菌不断出现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37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39
微生态平衡 ( microeubiosis ) (熟悉)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6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口腔
表皮葡萄球菌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假丝酵母菌
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过 程中形成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
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的统一状态 动态平衡:动态变化、自我调节、相对的平衡与
稳定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40
微生态平衡影响因素 (熟悉)
1、宿主因素:生理功能、病理状态
2、微生物因素: (1)定位:生态环境 原籍菌、外籍菌 (2)定性:微生物种类 (3)定量:总菌数、活菌数、优势菌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13
二、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掌握)
▲1.生物拮抗 ▲ 2.营养作用 ▲ 3.免疫作用 ▲ 4.抗衰老作用 ▲ 5.抑瘤作用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14
机会致病菌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色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等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32
机会性感染 (掌握)
由正常菌群在 ①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②寄居部位改变; ③菌群失调等特定条件下 引起的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33
菌群失调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程中, 宿主某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 比例发生大幅度的变化而产生病症。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11
二、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掌握)
▲1.生物拮抗 ▲ 2.营养作用 ▲ 3.免疫作用 ▲ 4.抗衰老作用 ▲ 5.抑瘤作用
李能20130313临床版 2013/3/13 Wednesday
12
二、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掌握)
▲1.生物拮抗 ▲ 2.营养作用 ▲ 3.免疫作用 ▲ 4.抗衰老作用——SOD ▲ 5.抑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