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mithos——arthetypalcriticism)第一.主要理论家与著作:1.詹·乔·弗雷泽(J.G.Frazer,1854——1941):《金枝》(1890),《图腾崇拜与族外婚》(1910),《旧约中的民间传说》(1918);2.卡尔·古斯塔夫·容格(Carl .Gustav . Jung,,1875——1961):《精神分析理论》(1912),《无意识心理》(1916),《分析心理学文集》(1916),《心理类型》(1923),《心理学与宗教》(1938);中译本:《心理学与文学》,《容格文集》3.恩斯特·卡西尔:《象征形式的哲学》,《人论》,《语言与神话》,4.诺思洛普·弗莱(Nothrop Frye,1912 ----- ):《批评的剖析》(1957),《伟大的密码:圣经与文学》(1982);第二.主要理论介绍:一.三大理论基础:1.弗雷泽文化人类学:A.人类文化发展三阶段论:巫术——宗教——科学B.巫术的基本功能与类型:触染巫术与模仿巫术.巫术中施行者与对象的关系C.巫术与仪式。
巫术仪式与人类文化基本形式D.巫术与神话:操作与观念2.卡西尔文化哲学:A.人与文化、符号,人的规定;B.人类原始文化的意义:文化之源,对后世文化的潜在影响C.原始文化产生的心理基础:生命一体化D.原始神话与语言,原始神话的思维特征:隐喻与象征3.容格分析心理学:A.人类心理结构理论: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B.集体无意识的特征:先天性,原始性,可遗传性,无意识性,混沌性C.集体无意识与原型(archetypos):原型:又译为“原初模型”,在容格那里,指的是“人类经验的基本模式和形式”、人类“本能自身的无意识形象”和“本能的行为模式”。
集体无意识与原型密不可分,它的的内容是由原型组成的:与集体无意识的思想密不可分的原型概念指的是心理中明确的形式的存在,它们总是到处寻求表现。
神话原型批评
主要人物及其理论
一、弗雷泽 代表作《金枝》,其文化人类学方法对原型批评的 产生形成了最重要的影响。(剑桥学派)
二、荣格 弗洛伊德的学生,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提出“集 体无意识”理论。
三、弗莱 代表作《批评的剖析》,建立了神话原型批评的主 体框架,提出“文学原型”、“文学循环论”和结 构主义批评理论。
剑桥学派
➢代表人物: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的一批 人类学家,古典学家和文化史学家,其中 包括赫丽生,亚瑟·伯德纳·库克,康福 德和默雷。
➢他们研究原始萌芽中的戏剧因素,研究 仪式和文学之间的关系,对希腊文化的特 殊兴趣和对仪式功能的关注是剑桥学派的 共同特征。
荣格
➢瑞士心理学家,早年追随弗洛伊德,是精神 分析学派的主要门徒之一,创立了分析心理 学,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越来越相信神 话因素在梦和幻想中的巨大作用,和弗洛伊 德的分歧也越来越大。 ➢荣格对于弗洛依德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个是从那里学会了使用潜意识这个概 念,并获得了技术;另一个是从“ 超我”中 朦朦胧胧觉察到一种可以通过个人的心理活 动而显现出来的集体的潜意识。 ➢荣格对于弗洛依德的批判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反对性欲中心;另一个是强调集体潜 意识的重要。 ➢代表作《集体无意识的概念》 ➢提出集体无意识概念, ➢把原型与文学联系在一起,神话原型理论的 框架基本形成。
由各种原型构成
个人无意识是由各种情结构成
Hale Waihona Puke 主要区别:前者是种普遍的、非主体或超主体性的人类心理体系,主要由遗传产生。
➢认为艺术创作正是对原型的展示,是人类集体无意识地表 现。比如“双重母亲”和与此相关的“双重出生”主题 ➢荣格极力维护集体无意识观的“科学性”认为它不是凭空 想象,而是实证研究的结果,并且为寻找原型提供了一些 方法:首先梦是发现原型最理想的地方,做法是直接向做 梦者了解梦中出现的主题,尤其是那些原型意象。另一个 办法是通过“主动想象”。 ➢其中荣格描述 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型—阴影。并且人 们为了避免道德阻力引起的羞愧、焦虑和负罪感,意识更 乐于把自我人格中的阴暗可怕的一面“投射”到他人身上, 其中异性投射表现为阿尼玛和阿尼玛斯。 ➢原型批评家纽曼曾把原型解释为三个层次即:原型,原型 意象、原型具象。在赛珍珠的《大地》中均有体现。
神话原型批评
论《 三 性 他 及 西 》日 论 的 认 精 格 、常 》 扰 为 神 蒙 《生 、 乱 被 分 德 精活 《 是 压 析 弗 神的 梦 精 抑 学 ) 洛 分心 的 神 的 家 , 伊 犹 析理 释 病 欲 。 德 太 引病 义 的 望 精 ( 人 论理 》 根 绝 神 新学 、 本 大 分 , 编》 《 原 部 析 奥 》、 图 因 分 学 地 等《 腾 。 是 派 利 * 。精 与 著 属 的 精 神禁有于创神 分忌《性始病 医 析》性的人 生 引、学,。
1856.5.6
· 1939.9.23
意识
前意识
记忆
安全 压抑
J.G弗雷泽( 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 英国古典社会人类学创始人之一,认为 “巫术先于宗教”的第一人。 《金枝》是弗雷泽的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品, 也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之作,自它问世以 来,即受到各方面的之一,但它经受住了 时间的考验,时至今日,仍然是一部阐释 巫术和宗教起源的权威之作。
神话传说——刑天舞干戚 刑天原是一个 无名的巨人,他在与黄帝的大战中,被黄帝 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刑天。“刑天”这个名 字的意思就是:天者,颠也;刑者,戮也。 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复 仇。(另有一说认为,刑是割,刈的意思;天 是首,即头的意思) 当炎帝还是统治全部落的天帝的时候, 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爱歌 曲,曾为炎帝作乐曲《扶犁》,作诗歌《丰 收》,总名称为《卜谋》,以歌颂当时人民 幸福快乐的生活。
黄帝到底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又有九天玄女传 授的兵法,便比刑天多些心眼,觑(qu)个破绽, 一剑向刑天的颈脖砍去,只听“咔嚓”一声, 刑天的那颗像小山一样的巨大头颅,便从颈脖 上滚落下来,落在常羊山脚下。 刑天一摸颈脖上没有了头颅,顿时惊慌起 来,忙把斧头移到握盾的左手,伸出右手在地 上乱摸乱抓。他要寻找到他那颗不屈的头颅, 安在颈脖上再和黄帝大战一番。他摸呀摸呀, 周围的大小山谷被他摸了个遍,参天的大树, 突出的岩石,在他右手的触摸下,都折断了, 崩塌了,还是没有找到那颗头颅。他只顾向远 处摸去,却没想到头颅就在离他不远的山脚下。
《神话原型批评》课件
阿尔凡·辛伯格
辛伯格提出了“英雄之旅”概念,描绘了英雄在成 长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挑战。
角色原型
神话原型批评强调文本中的角色具有普遍性, 代表着特定的人类心理类型。
约瑟夫·坎贝尔
坎贝尔的“百面英雄”理论解析了神话中英雄形象 的多重象征和普世意义。
情节原型
情节原型是文本中重复出现的故事模式,与人 类文化共有的经典故事相呼应。
神话原型批评的基本原理
原型符号
神话原型批评关注的核心是原型 符号,即那些具有普遍指涉和象 征意义的符号。
集体无意识
神话原型批评主张存在一种共同 的、与个体经验无关的集体无意 识,原型符号来源于其中。
符号模式
通过研究原型符号的共性和相互 关系,可以揭示文本中的符号模 式和深层含义。
神话原型批评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神话原型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使文学研究更具深度和广度,揭示了文学作品背后的普遍人类经验和文化模式。
结论和总结
神话原型批评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和解读文 学、艺术和人类文化。
《神话原型批评》PPT课件
批评方法的定义和背景
神话原型批评的起源和发展
1
源起于心理学
神话原型批评最早源自心理学家卡尔·荣
哲学与文化背景
2
格的理论,后被引入文学批评领域。
神话原型批评反映了哲学和文化研究对
于人类文化经验的关注,揭示了普遍的来自人类心理和行为模式。3
学术界的进一步探索
自荣格以来,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神话 原型批评,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并形成了 多种派别和流派。
神话原型批评的实践应用
1
文学 and 影视分析
神话原型批评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分析,揭示了作品背后的普遍意义 和文化符号。
第四章神话原型批评
于是整个故事进入了秋天的肃杀.失玉以后的贾 府就像一株晚秋的枯树已是落叶纷纷了。先是宝 玉痴迷,沉病又起;然后是元春去逝,贾府失祜 ;再就是黛玉泪尽,魂归九天。一连串的变故预 示着荣宁二府的根本性衰败,接下来是探者远嫁 ,迎春丧命,贾府被抄,而贾母寿终,熙凤托孤 ,是贾府这株大树上最后两片黄叶的飘零,因为 贾母与王熙凤是贾府的灵魂,她们的离世是秋天 里一点生机的最后幻灭,故事的冬天到了。
过分夸大了无意识和性本能欲望在文 艺创造活动中的作用,忽视了丰富多 彩的社会生活内容对文艺的决定性影 响,从而难以真正全面而深刻地解释 文艺现象。 弗洛伊德对艺术形式缺乏足够的重视, 不能为艺术的完美性提供一个有说服 力的标准。
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和马 克思主义批评是“真正具有国际性的 文学批评。” -------韦勒克
3、日落、秋天和死亡方面。战败的 神话,天神死亡的神话,暴死和牺牲 的神话,英雄孤军奋战的神话。从属 的人物是奸细和海妖。这是悲剧和挽 歌的原型。
4、黑暗、冬天和毁灭方面。势力得胜 的神话,洪水和回到混沌状态的神话, 英雄打败的神话,众神毁灭的神话。 从属的人物是食人妖魔和女巫。此为 讽刺作品的原型。
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从未被直 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而是 作为潜在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的,但 它们又必须得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 “原始意象”,在远古时代表现为神话 形象,然后在不同的时代通过艺术在无 意识中激活转变为艺术形象。
荣格在梦境、幻觉、神话、仪式、民 间传说、古代文物、以及名人著作中, 寻找普遍的象征,也在普通人的心理 中寻找共同的体验。 阴影 阿尼玛 阿尼玛斯
第九十四回中贾母、王夫人、王熙风等认 定了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它意味着在世俗 世界里以玉为代表的“金玉良缘”彻底战 胜了以石为代表的“木石姻缘”,这才是 全书的根本性转折,是整个《红楼梦》 的 高潮部分,与此相应的是,“金玉良缘” 确立之后,那块贾府上上下下都视为宝物 、“命根子”的通灵玉竟莫名其妙地丢失 了。
第2章 神话原型批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 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 到如此!”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太母:孕育了一切母亲,在孩子看到母亲的 时候,他所看到的实际上是母亲背后的母 亲的原型的表现。
老贤者:作为拥有智慧,引导自己前行的老 者表现出来。
人格面具(persona):卡尔.荣格提出的一种原型。 本义指演员在戏中为扮演某个特定角色而戴的面 具,荣格则称它是“个人适应或他认为所该采用 的方式以对抗世界的体系”。人格面具的好处在 于它可以使人过上一种“更为自由自在、更少受 人打扰的生活”。这也使得在现代社会中“为数 众多的人过着双重生活,其中一重生活由人格面 具占据主导地位,另一重生活则满足其他方面的 心理要求”。以卡夫卡为例:他白天积极勤恳地 为一家国立保险公司工作,是一个小职员;夜晚, 他从事写作及其他文化活动,是一位大作家。两 种身份对他的创作活动都有影响。(《荣格心理 学纲要》)
交感巫术具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模仿巫
术”和“染触巫术”。模仿巫术遵循“同 类相生”的信念,即“相似律”(law of simlarity);染触巫术则以“染触律”(law of contact)为基础。
荣格
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概念是又一种 对原型批评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并且荣 格还对“原型”给予了自已的界定和解释。
第2章 神话原型批评
李建春 主讲
原型批评
又称“神话批评”(myth criticism)。雷纳. 韦勒克说:“这种批评来源于文化人类学 和荣格把无意识当作人类的‘原型’和原 始意象的集体贮存库的看法。荣格本人在 把他的哲学应用到文学上去的时候态度十 分慎重,但是在英国和美国这种慎重却被 抛到九霄云外,成批的批评家都想在全部 文学后面发现人类的原始神话:天文、堕 入地狱、献身上帝的精神。”
神话原型批评
荣格认为原型有许多表现形式,但 以其中四种最为突出
• 人格面具 :一个人个性的最外层,它掩饰着真正的自我 • 阿尼玛 :男人身上的女性气质 • 阿尼姆斯 :女人身上的男性气质 • 阴影 :指一种低级的、动物性的种族遗传,
具有许多不道德的欲望和冲动 。
李玉刚新贵妃醉酒
• 心灵深层的活动可以
在作梦时清楚地感受 到。梦是人类普遍有 的经验,在严重的精 神病患身上,梦会以 非常极端的形式呈现 心灵深层的骚动。
展开部分。有趣的是宝黛相见却以间玉开 始,宝玉急于知道的是“可有玉没有”, 这一问是对本源的发问是对自然的追寻。
• 摔玉不仅是贾宝玉性格的奠基起点,也是
故事展开部分的主要情节,从第三回到第 九十四回,是全书的展开部分,而这一部 分除了摔玉之外,作者还精心设计了赏玉、 砸玉、骂玉等一系列情节,来显示不同人 物的性格情操。
• 四位一体:又译“四位体”。卡尔.荣格说:
“四位一体是一种几乎发生在全世界的原 始意象。它构成了各种判断力的逻辑根基。 倘若谁愿意做一下这种判断力测验,那就 肯定会得到这四个层次的东西。”(《心 理学与宗教》)四位一体作为一种逻辑结 构表现为人们在概括时经常总结出的四种 因素、四种基本性质、四种颜色、四个层 次、四个发展阶段等。 (四大发明、四大名 著等)
弗雷泽( 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
• 英国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宗
教史学家。曾任利物浦大学和 剑桥大学教授。早年以研究古 代文化史为主,因受泰勒《原 始文化》一书的影响而转向人 类学和民俗学研究,尤其重视 从民俗学角度来搜集、整理涉 及各地土著民族和远古原始民 族的宗教资料,以对法术、禁 忌、图腾等原始宗教现象的研 究而享誉宗教学术界。著有 《金枝,对法术与宗教的研 究》、《图腾与族外婚》、 《对永生的信仰与对死者的崇 拜》等。
07神话学原型批评[整理版]
六、神话原型学派批评方法神话原型学派兴起于本世纪初。
这派批评家以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弗雷泽的人类学为理论依据,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体现了种族的、以至整个人类的潜意识和深层心理特征。
他们着重分析文学作为所体现的神话、宗教仪式和原型的意义。
(一)神话原型学派的基本理论与批评原则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bell)在《神的面具:原始神话》一书中表明:一些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于这些作品再现了人类共同的经验,具有激发读者隐藏很深的心理本能的力量。
神话原型学派的批评理论便着重阐明人类共同的经验如何体现在古代的神话和一些原型中以及文学创作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诺斯洛普·弗莱( Northrop Frye)声称,“探求原型实际上就是二种文学上的人类学:我们从文学产生以前的东西——如宗教仪式、神话和民间传说等,可以了解到文学的情况。
”“这些范畴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一种单纯的上下相传的关系……事实上,从总的情况来看,在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方面,存在着回复到那些范畴的倾向。
”(诺斯洛普·弗莱《文学的若干原型》,引自《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第343页)另一位神话原型批评家赫斯凯尔·M.布洛克把这个批评流派的理论要旨阐述得更为明确:“文学(或任何艺术)当作孤立的表现形式来看,是无法了解和正确评价的;……必须把它当作整个人类经验的一部分来考虑才行。
”“文学是社会情况的一部分,文学作品必须首先当作集体的信仰和行为的形式来探讨。
神话和仪式便成为文学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
……作品中的任何一个成分或这些成分的安排可以看作人类经验中一再出现的基本象征的表露。
因此人类经验使原始文化和现代文化具有共同性质。
”(赫斯凯尔·M·布洛克《文化人模学与当代文学批评》,引自约翰·维克雷选编《神话与文学》,美国那不勒斯加大学出版社,1971,第32页)总之,神话原型学派认为,文学艺术都是潜意识作用的结果。
神话原型批评(陈玉琴)
弗莱
诺斯洛普 ·弗莱是加拿大 人,历任加拿大和美国一 些大学的教授。弗莱是第 一个真正把“原型”理论 自觉运用到文学研究领域 的学者。
(一)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神话表达了原始人的欲望和幻想 (二)原型意象与作品的基本类型 原型:文学作品中典型及反复出现的意象 原型意象:神启的意象、魔幻的意象、类比意 象
荣格(Carl G. Jung ,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 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 洛伊德合作,曾被弗洛伊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 神分析学会的主席。
与弗洛伊德的师生之谊
(一)艺术与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潜意识下面的潜意识,是超越了个人层次 的,所有人类的潜意识。荣格认为集体的潜意识很大程 度上左右着个人的内心。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 型。个体无意识的内容大部分是情节。 艺术VS集体无意识 艺术创作的根源和动机来自超个人的集体无意识。艺术 表现的就是这种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艺术家本人不过 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工具、俘虏或代言人。
神话原型批评
定义 神话原形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出现 的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 文学批评模式。 起源 神话原形批评起源于当代人对人类的早期 文化和原始思维以及人类的共同心理结构 的研究。 阶段 弗雷泽《金枝》与剑桥学派— 荣格学派 — 弗莱
认识:
古希腊到启蒙运动初 — 意大利学者维柯 — 20世纪以来 — ?神话与拯救
(三)神话原:神话的叙述模式 喜剧—— 春天(神的诞生和复活) 浪漫传奇——夏天(神的成长) 悲剧——秋天(神的末路) 反疯核讽刺——冬天(神逝去的世界) (四)“向后站”的批评 共性
“神话原型批评”的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读叶舒宪老师关于神话原型批评的著作,就像是一场在文化迷宫里的奇妙探险。
一开始接触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箱子,每个概念都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神话原型批评这个概念,乍一听挺高大上的,但是叶老师一解释,就像是把那些高高在上的学术精灵拉到了凡间,变得特别接地气。
叶老师在书里把神话和各种文化现象联系起来,这让我惊掉了下巴。
我以前觉得神话就是些老掉牙的、哄小孩的故事,什么夸父逐日啦,精卫填海啦。
但是在叶老师的笔下,这些神话可不得了,它们就像一颗颗种子,种在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某个民族的建筑风格,可能就和他们古老的神话原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像希腊的那些神庙,说不定就和古希腊神话里众神居住的宫殿有啥隐秘的关联呢。
不过呢,读这本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些地方真的是让我挠破了头皮,那些复杂的理论和文化比较,就像是一团乱麻。
我感觉自己就像个迷路的小蚂蚁,在知识的丛林里乱转。
但是呢,一旦理解了一个点,就又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在黑暗里突然看到了一盏明灯。
总的来说,叶舒宪老师的神话原型批评让我对神话、文化和文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文化世界的大门。
我现在看周围的世界都感觉不一样了,仿佛到处都隐藏着神话的影子,就等着我去发现呢。
神话原型批评
弗莱,(Northrop
Frye, 1912-1991)
加拿大文学批评家,第一位真正把“原型”理 论自觉运用到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著有《批 评的剖析》。
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文学的最初样式是神话,神话包含着后代文学
发展的一切形式与主题。
季节
神话
文学体裁
春天 神的诞生和恋爱 喜剧
夏天 神的成长和胜利 传奇
荣格(Carl G. Jung , 1875-
1961)
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 分析医师,分析心理 学的创立者。早年曾 与弗洛伊德合作,曾 被弗洛伊德任命为第 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 会的主席。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 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使人类据以作 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主要内容是本 能和原型(archetype)
评价:贡献与局限
总体上讲,打破文艺研究狭小视角,将其 放入整个人类文化中去认识,倡导远观法 (stand back),重建文学与外部世界的联 系。其中对原始意象的探微,有助于揭开 人类深层心理的奥秘
局限:将鲜活的艺术作品还原为种种原型 模式的做法以及将创作过程中的非自觉性神的末路与死亡 悲剧
冬天 神逝去后的世界 讽刺
原型批评的批评方法
原型既可以指原始模式、原始意象,又 可以指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作 品中反复出现的同类主题、情节、人物、 意象和象征
原型批评强调从神话、仪式和文学中寻 找出普遍、共同的原型,进而发掘积淀 在其中的种族的乃至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和深层心理特征
神话原型批评
定义 神话原形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史
上出现的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关 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
阶段 弗雷泽与剑桥学派— 荣格学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神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故事传说,通常包含了人类对于世界起源、文化传承和道德价值的思考。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工具,为神话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将通过分析神话的内在结构和元素,阐述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在神话解读中的应用。
弗莱认为,神话的叙述文本通常由一种循环的模式构成,这种模式表现为一系列相似的事件和情节。
这些事件和情节通过变形、置换和修饰,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叙述循环。
在神话中,这种叙述循环常常表现为英雄的诞生、成长、挑战和死亡,以及世界的创造、繁荣和毁灭。
弗莱认为,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常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英雄形象可能代表了人类对于力量、智慧和道德的追求;而恶魔形象则可能代表了人类对于邪恶、弱点和死亡的恐惧。
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在神话中呈现出多样性,为故事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动力。
弗莱认为,神话中的情节和事件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英雄在旅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可能象征着人类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障碍;而英雄的最终胜利,可能象征着人类对于智慧、力量和道德的胜利。
这些情节和事件在神话中的出现,使得故事具有了深层次的含义。
弗莱认为,神话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价值观和文化特点。
通过神话,人们可以了解一个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
同时,神话也通常被用来巩固政治权力,传达道德教诲,为听众提供安慰和激励。
原型批评理论是弗莱文学批评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根据弗莱的理论,原型指的是一种文化符号,这种符号在文化传承中反复出现,具有稳定的象征意义。
在神话中,原型批评理论可以被用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和事件,从而揭示其深层次的含义。
案例分析:以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Hercules)为例,他因神勇而被誉为“大力神”。
在传说中,赫拉克勒斯完成了十二项艰巨的任务,如杀死九头水蛇、捕捉金牛等。
神话原型批评名词解释
神话原型批评名词解释
神话原型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旨在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和原型的运用。
它认
为历史上的神话故事在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并通过这些神话元素来传达特定的主题、
意象或象征。
神话原型批评认为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并非简单的借用,而是通过对其重新解读和重新组合,使其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独特的意义。
这种批评方法通过对比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神话元素
与相关神话故事的细节和主题之间的关联,揭示了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意义。
举个例子,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使用了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形象。
通过对奥德修斯故事的重新演绎和解构,福克纳表达了主人公的迷失、探索和归宿的
旅程,以及对个人和家族命运的思考。
神话原型批评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中复杂的象征和隐喻,并且探索其中深层的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方法
神话原型批评方法
一。
1.1 这方法就像是个寻宝图,能让咱找到文学作品里那些反复出现的元素和模式。
比如说,英雄的成长历程,从弱小到强大,这在好多故事里都能瞧见。
1.2 还有那美丽神秘的女神形象,往往象征着爱与美,给作品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二。
2.1 神话原型批评可不光是找相似,它还能深挖作品的内涵。
像那些常见的神话故事,其实都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恐惧。
2.2 咱拿希腊神话里的普罗米修斯来说,他偷火给人类,这代表着人类对知识和进步的追求,永不停歇。
2.3 再比如说,好多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的情节,这反映出人们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存的担忧。
三。
3.1 这种批评方法让咱们明白,文学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作品,可能都有着相同的原型。
3.2 它让咱看到了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延续,那些古老的神话在今天的作品里依然闪烁着光芒。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读完叶舒宪关于神话原型批评的东西,那感觉就像是在神秘的文化森林里来了一场奇妙的探险。
首先呢,叶舒宪就像是一个超级导游,带着咱走进了神话这个超级神秘又超级迷人的世界。
以前咱看神话,就觉得是些神神怪怪、奇奇怪怪的故事,什么夸父追日啦,女娲补天啦,就当是古人瞎编的好玩的事儿。
可这神话原型批评一出来,就像是给咱戴上了一副神奇的眼镜,一下子让这些神话故事变得深刻又有内涵。
咱就说这神话原型吧,就好比是好多故事背后的“超级模板”。
就像盖房子,这些原型就是地基和框架,不管后来各个民族的神话故事怎么变化,怎么发展,都是在这个大框架上修修补补,添砖加瓦。
比如说龙这个形象,在不同的文化里都有类似的那种强大、神秘的感觉,虽然细节上可能各有不同,但就是有那么个共同的“原型”在那儿。
这就像是大家都从一个源头那儿得到了灵感,然后各自发挥。
还有啊,他讲神话原型批评和文化的关系也特别酷。
神话就像是文化的种子,在一个民族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然后长成了独特的文化大树。
不同的民族因为有着不同的神话原型,所以发展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文化习俗、价值观什么的。
就像西方文化里的一些神话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咱们东方文化的神话有时候更注重集体的力量,像大禹治水,靠的是大家一起努力。
不过呢,读的时候有时候也觉得有点头疼。
毕竟这里面涉及到好多古老的文化、不同的民族,那些名字、故事就像一团乱麻,一开始感觉理不清。
但是随着慢慢读下去,就像在解开一个超级复杂的结,每解开一点就有一种成就感。
总的来说,叶舒宪的神话原型批评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文化宝藏的大门。
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那些古老的神话,还有我们身边的文学、文化现象。
这就好像是突然发现,原来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几千年前的神话世界是有一条看不见的线连着的呢。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珍藏版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摘要:神话原型批评作为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盛行的文学批评方法,自觉地借鉴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的相关理论,在实践中力图寻找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成为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并于20世纪80年代在叶舒宪等人的努力下传入中国,一时蔚为大观。
在梳理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础上,从神话和原型的概念入手,介绍弗雷泽的人类学和荣格的心理学理论,进而介绍该派权威弗莱及其《批评的剖析》,最后介绍该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从而对该理论的整体框架予以说明。
一、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二十世纪被称作是文艺批评理论的世纪,苏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读者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化研究批评等方法在不同时期都获得了巨大发展。
英美新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在20世纪初兴起,随后不断发展壮大,影响文坛长达近半个世纪,该方法注重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尤其是文学语言,但这种过分琐碎的方法也在后期显示出其不足。
20世纪50年代,随着新批评的式微,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兴起,并逐渐代替新批评成为主宰文坛的批评方法。
二、神话和原型的概念在进入该理论的具体叙述之前,有必要先把“神话”和“原型”的两个概念阐释清楚。
“神话”的概念由来已久,一般泛指关于神或者是其他超自然的故事,有时也包括神话了的人。
一个民族的神话往往能够从侧面反映该民族的历史。
这些神话仍然被后人们不断阅读着,并且受其影响。
那么民族神话可以看作是该民族的精神特征,是其永远追寻的自我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把神话作为仪式和梦幻的文字表达方式,使仪式获得意义,梦幻具备形式,所以神话是文学作品的结构原则。
“原型”一词在古希腊哲人的著述中已经频繁出现。
原型又被译为“原始模型”或者“民话雏形”•近代原型的概念出现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一般是指作品中自古以来反复出现的比较典型的文学形象(如主题、意象、叙事方式等)。
三、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神话原型批评作为一种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他自觉的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并最终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文学批评方法。
神话原型批评
四、神话原型批评的关键词及 案例
(一)集体无意识
案例1:中国的女娲、大禹和侠士都具有 超乎常人的力量,这是人们在迷茫时,中国人 民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案例2:神话有很强的传播理量,它使仪 式具有原型意义,因此神话就是原型,在叙述 层面称为神话,意义层面称为原型,而神话的 产生某种程度上是基于人们的集体无意识。
2人格面具 3、阿尼玛和阿尼玛斯
神话原 型批评 的关键 词
4、阴影与投射5、自我
小组成员:宋明琴、李前、 侯桂菊、曾婷、李玲丽
+
自我指的是心灵中调节其他部分的部分, 是为了达到人格的统一而做的努力。 + 案例: 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纳克索斯, 因迷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抑郁而 死。其 实,在倒影中,他看到的是它人格中的 另 一面。他因为未达到人格统一,而失去了 自我。
神话原 型批评 三阶段
1、弗雷泽 2、荣格
总结
3、弗莱
1、集体无意识
(二)原型是指一种难以表述的,无意识 的,预先存在的心理遗传结构,是集体潜意 识的组成部分。 原型批评以原型理论为基础,寻求文学的 本质属性,简而言之就是从神话着手,从宏 观上研究文学艺术自身的内在类似性,结构 模式和原则,从整体上探寻文学类型的共性 和演变规律 荣格所说的原型有出生原型,英雄原型, 大地母亲原型,阴影,自性等
+
弗莱(1921——1991) + 加拿大人,多伦多大 学教授,文艺理论家, 被誉为“20世纪的亚 里士多德”,死后国 葬待遇。
+ (一)代表人物 弗雷泽
+
《金枝》及其文化人类学方法对原型 批评的产生,形成了重要影响。 + 它揭示了西方文学起源于巫术仪式, 并发现了在西方文化和文学中的一些原型 (如死而复生,替罪羊等)弗雷泽认为仪 式在神话原型批评中极为重要,它是一种 集体无意识,文化认同,先于个体存在的 表现之一。
神话——原型批评
形成原因
母氏氏族社会
父氏氏族社会
女 (依附,配角) 男(主导,主角)
一夫多妻
重男轻女 伦理纲常(三从四德;七出) 统治者宣扬
忠心不渝;痴情
负心
《雷雨》中对痴情女子负心汉原型的 置换
人物关系的置换:
早期作品
《 雷雨》
简单、单一
复杂多样
男女双方
夫妻、母子、情人
第三者
主仆、兄妹、劳资
女主人公在男子负心后的表现
模式”的抽样分析》 李俊国的《睿智与洒脱:任性纵情的狂狷者
形象》
黄子平的《同是天涯沦落人 ——一个“叙事模式”的抽样分析》
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 元代马致远的《青衫泪》、 现代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 当代张贤亮的小说《绿化树》,
落魄男女邂逅同病相怜——“同是天涯 沦落人”的叙事模式
原型既可以指原始模式、原始意象,又 可以指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作 品中反复出现的同类主题、情节、人物、 意象和象征
原型批评强调从神话、仪式和文学中寻 找出普遍、共同的原型,进而发掘积淀 在其中的种族的乃至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和深层心理特征
(一)寻找原型
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原型, 以发掘积淀在其中的种族以至人类的 集体无意识和深层心理特征,探寻文 学的共同规律。
早先原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雷雨》中的蘩漪:
消极无力
积极抗争
忧叹以终日,化为厉鬼 为自由爱情而抗争
寄托于虚无之中
付诸现实行动
社会传统力量的强大 女子的弱小
女子的独立和觉醒 时代的进步
(2)永生主题
两种叙述形式: 其一,逃避人间,返回天堂 对现实人间的厌弃,对理想世界、神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y Bai Wenyu
Myth and Archetypal Criticism
• Definition: As the verbal expression of ancient dreams and rituals, the myth also the structural principle of imaginative literature when it gives meaning to rituals and form to eams.
the Anatomy of Criticism
• Archetypal Patterns in Poetry, the first work on the subject of archetypal literary criticism, applies Jung’s theories about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rchetypes, and primordial images to literature.
Frye
• Frye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evious two, a whole system of literary archetype criticism in the 1950s
The archetypes of literature
• Frye is best remembered for the Anatomy of Criticism (1957), the work expresses his belief shared by the New Critics and literary psychoanalysts that literary criticism should possess the methodological discipline and coherence of the natural science.
Frye
• Frye’s work breaks from both Frazer and Jung in such a way that it is distinct from its anthropological and psychoanalytical precursors. For Frye, the death-rebirth myth that Frazer sees manifest in agriculture and the harvest is not ritualistic since it is involuntary, and therefore, must be done.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 Definition: The contents of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have never been in consciousness, and therefore have never been individually acquired, but owe their existence exclusively to heredity. Whereas the personal unconscious consists for the most part of complexes, the content of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is made up essentially of archetypes.
The Anima
• The anima is an archetype that is manifest in men. For just as the man is compensated by a feminine element.
The Animus
• The anima is an archetype that is manifest in women. ,so women is compensated by a masculine one.
Three important principal archetypes
According to Rung, the archetypes most clearly characterized from the empirical point of view are those which have the most frequent and the most disturbing influence on ego. These are shadow, the anima, and the animus.
The Golden Bough
• Frazer’s masterpiece in twelve volumes. Try to show a general development modes of thought from the magical to the religious and, finally, to the scientific, or the trace of human consciousness from the primitive to the civilized.
Development
• Ⅰ.James Frazer • Ⅱ.Jung • Ⅲ.Frye
Ⅰ.James Frazer
•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Frazer revealed the recurring mythical patterns in tales and rituals;
Critiques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Frye’s version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strictly categorizes works based on their genres, which determines how an archetype is to be interpreted in a text. According to this argument the dilemma Frye’s archetypal criticism faces with mor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that of post-modernism in general, is that genres and categories are no longer distinctly separate and that the very concept of genres has become blurred, thus problematizing Frye’s schema. For instance Beckett’s Waiting For Godot is considered a tragicomedy, a play with elements of tragedy and satire, with the implication that interpreting textual elements in the play becomes difficult as the two opposing seasons and conventions that Frye associated with genres are pitted against each other. But in fact arguments about generic blends such as tragicomedy go back to the Renaissance, and Frye always conceived of genres as fluid. Frye thought literary forms were part of a great circle and were capable of shading into other generic forms.
Shadow
• The shadow is a moral problem that challenges the whole ego personality, for no one can become conscious of the shadow without considerable moral effect. • It involves the dark aspects of the personality as present and real.
Jung
• In 1930s and 1940s, Jung developed archetypes, Jung agreed with Frazer that myth was means by which the primitive people experienced the world, but to him myth concerns humanity in general, including modern man, via a concept called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