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感受空气

合集下载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1 感受空气 教学设计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1 感受空气  教学设计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1、《感受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2)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空气。

(2)能以讨论、绘画、文字、图表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以气泡图组织、整理信息。

3、科学态度目标(1)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空气、石头和水的共同特征。

2、难点:用与空气有关的游戏和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11、学生准备:用来画气泡图的白纸、透明的自封口塑料袋、塑料杯、碗、气球、学生活动手册等。

2、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利用空气特性的有趣演示实验。

让学生根据演示实验的现象说出这是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点,并说说自己的已有经验。

2.谈话:空气还有什么特征和作用呢?设计意图:一方面,了解学生关于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的前概念;另一方面,本单元后面的研究内容都需要在此基础上展开,从而完成对空气更全面的、更科学的认知建构。

3.绘制气泡图。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

设计意图:在汇报环节,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描述记录到这张气泡图上。

“气泡”最好采用磁贴卡片的形式贴在黑板上,便于移动、修改。

教师帮助学生提炼概括,规范科学用词。

二、探索活动一:传递游戏1.明确活动要求。

以班级的竖排为小组,用不同的容器盛装3种不同的物质,看看哪一组传递的速度最快。

22.小组讨论传递方法。

3.选择传递工具,学生比赛。

4.学生汇报。

汇报时要求学生用“我用什么方法,知道空气什么特征。

”这样的句式。

5.小结分析:在气泡图“特征”的部分做好标记,标出空气与石头或水的相同特征,如:较稳定的外形特征(无色、透明)、有质量、占据空间、能流动。

杭州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2.1《感受空气》教案

杭州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2.1《感受空气》教案

杭州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2.1《感受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感受空气》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以及学会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空气的特性。

这一节内容是小学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于空气这一概念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并不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

2.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空气的特性。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性质和特性。

2.如何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空气的特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特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气球、水杯、吸管等。

2.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讲解空气的性质和特性,让学生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它无色无味,没有形状,但确实存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用吸管吸气球,感受空气的力量。

4.巩固(5分钟)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感受,加深对空气性质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讲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知道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空气的性质和特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思考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并写成小作文。

8.板书(5分钟)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形状特性:存在,有力量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情境分析:在《感受空气》这一节课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情境,旨在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环境中,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并学会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空气的特性。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感受空气教案和课时练习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感受空气教案和课时练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1感受空气课题感受空气单元空气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科学概念目标1、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目标解读结合生活经验和所学内容,初步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知道知道空气是真实存在的,并起着一定的作用。

2、空气总会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空气。

目标解读通过传递游戏,用塑料袋捕捉空气、吹口哨、玩气球等形式,借助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感受空气,发现和总结空气的特征。

2、能以讨论、绘画、文字、图表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以气泡图组织、整理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1、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难点1、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空气。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猜一猜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谜底:空气猜谜语谜语导入,激发兴趣新知探究感受空气活动1:身边的空气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吗?活动2:观察空气拿一个塑料袋,抓住袋口,在空中来回挥动几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

通过气泡图,全面呈现学生对空气认识的不断发展、丰富和修正的过程。

这份气下,然后抓紧袋口,可以发现塑料袋变得鼓鼓的。

看一看空气有什么特征。

活动3:说说空气有哪些特征,它有什么作用?泡图可以在完成整个单元的学习后,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本气泡图上添加新发现的空气特征和作用。

并对原有认识逻辑结构中不合理、不科学、不完善的部分进行调整。

实验探究传递游戏传递游戏把一定量的鹅卵石、水和空气分别装入合适的容器里,依次传递给小组的每个同学。

PPT出示实验材料及步骤实验分析:传递过程中,不论用什么容器,鹅卵石都是比较容易被传递的,而水和空气可能会溢出来;如果用的软质容器,在挤压过程中,还能感受到3种不同状态的物质是否可以被压缩变形。

2.1感受空气(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1感受空气(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为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些与空气相关的科普书籍,如《空气的秘密》、《科学探索空气》等。这些书籍以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实验,向读者介绍了空气的性质和作用。此外,还可以推荐一些科学杂志和网站,如《科学美国人》、《科学世界》等,这些资源提供了关于空气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
4.拓展作业: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可以布置一些拓展作业。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空气的科普文章,让他们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对空气的理解。或者让学生设计一个与空气相关的实验方案,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空气的认识。此外,可以让学生绘制一张空气的分布图,让他们通过绘图来展示空气的分布情况。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将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的基本概念、存在和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空气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教师将强调空气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探究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2.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通过分析空气与水等其他物质的不同,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创新能力: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空气,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空气的特性:无色、无味、轻盈流动
-空气的存在:无处不在,包围地球
-空气的作用:呼吸、植物光合作用、气压等
②关键词
-空气
-组成
-特性
-存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1 感受空气 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1 感受空气 课件

液体
•水Leabharlann 气体• 空气• 你还能举例说出一些固体、液体和气体吗? • 人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
做好《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一课学习准备
水槽(装适量水)、去底儿带盖儿的矿泉水瓶2个、气球、 乒乓球(或其他漂浮物)。
感受空气
三年级 科学
仔细观察,这个游泳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充气 游泳池
它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征?
一年级:认识一袋空气
空气有哪些特征? 它有什么作用?
把你知道的有关空气的知识用气泡图表示出来, 画在学习单上。
两位同学的记录单:
探索1:哪里有空气?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感知它的存在?
你看到什么现象能说明空气的存在?
总空 是气 充无 满处 各不 处在 。,
探索2:捕捉空气,感知它的特征
交流研讨:看到什么现象,说明空气有哪些特征?
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会流动、 容易被挤压、没有固定的形状、很轻……
探索3:做传递游戏,在比较中感知空气的特征
你是怎样传递这三种物品的?发现了它们的哪些特征?
石块很硬,比较重, 水没有颜色,没有固
有颜色,有固定形状, 定形状,会流动,传
容易被传递。
递过程中容易洒漏。
空气没有颜色,没有固 定形状,会流动,不太 好密封,传递过程中容 易泄漏。空气特别轻。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空气的特征有哪些新的认识? 补充、修正气泡图
空气和一般物体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
可以被感知到
可以装起来
拓展
固体
• 石块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第2.1课感受空气(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第2.1课感受空气(教学设计)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具体包括:
1.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科学探究能力。
2. 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等。
3. 环保意识:通过学习空气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空气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其作用。2. 空气质量的观察与分析。3. 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4. 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难点:1. 对空气组成与作用的深入理解。2. 空气质量的观察与分析方法的掌握。3. 保护空气的实际操作与意识培养。
4. 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空气?请简要说明。
5. 请设计一个实验,用来检测空气质量的好坏。
6. 请列举至少三种保护空气的方法,并说明其重要性。
7. 请写一篇关于空气保护的短文,内容可以包括空气的重要性、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保护空气的方法等。
请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上检测题目,教师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通过这些题目,希望学生能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对空气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1.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实验、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讲解空气的组成、作用及其在生活中应用的基本知识;实验法用于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空气的质量,分析空气质量的好坏;小组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保护空气的措施;实践活动用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2. 教学活动设计:
(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如“消失的空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最后,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资源,如PPT和视频,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然而,我发现一些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因为视频内容不够吸引人或者讲解方式不够生动。我计划改进视频的制作和讲解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1 感受空气

2-1 感受空气

我们用(
)装空气。
我们用(
)装水。
连线游戏
石头

空气
我们用 理由是



•材 料 : 透 明 塑 料 袋 、 纸 片 、 水槽、香,打火机
怎样知道空气的存在?
抓住空气以后,有些东西会变得鼓鼓的,例如塑料袋。 挤出袋里的空气吹动小纸条。 把袋里的空气挤到水槽里形成气泡。 。。。。。。
空气的流动
空气的组成
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 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 质,18世纪才认识到空气 的复杂性。法国化学家拉 瓦锡通过多次的实验,分 析出了空气的主要成分。
拉瓦锡 法国化学家
•用途:保护气、化肥 •用途:呼吸、 助燃
•其他成分约为1%

液体
空气
气体
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 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能 流动的气体 。
像空气这样的东西我们虽然看 不见,但它确是无处不在!
•空气
较轻、气体、 看不见、没有 固定体积
•水
无色、无味、 透明、能流 动、没有固 定形状、有 重量
较重、液体、 看得见、有固 定体积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 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 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活动1. 感受空气的流动 •活动2. 画一画风
流动的空气
听话的小球
空气流动CFD测试
•空气
空气的特点:
•看不见 •摸不着 •轻 •没有颜色 •会流动 •人们要呼吸空气 •空气中有氧气 •……
说说水和空气的相同点 说说水和空气的不同点 空气和石头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石头
固体
我用(
)(方法),发现空气(

2.1感受空气(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1感受空气(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实验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空气的存在和特点,例如使用气球、蜡烛等物品进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空气的不可见性和流动性。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空气的作用和影响,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呼吸等,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重要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空气的认识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4.空气对生物的作用
-题型:请描述空气对植物和动物的作用。
-答案:空气对植物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对动物的作用是进行呼吸。
-说明:植物通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葡萄糖,为生物提供能量。动物通过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5.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题型:请描述空气对气候的影响。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点,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后拓展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植物需要空气来进行光合作用,为什么动物需要空气来进行呼吸等。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和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
4.能够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课前自主探索和课后拓展应用,能够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预习任务,并能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与他人合作完成课堂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课件 2.1 感受空气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课件 2.1 感受空气

谢谢观看!
谜语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空气

二 单 元

1 感受空气
特征
空气
作用
传递游戏:把一定量的石块、水和空气 分别装入合 适的容器里,依次传递给 小组的每个同学。 • 学习指南:
• 1.小组讨论不同物质的承装容器及传递方 法。
• 2.以班级的1个竖列为1个小组。
• 3.比比看哪个小组传递的速度最快。
感受空气
玩一玩装满空气的大塑料袋、气球等物品,观 察、描述空气还有哪些特征?
特征
空气
作用
研讨
1.你认为空气有哪些特征?你是如何知道的? 2.空气和一般的物体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
拓展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类 型。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 体。人们是怎样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呢? 我们去找找相关的资料吧!

(核心素养目标)2-1 感受空气 教案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2-1 感受空气 教案设计

2.1《感受空气》教案设计教学过程一.科学聚焦1说一说: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以前学习过的内容,说说空气的特征有哪些?它有什么作用?2 .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下面的气泡图上。

34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气体。

5 .提问:我们的周围都是空气,那么空气真的是无处不在吗?空气只存在于地面到数千千米的高空之间。

这层厚厚的空气称为大气层,大气层保护着地球,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越往地球外面,空气越稀薄。

6 .观看视频:空气在哪里二、科学探索活动一:感受空气1 .实验材料:保鲜袋哨子或笔盖气球橡皮筋如何用这些材料感受空气呢?2 .探究方法我用抱一抱的方法,发现空气。

我用吹一吹的方法,发现空气O我用压一压的方法,发现空气O我用抛一抛的方法,发现空气。

活动二:传递游戏1 .探究器材:不同的物品与容器2 .游戏规则:(1)每个容器只能装一种物品;(2)保证物品不会从容器中泄漏出来;(3)连同容器一起传递物品。

3 .思考1:你选择什么容器来传递,为什么选择这个容器?4 .探究方法56 .一起来试试传递吧塑料袋装空气、筛子装石头、塑料杯装水7 .思考2:在传递过程中,你发现空气与水、石头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8 .说一说你的感受三.科学研讨你认为空气有哪些特征?你是如何知道的?空气和一般的物体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四.科学拓展1如何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可以从形状和体积方面来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你知道吸盘为什么能够被牢牢的固定在墙上吗?吸盘挂钩在使用时,压出了吸盘里面的空气,而吸盘外面仍然受到大气的压力,因此吸盘能够被牢牢地压在墙上,并且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

一旦吸盘内进入空气,内外压力平衡,吸盘就会掉下来。

吸盘的接触面越光滑(如瓷砖、玻璃等),它的密封性就越好,空气就越不容易进入,承重能力就越强。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1 感受空气》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1 感受空气》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1 感受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感受空气》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活动,感知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空气,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和实验,引导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和特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2.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深入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3.交流法:让学生通过表达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气球,用来展示空气的存在。

2.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玻璃管、水槽等,用来进行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吹气球、喝水等,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空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一些图片和实物,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让学生对空气有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通过交流和表达,加深他们对空气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空气。

6.小结(5分钟)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空气,记录一些现象,并思考空气对生活的影响。

2.1感受空气课件

2.1感受空气课件

抱一抱装满空气的塑 料袋,可以感觉到什 么?说明空气有什么 特征?
吹哨子时观察到什么 现象?说明空气有什 么特征?
用手捏一捏、拍一拍装满空气的气球, 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
汇报:空气有哪些特征?
占据空间 很轻、很软 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会流动
空气、石头、水相比较,有哪些相同的特征呢?
占据空间 有质量
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比液体和气体硬。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思考:人们是怎样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呢?
空气有哪些特征?它有什么作用?
看不见 摸不着
风力发电
特征
空气
作用
很轻
供应呼吸
帮助燃烧
讨论:空气还有哪些特征呢?
1.做传递游戏。
选择什么容器合适呢? 怎么做,它们才不会 从么特征?
2.感受空气
把空气装入塑料袋,看到什 么现象?说明了空气有什么 特征?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2.1感受空气 精品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2.1感受空气 精品课件

用扇子扇风
吹泡泡 观察树枝摇动 观察棋子飘动
比较水和空气
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并把它们填写在图中。

看得见 摸得着

无色、无味 透明 会流动
生物离不开 都是一种物质
空气
看不见 摸不着

结束
感受空气
我们知道的空气
把我们了解的有关空气的知识表示在气泡图上。
无色
无气味
很轻
摸不到
人要呼吸空气
空气是什么样的?
氧气
与生命的关系
空气
组成
二氧化碳
生物离不开空气
燃烧需要空气
……
空气存在吗
用手挤袋中的气体,袋子会随着气体的流动而有鼓有瘪。 挤出袋子中的气体吹动小纸条。 袋子中的气体在水中形成可以观察到的气泡。 用书放在袋子上,袋子可以承重……
空气存在吗
像空气这样的东西我 们虽然看不见,但它却是 无处不在的。
比较水和空气
空气和水相比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看不见 摸不着
看得见 摸得着
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
比较水和空气
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重?
பைடு நூலகம்
气泡在水中上升
充气的气球浮在水面
空气比水轻
比较水和空气
水会流动,空气会不会流动?怎样证明?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2.1 感受空气》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2.1 感受空气》
空气无色、透明的。
传递游戏所暗含的教学意义在于:选择容器就是分析物体特征的过程,学生可以具体地感知到空气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物质,可以被传递,但又与固体和液体有较大的区别,比如:容易泄漏,不太好密封等。游戏过后,让学生思考,同样的容器,传递不同的物质,效果不同;同样的物质,放入不同的容器,传递的效果也不同,这与物质本身的特点有什么关系?再次聚焦空气的特征。
学生回答: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
学生回答:空气和水一样,能流动;空气和石头一样,能占据空间..
这两个问题既是空气特征的总结,也是观察方法的总结。教师应再次引导学生回到气泡图的归纳整理上,气泡图里整理出来的关键词,是整节课乃至整个单元的探究线索。随着探究的逐渐深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科学词汇,对空气特征的概念建构更加立体、多维。
学生填写气泡图
对于气泡图的使用和绘制,需要教师的指导。“气泡”最好采用磁贴卡片的形式,便于移动修改。对一些学生描述不清楚的词汇或啰嗦的长句,帮助他们进行提炼概括,规范科学用词表达。
探索
1.实验一:做传递游戏
(1)提问: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传递游戏。在我们面前有三个不同的容器。它们分别是碗、杯子、密封袋,我们需要用适合的容器分别把石头、水和空气装起来并且传递给其他同学。想一想,怎样做,它们才不容易从容器中泄露出来呢?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空气。
2.难点:尝试以气泡图组织、整理信息。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借助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气泡图,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科学用语以及建立起知识间联系的意识。
学生回答:空气无色、无味、很容易泄露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1 感受空气 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1 感受空气  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1 感受空气教案教学设计1.感受空气【教材简析】《感受空气》是第二单元《空气》的单元起始课,本课主要借助生活中与空气密切相关的物体来深入研究空气的特征,如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可以流动,能被压缩等,同样也选取了空气和另外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与固体、液体之间的相同点,进而对这些相同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为本单元中持续学习空气做铺垫。

聚焦板块,通过导入活动,希望学生关注到两个问题,空气的特征是什么?空气的作用有哪些?这样更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也为本单元后续研究内容的展开做一个铺垫,让学生对空气的认识更全面的、更科学。

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通过两个游戏活动,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

通过感受活动,学生发现空气可以压缩,很轻等特征。

通过传递游戏,训练学生的思维,发现空气会流动、不易密封等特征,在游戏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空气与石头和水的共同特征。

拓展板块,通过游戏后研讨,让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一袋空气》中,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知道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特征,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空气,获取新知。

也知道空气和石头、水两种物质比较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但是对于相同点的认知还是比较缺乏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并且存在于我们周围。

2.学生通过传递游戏,认识空气具有易泄漏、轻、能被压缩等特征。

3.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气相关的各种物品,并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空气特征。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

3.学生通过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学会整理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2-1《感受空气》教学反思(3篇)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2-1《感受空气》教学反思(3篇)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感受空气》教学反思(1)在本次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1课《感受空气》的教学设计中,我尝试通过一系列趣味性的实验和游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空气的特性,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描述和交流能力。

经过教学实践,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下是几点体会与总结。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科学概念目标:学生普遍能够理解和掌握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以及空气总会充满各处的概念。

通过气泡图的绘制和讨论,学生们对空气的特性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科学探究目标:学生在观察空气时,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如触摸、观察、聆听等,来感知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在小组讨论和汇报环节,学生以讨论、绘画、文字、图表等形式进行了有效的描述和交流,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科学态度目标:大多数学生能够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同时,他们也表现出了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讲述自己观点的良好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讨论空气的重要性和人类对空气的依赖,学生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为他们未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过程中的亮点1.趣味演示与游戏结合:通过有趣的演示实验和游戏,如空气传递游戏、吹气球、颠球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还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了空气的特性。

2.气泡图的有效运用:气泡图作为一种直观的信息整理工具,在本节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绘制气泡图,不仅整理了空气的特性,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同时,气泡图也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参考。

3.小组合作与交流:在小组讨论和汇报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他们不仅能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还能够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分享。

这种小组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1 感受空气-认识空气》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1 感受空气-认识空气》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1 感受空气-认识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2.1 感受空气-认识空气》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空气的存在,并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科学方面,他们可能对空气的概念和性质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去发现和探究空气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基本性质。

2.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各种现象,发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空气的性质。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气球、塑料袋、水杯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空气。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5分钟)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

如:吹气球、用塑料袋装空气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空气的性质。

如:比较不同容器中空气的多少、观察空气对物体的作用等。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感悟。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人要呼吸、气球会爆炸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问题,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如: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植树造林等。

《2.1 感受空气》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2.1 感受空气》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感受空气》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空气的基本特征;2. 学会通过观察、触摸、闻味等方式感知空气;3. 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观察空气:请同学们在家中寻找空气的存在,可以观察窗户上、门上、衣柜里等地方的空气,并记录下你的发现。

你可以用手触摸,用鼻子闻,感受空气的存在。

2. 触摸空气:找出一个空杯子,向杯子中倒入水,再放一块手绢(多色茉莉),用手绢的周围观察水的流动情况。

通过此实验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空气!3. 闻味感受空气:拿一个透明杯子,倒入一些白醋,然后把杯子放在鼻子前,深深地吸一口气,感受空气的味道。

请同学们尝试不同的白醋浓度,并记录下不同浓度下的气味感受。

4. 制作小实验:制作一个简单的“气球风车”。

利用气球和吸管制作一个小风车,观察当风吹过时风车的运动情况,感受空气的流动。

三、作业要求1. 请同学们在家中独立完成所有的实验和制作;2. 实验记录要真实客观,可以拍照或录像作为证据;3. 制作的小风车可以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分享。

四、作业评价1. 同学们将实验记录和制作的小风车带到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2.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分享和记录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空气的认识程度;3. 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将给予适当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气的相关知识。

五、作业反馈1. 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可针对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总结;2. 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反馈,对作业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本次作业,同学们将能够通过观察、触摸、闻味等方式感知空气,了解空气的基本特征,并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同时,通过制作小实验,同学们还将感受到空气的流动和占据空间的特点。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本次作业中来,共同学习和成长!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空气的进一步探索,加深学生对空气特性的理解;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感受空气
备课时间周星期上课时间周星期总课时数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并且存在于我们周围。

2.学生通过传递游戏,认识空气具有易泄漏、轻、能被压缩等特征。

3.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气相关的各种物品,并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空气特征。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

3.学生通过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学会整理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2.学生通过研讨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在游戏中发现空气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一袋空气》中,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知道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特征,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空气,获取新知。

也知道空气和石头、水两种物质比较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但是对于相同点的认知还是比较缺乏的。

六、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黑盒、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班级记录表。

小组: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大号透明塑料袋、气球、哨子、实验记录单。

七、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带盖的黑盒]
1.黑盒游戏,请学生来摸一摸。

提问:摸到了什么?(预设:什么都没有)
2.打开盒子展示,强调盒子里面的确是放了东西。

提问:你们猜猜看是什么?(预设:空气)
3.揭示课题:感受空气(板书)
提问:我们了解的空气有什么特点?(预设:摸不到、看不见、无色、无味、没有固定形状等)
提问:在你们的脑海中,空气有什么作用呢?(预设:呼吸,植物营养——光合作用,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等)
4.小结:空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空气的。

二、探究研讨:空气特征(预设25分钟)
(一)游戏一:感受空气
[材料准备:每组1个大透明塑料袋、1个气球、1个哨子]
1.出示:一个大的透明袋子、1个哨子、1个气球,你们分别会怎么玩?
2.学生说玩的方法,明晰各物品的游戏方法,尤其是透明袋子的,学生示范装空气的方法(打开袋子轻轻的一兜,用手抓紧袋口,再拧一圈,观察结束前都不能松开袋口)。

3.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要求,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

4.学生汇报交流: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空气有什么特征?
小结:空气很轻,会流动,会发出声音,能压缩……(填入气泡图中)(二)游戏二:传递游戏
[材料准备:每组一套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
1.出示:三样物品水、石头和空气,三个容器自封袋、透明杯子和篮子,每个容器中只能装一样物品进行传递。

2.学生小声讨论实验方法。

3.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并思考理由。

4.学生汇报交流:
(1)我们用什么(容器)来传递什么(物质),理由是什么?
小结:空气容易泄漏,会流动。

(填入气泡图)
(2)空气和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空气和石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空气和水的共同点: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形状。

(预设)空气和石头共同点: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都占空间。

三、拓展:认识物质三态(预设5分钟)
介绍固体、气体和液体,学生举例。

四、小结与延伸(预设5分钟)
1.小结空气特征,解释气泡图上的气泡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的。

2.针这些空气特征提出新的质疑。

小结: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后面的课堂学习。

作业:
1.下列关于空气的认识错误的是()
A.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B.空气很难密封
C.空气都有声音
2.下面不属于空气和石头的共同点的是()
A.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
B.都是无色无味的
C.都要占地方
3.下列物质不属于液体的是()
A.牛奶
B.酱油
C.冰块
板书设计:
1.感受空气
教学后记:
形成风空气作用
呼吸
光合作用
摸不着
无色
无味
很软
很轻会流动
能压缩有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