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队列病例 对照研究 现况调查比较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相同点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相同点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是两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它们在某些方面有一些相同点。
本文将从研究目的、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探讨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相同之处。
一、研究目的相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都是为了探索某种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队列研究通过追踪一组暴露和非暴露的个体,观察其未来发展的疾病情况,从而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而病例对照研究则通过比较患病个体和非患病个体的暴露情况,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程度。
两种研究方法都旨在揭示某种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程度,从而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设计相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设计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队列研究通常分为前瞻性队列和回顾性队列两种。
前瞻性队列从暴露状态开始观察,追踪个体的暴露和疾病发展情况;回顾性队列则是基于已有的资料,通过回顾性调查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而病例对照研究则是在已经发生的疾病群体中选择一组患病个体和一组非患病个体,比较他们的暴露情况。
两种研究方法都可以进行长期追踪观察或回顾性调查,从而找出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三、数据收集相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在数据收集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
在队列研究中,需要收集个体的暴露情况、个体特征和疾病发展情况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医学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
而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需要收集患病和非患病个体的暴露情况和个体特征等数据。
数据的收集方法和内容都需要经过充分的设计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分析相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在数据分析方面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在队列研究中,可以使用生存分析方法,如卡普兰-梅尔法或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而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可以使用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来计算暴露因素对疾病的相对风险。
两种研究方法都需要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程度。
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在研究目的、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存在一些相同之处。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
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病例对照研究: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病例对照研究:OR= ad/bc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1、相对危险度:RR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偏倚:病例对照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回忆性偏倚队列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失访偏倚。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 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2. 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4. 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 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
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病例对照研究: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病例对照研究:OR=ad/bc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1、相对危险度:RR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偏倚:病例对照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回忆性偏倚队列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失访偏倚。
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与缺点,适用于不同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1.观察人数与完成时间病例对照研究需要观察的人数较少,调查完成后现场工作也就完成了,不需随访。
随机对照研究和随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有什么区别
随机对照研究和随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有什么区别?
2017-03-15 14:04
本人预防医学专业,主修过流行病学,这里说下概念吧。
敬请指正。
1、随机对照试验属一级设计方案,系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别分
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干预。
要说明的是随机对照试验为前瞻性随机研究设计(前瞻性与回顾性相对应,比如病例回顾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最主要用于临床治疗性或预防性的研究,探讨某一新药或新的治疗措施与传统的治疗或安慰剂比较,是否可以提高对疾病治疗和预防的效果;这也是目前很多新药评价采用的方法。
2、队列研究在临床研究中属二级设计方案,是经典的前瞻性研究。
研究者对暴
露因素不能控制,分组是自然形成,并有同期对照,在群体研究中是常用的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目的是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影响。
最经典的研究就是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研究者观察吸烟的一组
人群,一组不吸烟的人群,随访10年后,在统计两组的肺癌发病率,借以论证吸烟会增加患肺癌的概率。
3、随机对照试验不一定非要采用盲法,有时迫于伦理或者技术的原因,没办法
进行盲法时也会采用开放性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5-14 )或其简
化式估计所需样本含量,在同样条件下(α =,β =.10 , RR=2),仅需病例与对照
各 188 例,可见在这个例子队列法所需样本含量是病例对照法的约
20 倍。
主要因为这个问题, 尽管队列研究有两种种优点, 但在癌症 (属于罕见病, 发病率一般在十万分之几至万分之几)流行病学的病因研究中迄今仍主要采用病例 对照法。
总之,根据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一般把病例对照研究用于筛选可疑病因, 建立假设, 作为病因研究的第一阶段, 而把队列研究用于检验假设, 作为第二阶段。 这时已通过其他途径对病因和疾病的自然史有了足够的了解,否则很少有人会贸然 进行队列研究,因为失败的代价过大。新近的趋势是主张在队列研究中嵌进一个病 例对照研究,以兼取两者之长。但实际上仍须很大的规模,一般难以做到。
4. 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5. 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疾病发生时间
疾病发生后
前
分组情况
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和
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
对照
对照
研究类型
回顾性研究
前瞻性研究
结果是否已经发生
是,由果推因
否,由因推果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 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 1. 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 P0) 2. 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 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 OR); 3. 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 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 1- β)。 队列研究: 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 p0; 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 p1; 3. 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 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 1- β)。 资料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OR=ad/bc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 );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 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1. 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2. 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3. 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4. 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5. 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2. 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4. 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0.30,则用公式(附式5-14)或其简化式估计所需样本含量,在同样条件下(a=0.05,3=.10,
1.观察人数与完成时间病例对照研究需要观察的人数较少,调查完成后现场工
作也就完成了,不需随访。因此比队列研究经济得多。如拟用队列法研究罕见病,则主要力
量几乎都花在对没有患病的人的随访上了。假定拟研究在受孕前后母亲用雌激素会不会使子
女中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度增高。假定在未暴露的妇女中每1000个生产中有8个患先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 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
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是前瞻
性研究。
区别:1.疾病发生后进行;
2.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
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 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 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 入队列。
第四、五章 队列研究和病理对照研究的比较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 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 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 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
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队列研究: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病例对照研究: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1。
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3。
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
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
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病例对照研究:OR= ad/bc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1、相对危险度:RR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偏倚:病例对照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回忆性偏倚队列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失访偏倚。
第四、五章 队列研究和病理对照研究的比较
(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
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病例对照研究: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病例对照研究:OR= ad/bc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1、相对危险度:RR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偏倚:病例对照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回忆性偏倚队列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失访偏倚。
(完整版)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
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病例对照研究: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病例对照研究:OR= ad/bc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1、相对危险度:RR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偏倚:病例对照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回忆性偏倚队列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失访偏倚。
论述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区别(答案)
论述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区别
(1)队列研究基本原理: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的危险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如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高剂量暴露组和低剂量暴露组等,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检查并登记各组人群待研究的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比较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评价和检验危险因素与结局的关系。
(2)病例对照研究基本原理: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3)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疾病发生时间疾病发生后前
分组情况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和
对照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
研究类型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结果是否已经发生是,由果推因否,由因推果。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她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与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就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就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 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2、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与对照3、暴露就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4、结果就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 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就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就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就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须就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就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病历分析-高血压及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一例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病历分析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
孙宁玲等[1]在全国5个中心对5021名无明确糖尿病史,空腹血糖在5.6mmol/L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的流行病学筛查显示,新检出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率分别为7.1%和21.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高血压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18%。
因此,对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行合理的降压方案选择,对防止和延缓患者向糖尿病的进展至关重要。
本文即对一例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降压方案进行分析和干预。
1.病历摘要:患者,男,40岁,以“发作性头晕伴晕厥9小时余”为主诉入院。
患者10余年前,于情绪激动后出现晕厥,伴视物旋转,无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
持续约半小时后缓解,就诊于我院,测血压最高达200/160mmHg,诊断为高血压性晕厥,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
院外规律口服降压药物(具体用药不详)。
3余年前于劳累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同前,再次就诊于我院,予以降压、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后好转,院外口服降压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qd po 厄贝沙坦分散片75mg qd po)。
9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同前。
于我院门诊,测血压190/120mmHg予以“硝苯地平注射液”后症状缓解。
检查体温:35.8℃,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8/88mmHg,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双下肢无水肿。
患者入院诊断:1.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2.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入院后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 po qd)+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 po qd)+氢氯噻嗪片(25mg po qd)三药联合降压,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po qd)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片(10mg po qn)调脂治疗。
流行病学四种研究方法比较表
必须遵循随机化原则,样本必须足够大
精度高
缺点:复杂,易重复遗漏,不适于变异较大、患病率较低的疾病
患病率
是否有相关性
当样本量较大,P和(1-P)都不太小时,样本率的频数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可用Z检验或四格表卡方检验。
如果率比较低,样本较小时,样本率的频数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可用直接概率法、二项分布或泊松分布检验。
推断性分析:
1、非匹配和成组分析
有关联:四格表卡方
关联强度:OR(比值比)
2、个体匹配
3、有关联:McNemar卡方
3. OR可信区间的计算
分层分析(混杂因素)每层OR与原OR比较
分级分析(剂量反应关系)
(五)多因素分析(条件Logistics匹配)
临床试验
随机对照、随机分组、盲法
数据
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危险度降低、绝对危险的降低、需治疗人数
SMR或SPMR的检验可用卡方检验。
暴露组人群的选择
对照组的设置方法
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特异)
样本量:两组的发生率(之差越小,量本越大),a,1-B
病例的类型,来源选择。
匹配(配对和1:多)和费匹配
样本量:暴露率,暴露率之差越大,样本数越小,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关联越强,量越少)
描述性分析:均衡性分析;t、方差、卡方
混杂偏倚:(标准化、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
临床试验:失访、干扰(实验组)、沾染(对照组)。控制:排除、提高对象的依从性、降低失访
优缺点
(一)优点
1.经常使用常规途径收集到的,或易得数据
2.与分析性研究相比,费用和时间较少
3.适于现患、疾病发生模式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露与疾病联
危险度,相对危险度,
OR,PAR
相对危险度,率差;PAR
系指标
率差,PAR
优点
暴露资料较正确;可计算
样本小,获结果快;费用
获结果迅速
发病率及危险度;可同时
低;无失访;可同时研究
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
一种疾病与多种暴露的关
的关系;用于检验假设
系,筛选病因;可用于少
见病研究
缺点
需大样本和长期随访;费用
样本代表性差,对照选择
因果关系不易确定;仅调
高;失访问题多;不适用于少见病
不易得当;回忆暴露史多偏倚;仅能算OR
查存活者,不适用于病程短和死亡快的病;少见病需调查很大样本,也不适用
方法学特点
前瞻性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现况调查
样本组成
无病个体
病例与对照
暴露者、现患者或存活者
分组标准
暴露或未暴露
患病或未患病
前两者之一
时间顺序
前瞻性(从因到果)
回顾性(从果推因)
现况
比较内容
暴露者与未暴露者发
病例与对照过去的暴
暴露者的患病情况或患病
病或死亡情况
露情况
者的暴露情况
率
发病率或死亡率
暴露百பைடு நூலகம்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