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20092) (2)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概述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例如“生活中的数”、“图形的认识”等。

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如图画、游戏、实践活动等,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难点: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等基础知识,难点是理解抽象概念、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对于重点知识,教师应注重讲解和练习;对于难点知识,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制作课件、使用教学软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课时安排与教学进度1.课时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节课的课时。

一般来说,每节课的时长应在40分钟左右。

2.教学进度: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每个知识点,避免出现赶进度或拖堂现象。

五、评价与反馈1.评价: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如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测试与考试等。

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反馈: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进行改进和提高。

可以通过口头反馈、书面反馈等方式进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材解读。

一、教材内容结构。

1. 数与代数。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 这是本册教材的开篇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直观的操作,如摆小棒、画图等方式,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例如,计算13 - 5时,学生可以先摆出13根小棒,然后从13根里面拿走5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单根的小棒不够拿,需要把1捆小棒解开变成10根单根的小棒,再拿走5根,从而得出结果是8。

这种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运算与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减法运算奠定基础。

- 100以内数的认识。

- 包括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等内容。

教材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数数,如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等,帮助学生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

在数的组成方面,例如45是由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通过实物演示(如用小棒表示4捆和5根),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组成。

读数和写数则注重数位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十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一。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这部分内容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口算部分主要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

例如,30+20,学生可以理解为3个十加2个十等于5个十,即50。

在笔算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包括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等规则。

如计算34 + 25时,先将个位上的4和5对齐相加得9,再将十位上的3和2对齐相加得5,结果是59。

2. 图形与几何。

- 认识图形(二)- 本册教材主要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

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找出其中包含的这些平面图形,如课本的封面是长方形,魔方的一个面是正方形等。

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如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

例如,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可以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3. 分类与整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一、教材概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是一本专为一年级学生编写的数学教材。

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活实例和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材内容1. 数字认知教材首先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以及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并熟悉数字,掌握数字的读写和大小关系。

教材还通过练习题和游戏活动巩固学生的数字认知能力。

2. 计数与排序教材在计数与排序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训练。

学生通过数物品、数图形等活动,学会了正确计数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学习排序的概念和方法,通过比较大小、排序物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排序能力。

3. 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教材在加减法运算方面进行了初步的介绍。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景,教材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同时,教材还通过练习题和游戏活动,巩固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4. 图形与空间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对图形和空间的认知能力。

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图形等活动,教材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并学会描述和区分它们。

此外,教材还通过图形拼凑、图形变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5. 数据统计教材在数据统计方面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的方式,教材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特点1. 引导性教学本教材采用引导性教学的方法,通过生活实例、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元化教学活动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故事阅读、游戏活动、实物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渐进式知识讲解教材的知识讲解采用渐进式的方式,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使学生学得轻松而有成就感。

四、教材评价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编排意图编写者试图将抽象的理念和理想化的设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形式和素材。

适应我国广大城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努力使教材的改革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坚持开放的原则,努力体现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二、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总体目(一)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本册内容标准及要求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具体到本册教材的内容要求是: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为一年级学生编写的数学教材。

本册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图形、初步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2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包括数数、数的顺序、加减法等。

2.认识图形:包括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图形的拼组等。

3.平面几何初步:包括认识角、直线的相关知识等。

4.综合与实践:结合上述内容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同时,借助实物、模型、教具等直观教具以及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资源与材料本册教材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教学软件等。

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根据需要自行开发其他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等。

此外,还需准备一些实物、模型、教具等辅助教学材料。

六、评估与反馈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自身的教学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册教材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途径,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整体结构清晰,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材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掌握基本的运算和几何形状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与编排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长度单位、图形和几何等。

教学内容的编排注重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实物操作、图示讲解和游戏互动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材还配有丰富的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方便教师进行教学。

五、评价与反馈本册教材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等。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教材还设有“复习”单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师用书与资源本册教材配备了教师用书,包括教学建议、课程计划和答案等内容,方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具和多媒体资源,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七、实践活动与拓展本册教材注重实践活动与拓展,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拓展数学知识面。

同时,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八、学科融合与德育渗透本册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学科融合与德育渗透。

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材还通过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九、课时安排与进度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与进度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分析人:刘静一、本册教学内容简述本次教材分析的文本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

这一册教材共有8个教学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找规律和总复习等。

其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本册教材内容设计的特点1、本册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教材的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图形(一)即立体图形,并知道对图形的认识应从形状和特征上进行区分和辨别,进而在平面图形的学习上和立体图形的学习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建立认知。

2、本册教材在细节上进行了加工与完善本册每个单元的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衔接与整合,比如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主题图上每个场景的内容都与各个例题相挂钩,循序渐进,逐步组合成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同时,在例题的呈现上,先是十几减9,然后是十几减8、7、6,再是十几减5、4、3、2,一步一步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编排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水平。

3、本册教材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衔接,加强了学习的准备性这个特点体现在了练习题的选题上,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有对后面知识的铺垫。

比如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练习七中的第四题,第一小问既考查了例题1数据的整理,也考查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但第二小问则是对例题2知识的抛出,如何把那么多的图形归为两类呢?以怎样的标准进行划分?在这里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分类标准进一步建立表象和认知,为例题2的学习加强准备。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特征,并对这些图形有直观的认识与了解;(2)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同时也能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4)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数位表上的个位、十位和百位,能够正确又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5)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6)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7)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在整体结构上,遵循了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其特定的知识点。

同时,教材还注重了知识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够逐步深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设定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来说,学生应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知识点分布本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几个方面。

在数与计算方面,学生将学习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学生将初步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概率与统计方面,学生将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四、教学方法与技巧本教材注重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五、练习与活动设计本教材的练习与活动设计丰富多样,旨在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练习题目的设计由浅入深,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拓展思维的训练。

此外,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六、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本教材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各种题型的设计和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教材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例如,在数与计算方面,可以与语文的拼音和识字教学相结合;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可以与美术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相结合;在概率与统计方面,可以与科学的社会实践和数据记录相结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解析一、指导思想:本册教材将抽象的理念和理想化的设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形式和素材。

所谓创新,就是教材的编写要以《标准》为依据,尽量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呈现方式上努力展现新的面貌。

实用则是要考虑我国教育的现实条件,适应我国广大城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努力使教材的改革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坚持开放的原则,努力体现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空间和时间。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和总复习。

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辨认和区别图形,感受其特征。

2.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4,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5,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6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会比较大小。

7.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10角,1角=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8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9,通过观察实验和猜测,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iu10.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本册教材内容安排,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以及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的。

【强烈推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强烈推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课本一年级下册教材剖析一、实验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在努力表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详细举措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拥有创新、适用、开放的特色。

在本册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中,编写者试图将抽象的理念和理想化的假想,变成现实的、可操作的形式和素材。

所谓创新,就是教材的编写要以《标准》为依照,尽量表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在教学设计内容、教材构造、表现方式上努力显现新的相貌。

适用则是要考虑我国教育的现实条件,适应我国广大城乡教育教学设计改革的需求,努力使教材的改革拥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坚持开放的原则,努力表现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设计方法,为讲堂教学设计改革供给更多空间和时间。

2.努力办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教材拥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办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我国的数学教育有着丰富的而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改掉什么、发展什么、坚持什么,这是需要仔细研究与论证的。

在目前的编写研究中,我们注意对传统的数学教育经验进行仔细、谨慎的弃取,同时努力创建和表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经验和方法,使实验教材拥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所谓基础性,主假如赐教学设计内容是最基础的,教材构造是基本的,仍旧注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术。

所谓丰富性,指的是教材内容、表现形式和教学设计方法都表现出丰富的特色。

最后要坚持发展性,使教材的构造是可连续发展的,教学设计方法是开放的、发展的。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设计内容和教学设计目标这册教材包含下边一些内容:地点,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 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要点教学设计内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观点,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沟通,形成初步的数感。

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本套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编写的一年级数学教科书,包括上下两册,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教材。

本册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本册教材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教学目标1.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能进行简单的数量关系分析。

2.掌握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单位,并能用单位进行简单的换算和测量。

3.能辨认图形,了解图形的拼组规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5.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加法和减法: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2.长度单位: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和测量。

3.图形和拼组:辨认常见的图形,了解图形的拼组规律。

4.分类与整理:学习分类的方法,能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与整理。

5.认识时间:了解时间的概念,学习认识钟表。

6.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创设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游戏化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5.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具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五、评价与反馈1.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口头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作业评价:布置适量的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2009.2)李昔沂作为教师,必须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才能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教材,以达到最高的教学效率。

每一次,教师们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听教材分析,尤其是比较远的边下学校的老师,都希望通过这次的活动,能明确地把握每个知识点教学的尺度、能了解一些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因此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对于教师用书已经有的教材分析我也不再重复罗嗦,我只是在教师用书的基础上再作一些补充说明。

第一单元 位 置这单元包括“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四部分的内容。

生活中“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都具有相对性。

1、上、下:教学“上下”从3方面进行(1)两两比──对于两个物体,在位置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上下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

如图①的:猴子在马的上面,马在猴子的下面。

(2)三者比──对于三个或多个物体来说,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如图②中:小鹿在小兔的下面,小兔又在老虎的上面。

(3)下面有什么或下面有什么──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前、后:教学“前后”跟教学“上下”大致相同。

在这部分可以选择结合实际教会学生看站牌图。

3、左右: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1)观察的对象是无生命的物体(如下图),一般确定左右的标准是观察者。

① ② 动物园 火车站 公 园 人民路图书馆圆的左边有(3)个三角形,右边有(4)个三角形。

(2)观察的对象是人或动物,有两种情况。

①当问及的问题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如下图),一般以人或动物为标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剖析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课内容这一册教材包含下边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 之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 100 之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 100 之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要点教课内容是: 100 之内数的认识, 20 之内的退位减法和 100 之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 20 之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观点,学会 100 之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之内数的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 之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平时生活中有着宽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所以,应当让学生比较娴熟的掌握。

同时,教材结共计算教课,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的计算问题,培育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同,除了认数和计算之外,教材安排了常有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

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单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构造,并且有益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实质应用,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踊跃主动的研究新知,感觉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联合起来教课,表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重申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绘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指引学生研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摆列规律,初步培育学生研究数学识题的兴趣和发现、赏识数学美的意识。

依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色,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想”,增强了对研究方法的指引,浸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一年级(下)教材分析

数学一年级(下)教材分析

数学·一年级(下)教材分析教材总体说明一、教学内容教材共8个单元,穿插3个实践活动。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100以内加减法中的进位和退位,从不同的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

基本编排方式: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去联接各部分知识,穿插安排了位置与方向、认识图形和统计。

为了分散教学难点,把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两部分安排;为了保持知识的系统性,把人民币的认识安排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把位置与方向和认识图形相对集中安排;还注意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二、教学目标(略)三、教材编写特点1.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努力体现生活中的数学价值。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

3.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重视学生的知识探究过程。

4.介绍有关数学背景知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5.加强口算和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6.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逐步深入。

7.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8.形式多样,直观形象。

四、课时安排建议(略)各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100以内数的认识(一)单元教材说明1.单元知识的学习基础和发展方向。

(1)本单元的学习基础:20以内数的认识;(2)本单元知识的发展方向: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多位数认识的认知基础,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乃至整个四则计算的必要前提。

2.注意本单元四方面的联系。

(1)通过数数,建立计数单位,为学习数的组成、建立数位概念打基础;(2)将数位概念作用于数的读、写,在数的读、写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数位概念的认识;(3)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分别从序数和基数这两个角度展示数的组合规律,数序为数的大小比较作必要的准备;(4)运用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影响,推动学生对人民币单位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全册分析(一)本册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三)其中,认识时间这一块内容,学生在上册教材中掌握整时和半时的基础,学会认读、写几时几分。

同时,学生在上册教材中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

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除此之外,“找规律”和“统计”都是这册教材新增加的教学内容。

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分析(一)例题分析数数的例1、2让学生从数实物的多少中整体上感知数的大小,同时也了解数的顺序,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数数,特别是数到个位有“9”的数,接下来应该数什么,如“49”下面应该数“50”。

例3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实践活动知道数的组成。

在一上教材中,学生已经通过摆小棒知道了20以内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在此基础上,学生不难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例4、5、6是关于数的读法和写法。

一上教材中,学生已经认识计数器,并能根据计数器读写数,知道了个位、十位上的珠子表示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不难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写。

重点是使学生知道100这个数在计数器上的表示,使学生认识新的位数“百位”以及为什么100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

例7、8、9是关于数的顺序和大小。

例7是1到100数的整体排列顺序,教材将这以内容设计成表格形式,让学生从填写空缺的数中知道数的顺序,并在观察中发现一些规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知识点分布概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的知识点分布广泛而均衡,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空间与图形、数据初步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的安排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技巧本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如直观教学、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式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数学问题。

三、练习与活动设计教材中的练习与活动设计丰富多样,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也有拓展提高的挑战性题目。

这些练习和活动的设计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数学练习,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四、能力培养重点本教材的培养重点主要集中在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练习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与其他学科关联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关联。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在数学问题中融入生活情境、渗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等。

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六、教材风格与特色本教材在风格上注重简洁明了、图文并茂,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同时,教材在特色上突出了趣味性、实用性和互动性,通过丰富的插图、有趣的故事、互动性强的练习题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素质教育体现本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素质教育的体现。

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在知识点分布、教学方法与技巧、练习与活动设计、能力培养重点、与其他学科关联、教材风格与特色以及素质教育体现等方面都表现出色。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分析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分析(一)学情分析:一年级五班共48 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能熟练掌握10 以内的加减法和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的口算速度全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团结协作、主动探索的精神也得到培养,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学生的数学学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但还有个别学生由于年龄小或家庭方面的原因,计算、数学应用等方面与其他学生还有一些差距,本学期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全册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共10 个单元,第一单元是位置;第二单元是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拼组;第四单元是100 以内数的认识;第五单元是认识人民币;第六单元是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七单元是认识时间;第八单元是找规律;第九单元是统计;第十单元是总复习;另外还有两次数学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和小小商店。

2、编写特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增加了”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探索规律”、”统计”等五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①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②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

③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3)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①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②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积极、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课时安排:共计约58课时1.准备课………………………………………………约2课时2.位置………………………………………………约2课时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1课时4.认识图形……………………………………………约2课时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0课时6.11—20各数的认识………………………………约5课时7.认识钟表……………………………………………约2课时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0课时9.总复习……………………………………………约4课时`第一单元:准备课单元教学内容:准备课(第2~8页)单元教材分析:P2-3页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美丽的校园”,以小学为背景,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同时校园内外的事物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且每种数量不止一种,给数数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2009.2)李昔沂作为教师,必须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才能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教材,以达到最高的教学效率。

每一次,教师们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听教材分析,尤其是比较远的边下学校的老师,都希望通过这次的活动,能明确地把握每个知识点教学的尺度、能了解一些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因此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对于教师用书已经有的教材分析我也不再重复罗嗦,我只是在教师用书的基础上再作一些补充说明。

第一单元 位 置这单元包括“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四部分的内容。

生活中“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都具有相对性。

1、上、下:教学“上下”从3方面进行(1)两两比──对于两个物体,在位置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上下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

如图①的:猴子在马的上面,马在猴子的下面。

(2)三者比──对于三个或多个物体来说,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如图②中:小鹿在小兔的下面,小兔又在老虎的上面。

(3)下面有什么或下面有什么──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前、后:教学“前后”跟教学“上下”大致相同。

在这部分可以选择结合实际教会学生看站牌图。

3、左右: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1)观察的对象是无生命的物体(如下图),一般确定左右的标准是观察者。

圆的左边有(3)个三角形,右边有(4)个三角形。

(2)观察的对象是人或动物,有两种情况。

①② 动物园 火车站 公 园 人民路图书馆①当问及的问题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如下图),一般以人或动物为标准。

医生(左)手拿着注射器。

老虎握笔的是(右)爪。

②当问及的问题不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如下图),以谁为标准皆可。

女孩的左边是谁?小狗的右边是谁?如上左图,如果以观察者为标准,女孩的左边就是奶奶;如果以女孩为标准,女孩的左边就是爷爷。

像这样判断照片中某人的左边或右边是谁时,以照片中的人或看照片的人为标准都是可以的。

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好是标明参照的标准,如给下图中的某人或某动物加上标明参照标准的说话框,这样就没有异议了。

2、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方位感。

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的重点应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平面位置,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重点就应放在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上。

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多种活动,正、反两方面的活动都应设计,如指定一个物体,用行、列说出它的位置,或给出行、列去找对应的物体等,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成的资源:学生的座位来教学:先让学生用前后、左右说明同学的位置;再按教室的座位介绍好朋友的位置;接着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位置,再打乱座位卡,重新找座位。

一系列的活动,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逐步深入。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如对左、右的相对性只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初步感知,不要求进行抽象的判断,而对位置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即第几行第几个或第几组第几个等,不要求用数对来描述。

)“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仅供学生了解,单元要考核,期末不作为考试内容。

③ “位置”只是结合生活实际,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就可以了。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单元包括两部分的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一、计算十几减几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主要的方法是“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

1、“破十法”例:15 -最常用的“破十法”是把被减数拆分成几和10来减几。

如:15-9=(),先把被减数15拆分成5和10,先用10减9得1,再用1加5得6,所以15-9=6。

2、“想加算减法”例: 13-7=()点评:“想加算减”是先想减数和几相加得被减数,差就是几。

如:13-7=(),先想7+(6)得13,所以13-7=(6)。

在教学计算的初始阶段要注意让学生多摆、多圈、多说(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边摆小棒边说来帮助学生理解“破十法”(实物投影演示);如果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得比较熟练得话,“想加算减”的方法在计算十几减几时就会又快捷又能同时计算两道算式得结果,因此老师可以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

在教学时,应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优化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重点让学生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两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己发现有一种“破十法”的延伸方法还挺受学生欢迎的,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觉得好的话可以参考一下,有不妥的可以批评指正:当学完十几减9后,可以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列举出来,让学生计算,并找出规律。

让学生发现: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

让学生明白,多出的1实际是10减9得出的,所以凡是十几减9,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这样,就可以简单归纳:如,12-9=,减9多1,1+2得3,所以12-9=3;又如:15-9=,减9多1,1+5得6,所以12-9=6;如果是十几减8,就会多2,如此类推,减7就多3,减6就多4,那么,计算12-7=,想:减7多3,3+2得5,所以12-7=5;二、▲要注意P12做一做第2题和P13的第3题是不同的,教师要向学生说明,一道是圈减数,一道是圈得数。

▲P18第13题属于一道开放性题目:只有情境,没有问题,可以根据情境写出加法算法算式或者减法算式:按上下位置可以写出:7+6=13,13-6=7,13-7=6;按颜色可以写出:8+5=13,13-8=5,13-5=8,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行。

3、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会用数学的头脑解决问题。

P19“用数学”是本单元安排的解决问题的内容。

这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和前面有所不同,前面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一般都是直观呈现的,也就是说都是可以数出来的,所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数数来解决。

在这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有的没有直观呈现,只通过文字来给出(举例),因此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通过数来解决,只能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结合加、减法的意义来解答。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观察,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一要培养学生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这个单元的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教学一直是结合的。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多注意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先总体后局部;从左往右;从上到下;先文后图。

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图收集相关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进行计算或者是结合情景图提出问题,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进行计算;还要教会学生分析在情景图中对话框中的信息哪个先哪个后,从而确定计算的方法;二要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解决相关问题,三要培养问题意识,学会提出相关问题,四学会怎样用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 P23是整理和复习,这个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是要求能背过的。

要教会学生有规律的背,这个表横看是每一横行的被减数相同,竖看是每一竖行的减数相同,斜着看是每一斜行的差相同,找到了规律,背起来就容易多了。

好有一个很好的操作方法,就是学生用卡纸作出这些口算卡,正面写算式,背面写得数,用来进行口算训练,看正面可以算得数,反过来验证得数,看反面可以思考得数是十几的有哪些算式,效果很好。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一、教学内容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简单,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关键要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简单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

这学期主要通过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所学图形间的关系。

二、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1.引导操作与探索,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例1.(P27)要放手让学生操作(折、拼、摆、剪、做),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到:把两个以上的图形拼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等,这些都是图形的拼组。

并在操作中发现、知道正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的长度相等。

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等。

2.通过大量活动,感知各种图形间的关系。

(1)例2(P27)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

▲要注意问法,例如:由(4)个正方形拼成上图有(5)个正方形(2)例3(P28)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 由(8)个正方体拼成上图有(9)个正方体(3)做一做(P28)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用长方形的纸让学生一卷就做成一个圆柱。

▲P30第7用做成一个1”的对面是数字( ),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数字“6”的对面是数字( )。

正方体的图形有6个面,相邻面不会相对在一条线上,相隔的一个面才会相对,所以数字“1”的对面是数字(3);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2);而剩下6和5,不在同一线上,但它们在一条线的四个面两边就会如一个盒子盖和顶,因此也相对,所以:数字“6”的对面是数字(5 )。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读数、写数、数数、数的顺序、大小加减法计算等知识。

由于数的范围扩大,数数的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

但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口手一致地准确数数。

三、教学建议这个单元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主要让学生通过数一些具体事物如小羊、花生、豆子、小棒等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并在计数器上用算珠理解数位的意义,学会数的写法。

1、P32、33例1到例3是数数,属于第一个难点。

在数的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不知道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如49的下一个数是什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同桌轮流数、师生轮流数、一个数数一个当评判等;2、P34、35例4、例5是读数和写数,理解数位的意义第二个难点是,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活动去理解每一个数位的意义,(如例4中的教完24后可以让学生拨出42,说说“4”“2”所表示的意义,加深理解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知道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P36第2题呈矩阵排列的百球图,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数一数,不仅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了100个球的数量,而且还渗透了估计的方法,估计数量时,要有一个参照物,这里可以一行为标准,又可以每10个红球或蓝球为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