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泪液和唾液分泌减少为特征,受累部位主要包括泪腺、唾液腺、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

传统中医学将干燥综合征归类为“燥毒”,其中“燥”指的是人体液体不足,而“毒”则指的是病因因素积聚所致。

中医从燥毒的角度出发,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进行了研究。

干燥综合征的病因与多个因素相关。

中医认为,燥邪入侵人体,可导致津液亏虚,从而引发干燥综合征。

心火上炎、脾胃失调、肝肾阴虚等也与干燥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治疗干燥综合征应从清燥滋阴、清热祛湿、行气养血等方面入手,从而改善机体的湿润能力,达到抑制炎症反应和调整免疫功能的目的。

目前,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中医按摩等多种手段。

研究表明,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滋阴养肺、清热祛湿的功效。

黄芪、玄参、石斛等常用中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加唾液和泪液分泌,缓解干燥症状。

一些研究还发现,针灸和按摩等物理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经络,促进液体循环,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中医药在干燥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一项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唾液分泌量明显增加,疼痛感减轻,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下降。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通过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调节机体湿润能力、抑制炎症反应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目前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中医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具体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药物组方和治疗方法的选择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临床观察2023-11-06CATALOGUE目录•引言•干燥综合征的概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理论依据•临床观察研究设计•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优势和不足•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眼睛和关节的干燥。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西医治疗干燥综合征主要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容易复发。

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在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整体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探讨其作用机制。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

观察周期为12周,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口干、眼干、关节症状、生活质量等。

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02干燥综合征的概述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表现为口、眼、关节等部位干燥。

干燥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两类,其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指单纯干燥综合征,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则是在其他结缔组织病的基础上合并干燥综合征。

定义和分类干燥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口干、口腔溃疡、眼睛干涩、关节疼痛等症状。

诊断干燥综合征需要满足以下标准:涎腺功能下降、抗SSA和/或抗SSB抗体阳性、唇腺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其中抗SSA 和/或抗SSB抗体阳性是诊断干燥综合征的必要条件。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如口腔、眼、血管、肺和肾脏等。

临床表现为眼干、口干、皮肤干燥、体重下降、关节疼痛和肌肉疲劳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和负担。

目前,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时下,中医药的治疗干燥综合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其中燥毒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燥毒产生常常伴随着虚实、寒热、湿燥等病理因素,这些因素是燥毒病理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中医认为,燥毒的人体表现是因为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体内的湿气、燥气和毒素堆积和累积,相互影响和制约,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和疾病。

中医认为,燥毒证的治疗应该采取祛燥、化燥、通络、清热等方法,达到阳气温煦、机体协调、促进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的目的。

并且,治疗燥毒证还需要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解和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和治疗效果。

针对于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养阴润燥: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主要涉及到体内阴液的缺损和不足,因此需要采取养阴润燥的方法来保持身体的阴液平衡,达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目的。

常用的养阴润燥的中药有玄参、生地、银柴胡、甘草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膳或者药物治疗。

2.祛湿化燥:燥毒证常常伴随着湿气的累积和堆积,导致身体内部的湿气比重过大,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和症状。

因此需要采取祛湿化燥的方法来清除体内的湿气和燥毒,达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目的。

常用的燥湿治疗的中药有苦参、莪术、白菜薹、苍术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

3.补气化瘀: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会导致经络气血不畅通,导致身体的机能失调。

因此需要采取补气化瘀的方法来调整身体的气血,促进经络的舒畅通畅,从而达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当归、白芍、川芎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

干燥综合征患者证候演变及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

干燥综合征患者证候演变及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

3、调查问卷及评分方法
自行设计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中医症状、体征、 舌脉象等信息。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进行评分,无症状为0分,轻度、中度、 重度分别为1、2、3分。
4、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对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
干燥综合征患者证候演变及证 素分布规律的研究
目录

01 一、资料与方法
03 三、讨论
02 二、结果 04 参考内容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如唾液腺和泪腺, 表现为口干、眼干等症状。近年来,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研究逐渐受到。本 次演示旨在探讨干燥综合征患者证候演变及证素分布规律。
本研究发现,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证候演变趋势主要是以阴虚为主,逐渐出现气 阴两虚、阴虚内热等证候,随着病情加重,肝肾亏虚、阴阳两虚等症状逐渐明 显,部分患者伴有瘀血症状。这表明干燥综合征的病程较长,疾病进展过程中 阴液耗伤逐渐加重,同时伴有气血亏虚和瘀血阻滞等病理变化。
此外,患者的证素分布规律也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女性患者中阴虚、肝肾亏 虚等证素更为常见,男性患者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证素更为明显。这可能 与不同性别患者的生理特点、内分泌系统等差异有关。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红斑、鳞屑和瘙痒等症状。其发 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个因素,至今尚无根治方法。在临床上,银 屑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寻常型、关节型、脓疱型和红皮病型等。不同类型 的银屑病在证候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特点。
对于银屑病的证候分布研究,有学者通过对患者的舌象、脉象等特点进行分析, 发现不同类型的银屑病患者存在不同的证候分布特点。如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多 表现为痰瘀互结型和血虚风燥型,而关节型银屑病患者多表现为湿热型和寒湿 型。这些不同的证候分布特点为银屑病的中医证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干燥综合征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 收稿 日期] 0 l 1 — 7 2 1 一 1 0
干燥 综合 征 中医证 治研 究进 展
侯 昱
( 都 中 医药大 学 20 七 年制 本硕 连读 生 , 成 0 5级 四川 成都 607 ) 102 [ 中图分 类号 ] 42 8 [ 1 4 . 文献标 识 码 ] [ 1 B 文章编 号 ]04— 84 2 1 )3— 4 0 10 2 1 (02 0 25— 2
的临床观察[ ] 中西 医结合杂志 ,9 1 1 ( )3 8—39 J. 19 ,1 6 :6 6.
[4 汤清 明. 味地黄汤治疗 精子密度过高不育症 一附 1 1] 六 2例临床观
察 [ ] 辽宁中医杂志 ,9 1 1 ( )2 2 . J. 19 ,8 2 :2— 3
[] 6 杜元喜 , 王丽娜 , 崔平. 味地黄 丸辅助治疗 牙周炎 4 六 6例 [ ] 山 J.
东医药 ,o 0,0 1 :2 2 1 5 (8)8 .
[5 李 文献 , 向华. 化生精 丸 治疗男 性 不育 症 [ ] 河 南 中 医, 1] 宋 液 J.
2o 2 ( )6 6 . o2,2 5 :7— 8

[] 7 陈梅. 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 2型 糖尿病 合并高血 压 3 O例疗效 观
2 1 ,1 3 :2 5 7 0 1 3 ( ) 54— 2 .
[ 0 卖立欢. 1] 克罗米芬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排 卵功能 障碍性 不孕 10 5
例 [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O0,9 1 )4 . J. 2 1 1 ( 9 :2 [ 1 史颖莉. 1] 试析六 味地 黄丸在 调周 法 中的作用 [ ] 哈尔 滨 医药 , J.
察 [ ] 医药世 界 ,o 6 8 6 9 J. 2 o , ( ):9—1o o. [] 8 刘小虹 , 周嘉洲. 六昧地黄汤( ) 丸 治疗月经 病举偶 [ ] 湖南 中医 J.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
干 燥 综 合 征 ( orn sn rm , 患 ,  ̄ ge y do e 伤津耗 阴, 壅塞气 机 , 毒伤络 脉 , 阴 孙宇扬 等 用生津 口服液治疗 利用 免
s小 鼠模 型 6 , 0d 结 s) s 是一 种 主要 累及外 分 泌腺 体 的慢 虚 、 毒 、 瘀 三 者 相 互 胶 着 。许 扬 疫诱 导 法 建 立 的 S 燥 血 生 S小 鼠颌 下 性炎症性 自身免 疫病 , 临床 除有 涎 腺 等 认 为 , 论 各 种 原 因 导 致 内 燥 症 果 : 津 口服 液 可 以 减 轻 S 无 和 泪 腺 受 损 、 能 下 降 而 出 现 口干 、 功 眼 状出现 , 水液代谢 障碍 是问题关 键 , 故 腺的淋巴细胞浸润 , 改善 病理表 现 , 减
燥 ” 病 机 。清 代 名 医 张 千 里 在 临 证 虚 、 的 气郁 、 络滞为其病机关键 …。 良好 。 中又认 识 到 “ 上燥 在气 , 下燥 在血 , 气 12 实验研究 金 桂 兰等 运用气 2 2 名家 经验 . .
朱 良春认为 ,S乃燥 S 竭 则 肝 伤 , 竭 则 胃 涸 ” J 沈 金 鳌 的 阴 双补 法 对 S 血 。 S小 鼠 进 行 实 验 研 究 , 中 邪 日盛 , 久成 毒 , 蕴 煎灼 阴津 , 伤及 脏 《 杂病源流犀烛》 则提 出“ 故燥 之为病 , 药 组 给予 增 液 布 津 汤 ( 物 组 成 : 门 腑 , 药 麦 导致津伤成燥 , 盛伤津 。治疗大 燥 皆阳实阴虚 , 液衰耗 所致 ” 归纳起 冬 、 血 。 黄芪 、 子 参 、 杞子 、 太 枸 生地 黄 、 赤 法 即甘 寒养 阴, 凉 培土 , 甘 甘淡 健 脾 ,
干外 , 尚有 其他 外分 泌 腺及 腺 体外 其 “ 延 并 三焦者 , 渎之 官 , 决 水道 出焉 ” 三 焦 轻 颌 下 腺 的 破 坏 程 度 , 缓 其 萎 缩 , , 他器官 的受 累而 出现多 系统损害 的症 气 化 不 畅 才 是 S 的 本 质 所 在 。 潘 且 还 能 降 低 S S小 鼠 的 抗 原 特 异 性 抗 S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口干、眼干和全身干燥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可累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皮肤等多个系统,其病因尚不清楚,目前仍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案。

然而,燥毒学说却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治疗思路,燥毒药物的运用也得到了新的认识和评价。

燥毒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独立疾病范畴,是指机体内燥湿气从肌表上渗透经络,在腠理间凝结成燥毒,导致气滞血瘀,腠理郁闭的一种病理状态。

燥毒药物是采用燥湿化燥和解毒通络的药物,治疗燥毒病的治疗方法。

随着燥毒学说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燥毒药物对治疗干燥综合征也有一定的疗效,这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燥湿化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

研究发现,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能够促进人体体液分泌和腺体分泌,提高唾液和涕液分泌,改善口干、眼干和鼻干症状。

同时,丹参还可以降低炎症介质的浓度,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全身干燥症状。

当归是一种通经活血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滋养血液的作用。

研究发现,当归在治疗干燥综合征方面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改善口渴、口干、眼干等症状,同时还能够提高唾液和分泌物的分泌量。

当归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

石菖蒲是一种辛、温、苦、微毒的中草药,具有燥湿解毒、祛寒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

研究发现,石菖蒲能够促进唾液分泌,改善口干症状,同时还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除了以上几种燥毒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燥毒药物也具有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

如乌头、天南星、白芨、石膏等药,都有利尿、清热、祛风、化湿的功效,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中成药桂附地黄丸、龙胆泻肝丸、六味地黄丸等也能够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总之,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中医燥毒学说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治疗思路。

燥毒药物能够改善口干、眼干、全身干燥等症状,提高体液和腺体分泌量,抑制炎症反应,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气 海 、 海 、 阴交 、 溪 、 冲治 疗 s4 血 三 太 太 s0例 , 果 治 疗 组 总有 结
气养阴生津 润燥 , 用 生脉 饮 加 味。张小 如 将 s 方 s分 为 3
型 。 阴虚 内热 型治 以滋 阴生 津 、 热 润 燥 , 用 一 贯 煎 合 竹 叶 清 方
效率 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白桦 等” 观察 电针治 疗 s s的临 床疗效 , 结果 电针治疗组不仅临床有效率高 于西药 对照组 , 而 且发现 电针能够调 节体 内免 疫球蛋 白, 能通 过机体 的 自身 免 疫功能改善达到治 疗 目的。许扬等 总结 出 四辨 ( 燥 、 辨 辨 津液 、 辨经络 、 辨舌脉) 统一经 、 针刺三部行 ( 、 、 天 地 人三部 ) 的 临床辨证和治疗思路 , 将治疗的重点定位 于三焦 , 取穴 以三焦
S , 果 患者 口干 、 干 、 肤 干 、 便 干 明 显 改善 。 S结 鼻 皮 大
2 针 灸 治 疗
身免疫性疾病 , 临床表 现为难 以忍受 的 口干 、 眼干 等 , 可引起 其它脏器损害 , 如间质性肺炎 、 肾小管酸 中毒 、 萎缩性 胃炎 、 肝 脏损 害等 。本病属 中医“ 燥证 ” “ 、 虚劳 ” 等范 畴。现 将近年来
( )3 . 1 :8
[ 张 水艳 , 瑞 , 秀 惠 . 菊 清 润 胶 囊 治 疗 原 发 性 干 燥 综 合 征 5 6] 李 朱 金 0
例临床 观察 [ ] 中医杂志,09,0 8 :0 J. 20 5 ( )7 8—7 1 1. [ 蔡风信 . 阴润燥汤治疗 干燥综 合征 4 7] 滋 6例 [ ] 河北 中医 ,09, J. 20
干燥 综 合 征 ( S 是 主要 累及 外 分 泌 腺 体 的 慢 性 炎 症 性 自 S)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由于体内缺乏水分或水分流失过多而导致的症状,包括干燥的皮肤、口干、眼干等不适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干燥综合征被归类为“燥”证,燥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燥润燥,以使体内的阴阳平衡,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于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理论支持。

一、中医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在《内经》中有云:“思则伤脾,悲则伤肺”,认为情志不遂或过度忧郁,会导致人体内部的津液耗损,从而出现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中医认为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对于预防和治疗干燥综合很重要。

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治疗上也以调理这三脏功能为主要手段。

二、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1. 清燥润燥中药的应用清燥润燥的中药是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主要药物,其可以补充体内津液、滋润肌肤,从而缓解干燥不适症状。

常用的清燥润燥中药包括玉竹、麦冬、百合、芦根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滋阴补液、清热生津的作用,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促进身体的恢复。

在中医理论中,干燥综合征往往伴随有咳嗽、气喘等症状。

一些湿燥平喘的中药也被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

例如紫菀、贯众等中药可以清热燥湿,止咳平喘,从而减轻干燥综合征伴随的呼吸道症状。

除了中药治疗外,针灸也是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常用方法。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增加津液分泌,从而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一些研究还发现,通过选择特定的经络和穴位进行针灸可以更好地治疗干燥综合征,例如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等。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在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在中药治疗方面有了更多的临床经验,也在针灸、运动疗法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现。

需要注意的是,干燥综合征的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摘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口干、皮肤干燥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本文通过研究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燥毒在干燥综合征中的作用以及传统中医药中燥毒的应用。

分析了现代药物对干燥综合征治疗的启示,以及燥毒论治的临床研究进展。

燥毒论治在干燥综合征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展望未来,燥毒在干燥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燥毒论治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皮肤干燥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干燥综合征的困扰。

传统中医药认为,干燥综合征与体内燥毒有着密切的关系。

燥毒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体内的燥热邪气,可以导致机体失衡,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包括干燥综合征。

研究背景:随着人们对传统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燥毒在干燥综合征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治疗。

通过研究燥毒在干燥综合征中的具体机制,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靶向治疗策略,同时也可以为现代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启示。

深入研究干燥综合征的燥毒论治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望为传统中医药的现代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分析燥毒在干燥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总结传统中医药中燥毒的应用经验,探讨现代药物对干燥综合征治疗的启示,总结燥毒论治的临床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燥毒论治在干燥综合征中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燥毒在干燥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研究,旨在为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为燥毒论治在干燥综合征中的深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干燥综合征的定义和病因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点是全身或局部皮肤、黏膜、眼睛等器官组织表面分泌物减少或失调而导致的干燥症状,容易出现干燥、瘙痒、脱屑等不适感。

干燥综合征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补 肾水 阴寒 之虚 , 而泻 心火 阳热之 实 , 除肠 中燥热 之
前 已属全球性疾病 ,0 9 %以上患者为女性 , 多见 于
3 0~5 岁 。其发 病率 仅次 于类 风湿 关节 炎 。 中医 0 认为, 本病 属 “ 证 ” 燥 范畴 ; 也有 认为 因其 可累及 周身 故称 为 “ 痹 ”关节 疼痛 者属 于 “ 周 , 痹证 ”有脏腑 损 害 , 者 , 肾 、 等受 损 , 之 为 “ 如 肝 称 脏腑 痹 ” 。全 国 中医痹 证委 员会 所著 《 痹病 论治 学》 称本病 为 “ 痹 ” 燥 。
3 例 , 效 4 ( 25 %) 有 效 2 例 ( 81%) 对 照 2 显 例 1. 0 , 5 7 .3 ; 组 采 用 雷 公藤 多 甙 片 口服 , 两组 临床 疗效 无 显 著 性
黏 、 易咯出; 不 或痰 中挟 血 , 量少 色 暗 ; 或声 哑 午后 颧
红 , 热盗 汗 , 潮 手足 心热 , 日渐消瘦 ; 肤 干燥 或麻 木 皮
风 湿病 - 节 炎 2 1 第 1卷 第 3期 Rh u t m n trt 01 Vo. . . 5关 0 2年 e mai a dAr i s s h i 2 2. 11 No3
干 燥 综 合 征 中 西 医 治 疗 研 究 进 展
朱跃 兰 , 卫 霞 靖
【 摘 要】 本文对干燥综合征 的古籍文献 , 中医辨证治疗 、 单方验方 、 针药并用治疗 , 西医局部治疗 、 全身
阴 阳双 补 , 。 主 兼 以祛 瘀 生 新 之 法 , 投 以甘 补 肾为 在 寒 、 润 药物 的 同时 , 以性 味温 润 之补 益 脾 阳 、 清 辅 肾 阳的 药 物 ( 骨碎 补 、 骨 脂 、 断 、 寄生 、 合 、 补 川 桑 百 生

干燥综合征中医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中医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中医研究进展张瑾顾军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论治综述干燥综合征(sjagren§syndrome,SS),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30一50岁女性,男女比例为1:9~20。

它包括原发性Ss或继发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继发性SS,其中原发性SS的发病率为0.3%一0.7%,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除有明显的口干、眼干等干燥症状外.还可伴发其它脏器损害,如间质性肺炎、肾小管酸中毒、萎缩性胃炎、肝脏损害等…。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SS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可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

现将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l病因病机SS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和病毒感染有关,发病机制则与患者体内免疫紊乱密切相关BJ。

有研究表明旧’4J,SS患者在未知病因作用下,腺上皮细胞活化,产生IFN一1、TNF—a等细胞因子。

表达HLA・Ⅱ类分子与抗原(病毒/自身抗原)接触并结合.起着递呈细胞激活CD4*T细胞的作用,导致CO;T细胞增多,继而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IL-2、TNF、IFN等),使局部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和损伤,如此周而复始,炎症向慢性化发展。

BAFF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它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的一个新成员”J。

现已证实,BAFF过表达参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其作用为促进T细胞的活化,并能诱导B细胞的成熟、存活、增值和分化,并同时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含多种自身抗体和细胞因子,再促进腺上皮细胞HLA・Ⅱ类分子表达,从而持续不断地使B细胞活化,造成局部炎症迁延不愈。

中医文献中无干燥综合征病名记载,按其症状可隶属于中医“燥证”、“痹证”、“燥痹”等范畴。

1997年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统一称为“干燥病”,病因多指燥邪。

董振华∞1认为,该病以阴虚为本,瘀、痹、燥象为标,其中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其产生原因主要有:因燥致瘀、因郁致瘀及因虚致瘀。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中医燥毒论治认为,干燥综合征是由于人体津液不足,燥邪乘虚而入,阻滞经络,导致机体失去湿润而出现干燥症状的疾病。

治疗的关键是祛除燥毒,补益津液,调理经络,以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研究发现,中药中的某些药物具有清热化燥、滋阴养液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熟地黄具有滋阴养液、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改善口干、皮肤干燥等症状。

黄芪则具有益气固表、养阴生津的作用,可以改善疲乏无力、口渴多饮等症状。

中药还可以通过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有效缓解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中医燥毒论治还可以通过膏方的应用,直接作用于皮肤,改善皮肤的干燥症状。

研究发现,一些中药膏方具有滋润皮肤、祛除燥邪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皮肤干燥情况。

中医燥毒论治还包括生活调理和饮食调理等方面。

研究发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具有积极的作用。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等都可以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从而减轻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眼睛、口腔、鼻腔、肺部、消化道等黏膜干燥不适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燥毒理论作为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干燥综合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从燥毒理论探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中医认为,人体各组织器官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精气、气血和津液,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其润泽作用对人体各个系统的正常机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燥毒是指外邪或内伤引起人体液体无法正常代谢,而在体内滞留不散的毒邪。

在干燥综合征中,燥邪影响了人体的津液代谢,导致津液耗伤,从而引发了眼、口、咽喉等部位的干燥症状,因此治疗干燥综合征需要从清燥、祛毒的角度综合调理人体津液。

燥毒论治在干燥综合征中的应用。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方法主要包括清热润燥、滋阴益津和祛痰化瘀等。

清热润燥主要通过中药中的苦寒、甘凉等性味对病证进行调理,以解除体内燥毒的滋生和聚结。

滋阴益津主要是通过中药的甘温、润泽等性味调理,以增加体内津液的生产和营养,达到清润调和的效果。

祛痰化瘀主要是通过中药的苦寒、辛温等性味调理,以排出痰浊和瘀血,达到调理气机的作用。

燥毒理论丰富了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手段,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燥毒论治在干燥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

燥毒理论在临床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清热润燥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干燥综合征引起的口干舌燥、眼干鼻燥等症状。

滋阴益津的方法可以有效增加体内津液的生成和营养,改善干燥综合征引起的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

祛痰化瘀的方法可以有效排除体内的痰湿和瘀血,从根本上调理干燥综合征的病机,因此燥毒论治在干燥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总结。

燥毒理论在干燥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目前,关于燥毒理论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需要加大燥毒理论在干燥综合征中的研究投入,积极探索更多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干燥综合征的证型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的证型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的证型研究进展摘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相对较高的风湿免疫病,西医学主要采用替代和对症处理,但其副作用较多,中医药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在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疗效显著,但当下本病分型较多,无统一辩证标准,现就近年来有关中医辨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证型分布【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394-02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临床常累及多系统,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常以明显的口干、眼干、肤干、反复发作的腮腺肿大以及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1]。

干燥综合征在中医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 当属于中医“燥证”范畴。

路志正在《路志正医林集腋》中提出“外燥之痹多兼风热之邪,其治当滋阴润燥,养血祛风”,明确提出“燥痹”的病名[2]。

现代西医学主要采用替代和对症处理(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调节剂) ,但其副作用较多。

中医药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在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疗效显著,显示了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治疗SS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但当下本病分型较多,无统一辩证标准,现就近年来有关中医辨证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古代病因病机对于燥痹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均有着不同的见解。

《黄帝内经》谓“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论及:“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病人言我满,为有瘀血也。

”最早提出了瘀血致燥的发病机理。

金•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论》云:“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

涩枯者,气衰血少,不荣于皮肉,气不通利,故皮肤皲揭而涩也,及甚则麻痹不仁。

”燥邪为病,不但有内外阴阳之分,而且外燥和内燥常相互影响,互为交感。

干燥综合征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王桂珍;黄传兵;谌曦;汪元;张皖东;刘健【摘要】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累及唾液腺和泪腺等外分泌腺为主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

中医学文献多以“燥证”“虚劳”“痹证”记载。

由于该病既有口干、眼干等干燥的特点,又有关节肿痛及经脉痹阻的表现,现代中医将该病命名为“燥痹”。

该文从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角度论述其中医药研究进展。

%Sjogren′s syndrome is a kind of chronic and systemic autoimmune disease which mainly involves exocrine glands such as sali-vary gland and lacrimal gland.Chinese literature called it“dryness”,“consumption”,“arthralgia”.Due to dry mouth,dry eye,joint swell-ing and pain and meridian blockage,the disease is named “drypar alysis”in modern Chinese medicine.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Sjogren′s syndrome from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TCM,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different angles.【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6(020)011【总页数】4页(P2013-2015,2016)【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中医药;临床研究【作者】王桂珍;黄传兵;谌曦;汪元;张皖东;刘健【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安徽合肥 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安徽合肥 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安徽合肥 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安徽合肥 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安徽合肥 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安徽合肥 230031【正文语种】中文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外分泌腺病变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除外口眼干燥、皮肤干燥、腮腺肿大、关节疼痛等主要临床表现[1],尚可影响其他脏器、系统,如心脏、肺脏、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

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1 诊 断标 准 西 医诊 断标 准参 照 2 0 . 2 0 2年 干燥综 阴两 虚证 (4例 。4 ) 阴虚 湿 热证 ( l例 ,1 亦 1 1% 、 1 l %) 合征 国际分 类 ( 断 ) 准【 中医证 候辨证 标 准参 照 占一 定 比例 , 虚 内燥证 ( .%) 诊 标 t 1 ; 阴 5例 5 最少 见 。
准 本研 究通过 对 10例 S 0 S患者辨证 资料 的 回顾性 不 畅 . 苔黄腻或 白腻 舌 研究 , 分析 总结 本 病 中 医证 候特 点 、 证 分 型规 律 , 2 研 究 方 法 辨 希望 对本病 中医证 候 、辨证 论治 规律 的规 范化 研究 21 观 察方 法 患者 就诊 时收集其 临床 资料并进 行 . 提供一定 依据
验及 S S临床 特点 . 初步 将本 病分 为 以下 5个 主要证 络 滞 证 的 5 .%( 8例 ) 71 2 、气 阴 两 虚 证 的 5 .%( 71 8 、阴虚湿 热 证 的 5 . 6例 )病 程 均 在 5年 以 45 %( 型 : 1 阴虚 内燥 证 : () 口干 欲饮 , 眼干涩 , 腔干燥 , 例 ) 双 鼻
《 中医虚证 辨证参 考标 准 、 中医 临床诊疗 术语 . 《 证 32 各证 型与 病 程 的关 系 阴 虚 内燥 证 多 见 于 S . S
候 部分 》 、 实用 中 医风湿病 学》 和 新世纪 全 国高等 初期 , 例 的 8 . 4例 ) 嘲《 病 00 %( 病程 少 于 5年 : 虚络 滞 阴 中医 院校规划 教材 《 中医诊 断学 , 合我们 临床经 证 、 阴两虚证 、 结 气 阴虚湿热 证多 见于 S S中后期 , 阴虚
干燥 综 合 征 (jge ’ S n rmeS ) 一 种 主 证候 。 头晕 目眩 , Sorn S y do ,S 是 如 面色苍 白 , 多梦 失眠 , 女子 月经 量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包括眼睛、口腔、皮肤、鼻腔和生殖器官等黏膜干燥以及关节、肌肉、神经和内脏等器官干燥的一种全身疾病。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干燥综合征属于“燥”证范畴。

中医将眼、口、鼻、肺、大肠、胃等器官粘膜干燥与燥邪有关,粘膜干燥使气滞、津液减少,关节、肌肉、神经、内脏等多种部位的干燥与气血两虚以及津液亏耗有关。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方法一般都是清燥润燥、益气生津,调理气血津液,保持内脏器官和全身的湿润,达到治疗目的。

但是目前对于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不够深入,因此本文将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多种药物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方法多以清燥润燥为主,如黄芪、枸杞子、生地黄、麦冬等具有益气清燥、滋阴润燥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一些药物还具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如夏枯草、银花、金银花等药物能够清热解毒、生津润燥。

这些药物均是通过调理气血津液,保持机体湿润而达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目的。

针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还包括中药外治疗法。

如中医经络理论指出,通过局部穴位按摩、外敷等方法能够刺激气血,调理机体津液,从而达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目的。

口腔干燥可通过压迎香穴、迎香穴等穴位按摩,达到通经活络、生津润燥的效果。

而外用人参、地黄、金银花等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中药制剂,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这些中药外治疗法不仅治疗效果确切,而且无毒副作用。

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研究方面,目前关于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尚不清楚,尚未有明确的病因。

研究表明,干燥综合征可能与人体内燥邪的侵袭有关,其主要表现为气滞、津液亏耗,内脏器官和全身的湿润不足。

对此,中医研究人员认为,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可能与燥邪致病有关,因此治疗方法也是以清燥润燥、益气生津为主要措施。

干燥综合征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i n g a n d p a i n nd a me r i d i a n b l o c k a g e. t h e d i s e a s e i s n a me d“ ry d p a r a l y s i s ”i n mo d e m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T h i s a r t i c l e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干燥综合征( S j o g r e n S s y n d r o m e , S S ) 是一种 以 外 分 泌 腺 病 变 为 主 的慢 性 炎 症 性 自身 免 疫 病 , 除
外 口眼干燥 、 皮肤 干燥 、 腮腺肿 大 、 关节 疼痛等 主 要临床表 现… , 尚可影响其他脏 器 、 系统 , 如心脏 、 肺脏 、 肾脏 、 神经 系统 、 血液 系统等 。中医 尚无 与
安 徽 医 药
A n h u i Me d i c a l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J o u r n a l 2 0 1 6 N o v , 2 0 ( 1 1 )
. 2 0 1 3.
干燥综合征 中医药治疗临床研 究进展
王桂珍 , 黄传兵 , 谌曦 , 汪元 , 张皖东 , 刘健 ( 安徽 中 医药大 学第一 附属 医院风 湿病科 , 安徽 合 肥 2 3 0 0 3 1 )
痹” 。该文从干燥综合征 的中医病 因病 机 、 辨证论治等 角度论述 其中医药研究进展 。
关键 词 : 干燥综合征 ; 中医药 ; 临床 研究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6 4 6 9 . 2 0 1 6 . 1 1 . 0 0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流变学、影Βιβλιοθήκη 学以及动物实验等方面,对 SS 证候、治 法进行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现就近 3 年的 SS 中医证 候学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理论研究
2 辨证分型
证候与治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但不同医家的辨 证分型不尽相同。有以临床症状分型的。王方石等[13]将 本病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及湿热瘀滞型。
涸,脏腑不荣,津液输布失常为主,标实主要是瘀毒互 袁智宇[16]认为从发病部位说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分。
结。近年来不少医家对其病机证候有了新的补充,进一 上燥病及心肺,中燥涉及脾胃,下燥病在肝肾大肠。并
步发展了 SS 的证候学理论。戴恩来等[4]提出从肺论治 以五脏阴虚为辨证基础。陈浩等[17]将本病分为阴虚津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的发病率在我 为本病是痰火交结阻于脉络,脉道不通,津液化生不利,
国高于 RA,占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首位[1]。患者生理和 输布失常之故。吕文增[10]认为湿热郁遏气机,津液生成
心理的适应状态显著受损,生存质量下降[2 ̄3]。中医学治 不足,组织器官及孔窍失其濡润导致本病的发生。胡建
根据 SS 临床特征,当属“燥症”范畴,也有将其归于 陆瑾[14]将其分为阴虚内热型、气阴两虚型、湿热型、脾胃
“内燥”“顽燥”、“燥痹”、“痹症”、“燥毒症”或“虚劳”范 阳虚型、气血瘀阻型。大多医家则以阴虚为本分型。陈
畴。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以阴液亏损,津枯液 颖等[15]将 SS 分为肝肾阴虚、脾胃阴虚、气虚血瘀 3 型。
being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Sjogren’s syndrem[e J].Clin Exp Rheu matol,2000,18(5):597- 600. [3]Valtysdottir ST,Gudbjornsson B,Lindqvist U,et al.Anxiety and depre- ssio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Sjogren’s syndreme[J].J Rhermatol, 2000,27(1):165- 169. [4]戴恩来,王庆胜. 从肺论治干燥综合征体会[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 22(2):9- 10. [5]李晓梅,欧阳兵.干燥综合征从脾阴虚论治刍议[J].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报,2003,27(6):415- 416. [6]张占铸.治疗干燥综合征重在健脾浅识[J].中医药学刊,2004,2(2 4):703. [7]李荣峰.东垣清燥汤为主治疗干燥综合征[J].中医药学刊,2006,24 (1):162- 163. [8]潘利.从气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思路探析[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 (10):15- 16. [9]姚楚芳,蒋树龙.中医异病同治法临床应用体会[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 报,2004,18(3):26- 27. [10]吕文增.三仁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80 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4,
参考文献:
[1]张乃峥,曾庆馀,张凤山,等.中国风湿性疾病流行情况的调查研究[J].
·78·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年第 40 卷第 9 期 SH.J.TCM Sep., 2006; Vo1.40 No.9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7,1(1):31- 33. [2]Valtysdottir ST,Gudbjornsson B,Hallgren R,et al.Psychological Well-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学;综述 【中图分类号】 R44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1334(2006)09- 0076- 02
Resear ch Pr ogr ess of Chinese Medical Syndr ome of Sjogr en Syndr ome
·76·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年第 40 卷第 9 期 SH.J.TCM Sep., 2006; Vo1.40 No.9
综述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周 珺 陈湘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 200032)
【摘 要】 对近 3 年有关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学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作回顾整理。结果认为目前对干燥综合征的辨证 分型尚存在分歧,缺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实验研究总体水平不高。如能在以上方面的研究中取得进展将有助于干燥综合征 中医证候机理的揭示,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6.1 采取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 SS 的中医证候 学研究 目前还未见到关于 SS 中医证候规律的流行病 学调查报道。SS 的证候特点复杂;诊断及证候标准不统 一;病期、病程不同;地域、气候有差异,可能是导致缺乏 此类研究的原因。采用科学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将有 助于使 SS 证候分布规律在科学的对照和较大规模的协 作中逐步明晰。 6.2 建立统一的证候分型标准 由于医家对 SS 的病 因病机认识尚不完全一致,故在临床分型和辨证论治上 缺乏统一的标准,缺乏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先进的科 学实验方法和严格科研设计下的基础研究。立足于中 医理论,开展系统的基础研究,制定统一的中医诊断、分 型标准,在研究各型证候特点及发生机制的基础上,探 讨证候演变规律及不同证候转化关系,将有助于临床治 疗。 6.3 加强 SS 的中医证候实验研究 虽然已在 SS 的临 床化验及实验研究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总体 水平不高。加强 SS 中医证候的实验研究,有利于增强 对 SS 不同证型的病因病机本质的认识,做到宏观辨证 与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6.4 SS 证候研究需要在病、证、治的背景下逐步深入 辨证治疗既有“证法对应”之常,又有把握标本,谨守病 机,随证加减之变。证候与治法是联结点、方药为效应 点。对 SS 证候与治则、治法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将有助 于揭示中医药治疗 SS 的证效机理。
[ 作者简介] 周珺( 1977- ) , 女, 浙江镇海人, 在读博士生, 医师, 主 要从事中医风湿病的临床研究。
(13.8%)。丁之江等[19]认为气阴两伤型、血瘀阴枯型、燥 毒生风型依次代表 SS 从早期到晚期的疾病发展过程。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年第 40 卷第 9 期 SH.J.TCM Sep., 2006; Vo1.40 No.9
证分型治疗 SS 的病例 968 例,其中阴虚内热型 364 例 肺的布津功能障碍是本病的根本病机。潘利[8]从气论治
(37.6%),气滞血瘀型 188 例(19.4%),气虚阳弱型 161 SS,认为本病发病与气虚、气机失调有关。姚楚芳等[9]认
例(16.6%),燥邪犯肺型 121 例(12.5%),其他 134 例
疗 SS 的特色是辨证论治,证候机理一直是相关研究的 东等[11]则认为 SS 以燥热邪毒为本,干燥津亏为标。马
重点和难点。目前的方向主要在于一定范围的调查对 武开[12]也认为毒瘀在本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津枯
照研究,从 SS 病理改变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免疫系统、血 血瘀,燥热成毒”是本病的根本病机所在。
干燥综合征的观点,认为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失常就会 亏和气阴两虚型,用酸甘化阴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引起津液的输布障碍而出现 SS 的诸多症状。李晓梅等[5 ̄6] 3 证候分布规律 认为脾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脾失健运,影响津液气血
姜迎萍等[18]2003 年查阅了近 10 年文献,统计了辨 的生成导致疾病发生。李荣峰[7]也认为脾的生津、升津,
·77·
马伟明等[20]提出本病有如下证治规律:初期为营卫不 5 与动物实验研究的关系
和,中期为气滞阴亏,重症为阴虚火旺,后期为阴亏血 瘀。刘征堂等[21]认为疾病早期,系统性损害较轻者,从 肺论治;中晚期,系统性损害较重者,从肝肾论治。随湿 热内阻、瘀血阻滞、徵瘕、阳虚等兼证不同加减用药。刘 志勤[22]以上中下三焦病变辨治本病,认为病之初在肺, 多为燥邪或风热之邪伤肺,耗伤津液所致;病及脾胃为 中焦;病及下焦,肾阴不足。王立新等[23]观察 48 例 SS 患者,结果显示阳虚津结型患者较肝肾阴虚型甲状腺功 能减退更明显。杨光辉等[24]用润燥解毒汤治疗 SS,发现 治疗前后 La/SSB 抗体阳性患者眼部检查积分差远较 La/SSB 抗体阴性患者低。
4 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口干症状,减少其饮水量,从整体上改善模型动物的气
魏强华[25]观察 92 例 SS 患者,51 例检测血液流变 阴两虚的症状。
学,在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 6 评价与建议
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等指标中有 1 项异常者 占 33%,有 2 项及以上异常者占 47%,用清热活血法治 疗取得满意疗效。周定华等[26]观测到丹地琼玉颗粒(养 阴生津)对 SS 模型鼠的唾液流量、CD4+、CD4+/CD8+及自 身抗体等指标上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 是通过抑制 T 细胞活性,调整失衡的 Th 和 Ts 细胞,减 少自身抗体产生,进而增加鼠唾液流量,减轻其口干症 状。钱垠等[27]认为 β2- M 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 SS 患者 的病情活动。用养阴润燥、宣肺布津、通络行瘀的增液 布津汤治疗患者 30 例,结果患者口干、眼干症状缓解明 显,血 β2- M 下降显著。潘文萍[28]观察了 39 例 SS 患者, 应用清热解毒、润燥化瘀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患者升高 的 lgG、lgA、lgM 水平,调节细胞、体液免疫或细胞因子 网络,达到有效治疗本病的作用。刘菁等[29]运用清润燥 热、生津止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治疗 36 例 SS 患 者,治疗前后比较 99m 锝腮腺功能试验均有好转。魏强华 等[30]利用 99mTcO4 腮腺显像技术观察 24 例患者运用清 热活血中药的疗效,结果表明,清热活血中药对干燥综 合征患者腮腺的摄取和排泌功能都有显著改善,从而减 轻口干症状。华虹等[31]选择 80 例 SS 患者与 20 例健康 对照者比较,发现前者外周血中 SOD 及维生素 C 水平 降低,LPD 水平增高。并根据中医四诊将患者分为肝肾 阴虚及脾胃阳虚两个亚型,检测后发现肝肾阴虚型患者 上述指标的变化较脾胃阳虚型患者更明显。张洁等[32] 将 60 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分为阴虚型、肝郁气滞 型、阴阳两虚型、脾胃气虚型,行 X 线和(或)CT 检查。 结果发现阴阳两虚型肺部表现最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