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审批办事指南
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7.01.20•【文号】文物保函〔2017〕75号•【施行日期】2017.01.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关于加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文物保函〔2017〕7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以下简称“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基础组成部分,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同构成了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整体。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切实做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有效遏制其快速消失的趋势,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约占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80%,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实物载体和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传承纽带。
加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对于全面提高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历史文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应从文物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认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作为重要基础工作,加强统筹规划,完善保护体系,健全管理机制,制定保护措施,扎实推进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工作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域内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加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
县级文物行政部门应探索建立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登录、发布机制,可牵头成立由文物、文化、住建、民政、地方志等部门以及专家、社会公众代表等组成的文物审查委员会,审核、确定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价值和保护措施。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办法【最新】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管理,规范不可移动文物的合理利用,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地域文化特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不可移动文物,是指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依法登记的尚未被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
第四条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管委会)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
市、区县(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管委会)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公安、财政、教育、旅游、宗教、消防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
第六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内容,并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
健全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网络,逐级落实文物安全责任。
建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员制度,推行政府购买文物保护服务,逐处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单位或责任人。
第七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
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专项资金列入市、区县(市)财政预算,专项用于不可移动文物安全设施维护和文物保护员工资。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的事业性收入和社会捐赠专门用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八条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教育、科技、网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单位,共同做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7号

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正文:----------------------------------------------------------------------------------------------------------------------------------------------------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7号)《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已于2010年9月29日经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年9月29日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2010年9月29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文物保护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文物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其文物保护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涉及文物保护的重大事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文物保护专家咨询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制定重大文物安全事故防范预案,督促检查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收藏单位落实文物保护安全措施,加强对民间收藏文物流通的监管;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文物保护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
国有文物保护单位门票收入和其他事业性收入,专门用于文物保护。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可以在法定权限内,委托文物管理机构等具备法定条件的事业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对保护文物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或实施原址保护措施审批制度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或实施原址保护措施审批制度一、责任单位湖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博物馆处。
二、责任人文物保护处、博物馆处分别实行处长负责下的岗位分工责任制,处长主持处内全面工作,并对处内工作负全面责任。
行政许可项目实施责任人为处长,承办人设立A、B角,主办人为A角,协办人为B角。
当A角不能承担工作任务时由B角承担。
三、审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四、申报条件(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1、有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的充分理由;2、修缮方案的设计符合法律的规定,修缮方案设计经专家评审通过;3、承担修缮工程的单位具有文物保护工程资质;4、有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条件及措施。
(二)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实施原址保护措施:1、保护措施的方案设计符合法律的规定,方案设计经专家评审通过;2、实施保护措施的施工单位具有文物保护工程资质。
五、申报材料(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1、初审意见:如申请单位位于市、州级城市,则须提供由市、州级文物行政部门对该事项的审核意见;如申请单位位于县(市)级区域(不含市、州级城市的区),则无须市、州级文物行政部门对该事项的审核意见,只须提供县(市)文物行政部门对该事项的初审意见。
2、申请人需以书面形式提供如下申请材料:①、修缮单位或个人要求对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的申请书;②、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的文物行政部门的意见;③、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报登记的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④、文物修缮工程方案书;⑤、参与该项修缮工程施工企业的名称及基本资料;⑥、文物专家组的评审意见书。
(二)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实施原址保护措施:1、初审意见:如申请单位位于市、州级城市,则须提供由市、州级文物行政部门对该事项的审核意见;如申请单位位于县(市)级区域(不含市、州级城市的区),则无须市、州级文物行政部门对该事项的审核意见,只须提供县(市)文物行政部门对该事项的初审意见。
《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新)

《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新)经国务院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是根据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的。
条例共8章64条,包括总则、不可移动文物、考古发掘、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文物出境进境、法律责任和附则。
条例自200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实施条例。
第二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和地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共同实施管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三条国有的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应当用于下列用途:(一)文物的保管、陈列、修复、征集;(二)国有的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建设;(三)文物的安全防范;(四)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五)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宣传教育。
第四条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科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文物保护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有文物保护法第十二条所列事迹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人民政府及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第二章不可移动文物第七条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规划,应当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
第八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核定公布之日起1年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设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和考古许可办事指南

—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和考古许可办事指南(完整版)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年月日发布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和考古许可审批办事指南一、受理范围本指南适用于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许可。
二、办理依据.《文物保护法》第十七条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第十八条第二款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第二十九条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文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会同建设单位共同商定保护措施;遇有重要发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及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处理。
第三十条需要配合建设工程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发掘计划,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批准前,应当征求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及其他科研机构和有关专家的意见。
确因建设工期紧迫或者有自然破坏危险,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急需进行抢救发掘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发掘,并同时补办审批手续。
.《国务院关于印发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国发[]号):将“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许可”、“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的许可”、“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许可”、“配合建设工程进行考古发掘的许可”项,合并为“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和考古许可”项。
新版《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解析

新版《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解析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条例》在多个方面都作出了新的、明确规定。
一、关于加强文物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我省部分地区特别是基层县(市、区)还没有专门文物管理机构的现状,《条例》第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文物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其文物保护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涉及文物保护的重大事项”,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该规定包涵了设立文物管理机构和文物保护委员会、增加编制和人员数量、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等要求,对于各级政府切实履行文物保护和管理职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关于文物保护专家咨询机制。
文物保护工作有其自身规律和特殊性,而且专业性很强,为此,《条例》专门增加一款专家咨询机制的内容,即第三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文物保护专家咨询机制”。
建立“文物保护专家咨询机制”,有助于促进政府决策、审批活动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进一步提升政府文物依法行政能力。
三、关于委托执法。
目前,我省基层文物日常管理和执法工作均由文物管理所等事业单位承担,针对基层文物管理机构建设的现状,《条例》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在第六条作出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可以在法定权限内,委托文物管理机构等具备法定条件的事业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用法规的形式授权文物行政部门委托执法,这对于缓解文物行政执法力量薄弱、执法难等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
四、关于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管理。
我省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巨大,其保护管理是文物行政部门日常工作的难点,法律法规对此也缺乏相应的规定和标准。
针对这一问题,《条例》第八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予以登记公布,参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
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许可(在县级文物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服务指南

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许可(在县级文物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服务指南
一、事项名称
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许可(在县级文物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
二、审批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七条;
2.《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第三十一条。
三、办件类型:承诺件
四、服务对象:法人
五、办理时限
法定时限:20个工作日承诺时限:1个工作日
六、许可数量限制:无限制
七、是否收费:否
八、是否有中介机构:是
九、是否存在特别程序:否
十、办理方式
现场办理:淄博市张店区西四路119号淄博市政务服务中心二楼市文化和旅游局E027窗口
网上办理:山东政务服务网
略-info?id=370300wgxj
十一、咨询投诉
咨询电话(略)投诉电话(略)
十二、办理条件
1、建设工程获得市级相关部门立项;
2、建设工程用地范围位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
3、建设单位应事先聘请有资质的考古机构对工程用地范围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并编制《文物影响评估报告》;
4、凡涉及不可移动文物的,建设单位应事先聘请专业机构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和环境风貌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保护设计方案。
十三、申请材料
1.申请书(纸质,1份原件);
2.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意见(纸质,1份原件);
3.《文物影响评估报告》(纸质,1份原件);
4.为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历史、自然环境所采用的相关措施及方案(纸质,1份原件)。
十四、办理流程
申请人提交材料〉窗口受理〉审核〉决定〉办结。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全文

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全文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全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全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阅读。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文物和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的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文物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文物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文物保护经费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并专款专用。
城市维护费中用于文物维修的费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文物保护事业进行捐赠。
对文物保护事业进行捐赠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减税、免税的优惠待遇。
第五条文物行政部门和教育、科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做好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所有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并有权检举、控告和制止破坏文物的行为。
对文物保护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不可移动文物第六条省文物行政部门在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直接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报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确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和初步审核后,对其名称、类别、位置、范围等事项予以登记和公布,报上一级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并在三个月内作出标志说明,一年内建立记录档案。
2016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6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切实加强文物工作,进一步发挥文物资源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国务院发布了2016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下面是意见的详细内容,希望大家阅读与收藏!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切实加强文物工作,进一步发挥文物资源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
加强文物保护,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示文明大国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文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不断夯实,资源状况基本摸清,保护经费和保护力量持续增长,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博物馆建设步伐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文物利用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文物拍卖市场管理逐步规范,文物对外交流合作日益扩大,文物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同时也应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的矛盾日益显现,随着文物数量大幅度增加,文物保护的任务日益繁重,文物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
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法治观念有待提升,文物保护的配套法规体系尚需完善;一些地方履行文物保护的责任不到位,法人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因自然和人为因素遭到破坏,一些革命文物的保护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加快;文物建筑火灾事故多发,盗窃盗掘等文物犯罪屡打不止;文物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文物拓展利用不够,文物保护管理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数字式解读

为帮助学习理解和宣传新颁布的《文物保护法》,对《文物保护法》的数字式解读,不失为一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方法。
1个方针:《文物保护法》中第一次写入了文物工作“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
1个部门:明确了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为全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唯一主管部门。
1个原则: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2个关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
2等分类: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二等,珍贵文物再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文物。
2种资金: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和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的文物保护社会基金这两种资金,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2级调用:出土文物,由国务院和省这两级政府的文物行政部门分别报国务院和省政府两级政府批准后,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调用。
2级调拨:国有馆藏文物,由国家和省两级文物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调拨。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调拨本行政区域内的一级国有馆藏文物,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2级交换:已建立馆藏文物档案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一级文物在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之间交换,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其他馆藏文物交换,由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2级处理:馆藏一级文物损毁的,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核查处理,其他馆藏文物损毁的,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核查处理,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2种追缴:发现文物隐匿不报或者拒不上交,拣选文物不按规定移交,这两种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文物由县级以上政府文物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追缴;情节严重,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3个一切:我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国家所有;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义务依法保护文物;一切考古发掘工作,必须履行报批手续。
3大价值:文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
对文物保护单位、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

对文物保护单位、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许可流程图(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3个工作日)备注:不含听证时间。
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属于国家所有的纪念建筑物或者古建筑改变用途审批流程图(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2个工作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审批流程图(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3个工作日)备注:不含听证时间。
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核流程图(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3个工作日)文物保护单位原址保护措施审批流程图(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2个工作日)博物馆处理不够入藏标准、无保存价值的文物或者标本审批流程图(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2个工作日)设置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审批流程图(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2个工作日)乡镇设立广播电视站和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设立有线广播电视站审批流程图(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2个工作日)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安装服务许可审批流程图(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2个工作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审批项目流程图(法定办结时限:发给同意筹建的批准文件20个工作日,发放《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15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2个工作日)备注:不含听证时间。
设立从事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和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审批(办结时限6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5个工作日)对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的广播电台、电视台设立、终止审批的初审流程图(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3个工作日)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许可证(乙种)审批流程图(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2个工作日)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工程建设及验收审核流程图(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2个工作日)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核发流程图(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3个工作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申报审批管理办法(试行)》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申报审批管理办法(试行)》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4.01.17•【文号】文物保函[2014]64号•【施行日期】2014.01.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申报审批管理办法(试行)》通知(文物保函〔2014〕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提高文物保护工程审批质量和效率,推动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我局制订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申报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现予印发试行。
请你局(厅)指导各地按要求做好文物保护工程申报、审批和管理工作。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局。
北京、河北、山西、上海、浙江、河南、四川、云南、陕西等试行《文物保护工程审批管理暂行规定》的9省市,自本办法印发之日起一年内,仍可按《文物保护工程审批管理暂行规定》相关规定执行。
同时应创造条件,加强第三方咨询评估机构的培育。
一年后统一按本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国家文物局2014年1月17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申报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申报审批工作,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抢险加固、修缮、保护性设施建设及迁移等文物保护工程。
第三条文物保护工程的申报审批分为立项申报审批、技术方案申报审批和经费申报审批三个环节。
第二章立项申报审批第四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机构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立项报告规范文本(试行)》的要求编写立项报告,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初审。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根据《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结合文物保护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从事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其它具有文物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壁画等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的单位资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是指为文物保护工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测绘、制定保护方案、工程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编制保护规划,并提供勘察成果资料、设计文件或规划文本的活动。
第四条凡从事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的单位,必须按照本办法申请并取得《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证书》,方可承担相应等级和业务范围的文物保护工程。
第五条国家文物局负责审定、颁发《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证书》和资质年检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负责资质初审和日常管理工作。
资质申报、审定工作每三年一次;年检每年一次。
二资质等级与标准第六条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分为综合资质和专项资质。
专项资质适用于保护规划以及壁画、石质文物等有特殊专业技术要求的保护工程。
综合资质等级分为甲、乙、丙三级和暂定级。
专项资质不分级。
第七条甲级资质标准:一、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物保护勘察设计业务十年以上,独立承担过不少于十项、工程等级为一级,或者不少于十五项、工程等级为二级及以上的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其工程已经竣工,质量合格。
二、法定代表人与技术人员均有较强的文物保护意识,单位总体水平在国内同行业领先,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参加过或有能力参加文物保护工程的规范、规程、标准、定额的编制工作。
三、单位中专职固定且取得国家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20人,其中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不少于8人应聘并固定在该单位的离退休技术人员不超过20%。
四、有健全的技术、管理制度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哈尔滨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办法》

哈尔滨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促进不可移动文物合理利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黑龙江省文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不可移动文物包括:(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第四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市文物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对全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区、县(市)文物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日常监督管理。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在区、县(市)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
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宗教、财政、生态环境、公安、城市管理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文物行政部门和阿城区、双城区以及不可移动文物丰富的县(市)的文物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自然资源和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本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乡规划。
编制城市其他专项规划,应当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相衔接。
第七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资金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捐助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利用。
西安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2021年修正)

西安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2021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1.18•【字号】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6届〕第95号•【施行日期】2021.01.18•【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西安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2017年8月30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7年9月29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批准根据2020年10月21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20年11月26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等65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文物保护单位第三章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第四章考古勘探与发现第五章利用与社会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街区的保护按照《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
第四条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第五条市文物行政部门是本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厦门市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厦门市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文物保函〔2017〕75号)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以下简称“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是指人类创造的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经区人民政府认定的下列不可移动文物:(一)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代的石窟寺、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活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三)代表性文化景观,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外交流的代表性实物;(四)老字号、手工作坊、工业遗产等反映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代表性建筑;(五)其他依法应当认定登记和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登记、公布、保护、利用、撤销及其监管,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应当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统筹协调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的关系。
第五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区人民政府申请认定不可移动文物,在相关申请、文物资源调查和考古发掘中发现的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由区文物主管部门组织调查和审核,经区文物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报所在区人民政府予以认定。
按照规定应当征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所有权人和社会意见的,还应当在认定前征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所有权人和社会的意见。
区文物主管部门对已认定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范围等事项予以登记并向社会公布,报省、市文物主管部门备案,并在公布后一年内设立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明确管理责任人。
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优化文物保护项目审批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优化文物保护项目审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6.12.28•【文号】文物保发〔2016〕25号•【施行日期】2016.12.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关于进一步优化文物保护项目审批的通知文物保发〔2016〕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根据国务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自2014年开展文物保护项目(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来,通过对审批机制的探索和实践,审批制度改革已初见成效,对于加强和规范文物保护项目管理、提高审批工作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明确责任,确保文物保护项目的质量,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相关要求,国家文物局遵循“依法合规、制度衔接、程序优化、稳妥推进”的原则,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含安防、消防、防雷项目)和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含珍贵文物本体保护修复、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审批进一步优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强化项目年度计划的导向作用,简化审批环节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项目的导向性和示范性,对需申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的文物保护项目,自2017年2月1日起,国家文物局不再受理审批项目立项报告,改为集中审批年度项目计划。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计划书》(见附件1),文物收藏单位编制《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计划书》(见附件2)。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汇总各地需求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分别填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年度计划表》(见附件3)和《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年度计划表》(见附件4),连同项目计划书通过国家文物局网报网审平台()(以下简称网报网审平台)集中报送至国家文物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审批办事指南
一、受理范围
1.本行政许可适用于双柏县行政区域内对文物保护单位、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的许可申请。
2.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可以提出申请:
(1)拟对对文物保护单位、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许可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公民。
(2)申请人有足够的能力可以确保文物的安全。
(3)申请人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承担由于施工而造成文物损坏的法律责任。
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1)申请事项不属于职权范围的;
(2)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
二、办理依据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令第11号,自1982年11月19日起施行。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第二十一条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负担。
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对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应当报登记的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
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三、实施机关
本许可实施机关为双柏县行政审批局。
四、审批条件
1.不可移动文物现状残损严重,亟需修缮;
2.承担文物保护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具有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的资质;
3.所提供文物维修方案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五、受理地点
受理地点:双柏县妥甸镇查姆大道21号
办事窗口:双柏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四楼项目建设股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下午14:3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
交通方式:县城内可乘坐1路公交车到街心花园下车即到。
六、申请材料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