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第2课时)精品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教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教学案

,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热)写出下列加点字词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和抱负。

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

此间,他曾亲率《爱检测】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喜欢……因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B.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C.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言,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D.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卑.微(bì)默契.(qì)蔓.延(màn)B.遏.制(è)井冈.山(gǎng)狼藉.(jí)C.洗涤.(dí)踌躇.(chú)扳.尖(bān)D.豁.然(huò)暂.时(zhàn)虬.枝(qiú)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笼罩轰鸣声风平浪静沉静自若B.遗嘱一刹那惮精竭虑如梦初醒C.颁发舰载机丰度优雅一丝不苟D.桅干阻拦索无怨无悔惊心动魄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翘.首(qiáo)要塞.(sài)一丝不苟.(gǒu)惟妙惟肖.(xiào)B.不逊.(xùn)踌躇.(chú)屏声敛.息(liǎn)深恶.痛疾(wù)C.喝.彩(hè)虚愰.(huàng)摧.枯拉朽(cuī)颔.首低眉(hàn)D.濒.临(bīn)滞.留(zhì)所向披靡.(mǐ)油光可鉴.(jiàn)二、名句默写6.根据课文默写。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衬托陋室不陋。 (室中之事)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陋室不陋的? 结合文章语句分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然环境清幽

室 不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不俗
3.了解并感受“铭”的文体特征,通过诵读品 味语言之美,音韵之铿锵。
铭,是古代文体名,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 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或纪行的文字。文辞精炼, 一般是用韵的,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 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然只有八十 一个字,却是铭辞中较长的。陋室铭,即刻在简
陋居室里的文章。
写作背景
本文是刘禹锡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期间所作。刘禹锡因得
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按规定,他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
厢的房子。可地方官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
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
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地方官很生气,吩咐差役把刘禹锡的住
三、艺术手法:托物言志
托物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 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言志 ——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
情操和安贫乐道、不求闻达的生活情趣。
托物言志
归纳小结
以山水类比引出主旨——“德馨”
不不
求慕
陋 室 铭
描写陋室 自然环境清幽(室中之景) 环境和 往来人物不俗(室中之人) 日常生活
对偶就是其中一种。
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从文 中作者的这种处世之道里可以学到什么呢?
2、陋巷之乐:颜回

八年级语文上册27短文两篇教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27短文两篇教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简洁的语言特点,理解文章的意境。

(难点)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备(《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③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步的悠闲,有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凉。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除公益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以排山倒海....之势歼灭了敌人的残余部队。

B.这次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C.我们要发扬一往无前....的精神,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去夺取最后的胜利。

D.体操比赛开始了,我们班的队伍步伐整齐、精神抖擞地进场了,同学们个个昂首挺胸,威风凛凛....。

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白居易曾在此居住十八年余,他经常乘一木舟,从建春门出发,逆流而上,或低吟,或长啸。

②“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

”③那香山的一草一木,该是他抚摩过的吧?那山风萧萧,该是曾洗其耳目的吧?④如今,松木已然老朽,山风却依旧恋恋不舍。

⑤伊河像一条长长的玉带,缠绕着香山。

A.④③①②⑤ B.②①③④⑤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①③④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往往会惊叹他入木三分....的剖析。

B.如今,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教学过程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课文先写了“我们”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

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挂念下()。

最终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今()。

明确:不怕牛,可怕鹅赶走了鹅对牛、对鹅都转变了态度(2)我们以前用圈、线、括号等符号在文中标画,也是一种批注。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作批注来理解课文内容,看一看“我”对鹅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学习任务四:自主批注,借助批注理解课文1.细读课文,试着从不同角度给课文作批注,并在沟通批注的过程中理解课文。

提示:可以从“有疑问”的角度作批注,也可以从“写得好”的角度作批注。

2.先自主阅读,边读边作批注。

3.在小组中沟通批注,并争辩有疑问的地方。

4.班级沟通。

沟通预设:句段1.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批注:鹅比人小那么多,我们为什么怕鹅呢?明确: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

句段3.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行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刺眼,把尾巴甩几甩。

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

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捶捶牛背还是敢的。

批注:我们起初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明确:我们起初欺侮牛,怕鹅。

批注:从“拍”“摸”“触”“扳”“骑”“锤”等一些列动词,可以感受到我们对待牛的态度,可以用肆无忌惮来形容。

句段4.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平安的地方,才敢看它。

要是在路上遇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批注:从“远远的”“绕个大圈子”可以看出我们生怕鹅会过来啄自己忐忑担忧的心理。

句段5.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观察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静静地走过去。

我的心里很可怕,怕它们观察了会追过来。

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有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第1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第1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第1课时)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两篇课文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难点)教学方法:朗诵法,讲授法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神话故事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解释自然界的种种现象。

它在留给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的同时,也启迪着我们的智慧。

今天,我们就学习《短文两篇》,共同感受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

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字注音饮于河、渭.(wèi)弃其杖.(zhàng)颛顼..(zhuān xū)水潦.(lǎo)尘埃.(āi)2、解释下列加点字:逐.走(跑)饮于河..(到)(黄河)未至.(到达)道渴而.死(表修饰)弃其.杖(他的)化为邓林..(桃林)3、文学常识填空《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逐日”是追赶太阳之意。

“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决心大或自不量力。

意思相近的成语有:愚公移山、蚍蜉撼树等。

二、问题导学1、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①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气魄(从神话故事的特点的角度理解其积极意义);②自不量力(消极方面)。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夸父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个英雄,他神奇、力大无比,喝干黄河、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

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3、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反映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1.3.2 第2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同步练习(附导学案)

《1.3.2 第2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同步练习(附导学案)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理解为加法运算.【教学难点】:把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竞赛活动比一比,看谁算得快.(-20)+(+3)-(-5)-(+7) ①(-7)+(+5)+(-4)-(-10) ②(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师:对比上式①,你首先想到将原式如何变形?生: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减号统一成加号,即原式变为:-20+(+3)+(+5)+(-7).说明:1.上式表示的是-20,+3,+5,-7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算式中的括号,从而有-20+3+5-7.大家要注意到,虽然加号和括号都省略了,但-20+3+5-7仍表示-20,+3,+5,-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当然,按运算意义也可读作“负20加3加5减7”.学生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同桌间互相提出算式,并读出两种读法.2.刚才在大家练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两种典型的处理方法,一是将原式按原来顺序计算;二是将原式换成(-20-7)+(+3+5).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看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把(+)+(-)-(+)-(-)-(+1)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计算.说明:解题过程由学生口述、教师板演,同时提问每步的根据和目的,并强调书写的规范化.师:纵观这道题的解答过程,你能总结得到什么?小组同学可作交流.学生小组交流,并总结.【总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有如下几个步骤:(1)将减法转化成加法运算;(2)省略加号和括号;(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例2】比谁算得对,算得快:(1)(+)+(-)-(+)-(-)-(+1);(2)-7-(-8)-(-7)-(+9)+(-10)+11;(3)-99+100-97+98-95+96+ (2)(4)-1-2-3- (100)【例3】银行储蓄所办理了8笔业务,取出950元,存进500元,取出800元,存进1200元,存进2500元,取出1025元,取出200元,存进400元,这时,银行现款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元?(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内容,你学会了什么?(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填空题(1)式子-6-8+10+6-5读作,或读作.(2)把-a+(+b)-(-c)+(-d)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为.(3)若│x-1│+│y+1│=0,则x-y= .2.选择题(1)已知m是6的相反数,n比m的相反数小2,则m+n等于( )A.4B.8C.-10D.-2(2)使等式│-5-x │=│-5│+│x │成立的x 是( ) A.任意一个数 B.任意一个正数 C.任意一个非正数 D.任意一个非负数 (3)-a+b-c 由交换律可得( ) A.-b+a-c B.b-a-c C.a-(+c)-b D.-b+a+c提升能力 3.计算题.(1)0-(+5)-(-3.6)+(-4)+(-3)-(-7.4); (2)(+3)-(-1)+(-)-(-)-(+4).1.3. 2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步练习1.⎪⎭⎫ ⎝⎛+121与⎪⎭⎫⎝⎛-41的和的符号是________,和是________,和的绝对值是________,差的符号是________,差是________,差的绝对值是________.2.把(-8)-(-1)+(+3)-(-2)转化为只含有加法的算式: _________. 3.把(+3)-(-2)+(-4)-(+5)写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4.-3,+4,-7的代数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A .-8B .-14C .20D .-205.7-3-4+18-11=(7+18)+(-3-4-11)是应用了( ) A .加法交换律 B .加法结合律 C .分配律 D .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 6.若0<b ,则b a -,a ,b a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a a b a +<<- B .b a b a a +<-<C .a b a b a <-<+D .b a a b a -<<+7.41-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等于41的数的和应等于( ) A .21 B .0 C .21- D .21或0.8.计算:(1)()()3.3463.3416+-+---; (2)()()227103-+---+----;(3)21416132-⎪⎭⎫ ⎝⎛--⎪⎭⎫ ⎝⎛---; (4)4-3.8-[(-2.5-1.2+4)-6.9]. (5)326543210-⎪⎭⎫ ⎝⎛-+⎪⎭⎫ ⎝⎛---; (6)()212115.2212--+---;(7) 13-[26-(-21)+(-18)]; (8)[1.4-(-3.6+5.2)-4.3]-(-1.5);(9)()()⎪⎭⎫ ⎝⎛-+-+--⎪⎭⎫ ⎝⎛++-54512549; (10)⎪⎭⎫ ⎝⎛+--⎪⎭⎫ ⎝⎛+-43573.875.141343125.2.9.用计算器计算:(1)-24+3.2-16-3.5+0.3; (2)(-2.4)-(-4.7)-(+O.5)+(-3.2);(3)3250-(-2563)+560-(+7820); (4)(-73.45)+23.36-(-86.32)-98.31.10.一种零件,标明直径的要求是04.003.050+-φ,这种零件的合格品最大的直径是多少?最少的直径是多少?如果直径是49.8,合格吗?11.七名学生的体重,以48.0 kg 为标准,把超过标准体重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将其体重记录如下表:(1)最接近标准体重的学生体重是多少? (2)最高体重与最低体重相差多少? (3)求七名学生的平均体重;(4)按体重的轻重排列时,恰好居中的是哪个学生?1.3. 2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学习目标】:1、能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算式写成几个有理数的和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教学案新人教版解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教学案新人教版解读

《夸父逐日》【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教学重点)3、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

(教学重点)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预习】1.读一读,找一找。

关于《山海经》:关于夸父:2.查一查,写一写。

欲:想要足:够北:北方其:代词,他的,代夸父昔:从前3.问一问,悟一悟。

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4.评一评,议一议。

夸父是个怎样的形象?作品有何寓意?【导学】一、整体感知1.、生自由朗读,勾画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逐走:欲得饮:饮于河:大泽:邓林:2.、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3. 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品味探究1、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学生自写,然后交流。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

应如何理解?【检测】一、积累·运用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⑷弃其杖()⒉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⑶弃其杖,化为邓林二、阅读·感悟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答:2、《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答:3、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三、表达·交流(1—2题)拓展思维训练。

例:《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传统看法往往从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为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好动机和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维:与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贻误子孙;“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当”;我们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者结合,才能把事情办好。

《短文两篇》教学案(第二课时)

《短文两篇》教学案(第二课时)

《短文两篇》教学案(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学习本文反驳的方法——驳论点;2、说出“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5分钟)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邨是怎样理解的。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邦,福建闽侯人。

当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

重要作品为《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马南邦的杂文集。

1961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

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

环节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3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学生展示。

试回答的正确率酌情加分,满分为10分)(1)“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2)请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引证法。

例证法。

2、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1、“见风使舵”新解2、“班门弄斧”辩3、“滥竿充数”辩(提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

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短文两篇精彩开篇词“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这是对那些身居陋室,胸怀天下者的歌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对那些不随流俗,洁身自好者的赞美。

其实,这两句流传千古的格言警句是有来历的,它歌颂的是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赞美的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

刘禹锡和周敦颐是怎样的人?有怎样杰出的文作?请随我一同走近课文——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这两篇短文。

2.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体悟两位作者高洁的人生志趣,做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陋室铭》一、情境导入陋室,是刘禹锡的居室名,意思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走进他的陋室,你一定会被刘禹锡的高风亮节深深打动。

二、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德馨.(xīn) 苔痕.(hén) 鸿儒.(rú)案牍.(dú) 西蜀.(shǔ)2.听教师范读,划出朗读的停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大声读课文,划出押韵韵脚。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之:①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何陋之有(倒装标志)往来:①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②其中往来种作 (表示来来往往的人)(2)词类活用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名词活用为动词,此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教学案新人教版3、当堂背诵全文教字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教学铺垫导入①师生问好②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品析诗句)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雅)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群儒”?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明确不能。

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第11课《短文两篇》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3分钟)
你知道哪些有关“月”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回顾所学过的诗句,自由发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投放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掌握字词句翻译。
理清层次,品析写景句子。
学习难点
结合背景,理解作者情感。
易错易混
重点字词句的翻译,作者复杂的情感
近五年中考命题特点趋势
文言文阅读,句子赏析,情感把握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
导入新课—投放目标——预习检测——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文小结——作业布置
具体步骤
(闲人:清闲的人,文中指有闲情雅致之人和郁郁不得志之人
思想感情:赏月的欣喜、被贬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
概括内容
画出写景句子,深入理解后,进行赏析(教学重点,长实验班、励志班均详讲)
找出“文眼”,结合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教学难点,长实验班详讲,励志班略讲)
复习概括内容的方法
复习赏析句子的方法,体会作者笔下月色的美好(教学重点,长实验班、励志班均详讲)
3.解题:
(答:答复 书:书信,又叫“尺牍”、“信札”,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思考、做笔记,了解作者及背景,自读课文,划出节奏
理解题目含义,积累文常,学会划分节奏,培养语感
整体感知
(10分钟)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
先自己翻译,画出不会的字词句,小组讨论,教师释疑。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铭”文的特点,体会其韵律美。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3.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体会作者高洁傲岸、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1.了解“铭”文的特点,体会其韵律美。

2.疏通文义,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3.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

教学难点: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作者高洁傲岸、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趣。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和州陋室》2.背景故事视频上这一幅幅古朴典雅、清幽秀丽的画面,给我们展示的是安徽和县刘禹锡的陋室。

当年,刘禹锡因直言上书,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

和州的知州策文通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

他看到刘禹锡是被贬而来,就处处刁难他。

先给他在城南门安排了三间小屋。

这地方面临大江,推窗便可看到浩瀚的江面,刘禹锡便欣然在自己的房门上悬挂了这样一幅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可气坏了策知州,又让刘禹锡由城南门搬到城北门,面积由三间减小到一间半。

而这地方又位于德胜河边,依依的杨柳又让刘禹锡写下这样的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州肺都快要气炸了,便又在城中为刘禹锡选了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逼他搬家。

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觉得这狗官欺人太甚,愤然写下了《陋室铭》一文,策知州知道后,派人给他送去一块石头,意思是说“你怎么顽固不化得像块石头呢”,哪知刘禹锡高高兴兴收下了石头,请大书法家柳公权把他作的《陋室铭》刻于其上,立在门前,以示“纪念”,曾一时轰动朝野。

今天,我就一起学习刘禹锡的这篇千古铭文《陋室铭》。

(板书课题、作者,课件展示课题)二、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铭”文的特点,体会其韵律美。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8课《短文两篇 》(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8课《短文两篇 》(教师版)

厦门五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2012级语文学科教学案上课时间:第周星期主备杨荣珍审核初二语文备课组备课组成员课题:8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重点)2. 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难点)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文中作者表现的思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巴金,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fú)甘。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2)背景简介:《日》和《月》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中华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的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瞬.间(shùn )旸.谷(yáng)tǎng使(倘)一cuō(撮)皓.月(hào )姮娥..(héng)(é)3.整体感知:请简单复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

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

小组评分()【课堂探究】1.《日》这篇课文出现了2个意象:飞蛾,夸父,你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了吗?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飞蛾——扑火而死;夸父——逐日这里,火与日实际上成了光明和温暖的象征,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不懈地追求光明和温暖,在光明、温暖与生命之间,他们一致舍弃生命,选择光明和温暖。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导学案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

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

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通浅显文言文。

2、依据语境解释文言词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逐步养成注重实际调查得出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出现。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走近作者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三、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啮(ni è)溯(sù)欤(yù)古今异义并:古义:一起二石兽并沉焉。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口语交际 做一回小记者》教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口语交际 做一回小记者》教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教学
案苏教版
物,做到采访时说话自信、放松、热情、诚恳,创造融洽的
、你渴望做一个记者吗?
、你认为自己可以做一个好记者吗?
、你认为做一个记者难吗?
、做记者少不了要采访,采访有什么要求呢?书上怎么说的?
还重点记了一则采访——法拉奇采访
美国总统肯尼迪接受过无数记者的采访,可是他对有一个记者特别慷慨大方——威廉曼
记者采访,创设氛围非常重要。

氛围创设好了,被采访者才能敞开心扉,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明确任务和要求
个记者吗?好人物通讯报道是另一难题。

2024初二语文下册教师工作计划(五篇)

2024初二语文下册教师工作计划(五篇)

2024初二语文下册教师工作计划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又相约踏上了语文学习之旅。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真正将合学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新学期伊始特制订语文教学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本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通过倡导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情感、高效的语文课堂,有效落实素质教育,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内容在教材中,学生将会从作家的难忘的人生历程中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进而了解社会人生。

在教材中,学生将会从作家笔下的寻常事物中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

在教材中,学生将会认识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进而激起他们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的一份责任。

在教材中,学生将会懂得: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进而感受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

另外,在教材中,学生还将会尝试那一次次综合性实践。

学习古代的文化精华-文言文与诗歌。

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名人传》。

欣赏唐人的草书。

了解【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标点符号用法】。

三、学情分析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从低分学生的答题情况明显表现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方面有很大的不足。

综合分析学生状况,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确实困难。

《1.5.1 第2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同步练习(附导学案)

《1.5.1 第2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同步练习(附导学案)

1.5.1 乘方《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并在运算过程中合理使用运算律.【教学重点】:根据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例1】计算:(1)(-2)3+(-3)×[(-4)2+2]-(-3)2÷(-2);(2)1-×[3×(-)2-(-1)4]+÷(-)3.强调:按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运算,在每一步运算中,仍然是要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确定结果的绝对值.【例2】观察下面三行数:-2,4,-8,16,-32,64,…;①0,6,-6,18,-30,66,…;②-1,2,-4,8,-16,32,….③(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例3】已知a=-,b=4,求()2--(ab)3+a3b的值.二、课堂练习 1.计算:(1)|-|2+(-1)101-×(0.5-)÷; (2)1÷(1)×(-)÷(-12); (3)(-2)3+3×(-1)2-(-1)4; (4)[2-(-)3]-(-)+(-)×(-1)2; (5)5÷[-(2-2)]×6. 2.若|x+2|+(y-3)2=0,求的值.3.已知A=a+a 2+a 3+…+a 2004,若a=1,则A 等于多少?若a=-1,则A 等于多少? 三、课时小结1.注意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要熟练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2.在运算中要注意像-72与(-7)2等这类式子的区别.1.5.1 乘方《第2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同步练习1.填空题(1)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_______,即n n a a a a •⋅⋅⋅•=个=a n 在a n 中,a 叫做_______,n 叫做______,a n 叫做_______;(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______;负数的奇次幂是_______,负数的偶次幂是________;(3)乘方(-2)5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为________; (4)-25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为________;(5)在(-2)4中,-2是______,4是______,(-2)4读作_______或读作_______.思路解析:按照乘方定义及幂的结构解题. 答案:(1)乘方 底数 指数 幂(2)正数负数正数(3)5个-2的积 -32(4)5个2的积的相反数 -32(5)底数指数负二的四次幂负二的四次方2.把下列各式写成幂的形式,并指出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1)(-113)(-113)(-113)(-113);(2)(-0.1)×(-0.1)×(-0.1). 思路解析:根据幂的意义写出.答案:(1)(-113)4,底数是-113,指数是4;(2)(-0.1)3,底数是-0.1,指数是3.1.把下列各式写成幂的形式,并指出底数、指数各是什么?(1)(-1.2)×(-1.2)×(-1.2)×(-1.2)×(-1.2);(2)12×12×12×12×12×12;(3)2nb b b b ••⋅⋅⋅个.思路解析: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要用括号将底数括起来,在括号外边写上指数,如(-1.2)5不能写成-1.25,(12)6不能写成612.答案: (1) (-1.2)5,其中底数是-1.2,指数是5;(2) (12)6,其中底数是12,指数是6;(3)222nn nb b b b b b••⋅⋅⋅==个,底数是b,指数是2n.2.判断题:(1)-52中底数是-5,指数是2;()(2)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总是大于0;()(3)(-1)2 001+(-1)2 002=0;()(4)2×(-3)2=(-6)2=36; ()(5)223=49. ()思路解析:区别底的符号与幂结果的符号,注意底数是负数和分数时要把该底数用小括号括起来.答案:(1)×(2)×(3)×(4)×(5)×3.计算:(1)(-6)4;(2)-64;(3)(-23)4;(4)-423.思路解析:本题中(-6)4表示4个-6相乘,-64表示64的相反数,切不可看成同样的,且结果互为相反数.(-23)4表示4个-23相乘,而-423表24除以3的商的相反数.要注意区别.答案:(1)1 296; (2)-1 296; (3)1681; (4)-163.4.计算:(1)(-1)100;(2)(-1)101;(3)(-0.2)3;(4)(+25)3;(5)(-12)4;(6)(+0.02)2.思路解析:根据乘方的定义进行计算.答案:(1)1; (2)-1; (3)-0.008; (4)8125; (5)116; (6)0.000 4.5.计算下列各题:(1)(-3)2-(-2)3÷(-23)3;(2)(-1)·(-1)2·(-1)3……(-1)99·(-1)100.思路解析:由乘方的符号法则,易知对于一个有理数a,有(-a)2n=a2n,(-a)2n+1=-a2n+1(n为整数).本例应依此先确定幂的符号,再进行乘方运算.答案:(1)-18; (2)-1.(巩固类训练)1.6a2-2ab-2(3a2+12ab)的结果是()A.-3abB.-abC.3a2D.9a2答案:A2.填空:(1)若x<0且x2=49,则x=_______;(2)若|x+2|+(y+1)2=0,则x=______,y=______,x3y2 002=_______;(3)平方小于10的整数有_______个,其和为_______,积为________. 答案:(1)-7 (2)-2 -1 -8 (3)7 0 03.计算:(1)(-5)4; (2)-54; (3)-(-27)3;(4)[-(-27)]3; (5)-245; (6)(-45)2.思路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对(-a)n与-a n的意义的理解,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解:(1)原式=(-5)×(-5)×(-5)×(-5)=625;(2)原式=-5×5×5×5=-625;(3)原式=-(-27)(-27)(-27)=8343;(4)原式=(27)3=27×27×27=8343;(5)原式=-445=-165;(6)原式=(-45)(-45)=1625.4.计算:(1)-(14)2×(-4)2÷(-18)2;(2)(-33)×(-1527)÷(-42)×(-1)25.思路解析:本题是乘、除、乘方混合运算运算时一要注意运算顺序:先乘方、后乘除,二要注意每一步运算中符号的确定.解:(1)原式=-116×16÷164=-64;(2)原式=(-27)×(-3227)÷(-16)×(-1)=27×3227×116=2.5.已知a、b为有理数,且(a+12)2+(2b-4)2=0,求-a2+b2的值.解:因为任意有理数的平方非负,可得:(a+12)2≥0,(2b -4)2≥0.又因为(a+12)2+(2b -4)2=0,得a+12=0,a=-12,2b -4=0,b=2,把a=-12, b=2代入a 2+b 2,得334.6.若n 为自然数,求(-1)2n -(-1)2n+1+(-2)3的值.思路解析:因为n 为自然数,所以2n 为偶数,2n+1为奇数.由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可知: (-1)2n =1,(-1)2n+1=-1.答案:-6.7.x 2=64,x 是几?x 3=64,x 是几?思路解析:由于任何数的偶次幂都是正数或0,平方也是偶次幂,所以平方是64的数有可能是正数,也有可能是负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先求出正数,再求出其相反数.立方是正数(64)的数只能是正数,因为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所以立方是64的数只能有一个.解:x=±8时,x 2=64;x=4时,x 3=64. 8.求(1-212)×(1-213)×(1-214)…(1-219)×(1-2110)的值. 思路解析:由于每一项都可以改写成两项积的形式,因此可利用分解相约的方法.答案:1120. 9.1米长的小棒,第1次截去一半,第2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截下去,第7次后剩下的小棒有多长?思路解析:此题的关键是找出每次截完后,剩下的小棒占整根棒的比例与所截次数之间的关系.现将它们的关系列表如下:答案:128米.1.5.1 乘方《第2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及时纠正运算中的错误,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重难点】: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回顾: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2、加入乘方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如何? (二)导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先 ,再 ,最后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 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短文两篇(第三课时)》教案

《短文两篇(第三课时)》教案

《短文两篇(第三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pān)惟吾德馨.(xīn)B.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无案牍.(dú)之劳形C.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ái)清涟而不妖D.谈笑有鸿儒.(rú)陶后鲜.(xiān)有闻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可以调.素琴(调弄)惟吾德馨.(美好)B.无案牍之劳.形(劳累)出淤泥而不染.(沾染)C.濯清涟而不妖.(妖媚)山不在.高(在于)D.亭亭净植.(种植)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B.宜.乎众矣C.不蔓.不枝D.香远.益清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5.【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C.孔子云:何陋之有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能力提升全练6.【新考法·对比阅读】(2023辽宁葫芦岛连山期中改编,7—11)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5)题。

(12分)[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为人简易佚荡①,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②为,少耆③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④之储,晏如⑤也。

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汉书·扬雄传》[注] ①佚荡:宽和。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案(第二课时)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案(第二课时)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案(第二课时) 班级____姓名____ 教学——学习目标: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

通过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教学——学习重难点: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学习过程:新课引入:1.写出氧化汞(HgO )加热生成汞(Hg )和氧气(O 2)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变化,属于____反应2.已知:表示氧原子,表示汞原子(1)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2)1个氧化汞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1个汞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

请根据下图——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回答:在该反应中发生了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汞分子是否发生改变?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汞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____在该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一、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1.分子、原子的概念(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性质的____粒子。

(2)原子的定义:原子是____变化中的____粒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学会说话:根据p50图3-5完成下题:(注意划线部分)(1) 1个氧分子(O 2)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2)1个氢分子(H 2)是_______________。

(3)1个二氧化碳分子(CO 2)是_______________。

(4)一个氨分子(NH 3)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1个过氧化氢(H 2O 2)分子是_______________。

(上述5种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__________,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第2课时)精品教
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⑴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⑵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五课。

学习本单元,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激情和兴趣,并能够培养其敢于探险的勇气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本课的学习,则让学生懂得古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以及勇于挑战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

3、中招考点
近年来,河南中招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直以课内外对比阅读的形式呈现,课内文段内容的考查主要包括文段大意、作者抒发的情感和人物的性格特点等,
4、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一学期的训练,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但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遇到课外文言文往往难以把握。

二、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主旨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体会古代人类认识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 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神话来完成。

2、针对目标2,3 设计三个活动,创造性地“讲神话故事”,“议神话”,“写神话---习
作大舞台”找出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当堂训练
共工怒触不周山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昔者()(2)、怒而触不周山()(3)、地维绝()()
(4 )故水潦尘埃归焉()
2.翻译下列语句
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说明了什么?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4.共工触山的结果是怎样的?你如何理解?
5.你如何看待这场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
六、作业
做“研讨与练习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