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烈妇传
杨烈妇传知识点总结

杨烈妇传知识点总结杨烈妇(1895年-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和妇女运动领袖。
她出生在一个小农家庭,自幼就受到父母的关照和教育。
在那个封建社会,女性没有地位,甚至不能上学读书。
但她的父母坚持让她接受教育,从小就对社会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她参加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之一,这个运动使得中国的许多青年人受到思想和政治的启发。
她也在该运动中加入了共产党,并成为了青年共产党员。
在机械学校开始教育生涯,并帮助工人组织罢工,发动学生游行示威。
1930年,她被选为南通红军妇女委员会主任。
她积极参加了地方农民运动,不断研究、总结工农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政权的经验,提出“武装群众、保卫革命、完成剿匪、建立革命抗日根据地”的口号,组织妇女农民反封建、追求平等以及拥护共产党等丰功伟绩。
杨烈妇长期参与革命活动,为劳动人民的利益奔走呼吁,并且关心工人阶级和妇女的权利。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她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烈妇的主要思想和贡献有:1. 妇女解放和平等:杨烈妇一直致力于妇女的解放和妇女的平等权利。
她主张妇女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她认为只有妇女有能力解放自己,不应依赖男性。
她在妇女解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了中国革命妇女运动的先驱者。
2. 党建设和组织工作:杨烈妇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工作中起到了重要角色,她一直坚持革命原则和党内民主的发展。
她在历次党代会上都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对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3. 农民工人利益维护: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杨烈妇一直为农民和工人的利益呼吁,她是农民工人的优秀代言人。
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策和建议,为农民工人业已开辟了美好的未来。
4. 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杨烈妇一直坚持坚定的革命信念,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她都一直信仰党和人民的力量,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她逝世前一直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不息,为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杨烈妇传原文和翻译

杨烈妇传李翱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接着又将侵袭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lei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合。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
寇至当守;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
作乱的人叛贼(进犯)到了,就应当守卫;力不足,死焉,职也。
(即使,哪怕)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件事上,也是应尽的职责。
君如逃,则谁守?,”您如果逃跑了,那么谁来守城?”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lin皆其积也,杨氏说:“假如您不守城,县城就会被叛贼得到, 粮仓里的粮食都成为他们积聚的了,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库房里的财物都成为他们的了,百姓都成为他们的士兵,俘虏,国家还有什么呢?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夺取贼寇的财物,吃(夺得的)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奖赏来使令不怕牺牲的勇士,看来一定会成功。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于是他把官府中的差使、小吏和百姓召集到房厅里。
杨氏言曰:“县令城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杨氏说:“县官当然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职的年限满了就要离开,不像官吏百姓那样。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官吏、百姓是本地人,祖先坟墓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在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忠义品格而充当贼寇的人呢?”众皆泣,许之。
众人都流泪答应了她拼死守城。
乃徇曰:“以瓦石中zhong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shi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于是杨氏宣布说:“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于是得到了几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城防守。
杨烈妇传文言文仁的看法

杨烈妇传文言文仁的看法前言杨烈妇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杰出女性,以她的英勇事迹和仁义之心而广为人知。
本文将从仁义的角度出发,探讨杨烈妇的传说和其对人们的影响。
杨烈妇的传说杨烈妇,又称杨丽婆,是一位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备受赞誉的女性英雄。
据传,杨烈妇是北宋宋徽宗时期的人物,她以坚强勇敢的性格和仁义之心深入人心。
孝感父母据传,杨烈妇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她却不忘孝亲之道。
年幼时,她便以守节著称,不畏艰险地保护父母。
当她的父亲被冤枉囚禁时,她毅然决然地去寻求正义,最终成功为父亲平反,并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杨烈妇孝道之行,展现了她对家人的深深爱意和仁义之心。
救人于水火除了对家人的孝顺之心,杨烈妇还展现了她对他人的关怀和仁义之心。
据传,有一次,她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救起一位弱老妇人,并将其安置在家中。
杨烈妇不计较自己的艰难和辛苦,以身体力行地表达了她心中的仁义之情。
抗击敌人杨烈妇的传说还涉及到她对抗外敌的英勇事迹。
历史上,曾经有外敌侵略者来袭,杨烈妇在丈夫参战期间挺身而出,带领村民们勇敢地抵抗敌人。
她不畏艰难,毅然决然地保卫了家园,展示了她的仁义之心和勇敢的精神。
杨烈妇的仁义精神杨烈妇的传说承载了深厚的中国传统仁义文化,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仁义的内涵仁义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
仁者爱人,义者正心行善。
杨烈妇传奇中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仁义之心在行为上的具体体现。
对家庭的关怀杨烈妇孝亲立志,无论家境贫寒还是面临困境,她都始终怀有对家庭的深深关怀。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忙于追求物质利益,往往忽略了对家人的关爱。
杨烈妇的传说提醒着人们要铭记家庭的重要性,用仁义之心关怀和尊重家人。
对他人的关怀杨烈妇的善举不只局限于家人,还展现了她对他人的真诚关怀。
她无私地救助他人,尤其是弱势群体,充分展示了她那份宽容与仁爱。
在当今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生活水平较以前有所改善,但社会问题和困难依然存在。
李翱《杨烈妇传》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翱《杨烈妇传》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doc》李翱《杨烈妇传》建中四年,李希烈陷[1]汴州;既又将盗[2]陈州,分其兵数千人...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guji/1858753.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杨烈妇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2)

杨烈妇传阅读答案附翻译(2)
2.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烈妇智勇双全、忠于国家的一项是(3分)
①君县令,寇至当守
②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③吏人百姓,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⑤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
⑥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⑥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希烈叛军连下两州,又兵临项城,县令李侃先是不知所为,继而又伤而归,在妻子杨氏的鼓励下,终于坚定了抗敌之志。
B.在叛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杨氏挺身而出,帮助县令丈夫谋划抗敌对策,激励差吏和百姓抗敌守城,终于取得了项城之战的胜利。
C.杨氏向丈夫和差吏、百姓细陈守与不守的利害得失,又登城喊话瓦解敌军,关键时刻充分展示了她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D.。
杨烈妇传第二课时记叙文构思选材与写作手法

皷儳,有枭贼乘堞,府君手蔺石,应坠,转投数十百人, 矢遂集于臂,乃侚众曰:“虏中吾不病,宜疾战!”众奋 曰:“誓不辱死!”自旦及暮,贼败,既乃遁去。如此再, 计不失一焉。明年蝗灾,且次于境。府君仰天咒曰:“吾 为政不害,汝可亟去。”蝗乃噤口而越。节度使以府君义 烈神化不世出,上之,书抵潼,遭朱玼蛊衊天陛,帝狩于 歧,乃罢还,后竟调,五转为伊阙令,政一项焉。嗟乎府 君,凡莅职,上之人欲不次用多矣,率有故而罢,岂命也 夫。府君闲居,谨口定色,苟笑之未尝,衣不易祶,膳不 至凿,子弟尝请厚养,府君曰:“侈吾非以示子孙。”子 孙旦旦然以敬信与人,远货焉如,性庄义俭,德化以是耶? 从兄重门人志景行不真,命小子为实录,沫泣达辞。铭曰: 今人尽倾古,之人不可行。得如□府君,忠信涌心源,义 烈贮筋骨,则不之见也。非天与刚健,地与柔方,神与明 直,岂然耶。嗟乎,不得坐朝论道,迈种于四海,竟下位
杨烈妇传
写作篇
选取哪些材料?
•劝 •爨 •责
手法
• 对比 • 叙述议论结合
为李侃写传、墓志铭
• 突出人物事迹精神
墓志铭
• 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 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 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 就,表示悼念和墓志铭并序
• 河南府户曹参军赐绯鱼袋李侃亡妻弘农杨氏墓志并序 • 前太子通事舍人李严撰 • 日月昏明,四时代谢,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哀哉
夫人,即观国王雄之后也。高祖思谦,随中书舍人,迁雍 州牧。曾祖履言,皇太中大夫怀州别驾,迁兖府都督。父 倨,皇虞部员外,改仓部郎中,迁河南少尹。世袭簪缨, 历官清要,一门三相,累代五侯。夫人则倨之第九女也。 幼闻令淑,长备母仪,事姑著勤恪之劳,从夫有举案之敬。 六亲仰德,百氏慕风。爱女并初笄事人,胤子多弱冠从仕。 庭趋庆客,接武未阑。蕙忽飞霜,玉颜同殒。哀哉,夫人 五十有七,终于河南府官次。皇天不慵,降兹大戾。哀哀 胤子,号不绝声;戚戚家人,悲深无泪。属岁月乘便,难 为尚远,以大唐贞元十六年九月五日归葬于伊阙县神荫乡 义城里南原,祔先茔,礼也。呜呼!修短有差,大梦非异, 痛先后之暂别,悲存没之殊途。恐陵谷变迁,遂纪贞石。 其词曰:
古诗杨烈妇传翻译赏析

古诗杨烈妇传翻译赏析文言文《杨烈妇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
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7]城。
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
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皆笑。
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
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其帅,希烈之婿也。
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
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
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
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
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
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
”杨氏当之矣。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
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
若高愍女、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杨烈妇传

评论说:人们的通常观点.都认为后来的人比不上古人.贤能的人从古代就很少.更何况后代了?真的出现了.和古人没什么差别.像高愍女.杨烈妇等人.就算是古代的烈女.有比她们多少?我担心她们的事迹被湮灭而得不到流传.所以叙述下来.并打算告诉给写史书的官员.
杨烈妇传__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98年),地方军阀 (藩镇)李希烈作乱,“陷汴州”、“盗陈州”、“抵项城县”、 “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无恶不作。项城县危在旦夕。其时 县令李侃无能,“不知所为”。其妻杨氏力主抵抗,死守县城。 她亲自动员胥吏百姓,“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 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登城防守,杨氏亲自为之烧饭, “无长少皆均匀”。项城系小县,“无长戟劲弓、高城深沟之 固”,作乱之人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 城而下。”然而守城者众志成城,决死守之。也许是贼人命中注 定有此一败,守城者“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 势,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项城县得以保存。事后,刺 史上侃(李侃,项城县令,杨氏之夫)之功,得“诏迁”(得到 皇上提升)。杨氏“至兹犹存。”
陷:攻陷 盗:侵略 累,通“缧”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侵袭 状语后置句
于此
名作动
判断句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 贼到了,就应当守卫,(虽然)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 件事上,也是应尽的职责。您如果逃跑了,那么谁来守城?” 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
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 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 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杨氏说:“假如您不守城,县城就会被叛贼得到 ,粮仓 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食:给。。。吃 ( 音同四),名做动 判断句 被动句 里的粮食都成为他们积聚的了,库房里的财物都成为他们 的了,百姓都成为他们的士兵,俘虏,国家还有什么呢?夺 取贼寇的财物,吃(夺得的)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奖赏 济:成功。 来使令不怕牺牲的勇士,看来一定会成功。”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 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 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 即使这样 状语后置句 耶?”众皆泣,许之。 于是他把官府中的差使、小吏和百姓召集到房厅里。 致死:冒死。 杨氏说:“县官当然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职的年 限满了就要离开,不像官吏百姓那样。官吏百姓是本地 人,祖先坟墓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在这个县城, 怎能忍心丧失忠义品格而充当贼寇的人呢?”众人都流泪 答应了她拼死守城。
杨烈妇传原文和翻译

杨烈妇传李翱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接着又将侵袭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lei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合。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
寇至当守;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
作乱的人叛贼(进犯)到了,就应当守卫;力不足,死焉,职也。
(即使,哪怕)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件事上,也是应尽的职责。
君如逃,则谁守?,”您如果逃跑了,那么谁来守城?”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lin皆其积也,杨氏说:“假如您不守城,县城就会被叛贼得到, 粮仓里的粮食都成为他们积聚的了,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库房里的财物都成为他们的了,百姓都成为他们的士兵,俘虏,国家还有什么呢?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夺取贼寇的财物,吃(夺得的)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奖赏来使令不怕牺牲的勇士,看来一定会成功。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于是他把官府中的差使、小吏和百姓召集到房厅里。
杨氏言曰:“县令城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杨氏说:“县官当然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职的年限满了就要离开,不像官吏百姓那样。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官吏、百姓是本地人,祖先坟墓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在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忠义品格而充当贼寇的人呢?”众皆泣,许之。
众人都流泪答应了她拼死守城。
乃徇曰:“以瓦石中zhong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shi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于是杨氏宣布说:“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于是得到了几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城防守。
杨烈妇传PPT1课件

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 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 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于是杨氏宣布说:“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 爨:烧饭 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于是 周而均:周全并且公平。 得到了几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城防守。杨氏亲自烧饭给 乘:登上 无:无论。 他们吃,不论年长年轻,一律给他们吃,并且分得很公平。 使… …吃,使动用法 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 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杨氏让李侃对敌人说:“项城父老,守大义而不为贼效力, 都尽力守城至死,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足以立威,不如 尽快离开,白白地失利,没有好处。”
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 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 遂忍之,复登陴。 叛贼都(轻蔑的)笑了。这时有飞箭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 蜚,通“飞” 伤回家。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坚持固守阵地! 状语后置句 如其死在城上,不是比死在家里还要好吗?”于是李侃忍着伤 痛,又登上了城墙。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 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 超:越过。 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没有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等精良的武器,没有坚固的城墙 和深深的护城河。攻城的贼兵有气吞项城的傲慢心理,率领他 们的士兵将要越过城墙入城。这时有人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 射中了他们的统帅,(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希 烈的女婿。叛贼失去大势,于是一个个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 没有伤亡。
李翱(772~841),唐德宗贞元12年(796 年)认识韩愈,结为至友,从韩愈学古文,是 古文运动的参与者。。贞元14年(798年)中进 士。历任国子博士、国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 庐州刺史、终山南东道节度使、检校户部尚书。 死后谥文。李翱与韩愈相交29年,又娶韩愈的 侄女为妻,文章受其影响,而吸收了韩文较为 平易近人的部份,文章平正达畅,曾被清人列 入唐宋十大家。著作《李文公集》。
【管理资料】杨烈妇传--分析汇编

千 得 他钱到们使;了吃…用几,…刀百不吃箭人论无,兵,年使:器李长动周无之侃年用类带轻而论法击领,均。中他一:敌们律人登给周乘的城他全,防们:并奖守吃登赏。,且上他杨并公万氏且平钱亲分。自得。”烧很于饭公是给平。
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 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刺史把李侃守城的功劳上报朝廷,朝廷下诏升李侃为 绛州太平县的县令。杨氏到现在还活着。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于卑幼有慈爱 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 臣之所难。
妇女的品德,是要奉养父母公婆,恭敬孝顺,和妯 娌关系和睦,对老幼孝敬慈爱,并且能不丧失贞节 的,那就是有贤德的妇女了。懂得行军布阵的行列, 明白攻守、勇敢刚烈的道理,这是公卿大臣们难以 做到的。
C.文中以李侃等守御之臣的行为与杨氏作对比,表现了 杨氏的深明大义、勇烈果敢,谴责了这些深受国恩却弃城 而逃的官员。 (李侃不在“弃城而逃的官员”之列)
D.作者借孔子的话来评价杨氏,认为她虽为妇人,却有 仁人之心,勇者之行,对此当之无愧,从而抒发了对杨氏 的礼赞之情。
本文记述的是: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98年),地方军阀 (藩镇)李希烈作乱,“陷汴州”、“盗陈州”、“抵项城县”、 “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无恶不作。项城县危在旦夕。其时 县令李侃无能,“不知所为”。其妻杨氏力主抵抗,死守县城。 她亲自动员胥吏百姓,“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 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登城防守,杨氏亲自为之烧饭, “无长少皆均匀”。项城系小县,“无长戟劲弓、高城深沟之 固”,作乱之人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 城而下。”然而守城者众志成城,决死守之。也许是贼人命中注 定有此一败,守城者“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 势,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项城县得以保存。事后,刺 史上侃(李侃,项城县令,杨氏之夫)之功,得“诏迁”(得到 皇上提升)。杨氏“至兹犹存。”
杨烈妇传挖孔

杨烈妇传
李翱
赞曰:凡人之情( ),皆谓后来者不及( )于古之人。
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 句式:)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 )也。
若高愍女、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李文公集》,是作者的精心之作。
它记述了一位县令的妻子,在叛军兵临城下,
举县不知所措之时,挺身而出,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
以弱胜强,击退叛军,保住了城池。
作
者曾在《答皇甫湜书》中自信地写到:“仆文虽不足以希左丘明、司马子长,足下视仆叙高愍女、杨烈妇,岂尽出班孟坚、蔡伯喈之下耶?”《新唐书·烈女传》所载杨烈妇之事与本文大抵相同,当以此文为据。
文章选取了人物的典型言行来塑造人物性格。
杨氏与夫君李侃的对话,显示其“忠”;对智吏百姓的激励,显出其“智”;对李侃轻伤下城的责备,显出其“义”。
作者最后将杨氏的勇忠智义同文臣武将“弃城而走”的行为对照起来阐发主旨,不仅使杨氏形象更为突出,对现实的批判也更为深刻。
杨烈妇传__课件

本文记述的是: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98年),地方 军阀(藩镇)李希烈作乱,“陷汴州”、“盗陈州”、 “抵项城县”、“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无恶不作。 项城县危在旦夕。其时县令李侃无能,“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力主抵抗,死守县城。她亲自动员胥吏百姓, “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中贼者,与之 万钱”。得数百人登城防守,杨氏亲自为之烧饭,“无 长少皆均匀”。项城系小县,“无长戟劲弓、高城深沟 之固”,作乱之人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贼气吞焉, 率其徒将超城而下。”然而守城者众志成城,决死守之。 也许是贼人命中注定有此一败,守城者“有以弱弓射贼 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 伤焉。”项城县得以保存。事后,刺史上侃(李侃,项 城县令,杨氏之夫)之功,得“诏迁”(得到皇上提
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 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 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 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 (“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误)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 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
评论说:大概人们的观点,都是后来的人比不上古 人。有贤能的人从古代就很少,那后代呢?(如果) 真的出现了,和古人没有分别。
若高愍女、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 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像高愍女、杨烈妇等人,就算是古代的烈女,有多少 反问句 人比她们强?我担心她们的事迹消失不能流传,所以 都记叙下来,打算告诉史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D ) A.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B.侃率之以乘城 C.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D.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 济:成功 乘:登上 固:固守 旌:旗帜 旌:表扬
文言文阅读杨烈妇传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本题共4小题,19分).杨烈妇传李翱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盖将掠其玉帛,俘缧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
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
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皆笑。
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
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①。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其帅,希烈之婿也。
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
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②,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
至于辩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固公卿大臣之所难。
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
”杨氏当之矣。
注:①陴:城上的小墙,这里代城墙。
②娣姒:妯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B.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C.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D.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烈妇:封建礼教所提倡所表彰的不失身不改嫁以死殉节的女子。
杨烈妇传(李翱) 阅读答案附翻译(2)

杨烈妇传(李翱) 阅读答案附翻译(2)
3.C
4.(1)夺取贼寇的财物,吃(夺得的)他们的粮食,(2分)用优厚的奖赏来命令不怕牺牲的勇士,事情一定会成功。
(3分)(2)你不守在城墙上,(1分)那么谁能坚持固守阵地!(1分)如果(你)战死在城上,不是比死在家里还要好吗?(3分)【解析】
1.试题分析:许:答应。
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其中③⑥句不能表现深明大义,有③⑥句的项不选。
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3.试题分析:李侃不属于这样的对比对象。
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
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杨烈妇传原文和翻译

杨烈妇传李翱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接着又将侵袭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lei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合。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
寇至当守;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
作乱的人叛贼(进犯)到了,就应当守卫;力不足,死焉,职也。
(即使,哪怕)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件事上,也是应尽的职责。
君如逃,则谁守?,”您如果逃跑了,那么谁来守城?”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lin皆其积也,杨氏说:“假如您不守城,县城就会被叛贼得到, 粮仓里的粮食都成为他们积聚的了,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库房里的财物都成为他们的了,百姓都成为他们的士兵,俘虏,国家还有什么呢?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夺取贼寇的财物,吃(夺得的)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奖赏来使令不怕牺牲的勇士,看来一定会成功。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于是他把官府中的差使、小吏和百姓召集到房厅里。
杨氏言曰:“县令城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杨氏说:“县官当然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职的年限满了就要离开,不像官吏百姓那样。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官吏、百姓是本地人,祖先坟墓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在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忠义品格而充当贼寇的人呢?”众皆泣,许之。
众人都流泪答应了她拼死守城。
乃徇曰:“以瓦石中zhong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shi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于是杨氏宣布说:“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于是得到了几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城防守。
杨烈妇传分析PPT课件

会:会师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 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
于此 名作动
判断句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了,就应当守卫,
(虽然)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件事上,也是应尽的职责。您如果逃跑了,
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
第18页/共23页
(1)力量不足,战死在这里,这是你的职责。(3分。“力不足”1分,“死焉,职 也”2分,应译为判断句。“死焉”也可译为“为此而死”)
(2)应该一起出死力来坚守这个城池,怎能忍心失掉操守而成为叛贼的俘虏呢?(4分。 关键词“相与”“以”“忍”各1分,全句通顺1分)
(3)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论老小一定周到照顾、公平对待。(3分,关键 词“爨”“食”“无”各1分,全句通顺1分)
第14页/共23页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D )
A.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济:成功
B.侃率之以乘城
乘:登上
C.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固:固守
D.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 旌:旗表帜扬
第15页/共23页
2、下列句中红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盖将掠其玉帛 掠:抢劫。
• B、侃率之以乘城 乘:登上。
“就”。C “以”表目的连词“来”, /介词“用”。D “与” 动词“给”, /“与” 是介词“跟”)
第16页/共23页
• 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 A、虽然,(我)岁满则罢去
•
B、(杨氏)使侃与贼言曰
C、(你们)徒失利,无益也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答案:4分。
(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细解:“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选自唐代李翱的《杨烈妇传》,稍有删改,《新唐书·列女·杨烈妇传》。
“固”出现于“君子固穷”(《论语七则》),“相与”出现于“飞鸟相与还”(《饮酒》)等。
都颇为常见、常用。
“济”(成功)、“乘”(防守,登)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来推测。
实际上,熟悉古文的同学应该知道,这两个字及其所考查的用法实属常见。
“济”的“渡河”义大多同学都应该知道,这里不过是引申一下;而“乘”的“登”义原本就是其本义,“乘城”(登城、守城)也是古代史传文中常见的词语。
它提醒我们在指导学生备考时对一些重要的词语(如史传文中常用的词语)其课本出现过的义项之外的解释也要关注。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为君翻作《琵琶行》答案:2分。
B细解:问的是用法,即词性。
B为动词,其余为介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烈妇传》知识点
1.解释加横线的字:
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不知所为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侃率之以乘城
亟去有蜚箭集于侃之手力不足,死焉,职也。
贼气吞焉,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厥自兵兴项城为叛军困
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杨氏当之矣赞曰凡人之情
与古人不殊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则人谁肯固矣( ) 其必济( ) 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辨行列和于姊姒,于卑幼有慈爱
虽古烈女,其何加焉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
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如逃,则谁守虽然,岁满则罢去
B、府库皆其财也夺贼之财而食其食
C、重赏以令死士有以弱弓射贼者
D、与之千钱使侃与贼言曰
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我)岁满则罢去
B、(杨氏)使侃与贼言曰
C、(你们)徒失利,无益也
D、中其帅,(帅)坠马死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县令,寇至当守——您是县令,敌人来到应该守卫
B、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应该一起献出生命来守卫自己的县城
C、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项城的父老乡亲,坚持正义不被叛贼吓倒
D、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如其死在城上,不是比死在家中还要好吗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氏深明大义的一组是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
②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③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
⑤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⑥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
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
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
8翻译下面的句子,特别注意加横线的句子。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 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3)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4)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5) 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6)此固公卿大臣之所难。
(4)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
杨氏至兹犹存。
(1)力量不足,战死在这里,这是你的职责。
(3分。
“力不足”1分,“死焉,职也”2分,应译为判断句。
“死焉”也可译为“为此而死”)
(2)应该一起出死力来坚守这个城池,怎能忍心失掉操守而成为叛贼的俘虏呢?(4分。
关键词“相与”“以”“忍”各1分,全句通顺1分)
(3)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论老小一定周到照顾、公平对待。
(3分,关键词“爨”“食”“无”各1分,全句通顺1分)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rjbgz/yuwen/ywjiaoan/jiaocan/201201/150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