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置换硫酸中氢实验的设计与研究_兼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点滴体会

合集下载

化学实验收获和体会(模板22篇)

化学实验收获和体会(模板22篇)

化学实验收获和体会(模板22篇)通过研究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规范、准确的写作方法。

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要建设《分析化学与实验》精品课程,那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先期启动的四个项目之一。

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其次,要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搞精品课程建设应该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切实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改善、加强高校信息化条件建设,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网并共享,使全国其他高校在实施同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借鉴、使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无论能否建设成为省级、国家级的精品课程,搞好学科建设都是必要的,培养学生的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才是最终目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也在不停的更新换代,如今多媒体已经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变“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感染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是,在多媒体使用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注意不要过度追求多媒体手段而忽视了教学目的,冲淡了教学主题;其次,要注意不能用多媒体的使用代替学生思维,更不能取代学生操作,应该明确的是,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是教育,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力。

最后,要注意的是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过大的课堂容量反而会降低教学效率。

总之,只有恰当的运用,才能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化学铜和硫酸反应实验教学教案

化学铜和硫酸反应实验教学教案
汇报人:XX
化学铜和硫酸反应实验教学教案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反思与改进
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原理
理解化学铜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会使用实验器材和操作方法
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掌握化学铜和硫酸反应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操作实验的技能和熟练程度
实验结果理解:检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观察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否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程度
实验操作技能:评价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问题解决能力: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
实验报告评价: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否完整、清晰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同伴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实验操作和结果
教师评价:对学生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等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实验教学,并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引导学生尊重科学,遵守实验规则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化学实验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
化学反应方程式:Cu + H2SO4 → CuSO4 + H2↑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新设计二则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新设计二则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新设计二则作者:杨丽娟齐俊林来源:《化学教学》2017年第12期摘要:针对化学教材中“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存在不可控和污染等问题,做了实验探究。

用具支试管或干燥管作反应器;螺旋状的粗铜丝作反应物实现对反应过程的控制;干燥管作检验和吸收装置;利用鼓气球辅助消除反应尾气污染并缩短了实验耗时。

关键词: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设计;鼓气球;实验探究文章编号:1005–6629(2017)12–005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1 问题提出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重要演示实验之一。

原人教版[1]的实验方法是:“在一支试管里加入一小块铜片,然后再加入3mL浓硫酸,用装有玻璃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好,加热。

放出的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或品红溶液中”。

苏教版教材[2]的实验方法是:“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2mL浓硫酸,观察实验现象,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

两种版本的实验方法虽略有不同,但都试图通过实验证明铜与浓硫酸能够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气体,从而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从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来看,苏教版比原人教版更合理一些,原因是置有尾气吸收装置。

但它们都存在三个弱点,一是使用的都是铜片且和浓硫酸一起加热,难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结束,造成药品浪费;二是试管冷却时,易发生倒吸现象;三是倾倒反应器内的液体时,会造成残留的二氧化硫气体外逸,污染教学环境。

新人教版教材[3]的实验方法是用铜丝代替铜片,且不会发生倒吸。

尽管解决了反应的控制问题和倒吸问题,但仍然没有解决二氧化硫的污染问题。

针对上述实验方法存在的不足,我们利用具支试管、干燥管以及鼓气球等进行创新设计,巧妙组合,圆满解决教材中的实验问题,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研究文献近年来,有关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方法改进的研究论文在各种教学期刊上已经发表数十篇,归纳起来,主要研究和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其一,反应的可控问题[4~10]。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教学_以_铜和浓硫酸_一课为例_晁华雯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教学_以_铜和浓硫酸_一课为例_晁华雯

第6卷第4期2017年2月教育观察Survey of Education Vol.6No.4Feb.2017浅析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教学———以“铜和浓硫酸”一课为例晁华雯(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海南海口,571127)[摘要]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发展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了解,还要不断提高他们实验操作实践能力,促使其能够将课堂所学化学知识灵活运用在实验操作中。

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作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关键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控制整个实验过程,教师必须创新教学观念,完善各项实验设备,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对高中化学实验“铜和浓硫酸”的改进与教学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铜和浓硫酸;改进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7)04-0064-02一、高中化学实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存在的不足(一)铜与浓硫酸反应中产生污染气体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选用的是抽拉铜丝的方法,通过使用玻璃试管紧紧夹住装有适量品红的试管,这样有利于品红褪色后的加热复色,从而有效验证SO 2。

然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缺乏污染尾气的吸收装置[1],SO 2气体流出后无法及时处理,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威胁学生的身心健康。

此外,该实验操作较为复杂,学生在抽拉铜丝的同时,还要控制好试管。

倘若学生先移开试管,然后抽拉铜丝,这样会导致SO 2流出,污染空气。

(二)铜与浓硫酸反应过程不利于控制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实验装置虽然有效加入了尾气吸收装置,降低了污染气体的排放,但是在实验中采用铜片对于学生来说难以控制。

SO 2显著的特征就是其溶解度较大,在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过程中容易发生倒吸现象,如果学生想先安全移开酒精灯,就会很快发生倒吸现象,造成试管高温裂开问题,试管中的浓硫酸液体会喷洒出来,威胁到学生的健康;如果学生选择后移开酒精灯,就必须把实验中两支试管之间的导管拔出来,这样又会造成SO 2流出。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5篇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5篇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5篇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化学实验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化学实验心得体会1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发展和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它会随着学习者的不断学习,在学习本身那里得到不断拓展.深化.提高.化学科的教学也要遵循知识的这个客观规律,我们必须在化学教学的不同阶段对某个或某些知识点进行不断地联系.整合.开发和拓展,促进化学知识在学生心中的生长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式的学习,使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观点,这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理当引导着的角色,为此,我校化学教研组结合化学科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情,实施了《化学实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的研究.从研究的这一阶段来看,完成了很多实验探究,对这些实验,我们都采用教师逐一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性学习,学生能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探索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中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丰富的化学实验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是很重要的内容,在这一阶段的探究中,正好有这几个实验,如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很快回答出制氧气的两种方法: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和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接着让学生回忆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学生很快可以回答,这两个都是基础性问题,学生通过回忆能把旧知识重现,当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后,我才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否适用于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比前两个问题提高了一个层次,学生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回答.我再问:为什么这个装置不适用于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呢?怎样才能把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改成适用于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呢?为什么要这样改?这些问题经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制氧气的两种方法所用的不同发生装置.但这时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教师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因此,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制氧气的两套发生装置的基础上,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时装置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样通过重现已有的知识,再创设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不难对二氧化碳制取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找到答案了.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对其他气体的制取的发生装置选择.收集方法都会选择了.通过化学实验探究,不仅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化学实验心得体会2化学是一门实验科目,需要考生不断地做实验,从实验中真实地看到各种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看到各种化学现象的产生.做完化学实验之后,学生们要写化学实验心得体会,将自己在化学实验中的所感所想写出来.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化学实验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 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帮忙.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请教老师.我们做实验不要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应该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在做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制装置将实验改进.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学生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学生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等老师教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学生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探究能力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实验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识.上面的化学实验心得体会,非常适合大家进行化学实验报告的写作,对大家进行化学实验心得写作非常有效.化学实验心得体会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同时,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索和检验.虽然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化学的飞速进步已经产生了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但是,实验方法仍然是化学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是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使用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_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所以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实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教育部20__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化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及由此产生的新课程标准,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转变:1.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并重转变,改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探究化[2].改变化学实验〝照方抓药〞式的现状的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这对于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必修1中〝验证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的探究实验,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实验必要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让学生参考并尝试利用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小结交流探究活动的收获.这样的实验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动手能力.另外,新课标不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给教师创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提供空间.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其活动指向是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实验研究,不是教师单纯的表演或展示.从这一角度看,它和学生实验一样,都是学生的活动.在新课标中也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实现从〝单兵作战〞的自发研究向群众性研究与组队研究的〝两条腿走路〞转变.2.从只重视理论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转变,更加重视化学实验与生活.技术的联系,注重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模式,更适应开放式学习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生活化[2].化学实验心得体会4透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正因这次实验个性是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和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编程,并且用电脑显示输出.能够说是半自动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资料,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据,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潜质,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潜质.个性是在做实验报告时,正因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这就要求懂得labview软件一些基本操作;还有画图时,也要用软件画图,这也要求懂得e_cel 软件的插入图表命令.并且在做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实验,获取数据时,注意读取波形要改变采样频率,等等.当然不只学到了这些,那里我就不多说了.还有动手这次实验,使测试技术这门课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深刻了我对测试技术这门课的认识,巩固了我的理论知识.但是这次实验虽好,但是我认为它安排的时刻不是很好,还有测试技术考试时刻,正因这些时刻安排与我们的课程设计时刻有冲突,使我不能专心于任一项,结果不能保证每一个项目质量,因此如果有什么出错请指出!化学实验心得体会5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任务是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正确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分析化学实验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分析化学实验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其次,分析化学实验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最后,实验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大一暑期实践期间,我曾随学院学生科协进行了北京市城区饮用水水质调查.那次活动是我第一次比较系统的作分析化学实验,以下借用几段我对于那次活动的总结.活动的目的除了在于培养科协成员的分析化学试验能力外,还使成员体验了比较正规的科研项目的步骤——讨论.立题.取样.分析……通过这次活动,科协成员面对涉及外专业或目前学术水平难以达到的课题时,将更有能力与信心运筹帷幄.调查是学生科协的传统活动——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拓展.化学实验技能有机的溶于调查的水硬测量阶段,使单纯的实验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从调查的取样阶段开始,全体成员充分参与到活动当中.取样的范围是北京市城八区居民的饮用水.原则上每个城区两个水样.我被分配采集一个朝阳区的水样.朝阳区是北京的大区,我选取的社区是位于西大望路_号的新近开发的楼盘——金港国际.该地点处于泛CBD,也是近期入市的热门地点,我选取的社区定位是白领公寓,室内除有自来水外还有纯净水的管道以及完备的终水系统.我分别采集了该社区纯净水及自来水的水样各一份,以便比较.实验阶段中,未学过分析化学的成员得以提前接触到一些高精密仪器,如分析天平.这为大一的同学今后的学习有较大的积极影响.虽然因实验仪器使用的不熟练使得失误的频繁发生,但由于活动参与者的认真态度,我们最终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我采集的两份水样中此社区的自来水水样的水硬水平于其它城区的自来水水样水硬平均水平相近.纯净水的水硬几乎是自来水的3倍,且PH呈弱酸性,证明该室供纯净水水样中含有较多的离子.由于实验条件以及专业知识的限制,我们无法将该水样中所含离子一一检验出来,但足以证明所谓的纯净水的水样并非如我们通常理解的纯净.由于水样的采集是入户进行,我们没能得到此纯净水水源处的水样.考虑到新房的管道可能还未经使用,水样受管道材质影响较大,此次采集到的不良水样并不能断定此纯净水水源的不纯净.化学实验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新设计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新设计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新设计湖北省天门市天门中学(431700)伍强1背景与浓反中为不够高而副反应!大量黑色物质!对实验现象的成干扰。

为了防止这些黑色物质的出现!必须将浓先煮沸!然加入到浓中。

加入沸腾的浓!速.大量的二氧化。

二氧化沸腾状态的浓中逸出时!大形成小!分散在二氧化I 中!形成(教材实验中!铜丝通过橡上的伸入!与铜丝间有较大缝隙!大缝隙中逸出!会对实验者的身成危害。

现有改进实验装是为吸二氧化硫而设计的!尚未有人对的作出设计!为此笔者设计出一套铜与浓:反应的新装置。

2实验用品小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管、小、细丝、粗铜丝、脱脂棉、浓硫酸+、氢氧化钠3实验装置图及说明图1实验装置图(夹持装置已省略)如图1所示!取1根打磨光亮的粗铜丝!在丝中段用细铜丝绑1块长条形脱脂棉!形成1个脱脂棉柱。

取1支小试管!将脱脂棉柱-试管!将试管!丝和脱脂棉柱不下滑动。

用手上动铜丝!使得脱脂棉柱能在试管中较容易地上动!拉动铜丝!将脱脂棉柱拔出试管。

在脱脂棉柱的下端上端滴加1滴管化钠。

向小试管中加入1滴管浓!丝小试管中!使脱脂棉柱卡在试管中!将试管封堵起来!此时不能使丝下端与浓触!以免副反应。

4实验操作手持试管夹,将小试管套在试管夹上在酒精灯上加热!待浓沸腾后!用右手捏住丝上端动!丝下端浓中。

丝立即与浓剧烈反应!大量气体!在试管中形成大量白雾!这些白是[气整个实验中!不能穿透脱棉柱逸出试管外。

约10s后!脱脂棉柱底端的褪色!这说明铜与浓反成了二化。

用右手捏住丝上端往上移动!丝下端移出浓。

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亥叽试管中的现象!发现浓呈浅蓝!这说明浓中溶解了试管底部有少量白,该白 为-硫试管中几乎不含水!只,无物的形式存在!而且在浓中的解度不大!因此主要形式存在。

待试管底!丝拔出试管。

用倾S试管中的浓硫酸缓缓个装有水的小中!白黏附在试管底部!不浓起出。

向试管中加入1滴管!振荡试管!现白解!形成蓝,该蓝:液为。

5改进的意义本实验最主要的创新点是设计出了脱脂棉柱这一装置(脱脂棉柱在本实验中有个作用:初中科学演示实验改进二则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312000)鲁金萍1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1.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图1(图1实验装置11.2特点(1)制作简单。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现象的探究与分析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现象的探究与分析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现象的探究与分析引言: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而浓硫酸是一种强酸。

对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实验,可以观察到一系列的反应现象。

本文将探究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并对其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铜片、浓硫酸、试管、酒精灯、玻璃棒等。

实验方法:1.将一块铜片放入试管中;2.将一定量的浓硫酸添加到试管中,确保完全覆盖铜片;3.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1.硫酸的变化: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液体,但在与铜反应后会出现变化。

观察可发现,起初的浓硫酸逐渐变为深蓝色或浅蓝色。

这是因为铜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导致溶液颜色变化。

2.产生气体: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气泡产生。

这是因为铜与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

氢气一般是无色无味的,用酒精灯的火焰进行点燃,其会发出“呼呼”声并燃烧。

3.产生热量:观察可发现,铜片与浓硫酸反应时会发热。

这是因为铜与硫酸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

4.产生溶液: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铜片逐渐溶解在溶液中,并且观察到溶液的体积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使得溶液中溶质的体积增加。

5.反应结束:当铜片完全消耗后,反应会停止。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浓度不再改变,并且铜片完全溶解。

分析:Cu+2H2SO4->CuSO4+2H2O+SO2↑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铜片表面生成一层氧化铜膜:浓硫酸是一种强氧化剂,与铜金属直接接触后会使铜金属表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一层氧化铜膜。

这层氧化铜膜起到了保护铜片不被进一步腐蚀的作用。

2.硫酸离子进入氧化铜膜:在氧化铜膜上形成了一个正电荷,吸引硫酸离子进入氧化铜膜中。

3.铜离子释放:硫酸离子进入氧化铜膜后,将氧化铜膜中的铜离子释放出来,进一步进行反应。

4.生成硫酸铜溶液: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铜溶液。

5.产生气体:反应中释放的氢气会导致气泡的产生。

6.反应结束:当铜片完全溶解时,反应会结束,溶液中的溶质浓度不再改变。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方案的新设计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方案的新设计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方案的新设计作者:陈海涛来源:《化学教学》2015年第10期摘要:针对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存在的不足,提出一套新的改进方案。

在试管外用磁铁吸引试管内的封铁玻璃管,带动绕成螺旋状的铜丝沿着试管内壁上下滑动,可使铜和浓硫酸分离或接触,及时控制该反应的停止或发生。

新改进的实验仪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节约药品、安全环保。

关键词:铜与浓硫酸;控制反应;实验改进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0–0065–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1 问题的提出铜与浓硫酸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演示实验之一。

新课程3个版本的化学教科书对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进行了不同的设计,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若干不足之处。

下面先对教科书以及文献中的某些改进实验作一简要分析。

1.1 新课程教科书中选用的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1.1.1 苏教版教材[1](1)在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后,不能立刻使铜片和浓硫酸分离而使反应停止。

(2)为了防止倒吸,必须先把导管从品红溶液中取出后再停止加热,由于此时铜与浓硫酸接触仍然在发生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直接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影响师生身体健康。

(3)试管和导管里充满了二氧化硫,检验铜片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硫酸铜时,打开单孔塞后,二氧化硫直接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影响师生身体健康。

1.1.2 上科版教材[2]没有加热装置,该反应非常缓慢,所需时间太长,不适合做课堂演示实验。

1.1.3 人教版教材[3](1)铜丝从胶塞侧面挖的凹槽进入试管,由于摩擦很大,若铜丝细则会拉断,若铜丝粗则有时会拉掉胶塞,实际操作中非常不便。

(2)缺少尾气吸收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硫直接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影响师生身体健康。

(3)试管和导管里充满了二氧化硫,检验铜片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硫酸铜时,打开单孔塞后二氧化硫直接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影响师生身体健康。

1.2 部分文献中介绍的改进方案文献上介绍的一些改进方案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4~7]。

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思考——以铜与稀硝酸实验创新设计为例

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思考——以铜与稀硝酸实验创新设计为例
验装置 见 图 1 。该 实 验 有
夏 泽 林 老 师 等 设 计 的 实 验 装 置
如图4 。该 装 置 N O 气 体 基 本 不 会
如 下缺点 : ①产生 的 N O会
与反应 器 里 的 0 ,反 应 , 生
逸 出, 保 证 了环 保 无 污 染 , 既 便 于学 生操作 , 也体 现 了绿色 环保理 念 。
a O H 溶液
图4
成 红棕 色 的 N O , , 不 易观 察
到无色 N O 的生 成 ; ② 铜 片 浸 在稀 硝酸 中 , 不 能 控 制 反
图1
( 4 ) 改 进 实验 装 置 , 承 载 更 多 实 验 功 能
孙 继红 老师 等设计 的 实验 装 置如 图 5 。该 实
反 应器 中 的 N O、 N O 无 法 通 过 N a O H 溶 液 被 吸 收, 易 引起环境 污染 。 ( 1 ) 改进 实验 装 置 , 使 其 更 简单 , 易于操作 分 液 滕 维 生 老 师将 装 置 改 为
图2 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优 Fra bibliotek 磊 点 是 可 以 通 过 调 节 分 液 漏 斗 活塞 来控 制稀 硝 酸用 量 , 铜 片 图2
生初次 见 到基本 实验 仪器 如分 液漏 斗 、 胶 头滴 管 、
圆底烧 瓶 、 滴定 管等 , 之前 有亲 身测 验 时间 的学生
不 多 。此 时教 师摒 弃 传 统 实验 仪 器 , 进 行 大 胆 创
新, 将 圆底烧 瓶 改 为 Y 形 管 , 将 分 液 漏 斗 改 为 针 筒, 将 锥形瓶 改 为细 口瓶 , 会造成 学 生基础 没有 打
置 操 作 更 加 方 便 。 由 于 装 置 的 微 [ 忖铜 片

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设计的商榷

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设计的商榷

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设计的商榷又快到学习浓硫酸的性质这一课了,做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如果完全按课本要求来做,生成硫酸铜的实验现象往往并不明显,这个问题让我们纠结了许多年,近几年来,结合同事以及自己的经验,通过做大量的实验,发现课本上原实验设计有两点误导之处:第一点是铜的用量习惯地取多了,这显然是基于反应物的量越多,生成的产物越多的习惯性思维;第二点是取冷却后的反应混合液进行稀释,这同样也是基于先入为主的习惯思维,认为生成的硫酸铜一定都溶在反应混合液中了。

正是这两个习惯性的思维做出的操作,才导致了实验效果不佳。

上述判断,通过做以下的实验和合理推论就可以得到证实:实验一:取三份质量各约0.5克的研细的五水硫酸铜晶体,分别盛在三支试管中,并分别加入各约2毫升的,浓度分别为98.3%、88%、79.5%的硫酸溶液,充分振荡并放置几分钟后,观察发现,硫酸溶液的颜色几乎都还是无色的,蓝色胆矾晶体变白。

这说明在常温常压下,硫酸铜在浓度为80%或80%以上的硫酸中的溶解度肯定并不大!取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稀释没有道理。

可能有人会认为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硫酸的浓度是很低的,其实呢,就以要生成0.5克五水硫酸铜为例,只需0.128克铜参与反应就够了,此时剩余硫酸的浓度经过粗略估算,应在90%左右,这个结果是以取2毫升质量分数为98.3%的浓硫酸与铜反应为前提,且反应前后体积和质量变化忽略而得到的。

如果对实验一中的三支试管分别加热,还可以发现硫酸层由无色变成了浅蓝色或者说浅蓝绿色,试管底部仍然残留大部分细粒状白色晶体,这说明加热可增大硫酸铜在硫酸中的溶解度,同时也给我们另一个重要启示,即只要反应混合液在加热时呈现明显浅蓝色或者试管底部有白色晶体出现,就说明有硫酸铜生成了,不一定要得到蓝色溶液才罢休!若硬要这样要求,也应该取反应生成的固体来用水溶解才更有道理!这里,通过补做0.0173克胆矾溶于2毫升的88%的硫酸中,结果胆矾并末完全溶解的实验得以证实,因为这个数据说明占总质量为0.5克胆矾质量的95%以上的胆矾并末溶于硫酸中,而仅仅是失水而已!实验二:取三根质量各为0.1克表面用砂纸打磨光亮的细铜丝,分别盛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的,浓度分别为98.3%、88%、79.5%的浓硫酸溶液,塞上带135°玻璃弯管的单孔塞,并将导管一端用橡胶管连接后,再与另一根90°的带单孔塞的玻璃弯管相连,而单孔塞与U型管一端连好,U型管中盛有约3至4毫升的很稀的品红试液,品红试液刚好将反应部分的空间与空气进行液封隔离,固定好整套装置,检漏后加热试管,开始实验。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摘要:在现行版实验的基础上,对其他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装置进行分析比较,并且提出和设计了新的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装置。

关键词:实验装置;改进1问题的产生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学习浓硫酸重要性质的传统实验。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中,安排的实验操作是: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2ml浓硫酸,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1]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从而让学生总结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强酸性的性质,并掌握SO2的强氧化性的性质。

图1在用这个装置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1)SO2极易溶解于水,在停止加热时,会产生倒吸现象,致使反应的试管炸裂,由于反应物为浓硫酸,泄露会对师生产生威胁,具有安全隐患;(2)用铜片和浓硫酸反应,加热时反应较难控制,反应试管中会产生大量白色烟雾,并不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3)试验装置都是试管,比较难于固定,而且装置过于复杂,不利于操作,真正实验时往往会让人手忙脚乱;(4)在反应结束后,拆卸装置时仍会有部分SO2泄露,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2文献里关于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查阅其他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下列装置从不同的方面改进了原有的实验设计,给实验的改进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有益的借鉴。

从实验所用的铜来划分,有铜片和铜丝两种,以下是铜片和浓硫酸的反应:(1)第一种装置用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来吸收多余的SO2,杜绝了倒吸现象的发生,但是控制不好的话,品红溶液还是有倒吸的可能,另外铜片在加热时会上下翻动,还会有黑色的副产物产生,控制不好浓硫酸与铜片的量,就会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2]。

(图2)图2 图3(2)第二种装置把溶液都换成了浸有该溶液的棉花,现象都会观察到,装置简便,但是与上述装置存在同样的问题,铜片在反应中不好控制,另外,由于所有的棉花团都塞在一只试管中,准备实验比较复杂,在反应结束后棉花通常很不容易拿出[3]。

(图3)(3)第三种装置增加了安全装置,并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尾气,此装置的优点是可以观察到SO2的氧化性和酸性,但是事实上,一旦停止加热,控制不好,紫色的石蕊试液会先倒吸,而且此装置过于复杂,试管太多难于固定,不利于师生实验操作[4]。

铜置换实验报告

铜置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铜与其他金属(如银、锌)的置换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观察反应现象。

二、实验原理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指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能力大小,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失去电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银、锌之后,因此铜可以置换出银和锌的离子。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镊子、酒精灯、试管架2. 实验药品:硝酸银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铜片、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药品:将硝酸银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分别倒入三个试管中,各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2. 将铜片分别插入三个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

3. 在铜片插入硫酸锌溶液的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反应现象。

4. 将铜片从硫酸锌溶液中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插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5. 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现象1. 铜片插入硫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2. 加热铜片插入硫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3.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铜片表面逐渐出现银白色固体,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六、实验结论1. 铜不能置换硫酸锌溶液中的锌离子,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锌弱。

2. 铜能置换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七、实验讨论1. 通过实验观察,铜片在硫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锌弱。

2. 在加热条件下,铜片在硫酸锌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说明铜与锌的置换反应受温度影响较小。

3. 铜片在硝酸银溶液中逐渐出现银白色固体,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铜与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铜与其他金属的置换反应,验证了金属活动性顺序。

实验结果表明,铜的活动性介于银和锌之间,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为后续实验提供参考。

九、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药品接触皮肤和衣物。

2.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药品倒入指定容器,清理实验器材。

反思实验心得感悟(优秀10篇)

反思实验心得感悟(优秀10篇)

反思实验心得感悟(优秀10篇)反思实验心得感悟篇1化学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使常规的死记硬背转变为研究性学习。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所包含的化学意义。

对一些具体的问题从本质上去了解,既能让学生巩固既得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且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实验条件的不断改善,强化实验室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实验室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基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在这个学期中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此做个总结:具体内容如下:一、认真执行教学实验计划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开齐教材所规定的所有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并针对实际不断变化的教学内容对现有的演示实验作一些改进和增设一定的实验,以便在教学上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本学期共完成全校5个班级的化学实验教学任务的准备工作,努力协助各任课教师完成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水平和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率100%,教师演示实验率100%。

二、强化管理规范到位实验室的特点是教学仪器、药品、材料种类繁多,设备复杂。

为此我做到如下几点:1、新调入的器材药品,先检查验收,没问题后再登记入帐,记明规格、数量、金额。

2、标定橱目标签,每层所放教学仪器、药品、材料都编卡登记,做到教学仪器、药品存放定位,排列有序,取用方便安全。

3、任课教师领取实验教学仪器、药品先填写实验通知单,根据实验通知单提供仪器、药品,任课教师用完归还时检查核对,如有损坏或丢失,查明情况,按规定要求报废或赔偿。

4、任课教师领取危险药品时除填好通知单外,还要由主管领导批准签字,我根据实验通知单提供危险品,并严格控制危险品的领取量,剩余危险品做到妥善的回收和保管。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作者:谭文生来源:《化学教学》2012年第08期摘要:针对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各种改进和设计的不足,重新设计了新的实验装置,达到环保、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和有效调控的目的。

关键词: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设计文章编号:1005-6629(2012)8-0048-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

为成功地做好该实验,有许多化学教师同仁对实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进,所介绍的实验方案中最大的亮点是设计了能够随意调控铜与浓硫酸的接触的方法,从而达到控制反应进程的目的。

但从使用的情况来看,仍有美中不足,如存在装置复杂、准备繁琐、操作不便、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等问题。

为了达到绿色环保、现象明显、操作简便、能重复操作和有效调控反应进行等目的,笔者设计了新的如下实验装置。

1实验用品广口瓶、玻璃导气管、T形管、止水夹、橡皮塞、酒精灯、双球干燥管、铜丝、浓硫酸、NaOH溶液、品红溶液、蒸馏水。

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l所示。

双球干燥管通过T形管与广口瓶相连接;广口瓶(内装NaOH溶液)在实验时起到吸收尾气和充当装置底座的作用。

T形管的上端连接一段带玻璃珠的乳胶管,通过操作玻璃珠的开关,可利用外界大气压来平衡实验装置内部的气压,防止倒吸。

铜丝的一端从干燥管的出气管口伸入球泡B内,再设法把伸入端弯拆成一定角度使之能插入浓硫酸中。

露在管外的铜丝和带有止水夹的乳胶管相连,包裹在乳胶管内的铜丝,借助铜丝与乳胶管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可使铜丝固定在一定位置而不随意转动。

3实验操作(1)按图1所示搭建好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广口瓶内加入适量NaOH溶液,在双球干燥管的球泡A内加入适量品红溶液,球泡B 内加入适量浓硫酸。

(3)关闭止水夹,先用酒精灯加热干燥管球泡B内的浓硫酸(在加热浓硫酸时铜丝转向上,不和浓硫酸接触),当浓硫酸加热到接近沸腾(此时可以看到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并产生白雾)时,用手指捏住乳胶管内的铜丝使之转动至铜丝向下与浓硫酸接触,反应立即发生,并产生大量气泡。

学习化学分析的个人心得体会3篇

学习化学分析的个人心得体会3篇

学习化学分析的个人心得体会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申请书、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读后感、作文大全、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essay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学习化学分析的个人心得体会3篇学习化学分析是一项令人振奋的旅程。

氢气还原氧化铜心得体会

氢气还原氧化铜心得体会

氢气还原氧化铜心得体会氢气还原氧化铜是化学实验室中比较常见的实验,我在大学期间也进行了这一实验。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化学反应的神奇和美妙。

同时,也有了对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深入认识。

实验过程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需要准备的物品有:氧化铜、氢气发生装置、滤纸、恒温器等。

实验步骤如下:1、将氧化铜粉末称取2克,并加水稀释至60ml左右。

2、装置氢气发生装置,将氢气通入恒温器中,并设定温度和时间。

3、将氢气通入氧化铜水溶液中,直至溶液完全变色,形成铜红色沉淀。

4、将沉淀过滤并用水冲洗干净,然后干燥。

5、将得到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得到了非常显著的实验结果:氢气还原氧化铜过程中,氧化铜被还原成为铜,氧化铜分子中的两个氧原子被还原成了水分子,同时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产生了水。

这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如下表示:CuO + H2 → Cu + H2O在实验室条件下,这种反应能够非常明显地进行,产出的产物铜呈现出独特的颜色,同时也可以通过红外光谱的分析了解到反应机理。

实验的收获在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对化学反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也因为实验步骤比较简单,我能够亲自操作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实验原理和化学反应的机理。

这次实验不仅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原理,也增强了我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结果的能力。

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也更加重视化学实验的操作规范和安全因素。

总结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我不仅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原理,也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

同时,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也更加重视实验安全和规范。

这种体会和认识,对我的学习和科研事业都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硫酸和铜反应化学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硫酸和铜反应化学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硫酸和铜反应化学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硫酸和铜是常见的化学物质,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硫酸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具有强酸性和腐蚀性,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

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被广泛用于制造电线、电器和各种工艺品。

本文将探讨硫酸和铜的反应,通过研究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过程,以期对这一常见反应有更深入的认识。

文章将从硫酸和铜的化学性质入手,分析它们在反应中的特点和行为。

随后,将详细描述硫酸和铜反应的实验过程,并对反应结果进行分析。

最后,本文将针对硫酸和铜反应的机理进行探讨,总结实验结果,并就该反应的应用前景和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对硫酸和铜反应的化学本质有全面的了解,并对该反应的机理和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此外,本文还将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硫酸和铜的反应,为化学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1. 引言:首先介绍硫酸和铜反应的背景和意义,并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正文:2.1 硫酸的化学性质:详细描述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常见用途等。

特别探讨硫酸作为一种强酸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

2.2 铜的化学性质:介绍铜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常见化合物等。

着重描述铜在不同氧化态下的特性,以及其与酸类物质的反应性。

2.3 硫酸和铜的反应:详细叙述硫酸和铜之间的反应过程,包括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反应速率等。

进一步分析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中间产物和副产物,并探讨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

3. 结论:3.1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对硫酸和铜反应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结果,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

3.2 反应机理探讨:根据已有的研究和实验结果,对硫酸和铜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深入探讨。

阐述各个步骤的可能反应路径和关键反应步骤。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实验报告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实验报告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问题的提出】在研究浓H2SO4的化学性质时,Cu与浓H2SO4的反应是用来说明浓H2S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的一个典型反应,为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化学反应,在教材中设计了有关铜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的演示实验。

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中的实验装置图为:但若按教材中所提供的装置进行实验,很难得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过多的浪费药品,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尾气处理得不够充分,因此,我们应该从实验装置入手,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

【实验目的】1.认识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进一步了解SO2的性质。

2.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学会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从实验中学会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3.培养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体会设计实验以及验证实验的乐趣。

【实验原理】铜与浓硫酸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H2SO4(浓)+Cu===CuSO4+2H2O+SO2↑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SO2说明浓H2S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产生的SO2具有漂白性,同时SO2也是一种酸性气体,在实验中可以用品红试纸验证SO2具有漂白性,用蓝色石蕊试纸验证SO2是一种酸性气体。

【实验仪器与试剂】石蕊试纸1片【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取适量浓硫酸加入到具支试管中,用量不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约10ml);2.取铜丝穿过胶塞,使铜丝能在胶塞中上下活动,塞紧胶塞,然后将伸入试管中的铜丝一端拴上一束细铜丝,使铜丝下端没入浓硫酸之中;3.在硬质玻璃管中分别放上湿润的品红试纸、湿润的石蕊试纸,在烧杯中加入适量饱和NaOH溶液;4. 如图组装好装置后,用酒精灯加热浓硫酸5.待反应结束后,使大试管中浓硫酸与金属铜片发生脱离,移去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实验现象】1.加热浓硫酸时产生大量白雾,直形玻璃管处有水珠生成2.硬质玻璃管中品红试纸由红色变为无色,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3.加热结束之后具支试管内液体变为浅绿色,试管底部有灰色粉末状沉淀。

铜的探究实验报告

铜的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铜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溶解性。

2. 探究铜与不同离子的反应。

3. 了解铜在电解池中的溶解过程。

二、实验原理1. 铜在酸性溶液中不与稀硫酸反应,但在硝酸溶液中,铜能与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

2. 铜在电解池中,铜片作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铜离子,阴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3. 铜与碱石灰反应,生成氨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试管、酒精灯、铁架台、电源、电极、导线等。

2. 试剂:铜片、稀硫酸、硝酸钠溶液、硝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氢氧化钙、碱石灰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铜在酸性溶液中的溶解性(1)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2)将铜片放入硝酸钠溶液中,观察现象。

2. 实验二:探究铜与不同离子的反应(1)将铜片放入稀硝酸中,观察现象。

(2)将铜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现象。

3. 实验三:电解铜片(1)将铜片作为阳极,稀硫酸作为电解质溶液,电解池中通电,观察现象。

(2)将铜片作为阴极,稀硫酸作为电解质溶液,电解池中通电,观察现象。

4. 实验四:制取氨气(1)将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加热,观察现象。

(2)将生成的氨气通入碱石灰中,观察现象。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实验一:铜片在稀硫酸中无明显变化,在硝酸钠溶液中无明显变化。

2. 实验二:铜片在稀硝酸中溶解,溶液逐渐变成蓝色;铜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变化。

3. 实验三:电解铜片时,阳极铜片溶解,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4. 实验四: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后,生成氨气,氨气通入碱石灰中,碱石灰变湿。

六、实验结论1. 铜在酸性溶液中不与稀硫酸反应,但在硝酸溶液中,铜能与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

2. 铜在电解池中,铜片作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铜离子,阴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3. 铜与碱石灰反应,生成氨气。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铜片在稀硝酸中溶解,说明硝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通过对金属铜置换稀硫酸中氢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 ( 上接第 40 页)
华中师范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分析化学 . 第 2 版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593 ,607 武汉大学等五校 . 分析化学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562 ,
可行的 ,不仅仪器简单 ,操作方便 、 材料易得 、 现象明显 、 效果 好 ,而且反应速度和气体发生量可控 , 能有效地控制或能尽 最大限度减少可燃气体向空中的飘逸 ,另外伴随因硫脲水解 而产生的少量硫化氢用碱石灰吸收 , 对环境友好 , 提高了实 验的安全性 、 可靠性 。
( 2) 通过对金属铜置换稀硫酸中氢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
图1
θ c( H ) c φH + / H2 =φ H + / H2 + 0. 0592lg θ 1/ 2 ( 1 ) ( P ( H2 ) / P )
+/Fra bibliotekθ2 实验操作方法
( 1) 用头发丝的一端捆住铜屑 , 另一端捆在硬铁棒的一
稀溶液中 ,在一定的离子强度范围内 , 尽管离子的活度 系数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 但是 , 当离子强度 I 高到一 定数值时 ,由于同性电荷离子间的斥力和在原始水化层中结 合到离子上的水分子使得离子具有相当大的有效体积 ,导致 离子的活度系数经过一最小值后又回升 , 甚至可大于 1 [1 ] 。 为了讨论方便 ,计算过程中没有考虑离子强度对溶液中离子 的活度系数的影响 。
S = C ( N H2 ) 2 结 合 生 成 在 酸 性 溶 液 中 稳 定 的 配 离 子 [ Cu ( S = C ( N H 2 ) 2 ) 4 ] + ,实质上也就是大大地降低了 Cu + + e

Cu 的 Cu + 的浓度 ,使金属铜 Cu 的还原性显著提高 ,
因而导致本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 我们还能运用计算的方法 ,进一步说明本实验成功的必 然性 。 首先计算正极电对的电极电势 φ H + / H2 。
ing t he unnat ural nat ural . Science Education , 82 , 417 - 437. [ 4 ] (NRC)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6) National Science Educa2 tion Standards ( Washinton , DC : National Academic Press)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科学课程标准 .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
液下的一定位置 。
(5) 点燃酒精灯 。 ( 6) 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验纯 。 (7) 做气体的验证实验 。 (8) 实验完毕 , 首先将硬铁棒往上提 , 使铜屑脱离酸液
φH + / H2 = 0. 053 V
再计算负极电对的电极电势 φ Cu + / Cu 为 :
θ φ Cu + / Cu =φ Cu + / Cu + 0. 0592 lg c (Cu + ) / c θ
其数学处理 . 天津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1989 :450
[2] [3] [4] [5]
武汉大学 . 分析化学 . 第 3 版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5 :
530 ,534
可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自身的科研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 它既达到了 “高校必须要以教学带科研 ,以科研促教学 , 不断 提高教学层次” 的目的 ,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还为当前深 入开展课改 、 教改工作拓宽了思路 , 为今后如何尽量多地开 设研究型课程创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也为充分调动教师的科 研、 教改积极性提供了有益启示 。
・52 ・
化 学 教 育 2005 年第 11 期
铜置换硫酸中氢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 — — 兼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点滴体会
李大塘1
(1 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谭平雄2
刘 狄1
湘潭 411201 ; 2 耒阳市第一中学 421800)
设计金属铜置换硫酸中氢的方法 ,这不仅有助于充分认 识和深刻理解外界因素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规律 ,而且对 如何准确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规律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 务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 同时也为如何将课堂教学与科学研 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介绍用金属 铜置换稀硫酸中氢的一种简捷 、 有效方法 。
c (S = C(N H2 ) 2 ) = 0. 1 mol/ L 代入 (3) 式计算得 :
10 - 13 mol/ L c (Cu + ) = 3. 984 ×
[ 2 ,3 ,4 ] 再把 c (Cu + ) = 3. 984 × 10 - 13 mol/ L ,φ 代 Cu + / Cu = 0. 52 V
( 2)
面 ,再熄灭酒精灯 。
由于 Cu + 4 S = C ( N H2 ) 2 K稳 = 2 . 51 × 10 因此 , c (Cu + ) =
15 [ 2~5 ]
+
[ Cu ( S = C ( N H2 ) 2 ) 4 ] +
3
气体的检验情况
( 1) 爆鸣性 (2) 可燃性
与适当空气混合后点燃能发出爆鸣 。 经验纯后的气体在空气中能安稳燃烧 , 进
[ Cu ( S = C ( N H 2 ) 2 ) 4 ] + +
1 实验装置
该反应原理可以通过下列理论分析和计算得到满意解 释。
5 实验理论依据
由于溶液中 cH + 较大 ,相应 H + 的氧化性有所增强 :
2 H + + 2e

H2
更 为 重 要 的 是 因 为 亚 铜 离 子 Cu + 易 与 硫 脲
[ 1 ] Pixelx. 时间之链 . Swift 3D V3. 0 初级教程 . 电脑艺术 ,2004 , (1) :1 - 2 [ 2 ] Xzlogo . Flash 3D 伴侣 — Swift 3D. YES KY ,2003 , (11) :5 - 6 [3]
4 难点
( 1) 关于制作实心旋转体 : 在旋转放样编辑器中 ,有一条
害 ,但它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如若向空中大量排放氢气 ,必 然潜伏着极大的危险性 。因此 ,通过对金属铜置换稀硫酸中 氢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 也是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 以增 强他们的环保意识的有效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 ] [ 美 ] Butler J N 著 , 陆淑引 , 许晓文 , 王新省等译 . 离子平衡及
( 1) 式中由于 φ H + / H2 = 0. 000V , 现设 c ( H + ) = 8 mol/ L ,
P ( H2 ) = 101. 325 kPa 代入其中计算得 :
θ
端。
(2) 将硬铁棒的另一端自试管塞小面插穿试管塞并固定
在试管塞中 。
( 3 ) 向具支试管中依次加入 6g 硫脲和 4 mol/ L 硫酸 10mL 后充分振动试管 ,再把大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 ( 4) 盖好试管塞 ,推拉铁棒调节高度 , 以使铜屑浸入混合
566
顾庆超 ,楼书聪 ,戴庆平等 . 化学用表 . 南京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79 :132
参 考 文 献
[1] AAAS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 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 y Press ,1990 [ 2 ] Kimball , M. E. (1967 - 68) Understanding t he nat ure of sci2 ence : a comparison of scientist s and science teacher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 5 , 110 - 120 [3] Abd - El - Khalick , F. , Bell , R. L . and Lederman , N . G. (1998) The nat ure of science and inst ructional practice : mak2
4 实验反应原理
θ
2005 年第 11 期 化 学 教 育
・53 ・
入 (2) 式计算得 : φ Cu + / Cu = - 0. 214 V 最后计算反应 ( c) 式的电动势 :
E =φ H + / H2 - φ Cu + / Cu
向学生介绍了获取书本知识的科学方法和进行科学研究的 思维方式 ,变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为充满生机活力 、 丰富有 趣的实践活动 ,使理论与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不仅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 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 创造性思维能力 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
绿色类似地图上火车道的竖线 ,若取点在线上则场景编辑器 上显示的旋转体为实心 ,反之为空心 。
(3) 关于 Swift 动画导出后的原图处理 : 这里要求务必
梁子 . Swift 3D V2. 0 完全掌握 . 互动联盟 ,2002 , (3) :1 - 2
上述实验的反应原理如下 :
Cu + H + Cu + + 1 H 2 ξ (a) 2 [ Cu ( S = C (N H 2 ) 2 ) 4 ] +
+
Cu + + 4S = C (N H 2 ) 2 ( a) + ( b) :Cu +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