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与享受成为数学学习的主旋律

合集下载

让智慧美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让智慧美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让智慧美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作者:卓斌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 2018年第1期彭清峰老师与我同龄,而且是于同一年调入江苏省宿迁中学,并住过同一个集体宿舍,可谓是知根知底的伙伴。

他先教初中数学,后教高中数学,完成了初高中大循环数学教学,知识面非常宽广厚实。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到宿迁中学听课交流,观摩学习,其中聆听过彭清峰老师好多次课,有高一、高二年级的新授课,有试卷讲评课,也有高三专题复习课。

彭清峰老师的课堂教学总是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妙趣横生,充满智慧,洋溢美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把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完美的融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学得高效,在不经意之间就将数学知识所蕴含的美丽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

基于彭老师前面的文章,我想谈谈对“智慧课堂”和“数学之美”的理解。

“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

智慧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现代人没有智慧就无法在社会中生存。

英国大哲学家怀特海说:“尽管知识是智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但是知识的价值还有另一个更模糊、更伟大、更居支配地位的成分,古人把它称为‘智慧’。

没有某些知识做基础,你不可能聪明;但是你也许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知识,却仍然缺乏智慧。

”可见,智慧不是简单的知识累加。

如果一个人通过学习,记忆了一些东西,只会重复别人的思想,却不善于独立思考,更不会主动去探究和创造,那就不能说拥有智慧。

数学可以用简洁的语言和形式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无时无刻不在展现着它的美丽与魅力。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有一句名言“哪里有美,哪里就有数学”。

数学美主要体现在简洁、对称、统一、奇异等方面。

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渗透数学美的知识与思想,让学生感受和欣赏数学之美,才能逐步形成对数学的良好情感。

目前,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还热心于“题海战术”: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慧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等。

数学智慧乐园让小学生在智慧的乐园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智慧乐园让小学生在智慧的乐园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智慧乐园让小学生在智慧的乐园中享受数学的乐趣数学智慧乐园:让小学生在智慧的乐园中享受数学的乐趣在当今社会,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和学习。

然而,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数学并不是他们最喜欢的学科,甚至有些孩子对数学产生了厌倦和恐惧的情绪。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种名为“数学智慧乐园”的教育理念开始逐渐被小学教育界所关注并应用。

一、数学智慧乐园的定义与目标数学智慧乐园是一种将数学学习与游戏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旨在通过创造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的环境,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它强调学习应该是一种开放和创造性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智慧乐园的主要目标有三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智慧乐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通过锻炼这些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数学智慧乐园中,学生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与他人共同学习的氛围。

二、数学智慧乐园的教学方式1. 创设生动的情境:数学智慧乐园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数学探索和思考。

例如,在一个模拟的城市园区中,学生可以通过操作“数学游戏机器人”来解决各种数学难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智慧乐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去解答数学题目。

教师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充当引导者和学生思维的激发者。

3.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数学智慧乐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数学游戏、电子教具、实物模型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暑期数学课程内容宣传语

暑期数学课程内容宣传语

暑期数学课程内容宣传语
1、追寻数学脚步,放飞梦想翅膀,走进智慧殿堂。

2、知数学者善其身,懂数学者达天下。

3、真假分数加减乘除,其乐无穷在其中。

4、展开数学的翅膀,飞进知识的海洋。

5、在游戏中找数学,在快乐中长智慧。

6、在数学中收获智慧,在数学中收获快乐。

7、在趣味中挑战数学高峰,在生活中彰显非凡智慧。

8、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享受快乐。

9、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成长。

10、在快乐中学数学,在数学中长智慧。

11、有趣数学,妙趣横生,不一般的乐趣。

12、用心灵的钥匙打开智慧之门,让快乐数学伴我成长。

13、用探索成就生活智慧,用挑战领略数学精彩。

14、用数学装点生活,用生活品味数学。

15、用数学改变环境,用环境体现数学。

提高学生数学兴趣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数学兴趣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数学兴趣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歌德也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这些就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做什么,兴趣都是很重要的。

兴趣,在学生学习中起到了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孩子在学习中对一些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去,并会对其作进一步的了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那些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孩子们,会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求知欲非常强烈,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增强孩子对数学的求知欲呢?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

常常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兴趣索然,更谈不上去主动地配合教师,活跃课堂气氛了。

要么就是学生在课堂上配合教师时,有些问题由于把握不准,问题答错,而这时老师非但不鼓励,甚至训斥学生。

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

学生“碰壁”多了,就不会再主动地积极配合了。

长此以往,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荡然无存了。

要打破这种僵局,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引导他们自主地去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方式和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兴趣,增加学数学的热情。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用“为什么”激起学数学的好奇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言。

孩子在接受新的知识的时候肯定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疑惑,这个时候作为教师,既不要急于将答案直接告诉孩子,更不要斥责孩子,将孩子不懂的问题归咎于孩子的理解能力,而是要鼓励孩子勇敢地去质疑,将自己的疑惑说出来,与其他的同学一起讨论。

用“乐知”的理念教数学

用“乐知”的理念教数学

用“乐知”的理念教数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是古人总结出的关于学习态度的至理名言。

说明学习最佳动力是兴趣,乐趣。

前两天我看了一则新闻:重庆某高中一个女生因为父母不给她交补课费,就绝食,离家出走。

她平时除了学习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偶尔上网也是为了查资料,平时无聊就看字典,这是什么?学霸啊!她就是觉得学习有兴趣,所以喜欢学习,她要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以便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和体现。

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使学生“乐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成效定能十分卓著。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

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可行方法。

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学教师,进而喜欢自己的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有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让学生根据投影仪投出的问题看书,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对不能在书上直接找到的问题答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何异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把透明胶片分发到每组,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胶片上,然后教师把他们的讨论结果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与教师一道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写出的结果最简单最准确,然后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分组讨论,组内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胶片上,再投影出来,引导他们讨论解决,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别人的问题中启迪他们的思维,又培养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的精神,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学习的主体作用。

参加“智慧 互动 成长”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有感

参加“智慧 互动 成长”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有感

参加“智慧互动成长”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有感11月3日-4日,我有幸到厦门六中聆听了青年特级数学教师张齐华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和超越自我的专题讲座。

张老师的数学课和讲座不仅人性化,而且充满人文气息。

经过这两天的听课我的感触颇深。

一、数学课应该教什么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是教材和学生。

只要抓住这一大方向,我们的教学就不会出现偏差。

这样的中规中矩的教学中,我也渐渐地产生了困惑:随着学生视野的开阔,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课堂上经常有学生提出一些疑问,但我没有深入研究。

听了张老师的课,让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为教师也应该考虑教给孩子们什么?《圆的认识》这节课上,教师并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教给了孩子们很多的与圆有关的知识,让孩子们从一节课中收获良多。

我想,如果孩子们长期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获益非浅。

这让我也想到,张老师之所以能够教给孩子们这么多,是张老师自己的数学底蕴本身就很深厚。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教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

二、数学课中感受数学的美《圆的认识》是平面图形的教学,张老师通过让学生摸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让学生感受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

然后通过凹凸的曲线图形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有了体会。

在这节课中,张老师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到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由正三角,正四边,正五边,正六边,到正八边,……到正两百边,正两千边……,让学生惊奇的感受到圆是所有正平面图形最后的一个,让学生在这一系列图形的变化中体验到美感。

最后张老师设计通过直线平面图形的旋转得到圆,让学生的视觉得到了美的熏陶。

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了圆形给生活带来的美。

三、高超的语言艺术当你走进他的课堂时,一种特有的风韵感染着你:锤炼、清新的语言中,更多了一份智慧、灵动和诗意。

听张齐华老师的数学课是一种享受,不仅在场的听课老师有此感受,当天配合张老师上课的学生更是感觉妙不可言。

张齐华老师的经典语言非常吸引人,无论是对知识的引领启发,还是对学生的鼓励赞赏,张老师都倾注满腔热情,用生动、形象、准确、富于情趣的语言,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打动着学生的心。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摘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关键词:数学意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以人为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宗旨。

2013年的数学试题在取材上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课程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为背景,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应用性问题,突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题目背景新颖,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习的目的。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

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1 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相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验到探索的愉悦。

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教育情境引领学生感悟数学,学着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带进课堂。

“高跟鞋与美”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黄金分割的应用;“13人中一定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抽屉原理”;“学校篮球赛场次设置及同学间互赠贺年卡”等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作用;“怎样买门票更合算”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能帮人们少花钱多办事;“红绿灯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转盘中的游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了概率的意义;“储蓄策略”“打车付费”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精打细算”的妙处。

数学教育的智慧与境界

数学教育的智慧与境界

数学教育的智慧与境界
数学教育的智慧与境界
数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代社会更是占据重要的
地位,为了使孩子受益于数学,数学教育便应运而生。

在数学教育中,第一步便要鼓励孩子乐意学习数学。

和其它学科一样,数学应
当以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为着眼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并鼓励他们创新,不断发现新颖的思路或新的方法,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激发出孩子的学习欲望。

此外,要促进数学教育的智慧与境界,还有必要鼓励孩子做到以下:1.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数学的前沿技术;2.积极想象,尽可能贴近实际,创造出自己的思维方式;3.融会传播,熟练掌握有关数学的知识,如算法,逻辑,形式以及逻辑推理等;4.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牢固掌握有关计算机科学,管理,控制系统,运筹学,统计分析等学科;5.培养团队精神,将学习资料与实际应用有机融合,提升融会贯通的能力;6.跨学科整合,掌握数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等知识,将各种学科有机融合,提升应用数学能力;7.学习数据分析技能,一方面为决策提供可视化的方法和工具,让结论更客观;另一方面,可以构建出数据科学平台,此外,还要学习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大数据分析等相关技术。

在努力提升数学教育智慧与境界的过程中,教育者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
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严谨,从更多的视角去仰望问题,探究一切可能,并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方法,以期获得良好的成果。

只有在这种环境之下才能有良好的发展,使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有效的提高孩子的数学教育智慧与境界。

数学为伴智慧同行广播稿

数学为伴智慧同行广播稿

数学为伴智慧同行广播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所有愿意牺牲中午休息时间,与数学为伴,智慧同行的同学,感谢所有在数学课上乐于思考、以数学为兴趣的同学,感谢所有执着追求,以数学为友的同学,因为你们的参与,数学才有了生命,是你们赋予了数学的勃勃生机,更是你们赋予了数学无限希望。

同学们,数学是生活上的朋友。

生活上,数学能帮我们很多很多,你知道怎样购票最合适?怎么租车最便宜?如何选择或者设计商店的优惠活动?如何测量物体的周长和体积?遇到不规则的图形又怎么办?我们的运动场跑道又怎么设计?数学是学习上的朋友。

如果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那么数学使人周密。

它让我们的脑筋转起来,从而变得更有灵气。

数学是娱乐上的朋友。

如“华容道”、“九宫格”、“24点”等数学游戏,它为我们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无限趣味,让我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数学是跳跃的精灵,是动态的建筑,他的魅力在于它的潜移默化,它丰富的知识、精巧的方法、博大的思想、美妙的思考,只有用心去体会,才会懂得它的美它的文化价值。

华罗庚教授曾指出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凡是出现”量”的地方就少不了用数学。

数学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符号一个方程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文化,它贯穿了一切学科,它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承载的是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真”、“善”、“美”,是人类的追求,求真、求善、求美是我们的校训,但同时也正是数学教育的最高境界.数学科学在根本上在于其内容的真,求真是数学的.天职。

数学有利、有用、有益于人的实践活动,求善是它的价值和终极目标。

数学美,既有数学外在的图形之美;也有隐含在数学问题本身、数学问题解法、数学结论中的内在美,诸如对称之美,有序之美,和谐之美,简洁之美,奇异之美,让人享受其美;更有得到了数学问题的圆满解答,找到了问题的新颖解法,发现了问题新的结论后成功的喜悦,美不可言。

乐学、善思、质疑、创新——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乐学、善思、质疑、创新——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乐学、善思、质疑、创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单位:天津市河东区会德里中学学科:中学数学作者:戴文玉乐学、善思、质疑、创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摘要:以往的数学课堂总是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重理论、轻实际,老师讲的多而学生参与的少。

为此本文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敢言善问;设置开放性题目给学生充足的创造空间等方面入手,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乐学、善思、质疑、创新,从而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质疑创新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独立的探索、分析、实践、质疑、创新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是与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实际教学中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方式是所有教师现阶段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在老师的安排下按部就班进行学习的,是一个被动接受的客体。

学会的也只是书本知识、解题方法、模仿和记忆罢了,而真正的技巧和能力很难获得,学生学会并能运用的知识很有限,甚至很多学生产生了“学数学有什么用?”的疑问。

鉴于此,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式,并在实践中体会出让学生死记多练不如让学生“乐学、善思、质疑、创新”,让学生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学习的能力。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乐学”成为其自主学习的基础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系统而繁杂的过程,想让学生真的能乐于学习,就必须让学生想学、愿学。

“双减”背景下,数学常态课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双减”背景下,数学常态课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双减”背景下,数学常态课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随着对新课程标准学习的不断深入,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轻学生负担、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热议的话题。

而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能力的形成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依赖于数学课堂,只有在数学课堂中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多去思考数学,体验数学,不断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才能使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有效体现与落实。

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内在动力,它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改变学习心态,激发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

教师具体应做到:1、享受成功,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把握细节,仔细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学习的亮点,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针对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然后再委婉的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会更浓烈。

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

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2、创设情境,激发内在潜能。

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数学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性,做到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内在的知识潜能。

如在课前准备精美的教具;在导入新课中设疑提问、讲有趣的故事、猜谜语等;在练习中采用小组竞赛、抢答、质疑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学得愉快、投入,使学生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觉得学习数学趣味无穷。

二、注重科学引导,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这个科目发展的根本,是探索研究数学所依赖的基础。

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

追寻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

追寻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

追寻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种种新理念在价值取向上都在追求教育的与公平,追求个性的发展和群体的合作,追求“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强调人的个性发展。

一句话,强调“完人”的塑造,促进个体的持续发展。

这要求数学成为每个学生都要学、都能学、都爱学、都会学的一种文化。

数学教学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数学文化的素材,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和享受数学文化的科学价值、美育价值、人文价值和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欣赏“数学美”,感受数学文化的美学教育价值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作过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挖掘出许多数学美的实例。

如有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的严谨美和简洁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也有数学思维方法的逻辑美,数学概念之间的和谐美和统一美。

1、数学的简洁美有这样一首诗,用字不多,却到位地概括出了数学的简洁明了:“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

”微言大义,确实如此。

通行世界的数学符号,可以说是当今世人共识的最简洁的文字。

它的妙处在于用十个有限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就可以表示任何数,用“+、-、、÷”四个运算符号就能准确地描述客观世界中四大基本数量关系。

这与绘画时利用三种原色可以绘出众多色彩绚丽的图画;与作曲时凭借七个音符能谱写出各种令人心醉的乐章一样是多么令人惊叹的简洁美啊!还有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

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

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在数学中,像欧拉公式这样形式简洁、内容深刻的还有许多。

数学学习贵在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贵在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贵在培养学习兴趣作者:黄春红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1年第01期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时,才是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始。

目前,小学生普遍感觉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学习时提不起兴趣,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所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变陌生为熟悉、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借助故事,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喜爱听故事的特点,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有关数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例如,教学“圆周率”时,教师可进行这样的介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在一千五百年前,就通过大量计算,精密算出圆周率这个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国外数学家早发现1000年。

”学生一听,民族自豪感马上被激发出来了,于是对圆周率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正是这好奇心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兴趣盎然。

二、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操作是一种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活动。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学生大脑皮质的兴奋度,更有利于激起创造区的活跃,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增强创新意识。

因此,加强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方法。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步骤:首先,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如硬币等画一个圆,自主探究圆的不同画法;其次,想办法找出所画的圆心,合作发现折叠法;最后,观察圆形纸片,联系刚才的操作,问学生有什么发现,交流发现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这样教学,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从独立画圆到交流找圆心的方法,学生主动思考,发现知识。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因为操作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脱离了枯燥乏味的静态口述,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从而激发进一步寻求新知的更大兴趣和欲望。

让“说”成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翅膀

让“说”成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翅膀

让“说”成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翅膀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是学习数学并不仅仅是掌握公式和计算技巧。

实际上,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沟通的学科。

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 提倡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和交流
数学课堂不应该只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课的场所,而是应该成为学生进行知识交流和互动学习的场所。

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小组讨论作业,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同学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们的思考和沟通能力。

2. 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推理和证明
数学是一门重视逻辑和推理的学科,因此学生需要习惯于从证明和推理的角度来思考数学问题。

老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证明的方法,例如归纳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让学生从证明的角度来考虑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在数学作业和考试中进行文字和口头表达
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和结果不仅仅只有一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通过文字和口头表达来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并向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和反馈。

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在学习数学时不孤单,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 利用实际生活场景进行数学探究
数学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数学问题。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通过思考和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购物时找零,计算汇率等等,这些问题可以
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尝试解决,增强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让“说”成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翅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沟通能力。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数学之美光芒闪耀:如何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这门表面上看来枯燥乏味的学科,却蕴含着深刻的逻辑之美和无穷的应用价值。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催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探寻中的最重要课题。

1. 联系生活,彰显数学的实用性数学并非抽象的理论体系,而是与生活密不可分。

将数学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是释放他们兴趣的关键。

实例讲解: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建筑物、自然景观等例子,帮助他们理解图形的特征和应用;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数据,比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爱好等,并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项目式学习: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项目,例如“设计一个理想的房间布局”、“规划一次旅行路线”等,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身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2. 挖掘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好奇心数学学习不应仅仅是枯燥的公式和习题,还可以充满乐趣和挑战。

游戏化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设计,例如“智力拼图”、“数学大接龙”、“数学小竞赛”等,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数学知识,亲身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尝试解答、验证结果,在探索现象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并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故事化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感人的故事中,例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与科技的发展”、“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的历史和文化。

3. 充分展现数学的艺术性和美感数学不仅是逻辑推理,更是一门蕴满艺术性和美感的学科。

图形艺术:利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形式展示数学的艺术性,例如曼德博集合、莫比乌斯环、黄金分割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图形的优美动人和神奇。

音乐与数学:将数学与音乐相结合,例如从分析音阶、节奏等,帮助学生明白数学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文学与数学:将数学融入文学作品,例如数学家的小说、诗歌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文学的融合之美。

数学大风车,智慧转不停

数学大风车,智慧转不停

数学大风车,智慧转不停一、“数学大风车”与智慧《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

”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构成学生课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和生长点。

学生在不断的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

我校智慧教育研究倡导“让每个学生在发展中拥有智慧”,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作业不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载体。

通过作业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开发学生的数学逻辑智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能够自主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数学组向全校学生推出了具有特色的数学校本练习《数学大风车》。

“大风车”源于中央电视台的一档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少儿节目。

“转动的大风车”象征着孩子转动的思维,转动的智慧。

我校的数学校本练习命名为“数学大风车”,是希望这样的练习形式能受所有学生喜欢,能对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有所补充和帮助,利于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它训练思维,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它联系生活,注意数学的应用性;它立足课本,注意设计的基础性;它动手操作,注意儿童的实践性,受到家长们的认可和孩子们的喜欢。

为了做到循序渐进,形成系列,关注到每个年级孩子的思维发展,就必须把握好每个年段该掌握哪些专题知识。

为此,我们数学教研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努力使“数学大风车”能体现科学性,符合不同层次孩子的学习需求;能具有开放性,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能体现实践性,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样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二、“大风车”的动力源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校校本练习的实施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数学逻辑智能是加德纳提出的八种智能之一,主要指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这种智能的要素主要包括: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归纳和演绎、对比、类比等。

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数学是一门智力训练和思维发展的重要学科。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初中数学教学也日趋创新。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培养探究精神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记忆和机械运算,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

然而,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老师应该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三角函数时,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和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和探索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使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

二、关注创造力培养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案。

此外,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实际问题的抽象和数学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强调实践应用数学是一门应用层次非常高的学科,但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推导,忽视了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更加注重实践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在教学平面几何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测量周围的建筑物,并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注重团队合作数学是一门需要团队合作的学科。

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协作,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五、关注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智慧与享受成为数学学习的主旋律
“单调、枯燥、痛苦……”“上课昏昏欲睡”,这些,是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概括与评价。

然而,却有数学教学专家对数学有这样的评价:“数学很好玩,数学很美妙,数学是一个美人……”是啊,每一门学科都自有你妙趣之所在,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感受不到数学的美,感受不到它的魅力呢?要知道,数学课也应当充满快乐,因为它是学生智慧的旅行。

一、把评价隐藏起来,以点燃智慧
把评价隐藏起来,说白了,就是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

是人类生活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心理现象。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口头表扬,一次展示的机会,一次答问的机会,一次轻轻的拍肩,这些,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点燃他们向上的欲望,从而把学习当作最美妙的事情。

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自能更主动,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学习的成功。

也因为这样的学习,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得到主动的提高。

比如,老师出示了一道三位数乘三位数的题(395×205),而且还要求用简便算法。

但是,老师并没有讲解类似的题的做法。

在学生疑惑的目光中,老师说:“前面我们算过那么多三位数乘三位数的题,这个题对你们来说,可说是‘小菜一碟’,要不,咱们来比比,好吗?”经老师这样一说,学生顿时来了精神。

此时,学生精力集中,在草稿本上做了起来。

不过一会儿,学生便举起了手,老师装着没看见,只顾低头算。

好多同学都举起了手,老师才抬起头来:“老师还没算出来。

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的算法吧。

”学生的答案中,有把395看作(400-5)来算的,也有把205看作(200+5)来算的。

老师当即向学生竖起了大拇指,同时揭示这节课的课题。

这节课,学生学习非常不错,享受到了数学学习的成功美。

二、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享受数学的发现美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每个学生都是带着相关的经验来到学校的,但是,由于家庭背景和学习经验的不同,学生之间所持有的经验的差异是很大的。

在课堂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经验的差异,思维的差别,思考问题的角度的不同,自然,其思维的方向、思维的结果定不会是老师所预设的那样,这都不要紧,教师应该抓住其中所呈现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关注动态生成。

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前有效的预设外,同时,还要在学生的课堂表现出现与预设不一样的情形时,尊重学生,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进一步地进行操作和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擦出思想的火花,闪出智慧的亮点。

比如,一教师在教学《找规律》后,让学生在完成书中练一练第1题(题目是:按白、白、黑、白、白、黑的顺序排列,第21个是白子还是黑子?)当学
生掌握方法之后,有学生说,要是第21颗是白色应该怎样摆呢?本来,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题,或是这类题的做法了。

但老师及时抓住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在小组里试一试,并说,看哪组的方法多。

这样一来,学生所了解的更多了。

这都源于教师及时抓住课堂上的动态生成。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

”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了合作的快乐、动手的快乐,更享受了学习的快乐。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顿悟中享受数学的价值美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历来倍受教师的青睐,因为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热情。

当学生兴趣大增时,他的思维就会被激活,心里便更自由,自然,学生的思维也进入一种最佳状态,也能积极地创新,智慧的火花也将不断地闪现。

有个教师在教《找规律》这个内容时,他先请五个学生上台,以“点兵点将,点到谁,就给谁”为规则给点到者发书签,并同时要求学生可以提前猜猜谁会获胜。

在这里,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纷纷要求参加,营造了一种兴奋、和谐的学习氛围。

并通过采访关注了学生的“运气”问题,与学生所猜的靠“能力”赢之间虚虚实实,在学生潜意识中留下悬念,吸引着学生积极到学习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并不在于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

”这时,发现奥秘的一些学生兴奋之情溢与言表,吸引了大家的好奇心,也引发了大家深入的思考,并让同学们都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并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进而水到渠成地用规律解决了环形中的问题,催化了智慧的滋长。

数学中蕴藏着丰富的魅力,引导学生踏上美妙的数学之旅,在愉悦中学习,在享受数学的美丽中成长,由此催生出智慧和创造,是我们数学教学的应然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