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上海平均工资标准2015
上海平均工资标准20152015年,上海市的平均工资标准出台,这一数据对于了解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平均工资标准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全市范围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
通过了解和分析上海市2015年的平均工资标准,可以更好地把握上海市的经济发展脉搏,为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提供参考依据。
2015年,上海市的平均工资标准为每月6112元,比上一年增长了9.3%。
这一数据显示出上海市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其平均工资水平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这也反映出上海市的经济实力和吸引力。
在2015年的上海市平均工资标准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类型的工资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金融、信息技术、制造业等行业的平均工资较高,而服务业、农业等行业的平均工资相对较低。
同时,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平均工资也存在一定差异,外资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一般较高,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除了行业和企业类型的差异外,上海市的平均工资标准还受到城乡差距、技能水平、学历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城市居民的平均工资水平要高于农村居民,技术工人、高级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要高于普通劳动者,具有高学历背景的人员平均工资也要高于普通劳动者。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上海市的平均工资标准虽然有所增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日益紧张,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同时,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些传统行业的用工需求减少,新兴产业的用工需求增加,这也会对平均工资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总的来说,2015年上海市的平均工资标准反映了上海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情况。
了解并分析这一数据,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用工政策,有助于劳动者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也有助于政府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上海劳动力资源与就业人口的现状
上海劳动力资源与就业人口的现状上海劳动力资源与就业人口的现状上海劳动力资源与就业人口的现状【1】摘要:六普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0月底,上海市常住人口达到2301.91万人。
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总量,在给城市管理提出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如何在当前的人口背景与形势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劳动力资源,是上海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劳动力就业人口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劳动力资源与就业人口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无疑将对上海的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考察上海市劳动力变动的历史状况与态势,能够为制定更为合理的人口政策提供依据。
一、劳动力资源的历史状况比较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一国人口中并不是所有年龄的人口都在可利用的范围内,因此将人口根据年龄划分为劳动适龄人口与非劳动年龄人口就显得十分必要。
所谓劳动适龄人口是国家限定的劳动年龄界限内的人口,不同国家对劳动年龄有着不同的规定。
本文的劳动适龄人口指的是男性15~59岁,女性15~54岁的人口。
从表1-1可以看出,四次普查中上海市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快速增加,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除四普期间有所下降之外,此后一直增加。
1990年~2010年的二十年间,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增加近一倍,且年均增长率也由四普期间的不到1%,增加到六普期间的4.39%。
可以看出,进入到21世纪以来的头十年,上海市劳动力资源总量进一步丰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从年龄结构上来看,五普以来的上海市劳动力资源结构有老龄化的趋势,其中30~49岁的壮年劳动力在劳动适龄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从性别结构上来看,十年来上海市劳动力适龄人口中男性人口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在青壮年以及部分资深劳动力年龄组别中,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均有小幅下降。
因此,如何促进劳动适龄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优化,是今后推进劳动力市场改革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就业人口的区域分布状况与“五普”数据相比,上海市全社会就业人口总量从2000年的811.5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252.33万人,增长幅度高达54.32%。
上海地区经济发展分析
上海地区经济发展分析
contents
目录
• 上海经济发展概述 • 上海经济发展的现状 • 上海经济发展的优势 • 上海经济发展的挑战 • 上海经济发展展望 • 上海经济发展对全国的影响
01
上海经济发展概述
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上海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之 一,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航空枢纽
创新驱动发展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新模式,提高经济发展的 质量和效益。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绿色发展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 护的良性循环。
节能减排
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和排放 ,推广低碳技术和循环经 济模式,促进经济可持续 发展。
国际化进程
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加强与国际经济合作,推 动国际贸易和投资,提高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和 竞争力。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01
02
03
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 设,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 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科技创新中心。
人才引进和培养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 人才培养机制,为科技创 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2009年,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四个率 先”和“四个中心”的发展战略,即 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率先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率先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努力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 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近年来,上海在新兴产业、金融科技 、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成为全球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
高素质劳动力资源
上海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问题探析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问题探析摘要:劳动力流动对经济的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加强劳动力流动对一个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国劳动力流动现状及趋势的了解,分析劳动力在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促进劳动力流动的积极作用。
一、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及意义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者相对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差别,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产业之间、职业之间和岗位之间的自愿选择和迁移。
引起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很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环境等,但是深层决定因素是收入差距。
我国劳动力的流动也遵循这一规律,从低收入流向高收入。
我国自8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农民工进城潮流首先是因为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和向城市倾斜的就业制度阻碍了城乡劳动力流动,一旦政策有所松动,近30年所积沉下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便大规模转移出来,形成所谓的“民工潮”。
其次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改革,为农民工进城提供了机会。
第三是巨大的收入差距促使劳动力向收入水平高的地区和产业流动。
劳动力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1. 劳动力流动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
劳动力流动是一种使人力资本投资达到高效用的方式。
比如地区之间的流动使人们从劳动就业机会少、小的地区向劳动就业机会多、大的地区迁移,以寻得工资收入的增加、生活福利的提高等等。
通过流动,使得具有一定技能水平且在当地不能充分得到利用的人力资本进入到短缺的地区,避免或减少人力资本投资的浪费。
2. 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增长。
第一,当劳动力从劳动力资源充裕的部门流向稀缺的部门时,就能取长补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第二,部门之间通过劳动力的流动能达到生产的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
这两方面均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3. 劳动力流动保证了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
劳动力流动使工作职业具有竞争性,这不仅促进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形成了对劳动者的竞争压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劳动力市场的活力与效率。
上海劳动力调查工作总结
上海劳动力调查工作总结近年来,上海市积极开展劳动力调查工作,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这项重要工作中,各级政府、机构和研究团队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本文将对上海劳动力调查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首先,上海市劳动力调查工作在数据采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完善的问卷设计和抽样方法,调查涵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不同人群。
调查对象包括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其他劳动者。
通过广泛的调查范围,我们获得了全面的劳动力数据,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其次,上海市劳动力调查工作在数据分析和利用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揭示了上海市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和结构特征。
我们了解到,上海市劳动力总体水平较高,技能水平较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就业结构不合理、劳动者培训水平不足等。
这些分析结果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推动劳动力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上海市劳动力调查工作还注重调查结果的宣传和应用。
通过发布年度劳动力调查报告、组织学术研讨会和座谈会等形式,我们向社会公众介绍了调查结果,并听取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也积极利用调查结果,为劳动力培训、就业指导和创业支持等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然而,上海市劳动力调查工作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调查范围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其次,数据分析和利用的能力仍有提升空间,需要加强统计分析和经济模型建设。
最后,调查结果的宣传和应用需要更加广泛和深入,以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共享。
综上所述,上海劳动力调查工作在数据采集、分析利用和宣传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劳动力调查工作将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为劳动力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上海市发布居民就业满意度调查报告
上海市发布居民就业满意度调查报告上海市发布居民就业满意度调查报告上海市政府提出“十三五”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上班族”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满意,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期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发布《乐业报告》系列之《上海市居民就业满意度调查报告(2016)》。
该调查报告以调查数据为基础,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全市16个区、80个居(村)委会,选取了4146位16周岁以上、在上海市就业的人员为调查对象,研究上海市居民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就业满意度指数体系。
就业满意度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200,100为临界值;其中0-40为非常不满意区间,40-80为不太满意区间,80-120为中立区间,120-160为比较满意区间,160-200为非常满意区间。
上海市民就业满意度指数为142.3,近九成市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度上海市民就业满意度指数为142.3,处于“比较满意”区间,总体就业满意度较高。
调查数据显示,对当前就业岗位“非常满意”的市民约占21.3%,表示“比较满意”的约占67.1%,两者合计接近九成;对当前就业岗位“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市民约占3.8%。
专家分析指出,随着上海市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促进就业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就业环境持续改善,这是上海市居民就业满意度处于高位的根本原因。
上海市民对单位人际关系、工作内容较为满意,对于晋升空间、薪资收入则有更高的期待。
从影响就业满意度的不同因素来看,上海市民对工作单位的人际关系满意度最高,达146.4;市民对于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等因素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均高于总体满意度。
从满意度较低的因素来看,上海市民对晋升空间的满意度最低,仅为130.6,低于总体就业满意度11.7点;薪资收入的满意度为134.6,低于总体就业满意度7.7点。
科技、教育等行业从业人员的就业满意度较高,月薪高低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有限。
上海人才工作问题及建议
上海人才工作问题及建议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人才工作问题是一个关键而复杂的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问题及建议:
问题:
1.人才流失:由于高房价、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上海经常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尤其是年轻人。
2.就业途径单一:上海以金融、IT和服务业为主,其他行业的人才就业渠道相对较少。
3.职业发展机会不均衡: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人才可能面临职业发展机会不均衡的情况。
建议:
1.提供更多吸引人才的福利和条件:提高薪资水平、减少房价压力、改善工作环境等,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2.鼓励多样化发展:培养和支持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也能够减轻某些行业的竞争压力。
3.加强人才培养和发展:建立更多的教育与培训机构,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帮助人才提升技能和适应市场需求。
4.加强职业引导和就业推荐: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服务,帮助人才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5.改善工作环境和人文氛围:优化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生活条件,让人才在上海工作和生活更加舒适和满意。
总之,解决上海人才工作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
同努力,提供更多吸引人才的条件和机会,创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浅论上海居民失业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浅论上海居民失业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摘要:失业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术语,乍一看,人人都懂,但是仔细想来,失业的内涵很难把握。
西方学者对失业的种种定义,基本大同小异。
综合比较这些定义,可以发现失业涵义的几个要素是:失业人员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未被雇用但正在主动寻找工作。
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对于上海居民来说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充分就业是现代国家宏观经济的一项重要目标之一。
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的失业问题?引起的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把现阶段的失业降到一个合理的、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不仅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上海居民;失业现状;问题前言失业人口的存在对上海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有着双重影响。
从积极方面看,它为上海26年来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同时,失业人口的存在,对已经就业的人员始终保持着巨大的压力,这就缓解了工资增长的压力,从而使上海的制造业长期保持低工资成本的优势。
但是,失业人口的存在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
首先,失业人口的存在使得上海的经济增长模式始终难以完成由投资推动型向消费主导型增长的转变。
这是因为失业人口无法从经济增长中得到实惠,所以无法提高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
而少数高收入阶层,对消费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处于饱和,使大量的消费支出流入海外发达国家,同时也倾注在效益不高的投资上。
从世界经济增长的历史看,这样的增长模式,既不稳定,也难以持久。
不仅如此,由于对提供就业机会的社会需要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政府和企业缺乏经济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宽松环境和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
这些因素将会妨碍上海经济的长远国际竞争能力。
1关于中西方失业理论介绍对于中西方失业理论,我们应当辩证地分析、研究和借鉴。
(1)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的贡献在于:一是发现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导致劳动办供求缺口,从而引发失业人口的物质基础;二是关于失业人口的存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积极作用的论述;三是关于失业人口(相对过剩人口)三种形式的区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上海市(全市)劳动力就业状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上海市(全市)劳动力就业状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前言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上海市劳动力就业状况现状及趋势。
上海市劳动力就业状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上海市劳动力就业状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上海市劳动力就业状况核心指标从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上海市劳动力就业状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上海市劳动力就业状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第一节上海市劳动力就业状况现状 (1)第二节上海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一、上海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现状统计 (3)二、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现状统计 (3)三、上海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占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比重统计 (3)四、上海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上海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上海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同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上海市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一、上海市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上海市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上海市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上海市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上海市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同全国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上海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11)一、上海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11)二、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上海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占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上海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上海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上海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同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上海市劳动力就业状况现状统计表 (1)表2:上海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现状统计表 (3)表4:上海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占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比重统计表 (3)表5:上海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016-2018)统计表 (4)表6:上海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上海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同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上海市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上海市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上海市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上海市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上海市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同全国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上海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上海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占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上海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上海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上海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同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第一节上海市劳动力就业状况现状上海市劳动力就业状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上海市劳动力就业状况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上海当前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上海当前现状分析报告范文引言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今年是上海市成立70周年,为了深入了解上海的当前现状,本文将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人口流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发展上海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目前也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的GDP已经超过3万亿元,居全国城市之首。
上海的经济结构日益优化,服务业占GDP比重逐年提升,已经成为上海的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而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在不断壮大,为上海的经济注入了活力。
然而,上海的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上海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上海的金融业发展还有待加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亟待巩固和提升。
因此,上海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附加值,以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上海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无论是高楼大厦的林立还是现代化的交通网,上海的城市建设都让人赞叹不已。
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例如,地铁网络的完善已经让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城市道路的拓宽也缓解了交通堵塞的问题。
此外,上海的城市园林建设也非常出色,各个公园绿地让市民有了休闲放松的场所。
然而,上海的城市建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人口过于密集导致了城市的拥堵问题,特别是在高峰时段。
其次,城市绿化率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城市中心部分。
此外,城市的环保问题以及历史文化保护也是需要关注的地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需要进一步加大城市规划的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同时注重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品质。
人口流动作为国内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流动一直很活跃。
据统计,上海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50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上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机会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
然而,上海的人口流动也给城市带来一些挑战。
首先,人口的过度流入导致了房价的上涨,给普通居民带来了压力。
就业容量、就业弹性与就业可持续增长的关系——基于2004—2011年上海市各行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变动趋势的研究
早在 1 9 世纪 , 马克 思就曾经提到 , “ 在最好
的 情 况 下 ,制 造 新 机 器 所 雇 佣 的工 人 也 比使 用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09 % 1 3 % 2 5 %
水利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8 % 1 2 % 1 0 %
问 题 的 提 出
- 34 %
O1 % - 0 7 %
一 1 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建筑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房地产业 教 育
5 7 % 5 3 % 5 3 %
4 6 % 6 6 % 8 8 % 4 6 % 5 7 % 56 % 3 5 % 3 5 % 3 2 % 3 3 % 2 8 % 2 7 %
就业 问题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人 民安 居乐业 ,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 中必须 面对 的重要课题 。“ 配第 一克拉克”定理指 出,随着经济发展 ,第 一产 业的国民收入
和 劳 动 力相 对 比重 逐 渐 下 降 ,第 二 、 第三 产 业 逐 渐 增 加 。 因此 ,大 力发 展 以服 务 经
O 3 % 0 4 %
0 O %
0 4 % O 8 %
可持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 业 6 % 1 9 % 2 7 %
文化、 体育和娱乐
1 0 % 1 1 % 1 0 %
01 % 0 4 %
O 4 %
一 0 1 % 1 2 %
- 业 增 长的 可持 续性
存 在 一定 隐患 。 关键 词 : 劳动 力吸 纳 就业 弹 性
续性 上 海
卫生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金融业
21 % 1 9 % 1 9 %
上海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上海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2002年上海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上海市职介中心2002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是上海成功取得世博会主办权的一年,上海的GDP连续第十年以超过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就业问题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受到各级党、政府组织更大的重视。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上海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新网络运行,覆盖面扩大2002年1月4日,新的“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开始运行,相当一部分原先活动于街道层面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被纳入网络管理范围,劳动力供需总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1.2002年先后有15000余家用人单位进入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职业介绍所发布招聘信息,共招聘本市劳动力万人,比2001年的万人和2000年的万人,分别增长了%和%。
2.2002年本市求职人数为万人,比2001年的万人和2000年的万人,分别增加了%和%。
二、求职者素质有所提高1.持有中、高级证书的求职人数成倍增长。
持有中级证书的从2001年的万人增加到2002年万人,持有高级及高级以上证书的从2001年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万人;这表明政府补贴培训的实施是卓有成效的;2.高中以上学历的求职人数大幅上升,从2001年的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万人,增幅达%。
三、供求总量矛盾更加突出从供求比较分析来看,求职人数的增加幅度远大于招聘人数的增幅,求人倍率为,比前两年明显下降。
反映供求平衡状况的求人倍率连续两年下降,劳动力需求缺口日益扩大。
这其中的原因是劳动力供给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来源有三:第一,2002年借助新系统的运行和就业援助员工作的开展,让一部分以前不了解公共职业介绍功能的劳动者到劳动力市场求职登记;第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劳动力机械增长幅度加大;第三,再就业服务中心完成历史使命,劳动力资源全面实现市场化配置。
2000年4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
2000年4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平均薪金(包括奖金,津贴及各项现金收入)水平平均薪金(包括奖金,津贴及各项现金收入)水平最高的为深圳,年薪平均水平在51,790元,但是50%的人年薪低于40,000元;其次是上海和北京,平均水平分别为49,416元和46,548元。
2001年工人人均年薪超万元据国家统计局工业年度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 职工的年均工资收入已经超过1万元,达到10515元,比2000年增加1341元。
据报道,统计显示,200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5441万人,工资总额为5721.8亿元,福利费743.4亿元。
由于从业人员减少,在工资总额增长12.2%的情况下,人均年工资增长14.6%。
从企业性质看,外商投资企业工资水平最高,私营企业人力成本最低。
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人的年薪为15358元,比平均工资水平高46%。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人的年薪为11773元,比平均工资水平高12%;股份制企业工人的年薪为11039元,略高于平均水平;国有、集体、联营企业工人的工资都低于平均水平;私营企业工人的年薪仅为7740元,比平均水平低26%。
按行业分类划分,烟草、造纸、石油行业工人年薪均超过2万元。
2001年,烟草加工业工人的年薪为23540元,月均工资接近2000元,为40个工业大类行业之首。
造纸及纸制品业工人年薪为23140元,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工人年薪为21149元。
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工人工资最低,年薪仅为4217元,由于该行业受资源制约,基本上处于维持状态。
另外,上海、北京工资水平最高。
2001年,上海市工人的年薪为17910元,为全国31个地区之首。
北京市工人的年薪为17221元,位居次席。
安徽省的工人工资最低,仅为7928元,不及上海的一半。
同时,福利费一年增长10.3%。
200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付福利费为743.4亿元,人均福利费1366元,同比增长10.3%。
上海市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报告
上海市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摘要]本文针对1979到2010年30年间上海市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数据,研究了上海市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Eviews分析发现,人均GDP对上海市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行业人数比例有正面影响,效应显著;教育水平对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影响也呈正面且显著;固定投资总额对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动具有负面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量则具有正面的影响,但后面两个因素的的效应小于前面两个因素。
[关键词]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市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上海经济增长“主动力”,目前,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已发生三个显著变化:一是第三产业产值占总生产值的比重超过50%;二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超过50%,三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自都大于60%;与此同时,在2010年,上海市第三产业外资利用占比例大于80%,投资和财政收入占比达到70%。
上海市第三产业呈快速发展势头,且吸纳的劳动就业量仍旧不断增大,既然上海市第三产如今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到底是什么因素对它产生作用呢?鉴于此,本文致力于研究对上海市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影响因素,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和计量分析,从数据中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指出其影响程度大小,不仅仅限于文字表面上的总结。
因此,本文余下部分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介绍前人关于第三产业就业结构或类似主题的观点,阐述本文的观点;第二部分对上海市第三产业就业结构30年来的变化进行特征分析,以进行影响因素的初步归类;第三部分实证分析,介绍了影响因素的变量特征与数据来源,进行了变量的预处理,通过逐步回归将多重共线性的变量剔除后,再通过异方差检验,对所得模型计量结果进行分析;最后一个部分,根据以上的出来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二、文献综述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对就业结构研究的文章,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类是研究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影响的文章,李源曾在在《上海市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研究》指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影响,并利用结构偏离度考察就业结构的滞后性,得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结构偏离度总体来说是下降的。
上海市2012年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统计
上海市2012年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统计单位:万/年工种或职业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一.单位负责人100665 30463 16089厂长(经理) 141577 44439 21186副厂长(副经理) 118863 38742 17514生产或经营经理85128 29376 16090 财务经理90706 29239 16404行政经理65351 28330 16456人事经理83805 29614 14963销售和营销经理75491 26658 13549广告和公关经理85121 29843 21463 采购经理69036 23975 17019研究和开发经理112728 34017 16655 餐厅经理40266 23372 19103客房经理44992 23458 14196 二.专业技术人员64666 22718 12565冶金工程技术人员29299 18694 13997化工工程技术人员45484 25201 15380机械工程技术人员51787 21525 14004电子工程技术人员105127 42261 12623计算机硬件技术人员63857 30039 12647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98748 29405 15088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49270 24900 15914电气工程技术人员60548 27068 15367电力工程技术人员41207 28176 13522铁路工程技术人员22331 16978 12364 木.竹材加工工程技术人员26480 19030 12390纺织工程技术人员34599 20656 14739 经济计划人员48809 21413 13290统计人员47703 21327 11466会计人员49863 20261 11306审计人员87625 25228 12998报关员59667 33250 13685房地产开发业务人员46795 21368 12857 不动产销售员36522 22263 11516银行货币发行员62236 33038 20359银行信贷员60107 32864 24310英语翻译73652 23188 13280 三.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9009 18252 9873秘书71850 23990 12597工种或职业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收发员44415 15507 11944 打字员44527 18495 10484 计算机操作员64701 20449 10482 保安员31517 13512 9389 邮政营业员29757 19255 14071 投递员26110 17868 12554 邮政储汇员33478 24008 16563 电信业务营业员27347 22357 19766 话务员32249 18363 10215 报务员27478 19704 8498四.商业.服务业人员47438 14970 9269营业员23268 13999 8909 收银员20153 14021 9590 推销员108660 23886 10223 医药商品购销员72155 33958 19830 保管员36037 16719 9967 理货员35116 17450 9778 中式烹调师28737 13258 9798 中式面点师24663 13018 9801 西式烹调师24912 12190 10732 餐厅服务员33087 11223 8273 前厅服务员21963 12674 10021 客房服务员22711 12431 10232 公共游览场所服务员24808 18216 12552 汽车客运服务员29634 14485 9634 公路收费及监控员29330 22163 19714 物业管理工31441 17512 9648 锅炉操作工35130 18628 10368 钟表维修工16405 14779 13303 垃圾清运工27232 14412 8503 保洁员25276 21619 10249五.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19360 16997 14880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40711 18887 10633炼铁工23842 16955 11761 炼钢工22212 18617 14263 金属轧制工21594 18823 13013 化工产品生产工32827 18636 12110 车工48570 18988 10233 铣工76505 24852 12668 刨插工68389 17153 9841 磨工66520 23065 8790 镗工58757 23867 12520 加工中心操作工31972 28443 16202工种或职业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抛磨光工22595 20242 18069 铸造工37100 23680 16767 锻造工30846 20311 13382 冲压工37024 22592 16234 剪切工25848 16241 12142 焊工29756 15350 9681 金属热处理工32522 18134 13097 冷作钣金加工工42738 16530 9943 镀层工28193 16731 12779 涂装工30076 13287 9300 部件装配工43367 9440 8740 装配钳工37140 20358 12754 工具钳工37368 20921 13263 动力设备装配工31975 18578 16761 电子专用设备装配调试工23832 19289 12142 机修钳工51596 21294 11547 汽车修理工36857 20357 11037 仪器仪表修理工31826 17364 13665 电力设备检修工34388 21927 12780 常用电机检修工37827 24173 17151 维修电工36880 19155 10688 橡胶制品生产工26600 16518 11727 塑料制品加工工37916 27815 15590 纤维预处理工32985 23920 18652 纺纱工21726 18858 15980 织造工24570 11050 11050 针织工21847 12000 12000 印染工29812 14011 10784 裁剪工25284 18074 8215 缝纫工27551 17798 8387 粮油食品饮料生产工23391 15182 10364 烟草及其制品加工工46356 34647 16137 药品生产制造工29556 21448 13504 手工木工24257 13845 11064 机械木工23460 13208 9409 纸制品制作工25647 22943 17922 印前处理工45932 24846 12593 印刷操作工40452 24366 13200 砌筑工23905 13158 10794 混凝土工23379 16721 8950 钢筋工22286 13737 8348 架子工46238 23709 7460 建筑油漆工28797 14254 11495工种或职业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电气设备安装工32823 17004 10404 管工28329 16069 11102 汽车驾驶员42750 20646 11724 机车乘务员26825 20139 13444 铁路通信工18542 15903 10321 铁路信号工19373 17699 12646 船舶水手和相关工人31288 26160 16095 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53198 24020 11115 检验员38444 19400 10207 计量员39118 19939 10665 包装工32510 20692 10671 简单体力劳动工26895 17865 9487。
上海物价分析报告
上海物价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上海地区的物价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上海市各个领域的物价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我们将对上海的物价水平和趋势进行全面评估,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
2. 数据来源我们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以及其他相关的官方发布的数据报告。
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验证,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上海物价概况3.1. 总体物价水平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上海市整体物价水平较为稳定。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表明,过去三年中,上海的物价总体上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增长。
具体数据如下:年份CPI增长率2018 2.0%2019 2.3%2020 2.8%3.2. 生活必需品价格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我们对上海市主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进行了分析。
下表列出了一些典型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商品平均价格年涨幅大米¥3.50/kg 2.1%面粉¥2.80/kg 1.8%鸡蛋¥3.50/斤-0.5%牛奶¥5.00/袋 3.2%食用油¥10.00/瓶 2.5%蔬菜¥3.00/斤 4.2%水果¥5.00/斤 3.8%从上表可以看出,上海市主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总体上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增长。
尽管存在一些波动,但整体上对消费者的生活影响较小。
3.3. 房地产市场价格作为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备受关注。
我们分析了上海市住宅和商业地产的价格趋势。
根据我们的数据,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价格整体上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
具体数据如下:年份住宅价格指数商业地产价格指数2018 103.5 102.12019 106.2 104.52020 109.8 108.2上表显示,上海市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指数在过去三年中都在逐渐上升,尤其是住宅市场的价格增长更为明显。
4. 物价影响因素分析4.1. 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对物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情况、货币政策以及国际市场变动等因素都会对物价产生影响。
上海产业比重变化趋势
上海产业比重变化趋势上海产业比重变化趋势引言: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其产业结构的变化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上海的产业比重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
本文将以时间为纵轴,从早期到现在,分析上海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对上海经济的影响。
一、早期上海的产业结构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实验区之一,其产业结构在上世纪初形成并且主要以服务业和外贸为主。
早期的上海主要以轻工业和贸易为主要产业,有着较强的制造业基础。
当时,由于国内市场不完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上海主要通过贸易与外国进行经济联系,依靠外贸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二、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50年代-2008年)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上海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大规模的调整。
在这个时期,由于中国的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变,包括“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上海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家主导的重工业和农业生产成为上海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轻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逐渐下降。
上海的制造业主要生产机械、冶金、化工等重工业产品,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地位。
2.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上海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上海成为了重要的外商投资和外贸中心。
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上海的制造业逐渐提升。
同时,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上海也逐渐开始重视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
这个时期,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逐渐显现,各类金融机构相继设立,推动了上海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 1990年代以后:上海的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升级。
进入21世纪以后,上海开始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开始从传统的制造业向研发型制造业转型。
同时,上海继续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和现代物流服务。
这个时期,上海逐渐形成了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形成了产业融合和创新。
2000年4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
2000年4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平均薪金(包括奖金,津贴及各项现金收入)水平平均薪金(包括奖金,津贴及各项现金收入)水平最高的为深圳,年薪平均水平在51,790元,但是50%的人年薪低于40,000元;其次是上海和北京,平均水平分别为49,416元和46,548元。
2001年工人人均年薪超万元据国家统计局工业年度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职工的年均工资收入已经超过1万元,达到10515元,比2000年增加1341元。
据报道,统计显示,200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5441万人,工资总额为5721.8亿元,福利费743.4亿元。
由于从业人员减少,在工资总额增长12.2%的情况下,人均年工资增长14.6%。
从企业性质看,外商投资企业工资水平最高,私营企业人力成本最低。
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人的年薪为15358元,比平均工资水平高46%。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人的年薪为11773元,比平均工资水平高12%;股份制企业工人的年薪为11039元,略高于平均水平;国有、集体、联营企业工人的工资都低于平均水平;私营企业工人的年薪仅为7740元,比平均水平低26%。
按行业分类划分,烟草、造纸、石油行业工人年薪均超过2万元。
2001年,烟草加工业工人的年薪为23540元,月均工资接近2000元,为40个工业大类行业之首。
造纸及纸制品业工人年薪为23140元,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工人年薪为21149元。
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工人工资最低,年薪仅为4217元,由于该行业受资源制约,基本上处于维持状态。
另外,上海、北京工资水平最高。
2001年,上海市工人的年薪为17910元,为全国31个地区之首。
北京市工人的年薪为17221元,位居次席。
安徽省的工人工资最低,仅为7928元,不及上海的一半。
同时,福利费一年增长10.3%。
200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付福利费为743.4亿元,人均福利费1366元,同比增长1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上海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上海市职介中心
2002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是上海成功取得世博会主办权的一年,上海的GDP 连续第十年以超过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就业问题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受到各级党、政府组织更大的重视。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上海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新网络运行,覆盖面扩大
2002年1月4日,新的“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开始运行,相当一部分原先活动于街道层面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被纳入网络管理范围,劳动力供需总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1.2002年先后有15000余家用人单位进入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职业介绍所发布招聘信息,共招聘本市劳动力48.37万人,比2001年的35.34万人和2000年的34.05
万人,分别增长了36.9%和42.1%。
2.2002年本市求职人数为57.42万人,比2001年的38.03万人和2000年的34.97万人,分别增加了51.0%和64.2%。
二、求职者素质有所提高
1.持有中、高级证书的求职人数成倍增长。
持有中级证书的从2001年的3.77万人增加到2002年6.65万人,持有高级及高级以上证书的从2001年0.16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0.38万人;这表明政府补贴培训的实施是卓有成效的;
2.高中以上学历的求职人数大幅上升,从2001年的23.92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34.16万人,增幅达42.8%。
三、供求总量矛盾更加突出
从供求比较分析来看,求职人数的增加幅度远大于招聘人数的增幅,求人倍率为0.84,比前两年明显下降。
反映供求平衡状况的求人倍率连续两年下降,劳动力需求缺口日益扩大。
这其中的原因是劳动力供给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来源有三:第一,2002年借助新系统的运行和就业援助员工作的开展,让一部分以前不了解公共职业介绍功能的劳动者到劳动力市场求职登记;第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劳动力机械增长幅度加大;第三,再就业服务中心完成历史使命,劳动力资源全面实现市场化配置。
四、制造业需求量激增
尽管在一片热情的呼声下,有专家指出中国现在还不是“世界工厂”,“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链上,我国的企业只摇荡在中低端”,但世界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02年上海制造业的劳动力需求总量在上年16.3万的基础上增长60%以上,招聘人数达26.6万人,占2002年整个招聘总量的55.46%,比上年比重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表一:按行业分的劳动力需求比见表
制造业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强势表现,给我们一个启示,上海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有机相连的,在上海,要实现第三产业的飞跃,离不开第二产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的支撑。
五、三资企业用工量下降,民营企业用工增长迅猛
1.近年来始终稳坐用工“头把交椅”的三资企业,让位于发展迅猛的民营企业,这表明要增加就业岗位,就必须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2.在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调整后,国有、集体企业逐渐恢复了其用人活力。
3.股份制企业等单位的用人需求也呈现减少的趋势。
表二:按单位性质分的招聘人数比见表
六、高级技术工人备受青睐,但高技术等级求职者相对稀缺,求人倍率高达
3.38
1.最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求职者的需求总量不断增加,而增加的主要部分集中在中高级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技术人员,每年增加50%以上。
与之相应的是用人单位招工时所开出的工资价位;求职者技术等级越高,工资增幅越大,技师的平均工资价位是中级工的2倍以上,是初级工的4倍左右。
2.无技术等级求职者在整个求职者队伍中所占比重仍然偏高,有高级证书者仅有0.38万人,是市场需求1.28万人的30%也不到,求职者的技能结构总体偏低,与用人单位对高技术等级的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形成了鲜明对比,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十分尖锐。
表三:按技术等级分的劳动力供求人数见表
七、用工需求主要集中于年轻人,求职者则以大龄为主
1.求职人员在年龄结构上以大龄为主,36岁以上人员占到60%,但与此相反的是,用人单位招聘需求的年龄构成则主要集中于年轻年龄段,36岁以上的劳动者需求量近两年来始终只占需求总量的25%不到。
2.45岁以上的求职者占到22%以上,而用人需求只占4%不到,4050人员通过市场求职难度很大,必须加强就业援助行动。
表四:按年龄分的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见表
综上所述,2002年本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矛盾明显,结构矛盾突出。
2003年,本市将实施职业技能振兴计划,大力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要点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畅通劳动力供需渠道;强化就业援助活动,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托底保障。
通过以上措施,努力缓解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
按行业分的劳动力需求比
按技术等级分的劳动力供求人数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