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宁陕地处秦岭南麓,境内山高坡陡、沟深地薄,断裂构造发育,岩体强烈风化破碎,易滑地层分布广泛,地质环境相当相当脆弱,加之人类不规范的工程活动,极易发生地质灾害,每年都有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遇到雨水相对较丰的年份,还常常造成大量的群死群伤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该县被省市有关部门列为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区。
根据2002年地质灾害区划调查资料,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2处,其中滑坡48处,不稳定斜坡30处,泥石流4条。
直接威胁1196户7028人、5289间房屋、多处公路的安全,其中威胁3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5处。
城关、汤坪、梅子、四亩地、龙王等集镇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地质灾害威胁。
经过近几年来的强降水作用,又引发了许多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2007年的统计,全县列入各级防灾方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76处。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三种类型。
其特点一是隐患点多、分布广、突发性强;二是形成灾害主要受强降雨作用、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三是山区突发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危害严重,防灾和救灾的难度大。
四是到了汛期,受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急剧增加。
自2002年开始,先后完成了原宁陕小学后山滑坡的勘查和3#教学楼浅层滑坡的治理;王家湾沟谷泥石流的勘查和治理可研报告;县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四亩地柿树坪隐患点危险性评估;太山中学隐患点危险性评估。
二、存在的问题
在经历了2002年“6·9”、2003年“8·29”两次特大自然灾害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滑工作,狠抓了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防洪防滑应急能力大大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结合工作实践,本人觉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近年乡镇换届、新手多,对防大汛抗大灾意识还有待加强;全县缺少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有待夯实。
实践证明,在当今条件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群众发动起来群测群防。
自2002年“6·9”以后,我县逐步建立了县—乡(镇)—村—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网络,为年复一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实际运行中,监测责任人一般都是村组干部,而监测人都是从受威胁的农户中确定一至二名比较精明的人来担任。
由于群测群防纯属义务没有报酬,对于村组干部来说还比较好办,他毕竟还拿有一份工资,而部分监测人迫于生计要外出务工,不可能整个汛期都待在家里致使监测任务落空。
三是防汛防滑资源共享问题。
目前,防汛办建立了九处卫星雨量遥测点,气象部门计划建立14个自动气象站,现已建成7个,其余的也将在主汛期前建成。
这些雨情监测设施的建成,对加强天气过程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将发挥重要作用,大大提升了我县防汛防滑工作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
但是这些资源分属防汛和气象部门,没有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加强。
“6·9”、“8·29”两次大灾使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有了直观认识,防灾减灾意识得到空前提高。
近几年相对平稳,没有出现特大灾害,部分群众对灾害的创伤已开始淡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发一次大灾要管几十年,灾害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