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共79页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史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学前教育史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学前教育史完整全套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教育史》教材的第三章“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具体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与改革、学前教育的重要理论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与改革。

2. 学习并运用学前教育的重要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国际视野,为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前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实践。

教学重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与改革、学前教育的重要理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与改革、学前教育的重要理论。

3. 实践情景引入:举例说明学前教育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理论的价值。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与例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对本节课内容的看法和收获,促进师生互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前教育史》第三章: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变革2. 主要内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特点与改革学前教育重要理论3. 辅助板书:相关概念、图表、关键词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

(2)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学前教育改革的看法。

案例一:某幼儿园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引进了新的教育方法,但部分家长表示担忧,认为这种方法不适合孩子。

案例二:某幼儿园教师发现,部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等现象,教师应该如何应对?答案:见附件。

学前教育史 第三章

学前教育史 第三章

第一节 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
二、学前教育法令的颁布和蒙养院制度的建立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四个大章: 1. 蒙养家教合一 2. 保育教导要旨 3. 场屋图书器具 4. 管理人事务
第一节 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
二、学前教育法令的颁布和蒙养院制度的建立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三个要点: 1. 蒙养院的基本性质和构成形式 蒙养家教合一;对象是3-7岁儿童,每日不超过4小时 2. 蒙养院的师资问题 设在旧有的育婴堂或敬节堂内,由堂内原有的乳媪 (媪 [ǎo],老妇人)担任。 3. 蒙养院保育的任务与内容 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第一节 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
二、学前教育法令的颁布和蒙养院制度的建立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不足之处: 虽然强调蒙养家教合一,但实施起来的效果却是蒙养教育又 回到了过去几千年一贯的家庭教育的轨道上去。这使得学 龄前教育虽然纳入了新学制的框架中,实际的状况却是仍 包含在家庭教育之中,是整个学制框架中最薄弱的环节。 原因:不允许女子上学——没有足够的师资——阻碍学前教 育的发展
第一节 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
三、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
张之洞对幼儿园的改造:
1. 延聘日本女教习执教 2. 制定《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 (1)强调家庭教育无法代替蒙养院,强化其地位 (2)重养不重学
第一节 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
三、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
私立蒙养院,影响较大的是上海的务本女塾附设的幼稚园
第一节 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
三、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
学前教育的实施以创办蒙养院之类的学前教育机构为标志。
1907年《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颁布,陆续开办蒙养院。 张之洞创办的武昌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第三章 清末的学前教育

第三章 清末的学前教育

3.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特点 第一:中国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在通 向学校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第二: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在中国产生,既反映了近代大生 产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与之适应这一般规律,又反应了它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被动出现的特点,是随着近代学制的出 现而勉强确定的。 第三:蒙养院办院的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总原则,既不肯放弃传统儿童教育的核心--封建伦理道 德的灌输,又要具有近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第四:严重抄袭日本。 显示出极大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教 育的特点。
三、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
张之洞,(1837—1909),我国近代教育活动家,清末洋
务派首领之一。在其40多年仕宦生涯中,一直没有中断过
兴学育才的活动,他是洋务教育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 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劝学篇》中。“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是其基本教育思想,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他在拟定《奏定学堂章程》时,提出了一下立学宗旨:
成部分,而学前教育的改革又是教育体制变革的一个组成
部分。 (2)经济上,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促使教育体制向社会化
转变,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是整个国家教育社会化的一部
分。 ( 3 )思想上,清末学前教育的改革,也是在社会各阶层 人士积极要求变法的思想推动下进行的。
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 儿童的公养公育(《大同书》)
湖北省立幼稚园 创建人员合影
2. 蒙养院师资的培训 湖北幼稚园已经附设女子学堂,招收15—35岁的女子专 门学习幼儿师范课程,这是我国幼儿师范最初的萌芽。 张之洞开办敬节学堂和育婴学堂,培养乳媪和家庭教师, 主要为官宦之家服务。 1902年,严修创办严氏女塾。 1902年,吴馨在上海创办务本女塾。 1907年,清政府颁发《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明确规定了师资问题。 1909年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发行《保姆传习所讲义初集》, 为我国最早的幼儿师范教科书之一,1907年,由中国图 书发行公司印行、顾倬编辑的《幼儿保育法》也是参考 了日本、德国的幼教书籍,选择最重要的内容编辑而成。

学前教育史第三章

学前教育史第三章


二、要求慎择师友
由于幼儿模仿性很强,是非辨别能力弱,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习于 正则正,习于邪则邪”,因此要慎择师友;稍大些,除须慎择师友外,还应 该培养儿童辨别是非,交游益友的能力,益友应近之,损友应远之。
三、强调学“眼前事”
小学→“眼前事”→眼前日用之事,具体内容: 一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二是“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三是“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大学→“明其理”
(二)学习内容



横向:中国学前教育史和外国学前教育史。 纵向:(按历史发展阶段分为三大部分) 古代学前教育史(原始氏族公社-清朝中叶) 近代学前教育史(1840年-1919年五四运动) 现代学前教育史(1919年-新中国成立) (按研究对象分为两部分) 教育制度史 教育思想史
(三)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特点




第一:中国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在通 向学校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第二: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在中国产生,既反映了近代大生 产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与之适应这一般规律,又反应了它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被动出现的特点,是随着近代学制的出 现而勉强确定的。 第三:蒙养院办院的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总原则,既不肯放弃传统儿童教育的核心--封建伦理道 德的灌输,又要具有近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第四:严重抄袭日本。
为儿童学 “眼前事” 编写的两部教材-----《小学》 和《童蒙须知》 四、提倡正面教育
对儿童教育,强调正面教育,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 制。根据正面教育的原则,还对教师提出指导、示范和适 时启发的要求。
第4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他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述主要见于《训蒙大意读刘伯颂等》、 《教约》 (《社学教条》)以及言论录《传习录》中

00402学前教育史自考--3清末的学前教育

00402学前教育史自考--3清末的学前教育

4.清末《癸卯学制》明确指出,蒙养院的宗旨是A.蒙养院和家庭教育并重B.以蒙养院代替家庭教育C.家庭教育辅助蒙养院D.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2015.44.清末学制提出蒙养院保育内容,除了游戏、歌谣、谈话外,还有【】A.图画B.体育C.社会D.手技5.在学前教育史上,确立“蒙养园”制度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子一一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2014.104.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课程有游戏、歌谣、谈话和【】A.常识B.图画C.手技D.行仪23.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并不单独设立,而是附设在育婴堂和。

3.清末蒙养院制度,基本上仿照了A.日本B.美国C.苏联D.英国23.近代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日本式的,一种是__。

2013.722.1904年,清政府颁布《_》,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

2013.44.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的师资称()A.教习B.保姆C.乳媪D.节妇5.提出创立人本院对孕妇进行集体胎教的主张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蔡元培D.恽代英23.外国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是_幼稚园_____42.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外国教会在华兴办幼稚园的实质及其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材料]“幼稚之年,正就我范围之时”,“上帝之宝座,可藉教师之讲台而至者,藉儿童之游戏而亦至”。

“欲定民主国民之根基,除幼稚园外,无他术也;欲使街巷顽童、家中劣子,成为安分之小国民,除幼稚园外,亦无他术能收效若是之速也”。

答:一、设立幼稚园的实质1、以基督精神奴化中国人的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是帝国主义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目的。

2、欧美国家在中国设立幼稚园,均通过教会来组织,这些幼稚园外国化严重,企图以西方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征服中国儿童;3、另外宗教色彩浓厚,希望中国儿童从小就忠于基督,成人以后便可以服服帖帖地受洋人摆布。

牧师梅因曾颇有把握地说,如果给他机会训练儿童一直到7岁,便可以保证使儿童以后对教会一直保持忠诚。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

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第一节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一、发展学前教育的社会动因:从政治、经济、思想动因分析1、政治方面①:学前教育体制改革②: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军事、宗教以及教育等方面对中国的侵略加剧,通过不平等条约剥夺中国了中国的许多主权,使中国陷入生存危机中《天津条约》签订后外国教会在华的不断扩大,使中国的儒学和传统教育受到冲击,严重的削弱了后者的权威性和翁定性。

③:清朝统治者被迫进行旨在“富国强兵”、谋取生路的变法运动中国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始终是被关注的中心课题之一。

洋务运动开办洋务学堂和留学教育,百日维新费八股改科举,新政中废除科举、创建学部、颁行《癸卯学制》④女子教育遭到排斥和忽视,起步时间滞后,第一部全国性的近代学前教育法令《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颁布于1904年1月。

第一部近代女子教育法令《奏定女子小学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1907年颁布。

2、经济方面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促使教育体制向社会化转变,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是整个国家社会化的一部分②: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原有的一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走上衰弱,被工业化和社会化的经济模式取代③:人才缺少,不能满足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突破以零散的蒙塾和家庭为单位的旧模式向社会化转变3、清末学前教育的改革,变法的思想下推动的①:外国势力入侵,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内部矛盾②:改革的不顺利康有为的思想体系:1、混合了儒家的今文经学、《礼记》“大同思想"中得到集中体现。

2、《大同书》的构思①描绘了一个人人相亲相爱的美好世界、在这个被称为“大同之世”的美好世界里,儿童完全由社会共育②未出生之前享受胎教③出生开始送到公立育婴院,有社会抚养④3岁后转到慈幼院或继续在育婴院接受良好的保育、以后依次接受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⑤20岁学成毕业后为社会服务3、《大同书》关于学前教育的主张①、保育员的选择。

学前教育史课件全文可读

学前教育史课件全文可读

学前教育史课件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教育史》教材的第三章“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第四章“学前教育的重要理论”。

详细内容将包括:1. 学前教育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2. 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

3. 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4. 学前教育的重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

2. 能够分析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我国实际,为改进学前教育提出建议。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重要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的掌握,以及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第三章“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

(2)讲解第四章“学前教育的重要理论”,介绍各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案例,讲解学前教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第三章“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框架图。

2. 黑板右侧:第四章“学前教育的重要理论”框架图。

3. 中间部分: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结合所学理论,提出至少三条改进建议。

答案示例:(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2)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学前教育基础设施。

(3)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模式。

2. 作业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自考学前教育史第三章

自考学前教育史第三章

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第一节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一、发展学前教育的社会动因1、发展学前教育的社会动因:(1)政治方面,教育改革是整个国家政治体制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学前教育的改革又是教育体制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2)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促进教育体制向社会化转变,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是整个国家教育社会化的一部分(3)清末学前教育的改革,也是社会各阶层认识积极要求变法的思想推动下进行的2、康有为认为应对儿童实行“公养”、“公教”制度3、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明代4、梁启超将人的年龄阶段划分为4个阶段,为幼儿期(5岁以下)、儿童期(6—13岁)、少年期(14—21岁)成人期(22—25岁)5、康有为的代表作是《大同书》,体现了“公养”、“公教”理想6、康有为提出创立人本院对孕妇进行集体胎教的主张7、梁启超从理论上阐述学前教育思想并产生很大影响的文章是《教育政策私议论》8、根据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规定,儿童的执教者母亲或保姆所接受的训练是封建纲常名教二、学前教育法令的颁布和蒙养院制度的建立1、1904年1月第一部全国性的近代学前教育法令《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正式颁布,标志着学前教育的建立2、中国清末蒙养院的师资来源是乳媪(ao)和节妇。

3、癸(gui)卯学制规定蒙养园课程有游戏、歌谣、谈话和手技4、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行的近代学制5、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明确指出开办蒙养院的目的是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6、《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颁行,标志着清末学前教育体制在形式上得到了完善7、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蒙养院培养保姆除了利用育婴堂外,还利用敬节堂三、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1、学前教育的实施标志是创办了蒙养院之类的学前教育机构2、1903年,清末我国首次设立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的地方是武昌,为幼稚园,1904年改名教育机构为武昌蒙养院3、私立蒙养学院为天津严氏蒙养院4、清末蒙养院制度,基本上仿照了日本。

学前教育史第三、四、五章

学前教育史第三、四、五章

第四讲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
第二节 培养师资,兴办幼稚师范学校
三、任教于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 外国教员(包括日本的和西方的) 在中国学 前教育机构任教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前, 这一方面解决了中国幼儿教育师资匮乏的问 题 , 另一方面引入了西方近代学前教育理论、 课程、教材、教法,但同时帝国主义借助学前 教育渗透奴化思想也是历史事实。
第四讲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
教学目标: 1、掌握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开办学前教育机 构的目的。 2、了解外国资本主义开展学前教育的途径. 3、比较西方与日本在中国开办学前教育机构 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比较西方与日本在中国开办 学前教育机构的异同。
第四讲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
第一节 设立学前教育机构,兴办“慈善”事业 一、设立幼稚园 (一) 设园宗旨 目的是使其接受基督精神,以培养殖民地国民 (二)教会幼儿园产生与发展的一般概况 (三)教会幼稚园保教内容和方法 • 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日本式的幼稚园兴起于清末民初 癸卯学制和壬子癸丑学制 2、西方教会办的欧美式的或教会式的幼稚园 二、兴办“慈善”事业
第五讲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 一、蒙养园制度的建立 (一) 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5、改革课程 主要是改革中小学课程 , 废除读经 , 增加自然科 学课程和实用课程及美术、音乐等 , 体现对学生德、 智、体、美诸方面的培养。 6、改革教学原则和方法 废除封建专制主义遗毒,强调教学应适应儿童身心 发展的特点,不得用体罚 , 注意教育内容与儿童实际生 活相联系。
第二节 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
二、论儿童的公养”、“公教” • 在《大同书》中,康有为把旧社会的苦难,归于家族 的存在。 • 学校教育机构为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 • 学校在院址选择上都应注重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 大同社会学校机构的内部设施均极为完备。 • 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确立,应与儿童 的身心发展规律相一致。 • 康有为提出的“公养”、“公教的教育理想,是一个 终 身教育计划,贫富平等,男女平等,前后相接,二十年一 贯制。这不但在当时,而且在今天也是无法实现的,但 它却有鲜明的反封建性和民主性,是进步的。

学前教育史3、4章

学前教育史3、4章
❖ 第二: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在中国产生,既反映了近 代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与之适应这一般规律, 又反应了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被动出现的特点,是 随着近代学制的出现而勉强确定的。
❖ 第三:蒙养院办院的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的总原则,既不肯放弃传统儿童教育的核心 --封建伦理道德的灌输,又要具有近代社会学前教 育的形式和内容。
❖ 1909年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发行《保姆传习所讲义 初集》,为我国最早的幼儿师范教科书之一, 1907年,由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印行、顾倬编辑的 《幼儿保育法》也是参考了日本、德国的幼教书籍, 选择最重要的内容编辑而成。
(三)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特点
❖ 第一:中国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 在通向学校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第 一步。
❖ 敬节堂:收留寡妇的场所。
(三)蒙养院课程
❖ 1.游戏 ❖ 2.歌谣 ❖ 3.谈话 ❖ 4.手技
(四)蒙养院的师资
❖ 育婴堂和敬节堂的乳媪和节妇充当。 ❖ 训练保姆的教材诸如《孝经》、《四
书》、《烈女传》、《女诫》、《女 训》、《教女遗规》等,还有一些外 国家庭教育书如日本天下歌子《家政 学》。
括学前教育制度。 ❖ (3)梁启超的《教育政策私议》 ❖ 提倡设立两年制幼稚园,招收5岁以下的幼童
(三)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
❖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 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其中就包括了蒙养院制度,我国的近代学前教 育才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
第二节 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 (2)“保育教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童,当体察幼儿身体 气力之所能为,心力知觉所能及,断不 可强授以难记难解之事,或使之疲乏过 度之业。”

学前教育史第三章

学前教育史第三章

公教:6—20岁,蒙养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
二、论胎教 集体胎教(人本院) (一)胎教的意义 1、正本
2、防感清源
(二)胎教内容和实施方法
1、适宜环境的选择
2、胎教的宗旨及保胎、养胎
3、孕妇的教育
三、论婴幼儿教育 (一)环境的选择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教育宗旨
“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
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中国近代最早颁布的学制——
1902 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1903 癸卯学制
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高等教育:通儒院(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科大学堂(3-4)
高等学堂(3,预科)
中等教育:中学堂(5)
初等教育:高等小学堂(4)
初等小学堂(5)
蒙养院(4)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国第一 个学前教育法规 1、蒙养院的意义、对象
第三章 晚清时期的学期教育
第一节 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一、学期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基础 1、经济基础 外国资本主义工厂
近代工业产生
洋务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
女工
学期教育机构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是近代大工业生 产的需要
2、思想基础
(1)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魏源
(2)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西方教育制度的宣传
基础地位 3-7岁儿童
2、蒙养院的设置
附设于育婴堂(救济孤苦无依的儿童)和
敬节堂(收留寡妇)内,均非专门教育机构
3、蒙养院保育要旨
内容、原则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国第一 个学前教育法规 4、蒙养院课程

第三章清末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制度的实施

第三章清末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制度的实施

3.蒙养院保教要旨
(1)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展其身体,渐启其心 知,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 (2)保育教导儿童,当体察幼儿身体气力之所能 为,心力知觉所能及,断不可强授以难记难解之 事,或使之疲乏过度之业。 (3)保育教导儿童,多留意儿童之性情及行止仪 容,使趋端正。 (4)儿童性情好模仿,务专意示以善良之事物使 则效之孟母三迁即此义也。
高 等 实 业 学 堂
本科 预科
讲 习教实 所员业
科专



本 科
预 科
中 等 实 业 学 堂 实 业 学初 堂等 普 通 学 堂 实 业 补 习
高等小学堂





蒙养院
3
1.蒙养院的意义、对象 “蒙养通乎圣功,实为国民教育之第一基础。” 招收“3岁以上至7岁之儿童。” 充分肯定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作用,指出了它在 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说明了设置蒙养院,是 作为学前儿童的专门机构。 2.蒙养院的设置 按“章程”规定,蒙养院并不单独设置,而是附设在 育婴堂及敬节堂内。 • 育婴堂着眼点不在教育,在于救济孤苦无依的儿童, 教员是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乳媪。严格说,育婴堂不 是教育机构。 • 敬节堂是收留寡妇的场所,因为能守节受封建社会 “敬慕”,故为之设院。
一、蒙养院的兴办
〈一〉官办的蒙养院 • 武昌蒙养院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1903年 秋在武昌成立,叫湖北幼稚园。癸卯学制颁布后改名为武 昌蒙养院,也叫武昌模范小学蒙养院。武昌蒙养院经多年 变故,原址现为湖北武昌幼稚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 宗旨“重养不重学”:强调体育、美育、德育。课程有行 仪、训话、幼稚园语、日语、手技、唱歌、游戏七项。年 限五至六岁的一年毕业。四岁以下的二年毕业。家庭仅负 担饭费。每日保育时间为三点钟。 • 湖北幼稚园教员主要由日本人担任。当时聘请了户野美知 惠等三名日本保姆,她们是日本来华的最早的幼教工作者。 1904年,她拟定了《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

自学考试2014年版00402学前教育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学考试2014年版00402学前教育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一、慈幼观念的演变西周大司徒负责执行保息六政,保息六政的首务就是慈幼。

春秋末年,当时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都把“慈幼之政”看作是推行“仁政”的一个标志。

韩非则从母爱和家庭佳偶的角度讨论慈幼问题,认为母爱是造就儿童优良品质的根本原因,还讨论了慈爱与溺爱的界限。

二、慈幼与学校的起源中国最古老的学校为庠,既是原是氏族部落储藏剩余猎物和生活物品的场所,又是集体赡养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和没有劳动力的儿童的场所。

对于年幼者来说,庠的首要功能是集体保育。

庠的出现具备的三个条件:(1)、农业、畜牧业较为发达,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2)、氏族成员共同劳动,财产共有,儿童公育(3)、实行比较严格的族外婚制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中国古代专门的慈幼机构,以东汉邓太后创办的邸舍为最早,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是从北宋要职能是收养弃儿,雇请乳媪鞠育。

举子仓由教育家朱熹始创,其职能与慈幼局略同。

慈幼机构的大规模恢复,始于清朝。

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是康熙元年始建于广渠门内的京师育婴堂。

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则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

四、慈幼礼俗,俗称“抓周”。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

在小儿出生三日或足月时举行,一般都是富贵人家才有财力举办。

仪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钱意味着使儿童富裕,葱意味着使儿童聪明,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取儿童生活在多彩幸福之中之意。

观者各撒钱于水中,谓之“添盆”,意为在众人的帮衬下多才多福。

“洗儿会”也是父母借以表达自己对子女期望的郑重仪式。

所谓吐情,是要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所谓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

00402学前教育史自考--3清末的学前教育

00402学前教育史自考--3清末的学前教育

4.清末《癸卯学制》明确指出,蒙养院的宗旨是A.蒙养院和家庭教育并重B.以蒙养院代替家庭教育C.家庭教育辅助蒙养院D.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2015.44.清末学制提出蒙养院保育内容,除了游戏、歌谣、谈话外,还有【】A.图画B.体育C.社会D.手技5.在学前教育史上,确立“蒙养园”制度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子一一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2014.104.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课程有游戏、歌谣、谈话和【】A.常识B.图画C.手技D.行仪23.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并不单独设立,而是附设在育婴堂和。

3.清末蒙养院制度,基本上仿照了A.日本B.美国C.苏联D.英国23.近代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日本式的,一种是__。

2013.722.1904年,清政府颁布《_》,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

2013.44.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的师资称()A.教习B.保姆C.乳媪D.节妇5.提出创立人本院对孕妇进行集体胎教的主张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蔡元培D.恽代英23.外国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是_幼稚园_____42.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外国教会在华兴办幼稚园的实质及其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材料]“幼稚之年,正就我范围之时”,“上帝之宝座,可藉教师之讲台而至者,藉儿童之游戏而亦至”。

“欲定民主国民之根基,除幼稚园外,无他术也;欲使街巷顽童、家中劣子,成为安分之小国民,除幼稚园外,亦无他术能收效若是之速也”。

答:一、设立幼稚园的实质1、以基督精神奴化中国人的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是帝国主义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目的。

2、欧美国家在中国设立幼稚园,均通过教会来组织,这些幼稚园外国化严重,企图以西方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征服中国儿童;3、另外宗教色彩浓厚,希望中国儿童从小就忠于基督,成人以后便可以服服帖帖地受洋人摆布。

牧师梅因曾颇有把握地说,如果给他机会训练儿童一直到7岁,便可以保证使儿童以后对教会一直保持忠诚。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

5、评价 《大同书》关于儿童保育的规划,也较为全 面的反应了康有为学前教育改革的思想,并 对当时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
梁启超
字卓如,号任公、饮 冰室主人。汉族,广东新会 人,清光绪举人。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 动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 传家、教育家、史学家、文 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中国教育也发生了 深刻变革,是中国传统教育制度趋向崩溃, 近代教育在形态上得到确立的时期。具体表 现为: 1) 结束了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2) 传统书院、儒学为新式学堂取代。 3) 1904年颁布并实行第一个法定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 4) 留学教育形成高潮。首先是留日高潮 (清末新政鼓励下产生),1900年达到顶峰, 其次1908年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发展中国 教育,形成了留美高潮。
三)第三阶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府.
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政治派别登上
历史舞台。甲午中日战争失败。资产阶级改良派发 起维新变法运动。虽然遭到挫折。但面对1900年八 国联军入侵,清政府不得不在1901年宣布实行“新 政”,“百日维新”中的改良措施基本上得到实施。
1890年春,年仅18岁的梁启超前来拜访已33岁的康 有为。此时的梁启超刚在广东乡试中考取第八名举人, 少年有为;而康有为此时不过是一名监生而已,在 “学历”上比梁启超低一格。按照当时的科举习惯, 梁启超中举在先,应是康有为的“前辈”。
二人见面之后,聊了好几个时辰,梁启超后来追忆 这段往事时说,康有为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 当头棒喝之后,使他一时不知所措,以前所学的不过 是应付科举考试的敲门砖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学问。 经一番思考之后,他毅然决定拜监生康有为为师。

学前教育史第三章-四章t

学前教育史第三章-四章t

第四章 外国教会在中国的 学前教育活动
• 第二节 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
• 因此,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可任教于 幼稚园。该校师范科课程有:教育、心 理、理科、历史、算术、体操、唱歌、 日语、汉文、刺绣、编物、图画等。
第四章 外国教会在中国的 学前教育活动
• 第二节 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
• 留日女子后来单独出国,人数逐渐 增多。1908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退 还一部分庚子赔款,作为中国派遣留美 学生的费用。以后其他西方国家,也学 着美国的样子,吸引中国留学生。
第三章 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
• 第一节 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一、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基础 •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建立什么 样的教育制度,学前教育亦然。
第三章 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二、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 颁布1903年,由张百熙、容庆、 张之洞重定学堂章程,即《奏定学 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
第四章 外国教会在中国的 学前教育活动
• 第一节 设立幼稚园 • 二、教会幼稚园的产生与发展 大约19世纪80年代,西方教会在 中国沿海福州、宁波开始兴办学前 教育机构,以后教会办的幼稚园逐 渐增多。
第四章 外国教会在中国的 学前教育活动
• 第一节

设立幼稚园
三、教会幼稚园的保教内容和方法 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 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日本式的,一种是 宗教式的。按《癸卯学制》的《蒙养院 章程及家嗲教育法章程》规定,保教内 容包括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
第四章 外国教会在中国的 学前教育活动
第二节 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
• 还有社会问题、宗教学、圣道教 法等课,都是直接为资本主义国家传 布基督精神、培养顺民服务的。

清末的学前教育优秀PPT

清末的学前教育优秀PPT
明确规定了师资问题。 ▪ 1909年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发行《保姆传习所讲义初集》,
为我国最早的幼儿师范教科书之一,1907年,由中国图 书发行公司印行、顾倬编辑的《幼儿保育法》也是参考 了日本、德国的幼教书籍,选择最重要的内容编辑而成。

▪ 3.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特点 ▪ 第一:中国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在通
6
梁启超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 《教育政策私议》
7
▪ 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西方教育制度的宣传
(1)康有为的《大同书》 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其
中包括学前教育制度。 (2)梁启超的《教育政策私议》
提倡设立两年制幼稚园,招收5岁以下的幼 童
8
资产阶级维新派关于学前教育的主张
▪ 1.强调儿童教育的意义 ▪ 2.引进西方心理科学,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化 ▪ 3.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
21
第二节 外国教会在华的学前教育活动
▪ 一、外国教会在华创办学前教育的目的 ▪ (1)从小开始培养优秀的基督教人才,使他们将来可
▪ (一)蒙养院的意义、对象 ▪ (二)蒙养院的设置 ▪ (三)蒙养院课程 ▪ (四)蒙养院的师资 ▪ (五)蒙养院的地位 ▪ (六)蒙养院的保教要旨
11
(一)蒙养院的意义、对象 ▪ 1.章程明确指出:“蒙养通乎圣功,实为国民教
育之第一基址。” ▪ 2.蒙养院招收“三岁以上至七岁之儿童”
12
(二)蒙养院的设置 ▪ 蒙养院院址可设在“各省府厅州县以及极大市镇”
体系 ▪ 4.提倡女子教育,为幼稚师资的培养奠定理论基

9
二、学前教育法令的颁布和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

最新中职学前教育史习题库:第3章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

最新中职学前教育史习题库:第3章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3章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简答题1.请简要回答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

蒙养院内教师称"保姆",保姆由乳媪和节妇训练而成。

训练保姆的方法,使在育婴堂和敬节堂中,选一识字妇女当教员,如堂内无识字的,可以请一识字老妇人入堂任教。

训练保姆的教材诸如《孝经》、《四书》、《烈女传》、《女诫》、《女训》、《教女遗规》等,还有一些外国家庭教育书如日本天下歌子《家政学》。

2.请简要回答蒙养院的保教要旨。

"章程"规定,蒙养院保育教导要旨如下:(1)"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展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

"(2)"保育教导儿童,当体察幼儿身体气力之所能为,心力知觉所能及,断不可强授以难记难解之事,或使之疲乏过度之业。

"(3)"保育教导儿童,多留意儿童之性情及行止仪容,使趋端正。

"(4)"儿童性情好模仿,务专意示以善良之事物使则效之孟母三迁即此义也。

分析这个保育教导要可以看出,蒙养院对儿童的教育,包含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的内容,在教育原则上,提出了应该照顾儿童情性及心理特点,指出教育要量力适度,还要利用榜样的教育作用。

3.请简要回答蒙养院师资的培训。

1904年,清政府颁发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教育上打破了女禁。

女子师范学堂担负培养女子小学堂教员的同时,也兼训练蒙养院保姆。

章程中尚无明确规定专设训练保姆的机构,但在实际上,开始出现了专门训练保姆的机构。

分析题4.试分析康有为的胎教与婴幼儿教育的主张康有为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胎教学说,尤其是他的关于创立人本院以对孕妇进行集体胎教的主张,新颖独特,亘古未有。

人本院也称胎教院,是对孕妇和胎儿进行集体胎教的社会公益机构,是实施儿童公养公教的重要措施之一,康有为把设立人本院作为去家界,消除私有根源以实现大同理想社会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人本院的论述,阐发了关于胎教的意义和胎教宗旨、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