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第一课时作业
初中语文_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孙权劝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积累文言字词,准确译文。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教法: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涌现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大家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这位英雄是关羽,他曾经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最终大意失荆州,夜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大屏幕展示)吕蒙,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如此足智多谋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学习《孙权劝学》,一探究竟。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明确学习目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4课 孙权劝学 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
4 孙权劝学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卿岂
涉孰
刮遂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
..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
(4)但当涉猎
..
(5)孰.若孤
(6)及.鲁肃过寻阳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孤:古义:今义:
博士:古义:今义:
(2)但.当涉猎
但:古义:今义:
(3)蒙乃始就.学
就:古义:今义:
(4)见往事耳.
耳:古义:今义:
4.指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C.自以为/大有所益D.及/鲁肃过寻阳。
5.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这是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是(朝代)的,他是著名
的、。
(2)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和器重的一句话是:
(3)孙权给吕蒙提出的读书目标是:
(4)《孙权劝学》并没有直接描写吕蒙的进步,而是通过鲁肃的“大惊”和他所说的话表现出来的,这两句话是:,!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的“经”指《易》《》《》《礼》《》等书。
6.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的必需。你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了吗?
(1)请你写出两句有关读书的名言。
(2)请你写出三个有关读书的成语或典故。
二、阅读理解
7.
【甲】《孙权劝学》(全文)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作业设计方案
第一课时
作业设计方案
标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作业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故事内容。
2. 理解《资治通鉴》在中国历史典籍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3. 培育同砚对历史文化的爱好和理解能力。
4. 提高同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孙权劝学》的作者、成书时间和主要内容。
2. 解读《孙权劝学》中的道理和哲理。
3. 谈论《孙权劝学》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影响。
4. 简要介绍《资治通鉴》的编纂目标和历史价值。
三、教学过程:
1. 授课方式:教室讲授、小组谈论、个人阅读。
2.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同砚爱好。
(2)进修:讲解《孙权劝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引导同砚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谈论:打算小组谈论环节,让同砚展开想法和观点沟通。
(4)拓展:简要介绍《资治通鉴》,谈论其在中国历史典籍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5)总结:引导同砚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心得体会。
四、作业打算:
1. 阅读任务:要求同砚阅读《孙权劝学》,并依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读后感。
2. 谈论任务:打算同砚在小组内进行谈论,就《孙权劝学》中的某一段文字展开谈论并做出结论。
3. 创作任务:要求同砚写一篇关于《资治通鉴》的文章,探讨其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五、评估方式:
1. 教室表现:包括参与谈论、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
2. 作业评定:依据阅读理解、观点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评分。
3. 课后作业:对同砚的作业进行评阅和点评,赐予建议和指导。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孙权劝学》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4孙权劝学
课时
第1课时
一、课标要求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
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几篇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课文,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一些文言词语的用法,领会文章内容,品味文章中传神的人物对话。
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理解刻苦学习对自己的成长重大意义;敦促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品味文章中人物对话,研讨
《孙权劝学》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悟读课文
探究反思:
1.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2.欣赏完孙权高超的劝说艺术,就身边有些同学出现厌学等现象,你作为同学或朋友,该如何劝说呢?
总结:
作业布置
合作探究
筛选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表达学生主体,发挥自学水平。提升阅读水平,分析水平,培养语感,全面提升语文水平。
拓展延伸
思考:
1.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2.从这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3.重点讨论:劝说的结果如何呢?(结合课文回答)并试着读一读,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4.从这些语句及行动中能够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5.那么吕蒙听从劝告就学,从“吴下阿蒙”到“刮目相看”,能够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试着读一读他的语言,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要点。)
作者、作品介绍
这篇文章选自《资冶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时作业1:第4课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一、基础知识
1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主持编纂的一部(
)
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 — 1086),字君实,
()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劝学》以()描写作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塑造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告诉了我们()的道理。
二、朗读课文
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
2.中速朗读,正确断句。
3.轻声朗读,概括本文情节。()——就学一一议论一一()
4 .体味式地读文中的对话部分,读出正确的语气。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 〃卿言多务,孰若孤?〃()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理解字词
1 .请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就下面的问题进行解说。
A.一个古今异义词。一一(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
B.二个表人称的词。一一卿:孤:
C.三个表语气的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
D.四个没有注释的词。
——蒙辞以军中多务。以:
一一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若:
四、品读文意
1 .请同学们进行译读练习。
A.自读课下注释。
B.自读自讲课文内容。
C.小组内分角色用现代文表演人物对话。
D.向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
2.请同学们进行人物分析。
孙权:
吕蒙:
3.试用一两句话谈谈你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五、积累运用
1.分别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造句。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过关训练及答案
《孙权劝学》过关测试
第一课时作业
一基础知识(44分)
1字词积累(29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分)
卿.()邪.()
孰.()遂.()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通()意思是()(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2分)
卿.今当涂
..掌事(卿.:)
(当涂
..: )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务:
..)
孤常
..读书我,(孤.:)(常:
..)见往事耳(见:往事:
耳:)
蒙乃.始就学(乃:)
及.鲁肃过.寻阳(及:)
(过:)
卿今者才略
..(才略:)
非复
..吴下阿蒙(非复:)
即更.刮目相待(更:)
大兄
..何见事
..之晚乎(大兄:
见
事:)
(4)古今异义(8分)
治经为博士
..
(古义:今义:)
见往事
..耳(古义:今义:)但.当涉猎(古义:今义:)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今义:)
即更.刮目相待(古义:今义:)
2 .填空。(4分)
(1)《孙权劝学》选自()(朝代)()《》
编纂的一部(),其目的是“观古今之通变,明治乱之得失”。
(2)成语“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3)成语“刮目相待”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3 .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4分)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分)
第一课时作业
阅读理解
1.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答:
2 .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答:
3 .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用原文回答)答:
《孙权劝学》教案_1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
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现在,我们学习《孙权劝学》(板书《孙权劝学》)。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涞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2.范读课文,请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3.我们大声自由朗读;
4.提示字音,卿(qing)涉(she)孰(shu)遂(sui)(为wei 更geng)多音字;
5.找出通假字途、涂,邪-耶,表反问语气,语末助词,译成吗;
七下语文《 孙权劝学》课时作业
孙权劝学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
B.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与蒙论议,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3.下列对文言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
B.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岂能让你治理经书充当博士呢!)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了!)
4.下面对《孙权劝学》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积极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感情色彩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从正面表现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5.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
(4)但当涉猎(________)
(5)蒙乃始就学(________)
(6)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7)卿今者才略(________)
(8)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人教版初中语文一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第一课时》图文课件
2
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卿今当涂掌事 qīn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wéi 但当涉猎 shè yé
孰若孤? shú
即更刮目相待 gēnɡ 肃遂拜蒙母 suì
读懂文意
1.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 词句,小组讨论。
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
3.强调重点文言字词。
4.找出本课的成语。
初,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第 一 回 合
孙权劝学
第一课时
目 录
对联导入 学习目标 读文知事 读懂文意 课时作业
课 件 使 用 1 0 1 教 育 P P T 制 作 (ppt.101.com)
对联导入
上联:才比天高,环谒休学仲永泯众人。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运用成语,朗读 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第 三 回 合
乎!”
怎么
无意义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成语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国大将吕蒙。
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 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 进步。
课时作业 1.《孙权劝学》选自《 》,是( )
(朝代)(
(
)(人物)主持编纂的一部
谢
谢
部编七下语文《孙权劝学》课时作业
孙权劝学
1.给下列的字注音。
卿(_____)岂(_____)邪(_____)涉(_____)孰(_____)遂(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2)但当涉猎(________)
(3)见往事耳(________)
(4)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________)
(6)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3.写出下列加粗字的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博士: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2)但当涉猎
但: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3)蒙乃始就学
就: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4)见往事耳
耳: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4.文学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这本书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__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_____》《诗》《_____》《_____》《春秋》等书。
5.默读课文填空。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而吕蒙却以“___________”为由推托。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______________”。
(2)鲁肃发现吕蒙今非昔比,表示惊叹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面对鲁肃的赞扬,吕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了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劝学》表格式教学设计
学)
四、分析人物 解读文本 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 故事,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请找出人物对话,仔细揣摩文章中人 物对话的语气。 1.找出孙权的语言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 涉猎,见往事耳!” “孤常读书,自以 为大有益处。” 2.找出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小组先练读,体味语气。 (“不可 不学”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不容推 辞,语气应加重;“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小组试读
分角色朗读 概括人物性格
以小组形式, 通过讨论,体 会文中人物的 语气,分析人 物形象,加深 学生对文章的 印象
士邪”隐隐可见不悦的神情和责备的 意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现身说法,循循善诱,言辞恳切, 应读的得语重心长。)
(鲁肃是十分惊异 ,情不自禁地 发出赞叹; 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 得 、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 中有丘壑的自信。)
教学难点
体会对话人物的神态、语气、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调动学生思维,进 激发学生的兴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孙权 入学习状态。
《孙权劝学》
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 《书》《诗》 《礼》《春秋》 等书。
整体感知
只,只是。
了解历史。见,了 解。往事,指历史。
谁 比得上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若
粗略地阅读。
语气词,表示阻止,相当 于“而已”“罢了”。
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 从事。
整体感知
到,等到。
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
求严格,同时又对他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孙权语重心长,谆
谆告诫。
蒙辞以军中多务
一劝不成
精读细研 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 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邪”后虽用叹号,但有一种强烈的反问,隐隐可见孙 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耳”,有降 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耳”后用了句号,语 气变得委婉。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
——培根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读书可以塑造一个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
4 孙权劝学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等文学常识,熟记重 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理解文章大意。(重点)
2.分析人物的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难点) 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 性,勉励自己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素养)
《孙权劝学》教案设计(1课时)
《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子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
(4)、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乐知者”。
重点与难点
(1)、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自读质疑、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利用多媒体)
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播放动画故事《司马光砸缸》
3、显示春秋时代的一个故事: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根据以上三则资料,提问:(多媒体显示)
(1)、由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首歌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我们能想到有关三国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2)、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谁知道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
(指名同学介绍)
(3)、请哪位同学用现代汉语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1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周星期()
教出时间:()周星期()
20xx年上期总第()课时
计划课时
第课时
课题:孙权劝学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4]
《孙权劝学》2
在教学《孙权劝学》一课时,采用了多读,整体感知内容,精读研讨归纳主题,拓展延伸,“从吕蒙看我的实践”联系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活跃。这堂课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形式多样的朗读。开始通过默读,学生边读边查字,查清字义,了解字义。限时限量,既提高了
速度又提高了质量。朗读,让学生清晰响亮地把文章读出来,达到流畅,结合注释,还进行了自由读,小组竞读,集体读。
最后,讨论归纳主题后,又让学生精读,读出感情,读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染力。其次,得益于学生结合实践进行拓展练习,“从吕蒙看自己”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同时巩固了学习效果。不足之处是本课因为缺少了教师的范读,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不够准确。第二点是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精读,讨论,归纳了主题,因而没有当堂完成背诵,说明教学结构和节奏还不十分紧凑。第三个不足是有一部分学生本身基础很差,教师又没有逐词逐句讲解,因而对文意把握不是很好。《孙权劝学》3
孙权劝学教案第一课时
《孙权劝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合作释疑,能自主理解课文大意。
2.通过师生对话交流,能全面掌握重点字的读音,深入把握文意。
教学重难点:
结合上下语境理解文言实词,深入把握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词,重回三国历史
1.翻开《三国演义》,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首《临江仙》,它还可以唱。
师唱生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今天,就让我们回到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时代,一起来笑谈发生在这些英雄身上的一个小故事——《孙权劝学》。
设计意图:读唱开阔苍茫的《临江仙》,将故事还原到三国的大历史、大情境中,对课文中的人物以“英雄定调,为整堂课的最终走向埋下伏笔。
二、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课文字音,口头疏通大意。
2.掌握“留、替、调、补、删”等文言翻译方法,重新调整自己的翻译,并记下疑难之处。
教师适时板书:留、替、调、补、删。
3.四人小组交流,每个人提出自己的困惑、疑难,小组内解决。
三、提出建议,疏通重点字音
1.这篇文章中的哪些字音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请说明理由。
“邪(yé)”,不读(xié),因为“邪”通后来的“耶”。
“卿(qīng)”,“即更(gèng )刮目相待”,“更”,因为这里是“另,另外”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wéi)博士”,“为”不能读作(wèi),因为这里是“担任,作为,成为”的意思。
2.明确读音,齐读全文。要求读准、读响、读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第一课时作业
学生姓名:家长签字:
一、文学常识及文意梳理
1.司马光(1019-1086),字(),()时期政治家,史学家。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3.文中“治经”中的“经”指《_____》《诗》《_____》《_____》《春秋》等书。
4.故事情节:孙权劝学→()→鲁肃赞学
二、重点词语练习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意思是:
(2)卿今当涂掌事【】通【】,意思是:
2.请给加点字注音: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解释重点词语
初:谓……曰:当涂:掌事:
辞:多务:欲:治经:
但:涉猎:见往事:孰:
就:及:过:见事:
4.解释下列虚词:
“而”:结友而别()博学而笃志()人不知而不愠()“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以我酌油知之()何陋之有()“乃”:蒙乃始就学()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不知有汉()“以”:自以为大有所益()蒙辞以军中多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今义:孤单孤独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古义:今义:学位名称
(3)见往事
..耳古义:今义:过去的事情
(4)即更.刮目相待古义:今义:更加
6.一词多义
当:(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3)木兰当.户织
见:(1)见.往事耳(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理解下列句子的语气并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气: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释义: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语气: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释义:
(3)“卿言多务,孰若孤?”
语气: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释义: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气:亲近,关心,期望的语气。
释义: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语气: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释义: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语气: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