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1.3 实习作业)示范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 (1.3 实习作业)示范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从容说课本节适当安排了一些实习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实践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对于学生实习作业的指导,包括对于实际测量问题的选择,及时纠正实际操作中的错误,解决测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学重点数学模型的建立.教学难点解斜三角形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具准备测量工具(三角板、测角仪、米尺等)、实习报告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解斜三角形应用;2.测角仪原理;3.数学建模.二、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熟悉解斜三角形知识;2.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加强动手操作的能力;4.进一步提高数学语言表达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的能力;5.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数学在生产实际中的作用;2.提高学习数学兴趣,树立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导入新课师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斜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具备了一定的解斜三角形的能力,并且了解到解斜三角形知识在生产、生活实际的各个方面的应用.这一节,我们将一起动手应用解斜三角形的知识来研究实际问题.推进新课(1)提出问题:问题(一):测量学校锅炉房的烟囱的高度.问题(二):如图(1),怎样测量一水塘两侧A、B两点间的距离?问题(三):如图(2),若要测量小河两岸A、B两点间的距离,应怎样测量?(1)(2)(2)分析问题:师问题(一)中的学校锅炉房的烟囱的高度无法用皮尺直接量出,那应该怎么去解决?生根据实际情况,应该采取下列措施:1.根据地形选取测量点;2.测量所需要数据;3.多次重复测量,但改变测量点;4.填写实习报告;5.总结改进方案.实习报告(1)年 月 日题目 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烟囱AB 的高度测量目标测得数据测量项目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EF 长(m) ED 长(m)α1 α2计算∵α3=α2-α1,3sin 1sin αα•=ED AD ,AC =AD ·sinα2, ∴AB =AC +BC =AC +EF减少误差措施 负责人及参加人 计算者及复核者指导教师审核意见备注师 对于问题二、问题三中的A 、B 两点都不能直达,无法用皮尺直接量出,如何间接量出?应再取点C ,借助△ABC 来测量计算.在△ABC 中要计算AB 的长,应采集哪些数据?如何采集?生 问题二中,先选适当位置C ,用经纬仪器测出角α,再分别量出AC 、BC 的长B 、A ,则可求出A 、B 两点间的距离.生 问题三中,可在小河的一侧,如在点B 所在的一侧,选择点C ,为了算出AB 的长,可先测出BC 的长A ,再用经纬仪分别测出α、β的值,那么,根据A 、α、β的值,就可算出AB 的长.生 数据运算:问题二 计算方法如下:在△ABC 中,已知AC =B ,BC =A ,C =α,则由余弦定理得αcos 222ab b a AB -+= 问题三 计算方法如下: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sin sin βαβ+==a A BC AB ,所以)sin(sin βαβ+=a AB . 题目 测量一水塘两侧A 、B 两点间的距离测量目标(附图)测得数据测量项目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AC 的长(m )42.341.942.1BC 的长(m )34.8 35.2 35α109°2′ 108°58′ 109°计算A 、B 两点间距离 (精确到0.1m ),AC =42.1 m , BC =35 m ,α=109°∴αcos 2,22BC AC BC AC AB •-+==.109cos 351.422351.4222︒⨯⨯⨯-+算得AB ≈62.9(m)负责人及参加人 计算者及复核者指导教师审核意见备注实习报告(3)是对一小河两岸两点实际测量的情况.题目 测量一小河两侧A 、B 两点间的距离测量目标(附图)测得数据测量项目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a 的长(m )48.3 47.9 48.1α 42°54′ 43°6′43°β70°7′69°53′ 69°计算A 、B 两点间距离 (精确到0.1m ):A =48.1 m ,α=43°, β=69° ∴︒︒⨯=︒+︒︒⨯=+=112sin 60sin 1.48)6943sin(69sin 1.48)sin(sin βαβa AB算得AB ≈48.4(m)负责人及参加人 计算者及复核者指导教师审核意见备注通过本节实习,要求大家进一步熟悉解斜三角形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认识数学在生产、生活实际中所发挥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置作业 完成实习报告板书设计实习作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习报告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1.3 实习作业优秀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A.5x-y-4=0B.5x-y+4=0
C.5x-y-4=0或5x-y+4=0 D.5x-y=0
解析:设切点为(x0,y0),
∵y′=5x4,∴5x =5.∴x0=1或x0=-1,
∴切点坐标为(1,1)或(-1,-1).
故所求切线为y-1=5(x-1)或y+1=5(x+1),
6.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若f(x)=x4,则f′(2)=32
B.若f(x)= ,则f′(2)=-
C.若f(x)= ,则f′(1)=-
D.若f(x)=x-5,则f′(-1)=-5
解析:对于A,∵f′(x)=4x3,∴f′(2)=4×23=32,正确;对于B,∵f′(x)= ′=(x)′=- x,
即5x-y-4=0或5x-y+4=0.
答案:C
12.设曲线y=xn+1(n∈N*)在点(1,1)处的切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xn,则x1·x2·…·xn的值为()
A. B.
C. D.1
解析:对y=xn+1(n∈N*)求导得y′=(n+1)xn.
令x=1,得在点(1,1)处的切线的斜率k=n+1,
∴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y-1=(n+1)(xn-1).
即双曲线xy=a2上任意一点处的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常数2a2.
C.±2 D.4
解析:f′(x)=- ,f′(m)=- =- ,m2=4,
∴m=±2.
答案:C
4.若曲线y=x在点(a,a)处的切线与两个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8,则a=()
A.64 B.32
C.16 D.8
解析:∵y′=- x,
∴切线的斜率k=- a,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1.3 实习作业》
二级:能把实际数学问题模型化并解决
分享其他组的测量实习报告,组内讨论如果是你们实际测量会不会有更佳方案?
三级:创客教育
你能用数学建模思维发现并解决生活中创新型问题吗?(最好形成有价值的小论文,老师乐于和你一起做研究)
推荐资料
1《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网址:《数学建模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4《初等数学建模》四川大学出版社
5王乐数学视频空间。
交流角
你还有什么想法要和老师同学交流?写在这里吧!或者把你的数学建模经历制成微课上传到王乐数学视频空间学生微课栏“。
内容
人教A版必修5第节
课题
数学建模思维系列课程(之一)三角测量
教师堂与传统课程相结合;
(2)学组互助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3)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4)信息化工具辅助(互联网,图形计算器,电子书包,S
,∠ACB=45°,∠CAB=105°后,就可以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为
4.据新华社报道,强台风“珍珠”在广东饶平登陆.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以上,大风降雨给灾区带来严重的灾害,不少大树被大风折断.某路边一树干被台风吹断后,折成与地面成45°角,树干也倾斜为与地面成75°角,树干底部与树尖着地处相距2021则折断点与树干底部的距离是.
5.隔河看两目标A与B,但不能到达,在岸边先选取相距 千米的C,D两点,同时,测得∠ACB=75°,∠BCD=45°,∠ADC=30°,∠ADB=45°A,B,C,D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A,B之间的距离.
[推荐学习]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3实习作业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5
[推荐学习]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3实习作业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5
1.3 实习作业
实习作业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实习报告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本节适当安排了一些实习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实践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对于学生实习作业的指导,包括对于实际测量问题的选择,及时纠正实际操作中的错误,解决测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1.3实习作业教案(2)
《解三角形》模块教学方案设计实施过程安排一、设计意图(一)背景介绍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在实际问题中,经常遇到解任意三角形的问题,所以必须进一步学习任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和解任意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教材处理教材上安排了《解三角形》在第五章,但考虑到这章的部分知识需要用到后一章的内容,所以把本章内容延后,使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有更多的工具。
(三)教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习新知的欲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呈一个螺旋上升的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⑵重视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整合,以小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分析引导法、变式训练法、扩展训练法等多种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⑶重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而如今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是,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学生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并让指导学生掌握对于诸如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猜想等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⑷重视加强前后知识的密切联系。
对于新知识的探究,必须增加足够的预备知识,做好衔接。
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和筛选,把对学生后继学习中有需要的知识选择出来,在新知识介绍之前进行复习。
⑸注意避免过于繁琐的形式化训练。
从数学教学的传统上看解三角形内容有不少高度技巧化、形式化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尽量避免这一类问题的出现。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解三角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繁杂的计算,更好、更快地实现对新知的探索与发现。
二、实施过程根据以上的教学思想,本单元的教学过程安排如下:讲练结合法变式训练法小组讨论法分析引导法拓展训练法(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1.3【教学设计】《实习作业 》
《实习作业》本节适当安排了一些实习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实践的能力。
教师要注意对于学生实习作业的指导,包括对于实际测量问题的选择,及时纠正实际操作中的错误,解决测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1.解斜三角形应用;2.测角仪原理;3.数学建模。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进一步熟悉解斜三角形知识;2.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加强动手操作的能力;4.进一步提高数学语言表达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的能力;5.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数学在生产实际中的作用;2.提高学习数学兴趣,树立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数学模型的建立,要求准确观察较复杂的图形,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关于角度的问题,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灵活应用能力是比较薄弱的。
电子课件调整、相应的教具带好、熟悉学生名单、电子白板要调试好。
一、 新课导入前面几节课,学习了解斜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具备了一定的解斜三角形的能力,并且了解到解斜三角形知识在生产、生活实际的各个方面的应用。
二、 研探新知,建构概念1、测角仪原理如图,对于建筑物AB ,需测出角α,其中D 为测角仪所处位置,在建筑物与地面垂直前提下,DC 与地面平行DA 为测角仪与建筑物顶端连线。
2、提出问题(1)DC 的水平如何保持?(2)角α如何获得?根据上述原理及所提问题,大家进行分组讨论,十五分钟后各组选一代表表述本组方案。
3、 研究问题(1)测量底部能到达的建筑物高度。
测出角α、DC 长度,BC 长度,在Rt△ADC 中,求出AC ,则AC +BC 即为所求。
(2)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高度。
选点C 、D 两次测得仰角α1,α2,测出CD 长度、BE 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实习作业
从容说课
本节适当安排了一些实习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实践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对于学生实习作业的指导,包括对于实际测量问题的选择,及时纠正实际操作中的错误,解决测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数学模型的建立.
教学难点解斜三角形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测量工具(三角板、测角仪、米尺等)、实习报告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解斜三角形应用;
2.测角仪原理;
3.数学建模.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熟悉解斜三角形知识;
2.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4.进一步提高数学语言表达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的能力;
5.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数学在生产实际中的作用;
2.提高学习数学兴趣,树立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导入新课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斜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具备了一定的解斜三角形的能力,并且了解到解斜三角形知识在生产、生活实际的各个方面的应用.
这一节,我们将一起动手应用解斜三角形的知识来研究实际问题.
推进新课
(1)提出问题:问题(一):测量学校锅炉房的烟囱的高度.
问题(二):如图(1),怎样测量一水塘两侧A、B两点间的距离?
问题(三):如图(2),若要测量小河两岸A、B两点间的距离,应怎样测量?
(1)
(2)
(2)分析问题:
师问题(一)中的学校锅炉房的烟囱的高度无法用皮尺直接量出,那应该怎么去解决?
生 根据实际情况,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1.根据地形选取测量点;
2.测量所需要数据;
3.多次重复测量,但改变测量点;
4.填写实习报告;
5.总结改进方案.
实习报告(1)
年 月 日
题目 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烟囱AB 的高度
测量目标
测得数据
测量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EF 长(m) ED 长(m)
α1 α2
计算
∵α3=α2-α1,
3
sin 1
sin αα∙=
ED AD ,
AC =AD ·sin α2, ∴AB =AC +BC =AC +EF
减少误差措施 负责人及参加人 计算者及复核者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备注
师 对于问题二、问题三中的A 、B 两点都不能直达,无法用皮尺直接量出,如何间接量出?应再取点C ,借助△ABC 来测量计算.
在△ABC 中要计算AB 的长,应采集哪些数据?如何采集?
生 问题二中,先选适当位置C ,用经纬仪器测出角α,再分别量出AC 、BC 的长B 、A ,则可求出A 、B 两点间的距离.
生 问题三中,可在小河的一侧,如在点B 所在的一侧,选择点C ,为了算出AB 的长,可先测出BC 的长A ,再用经纬仪分别测出α、β的值,那么,根据A 、α、β的值,就可算出AB 的长.
生 数据运算:
问题二 计算方法如下:
在△ABC 中,已知AC =B ,BC =A ,C =α,则由余弦定理得αcos 222ab b a AB -+= 问题三 计算方法如下: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sin sin βαβ+==a A BC AB ,所以)
sin(sin βαβ
+=a AB . 实习报告(2)
题目
测量一水塘两侧A 、B 两点间的距离
测量目标(附图)
测得数据 测量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AC 的长(m ) 42.3 41.9 42.1 BC 的长(m )
34.8
35.2
35
α
109°2′ 108°58′ 109°
计算
A 、
B 两点间距离 (精确到0.1m ),
AC =42.1 m , BC =35 m ,
α=109°
∴αcos 2,22BC AC BC AC AB ∙-+=
=.109cos 351.422351.4222︒⨯⨯⨯-+
算得AB ≈62.9(m)
负责人及参加人 计算者及复核者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备注
实习报告(3)是对一小河两岸两点实际测量的情况.
实习报告(3)
题目 测量一小河两侧A 、B 两点间的距离
测量目标(附图)
测得数据
测量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a 的长(m )
48.3 47.9 48.1
α 42°54′ 43°6′
43°
β
70°7′
69°53′ 69°
计算
A 、
B 两点间距离 (精确到0.1m ):
A =48.1 m ,
α=43°, β=69° ∴
︒
︒
⨯=︒+︒︒⨯=+=
112sin 60sin 1.48)6943sin(69sin 1.48)sin(sin βαβa AB
算得AB ≈48.4(m)
负责人及参加人 计算者及复核者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备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实习,要求大家进一步熟悉解斜三角形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认识数学在生产、生活实际中所发挥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置作业
完成实习报告
板书设计
实习作业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实习报告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