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教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

合集下载

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的内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的学科。

该定义包含如下含义:(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2)学校教育学情境中,施教者(教师)和受教者(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都是心理与行为的承担者和组织者,都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3)教育心理学不但应揭示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和规律,而且应重点揭示有效促进主体健全发展的促进策略。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是研究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一般机制和规律二是研究指导教与学,促进主体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这两个方面又可分为不同的研究领域或层面:(1)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科学问题,构建学科基础和学科基本理论架构;(2)研究主体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和规律,揭示教与学情境条件下主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和规律;(3)研究在教与学情境中如何促进主体心理发展变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4)研究制约和影响主体顺利实现教与学目标及主体发展的条件和因素;总:教育心理学上面不同领域的研究都是围绕教与学展开的,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揭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展望1、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教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1)在研究取向上,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境范式转变(2)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与学并重、认知与非认知并举、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互教学心理与学习心理并重,包括教与学的心理活动的深入研究;教育学的策略的研究;专家系统及专家型教师研究;阅读理解和写作教学研究;创造性及其培养研究;教与学评价研究②认知领域与非认知领域研究并举③新兴领域与传统领域互补,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培养研究;网络教育心理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心理学研究;教育人性化与教育生态化的研究(3)在研究思路上,强调认知观和人本观的统一、分析观和整体观的结合(4)在学科体系上,从庞杂、零散逐渐转向系统、整合、完善(5)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一)认知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东北师大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东北师大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毕有余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教学的基础一、教育心理学研究什么?1.“教育心理学旨在对研究教育者提供有关人性变化的知识、以供其建立教育理论之用”(桑代克)2.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П.Ф.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3.研究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潘菽《教育心理学》)4.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问题。

(D.P.奥苏伯尔)5.教育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的科学。

(《美国教育百科全书》)我们的看法: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1.理论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早期: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现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2.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生物因素(组块);社会因素(旁观者效应)(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理论任务:学生学习与动物学习有何异同?怎样解释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对行为的作用?2.应用任务(1)指导教学实践奥苏伯尔1957: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有积极的作用(2)解决课堂问题提问;“国”字;一、研究教育心理学有什么用?(一)目的:应用客观的研究方法来检验有关学习影响因素的各种观点,探讨众所周知或鲜为人知的某些问题,形成某些原则和理论。

教育规律很多不是想当然的。

按能力分班,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批评错误行为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行为(二)意义:1.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培养创新能力(“挑战”曹冲)2.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例如:逃学厌学问题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心理的本质规律和事实(二)系统性原则: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考察(整体性、结构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教学实际出发最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教育心理实验实验法:有意控制一定的条件,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产生,或适当地改变条件,以观察心理现象的变化。

《教育心理学》考研重点笔记(各校通用版)

《教育心理学》考研重点笔记(各校通用版)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资料见第二页封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汇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范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个要点:第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

例如,作为科学学科,应当有自己的核心概念体系或范畴群,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及一系列反映自己学科特性的概念和范畴,使其作为独立科学学科成为可能。

又如,具有科学的方法也是对科学学科的要求。

科学的方法论要求研究者能通过搜集资料,发现事物的规律,并据此提出假说或推出一般原则,并能从这些假说或推论出发,演绎出某些结论,这些结论可通过观察被证实,从而导致假说的成立和理论的建立。

显然,学校教育心理的研究方法合乎上述原则。

第二,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这正是它的一般的“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区别点。

因此,将其称为“教育心理学”,较之也想突出该特点而命名的“学与教的心理学”或“教与育的心理学”来说,更为贴切和明确。

第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第四,学校中的教育和教学活动虽然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的活动,但只有弄清楚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道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所以,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正因为具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及其核心理论,教育心理学才可能同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及普通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区别开来,才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的基本理论。

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的内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的学科。

该定义包含如下含义:(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2)学校教育学情境中,施教者(教师)和受教者(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都是心理与行为的承担者和组织者,都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3)教育心理学不但应揭示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和规律,而且应重点揭示有效促进主体健全发展的促进策略。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是研究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一般机制和规律二是研究指导教与学,促进主体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这两个方面又可分为不同的研究领域或层面:(1)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科学问题,构建学科基础和学科基本理论架构;(2)研究主体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和规律,揭示教与学情境条件下主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和规律;(3)研究在教与学情境中如何促进主体心理发展变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4)研究制约和影响主体顺利实现教与学目标及主体发展的条件和因素;总:教育心理学上面不同领域的研究都是围绕教与学展开的,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揭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展望1、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教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1)在研究取向上,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境范式转变(2)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与学并重、认知与非认知并举、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互教学心理与学习心理并重,包括教与学的心理活动的深入研究;教育学的策略的研究;专家系统及专家型教师研究;阅读理解和写作教学研究;创造性及其培养研究;教与学评价研究②认知领域与非认知领域研究并举③新兴领域与传统领域互补,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培养研究;网络教育心理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心理学研究;教育人性化与教育生态化的研究(3)在研究思路上,强调认知观和人本观的统一、分析观和整体观的结合(4)在学科体系上,从庞杂、零散逐渐转向系统、整合、完善(5)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一)认知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教育心理学复习名词解释整理张传强根据与书整理(黄颜色是重点,备注是版本2以及注解)一选择题 20分与书二掌握基本概念可能名词解释 5个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根据学习规律而产生的教学规律。

2.学习广义上说学习是由于经验而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

第一,学习必须导致个体某种变化;第二,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第三,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第四,学习是一种适应性活动,人与动物都存在学习。

补充学习是个体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充实或者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

3.刺激观察到的环境事件,拥有控制行为反应的潜力。

前因刺激()又叫线索,是先于反应的刺激,它会提示学习者,如果他们要得到强化或避免惩罚而应该做出某些反应方式的刺激。

诱发刺激()是紧挨着反应之前、并能自动引发或产生反应的可观察的环境事件。

后果刺激()是紧挨着反应之后立即出现的环境事件,它会影响反应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依据对反应的效果而定。

4.强化在反应之后,能使个体反应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

正强化行为发生之后,给个体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或满意的结果,从而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频率即为正强化。

包括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负强化行为发生后通过消除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增加该反应频率。

5.惩罚在反应之后,能使个体反应频率降低的一切安排。

给予式惩罚行为之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减少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机会。

剥夺式惩罚行为之后去除某个愉快刺激从而减少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机会。

6.代币制凡是能够累积并可兑换其他强化物,都叫做代币。

针对一组人实施一套专门运用代币来作为增强目标行为的有组织的方案,就称为代币制。

当期望发生的行为出现时(如按时休息),立刻给予代币加以强化,然后再将代币换取各种优待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7.祖母效应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适合打印)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适合打印)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这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学科。

P52、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P7(了解)区别:从研究内容上看,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一般问题,诸如教育的性质、目的,教育制度、原则,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学校领导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服务于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则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这些研究所得到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育。

联系: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共同关心的课题包括教学的要素、教育与认知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师生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3、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P114、从性质来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教,从这个定义出发,教育心理学应该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1、皮亚杰心理发展观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是一种研究认识的结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心理起源的学说)。

四个重要的概念,即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是活动的结构和组织,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是指当主体面对新的刺激情境时,利用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顺应:是指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或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须随新刺激影响而改变的过程。

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则是图式的质的变化。

根据儿童在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他提出儿童认知发展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四个由低到高、顺序不变的发展阶段。

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⑴乳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⑵婴儿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⑶学前期(3~6、7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⑷学龄期(6、7~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⑹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⑺成年期(25~60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⑻成熟期(60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感的冲突。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填空 (2%*5) 名词解释(5%* 4) 简答(10%*5) 论述20%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一般包含哪些主要内容?(1)学习的本质。

主要探讨学习的实质、学习过程与一般的学习规律。

(2)学习的过程。

主要探讨各类学习的过程与规律,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生学习策略的学习,学生智力与创造力的学习,学生品德规范的学习等问题。

(3)影响学习的因素。

主要探讨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包括动机因素、认知因素与人格因素等对学习的影响。

(4)教学与管理。

主要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同时研究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教师的心理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桑代克(Thorndike)(美):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在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也是科学教育心理学创立的标志。

4、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1)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2)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3)注意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理解学习的定义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在理解学习这个范畴时,需要把握以下三点:1)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无论低级动物或高级动物乃至人类,在其整个生活中都贯穿着学习。

2)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的过程。

3)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Gagne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心理学家加涅把人的学习结果分为以下五种:(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动作技能的学习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遵循的三条原则。

教育心理学全部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全部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全部复习资料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教育漫画)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对于教师和教育从业者来说,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形成新行为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正向激励和奖惩机制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而认知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理解。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中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例如,知道儿童在幼儿期具有较短的注意力和记忆时间,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智力和学习策略智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教育心理学中,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智力理论,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了解不同学生的智力类型和水平,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习策略也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归纳法、演绎法和分析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记忆知识。

四、情绪和动机情绪和动机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情感支持,促进学生的情绪调节和积极情感体验。

动机则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了解学生的动机来源和需求,教师可以采取激发兴趣、设定目标和提供反馈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评价方法和工具,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和全面的评价。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汇编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汇编

第一章1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a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b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c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心里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力。

4学习准备是指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5关键期:心理学中指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

6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本我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的构成、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以动态的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7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口唇期(0~1)、肛门期(1~3)、性器期(3~6)、潜伏期(6~11)、生殖期(11或13~20)8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信任和不信任(0~1)、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自动自发对退缩内疚(3~6)、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6~12)、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有爱亲密对孤独疏离(8~25)、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25~60)、完善无憾对悲观绝望(60~死亡)9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一个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过程,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b运算即操作(opuatiou)——皮亚杰用以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c运算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10影响儿童认知发展认知的因素:成熟、联系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11发展的阶段特点:a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开始分化、思维开始萌芽b前运算阶段(2~7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1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a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b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c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心里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力。

4学习准备是指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5关键期:心理学中指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

6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本我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的构成、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以动态的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7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口唇期(0~1)、肛门期(1~3)、性器期(3~6)、潜伏期(6~11)、生殖期(11或13~20)8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信任和不信任(0~1)、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自动自发对退缩内疚(3~6)、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6~12)、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有爱亲密对孤独疏离(8~25)、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25~60)、完善无憾对悲观绝望(60~死亡)9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一个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过程,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b运算即操作(opuatiou)——皮亚杰用以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c运算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10影响儿童认知发展认知的因素:成熟、联系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11发展的阶段特点:a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开始分化、思维开始萌芽b前运算阶段(2~7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教育心理学复习名词解释整理张传强根据及书整理〔黄颜色是重点,备注是版本2以及注解〕一选择题 20分及书二掌握根本概念可能名词解释 5个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根据学习规律而产生的教学规律。

2.学习广义上说学习是由于经历而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拟持久改变的过程。

第一,学习必须导致个体某种变化;第二,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由经历引起的;第三,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拟持久的;第四,学习是一种适应性活动,人及动物都存在学习。

补充学习是个体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构造为根底,通过及客体信息进展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充实或者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

3.刺激观察到的环境事件,拥有控制行为反响的潜力。

前因刺激〔〕又叫线索,是先于反响的刺激,它会提示学习者,如果他们要得到强化或防止惩罚而应该做出某些反响方式的刺激。

诱发刺激〔〕是紧挨着反响之前、并能自动引发或产生反响的可观察的环境事件。

后果刺激〔〕是紧挨着反响之后立即出现的环境事件,它会影响反响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依据对反响的效果而定。

4.强化在反响之后,能使个体反响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

正强化行为发生之后,给个体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或满意的结果,从而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频率即为正强化。

包括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负强化行为发生后通过消除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增加该反响频率。

5.惩罚在反响之后,能使个体反响频率降低的一切安排。

给予式惩罚行为之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减少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时机。

剥夺式惩罚行为之后去除某个愉快刺激从而减少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时机。

6.代币制但凡能够累积并可兑换其他强化物,都叫做代币。

针对一组人实施一套专门运用代币来作为增强目标行为的有组织的方案,就称为代币制。

当期望发生的行为出现时(如按时休息),立刻给予代币加以强化,然后再将代币换取各种优待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7.祖母效应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及不喜爱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a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b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c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心里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力。

4学习准备是指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5关键期:心理学中指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

6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本我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的构成、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以动态的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7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口唇期(0~1)、肛门期(1~3)、性器期(3~6)、潜伏期(6~11)、生殖期(11或13~20)8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信任和不信任(0~1)、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自动自发对退缩内疚(3~6)、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6~12)、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有爱亲密对孤独疏离(8~25)、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25~60)、完善无憾对悲观绝望(60~死亡)9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一个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过程,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b运算即操作(opuatiou)——皮亚杰用以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c运算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10影响儿童认知发展认知的因素:成熟、联系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11发展的阶段特点:a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开始分化、思维开始萌芽b前运算阶段(2~7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内化性、可逆性、守恒性、整体性d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期): 儿童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进行抽象思维、系统思维。

1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现有的发展水平:是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可能的发展水平:是经过教师的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努力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第二章1注意的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指向范围越大,集中性就越差;注意的指向范围越小,集中性就越好。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

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选择功能是注意的首要功能,注意的其他功能都是在它的前提下发生作用的)、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4注意的种类:a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b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c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

5感知的含义: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种类:根据信息的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和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和机体觉)。

知觉的种类: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6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能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指在许多知觉对象中,根据当前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以产生清晰的知觉。

知觉的理解性:知觉当前事物的时候,人们总是借助于已有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对象的意义做出解释,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指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7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引导学生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勤于思考;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

8记忆的含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延续,因此,记忆使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

记忆是人的经验积累和心理的发展的重要前提。

9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的内容来划分,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根据记忆的理解性,可将记忆分为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根据记忆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可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0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头脑中仍能保持瞬间映像的记忆,信息储存时间极短,但信息量极大;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一分钟之内的记忆。

保持时间最长不超过1分钟;容量一般为7±2组块;长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甚至终身;记忆容量极大。

11记忆是指记和忆的完整过程,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保持是信息的储存过程,回忆和再认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12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遗忘就是记忆信息提取不出来或者提取错误。

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两类。

14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用实验的方法对遗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曲线图,该曲线图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步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就几乎不再遗忘,也就是说,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15遗忘的原因:衰退理论、干扰理论、动机性遗忘理论、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

16干扰理论:遗忘是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17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指一个人在识记事物时的速度方面的特征;记忆的持久性指识记的内容在记忆系统中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记忆的准确性指再认和回忆原来识记的材料正确与否方面的特征;记忆的准备性指能及时地从大脑中提取出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能力。

18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它是曾经感知的事物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简称表象。

记忆表象基本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第三章1思维的含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属于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

2思维的特征: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间接性是通过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外界事物。

3思维的类型:按思维过程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按指向划分(集中思维、分散思维);按创新性划分(常规性思维、创新性思维)4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又称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又称逻辑思维或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

5思维的品质: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6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7问题: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难以直接解决或应对的事物或情境。

包含三个基本成分: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存在的限制或障碍8问题解决: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9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1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情境、知觉特点、知识经验、定式、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动机、情绪和个性因素11定式:是指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原型启发:是指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12关于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研究:专家和新手在知识数量上的差异;在知识组织方式上的差异;在解决问题方式上的差异13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设问题情境,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14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5根据产生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分为再造、创造想象和幻想。

16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1.丰富学生的表象和言语2.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3.激发学生的灵感4.教给学生开放想象力的方法第四章1、情绪与情感的定义:情绪与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

它们由三种成分构成:第一,主观体验;第二,生理唤醒;第三,在情绪产生时,人们还会出现一些外部反应。

2、情绪的两极性主要表现:(1)从快感度方面来说,又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也有否定的、不愉快的情绪,这与个体的需要是否满足有直接的关系,如快乐和悲伤、热爱和憎恨等。

(2)从紧张度来看,情绪有紧张和轻松之分。

(3)从强度来说,人的任何情绪在强度上都有着由弱到强的变化等级。

如害怕有担心、惧怕、惊骇、恐怖等不同的强度(4)从激动水平来说,情绪有激动和平静之分。

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1)从需要角度看,情绪具有生理性,情感则具有社会性。

(2)就社会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3)与情感相比,情绪不稳定(4)情绪表现的外显性和情感表现的内在性4、情绪情感的功能(选择):(1).信号功能:指情绪通过表情外显而具有传递信息的效能,并使情绪获得了社会多样的功能(2).感染功能:指个体的情绪感具有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效能(3.)动机功能:情绪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有促进和阻碍的功能。

5、情绪的外部表现(1).面部表情(2.)体态表情(3.)言语表情6、情绪情感分类:1、原始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2、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是指人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1)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2.)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的、微弱而平静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