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绒藏族服饰是整个藏族服饰中颇具代表性的

合集下载

丹巴旅游攻略

丹巴旅游攻略

丹巴旅游攻略

丹巴景点介绍

丹巴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风光神奇美丽,“天然盆景”、党岭风光,集雪山、森林、海子、温泉、草甸于一体;墨尔多神山,纳山、水、林、崖、洞108圣景于一炉,是

休闲度假、探险旅游、回归自然的最佳去处。东谷八美,巴郞山以西,让你领略不一样

的高原之美,视野开阔,夏季满目翠绿,繁花似锦,而到了10月底则杨树一片金黄。在

清晨和傍晚时分,远处的山峦和田园村寨又在阳光下变换着奇妙的光影魔术。

古碉是嘉绒地区藏民族先民们的建筑杰作,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丹巴县有“千碉之国” 的美誉,在大小金川及大渡河上游两岸的村寨、山脊和要隘处耸立着无数的古碉建筑。据资料介绍;鼎盛期的丹巴碉楼不下3000座,一个大的村寨即有百余座。试想当初在

深切河谷两岸,密密麻麻林立的碉群,其气势是何等的壮观!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县境内仅存古碉166座,主要分布在梭坡、蒲各项、中路,其中

梭坡84座、蒲各顶29座,中路21座,其余各乡散存32座。现存古调最早修建于唐代,

最迟为清朝增定大、小金川之时。古碉具有千百年的历史,历经战争和风雨的剥蚀、地

震的考验,至今仍巍然屹立,有的久已偏倚,却不倒塌,有的甚至弯曲如弓,自成奇景,其建筑艺术堪称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古碉为片乱石夹泥砌成,棱角笔直,墙面光滑,下宽上窄,面随高度增加而内收。古碉一般高20余米,最高达50m,内建楼层十余

层至二十余层,每层可容纳10余人,每座碉容纳百余至二百余人。这些古碉的建筑形式多

种多样,从形状上可分为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十三角碉。但以四角碉为主。

四川丹巴介绍

四川丹巴介绍

让视觉在古碉里歇歇脚——四川丹巴介绍

秦汉时是西羌领地,唐之后被吐蕃所据。古称“嘉莫查瓦绒”,吐蕃语中,“嘉莫”是指女王,“查瓦绒”是指河谷,今天的嘉绒藏族就源于这个词。多年来深藏于横断山脉之中,近几年来才为人所知。鲜为人知的古村寨在油画般的丛林里若隐若现;造型别致、高低错落的神奇古碉,矗立在充满灵气的山谷之中;壮美的墨尔多神山脚下巴底美人谷让世人惊艳……这片古老土地注定会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朝圣地。

关注:中新网丹巴11月17日电(霍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距“五一二”汶川大地震震中汶川很近,地震发生后,这一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除极少数古碉被震坏以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古碉保存完好。

景点信息

地址: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

交通:

1、从成都出发,沿318国道,经雅安、泸定、康定、新都桥、塔公草原、八美草原,行程约15小时,沿途好看又好玩,但此线过康定后需翻过海拔4347米的折多山,建议体质弱的游人选择下一路线。成都新南门汽车站乘车到康定,

7:00—14:00,每小时一班,票价110元,需7—8小时。康定汽车站转乘到丹巴的汽车,每天8:00一班,票价43元,路程100多公里,需6小时。

2、从成都沿317国道,经都江堰后向西,经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小金县至丹巴,全程345公里,均为一级柏油公路,沿途海拔起伏高度为500—3200—1780米,若不在中间的景点停留,8—9小时可抵达丹巴。成都白果林汽车站每天6:00有发往丹巴的班车,成都茶店子汽车站每6:30,7:00有两班发往丹巴的班车,票价71元,路程351公里,需10小时。

川西嘉绒藏族服饰审美与历史文化研究

川西嘉绒藏族服饰审美与历史文化研究

川西嘉绒藏族服饰审美与历史文化研究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越来越多古典的文化被祭奠和流传,这也是我国国民现阶段所需要传承的艺术性瑰宝。川西嘉绒藏族的服饰在其具体的历史文化发展,以及审美上拥有着自身独特的特色,这些都代表着我国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和进步,也表现出了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差异和共同性特点。所以本文也以川西嘉绒藏族的服饰审美,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的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民族的发展以及艺术的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

标签:川西嘉绒;藏族;服饰;审美;历史文化

前言:不同的时期不同地区,川西嘉绒藏族的服饰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个历史时期服饰所表现出的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虽然在服饰上还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异,但是其中也依然包括着一部分共性的特点,这也凸显了一个民族集体的智慧和创造性的能力。本文结合审美与历史文化的发展情况,重点分析川西的嘉绒藏族服饰从古至今的发展路径,希望能够真正地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和艺术,从而为我国不同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使我国社会形成一个文化整体,利用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先秦时期嘉绒藏族先民服饰

上古时期,原始的人们就开始用树皮、羽毛、皮革来遮羞和御寒,所以大多数的民族都经历过这个阶段。本文所研究的嘉绒藏族的先民也并不例外,在闽江流域以及大金川河流域的两岸,二级台地还有半高山的地区已经能够发现四十余处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尽管所能够出土的工具,以及事物是零零散散的,这也能够让我们对嘉绒的藏族先民整体形象有着模糊的感知。其中出土的有打制和磨制的石斧、石刀、石锤水晶、石磨制的细碎石器,出土的骨器大多为磨制而成,有骨梳、骨针、骨锥。而陶瓷有黑色和红棕色两种,陶瓷的纹饰以绳纹为主。

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荿薂羇薇艿螃膅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莄肇荿葿莁莅羈丹巴地区古称嘉莫·查瓦绒,简称“嘉绒”,意为藏区四大峡谷之

一的东女国气候温和河谷农区的人,习称嘉绒娃,是藏族重要的组成部分。丹巴

县历史悠久,嘉绒藏族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民俗风情古朴动人。众多的文

物古迹,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嘉绒藏族,独具特色的嘉绒藏寨民居,形式多样

的丹巴县锅庄,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嘉绒服饰以及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婚嫁习

俗、传统节日、礼仪、丧葬习俗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特色突出的丹巴嘉绒藏族

文化。

芇袇薈膃薅蒆薈一、县情简介

虿肂羅蚅芈羂袂1、历史背景

节蒂袄肀膂蚄蒇丹巴一带隋朝为嘉良夷地,唐属吐蕃,元为土司制,清设章谷屯,

民国十五年(1926年)始设丹巴县。中路古文化遗址及石棺葬墓群(省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的存在,说明大约在5000年以前已有藏族先民们在这一带定居。历经频繁的战争,今丹巴县境及周邻众多部落居民与吐蕃士兵、移民,因长期的交

往而同化、融合,最终形成具有地域和语言特点的嘉绒藏族。

芄肄薇节芁薆膆丹巴是嘉绒十八土司辖地最典型的嘉绒藏族文化的代表区,是嘉绒藏族文化的中心和发祥地之一。

芄荿蒁肃螆羈莂2、区位条件

羇蚁薁羆薆薁袂丹巴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的东大门,属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成都平原以西的邛崃山脉西坡。地处大、小金川河下游,大渡河上游。县境位于

东经101°17′—102°13′,北纬30°23′—31°29′之间,总面积达5649km2。

螁莃肆莈螁蚄莄丹巴县公路交通网络较为发达,317国道经卧龙、小金四姑娘山、

浅谈不同藏区的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浅谈不同藏区的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浅谈不同藏区的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On the clot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different Tibetan areas

吴琼蕊

Wu Qiongrui

西藏大学历史系西藏自治区拉萨850000

Department of history,Tibet University,Lhasa,Tibet Autonomous Region850000摘要: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造就了多彩的民族服饰而各异的服饰又是各民族文化的具象载体。因此服饰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有效切入点,我们往往从服饰的款式、图案、颜色就能直观地感受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藏族服饰正是中国名族服饰大观园中极具个性特征、最富民族特色的一个典型。

关键词:藏族;藏服;文化内涵

A bstract:Chinese national costume culture is broad and profound,Differe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customs create colorful national costumes,And different costumes are the concrete carrier of national culture.Therefore,clothing is an effective entry to understand a national culture,We often can intuitively feel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ation from the style,pattern and color of clothing.Tibetan costumes are a typical example of Chinese famous ethnic costumes Grand View Garden,which is full of personality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丹巴嘉绒藏族“头帕”文化探析

丹巴嘉绒藏族“头帕”文化探析

丹巴嘉绒藏族“头帕”文化探析

作者:樊珂 Fanke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7期

摘 ; 要:丹巴嘉绒藏族“头帕”是嘉绒藏族服饰当中重要的装饰之一,它以独特的形式、明亮的色彩、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嘉绒藏族的服饰艺术中独具一格。本文从丹巴嘉绒藏族“头帕”的分类、艺术特征、源流、发展以及传承性等方面进行探析,通过对“头帕”色彩、纹样、民族特色等的探讨,以此加强我们对民族艺术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嘉绒藏族;头帕;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0-0154-02

丹巴自古以来就是西北少数民族进行迁徙的走廊,地处藏汉民族的结合处,藏族、羌族、彝族、汉族在这里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从而形成了这一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嘉绒藏族是藏族的一个支系,主要指居住在川西北高原的岷江上游西岸流域与大小众川一带的藏族居民。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族系源流,其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宗教信仰和习俗文化的不同共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嘉绒服饰。“头帕”即为嘉绒服饰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嘉绒藏族服饰文化区别于其他地区和文化的典型而又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头帕也称为“花帕子”,在丹巴县格什扎、巴旺等地区称作“巴热”,而在鱼通、大小金一带则称为“巴里”,是嘉绒藏族妇女的一种普遍穿戴习俗,但对藏族其它地区而言却是独一无二的头部装饰。棉布帕有黑白两色,通常白色只有年轻姑娘或少妇戴。平绒帕仅有黑色,一般在节日盛会或走亲访友时戴,可谓盛装之一。其绣工精美,既美观又实用,既能遮阴,又能避寒,四季皆宜。《四川通志》嘉庆(卷98)亦载,五屯(杂谷脑、乾堡寨、上盂董、下孟董、九子寨)“屯弁兵等服饰俱与内地相同”,妇女穿短衣长裙,发结细辫,头裹花帕,耳带大环,男务耕猎,女织麻布毪子。头帕上的刺绣色彩鲜艳,构图简洁,图案精巧,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体现了嘉绒藏族独有的审美观念,在嘉绒藏族服饰中独树一帜。

嘉绒藏族传统服饰变迁述论

嘉绒藏族传统服饰变迁述论

172作者简介:程冰梅(1991— ),女,汉族,四川岑溪人。主要研究方向:西南少数民族服饰。

一、嘉绒藏族服饰演变和发展概述据相关考古资料显示,嘉绒服饰的特色文化已经有源远的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嘉绒先民就已经在用骨针缝制衣服以及为服装增添装饰品等。秦汉时期嘉绒服饰的主要原料为麻布和兽皮,当时所用的麻线也比较粗,但是有资料记载表示此时已经存在了手工织物,并且,在秦汉后期嘉绒地区还有外迁来的氐羌部落混入一起生活。到了隋唐时期已经陆续开始有皮帽、皮裘、皮靴以及铁制项圈和手钏等,还有金制的饰品也在此时期有出现,主要是身份尊贵的人才用金制饰品,从这些可以看出,服装方面是与其高寒自然环境和生活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而饰品可以看出此时已经有了部族阶级的差别之分。从这个阶段服饰演变中主要呈现了两大特征:第一,古夷服饰元素为嘉绒族服饰的演变发展奠定了传承基础;第二,服饰差异已经逐渐的形成,先民们此时已经开始用服饰来区分不同社会群体和地位象征,为嘉绒服饰带来了浓厚地域色彩。在经历过唐蕃交战时期后,因受吐蕃文化同化而融合成为藏族,此时期的男子服饰逐渐跟藏区服饰特点相贴近,而女子服饰却与藏族主流服饰有着比较大的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嘉绒男子服饰已经明显“藏”化,而嘉绒女子服饰保留本土风格较多,受到吐蕃服饰渲染的影响,在服饰上也会存在共同特征和元素。嘉绒作为藏族一支历经了漫长历史演变,其服饰也随之发生演变,并逐步形成了跟藏族主流服饰存在联系且又存在区别的一大特点。故此可以看出,隋唐时期成为了嘉绒藏族服饰变迁的转变时期和关键时期。后来吐蕃王朝的崩溃导致嘉绒地区部落的分裂,再加上中原王朝所开设的互市贸易,促使了部落与东部汉地间有了大规模的经济联系。到了清朝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使着嘉绒服饰的地域特色更为显著和鲜明。这个时期的服饰面料已经有较细的绒毛织品和胡麻布,还有汉区的棉布和绸缎也相继进入人民生活中,促使嘉绒传统服饰更为华丽多彩,更突显出显著的地域性特色。到了清末民初时期,嘉绒藏族服饰在形制结构上逐渐趋于一致,并且服饰在其生活中还存在着独特的社会意义。而在解放以后废除了土司制度并推行了中国民族政策,藏区人们的社会关系与思想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也就依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审美观念来进行穿衣打扮,不再受服饰传统习俗所制约。尤其在1954年嘉绒被识别为藏族后,在其服饰方面也发生了较大改观,嘉绒服饰成为了强化地域性文化特色的主要表征,特别是女性服饰。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因为受汉化影响,传统服饰变得越发具有现代特色,样式也越

民俗学题库42-2-10

民俗学题库42-2-10

民俗学题库42-2-10

问题:

[单选]下列藏族服饰中,哪个现在已经不流行了()。

A.大领窄袖短锦衣

B.黑曷毛百摺裙

C.无翅白纱帽

D.大红花缎带

问题:

[单选]藏族服饰的地域差异归根究底为下列哪种差异()。

A.劳动特点

B.风土人情

C.地貌

D.喜好

问题:

[单选]藏族牧区妇女平日穿羊毛袍时,不以下列哪种颜色的平绒条做装饰()。

A.红

B.黄

C.蓝

D.绿

出处:森林舞会 https://;

问题:

[单选]因时代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更加密切,四川阿坝农区的嘉绒藏族的妇女服饰保留了下列哪个民族的特色()。

A.汉族

B.羌族

C.苗族

D.回族

问题:

[单选]下列哪个头饰是西藏阿里地区古代妇女才有的()。

A.头上盘镶有琥珀的小管粗布袋

B.纱帽

C.铁环帽

D.青白马捆为顶珠儿的大帽子

问题:

[单选]藏族服饰极其有特色,在丧葬方面也如此。如四川阿坝丧偶之妻,要把饰物藏于箱内()。

A.一星期

B.一个月

C.一至二年

D.二至三年

问题:

[单选]庆典礼服中,下廷专职人员不分冬夏穿下列哪种鞋()。

A.紫色绒鞋

B.锦缎镶边布彩靴

C.紫红色绒靴

D.深红色彩靴

问题:

[单选]下列哪种服饰不属于藏族男性服饰()。

A.勒规

B.赘规

C.扎规

D.德规

穿戴嘉绒藏族传统服饰的美女描写

穿戴嘉绒藏族传统服饰的美女描写

穿戴嘉绒藏族传统服饰的美女描写

1.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

2.飘飖恍惚中,流眄顾我傍。

3.桂楫彩为衣,行当令节归,夕潮迷浦远,昼雨见人稀。

4.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5.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嘉绒”文化浅说

“嘉绒”文化浅说

?“嘉绒”文化浅说嘉绒,是地名?还是族名?或是两种含义都有呢?这是一个众说纷坛的有趣问题。从贾尔穆概述的对嘉绒含义的六种解释中,有三种指的是地名,另有三种指的是族名①即《辞海》、《藏汉大辞典》都说是,藏语对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区的地名称呼;桑木旦说是,日神妃的热带峡谷;佛经中记载是,住在藏区东方嘉穆谷的人;索土司说是,居住在靠近汉区的山间河谷地带从事农耕的藏人;马长寿认为是,始于其民族的自称直译而成。除此之外,还有人说是,西藏把十八土司地方称为甲绒,后来又把它写成了嘉绒。任乃强曾说:嘉绒一词首次出现,是上海史家庄学本民 “嘉绒”,是地名?还是族名?或是两种含义都有呢?这是一个众说纷坛的有趣问题。从贾尔穆概述的对嘉绒含义的六种解释中,有三种指的是地名,另有三种指的是族名①即《辞海》、《藏汉大辞典》都说是,藏语对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区的地名称呼;桑木旦说是,日神妃的热带峡谷;佛经中记载是,住在藏区东方嘉穆谷的人;索土司说是,居住在靠近汉区的山间河谷地带从事农耕的藏人;马长寿认为是,始于其民族的自称直译而成。除此之外,还有人说是,西藏把十八土司地方称为“甲绒”,后来又把它写成了“嘉绒”。任乃强曾说:“嘉绒”一词首次出现,是上海史家庄学本民国年间同班禅进藏路过金川,把“甲绒”写成了“嘉绒”,从此为史学蜀沿用。目前在“嘉绒”,含义上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嘉绒是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藏语对川西北十八土司所辖地区的称呼,指居住在大渡河上游及岷江右岸河谷地带从事农耕的藏族。 嘉绒成为藏族的一个独具特色分支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以及特定农耕文化背景上的宗教、语言、建筑、歌舞、婚姻习俗诸方面。它与西藏的共同之处有:嘉绒人的住房与西藏平民的住房相同,都是样式相同的石砌平顶寨房,墙上涂有白色的太阳和月亮图案;嘉绒话与藏语同属藏缅语系;嘉绒地区通行藏文;嘉绒人信仰苯教和藏传佛教;嘉绒民间和西藏都有一妻多夫制;嘉绒藏戏和锅庄也与西藏藏戏有许多共同特点。但是,嘉线不同于西藏的特色也是显著的。嘉绒有独特的语言,奉信苯教,汉文化也较早地渗入到嘉绒的方方面面,有长期的土司制度等。这些同异特点的形成,都打着历史演进的烙印,给人们提供了在历史烟尘中迫朔嘉绒足迹的线索。族源探索 嘉绒的历史,是民族融合的历史。在漫长历史进程的冲突甚至流血中,经过多次的民族融合而逐

嘉绒藏族服饰是整个藏族服饰中颇具代表性的

嘉绒藏族服饰是整个藏族服饰中颇具代表性的

服饰是整个中颇具代表性的,服饰多是用、呢子、毛料等上品料制作,上衣外套分大领和小领,也有长装和短装;外套的衣领、袖口等处镶有水獭皮、豹皮;领口、袖口均用金丝缎镶边;着装一般分为盛装和便装,用于不同的季节的场合; 盛装女性头戴“巴惹”即头帕、四周绣有彩色丝边图案;姑娘的头帕均有花绣,边角垂吊有花穗、梳发辫,中年以上妇女一般不绣花;上身穿长套装,外着肩披,腰着百褶裙,穿靴子;发辫上穿戴银饰中嵌有珊瑚、绿松石等珠宝的头箍;项链多为珠宝和“”,佩戴银质珠宝镶嵌的耳垂和戒指,手镯多为象牙圈和银镯;腰两侧悬吊银垂铃,行走时有一片银铃声,清脆悦耳;男人头戴金毡帽、或博士帽,外着长套装褚巴,顶挂珊瑚珠串,束腰带,佩腰刀,胸挂“嘎乌”,手戴戒指、手镯、脚穿,显得华贵、富有和庄重; 便装便装与前述比较,头上和手上几乎不变,只是身着长袖衬衫;姑娘一般为粉红色,妇女一般为白色;腰着围腰即方裙,分前围和后围;中年以下女性的围腰均有花绣,

后围下摆边角还有丝穗,系花腰带,脚穿皮鞋,看上去显得轻盈、苗条;男人上身内着衬衫,

外套布料褚巴一般绾于腰间,足上可以是皮鞋,也可以是靴子,因地而异,男便装显得英俊、潇洒; 另外,女性服饰还有四季和年龄之分;在春季服饰鲜亮,以桃花为形;夏季着单色彩衣,以杜鹃花为形;秋季着蓝色衬衫,以为形;冬季着皮裘缎衣,以为形;老人服饰贵重而色彩单调,青年人服装鲜艳,中年人的服装则庄重而让人别具风度;嘉绒服饰也同样显示出民族文

化的深刻内涵;

藏族美术史第三章 康巴服饰

藏族美术史第三章 康巴服饰
康巴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是我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在我国民族服饰文化中占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康巴藏族服饰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我国藏族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这一特殊的地理单元中,以农牧业生产为主,或 农或牧,或亦牧亦农。相同的生活环境、相同的生产方式、相同的文化传统,决定 了藏族服装基本格调的一致性。 因而,无论是西藏的、安多的、还是康巴的藏族,人们都能从其服装上准确地 辨别其族别。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性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地区的藏族服 装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藏族服饰因其地域特色可划分为西 藏服饰、安多服饰、康巴服饰三大服饰区。这三大服饰内部又形成有若干小的文化 区。仅康巴服饰区来看,它又可以细分为康北农区服饰、康南农区服饰、木雅服饰、 嘉绒服饰、牧区服饰、僧装等六个分支。其中,康北农区服饰的分布主要分布地区 为德格、白玉、新龙、甘孜、炉霍等县的农区。康南农区服饰主要分布在巴塘、乡 城、雅江、稻城、得荣等县的农区。木雅服饰主要分布在道孚、雅江、康定折多山 以西的农区。牧区服饰主要分布在石渠、色达等县以及各县纯牧业区。嘉绒服饰主 要分布在丹巴县及其邻近地区被称着为嘉绒藏族的族群中。僧装则是广大僧侣的专 用服装。
然 乌 天 浴
马熊沟景区处于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腹心地带,海拔3700多米,交通方便,省道217线理 (塘)乡(城)公路穿越整个景区。马熊沟景区是以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为特色,融民俗、休 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马熊沟牧民定居点以上,是大片的高山草场和雪山神湖。春夏 之际,翠绿的草地上,一团团,一簇簇白色苏鲁花和紫色苏鲁花竞相争艳,草滩中间那条清澈 见底的小河唱着欢快的歌儿在一路奔跑,牧场上的牛羊和马儿甩着快乐的尾巴徜徉其间。

嘉绒的文化符号

嘉绒的文化符号

嘉绒的文化符号

林俊华

【期刊名称】《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22)001

【摘要】嘉绒藏族以墨尔多山为中心,分布于四川省阿坝、甘孜两州以及雅安部分地区;嘉绒文化是藏文化体系中极具地域特色的一个亚文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琼鸟、苯教、碉楼、嘉绒语、猪膘、“三片”等文化特征极具特色,是嘉绒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总页数】7页(P1-7)

【作者】林俊华

【作者单位】四川民族学院科研处四川康定,62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3

【相关文献】

1.数字崇拜与文化象征:对“嘉绒十八土司”历史文化内涵的探讨 [J],

2.略论明代董卜韩胡、杂谷二土司之争——兼论硗碛嘉绒藏族文化中的羌文化因素[J], 邹立波

3.从嘉绒谚语看嘉绒藏族多元文化元素——以米亚罗四土话为例 [J], 叶南;斯琦

4.数字崇拜与文化象征:对"嘉绒十八土司"历史文化内涵的探讨 [J], 曾现江

5.探析嘉绒藏族服饰的符号化系统 [J], 邵小华;申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嘉绒藏族服饰

嘉绒藏族服饰

嘉绒藏族服饰

嘉绒藏族服饰习俗的形成同藏民族居住的青藏⾼原的⾃然环境及⽓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产、⽣活⽅式对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影响。藏族的服饰习俗的传承,往往与本民族的历史、⽂化发展史紧密相连,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丰富多彩的嘉绒藏族服装、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学者研究,早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西藏⾼原⼟著部落的服饰就已具有今天藏族肥腰、长袖、⼤襟、右衽长裙、束腰及以⽑⽪制⾐的特征。随着与外界交流,嘉绒藏族服饰曾经受到汉、蒙、满等族以及波斯等国服饰的影响,在服饰的⾊泽和制作等⽅⾯取得了进步,但从远古传承下来的眼装、服饰来看,在总体结构上并没有多少变化,仍⽐较完整地保持着藏族传统⽂化特征。嘉绒藏族服装、服饰在其款式、结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然条件、劳动⽣产和⽂化交流的影响。由于居住的地理⽓候和从事的职业不同,构成了多种服饰类型。从地域看,可区别为农区和牧区类型,这是藏族服饰的基本类型;按⽣活⽅式,可区别为农村与城镇类型;从⾝份讲,可分为平民、僧⼈、达官贵⼈等类型。嘉绒传统的达官贵⼈服饰,质地⾼档,做⼯精致,花样繁多,特别讲究⾐着与⾝份、地位相称。嘉绒⽓⽐较温暖,风沙⼩,⼜是⾼⼭、天然的牧场,⽣活在这⾥的⼈们就要选择便于起居、保暖御寒的服装。牧区藏族穿着以⽪袍为主⽑袍为副,它结构肥⼤,袖⼝宽畅,穿着⾃如,⽩天阳光充⾜,⽓温升⾼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夜间可解带和⾐⽽眠。牧民的⽪袍和⽑袍离不开腰带,穿时提起下摆与膝盖平齐,腰带⼀束,怀⾥形成⼤囊,⾥⾯可装不少随⾝⽤品。⽪袍是⽤⼟法加⼯的绵⽺⽪缝制的,⽑袍也是⽤⼟法加⼯的⽺⽑和⽜⽑织成的。既经久耐⽤⼜抵风御寒。普通⽪袍,男式的宽腰、⼤襟、肥⼤,襟、袖和下摆⽤10⾄15厘⽶宽的⿊绒镶边,但也有不做装饰边的。⼥式⽪袍的襟、袖和下摆先⽤宽10⾄20厘⽶的⿊平绒镶边,再⽤红、蓝、绿三⾊平绒(各宽5⾄10厘⽶)镶边。

浅谈康巴藏族与嘉绒藏族的区别——以云南迪庆州和四川阿坝州为例

浅谈康巴藏族与嘉绒藏族的区别——以云南迪庆州和四川阿坝州为例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25卷(增)·394·J O U R N A L O F N E U I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2010)

浅谈康巴藏族与嘉绒藏族的区别

——以云南迪庆州和四川阿坝州为例

彭云茜1,唐堰琳2,彭毅3

(内江师范学院责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00)掩妻:藏族传统文化是中华

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但是。其内部结构还有层次挂,其深广和丰富性构成了不同的区域文化.

其中康巴藏族和嘉绒聋族是重要的两大分支且独具特色.了解藏族不同分支丈化,便于认识其内部结构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地理

环境、历史文化传承的关系。有利于从整个空间区域上把握文化的区域差异性、相似性.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藏族文化。提高全民族

的文化素质.

关■词:康巴藏族·嘉绒藏族l文化内涵

中圈分类号:C95--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785(z o lo)s2-0394-02

一个发展着、进步着的民族的文化.必须既具有自己代景.迪庆是多民族多宗教地区.特点为藏传佛教为主,多种代相传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系统。又具有不断吸收、融合不同宗教并存。同其他藏区一样。藏族几乎全民信教.全州僧侣、地区民族文化的强大力量.才能使自己生存并逐渐丰富繁荣教徒众多.寺院、庙宇遍布。州内其他民族有信天主教、伊斯起来。纵观藏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在经历吐蕃王朝、过兰教、东巴教、道教等.嘉绒地区在吐蕃第九代赞酱布德贡渡时期、封建农奴时期后.藏文化的形成、衍变也随着生存环甲时期。苯渡教由吐蕃传人了州境,并逐渐兴宏起来.佛教在境、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索而改变,其语言和文化观念也有了赤松德赞时期才在州内发展起来。由于受宗教文化为中心长是的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康巴藏族和嘉绒藏族。这是长的畦蕃文化的长期影响.佛教逐渐成为上述部落全民的信

嘉绒藏族服饰文化的地理学调查——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

嘉绒藏族服饰文化的地理学调查——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

嘉绒藏族服饰文化的地理学调查——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面对文化的迅速融合,南方地区的非洲文化也在受到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在中国,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强和相关政策的放宽,如今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围绕着《嘉绒藏族服饰文化的地理学调查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来进行探讨,以藏族服饰文化为例,通过地理学研究来全面分析开放、政策宽松对藏族服饰文化的影响,以揭示服饰文化在当今中国不断变化的文化习俗。

藏族文化和藏族服饰的兴起源于非洲,藏族文化在中国以及其他世界各国都有传承。藏族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变化,通过藏族服饰,不仅丰富了藏族文化,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藏族特有的服饰文化展示给全世界。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对藏族服饰文化放宽了政策,不但藏族服饰发展得更快,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从地理学和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藏族服饰构成着藏族文化的重要一环。藏族服饰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民族性的特征,还可以表现出与当前现代化的新生态的融合。藏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将为深入了解当前藏族文化的变迁提供全面而有效的反映。

本文以嘉绒藏族服饰文化的地理学调查为主题,着重介绍了藏族服饰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变化,旨在探讨藏族服饰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把握藏族服饰文化与当今社会发展和变迁之间的关系。从政策宽松、文化开放等方面分析藏族服饰文化以及社会现代性之间的关系,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首先,藏族服饰文化的政策宽松的特征以及政策的历史发展。近年来,藏族服饰文化受到了政府的重视,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藏族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的政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有力地推动了藏族服饰文化的发展。从此,藏族服饰文化渐渐进入大众视野,迅速受到世界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绒藏族服饰是整个藏族服饰中颇具代表性的,服饰多是用氆氇、呢子、毛料等上品料制作,上衣外套分大领和小领,也有长装和短装。外套的衣领、袖口等处镶有水獭皮、豹皮。领口、袖口均用金丝缎镶边。着装一般分为盛装和便装,用于不同的季节的场合。盛装女性头戴“巴惹”(即头帕)、四周绣有彩色丝边图案。姑娘的头帕均有花绣,边角垂吊有花穗、梳发辫,中年以上妇女一般不绣花。上身穿长套装,外着肩披,腰着百褶裙,穿靴子。发辫上穿戴银饰中嵌有珊瑚、绿松石等珠宝的头箍。项链多为珠宝和“嘎乌”,佩戴银质珠宝镶嵌的耳垂和戒指,手镯多为象牙圈和银镯。腰两侧悬吊银垂铃,行走时有一片银铃声,清脆悦耳。男人头戴金毡帽、狐皮帽或博士帽,外着长套装(褚巴),顶挂珊瑚珠串,束腰带,佩腰刀,胸挂“嘎乌”,手戴戒指、手镯、脚穿藏靴,显得华贵、富有和庄重。便装便装与前述比较,头上和手上几乎不变,只是身着长袖衬衫。姑娘一般为粉红色,妇女一般为白色。腰着围腰即方裙,分前围和后围。中年以下女性的围腰均有花绣,后围下摆边角还有丝穗,系花腰带,脚穿皮鞋,看上去显得轻盈、苗条。男人上身内着衬衫,外套布料褚巴(一般绾于腰间),足上可以是皮鞋,也可以是靴子,因地而异,男便装显

得英俊、潇洒。另外,女性服饰还有四季和年龄之分。在春季服饰鲜亮,以桃花为形;夏季着单色彩衣,以杜鹃花为形;秋季着蓝色衬衫,以百合为形;冬季着皮裘缎衣,以梅花为形。老人服饰贵重而色彩单调,青年人服装鲜艳,中年人的服装则庄重而让人别具风度。嘉绒服饰也同样显示出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