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
心理学考试 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试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心理学考试的理论基础知识点,旨在帮助您进行复和准备考试。
1. 神经科学与生物心理学
-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负责神经信息的传递。
- 神经传递:神经信息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 大脑结构:脑干、小脑、中脑和大脑皮层等不同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控制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平衡与调节过程。
2. 认知心理学
- 研究与记忆:认知过程中的研究和记忆机制,包括注意、记忆编码、存储和检索等。
- 知觉与注意:感知外界刺激和注意力的分配与调节过程。
- 思维与解决问题:人类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基本原理和策略。
- 语言与沟通:语言的产生、理解与使用,以及非语言沟通的方式。
3. 发展心理学
- 儿童发展: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过程。
- 青少年发展:青春期的身体、认知和情感发展,以及身份认同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 成人发展:成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的变化和发展。
- 老年发展:老年人的身体和认知变化,以及老年社会角色的调整和适应。
4. 个性与社会心理学
- 人格理论:不同的人格理论和人格类型。
- 社会认知: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包括自我、他人和社会情境的认知。
- 社会影响力:他人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力,包括顺应、规范和权威等。
这些知识点是心理学考试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希望本文档能帮助您进行复习和备考。
请注意重点复习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祝您考试顺利!。
心理学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考试题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个体行为B. 个体心理过程C. 个体心理特征D. 个体心理与行为答案:D2. 心理学的科学性质是()。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D. 人文科学答案:C3. 心理学之父是()。
A. 弗洛伊德B. 威廉·冯特C. 皮亚杰D. 斯金纳答案:B4.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以上都是答案:D5.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有()。
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认知心理学D. 以上都是答案:D6. 心理学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是()。
A. 认知B. 情感C. 行为D. 以上都是答案:D7. 心理学研究的三个主要水平是()。
A. 神经科学水平B. 个体水平C. 群体水平D. 以上都是答案:D8.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以上都是答案:D9.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个体行为B. 个体心理过程C. 个体心理特征D. 个体心理与行为答案:D10.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认知心理学D. 以上都是答案:D1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以上都是答案:D12.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个体行为B. 个体心理过程C. 个体心理特征D. 个体心理与行为答案:D13.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认知心理学D. 以上都是答案:D14.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以上都是答案:D15.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个体行为B. 个体心理过程C. 个体心理特征D. 个体心理与行为答案:D16.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心理学考试知识要点
心理学考试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人的行为和心理。
心理活动总是由外部引起并且由外部行为表现的,人们外显的行为表现是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支配和调节的。
(二)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
心理活动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和发展。
二者的联系是按一定的活动规律进行的。
心理和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转换,而且这种转换关系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只有把握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规律,人们才能够对行为加以解释、预测和调控。
但这种规律相当复杂,并非一一对应、一成不变。
每个人的心理存在差异,却受共同规律制约的表现。
心理学就是要学习掌握行为与心理活动的各种规律,以便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和行为有所了解,并能加以控制和调节。
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行为是外显的,但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内隐的心理活动也只有通过行为才能起作用和得到表现。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已排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四、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狭义的教育心理学,它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3.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4.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五、简答题简述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
六、论述题试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l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这一时期特点: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精选范本
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精选范本一、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
它试图理解人们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泛,包括个体的认知、情绪、动机、人格等方面,也涉及到社会群体中的人际互动、社会影响等。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关注心理机能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四)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重视心理的整体性。
(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到潜意识的驱动。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积极的成长潜力。
(七)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
三、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例如,我们通过眼睛看到颜色,通过耳朵听到声音。
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它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综合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影响知觉的因素包括知觉者的主观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以及知觉的情境。
四、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它具有选择、维持和调节功能。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既有预定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五、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记忆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但容量较大;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较短,容量有限;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长,容量几乎无限。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心理学考试资料
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3.想象:是人脑中对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4.情绪我国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5.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1.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注意:1 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2 培养间接兴趣 3 合理地组织活动 4 排除外界干扰2.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 生理需要 2 安全需要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4 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3.动机的作用:1 激发功能 2 指向功能 3 维持和调节功能4.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知识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和结构、它与能力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1 所属范畴不同、能力和知识都是个体在顺利完成活动时所需要的心理因素。
其中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而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与概括。
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对象,内容与结果 2 来源不同。
能力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环境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含有一定的先天因素,而知识完全是个体后天获得的 3 发展不同步,发展能力要比获得知识困难二者的联系表现在:首先。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没有基本的观察力,记忆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人就无法获得起码的感性知识。
更不能掌握理性知识,其次知识的掌握反过来又可以促进能力的发展.1.你认为在组织教学时如何应用学生的注意特点.如何利用注意来组织教学:一利用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习者的不随意注意。
凡是属于强度大的、醒目的、新颖的、形成鲜明对比和活动变化的信息,都作为一种引发式的刺激,基本上不受任何认知负荷量与个人意图或预期的影响进入学习的注意过程。
因此。
1 注意学习环境内、外部的布置与选择,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布置要简朴、整洁,空气清新,光线充足;2 注意学习内容的选择与使用二采用活动组织的方式着重培养学习者的随意注意。
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办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进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进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刻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人经过感受、知觉、经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别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具统一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能够妨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妨碍;②意志能够调节人的情感。
7、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妨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妨碍人的心理因素非常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算是身边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③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妨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妨碍。
10、人的心理实质: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算是要探究心理学规律。
2、心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做斗争;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文学、艺术、美学、治理学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心理学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份完整版的心理学复习资料。
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复习和理解心理学的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神经系统与生理心理学大脑结构和功能:大脑结构、大脑功能、左右脑半球功能差异。
神经传递与神经化学: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
感觉与知觉:感觉器官、感觉传递和感觉整合。
三、学习与记忆经典条件作用:强调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条件作用的类型和过程。
操作条件反应:操作条件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学习过程。
记忆过程: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过程和遗忘曲线。
四、认知与智力思维与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概念层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语言与思维:语言的认知功能、语言习得和语言发展。
智力与智力测试:智力的定义和分类、智力测试的方法和应用。
五、情绪与动机情绪与情绪表达:情绪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情绪的表达方式和与情绪相关的面部表情。
动机与需求:动机的类型、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需求层次理论。
六、发展心理学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青少年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
成人发展:成人的身心变化和发展任务、老年期的身心发展。
七、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经典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如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发展:人格形成的因素和过程、人格变化和发展。
八、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常见的精神疾病。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九、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的特征和因素、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的过程和影响、社会行为的类型和解释。
社会影响:社会规范对行为的影响、权威和从众行为。
以上是心理学复习资料的完整版,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和内容。
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
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自编〕一、名词解释1.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用作出的规律性反响。
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4.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
6.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展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7.情感——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通常指及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并根据目的调节与支配行为、克制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8.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方案与思维参加的,比拟持久的知觉。
9.记忆表象——简称表象。
它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10.挫折——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
11.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面临一定情绪时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及特征。
12.自我觉知——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及行为能否予以清晰觉察。
13.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与集中性。
14.个性——指一个人比拟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的总与。
它反映一个人独特的心理面貌。
15.需要——是个体生理需求与社会需要在人脑中的反映。
16.动机——指直接推动人类进展活动以到达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17.兴趣——是人力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18.价值观——是人们用以评价事物并指导自己行为的心理价值倾向系统。
19.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20.气质——人的心理活动方面的特征。
即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21.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与及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2.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
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心理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之之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单选]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其准确的属性是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单选]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年德国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单选]“格式塔"是德文""的译音,其含义是整体。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一)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三)发展心理学(四)心理测量学(五)生理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单选]对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具有某种问题行为的完整版请 --: 索取中小学生,进行诊断和辅导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属于应用领域。
[简答]什么是临床心理学?它与咨询心理学有什么区别?临床心理学涉及对心理障碍者的评估、诊断与治疗,同时涉及轻度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主要工作方式包括面谈、实施心理测验和提供个体或个人心理治疗。
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相近似,主要区别在于它面对的心理障碍者症状较轻,不仅是做出诊断,相对的更具有指意方面的意义,如一些家庭咨询、婚姻咨询和职业指导。
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测验法[简答]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时应注意:()测验目的及适用性;()遵循规定的实施方法。
三、实验法[名词解释]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论述]某教师在甲班试用新的教法,在乙班用传统教法,一学期后进行比较,以验证新教法效果。
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
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第一章概论(多为小题,名词解释、选择、简答等)1、心理学(名解):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科学性质(选择):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3、构造主义心理学:①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或称心理学之父)。
②冯特创造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代表人物是铁钦纳。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强调内省方法。
4、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主要代表是杜威。
它否定意识的结构,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5、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
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这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他宣称心理学只研究行为,而行为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提出了“刺激—反应”公式(S—R),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持教育万能论。
华生的名言:“你给我一打儿童,在一个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地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小偷。
”6、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创始人人有魏太默、考夫卡、苛勒等,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为人都有一种心理倾向,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习惯把看到的部分看成一个整体。
7、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
8、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强调“自我实现”。
9、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1. 生物心理学
- 神经元及神经传导
- 大脑结构和功能区域
- 神经递质的作用和意义
- 神经系统的疾病和障碍
2. 认知心理学
- 认知功能及其神经基础
- 认知发展和认知过程(感知、注意、记忆、语言、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与计算机模拟
3. 社会心理学
- 社会认知及其作用
- 社会认知与人际关系
- 群体心理学
4. 临床心理学
- 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
- 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
- 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
5. 发展心理学
- 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
- 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
- 青少年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
6. 行为主义心理学
- 条件反射和习得理论
- 操作条件作用和响应
- 心理治疗和行为调节
7. 心理测量
- 心理学测试评估原理
- 测试的分类和使用
- 量表开发和精神健康测量
8. 个性心理学
- 个性理论和分类
- 个性评估方法
- 人格障碍和治疗实践
以上知识点仅为心理学的部分内容,涵盖了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心理测量和个性心理学等多个方面。
希望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您做好期末考试的复习准备。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心理学考试用资料
心理学1、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固定的反射2、动力定型:是复杂的,巩固的条件反射系统,是对复合刺激物系统的比较巩固的刻板的反应。
3、只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4、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暂时起伏波动的现象。
5、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能力。
6、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7、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现象。
8、再认:是过去经验的事物再次出现时,仍然可以被识别出来。
9、回忆:根据需要把经历过的事物独立地在脑海中呈现出来的过程。
10、保持:是指识记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脑海中保留与巩固的过程。
11、识记:是通过反复感知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脑海中留下映像的过程。
12、思维定势:指的是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程序去解决问题。
13、无意想象: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有一定的刺激引起的,不由自主进行想象14、有意想象:是根据某种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
15、原型启发:指的是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16、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在人脑里独特地构思新表象的过程。
17、无意注意:是预先没有确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有意后注意:有明确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在有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
20、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机。
21、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激励着个体在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中,乐意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22、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经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23、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心理学资格考试是对心理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检验,对于想要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的人来说,通过这个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下面将对心理学资格考试的重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知觉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要了解各个认知过程的定义、特点和相互关系。
2. 认知发展:研究儿童和成人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要了解儿童认知能力的各个阶段以及相关的理论。
3. 认知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要了解其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二、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认知:研究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过程。
要了解社会认知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2. 群体行为:研究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态度。
要了解群体行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因素。
3. 人际关系: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要了解人际关系的类型、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发展: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
要了解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2. 青少年发展:研究青少年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要了解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和相关的问题。
3. 成人发展:研究成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要了解成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四、心理评估与测量心理评估与测量是研究心理测量和评估方法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测量: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测试的设计、应用和解释等。
2. 量表与问卷:了解各种心理量表和问卷的使用方法和评估标准。
3. 评估技术:了解常用的心理评估技术,如面试、观察和案例分析等。
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概念(选择、判断)1、*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2、心理:心理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3、观察法:观察法是再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外部表现,了解其内部心理活动的方法。
4、实验法:是有目的地要个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的方法,它是心理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5、问卷法:是通过被问卷调查者的书面回答来研究团体心理倾向的方法。
二、问答(掌握*、理解)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a、上课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记住学过的知识,回忆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就是认知活动的过程;b、人们在认知世界的基础上,会同时产生喜、怒、哀、乐、爱、恶、惧、悲等情感活动;c、意志过程是人们主动能动性集中表现的过程。
(2)人格包括动机系统、心理特征系统和自我监控系统。
a、动机系统包括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信念等心理倾向,是激活行为、维持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B、心理特征系统包括气质、性格、能力,是行为习惯性的心理系统。
C、自我监控系统就是自我意识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等。
(3)心理状态是再特殊情境中形成的暂时性的心理持续状态。
心理状态时介于动态的心理过程和稳态的人格之间的一座桥梁。
2、心理学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心理学早期一直是属于哲学的范畴,直到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开端。
冯特也是第一个把自己称为心理学家的人。
其他早期而重要的心理学家包括艾宾浩斯、弗洛伊德等。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分析法、作品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心理学考试整理完整版
一、理解与记忆:(一)概念:(名词解释)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一般性认知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基本因素组成.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即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指向指每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他事物的现象。
注意的集中指心理活动反映事物达到一定清晰和完善程度的现象。
感觉:感觉是个体(人)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觉察。
知觉:知觉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简而言之就是认出刺激物是什么。
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
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这一心理现象最起码包括三个方面:内部的主观感受或体验、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和独特的神经生理基础。
人格:人格是人与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心理特性,人格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复杂的统一体,它不仅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还是人们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
思维: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使个体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知。
思维具有概括性(归纳)、间接性(推理)和问题性(决策)。
想象: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品德:品德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学习:人类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二)规律:(简答)遗忘的规律(发展特征与产生原因): 发展特征: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有困难就是遗忘。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趋势。
产生的原因:理论主要观点衰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干扰说*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它材料的干扰而导致了遗忘。
(完整版)心理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心理学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人之所以会产生心理现象,其心理的源泉和内容是( C )A.大脑B.心脏C.客观现实D.身体2.有些人具有超人的艺术才能,而有些人在写作方面显得出类拔萃,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说,这属于人在认识客观对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 A )上的差异。
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3.伴随着“注意”的心理特征的心理过程包括以下哪几个过程?( ABD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记忆过程D.意志过程4.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主体是( C )A.宣传商品的信息B.说服消费者购买的广告心理C.消费者D.广告5.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内部的和外部的两大因素的影响,在以下因素中,属于内部因素的有( CD )A.文化的因素B.社会学的因素C.个体认知因素D.人际反映特质6.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内部的和外部的两大因素的影响,在以下因素中,属于外部因素的有(ABD )A.文化的因素B.社会学的因素C.个体认知因素D.经济学的因素7.态度理论的三相心模型指的是态度有三个成分,即( BCD )A.觉察的B.认知的C.情感的D.意向的8.以下哪些理论阐释了广告作用于人的心理历程?( ACD )A.AIDA理论B.ELM模型C.DAGMAR模型D.广告作用的六阶梯说9.“AIDA说”包括以下哪几个因素?( ABDE )A.注意B.欲望C.记忆 D.兴趣E.行动10.互联网络作为广告媒体的优点有( ABCD )A.双向传播B.多功能C.信息量大D.省事、省时和省费用11.随机变量按照其性质不同,可分为(ABCD)。
A.命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12.假设在一个调查中,涉及到“消费者的居住地”这一变量,用以区别上海、北京、武汉等不同地区,那么这一变量属于( A )A.命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13.假设在一个调查中,涉及到“女性皮鞋的尺码”这一变量,可分为34码、35码……40码,用以区别鞋号的大小,那么“女性皮鞋的尺码”这一变量属于( A )A.命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14.“宾馆的档次等级”、“员工的能力等级”等这一类型变量属于( B )A.命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15.水会在100度的时候沸腾,在0度以下的时候会结冰,这种现象属于( B )A.不确定性现象B.确定性现象C.随机现象D.个体现象16.构成总体的个体不限于人或物,也可以是事件或活动,因此,有时候个体也被叫做( CD )A.样本B.样本空间C.样本点D.随机事件17.在调查研究中,通常会得到大量观测数据,面对这些数据,以下属于描述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的是( ACD )A.研究怎样归纳、概括这些数据B.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或全局)的情形C.研究这些数据如何反映出所要研究的事物的性质D.研究通过何种方法来简化数据18.以下各项中,属于推论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的是( B )A.研究通过何种方法来简化调查得到的数据B.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或全局)的情形C.研究通过哪些具体参数来了解研究对象的特征D.研究怎样归纳、概括调查得到的数据19.对于一组数据来讲,最常用的统计量有两类,其中一类是用来表现数据的集中性质或集中程度的,它们的指标量有( ABD )A.算术平均数B.平均差C.中数D.众数20.对离中趋势进行度量的统计量称为差异量数,以下哪些属于差异量数指标?( BCD )A.中数B.全距C.平均差D.标准差21.小孩的体重随着年龄的长大而不断增加,从相关的三种方式上来评判,“体重”与“年龄”属于(A )A.正相关B.负相关C.部分相关D.零相关22.在歌曲比赛中,“头发的长短”与“歌唱得好听”属于( D )A.正相关B.负相关C.部分相关D.零相关23.结构式访谈与无结构式访谈的相同点在于( BCD )A.都拟有提纲和题目B.都有一定目的C.都是面对面的谈话D.都需要有访谈策略24.结构式访谈与无结构式访谈的不同点在于( AC )A.结构式访谈拟有提纲和题目,而无结构式访谈没有提纲和题目B.结构式访谈是有一定目的的,而无结构式访谈没有固定的目的C.结构式访谈是由访谈者询问,受访者回答,而无结构式访谈主要以漫谈方式进行D.结构式访谈不需要有访谈策略,而无结构式访谈需要有好的访谈策略25.结构式访谈的优点在于( AD )A.谈话易控制B.气氛轻松C.受访者处于被动D.简练,省时26.无结构式访谈的优点在于( BC )A.谈话易控制B.气氛轻松C.受访者易吐出心中实话D.简练,省时27.无结构式访谈的缺点在于( AB )A.费时、费事B.难以量化C.受访者处于被动D.不易深入28.结构式访谈的缺点在于( CD )A.费时、费事B.难以量化C.受访者处于被动D.不易深入29.在问卷调查法中,让回答者在相反的两个答案中选择一个答案,赞成划√,不赞成划×,这样的提问方式属于( A )A.封闭式提问方式B.开放式提问方式C.匹配提问方式D.选择式提问方式30.以下哪些提问方式属于封闭式提问方式?( BD )A.自由回答法B.是非题C.造句法D.评定量表31.以下哪些提问方式属于开放式提问方式?( ABC )A.自由回答法B.投射测验法C.造句法D.选择题32.如果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您认为一双中档皮鞋,合适的几个范围是______元到_______元?”这样的提问方法属于( D )A.是非题类提问方法B.评定量表式提问方法C.投射测验法D.造句法33.在以下各项中,属于实验法中的自变量的有( AB )A.广告片B.策划案C.喜爱度D.注意值34.考验广告心理效果的客观指标有( ABCD )A.速示技术B.眼动轨迹描记C.脑电波指标D.双眼竞争技术35.对学生成绩好坏度评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按照心理量表特性的划分,这种排名属于( A )A.顺序量表B.等距量表C.名次量表D.比例量表36.秤和尺子可以度量重量和长度,它们作为度量物理量的尺度,属于( D )A.顺序量表B.等距量表C.名次量表D.比例量表37.心理量表的制作方法有( ABCD )A.等级量表法B.对偶比较法C.多级估量法D.数量估计法38.在以下各项中,属于有意注意的是( ABC )A.从现有信息源中去视听信息B.从很不起眼的刊物中去查找信息C.询问亲朋好友的想法D.被动或无需努力地接受信息39.根据信息加工的动机理论,信息加工的行为倾向行取决于三个因素,它们是( ACD )A.需要B.注意C.期待D.消息的价值40.对于吸烟者,印在香烟包装盒上的禁烟忠告往往被“过滤”掉,而戒烟者却一般容易注意到这一忠告,从注意信息的一般动机理论来看,这是因为( B )在起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第一章概论(多为小题,名词解释、选择、简答等)1、心理学(名解):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科学性质(选择):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3、构造主义心理学:①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或称心理学之父)。
②冯特创造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代表人物是铁钦纳。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强调内省方法。
4、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主要代表是杜威。
它否定意识的结构,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5、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
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这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他宣称心理学只研究行为,而行为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提出了“刺激—反应”公式(S—R),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持教育万能论。
华生的名言:“你给我一打儿童,在一个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地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小偷。
”6、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创始人人有魏太默、考夫卡、苛勒等,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为人都有一种心理倾向,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习惯把看到的部分看成一个整体。
7、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
8、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强调“自我实现”。
9、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01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①观察法(名解):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②测验法(名解):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③实验法(名解):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④调查法(名解):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12、观察法适用的条件:对所研究的对象出于多种原因无法进行控制或者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生质的改变或者由于道德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等情况下用观察法进行研究。
13、观察法的特点:优点: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的地位,实验者很难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发展,观察结果很难重复。
14、简述测验法在心理学中主要用于哪些方面的研究,有何注意事项?研究领域:a、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b、用来探讨心理特征与外界因素的关系;c、通过对不同的人进行相同的测验,可以比较不同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心理差异。
注意事项:任何测验都只具有特定的功能,适用于特定的群体,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因此,使用测验法的时候,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
15、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的三类变量是什么?实验研究的三类变量:a、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b、因变量,即反应变量,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c、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16、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各有什么特点?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两者唯一的区别在于实验条件的控制是否严格。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在实际生活情境中。
优点: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
缺点:实验情境不易控制。
实验法实验,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进行,可能获得较精确的研究结果,只是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局限性。
17、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
18、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a、认识内外世界;b、调整和控制行为;c、直接应用在实际行为上。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二、四节是重点)1、意识(名解):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2、意识活动的内容(选择):a、对外部事物的觉知;b、对内部刺激的觉知;c、对自身的觉知。
3、意识的状态:在正常条件下,意识具有以下几个状态:①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人的主要状态);②自动化的意识状态;③白日梦状态;④睡眠状态。
除了以上集中正常情况下出现的意识状态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和心理促动药物作用下产生的意识状态两种。
4、注意(名解):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5、简述注意的特点。
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①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
②注意的集中性。
人在注意高度集中时,除了对目标物之外,对自己周围的其他事物就会变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是注意的集中性。
指向的范围广泛而不集中时,则整个强度就降低。
6、注意的功能(多选):a、选择功能 b、维持功能 c、调解功能7、注意与意识的关系(了解P26):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只有被注意到的内外刺激,才能被个体所觉察,进而产生意识。
其实,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
8、注意的种类(从目的和努力程度这两方面来区分):①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通常是突然间的注意)。
②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年纪小的孩子随意注意能维持的时间很短)。
③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如一边打毛衣,一边聊天;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9、生物节律(名解):指动物和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它们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同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10、日节律在人和动物的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
飞行时差是最明显的实例。
11、睡眠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个活动。
12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快速眼动睡眠(REM)”阶段,此时处于深度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结束后,再循环到轻睡期,一个晚上一般要经历4~6次这样的循环。
13、失眠的分类:①情境性失眠。
主要是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的。
②假性失眠,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每人都有差异,这种失眠是人的错觉,不是真的失眠。
③失律性失眠,生活程序改变引起。
④药物性失眠,睡前喝了咖啡、茶、可乐等饮料,导致精神兴奋而失眠。
14、梦是睡眠中的一种特异现象。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划分为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
无意识中包含了大量的观念、想法、欲望、冲动等,这些观念和想法因为与社会伦理道德相冲突而被个体压抑在无意识中,个体无法觉察到,如:恋父、恋母情结,大多在梦中反映。
15、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梦境主要与自己有关,具有自我中心性;第二,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第三,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16、催眠(名解):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
场独立型的人不易受暗示,女性较男性容易受暗示。
)17、催眠诱导(名解):是指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
18、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简答的可能性较大):①感觉麻痹;②感觉扭曲和幻觉;③解除抑制,如当众脱衣行为;④对催眠体验的记忆消失,最常见的是告诉被试者他将不记得当时发生的一切。
19、催眠理论(了解):①催眠是角色扮演。
②催眠是意识的分离。
20、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有些药物在使用后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使个体的感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发生变化,这类药物称为心理促动药物,主要有镇静剂、兴奋剂和迷幻剂三种。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重点章)1、感觉(名解):感觉是人们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超感知觉(名解):指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也称“第六感觉”,简称ESP。
3、人类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远距离感觉(视觉和听觉)、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和皮肤觉—皮肤觉又可细分为触觉、温度觉和痛觉)、内部感觉(饥、渴、胃痛等)。
4、感觉产生的过程:第一步是收集信息;第二步是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
第三步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忠,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
第四步是感觉产生。
5、感受性(名解):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6、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7、感觉阈限(名解):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8、绝对感觉阈限(名解):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9、差别感觉阈限(名解):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表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别的觉察能力。
(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越高的人,差别感觉阈限越低。
)10、最小可觉差(名解):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
11、视觉刺激:即可见光,其波长在400-750毫微米之间。
12、感觉适应(名解):是指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会使感觉器官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适应既可以提高感受性,也可以降低感受性。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是指嗅觉适应降低。
)13、基本的视觉现象有视觉适应和色觉两种。
视觉适应最常见的有明适应(也称光适应,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从暗处到明处)和暗适应(对光的感受性提高的变化现象,从明处到暗处)。
14、色觉是由不同波长引起的,颜色感觉具有三种属性,色调(指各种颜色,如红色、绿色等,其中黑、白、灰系列的颜色称无色彩或中和色,一般认为它们不具色调)、饱和度(与光的强度有关,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表现出色调越纯,该颜色的饱和度越大)和亮度(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白色亮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