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六单元语文教案doc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登鹳雀楼》的作者、背景和意境;2.掌握诗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文的意境;2.能够理解和鉴赏古诗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和兴趣;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优美文字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登鹳雀楼》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2.掌握诗文的基本内容和意境;3.进行诗歌赏析和表达。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表达个人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需要熟悉古诗《登鹳雀楼》的内容和背景;2.准备诗歌朗读的录音或视频资料;3.准备诗文赏析的课件或教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初步导入:播放古诗《登鹳雀楼》的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2.讲解诗歌的作者和背景,带领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3.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与感悟;4.师生共同朗读诗歌,体会其韵律和美感。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2.继续深入赏析古诗,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3.配合诗歌内容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表达对诗歌的喜爱和感动;4.师生共同探讨诗歌中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课时1.进行诗歌衍生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或朗诵类似主题的作品;2.学生进行诗歌表演或朗诵,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3.结合其他文学作品,拓展对古诗文的审美视野;4.结束课程,总结学习收获,激励学生对古诗文持续关注。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古诗《登鹳雀楼》的基本内容和意境,更能够培养对优美文学作品的喜爱和鉴赏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情感表达和美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文学艺术的探索欲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短文大意,把握主要内容。
2.能够初步品味寓言的寓意,了解故事中的道理。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4.能够在书写时注意用词准确、连贯。
二、教学内容
1.课文《谁更争强》
2.生词:争强、罗马、景顺、公元前、事迹
3.默写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1.知道认识和理解故事内容。
2.默写难字生词。
四、教学难点
1.能够理解短文寓意,抓住中心思想。
2.在课文中找出难字生词进行默写。
五、教学准备
1.课文及教案。
2.板书设计:默写生字词。
3.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运用图片或提问方式导入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学习课文:朗读课文,师生一起学习,理解故事内容。
3.生词学习:呈现生词并让学生尝试默写,进行巩固。
4.理解寓意:引导学生分析寓意,探究故事背后的道理与意义。
5.课文复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提高表达能力。
6.书写练习:学生完成《谁更争强》的书写练习,注意用词准确连贯。
7.作业布置:布置默写生字词和课文复述作业。
七、板书设计
•争强、罗马、景顺、公元前、事迹
•默写生字生词
八、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下节课要加强对故事寓意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结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和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和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铁杵成针》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讲述了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学习,经常逃学,直到看到老妇人磨铁杵成针,才意识到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这个故事旨在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坚持不懈。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生僻的字词和句式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意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2.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僻字词的解释。
4.课堂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解释生僻字词和句式。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停顿。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
问题如下:–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李白为什么会产生厌学情绪?–老妇人磨铁杵成针的意义是什么?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提高其语文表达和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古诗词的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联想和思考,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等3.教学环境:课堂布置整洁,气氛活跃四、教学过程1. 热身•初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进行歌曲或口号等活动。
2. 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3. 学习课文•逐段教授课文内容,解释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和情节发展。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意义和寓意,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反馈交流•收集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思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独立思考能力。
6. 拓展延伸•可以邀请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古诗词,拓展课文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7. 总结归纳•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重点知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背诵本单元古诗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老师们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2.学习掌握生字词“”。
3.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难点词语。
### 能力目标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6.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情感目标7.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8.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精神。
9.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2.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语进行阅读理解。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难点词语的含义。
2.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思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本单元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生字词和难点词语。
3.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学生互相交流。
4.学生个人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巩固1.背诵课文片段。
2.课文理解题,让学生简单回答问题来检查理解情况。
第四步:拓展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特点和思想意义。
2.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在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引导上还可以再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多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关于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的教案和教学反思。
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的基本内容,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励志故事的赞赏和品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一段铁杵变成针的小动画,激发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
2. 提问导入:请学生思考一个问题——铁杵怎么可能变成针?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新授(15分钟)1. 教师出示课文,给学生一定时间阅读。
2. 解读课文:教师通过讲解课文的背景、事件、人物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和内涵。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铁杵变成针的可能性和原因,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互动(15分钟)围绕内容:1. 小组分享: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2. 学生提问:请学生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疑惑和问题,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
3. 探究讨论:通过提问和解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铁杵变成针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励志故事的思考和感悟。
展开互动: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言文是《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
在课文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古代的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其中的道理吧。
学生1:老师,什么是寓言故事呢?教师:很好的问题!寓言故事是通过人物或动物的行为来表达某种真理或寓意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铁杵成针就是一个寓言。
学生2:老师,我觉得铁杵怎么可能变成针呢?教师:这正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让我们来一起阅读课文,看看里面是怎么写的。
(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阅读课文)教师:你们读完了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共两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谁顶照顾大姐妹》并理解其中的情节。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勇于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
2.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主题。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情感和态度。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进行相关讨论。
教学过程
1.师生互动:提问导入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3.分段解析课文,讲解生词和句子结构。
4.学生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展示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背诵诗歌《乌鸦故事》并理解其中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和体验。
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乌鸦故事》。
2.理解诗歌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
2.运用诗歌中的语言特点进行表达和欣赏。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诗歌内容及其背景。
2.学生跟读诗歌,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3.学生分组背诵诗歌,并展示背诵成果。
4.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以上是《语文园地六》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班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你知道怎么写人教版四班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吗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细心侍弄花草树木,最终建成绿洲,一起看看人教版四班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四班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一、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细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
2、生疏疼惜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同学宠爱人类家园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一)说说“沙漠〞、“绿洲〞1、老师:“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绿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可以用词语、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来描绘你脑海中的“沙漠〞和“绿洲〞,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2、自己读全文。
3、沟通“沙漠〞(1)引导同学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白茫茫一片地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 老师相机板书:恶劣、不毛之地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不毛之地…… 咸而板结环境格外恶劣。
(2)看图,进一步感受环境的恶劣。
老师:阿联酋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自然环境格外恶劣!(3)指导读好句子A、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处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B、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层硬硬的壳。
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4、沟通说说“绿洲〞老师相机板书:绿树成阴鲜花遍地良好的生存环境出示图片,看图进一步感受奇怪。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老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成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呢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设绿洲的呢2、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线划出他们是怎么做的句子3、沟通出示句子。
4、再好好地读读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体会引导同学体会:困难是巨大的;建设绿洲的代价是巨大的,但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决心是坚决的。
板书:花大代价培植5、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精读4、5、6自然段。
1、自己读4、5、6自然段,谈谈你有什么感受2、沟通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疼惜孩子一样,细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理解故事情节,能够简单复述•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初步学会自己撰写短文•了解相关的作文技巧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简单复述能力•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力3. 教学难点•初步自己撰写短文•作文技巧的运用4. 教学准备•课文《语文园地六》•板书•教学工具5.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导入新课:简要复述本单元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话题的讨论。
3.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复述。
4.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进行自己的想象和体验,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
5.拓展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指导他们运用作文技巧。
6.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巩固。
二、教学反思1. 教学亮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了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在自主写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进行指导和训练。
•教学过程中有时容易陷入板书和讲解,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3. 教学改进•增加学生间互动的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针对学生不同的写作能力,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4. 教学反思本教案针对语文园地六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设计,但在实际教学中仍需不断调整和改进。
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含口语习作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七彩童年”,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3篇课文。
课文篇幅都较长,写的都是成长的故事,都是按内容的不同,自然地将文章分成了几部分。
《小英雄雨来》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
《我们家的男子汉》写了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芦花鞋》主要写冬季来临,青铜将一家人做的一百零一双芦花鞋,拿到油麻地镇上去卖,供葵花上学的事情。
在一个鹅毛大雪天,青铜执意去卖鞋,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鞋全买走了,最后连青铜脚上的鞋都被买走了。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18小英雄雨来▶教学目标1.认识“晋、絮”等16个生字,读准“囊”等4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正确读写16个词语。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列出每部分的小标题。
3.了解雨来为掩护李大叔,与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1.体会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时,指导读准字音,如“栓、枕、尸”读翘舌音,“囊”是一个多音字,在“软鼓囊囊”一词中的读音是“nāng”。
教学要求会写的字时,重点指导易混字的辨析:如,“炕”与“坑”容易混淆,“栓”与“拴”容易混淆。
另外,“膊”字右上部容易少写一点,“慌”字容易多写一点,写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部件结构。
2.阅读理解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要落实这一教学重点,就需要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时让学生三次读课文,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教案三篇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的信息。
2.能分类整理小组的意见,做到有条理地汇报。
二、教学重点能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的信息并分类整理小组的意见,做到有条理地汇报。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教师谈话导入:孩子们,朋友是一缕阳光,朋友是一阵微风,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路上都会结识朋友。
说到朋友,你心中第一个想到的人是谁呢?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他们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好朋友呢?出示课件1:预设1:说到朋友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咱们班的轩轩,因为他总是和我一起做各种有趣的游戏。
预设2:我的好朋友是我的邻居姗姗,她和我有共同的爱好,我们都很喜欢跳舞。
教师组织交流:成为朋友的原因有很多,或许是分享时的那份快乐,或许是跌倒时的一双手,或许是难过时的一个微笑。
看到大家在谈起自己的朋友时,脸上浮现出了幸福的笑容,看来,朋友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在和朋友的相处中也不总是那么愉快的,有时会遇到一些小烦恼,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预设: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做游戏,但是由于意见不同吵了起来,为此我难过了很久。
预设:我和我的朋友曾经因为一本书闹了别扭,我们都想要先看这本书,谁也不肯让谁。
教师引导:是呀,在和朋友的相处中有晴天,也有阴天,那么如何才能避免矛盾,和朋友更好的相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聊聊和朋友相处的秘诀吧!(板书:朋友相处的秘诀)出示课件2:(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和谈话交流,引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不仅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还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二、范例引路,学习方法。
教师点拨引导: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诀,如果可以把你和朋友相处时的秘诀分享给大家,那一定会解决很多人的烦恼。
要想在分享讨论中更好的汇总其他同学的意见,学会记录、整理、汇总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我们在记录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第六单元的课文内容,巩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 复习第六单元课文内容 - 巩固生字词和句型难点: - 理解课文内容的深层含义 -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黑板、彩笔3.教学PPT4.学生课堂练习册5.提前准备好课堂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利用图画、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预热课堂气氛。
第二部分:学习1.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分段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
3.复习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和句型,帮助学生掌握用法。
4.设计相关的语文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部分:拓展1.利用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进语言表达能力。
2.组织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拓展课文话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第四部分: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要点。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一定的书面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多读书,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选择课文中的片段,进行改编或续写,展示学生的创作能力。
3.背诵课文中的优美段落,提高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置是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到位?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和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邯郸学步》教案
《邯郸学步》教案一、教材分析《邯郸学步》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寓言两则中的一篇,讲的是燕国的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并掌握《邯郸学步》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邯郸学步》的内容,理解故事寓意,灵活运用成语“邯郸学步”。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写,组词等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多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寓言的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三、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邯郸学步》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邯郸学步》的内容。
四、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寓意,灵活运用成语“邯郸学步”。
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学过那些成语吗?你们喜欢成语吗?为什么喜欢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成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我国语言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
几乎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动听的故事,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邯郸学步》2.板书课题,指名读题,指导读准“邯郸”,并简单了解邯郸。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首都。
意图:通过谈话,回忆寓言文体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快的融入课堂。
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邯郸学步》中的生字词生字:彻,械,模,生词:顽固机械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邯郸学步》的内容。
3、理解故事寓意,灵活运用成语“邯郸学步”(二)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通句子,勾画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彻,械,模,生词:顽固机械抽学生朗读生字并组词。
教师指导书写,解释词语3、指明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适当的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课文,检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演演画画明故事内容多媒体课件出示要求规则:1、团队汇报,借助画画或者表演的形式,描述故事的主要内容符合故事的内容,想象合理+4分分工明确,配合默契+2分表达清晰,声音洪亮+2分汇报时间在2分钟以内+1分2、根据规则进行评价,明确指出优点+1分,发现汇报团队的问题并进行订正,每一处+2分学生汇报教师归纳燕国有个人去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学了几天不见进步,赵国的走法没有学会,反而把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燕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 集体备课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够理解诗歌《植树》的含义,朗读流畅。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植树》的含义。
2.朗读流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植树》的抽象含义。
教学准备
1.诗歌《植树》教材。
2.录音机。
教学过程
1.教师先播放《植树》的录音,让学生听一遍,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学生进行分组朗读《植树》,并进行互相评价。
课堂小结
在本课中,我们学习了诗歌《植树》,理解了植树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能够
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和理解寓言《青蛙和小鱼》的寓意。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解团结友爱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青蛙和小鱼》的寓意。
2.对文中角色情感态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教学准备
1.寓言《青蛙和小鱼》教材。
2.PPT。
教学过程
1.教师呈现PPT,简要介绍寓言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故事《青蛙和小鱼》,让学生理解团结友爱的重要性。
3.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并展示讨论结果。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团结友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学会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以上是本节课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并积极践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含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情分析等)
本单元围绕“成长”这个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四篇课文,展示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成长的故事。《文言文二则》赞美了古代少年勤勉学习、坚持不懈的求学精神;《小英雄雨来(节选)》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雨来掩护李大权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少年英维形象:《我们家的男子汉》讲述了小“男子汉”从出生到四岁这段时间里的种种趣事,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努力学会独立、敢于挑战自己的小男子汉形象: (芦花鞋》描写了青铜到油麻地镇上去卖芦花鞋的故事,刻画了勤劳、纯朴的少年形象。
8.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下来。
9.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0. 积累“囊萤夜读、悬梁刺股”等6个成语,能选两三个讲出成语背后的故事和成语的含义。
11.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并仿写。
12.朗读、背诵《独坐敬亭山》。
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单元教学
目标
1. 认识37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22个字会写14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4.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5.能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的信息。
6.能分类整理小组的意见,做到有条理地汇报。
7.能按学习的顺序把自己学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3. 积累“囊萤夜读、悬梁刺股”等6个成语,能选两三个讲出成语背后的故事和成语的含义。
单元教学
策略
1.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比较长,教学前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本单元课文的教学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指导学生快速默读,提炼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二是感受不同时代儿童成长的故事,体会人物的特点与品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对内容进行取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整体》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整体》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单元整体》编写的。
该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阅读理解、词语辨析、诗词欣赏等,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理解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 通过词语辨析,帮助学生掌握常见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 通过诗词欣赏,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本单元的阅读理解内容主要以短文和图画为主题,通过对文本的理解,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词语辨析本单元的词语辨析部分主要针对常见的词语进行解释和辨析训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
诗词欣赏本单元的诗词欣赏内容主要是一些经典的古诗词,通过对诗词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感。
教学步骤1. 通过预,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短文或观看图画,提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3. 词语辨析:解释和辨析常见的词语,让学生理解其用法和含义,进行练和巩固。
4. 诗词欣赏:指导学生朗读和欣赏古诗词,通过解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5. 小结和复:对本单元的研究进行小结,巩固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解答。
教学评估通过阅读理解的问答、词语辨析的练和诗词欣赏的讨论等形式,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的练和作业,检查学生对整个单元内容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 阅读理解短文和图画- 词语辨析练题- 经典古诗词选集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整体》教案的简要内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详细内容或其他资料,请随时与我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抒发了对乡下美景的赞叹之情。
《牧场之国》让我们感受到异国的田园风光。
《古诗词三首》抒发了古代诗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麦哨》描写了乡村孩子的愉快生活,让我们感受到田园诗情。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口语交流中说说自己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的了解和感受。
“习作”安排的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本单元语文活动,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学情分析农村学生对乡村风景较为熟悉,理解本单元课文较为容易。
能通过生活感受田园风光,享受田园诗情。
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新词。
2、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感受乡村生活。
2、自读自悟,圈点批画,头脑再现乡情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由衷热爱乡村之情。
教案重点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熟读成诵,读中感悟。
教案难点读中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在熟读中形成语文素养。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13课时:精读课文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1课时。
21 乡下人家教案目标知识目标: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情感目标: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案重难点: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案准备:制作课件教案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前置性作业:1、将课文读五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请查字典,并在书上作批注。
给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注音,各组两个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4、针对课文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教案目标:初读感知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案过程与方法: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四)写写生字,记记生词第二课时前置性作业:1、听写生字、新词。
2、将课文读3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课文,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
教案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一、复习导入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位美。
二、品味语言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B、同桌交流C 、全班交流三、积累语言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六、板书设计:21 乡下人家房前花屋后竹(春)鸡——大步踏来自然、和谐别有风趣奇特、迷人鸭——见人不惊吃完饭——搬到门前(夏)纺织娘——催人入梦乡(秋)七、教案反思:22 牧场之国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熟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
能力目标: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
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教案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案难点: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案时间:一课时教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前置性作业:1、将课文读五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请查字典,并在书上作批注。
给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注音,各组两个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4、读中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之美。
教案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
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2、出示学习目标A、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B、在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对牧场之国的感受。
3、请学生根据课外所了解到的谈谈对荷兰的印象。
二、设置提纲,学生自学。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映象?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映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同时划出你不理解的部分。
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四、自学反馈,精讲点拨。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五、积累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六、拓展提高。
1、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2、找一篇优美得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22牧场之国碧绿草原、黑白花牛成群骏马,膘肥体壮绵羊猪群,悠然自得晚霞满天、牛羊歇息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教案反思:23 古诗词三首教案目标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案重难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案时间:两课时教案过程: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前置性作业:1、熟读古诗词。
2、结合课后注释初步理解诗词意思。
3、体会诗词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
教案目标: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前置性作业:1、熟读古诗词。
2、结合课后注释初步理解诗词意思。
3、体会诗词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
教案目标: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7教师小结: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教案反思:24*麦哨教案目标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学习重难点: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案时间:一课时教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前置性作业:1、将课文读五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请查字典,并在书上作批注。
给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注音,各组两个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4、读中感受乡村孩子的生活。
教案过程:一、看图导入课题1、观察插图或教案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二、感知课文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