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业发展_十三五_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北省人民政府本纲要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省“十三五”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是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湖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推动全省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十二五”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紧紧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总目标,坚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不动摇,坚持竞进提质、效速兼取不松劲,遵循“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全面推进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建设,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始终保持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济总量跨越提升。
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96万亿元,由“十一五”末的全国第11位上升到第8位。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5亿元,提前两年完成翻一番目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达到2.9万亿元,五年累计完成10万亿元。
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千亿元产业由7个增加到17个。
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7万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5.2个百分点。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2015年达到540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发展质效不断提高。
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3.5∶48.6∶37.9调整为2015年的11.2∶45.7∶43.1。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十三五”规划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湖北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
为抢抓生态文化旅游发展黄金机遇,加快推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根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
鄂西圈包括襄阳、宜昌、十堰、荆州、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市(州、林区),2015年圈域常住人口2730.88万人,国土面积12.79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47%和69%。
“十二五”时期,鄂西圈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5年,圈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23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3%,比“十一五”末提高1.3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圈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7.2∶49.7∶33.1调整为2015年的14∶52.7∶33.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224元和12193元,年均增长16.3%和17.9%,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1.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发展条件优化。
“十二五”期间,圈域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395亿元,年均增长25.8%,占全省投资总额的39.7%。
圈域综合运输能力显著增强。
高速公路系统基本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15公里,占全省的55.1%。
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182.4公里(含长江),占全省的72.3%。
武西高铁武汉至十堰段己开工建设,郑万高铁湖北段建设稳步推进。
神农架机场、武当山机场、三峡机场、恩施机场、襄阳机场分别建成通航、试航或提档升级。
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条件显著优化。
宜昌—恩施清江画廊整体开发、武当山文化旅游扩复建等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三峡大坝—平湖半岛、武当山—太极湖等十大旅游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为旅游区提档升级提供了保障。
“十三五”武汉城市规划及重点投资方向之欧阳数创编

武汉城市规划及产业布局一、城市简介1(一)经济产值1(二)产业结构1(三)人口数量2(四)城市标签2二、发展规划3三、战略新兴产业规划8四、投资重点区域12(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2(二)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14(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四)东部新城组群17(五)西南新城组群18(六)西部新城组群20(七)北部新城组群21一、城市简介武汉市,简称“汉”(别称:“江城、大武汉、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明城市,有“九省通衢”之称。
(一)经济产值武汉作为湖北的省会城市,其经济发展一直是巨大的,武汉各区的经济发展也一直再继续。
武汉在2016年全国城市GDP排名里的第9名,经济总值高达1.19万亿元。
2005~2015年这十年间,武汉的GDP增幅达到了387%,大多数年份的增速超过现有一线城市。
预计到2018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二)产业结构2016年,武汉市三次产业结构之比由上年的3.3∶45.7∶51.0调整为3.3∶43.9∶52.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全年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731.60亿元,增长2.8%,快于第二产业投资15.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7.2%,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8446.11亿元,增长12.6%。
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9.0%、17.0%、19.0%。
信息技术制造、装备制造、能源及环保、生物医药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8.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三)人口数量根据湖北省统计局及下辖各市统计局数据整理,2016年末武汉市常住人口为1076.62万人,比上年增加15.85万人;户籍人口833.84万人,增加4.57万人,是湖北省唯一一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
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是全国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转型升级的战略关键期,也是我省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攻坚时期。
为更好地释放旅游产业功能、强化旅游事业地位、放大旅游行业效应,结合我省旅游业发展实际,制订《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第一章旅游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湖北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是湖北旅游业“十三五”发展的现实起点,未来五年国内外旅游业发展形势和湖北旅游业面临的战略任务,是湖北旅游业“十三五”发展的基本背景,共同构成湖北旅游业“十三五”发展的基础。
一、“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情况“十二五”以来,我省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旅游业成长为我省重大支柱产业。
“十二五”以来,全省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速,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迸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011年至2015年全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0.09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888.91亿元,年均增长20.51%和24.44%。
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09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308.76亿元,同比增长12.98%和14.84%;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GDP的14.58%,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33.83%。
(二)旅游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旅游业展现出拉动投资的巨大能量。
“十二五”以来,旅游业在吸引投资上的综合优势日益显现,成为各类资本聚集的“洼地”,呈现出大型项目多、投资领域广、项目结构优、投资主体全的显著特征。
除了传统的景区项目和酒店外,各类资本加快进入旅游行业其他领域,如温泉酒店、主题公园、旅游购物、拓展运动、旅游地产、乡村旅游、森林度假、民俗文化、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等,旅游项目投资遍布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各个领域和旅游业上下游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广“十三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广“十三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1.10.14•【文号】发改振兴〔2021〕1454号•【施行日期】2021.10.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广“十三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发改振兴〔2021〕1454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具备条件的老工业城市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示范园区。
“十三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开发银行先后支持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建设了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先后印发了16份支持示范区改革创新的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有支持政策、有专项资金、有年度评估、有表扬激励的政策体系。
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对“十三五”时期示范区建设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了总结,现予以通报表扬,鼓励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
一、坚持集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优势老工业基地振兴,产业振兴是主攻方向。
“十三五”时期,各示范区以产业振兴为重点,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一)加快延伸拓展产业链,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
河北省唐山市按照“降总量、提品质、延链条、增效益”模式,实施钢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育链行动。
山东省淄博市做好“优存量”和“扩增量”两篇文章,实施“四强”产业攀登计划,推动新材料、智能装备、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快速发展。
安徽省铜陵市围绕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构建“铜冶炼-铜深加工-铜高端产品研发”等产业相互融合、一体多元的完整产业链。
2020-2021年中国城市武汉仓储市场分析报告

14.35 16.21
仓储用地 仓储用地
武汉港金口港埠有限公司
民尚(武汉)物联网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
2016年12月7日 2017年5月11日
7,535.00 6,720.00
江夏区庙山办事处花山吴村 金山大道北、华祥路以东
祁天路以东、革新大道以南
蔡甸区奓山街檀树村、中原村(奓山街常北 大道与檀树六路交汇处以西)
进出口总额
2016-2019年,武汉市对外贸易略有波动,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上半年武汉市进出口贸易韧性强劲, 在国内外新冠疫情严峻压力之下实现逆势增长。
2016-2019年武汉市各项经济宏观指标走势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000. 00
0. 00
2016
2017
武湖农场沙口分场 汉南区纱帽街通江四路以南、幸福中路以东 汉南区纱帽街通江四路以南、幸福中路以西 汉南区纱帽街通江三路以南、幸福中路以西
阳逻街青松村、界埠村、童院村 汉南区邓南街 103省道以南,兴港二路以东 蔡甸区奓山街双丰村(蔡甸区奓山街东风大
道延长线与檀树大道交汇处以西)
11.89 14.26 24.06 22.60 10.53 15.62 12.93
10.29 12.41 12.68 13.36
仓储用地 仓储用地 仓储用地 仓储用地
沃太(武汉)仓储有限公司 武汉普东现代物流园有限公司 武汉利嘉顺和物流园有限公司 安博常福仓储(武汉)有限公司
2017年5月11日 2017年5月12日 2017年8月21日 2017年11月28日
6,725.00 7,600.00 5,465.00 4,610.00
22.23 6.18%
最新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最新十三五发展规划供大家参阅!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推进“现代港城、实力强市、城乡一体、生态xxxx”建设的攻坚时期。谋划好“十三五”发展基本思路,对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三五”规划,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发展目标
抢抓国家和省、黄冈市正在实施的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大别山试验区、黄冈“临江四城”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在生态xxxx建设上创造新业绩,着力构建临港产业、综合交通、综合物流三大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两个同步增长”,力争到2017年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当好黄冈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
一、发展迈上新起点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历史平台,迈上了新的发展起点。
从经济发展看,经过“十二五”的持续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至2013年,在黄冈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我市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先后荣获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科技入户、农机科普、城乡绿化、民政信访、职工维权、文化执法、统战宣传、烟草行业、供销合作社、科普活动先进单位。2014年前三季度,全市GDP总量达125亿元,同比增速10.5%,位居黄冈各县市区之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6.2亿元,同比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118.69亿元,同比增长22.2%;财政收入19.61亿元,同比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2亿元,同比增长13.2%。
人工智能应用基础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应用基础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第一章测试1.()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参考答案:约翰·麦卡锡2.2016年3月9日至15日,谷歌AlphaGo机器人在围棋比赛中以比分()击败了世界冠军李世石。
()参考答案:4:13.约瑟夫·魏岑鲍姆教授开发的(),实现了计算机与人通过文本进行交流。
()参考答案:ELIZA4.在1986年,罗斯·昆兰提出了()概念,这是机器学习另一个主流的闪光点。
()参考答案:决策树5.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是在()年。
()参考答案:19166.人工智能发展的驱动力包括()。
()参考答案:资本与技术深度耦合,助推行业应用快速兴起;深度学习研究成果卓著,带动算法模型持续优化;数据处理技术加速演进,运算能力实现大幅提升;人机物互联互通成趋势,数据量呈现爆炸性增长7.人工智能产业链关键技术,主要分哪三个核心层()。
()参考答案:技术层;基础层;应用层8.克劳德·香农提出用二进制替代十进制运算,并将计算机分成了5大组件。
()参考答案:错9.专家系统是一个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简而言之,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
()参考答案:核心2.目标检测是对目标进行识别和( )。
()参考答案:定位3.深度学习的核心是 ( )。
()参考答案:神经网络4.自然语言处理是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
参考答案:桥梁5.知识图谱的概念是( )。
()参考答案:Google在2012年提出来的。
6.机器学习从学习方式上分类哪种方式需要人工标注()。
参考答案:半监督学习;监督学习7.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应用有()。
()。
参考答案:遥感检测;行人检测;人脸检测;车辆检测8.自然语言处理的具体应用有()。
国家十三五期间科研项目

26
“十三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赵兰香
27
“十三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研究
中国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
郭书贵
28
“十三五”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研究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杨智
29
“十三五”财政资助形成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学
张艳
30
“十三五”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建设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
马秋君
18
“十三五”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贺俊
19
“十三五”区域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与重点措施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银路
20
“十三五”适应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科技战略研究
清华大学科研院
马军
21
“十三五”科技创新资源统筹与优化配置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十三五”科技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
遴选结果
课题名称
申请单位
负责人
1
“十三五”创新生态环境国际比较及发展趋势研究
苏州大学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商学院
沈能
2
创新型国家内涵和标志性指标研究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李平
3
“十三五”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
江洋
4
“十三五”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的措施研究
万劲波
22
“十三五”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创新的机制与措施研究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韩凤芹
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展概述与展望

(ffl《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年第11期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展概述与展望黄忆琦肖凯朱敏朱嬪埴(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5)摘要: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几乎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同时起步。
本文重点概述了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发展历程。
总结了每个发展阶段生态环境规划的特点及取得的成绩,在分析现有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对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升规划新格局、建立规划管理体系、推进环境规划能力建设等3个方面的发展展望。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展历程;武汉市1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40年来,武汉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深入推进。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综合性规划,起到了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性作用;经过了4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编制、实施、评估、考核体系叫1・1“六五"(1981-1985年)计划:武汉市起步编制的第一个环境保护五年规划规划提出重点解决位于生活居住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的工业企业的严重污染问题,也要抓好区域性的治理。
“六五”期间,武汉市在以“三废”(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处理为主的环境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这一时期,武汉市逐步强化环境管理,积极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在全市环保系统实行环保工作目标管理,同时开始建立污染治理项目、治理设施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制度。
1.2“七五"(1986-1990年)规划:第一个方法科学的环境保护五年规划1984年,武汉市“七五”环境保护科学规范论证小组通过《武汉市“七五”环境保护科学规划》,形成了一个内容相对全面、指标相对齐全、方法相对科学的生态环保五年规划。
“七五”期间,武汉市认真贯彻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总方针。
但由于历史原因,武汉市的城市规划、工业结构及其布局不尽合理,加之其他诸如资金、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污染环境的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有所增加,大气污染物有所控制,水污染还在蔓延,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成绩显著,交通噪声污染还比较严重。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推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十三五”时期加快建设与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二五”时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践创新驱动和开放驱动“双轮”驱动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15年,东湖开发区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6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8.0%,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5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22.4亿元。
在科技部发布的115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中,东湖开发区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排名第三,较2010年前进两位。
(二)主导产业跃上新台阶,企业实力快速提升。
“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加速涌现、“瞪羚企业”快速成长、领军企业不断壮大。
截至2015年底为止,全区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近百家。
(三)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以工研院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青桐”系列创新创业计划。
5年来,东湖开发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造能力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居第二位,排位前进2位。
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获得重大实质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四)科技新城功能不断完善,“两型”社会建设卓有成效。
“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累计编制各类规划126项,城建投入从2010年的123.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92亿元。
5年来,科技新城建设全面推进,未来城、综合保税区、智能制造园拔地而起,八大产业园区竞相发展,对外对内交通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东湖开发区实现由单一的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科技新城的完美蝶变。
湖北省商务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商务厅关于产业招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湖北省商务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商务厅关于产业招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商务厅•【公布日期】2017.03.14•【字号】•【施行日期】2017.03.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商务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商务厅关于产业招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招商局、商务局(委):为适应新形势对招商引资的要求,把产业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抓手,进一步明确全省产业招商的重点,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我厅制定了《湖北省商务厅关于产业招商的指导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结合各自的实际提出意见和建议反馈到省商务厅,以便今后修订完善。
特此通知。
湖北省商务厅2017年3月14日湖北省商务厅关于产业招商的指导意见产业招商是符合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的定向招商、裂变招商和集约招商。
以产业招商为抓手,促进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配套,强化产业链各环节间的联系,推动产业内部联动,形成倍增效应,对提商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根据我省实际,就开展产业招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产业招商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坚持产业招商与全面对外开放相结合,与发挥我省产业优势相结合,与加快创新驱动相结合,积极抢抓国内外产业转移机遇,以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聚焦重点目标区域、目标产业和目标企业,围绕做大做强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资,把产业招商作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的突破口,实现招商引资新跨越。
二、产业招商目标任务。
把实施产业招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招商引资的主要抓手,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加快引进一批符合地方产业发展方向和区域功能定位的项目,以产业链延伸为目标,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实现引进一个,集聚一群,带动一片。
20年生态文明建设

1.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就的评价是()。
(1.0分)A.成效显著B.成就显著C.成效卓著D.成就卓著2.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第()代产业园。
(1.0分)A.一B.二C.三D.四3.()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1.0分)A.十七大B.十八届三中全会C.十九大D.十三届人大4.在下列行业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
(1.0分)A.能源业B.畜牧业C.种植业D.渔业5.在水体中开展的水产农牧化的产业被称为()。
(1.0分)A.白色农业B.蓝色农业C.绿色农业D.棕色农业6.贫困地区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形,但通常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
(1.0分)A.海拔较高的地区B.人迹罕至的地区C.自然环境脆弱的地区D.物种丰富的地区7.()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
(1.0分)A.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B.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C.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8.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小范围的环境污染,还要关注大范围的全球环境问题;不仅要关注日常生活中“小我”和近期影响范围上的环境问题,而且要关注“大我”和远期影响范围上的问题,关注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未来发展。
这属于生态文明意识中的()意识。
(1.0分)A.发展B.全球C.公众参与D.环境道德9.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型社会。
(1.0分)A.节水排污B.节能减排C.环境友好D.人口协调10.()是国际上第一个对碳关税进行立法的国家。
(1.0分)A.美国B.印度C.俄罗斯D.中国11.()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绿色发展规划。
(1.0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12.在我国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区域不包括()。
发改委印发十三五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建设规划

发改委印发十三五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
建设规划
【格林资讯】
8月23日从发改委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三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规划》。
规划范围涵盖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近岸海域中的环渤海地区,以及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闽江、九龙江、九洲江、洱海、艾比湖、呼伦湖、兴凯湖等其他流域。
充分发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推进“十三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大工程建设,切实增加和改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恢复水生态、保障水安全。
武汉格林环保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配套的专业环境工程团队,秉着崇高的环保责任和义务长期维护提供免费的污水处理解决方案,是湖北省工业废水运营管理行业中的品牌。
18年来公司设计并施工了上百个交钥匙式的污水处理工程。
规划围绕促进实现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目标,针对各地问题,因地制宜,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及相关工程、城镇垃圾处理及配套工程、流域水坏境综合治理工程和饮用水水源地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
规划用于指导各地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立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滚动储备库,加强资金筹措,吸引社会投资,强化投资和项目监管,切实提高投资效益。
规划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关于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的要求。
关于印发《“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环大气[2017]121号
![关于印发《“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环大气[2017]121号](https://img.taocdn.com/s3/m/4b81d22bee06eff9aef80766.png)
—4—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包括非甲烷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含氧有机物(醛、酮、醇、醚等)、含氯有机物、含氮有机物、含硫有机物等,是形成臭氧(O 3)和细颗粒物(PM 2.5)污染的重要前体物。
为全面加强VOCs污染防治工作,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全面加强VOCs 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当前,我国以PM 2.5和O 3为特征污染物的大气复合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 2.5浓度下降30%以上,二氧化硫(SO 2)、二氧化氮(NO 2)、可吸入颗粒物(PM 10)浓度也大幅下降,但PM 2.5浓度仍处于高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远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下简称国家二级标准);同时,重点区域O 3浓度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夏秋季已成为部分城市的首要污染物。
2013-2016年,第一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O 3浓度(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上升10.8%;2016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59个城市O 3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京津冀、长三角区域O 3浓度超过或接近国家二级标准。
从PM2.5和O3的前体物控制来看,近年来,全国SO2、氮氧化物(NOx)、烟粉尘控制取得明显进展,但VOCs排放量仍呈增长趋势,对大气环境影响日益突出。
VOCs排放还会导致大气氧化性增强,且部分VOCs会产生恶臭。
为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迫切需要全面加强VOCs污染防治工作。
二、总体要求与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以重点地区为主要着力点,以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为主要控制对象,推进VOCs与NOx协同减排,强化新增污染物排放控制,实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面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和政策支持保障,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源头防控,分业施策,建立VOCs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产业绿色发展。
最新十三五发展规划

最新十三五发展规划
最新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推进“现代港城、实力强市、城乡一体、生态xxxx”建设的攻坚时期。
谋划好“十三五”发展基本思路,对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三五”规划,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迈上新起点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历史平台,迈上了新的发展起点。
从经济发展看,经过“十二五”的持续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2018年至2018年,在黄冈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我市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先后荣获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科技入户、农机科普、城乡绿化、民政信访、职工维权、文化执法、统战宣传、烟草行业、供销合作社、科普活动先进单位。
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GDP总量达125亿元,同比增速10.5%,位居黄冈各县市区之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6.2亿元,同比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118.69亿元,同比增长22.2%;财政收入19.61亿元,同比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2亿元,同比增长13.2%。
从城乡建设看,经过“十二五”的大量投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效初显。
以城乡一体化总揽全局,全面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市场体系、生态环境“七个一体化”发展。
在全省县市级率先编制完成全市城乡总体规划(2018—2030年),构建融主城区、西部工业区、中部工业区、东部滨江区、北部生态区、生态农业和旅游特色镇为一体的“一主四区两特色一百个新型农村社区”四级城乡空间。
工业十三五规划

出台一系列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发 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建立健全工业领域标准体系, 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工业基 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创新研
发等方面。
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工业领域,鼓 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支持工业企业发展。
建立健全工业发展投融资平台,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
创新驱动,质量为先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对工业发展的 支撑作用。坚持质量第一,推进工业品牌建设,提升中国 制造的质量和效益。
开放合作,共赢发展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体系。 推动工业领域开放发展,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实 现共赢发展。
发展目标
工业保持中高速增长
04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太 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
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 ,促进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
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强高 性能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的
研发和应用。
加强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国 际合作,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
信息技术领域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提升芯片设 计、制造和封装测试能力。
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03
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我国科
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强合作,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机 制。
加强创新成果共享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成果共享机制,推动创新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的 广泛应用。
促进创新要素流动
打破创新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 要素在产学研用之间的优化配置。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终期评估及“十四五”重大环境问题研究

CENTRAL ISSUE区域治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终期评估及“十四五”重大环境问题研究武汉智汇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骆翠红,张满枝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更加重要,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本文围绕生态环境“十三五”规划终期评估及“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问题展开探讨,总结了“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特点,评估“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分析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重大环境问题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5-0029-0001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指导之下,我国环保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开展“十三五”规划进行终期评估,总结规划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优化建议。
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特点第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依靠“五位一体”的布局,推进“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充分落实和执行五大发展观念。
坚持绿色发展,强化源头控制,进一步推动企业升级改造,对于产能过剩、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的企业,加强帮扶和指导;充分发挥绿色创新科技的积极作用,推动绿色创新科技与现代企业技术的深度融合。
第二,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控制碳排放总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部门联动和区域协同治理,将环境质量改善作为规划的核心目标和重要指标。
第三,严格落实环保制度,建立以政府为核心,企业、民众共同治理体系。
落实责任划分,加强环境监管力度,通过环保督查巡视、自然资产负债审计、“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措施,加强地方环境保护。
第四,重视生态修复和保护,坚持“山水林湖是一个共同生命体”,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协调作用,促进生态环境系统稳定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背景“十三五”是武汉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经济总量“万亿倍增”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时期,也是武汉工业发展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
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发展“倍增计划”,进一步发挥工业在城市经济升级版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依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武汉制造2025行动纲要》,组织编制了《武汉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作,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合理规划武汉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的定位、规模、布局、建设时序及重点项目,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从决策源头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有关规定,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于2017年2月委托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君邦公司”) 承担武汉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规划概述2.1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为武汉市行政管辖范围内区域,包括中心城区和新城区。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0年,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
2.2规划战略导向——创新驱动、内生发展。
坚持把创新摆在武汉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高端发展。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加快先进制造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集约高效、绿色发展。
坚持把提质增效作为推动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推动工业向高端发展的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创新设计、制造技术及生产方式,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大资源整合度,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统筹中心城区、开发区、新城区三个层面工业联动,发挥武汉区位和政策优势,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2025、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 建设等国家战略,着力提升产业协同发展能力,深入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协同融合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
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创新工业管理方式,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加快实施“走出去” 战略,强化产业对外合作,提升企业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
2.3规划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初步框架。
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部分优势行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质量和品牌价值大幅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规模总量。
到202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7600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27000亿元。
——创新能力。
到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2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2%。
掌握100项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技术,形成3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创新产品。
——工业投资。
“十三五”期间,工业投资累计超过10000亿元。
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5%以上。
——节能降耗。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9%。
具体规划目标体系见表2-1。
表2-1 武汉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指标体系2.4规划目标任务培育三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一批成长型产业集群。
打造三个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的优势产业:以汽车及零部件、精品钢材及深加工、高端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开发新产品,推广应用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培育引进产业链中高端环节核心企业、关键项目,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优势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做强三个辐射中部、带动周边的时尚消费产业:围绕食品烟草、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等时尚消费产业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
支持企业深度挖掘用户需求,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创新,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丰富和细化消费品种类;重点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立足大众消费品生产推进“品质革命”;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
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工业倍增发展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智慧园区,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宜居的产业集聚区。
促进工业融合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军民融合。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工业质量品牌,大力实施绿色制造,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3规划协调性及制约因素分析3.1规划协调性分析本规划基本符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湖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武汉制造2025行动纲要》等上位规划要求,与《全国功能区划》、《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武汉都市发展区1:2000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武汉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等基本协调。
3.2规划制约因素分析(1)近年来,武汉市大气污染物常规监测指标年均值出现超标现象,需改善空气质量2016年5月18日环保部原则通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草案》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当项目所在区域无环境容量或者环境质量不能达到标准且拟采取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措施不可行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
根据《2015年环境质量公报》,2015年武汉市PM2.5年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倍;PM10年均浓度为104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49倍;NO2年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30倍。
综上所述,武汉市2015年PM2.5、PM10及NO2均不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
故本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要满足工业的发展需求,又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加强总量控制,改善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
(2)规划的实施会加大水体环境的污染负荷,需加快开发区域内市政管网的建设,实现区域雨污分流,提升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规模及排放标准,降低对水环境压力根据规划区域的现状可知,规划区域的主城区部分区域仍然处于雨污合流的状态,新城区配套市政管网设施存在滞后,部分区域雨污水管网尚未连通,部分污水处理厂已达到饱和,部分水体已出现超标现象。
如不及时加快开发区域周边市政管网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实现规划区域雨污分流,提升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规模及排放标准,随着本规划的实施,规划建设项目的落地,规划区域产生工业废水及污染物量的增加,将会进一步加大规划区域水体环境的污染负荷,从而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反过来制约区域的发展。
(3)规划区内推行工业企业集中入园、入区已显成效,但仍有少量工业企业零散分布,局部区域工居混杂,未形成产业聚集,不利于长远发展。
2011年武汉市开始实行“工业倍增计划”,大力推进工业企业入园、入工业集中区布局,形成产业聚集区,目前武汉市已建立多个工业倍增区。
但截至目前,仍有少量工业企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资金、供地等问题而留存原地,零散分布,与周边居民区混杂。
此外,部分工业倍增区因缺乏规划的有效指导或规划布局不尽合理,造成园区主导产业不明确,功能组团布局凌乱,局部区域工居混杂,未形成产业聚集,不利于长远发展。
同时,产业的交叉布局可能造成不同行业间的交互影响。
4区域概况及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1区域概况(1)社会环境概况长江、汉水纵横交汇通过市区,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通称武汉三镇。
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13个行政区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学工业区和武汉新港等5个功能区。
区下辖149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3个乡。
全市群众自治组织3152个,其中社区居委会1327个,村民委员会1825个。
全市土地面积8596.2平方千米。
建成区面积522.7平方千米。
2015年武汉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905.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8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981.5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5564.25亿元,增长9.6%。
人均生产总值104132元,增长6.8%。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081.91亿元,增长8.4%。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11户。
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17户,过10亿元的企业121户。
11大工业行业中,5个行业产值超千亿元。
2015年城建攻坚完成投资17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东湖通道、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等项目相继完工。
全年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480.7万吨。
全社会用电量464.2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3%。
供应液化石油气0.9亿立方米,供应天然气15.2亿立方米。
年末公园75个,其中免费开放69个。
公园游人量9586万人次。
新增绿道233.7公里,增长5.3%。
造林7.03千公顷,森林覆盖率28%,比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
(2)自然环境概况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水交汇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湖北省省会。
地理位置为北纬29°58’-31°22’,东经113°41’-115°05’。
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
年平均气温15.8℃~17.5℃,极端最高气温41.3℃(1934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18.1℃(1977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