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本教育体系和生本教育体系的差异

合集下载

郭思乐的 生本教育

郭思乐的 生本教育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生本教育体系‛是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郭思乐教授以及课题组成员经过近8年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一套‚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与师本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教育方法,她从教材、教法、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全面改革了师本教育的做法。

‚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数学才考了十多分,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曲曲妞妞,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作为人类的一代,他们都像长江一样,‘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

在他们后面的,是人类50万年进化发展的历史;在他们前面的,是正在展开的现代社会,他们将会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

‛‚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儿童在某种考虑其天性的教育条件下,可以达到这样的状态——他们在学习中如此兴奋不疲,他们不让老师下课,为的是要让他有机会讲述从书上看到的故事。

‛‚在地球上所有生物中,孩子是最为如饥似渴的学习者‛——蒙塔古‚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都变得简单。

‛——克莱恩两种教育体系:‚基础教育的一切都是那样的互相牵制,如果你想在教法改革的某一个阶段有所成就,就必须牵动教材、教法、教育管理及评价,进而指向人的观念的更新。

‛‚生本教育体系就有这样几个特点:1。

它力图不仅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满足于局部改革,而是探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因为具有彻底性;2。

它把过去的教育基本上看成是师本的,在对比的基调上揭示生本教育的存在和意义,因而较此前的相关研究有更多的根本性和鲜明性。

3。

它提出相应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框架,因而较有可操作性。

‛‚‘为教师的设计’就是‘为学生的设计’吗?......为教师的设计忽视学生的生命实在,因而进行的是虚体设计,而不是以活生生的学生为对象的实体设计。

‛‚教师的意志就是学生的意志吗?‛‚旧的教育体系截断了知识的来源,其原因是对教师来说灌注知识比产生知识、强调知识过程要容易得多,然而,对学生来说,没有来源的知识却是难以接受的。

什么是生本教育?

什么是生本教育?

什么是生本教育?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教育思想。

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同时,生本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以这种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大陆、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院校、幼儿园等进行广泛实验,成效显著。

一、生本教育思想的起源生本教育思想建立在针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的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

过去我们也承认教育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是根本性的,几乎没有指向体系本身。

如果我们对教育体系进行一番反思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原有的体系基本上是一种以教师为本的体系,也就是一切服务于教师的教而设计的教育体系。

郭思乐教授称这种教育为“师本教育”。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是一种机械的、单向式的传输形态,整个教育是为了教师的教,更确切地说是为了教师的好教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好学服务的。

生本教育在这一教育体系内,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可以对学生发号施令,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教师的指令来学习的,根本没有条件或机会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人们也时常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但很多研究表明,两者并不能划上等号,有时候甚至是对立的。

对此,我们必须突破传统思维,把过去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因为整个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的善于教。

这样,就提出了与传统师本教育相区别的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但是“生”绝不仅仅表述为学生,也有生命、生活等含义。

二、生本教育思想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搞清楚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不同,有必要简单概括一下生本教育思想的一些特点,这对于人们认识生本教育的精神内涵是有帮助的。

以师本的管理实现生本的教育——天津市红桥区实验小学王秀兰校长访谈录

以师本的管理实现生本的教育——天津市红桥区实验小学王秀兰校长访谈录

用具有时 代性的、科 学的新观念 和 新思 想来 引领 学校 教育 。所 以 ,在 接任校长 后的几年 中,我们学 校先 后明 确了“ 以人 为本 ” “、 以 生为 本” 和“ 以 师为 本 ”的 教 育 理 念 。“ 以 人为本” 就是要关注 人的生命 成长 和人 的价 值,我 结合“ 以人 为本 ”的 教育理 念以及我们 学校多年 搞素质 教育的 实践经验, 明确了这 样一种 理念: 学校要致力 于提高孩 子们的 生命质 量,为他 们一生的发 展和成 功 奠基 ,即提 出了“ 以生 为本 ”这一 办 学理 念,是“ 以人 为本 ”理念 的具 体化 。2002 年,全校进行了 “ 现代教 育 思想 大讨 论”后 ,我们 又提 出 “ 教 育就是 服务”的理 念。这些年“,以生 为本”“、教 育就是服务 ”的 理念已经 深入 到学校工 作的各个细 节。我认 为,可以将 “ 顾客至 上,员工第一 ”的 企 业管 理理念 应 用于 教师 管 理上 , 便 提出了“ 以 师本的管理 实现生本 的 教育”这一办学 理念。以师 为本, 就 是以 教 师的 成长 、发 展为 本,尊 重教师的生 命价值和 职业价值。 学 校管理要为 教师的发 展服务,为 教 师创 设独 立、 自由 的人 文环 境 ,实 现人性化 管理。只有 管理者以师 为 本,教师才能以 生为本、尊重学 生。
天津 市红桥区实 验小学 是一所
有 着多年“ 主 动教育”办 学特色的
学 校, 现 任校长王秀 兰从 1998 年担
任 校长工作以 来, 积极探 索、勇于
创 新, 把红桥 区实验小学 的办学特
色 继续向前推 进。那么, 王 校长是
运 用怎样的一 种管理思 路继承和发
展 实验 小学 的传 统办 学特 色 的呢 ?

浅析生本教育课堂的教与学

浅析生本教育课堂的教与学

浅析生本教育课堂的教与学传统教育的模式可以定义为师本教育模式,它使学生难于摆脱教育体系的弊端,难于摆脱教师控制、主宰课堂的局面,以至学生潜力难于发挥,学生对学习的内容难于投入,兴趣自然减退,学习效率下降;师本教育实际上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体系,假设教师是学生的代表者,但由于教师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意志不同,所以很多时候又无法被学生所接受。

而相对于师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另一个天地,它是全新的教育理念,最早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于90年代末提出,在过去三年多全省的60多所实验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

本文试图从课堂入手,谈谈生本教育下的教与学。

一、师本与生本教育什么是生本教育?它是相对于现行师本教育而言的。

传统以教师的教为本的教育体系可以定义为师本教育,它是被动的假设,它认为:人之初,性本惰,学生是天生接受学习的对象,所以教师要加以督促和管理。

教师应当是课堂的主宰者,根据已有的教材,教师不能超出教学的范围;生本教育则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它是主动的假设,它认为:人之初,性本学,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

并由此基础上提出“学生也是学校重要的学习资源”这一全新的教育观点,这个资源包括他们的喜爱,情感,性格等,从而提出在课堂上要依靠学生,教师要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教”的基本理念。

有别于师本教育,生本教育使学生摆脱原有教育体系的桎梏,摆脱完全由教师控制课堂的局面,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现,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

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它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教师“导”的功能是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而不是师本教育——教师一点点地教,学生一点点地学的过渡分析上。

二、课堂教学的转变1、观念、角色的转换生本教育应用于课堂教学,首先就是更新观念,即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老师的角色,要让老师从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释放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

从“师本”走向“生本”

从“师本”走向“生本”

从“师本”走向“生本”在教育领域,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从传统的“师本”的教育理念转向了“生本”的教育理念。

这一变化的背后,反映出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也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非简单地传授知识。

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分析“从‘师本’走向‘生本’”的意义和影响。

我们来谈谈“师本”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学生则被视为知识的接受者和实施者。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要。

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教育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学生的个性和发展被忽视了。

教育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模式进行的,学生需要按部就班地学习和成长,没有太多的个性空间。

“生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

它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空间,不再被教育的条条框框所束缚。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的热情,使学习不再是枯燥和单调的,而是充满乐趣和激情的。

它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者,而是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它能够促进学校的教育改革,使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成功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要实现“从‘师本’走向‘生本’”的教育理念,需要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教育机构需要改变教育的目标和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选择空间。

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教育方式和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培养。

家长也需要重视子女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发展需求,与学校共同合作,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

全程备课:从“师本教育”到“生本教育”教学理念的嬗变

全程备课:从“师本教育”到“生本教育”教学理念的嬗变
看 成 是 消 极 接 受 知 识 的 静 态 容 器 和 被 动 接 受 教 育 的
图 ( ) 程 备 课 “ 备 ” 段 工 作 流 程 图 3全 复 阶
图 ( )2 ( ) 程 备 课 三 个 阶 段 的 工 作 流 程 图表 1 ( )3 全
明 : 初 备 ” 段 的 主 要 工 作 是 通 过 分 析 本 课 时 学 生 学 “ 阶
计 与 组 织 实 施 、 课 后 的总 结 这 一 全 过 程 所 做 的系 列 工 授
作 。 包 括 “ 备— — 细备— — 复 备 ” 它 初 三个 阶段 。 个 阶 三 段 的工 作 流 程分 别 以 图 ( )2 ( ) 示 : 1( )3 所 图 ( ) 程 备 课 “ 备” 2全 复 阶段 工 作 流 程 图

函 一圈
只见物 不见 人 。既忽视 了对群 体学 生 的学情 的了解 、
研 究 , 忽 视 了 对 个 体 学 生 的 认 知 现 状 、 力 及 心 理 也 能 状 态 、 性 特 长 的 了 解 分 析 与 研 究 , 是 将 班 级 学 生 个 只 看 成是 “ 面 、 步 ” 平 同 的无 差 异 性 的 群 体 , 个 体 学 生 将
对象 。 注重 的是课 堂 教学 实践 活动 前静态 教学 方案 ②
的 设 计 , 视 了 对 静 态 教 学 方 案 在 课 堂 教 学 动 态 实 践 忽
习 的起 点 要 求 是 什 么 ? 学 生 学 习 的 最 终 目标 是 什 么 ?
学生 由起点 到终 点 的差距 是什 么? 使学 生 由学 习起 要
生 作 为教 育 价 值 原 则 。 为 此 , 正 把 “ 本 ” “ ” 真 师 和 生本 ” 分 离 出 来 的教 学 设 计— — 备 课 , 以 活生 生 的学 生 为对 象 是 的实 体设 计 , 把 学 生 “ 学 ” 为 终端 的设 计 。全 程 备 是 好 作 课坚持“ 是第一位 的 , 生是第 一位 的” 念 , 人 学 观 以学 生 “ 学情 ” 教 学 设计 的依 据 , 为 以促 进 “ 生 主动 发 展 ” 为 学 作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1生本教育管理是一种促进儿童自主发展的管理,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十一。

它强调宽松与严格的结合,注重教师和学生的自主空间和活动余地,追求学校成为一个奋发向上的“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的理想。

师本教育模式产生了它致命的问题—压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今基础教育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有关,而且,这一问题由于对升学率的非科学的理解而愈演愈烈,同现代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求产生了碰撞。

现代社会带来的新情况是,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得了过去所不能比拟的极其丰富的信息,教师作为惟一的'信息源的地位已经改变了;知识经济社会需要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的个性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需求。

人们把师本教育类比为针剂教育,它类似于人不吃蔬菜,而把蔬菜制作为针剂,进行注射的营养制式。

在这种制式下,吃蔬菜的乐趣,器官获得的锻炼以及蔬菜的不可提取的、更为重要的营养,都被抛弃了,它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

在师本教育模式中,虚体设计的语文课往往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转变为学习教师制定的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

而实体设计则是这样的考虑:学生学习语文课文是为了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而为此他们就必须能概括出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是在实体的个人需要中提出来的,当教师抓住了实体需要的源,就会使流变成有源之水,并会把这样的教学转为学生自身的活动,让他们去作各种各样的概括,积极地对比、归纳、判断。

这时,概括的过程也许比概括的结果更为重要。

教育科学是一门十分重要而又难题多多的学科。

郭思乐先生生本教育思想丰富,科学务实,对于今天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性来说,实现人的完满发展,特别具有研究价值,这里只能是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2《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令我耳目一新,其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内涵丰富,立足学生,放眼发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是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是一本对各个学段、各种教育方式都具有适应性的“有突破性的教育专著。

《教育走向生本》的读书心得

《教育走向生本》的读书心得

《教育走向生本》的读书心得按照学校的安排,我认真拜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郭思乐教授的新著《教育走向生本》,并做了很详细的读书笔记。

通读后该书后,我觉得它具有以下五点突破性的贡献:一、关于两种教育体系作者认为,师本教育体系和生本教育体系这两种教育体系的存在是事实。

“仅仅是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经不足以解决今天的问题了”。

因为过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一切都是为老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生本教育体系“不仅在方向上强调学生为主体,------而是要彻底解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

作者能揭示出两种教育体系,是以深入的研究作为基础。

例如对成人的理智律和演绎为主与儿童的情感律和归纳为主的区别;接流式和源流式教学的区别;连动式机制和激发式机制的区别都做了有价值的探索。

“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的区别具体体现在理念、课程观、方法论和管理和评价等方面。

二、关于两种不同的理念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

作者分析了许多偏离本体的现象,说明寻找到本体,真正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并不容易。

这点我深有体会,例如“走教案”现象的产生,就是“师本体系”评价造成的。

那种为了评选而精心设计的教案,课堂上教师关心的是如何展示自己的风采,让学生“出彩”也是为教师设计的教案服务。

表面看,这样的课,教学目标正确,一切按计划进行,学生也在参与,也有收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天衣无缝,准时下课。

但是教师实际上事前不向学生进行调查,课上也不关心学生在想些什么,这样的课怎么能使每个学生得到主动发展?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

师本教育常常看到的是这样的现象:“同学们,现在可以上课了吗?”,有些教师连上课都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好象相当尊重学生了,其实这是一种肤浅的理解,好象在“做秀”。

本书鲜明地指出:“高度尊重学生”就应该是相信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人人可以创新”,“潜能无限”。

生本教育主题

生本教育主题

生本教育主题生本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方式。

它强调学生从自身兴趣和潜能出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介绍生本教育的背景和理念,探讨它的优点和挑战,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推动生本教育。

一、生本教育的背景和理念生本教育起源于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批判。

传统教育一直受到教师的主导和课程的固定,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而生本教育则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生本教育的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潜能和学习方式,生本教育注重发掘并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

2.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生本教育鼓励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生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

二、生本教育的优点生本教育有以下几个优点: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本教育注重发掘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生本教育通过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生本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

4. 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生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校外也能持续学习和成长。

三、生本教育的挑战生本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1. 教师角色的转变: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下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需要教师具备更多的创新和引导能力。

2. 学校制度的压力:生本教育需要改革学校的制度和评价体系,给予学生更多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这需要领导层的支持和教育体制的改变。

生本课程和校本课程

生本课程和校本课程

生本课程和校本课程生本课程和校本课程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选择。

生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和个性发展的能力,而校本课程则侧重于发挥学校特色,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生本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本课程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生本课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本课程,学校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方案。

此外,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校本课程则是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开发的特色课程。

校本课程旨在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发挥优势,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需注重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确保课程质量。

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课程的实践性与创新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生本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并实施有针对性的课程。

学生要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发挥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与学校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社会要为学校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为生本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生本课程和校本课程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两种课程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妙谛尽现 顿悟了然——《教育走向生本》之印象

妙谛尽现 顿悟了然——《教育走向生本》之印象

情报
《 中国震撼世界》 夺全球商业书大奖
近日 ,在英国 《 金融时报》与高
盛主办的 2 0 0 6年度最佳商 业书籍评
今 年下半年 以来 , 中国题材的经
选中, 金融时报》前驻北京首席记 《
( hn hk st eW rd)这部作品 C iaS ae h o l
管书籍一直停留在英美畅销书排行榜 的靠前位置。除了 《 中国震撼世界》 ,
的是作者用 自己的行 动、 思想 、 字、 文
坚持必要 的规定性 ) 和增大选择性来 给 学生独立有效思维 的时间。
整本书贯穿 着作 者的学术经验 、 人文思想 、创新精神 , 亲切平 实的 在
旦我们 开始根据人类 的天性
做事, 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都会变得 简单。 ( ” 克莱恩语 ) 著名教 育家夸 美
革 轰轰烈烈进行 的今天 , 我们尤其需 要这种散发着人文精神 的好书。清丽 淡雅之 中,给人们 以思索与启迪;情 趣 盎然之 中, 给人 以快乐与智慧……


《 教育走 向生本 》对生本教育 的 意义 、概念 、产生背景 、哲学思考、 主要观念和操 作体 系等进行 了阐述 。

作者对生本教育体系与师本教育体 系 作 了系统 的比较研究 , 深入阐述 了生 本教育体系的价值观 、 伦理观和行 为 观 ,探讨 了生本 教育 体 系的 哲学基 础, 并对生本教 育的课程论 、 方法论、 评价与管理 以及其他相关 问题进行 了 思考。全书贯穿 了 “ 教育中我们 必 在 须 一切为 了儿童 ,高度尊重儿童 , 全 面依 靠儿童” 的新理念 ,观点新颖 , 论述独到 ,内容丰 富,是一部哲理性 强而又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 。 《 教育 走向生本 》令人耳 目一新

生本教育的基本理论

生本教育的基本理论

生本教育的基本理论生本教学的十六字方针: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一)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二)生本教育理论体系: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研究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具有独立性。

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4、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思考:无为而为;少教多学;可以双赢。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XXX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

所谓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的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

6、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讨论是研究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

三)生本教育的三个基本观念:1、进修的发生之处是学生,学生是最大的教学资源。

2、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是“最合脚的鞋子”。

印度哲学大师XXX曾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理想的教育应该如那合脚的鞋,让受教育者感受不到教育的存在。

“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

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

”3、学生快乐、美好的研究生活,是德育的真正基础。

产生德育问题的一个重大根源,是由于教学不当而造成的学生厌学、受压抑、无心向学。

反之,当学生对研究充满热情,意气风发、努力向上时,德育工作就有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基础。

学生美好德行的建立、人格的建树,不能依靠外在的说教,而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去实现。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进修的课堂。

详细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改变”和“四个基本程序”。

四突出: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研究: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研究、质疑和探究。

一年级数学实用教学方法

一年级数学实用教学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1、功能分类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按照事物问题性质的异同,分别将相同性质的对象归入同一类中的一种思维方法。

只有将各种事物分门别类加以研究,我们才能弄清事物间的千差万别,明确事物间的联系。

学生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根据分类的标准,逐步提示一类对象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并认识和掌握其本质属性,从而对其形成概念。

所以,分类的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分类要有标准,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就会不同。

譬如,有若干辆汽车,如果按大小分,可分为大型车和小型车;如果按功能分,可分为载客的运货的。

又如,对于自然数,如果按能否被2整除分,可把自然数分为偶数和奇数两大类;如果按约数个数分,又可把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0怎么处理?请参阅《小学教学研究》第10期王志东老师写的《也谈“0是自然数“引发的几个问题》)。

所以,分类时确定分类标准是关键。

功能分类,顾名思义,是按事物所具有的功能进行分类。

譬如,我们把铁锹、锄头、镰刀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劳动工具;把布娃娃、玩具汽车、玩具熊猫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玩具;等等。

采用功能分类法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先展示实物后展示图片,由易到难地引导。

例如,在桌上放一些象棋、球拍、乒乓球、图书、铅笔等物品。

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桌上放着哪些物品?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待学生想清楚这两个问题后,再让学生将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会很容易就把这些物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体育用品,它们是象棋、球拍、乒乓球和足球等;另一类是学习用品,它们是图书、铅笔等。

再如,在桌上放篮子、小红旗、小红花、盒子、盘子等物品。

同样,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着重思考这些物品的用途,然后请学生将它们分类(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得到的结果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盛装东西的物品,它们是篮子、盒子、盘子等;另一类是不能盛装东西的物品,它们是小红旗、小红花等。

当学生会对实物进行分类后,教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上的物品按功能进行分类。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综述,又叫文献综述.对综述的理解和表述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综述,就是根据需要,把收集到的反映某一时期、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某项课题、某项研究在某一时期内的研究发展状况、研究成果的材料进行系统全面的归纳、整理、分析、研究而写成的综合叙述。

它的特点是“述而不评”,即不加评论地综合介绍已取得的某一专业、学科、课题、专项研究的实际情况或研究成果,属于三次文献。

另一种认为:综述,是对大量文献经过阅读、思考后,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再把这些看法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就是综述。

它不仅仅是对文献的综合概括,而且在表述过程中加进了自己的评论、观点和见解.综述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能真实地反映某一学科、专业、课题项目研究的整体状况,参考利用价值高,特别有助于研究人员开拓视野,把握关键,做好选题,避免重复,节省时间,利用线索,深入研究。

一、综述的类型综述一般有以下几种:综合性综述。

是指根据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某一问题、某个会议等文献材料情况作出综合性的叙述。

如某一学术会议的综述,就是根据某一学术会议的大会发言材料、上交的论文材料,以及讨论情况而写成的综合性报告。

专题性综述。

是指对某项课题或某项研究的研究状况或研究成果的系统阐述。

如撰写某项课题研究的综述,可在全面系统地介绍该课题的研究背景,主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过程的方式、方法,当前研究的进展情况,或已取得的成就,在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该项成果的各种意见和看法等如实叙述出来。

文摘性综述.是根据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某一问题、某项研究在某段时间发表的文献信息内容,用少量文字摘录出来,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综合排列和叙述。

文摘性综述要求逐一标注所引用的文献。

二、综述的基本内容、结构与写法1、综述的基本内容一般来说,综述要包括以下内容:标题、综述的主要问题、原因、目的、使用对象、收集资料的范围、主题内容,文献材料的主要观点、成就、各种看法、发展趋势、基本结论、附录、作者等.2、综述的基本结构与写法(1)标题。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今天听了国培老师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感受颇深,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进一步明确了一名合格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它是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中学阶段数学教育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应是从事中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素养的总和。

要做合格的教师,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专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提升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在我我的教学中,我要以学生为本,通过学校学习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在工作中,师德为先,要富有爱心,耐心,细心,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给予学生精心的教育培养,保证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增强自己的能力,只有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提供发展适宜的教育策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提升专业能力,形成教育经验。

坚持终身学习,了解社会和教育变革,了解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追求新知识和吸纳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提升师德修养和提升教育经验。

一、合格教师的道德修养。

教育,为的是世界的未来;教师,是构造未来世界的工程师。

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工作好坏,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因此,教师的道德修养、道德水平,对于建立教育活动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维持一个学校工作的良性运行和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一个教师在工作中教书育人,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勤勤恳恳地为学生及家长服务,就会在学校中率先树立起讲究教师职业道德的榜样,对全校师生员工产生深刻的感染作用。

二、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专业性突出的学科,数学教师需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背景。

只有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数学教师才能在特殊的数学领域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浅出、触类旁通的学习;只有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缜密地运用数字、符号、图形等解决数学问题;只有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带领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生本教育”随想

“生本教育”随想

“生本教育”随想发布时间:2022-04-24T03:58:36.274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期作者:郝静[导读] 第一次较深程度感悟“生本教育”这个理念是在十年前由郭思乐教授在广州举办的首批全国生本教育指导教师培训班上。

郝静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山东淄博 255000第一次较深程度感悟“生本教育”这个理念是在十年前由郭思乐教授在广州举办的首批全国生本教育指导教师培训班上。

指导教师培训班在当时确实是首期,但是由郭思乐教授开办的生本教育培训学习已经遍布很多城市也有近百期了。

犹记得重庆凤鸣山中学龚雄飞校长说:“我们要让学生因为一次的被欣赏而喜欢;因为一节课而喜欢另一节课;要让我们的课堂变成一个引力场,让学生展示,让课堂成为魅力殿堂。

”是啊,虽然我们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殊途同归,生本教育的本质正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感悟生活,在生活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和学生在生态课堂中互相点化,互相提升生命质量!在“生本教育”理念提出之前,传统的教育模式大都是“师本教育”。

所谓的“师本教育”是以教师自己为终端的教育模式。

老师怎么好教就怎么设计,而非学生怎么好学就怎么设计。

这样的模式之下学生成了“缺少生命的知识容器”,而教师的价值也唯成绩论,教师也沦为了不折不扣的“造分机器”。

记得郭思乐教授讲过“我们为什么要搞生本教育”,大致从我们“走过的道路——把核心性的学习交给学生——无形莫被有形误——生本教育使人发展到极致——做最宽厚的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来阐述这个道理。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看过的一则新闻:记者对全国百强中学河北衡水中学进行过采访,在这所学校当中,采取着“集中营似的管理,跑操也好,课间也罢,以至于中午午休他们三年如一日的保持着“跑操必读书,早读不抬头、课间不出门、午休不回舍”的优良传统。

而作为他们的老师,牺牲自己的大量时间靠在班里,以至于过了婚龄婚姻问题仍解决不了,最终是学校老师内部消化,经常是学校给办理集体婚礼。

《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其主要表现有:(1) 教师主宰。

(2) 主客体错位。

(3) 忽视差异。

(4) 知能脱节。

(5) 重负低效。

(6) 物式灌注。

(7) 追求形式。

(8) 发展畸形。

总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对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

具体来说,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结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

因此,评价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有效化: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效率、效益的诸因素进行理性分析,找出影响有效教学的“致命因子”,再通过实践研究使这些因子逐步得到优化,探索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学“有效”。

(3)“课堂教学有效化” :指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育走向生本》内容提要

《教育走向生本》内容提要

--读书笔记-----《教育走向生本》内容提要在教育中我们必须怀有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上篇一、两种教育体系(学习时间:2016年9月14日)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夸美纽斯让儿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依靠儿童的内部自然来进行教育或教学。

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变得简单。

——克莱恩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丰花硕果“为教师的设计”就是“为学生的设计”吗?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

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资源。

学生是一个个生命实体。

教师的意志就是学生的意志吗?除了主观意志,学生还有自身的自然规律所反映的自然意志。

自然意志连主体自己都不能察知,它就更不屈从于外部压力了,只要你的做法违背了人的自然,人的自然就要加以报复,并且表现为一种隐性而长期的过程。

厌学,污染等。

孔子的“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强而弗抑”抛秧的启示——尊重人的内部自然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他们合理的主观意志和自然意志,也就是儿童的天性。

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则是尊重被教育者的设计。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奥修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

无所谓者有所为——忘我的境界,高度的注意就是忘我。

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促使人回归人的自然的教育。

教师的认识规律就是学生的认识规律吗?好看的课不一定是好课,而不好看的课不一定是差课。

成人的演绎为主律与儿童的归纳为主律:儿童认识的基本走向是从具体到一般的,是归纳的。

截流式教学与源流式教学截流式教学培养的人是较难以从实际出发进行思考的,有可能是书之奴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本教育体系和生本教育体系的差异师本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是为老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模式。

“师道尊严”和“传道授业”为师本教育模式提供了道德依据。

这种模式认为学生没有学习潜力和潜能,学生不具有能动性,学生的基础知识为零。

教师处于教育活动的中心,是知识源,他通过讲授知识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处于学习终端的学生只能像一只容器一样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强调学习资源为教师、教材、教室、多媒体设备等,它没把学生看成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

正是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整个教学设计进入了虚体设计的误区。

所谓虚体,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一般是指用分析的方式加以把握的人的属性的内外部关系等,表现为人的理性的某种逻辑构造。

”说得通俗点,虚体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等进行的停留在纸面上的一种逻辑推演,师本教育模式离开了学生实体,用虚体的方式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它有两个主要表现:一是离开实体的活动;二是高度分析化。

它认为教育对象掌握了被越分越细的“理”的条文,虚体设计的目标就算获得了实现,虚体设计的逻辑推演在老师思维中进行,逻辑无矛盾,环环相扣,这是被教师设计的一出精美绝伦的“戏”,这出“戏”忽略了学生作为实体在个性及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差异。

它采用了一刀切的理性灌注方式,即填鸭式教学,正是这种模式它用教师的意志代替了学生的意志。

这好像学生这个小齿轮被教师这个大齿轮带动着前进一样,而大齿轮还时刻提醒小齿轮随时跟上,教师讲一个,学生马上就接受一个,懂一个,千万不能滑链,更不能掉链。

前面说过这些知识都要被学生通过感悟内化,以形成自己的东西。

而感悟又受环境和心力的影响,有渐悟和顿悟之分,学生怎能次次人人都顿悟呢?这显然是违背感悟规律的。

所以我们常听老师说这些知识我都讲到了,讲过了,学生怎么就是没懂呢?现在该明白了吧,是学生滑链了,甚至掉链了。

这种模式中师生关系是种典型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行政管理关系或监护关系,它严重压抑和阻碍了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方面师本教育模式表现为一言堂截流式说教。

它将知识拆解、分解、碎片化,然后粘贴在学生思维中。

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无“源”的,很难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教师的过度分析和高度代替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高度依赖性和惰性,以至于出现教师不讲学生就连教材都不翻开的现象。

由于师本教育强调单向传输性和师生同步性,它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控制训练。

这样我们就将学生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抛弃了甚至扼杀了。

课上我们经常所见教师训斥学生要保持安静,认真听讲。

我们姑且不说学生能否保持安静和能否认真听讲。

即使他们保持了安静和认真听了,他们都感悟内化了吗?何况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动和爱说呢!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他们无心听,更听不懂。

有意思的是,教师要求学生还得独立完成大量书面作业。

他能完成吗?能独立完成吗?当然很多学生不能完成,更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更有意思的是,学生若不交作业,得被老师罚抄几遍作业,若抄袭别人的作业,得被罚抄更多遍作业。

这样学生的学业负担就被人为地增加,还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

这样一来,这些原本已经对学习感到害怕的学生就只好对学习“敬而远之”了。

所以我们对由此引发的大面积的厌学以及学生仇恨教师和学校的现象便不足为怪了。

由此可见师本教育模式的致命伤是教师一厢情愿对知识的撕裂和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撕裂,它在客观上严重抑制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无限人为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造成学习效率极其低下,抑制了人的生命机能的整体提高。

勤能补拙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师本教育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强调训练的作用,而忽视了感悟的作用。

因为训练是有形的,易操作的,可量化的。

而感悟是隐形的,难量化的。

因而在评价督促方面师本教育模式更热衷于训练而忽视了感悟。

更是由于人们对中考和高考这两次选拔性考试的片面理解,人们总是认为这中考和高考就是人生的终极,这两次大考是由平时若干次“小考”的机械堆砌。

所以师本教育模式的评价督促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表现方式主要为表扬与批评,是对考得好的进行表扬,对考得差的进行批评。

久而久之,考得好的认为自己理所当然,他孤立、保守,自我封闭。

他和其他同学渐行渐远,他抱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信条,于是乎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就成为他独家专列,他不愿同别人分享,也没法同别人分享。

由于这种评价督促方式具有的阶段性,密集性和功利性,所以它对那些处于“渐悟”过程中的学生以致命伤害。

它没给这些学生跟进的时间和空间,没给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以成败论英雄,没有保护学生思维方面的形象。

所以郭思乐教授说,我们有很多学生其实是被老师奚落、讽刺成差生的。

更可怕的是考差了,老师认为训练不够,题做少了,所以便大搞题海战术。

甚至让学生抄试卷、背试卷的现象,也频频发生。

上周某班黑板上赫然写着“背化学试卷,否则抄100遍”的规定。

为了使得评价督促功能越来越强有力,评价变得越来越密集,犹如养鸡场的老板整天想着称鸡,而不是喂鸡一样,试想,小鸡整天不断被抓起来称,弄得鸡犬不宁,鸡飞狗跳,小鸡怎能健康地成长呢?生本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本体,为中心的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强调对学生自我能动性的高度尊重和依靠,对学生精神生命独立性的肯定。

强调教师职能与学生本性的内在统一,这确立了师生双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平等、互助、相互合作的基本关系。

这更象助产婆和产妇的关系,助产婆是为产妇生小孩服务的,生本教育模式中强调教师的主要职能是为学生学习创造恰当的学习条件,帮助学生感悟内化知识的。

表现为学生在老师科学、规范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学习,老师是服务者,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被服务的对象。

生本教育模式依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以感悟与训练相结合为主,旨在保持感悟,保持浓浓的学习兴趣,沿着|整体——意义——自主——创新“的路线前进,实现思维胚胎发育式的发展。

生本教育模式以学生为本体,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这好象教师不是在拉车,而是用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动力系统,让车子自行运动一样。

它体现了教育的根本意义,符合教育规律,师本教育模式以其表面上的、短期的高效和掩盖了它长期和实质上的低效率,而生本教育模式恰好相反,它在短期和表面上可能被认为是效率不太高的,但从长期和实质上来讲是高效的。

生本教育它大大提高了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促进了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现代社会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量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

教师作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信息源的地位已不复存在。

知识经济社会需要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个性发展已成为社会需求,成为个人需要,人们对于学生的主体性、潜能和创造本质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人们发现,教育只能是也只有是为学生自己设计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从评价、督促上来看,生本教育模式实行辩证的,更为综合的、宽容与严格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它注重了过程的、内在的和学生相互的促进与激励。

如果说师本教育模式的评价具有明显的企业特征;那生本教育模式的评价督促就具有高度的人性化,生本教育模式允许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多次反复、认识多次完成,允许“渐悟“。

这一做法保护了学生思维方面的形象,以致于处于渐悟中的学生不被讽刺、奚落成真正的差生,为他们”大器晚成“保留了时间和空间。

对那些优秀的学习小组和个人,我们可采用和老师一起共进午餐,或与年级组长合合影或周末一起郊游等更为温和与人性化的评价督促。

淡化平时考试和减少考试次数,甚至几年不考试,这是生本教育模式的评价机制,展现给我们最为直观的印象。

这好象那个养鸡场的老板,某天突然醒悟了,他不再天天去称小鸡,而是静下心来研究鸡的习性,认真去养小鸡,让小鸡安静地觅食,让小鸡互相激励着,学习着去觅食,这样小鸡当然会健康地成长。

印度哲学家奥修说过,当鞋适合脚的时候,脚就把鞋忘了,脚就会忘我地走路。

同样道理,当我们的评价机制适合学生学习的时候,学习这只脚就会忘我地学习,全情地投入学习,从而呈现一派良好的学习生态。

2、德育生成和评价督促不一样师本教育模式的德育和教学是割裂、分离、有形的,这种德育生成靠外加灌溉、标语、说教式的。

什么是好的,什么不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我们是用标语和口号来展现,用规矩、制度来约束,用谆谆教诲的说教来实施,用奖惩、甚至体罚来规范。

事实证明这种外加、有形的德育是学生很难接受的,所以经常出现学生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现象。

而生本教育则不同,生本教育的德育注重了情感、体验和内化生成,强调耳濡目染,是自我扎根在心里的。

与师本教育的德育相比,生本教育的德育它缩小了规定性,扩大了选择性。

在我们创设的各种情境和活动中,学生进行自我的选择和体验,由此产生人格的道德的感悟,便内化生成自身美好的德行。

在生本教育模式中学生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建树是统一的,是有机结合的。

我们前置小研究,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小组学习中,形成了学生团结合作、协作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发挥群体智慧以及尊重群体智慧的意识,小组学习还有利于形成学生科学决策,民主议事,集中办事的思想;小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别人的优点,同时也对照了自身的不是。

其间没有批评与惩罚,只有自知之明的真心感悟。

由此达到了学习和德育的共生与共赢。

在班级群学阶段,再次熏陶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而这一切都是无声的,无形的,悄无声息的一种内化生成,就像是发酵一样,我们把一切都交给时间、过程,其结果一定是美味的。

更像是奥修说的鞋和脚一样,只要我们将鞋设计来适合脚的时候,脚就会忘记鞋,脚就会忘我地生成和行走。

所以郭思乐教授说生本教育是不会有批评的,也不该有批评的,更没有体罚的。

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活动之间,学生与环境之间正相互促进与激励,美好德行悄然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