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一、女娲补天往古⑴之时,四极⑵废,九州⑶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⑷。
火爁làn焱yàn⑸而不灭,水浩溔yǎo⑹而不息。
猛兽食颛zhuān民⑺,鸷zhì鸟⑻攫jué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jì州⑼,积芦灰以止淫水⑽。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hé,冀州平⑾,狡[jiǎo虫死,颛zhuān民生⑿。
注释:⑴往古:很远的古代。
⑵四极:天的四边。
远古时人错误地认为天的四边都有柱子支撑着。
⑶九州:泛指中国的土地。
⑷这两句说:天不能完整地笼罩大地,地不能周全地承受万物。
兼,合拢。
覆,覆盖。
⑸爁焱:大火燃烧的样子。
焱,火花。
⑹浩溔:水势浩大。
⑺颛民:善良的人民。
⑻鸷鸟:凶猛的大鸟。
攫:用爪抓取。
⑼远古人类认为水灾与龙作怪有关,故女娲杀黑龙以拯救冀州。
冀州,古九州之一,这里泛指中原地带。
⑽淫水:泛滥的洪水。
⑾这四句话说:苍天修补起来了,天的四边扶正了,洪水涸竭了,中原平定了。
涸,干枯;平,平定、安定。
⑿生:得以生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天不兼覆.,地不周载()(2)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3)断.鳖足以立四极()(4)狡虫死,颛民生.()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以”与“杀黑龙以济翼州”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策之不以其道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用短文中的信息填空。
这则神话选自《淮南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远古人类为改变生活环境而进行的无畏斗争。
以女娲为例,她面对险恶环境,英勇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人类祖先与天地奋战的雄伟气魄和创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4.传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这个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一)(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翻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译: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译: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五)浦阳郑君仲辨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徐以杓酌油沥之B.不速治,且能伤身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六)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A.老马之智可用也: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七)项籍者,下相人也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1.用/给下面文字加划分节奏停顿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2.解释加点词语.略知其意()梁以此奇籍()3.翻译句子.毋妄言,族矣.4.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5.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南宋词人李清照曾作诗怀念他,请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写出与之有关的一个成语(八)晏子谏杀烛邹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注释]: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 yi〕,将绳子系在箭上射.⒈请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①景公好弋②诏吏杀之③使烛邹主鸟④寡人闻命矣⒉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①使烛邹主鸟()A 掌管 B主持 C主要的②而亡之()A 同“无”,没有 B丢失,逃掉 C灭亡③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A查点 B计算 C 列举⒊翻译下列句子.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⒋本文的题目是“ 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的(九)鲁人身善织屦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2.翻译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十)今者臣来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注①大行:远行. ②方:正.1、翻译文中划线的“君之楚,将奚为北面”这个句子.(2分)2、“此数者愈善”句中“此数者”指的是:上文的大意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3、上面短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3分)(十一)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译文: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译文: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十二)鲁国之法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选自冯梦龙着智囊)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十三)张姓者,偶行溪谷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蒲松龄螳螂捕蛇)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ɡǔ):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闻崖上有声甚厉(2)渐近临之(3)久之,蛇竟死(4)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5)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1)之①反侧倾跌之状②蛇复昂首待之(2)以①以刺刀握其首②以首俯地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然审视殊无所见. 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十四)细柳营(十五)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十六)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十七))(十八)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十九)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二十)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二十一)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二十二)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二十三)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二十四)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二十五)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二十六)(二十七)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二十八)答:(十五)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①.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②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③.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④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⑤,甚众.恺惆然⑥自失.(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②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③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④条干:枝条树干.⑤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⑥惘然:失意的样子.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1) 并穷( ) 绮丽 (2) 尝以( )一珊瑚树(3)世罕其比()2.回答下列问题(1) 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答:①②(2) 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4) 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5) 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十六)董行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选自太平广记)1.根据故事情节,请你给董行成起一个恰当的绰号:2.请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董行成这次“策贼”的依据.3.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提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十七)九方皋相马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①"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②.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千里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缨薪菜③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日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④."使人往取之,⑤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列子·说符注释①形容筋骨:形,指形体;容,指状貌.形容筋骨是名词性并列短语作动词"相"的状语.②绝尘弭辙:形容天下之马(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弭,消除.③担缮薪菜:扛东西打柴草.绳索;担缮,指用绳索背负东西.菜,通"采",薪菜,即打柴草.④牝而黄:黄色母马.牝,雌性的鸟兽.⑤牡而骊,纯黑色的雄马.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A子之年长矣.子:年: B 伯乐对曰. 对:C 三日而反. 反:D 穆公不说. 说:E色物牝牡尚弗能知. 尚:弗:F 伯乐喟然太息.喟然:太息: G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遗:H马至,果天下之马也.至:果:2.说明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A 臣之子皆下才也〔〕B 穆公见之〔〕C 已得之矣〔〕D 召伯乐而谓之曰〔〕E 又何马之能知也〔〕3.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A 臣有所与共担缨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B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4.九方皋相马的特点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十八)训俭示康司马光参政鲁公①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②,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③."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④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⑤.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注释①参政鲁公:参知政事(副宰相)鲁宗道.②清望官:清廉有名望的官职.③觞(sh6ng)之:备酒招待客人.觞,酒杯,这里用为动词,意为进酒劝饮.④张文节:张知白,宋真宗、仁宗时的宰相,谥文节.⑤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自定的生活标准像原来任河阳掌书记的时候.⑥公孙布被之讥:汉代的公孙弘为人阴险,把俸禄都用来养宾客,自己很俭省,用的被子是用布制的.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真宗遣使急召之.使:(2)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既:实:对:(3)故就酒家觞之.故:就:(4)上以无隐,益重之.上:以:益:(5)所亲或规之.所亲:或:(6)公宜少从众.宜:少:从:(7)举锦衣玉食,何患不能举:患:(8)不能顿俭,必致失所.顿:致:失所:(9)岂庸人所及哉及:2.找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与例句一致的,分别填入例句后的括号内.例1: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例2: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 )A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B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C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D 游人虽未盛,然……亦时时有.E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F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G风力虽尚劲,徒步则汗出浃背.3.这段话共15句,用"∣"表示大层次,用"‖"表示小层次,在下图中画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4.这段话的论点是().A 家人不能顿俭,必致失所B 公宜少从众C由俭人奢易,由奢入俭难 D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5.这段话用了几个论据属什么类型的论据摘录文中关键词语概括论据(各不超过七个字).(十九)仲永之通悟[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伤仲永)[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释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①卒之为众人卒: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至: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④终无济于天下济: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甲文:乙文:(二十)公孙仪相鲁而嗜鱼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枉于法,则免于相免:避免.B 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尽:都.C 其弟子谏曰…… 谏:下对上规劝.D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唯:正因为.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公孙仪什么样的思想性格(二一)李将军[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①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②.”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注释①即:如果.②用坚其意: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猜想,指让胡人相信李广是来诱敌的.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1)广家世世受射( ) (2)因复更射之( )(3)吾去大军数十里( ) (4)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2.结合所学过的课文李广中的语句“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揣摩乙文画线句中“陈”的意思并加以解释.。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27篇:1-9篇(共40张PPT)人教部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二)西湖七月半 吾辈始舣舟①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 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②,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 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座。韵友③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④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 拘人,清梦甚惬。 【注释】①舣(yǐ)舟:将船向岸边靠拢。②靧(huì)面:洗脸。③ 韵友:风雅的朋友。④竹肉:竹,指箫、笛等竹制管乐器;肉,歌喉。
(2)尝月下戏(玩耍)
(3)人语之曰(对……说)
(4)当极明邪(亮)
(5)不然(这样)
(6)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解析】A.才;B.重新/又;C.到/达到极点;D.安放/安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二、范文正正直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②悴:忧;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⑥而:你;⑦俾:使;⑧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文言知识说“辞”;“辞”是个多义词;一、指“推辞”;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二、指“告别”;木兰诗:“言词”、“文词”;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为文辞只要通顺就可以了;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游②方③以④成立2、翻译:①会术者病笃②内文正怀中3、这件事说明范仲淹三王安国直言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加政事,闲日因新闻记者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注释①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②参加政事:职官名称,相当于副宰相;③晏元献:即晏殊,字元献;④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⑤馆职:职官名称,负责书籍编校;⑥放郑声:排斥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臣;”郑声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被当时人认为不正派的音乐;文化常识“王荆公”及其他;王荆公即北宋着名政治家王安石,因为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这种把人的姓名与封号连用的称谓在古人中十分多见;如唐朝的大书法家颜真卿鲁国公,故世称颜鲁公;又,北宋宰相丁谓,封晋国公,世称丁晋国公或丁晋公;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尔②遽③正色2、翻译:①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②况自为之乎③不若远佞人也四海瑞清廉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家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注释①都御史: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②刚峰海公:即海瑞,字汝贤,号刚峰;③宦囊:做官的俸禄;④金:银子;⑤葛布一端:麻布两丈;文化常识“户部”及其他;明、清时期,中央设六部;上文所说的“户部”是负责税收、钱粮及户籍的部门;又,上文所说“王司寇凤洲”即王凤洲,他是“刑事部”负责人,刑部主管司法、监狱等;“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及科举考试;“兵部”主管军事;“礼部”主管外交事务及祭典等;“工部”主管建筑、河道等;各部的负责人称尚书;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卒婚②宦③惟④而已2、翻译: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3、选择:“不立党”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不结伙;②不建立党派;③没有朋友;4、理解: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句子回答;五吕蒙正不记人过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注释①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②朝士:朝中官僚;③参政:此指做参知政事;④罢朝:结束朝会;文化常识“参知政事”及其他;北宋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历代中央行政负责人的名称多有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行政长官叫“相”或“国相”;秦朝,汉朝叫“丞相”;唐朝称“中书令”;宋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叫“参知政事”;明、清时代叫“内阁大学士”,以上仅是简要的说法,并不全面;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过②是③佯④遽⑤犹⑥复2、翻译:悔不穷问六梁鸿尚节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毕,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乃寻访烧者,问所失财物,悉推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因为执勤不解;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还其豕,鸿不受;注释①梁鸿:东汉人;②毕:此指读书结束;③上林苑:古宫名园,在河南洛阳市东;④耆老:老人;耆,老;文言知识说“尚”;“尚”解作“尚且”、“还”,这是古今相同的;上文“梁鸿家贫而尚节”中的“尚”,指“推崇”,句意为梁鸿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节操;所谓“尚文”、“尚武”,即指重视文、重视武;“尚”还指“”夸耀、“自负”,如“君子不尚其功”,意为有道德的人不自己夸耀功劳;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豕②他③恒④让2、翻译:①曾误遗火②悉推豕偿之③愿以身居作④称鸿长者答案:一王安石待客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二范文正正直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他③放在范仲淹怀里内,同“纳”;3.之当以之还汝;4.不自私,不贪利,为人正直;三王安国直言1.①同“耳”,罢了②立刻③表情严肃2.①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吗②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③还不如远离花言巧语的人④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四海瑞清廉1.①死②做官③只有④罢了2.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3.①4.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五吕蒙正不记人过1.①过失②这③假装④立刻⑤还是⑥再2.懊悔没有彻底追问;3.①吕蒙正②朝士③这件事④同列⑤朝士的姓名;六梁鸿尚节1.①猪②别的③常、一般的④批评2.①只等候元军到达湖州城②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3.①指代“我”②同“现”③拜见④指代“我”;4.假的,伪态;先一日出城迎拜北军矣;一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果品蔬菜类的菜都没有准备,萧氏心里就有些责怪王安石了;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很娇生惯养,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十分羞愧地回去了;二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游乐;适逢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三王安国性格正直,嫉恶如仇;王荆公一开始职务为副宰相,闲暇的时候因为阅读晏元献公描写爱情的词而笑着说:“做宰相的怎能作这种小志气的词” 平甫回答:“晏元献公也只是偶尔因为得意之事而这样,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吗”当时吕惠卿作为馆职也坐在一旁,立刻说到:“为政的人连不正派的言词都要排斥,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平甫表情严肃地说:“排斥不正经言词,还不如远离小人;” 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四都御史海瑞,在官舍死了;跟他一起在南京做官的同乡的人,只有在户部做事的苏怀民一人;苏怀民检查清点他做官的俸禄,竹箱子里有八两银子,麻布两丈,几件旧衣服罢了;这样的都御史又有几个王凤洲评价他说:“不怕死,不爱钱,不结伙;”这九个字概括了海瑞的生平;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五吕蒙正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错;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来参政啊”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与他同行的人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他们;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行的人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所有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六梁鸿虽然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礼节,广泛阅读书本,没有不通晓的事情;并且他不死记硬背章句;读完书,就到上林苑放猪,曾经不小心留下火种,蔓延到别人的房屋;梁鸿就寻访被烧到的人家,问他损失的财物,用自己全部的猪作赔偿还给房屋主人;但房屋主人还认为得到的补偿很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富,愿意让自己留下做事;”主人同意了;梁鸿于是勤奋做工,从早到晚从不松懈;邻家老人们见梁鸿不是一般人,于是就一同责备批评那家主人,并且称赞梁鸿是忠厚的人;因此,主人开始敬佩梁鸿,把猪还给他,梁鸿没有接受;。
七年级语文课外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课外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七年级语文课外必背古诗词文言文》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1. 《滕王阁序》(节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12.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背诵,从中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杯弓蛇影乐广①尝有亲客,久阔②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③听事④壁上有角,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乐(yuè)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南阳附近)人。
②久阔:久别不见。
阔,阔别,离别,疏远。
③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④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乐广尝有亲客尝:曾经(2)广问其故故:原因(3)既饮而疾疾:生病(4)沉疴顿愈愈:治愈,恢复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乐广猜想杯中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示例]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就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或:凡事应作调查研究,千万不要见到一点行迹就疑神疑鬼。
)附参考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河南厅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疑团突然解开,久治不愈的病顿时好了。
(二)按图索骥伯乐《相马经》有“隆颡①跌日②蹄如累麴③”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初一语文10篇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一语文10篇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1.赵襄主学御原文: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2.老马识途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3.穿井得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4.南辕北辙原文: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初中语文必考的1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叙事随笔类(一)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鲁有俭啬者,瓦鬲①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②,以进孔子。
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③之馈。
子路曰:“瓦甂④,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⑤,以其食厚而我思焉。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
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
”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⑥。
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注释:①瓦鬲:古代陶制的炊器。
三足,形似鼎而无耳。
②土型之器:瓦器。
③大牢: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做“大牢”。
④瓦甂(biān):古代陶制的扁形盆类器物。
⑤厚:丰厚,富贵,后一句中的“厚”为醇厚,味浓。
⑥享祭:祭祀。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3处)(2分)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食之自谓其美谓:⑵如受大牢之馈馈:⑶孔子之楚之:⑷恶有受仁人之馈恶: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⑴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⑵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4.鲁人送的食物很普通,孔子为什么非常高兴?楚人进献的只是一条鱼,孔子为什么却拿来祭祀呢?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
(3分)5.学习本文后,谈一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2分)答案1.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断句时先大致翻译,再考虑句式,前后两个句子都是分项对举。
2.⑴认为⑵馈赠⑶去,到⑷怎么3.⑴瓦甂,是简陋的器皿,煮的食物也是很普通,夫子您为什么如此高兴呢?”⑵于是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这条鱼,让弟子们把室内打扫干净,准备用它来祭祀【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郭常青语文在线(课外文言文短篇精选)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3篇1.课外文言文短篇精选子鱼论战左丘明〔先秦〕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
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译文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
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不可,这样做是得不到宽恕的。
”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
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
宋襄公说:“还不行。
”(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
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
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
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
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
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文言文有《木兰诗》、《卖油翁》、《陋室铭》、《爱莲说》等。
1.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2. 《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讲述了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艺以及给人们的启示。
3.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4. 《爱莲说》是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的作品,以莲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高洁的情操。
这些文言文都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重要篇目,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00708145707)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请君入瓮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②,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③,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⑤罪。
(选自《朝野佥载·周兴》)【注释】①鞫(jú):审讯,审问。
②推事对食:一边讨论案件,一边相对饮酒。
③瓮:坛子。
④内状:官内递出的状辞。
⑤伏:通“服”,承认。
【阅读提示】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有两个人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
他们利用惨无人道的刑罚,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选文写酷吏来俊臣审讯另一个酷吏周兴谋反案,生动地诠释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自主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正在)B. 囚多不承.(承担)C. 此甚易.耳(容易)D. 以炭四周炙.之(烘烤)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2)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3.“火围如兴法”一句中“兴法”的步骤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请君入瓮”的故事,揭露了酷吏的残忍,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这则成语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二抱薪救火四年,秦破我①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②。
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
苏代③谓魏王曰:“欲玺④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
今王使欲地者制玺⑤,使欲玺者制地⑥,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
且夫以地事⑦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王曰:“是则然也。
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
”(选自《史记·魏世家》) 【注释】①我:文中指魏国。
②芒卯:人名,魏国的将军。
③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有名的说客。
④欲玺:想要升官。
⑤使欲地者制玺: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握官位。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已成为考试七年级语文阅读考查的必考内容,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1(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阅读训练】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译文: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阅读训练】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①啖粥而读音:义:②辄以水沃面音:义:③食不给音: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①②③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患记问不若人②迨能倍诵乃止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 用力多者收功远.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 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2. 翻译句子.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阅读训练】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只有剩骨B.满坐寂然C.坐佛膝上D.可爱者甚蕃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必以分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以刀劈狼首5.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2(七)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2. 翻译划线的句子.译文: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A B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译文】我幼年时候,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到时归还.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抄写完,立刻送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所以能够读了许多书.到了成年,更羡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又恐怕没有大师、名人来开导自己,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辈是德高望重的人,学生挤满屋子,他说话态度从没有流露一点客气.我(毕恭毕敬地)站着侍候在先辈的左右,向他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弯着腰,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遭到了斥责,态度越发恭敬,礼节越发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向他请教问题.所以我虽然很愚笨,还是得了知识,增长了见闻.【阅读训练】1.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A. 无从致书以观B.计日以还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俯身倾耳以请2.翻译下列句子: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3. 回答下列的问题.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4. 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答:(九)师旷论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一0)程门立雪《宋史》【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阅读训练】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2.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答:(一一)凿壁借光《西京杂记》【原文】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 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何以战D.必以分人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用四字短语作答)(一二)七录《明史·张溥传》【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A,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C.情不能自已D.扁鹊已逃秦矣3.翻译句子.①如是者六七始已译文: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译文: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5. 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名言回答)(一三)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译文: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3(一四)李生论善学者【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阅读训练】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①吾悉能志之音义②李生说之曰音义③不应而还音义④迨年事蹉跎音义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C.吾悉能志之D.才美不外见3.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句: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C.故为之说D.桓侯故使人问之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答:(一五)问说《孟涂文集》【原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非学无以致疑②而或不达于事③非问无以广识④舍问,其奚决焉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C.人不知而不愠D.面山而居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译文: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答:(一六)教学相长(节选)《札记》【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阅读训练】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学相长( )③虽有至道(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 翻译句子.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故曰:教学相长也②译文: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一七)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 辞以军中多务B.以残年余力C.或以为亡D.以刀劈狼首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3. 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成语:4. 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一八)颜回好学《史记》【原文】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阅读训练】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发尽白,蚤死②今也则亡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孔子哭之恸②门人益亲③弟子孰为好学④不贰过3. 翻译下面的句子.“不迁怒,不贰过.”译文:4.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答:(一九)邴原泣学《初潭集》【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凡得学者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吾徒相教④徒以有先生也2. 翻译句子.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译文: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译文: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译文:3.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一语文课外古文阅读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产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阅读练习】1、选出以下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R教以书字书:写G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R太夫人教子有方G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以下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2〕唯读书是务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4、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5、译以下句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三、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解释文段中划横线的词语.①蜀之鄙有二僧:②吾欲之南海: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④子何te而往9、译划横线的语句.io、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_ 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______________四、日攘一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11、解释划横的字:1、是非君子之道()()2、以待来年然后已()12、译下面句子:(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2)是非君子之道.⑶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五、睹雁烹燔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那么烹.〞其弟争曰:“宜燔.〞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那么凌空远矣.13、解释划横线的词.(1)将援引射之()(2)宜燔()(3)烹燔半焉()(4)已而索雁()1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已而索雁,那么凌空远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产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究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答复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 怎么样〞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译文: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做法.〞他答复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译文:以前有个人看见雕雁在天上飞,想挽弓将它们射下来,说:“〔要是〕射下来了就煮来吃.〞这人的弟弟争辩道:“停在地面时猎取的雁适合煮来吃,飞翔时射下来的雁适合烤来吃.〞两个人就这样争吵不休,便去请社伯评理,社伯让他们把雁剖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于是他们再去找雁,但是雁已经凌空飞走很远了.1、C2、D2、多读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于读书.4.〔1〕d S量〔长短〕〔2〕 dU尺寸尺码〔3〕 dU尺寸尺码5.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6.这那么寓言挖苦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7.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至IJ、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8.①边境.②到.③反而.④所以.9.您凭借什么到〔南海〕10.比照,立志.11〔这〕〔做法〕2、〔停止〕12: 〔1〕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13〕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14、牵引应当烧寻找15、过了一会儿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向高空飞远.16、三个人都不正确.由于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机.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阅读练习】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S〕年老的妇人.[杵]〔chu〕棒槌.[卒业]完成学业【阅读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2、解释以下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3、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央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练习】一、解释加点字:1、是非君子之道〔〕〔〕2、以待来年然后已〔〕二、译下面句子〔4分〕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非君子之道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抱歉.【阅读练习】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①书遂大进〔终于〕②平生于书〔对于〕③或答人简札〔有时〕〔书信〕5.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满足.6.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央答: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二、铁杵磨针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方:〔正〕欲〔想要〕还:〔回去〕2、解释以下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老妪〕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3、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央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日攘一鸡一、解释加点字:1、是非君子之道〔这〕〔做法〕2、以待来年然后已〔停止〕二、译下面句子〔4分〕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2、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这不是君子的行为.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译文: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薛谭学讴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未穷青之技〔学尽〕②秦青弗止〔不〕③响遏行云〔遏止〕2.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抱歉,并且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初一语文古文练习〔一〕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徙衽〔r出〕:移动卧席.④濡〔r耳:沾湿.⑤逾:同“愈〞,更加.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者〔〕以〔〕从〔〕及〔〕患〔〕2.用现代汉语译句子.复徙衽以从阴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什么地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那么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二〕眉、眼、口、鼻四者,毕〔都〕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 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假设然,那么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假设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炜?醉翁谈录?〕[注释]①神:灵性.②厮:相互.5.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故吾位居汝上〔〕我假设居眼鼻之下〔〕6.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7.请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尔何能,而位居吾上译文:8.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三〕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 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9.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10.用现代汉语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11.简做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那么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内容:启示:〔四〕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那么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12、译句子六一,何谓也13、“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14、欧阳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的用意是什么〔五〕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 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 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11〕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④王猛:人名.⑤太后:符坚的伯母.⑥豪横:恃强横暴.⑦收:拘捕.⑧报:答复.⑨同志:志趣相同.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 〔11〕刑免:判罪免官.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秦王坚自河东还1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自河东还〔〕〔2〕为百姓患〔〕〔3〕坚驰使赦之〔〕17.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18.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19.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答复.20.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六〕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注释:①质:做人质. ②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21.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王信之乎〔〕庞恭从邯郸反〔〕22.你从“三人成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七〕?鹤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鹅啄其肉,蚌合而其喙.鹤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鹤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鹤.‘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群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2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方〔〕雨〔〕故〔〕愿〔〕舍〔〕并〔〕为〔〕乃〔〕24.译句子渔者得而并禽之25.这那么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八〕阮裕焚车阮光禄①在刽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阮〔ru①〕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刽〔shcn〕:地名,在浙江蛛县. ③何 ...... 为:干什么.2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而〔〕皆〔〕闻之〔〕遂〔〕27.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译下面句子.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28.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九〕窃糟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注释方:酒方.仕:做官.29.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3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为〔〕以〔〕之〔〕是〔〕31.本文挖苦了怎样一类人1、的人用来跟随等到担忧2、又移动卧席,来跟随树阴3、死搬教条,不知变通4、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5、所以如果6、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7、你有什么能耐,位置却处在我上面8、例如: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水平,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9、就离开等到长大10、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11、〔1〕表达了孟母三迁的故事.〔2〕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12、六一,为什么这样说13、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14、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15、秦王坚/自河东还16、〔1〕做、担任〔2〕祸患〔3〕集市17、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18、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患.19、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20 〔评价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等,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例如: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等〕21、距离同“返〞,返回22、“谣言重复屡次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或“不要轻信谣言〞等,意思接近即可.23、正,刚下雨所以希望放弃一齐成为于是,就24、打鱼的人见到了就把它们一起抓住了25、两者相持不下,就会让第三者得利.必要的时候要懂得退让.26、却都指有人不敢借车于是就27、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28、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29、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30、酿造用指所谓“中山之酒〞这31、挖苦了自以为是的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部分课外文言文翻译
《论语》七则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
”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子曰:饭①疏食②,饮水,曲肱而枕③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睡觉的时候弯曲这胳膊当枕头用,在这里边也是有乐趣的,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裕和显贵,在我看来如浮云一般。
”4.子曰: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祈不求,何用不臧。
”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译: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
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5.子贡问为仁。
子曰: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
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侍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6.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
”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
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②,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①适:到……去。
②味败:品味败坏。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2)愚人食盐不已.()2.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释盗遗布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3.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翻译)(一)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C、是.欺之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不.尔/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不学无术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闻.准入相/闻.之于宋君B、咏将去./去.后乃至C、准莫谕其意./意.与日去D、归取其传.读之/传.不习乎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三)列子学射【身】修养自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中.矣/一狼洞其中.B、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兄子.胡儿C、弗知.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退而习之./久之.,目似瞑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3、关尹子让列子“守而勿失”的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A、妻常之.田/夫君子之.行B、家以.农亩为业/静以.修身C、时.天暴雨/年与时.驰D、乃省./吾日三省.吾身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七年级语文文言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我们的思想认识、民族情感。
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2(一)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徙衽(rěn):移动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者( ) 以( ) 从( ) 及 ( )患(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衽以从阴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什么地方?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二)眉、眼、口、鼻四者,毕(都)有神①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故吾位居汝上( ) 我若居眼鼻之下( )6.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7.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尔何能,而位居吾上?译文:8.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3-4(三)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一)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③谄:奉承拍马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 ②然而不听( )③多言有益乎()④时夜而鸣()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②不合其耳也(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加点字:(1)会有土寇()几为所擒()古人岂欺我哉()惟此六字()1、解释下列加线字;(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例句:自鲁之齐(到,往。
动词)A、乌封人跪而食之(他,代管仲。
代词)B、如子之言(的,助词)C、我且贤之用(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D、辍耕之垄上(到,往。
动词))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尤:格外,十分。
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⑤或:有时。
⑥已:止,停止。
⑦蒇(chǎn):完成。
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1、解释加点的斜体字2、翻译句子。
3.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
②咨嗟:叹息。
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 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节:树的枝于 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说:同“悦”。 • 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 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 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 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 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 白绝不能终止; •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 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 绝不能终止。
•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 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 •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果真能够实行这种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 也一定会聪明起来,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 定会坚强起来。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之。 • 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 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 行。 •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 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 不能终止;
•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 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 绝不能终止; •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 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 道理绝不能终止;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 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 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 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 强。
之:指问的对象。 问:这里指求教。 思:思考。 辨:辨别。 笃:切实地;坚定。 行:行动,做;实行。 弗:通“不”,表示否定。 措:搁置,终止。 审:仔细。 道:做到。 慎:慎重。
•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 《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 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 思吧。
•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 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功:效果。 庸:功劳 •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 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 教导有方。 •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 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 己的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
•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 • 1.失:毛病,缺点 • 学生有四种过失,当老师的必须要知 道。
• 人之学也,或②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 失则易④,或失则止⑤,此四者,心之莫 同也⑥。 • 或:有的人/有的 失则多:失之于学得过多。 易:简单 止:停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 人,故退之。” • 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 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 束他。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 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 •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 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课外文言文
•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 就行动起来呢?” •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 • 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 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 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 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 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 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
• 人的学习,有的人过失在于学得过多而不 去思考,有的人过失在于学得过少,有的 人过失是把学习看的太容易,有的人过失 是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这四种过失,心 理各有不同
•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救:纠正 长:用作动词,发扬(他 们的长处) 善:长处 而:连词,表 顺承。 者:......的人 (教育者)了解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 样以后才能纠正他们的过失。教育的 目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 纠正他们的过失。
•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 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 之道也。 • 从容:同“舂容”,即撞钟。 • 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 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 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 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 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