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字幕翻译的归化及异化
《你好,李焕英》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你好,李焕英》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52aa26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f.png)
《你好,李焕英》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多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中,《你好,李焕英》作为2021年中国新年档的爆款电影,以其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表演受到了宽广观众的喜爱。
然而,在将电影引入国际市场时,字幕翻译成为了必不行少的一环。
本文将通过对的分析,以期探讨如何在跨文化沟通中实现最佳的传达效果。
所谓归化与异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面对文化差异时所实行的不同策略。
归化是指将源语文化转化为目标语文化,以便读者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表达的内容,实现与目标读者的文化共鸣。
异化则是指译者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不加删减地展示给目标读者,让其感受和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
在字幕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选择既与翻译标准有关,也与目标观众的接受程度有关。
在《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中,出现了许多充盈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例如春节、宴会、中医等。
这些文化元素对于国内观众而言或许是司空见惯的,但对于国外观众来说可能就显得陌生。
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选择实行何种翻译策略就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对于一些常见的文化元素,可以选择进行归化翻译。
比如将中国春节翻译为Chinese New Year,将中医翻译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这样的翻译策略能够让观众更容易理解所表达的内容,并且与观众的文化背景产生共鸣,有助于提供一个亲近的观影体验。
但这也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丢失原味,使得观众无法真正感受到原作中奇特的中国元素。
然而,对于一些特定的文化元素,可以选择进行异化翻译或者添加注释。
比如将宴会这个词翻译为banquet或者feast,而不是直接使用晚宴这一常见译法。
这样的翻译策略能够保留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并且激发观众对于不同文化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增加文化沟通的目标。
但这也可能增加观众的理解难度,使得观众在接受新颖感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阻碍。
在实际的字幕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往往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浅析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中国医生》为例
![浅析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中国医生》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55c1f2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7.png)
浅析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中国医生》为例浅析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中国医生》为例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在国内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尽管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形式,可以直接通过图像和声音向观众传递信息,但字幕翻译作为电影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2019年上映的电影《中国医生》为例,探讨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是两种常见的翻译方法。
归化翻译指的是将外语翻译为目标语言时,尽可能贴近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使译文更容易被目标语言群体接受和理解;而异化翻译则更强调原语言的风格和特点,保留原汁原味的表达方式,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原文所特有的文化氛围。
《中国医生》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中国援非医疗队在非洲执行任务的故事。
在该片的字幕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都能够体现出对原文内容的恰当表达。
首先,归化翻译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可体现在对电影标题和人名的翻译上。
归化翻译在这方面的特点是注重目标文化的语言习惯和审美趋势。
在《中国医生》的字幕翻译中,将电影标题直接翻译为中英双语的“中国医生/ Chinese Doctors”,既保留了原文的简约性和直观性,又便于国外观众快速理解电影的主题。
而在人名的翻译上,归化翻译则可体现在对非洲人名的音译上,例如将英文名字约翰翻译为“乔恩”,更符合国内观众对名字的习惯,同时也减少了语言障碍。
其次,在对话的翻译中,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应用也有所差异。
归化翻译注重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对话的内容,因此会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删减,省略部分重复和冗长的表达,以确保字幕的流畅度。
例如在电影中,当中国医生与非洲病人对话时,字幕翻译采用了比较简洁的方式,用直接的表达方式传递了对话的核心内容。
这种归化翻译的应用使得观众能够更容易理解对话的情节,获得对电影整体故事的连贯性认知。
影视字幕翻译论文:从中外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中分析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应用
![影视字幕翻译论文:从中外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中分析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27de50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e.png)
影视字幕翻译论文:从中外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中分析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应用影视字幕翻译论文:从中外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中分析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应用【中文摘要】在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影视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媒介,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跨文化交流的使命。
影视作品的译制和传播不仅为加强各国家之间的了解和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对普通百姓的社会生活以及价值观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是对两种翻译策略的称谓。
按照Schuttleworth和Cowie编写的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中给出的定义,归化是指译者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以尽可能减少译语读者对外语文本的生疏感的翻译策略;异化则指刻意打破语的规范而保留原文的某些异域语言特色的翻译策略。
为了处理好源语文化和文化的关系,在此过程中译者通常需要在两种基本翻译策略中做出选择。
本文通过对中外影视剧的分析来解读和探讨字幕翻译是如何运用这两种翻译策略的。
通过分析影视作品的具体翻译过程,作者得出结论,为了完成其具体翻译,在字幕翻译中应根据作者的意图、翻译的、文本类型以及读者因素等将归化与异化相结合运用。
本文在研究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影视翻译现象进行描述分析的过程中,选取恰当的实例加以解释或说明。
所选例子均经过认真思考和筛选,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避免主观和个人随感性的论述。
本研究中的实例为笔者本人在观看时根据屏幕下的中文或英文字幕如实记录而成,未经个人的改动,所选影视作品均来自官方机构正式发行或播出的译制作品。
本研究侧重对所采集的语料进行辨证性的分析和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比单凭感性抽取一些实例更具有说服力。
除了引言和结论部分,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章是文献综述部分。
这一章分为三小节。
第一节论述了影视翻译在国外的研究情况、成果及代表人物。
西方学者的研究起步较早,无论是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一些值得我国学者思考和借鉴的经验。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浅谈电影字幕翻译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浅谈电影字幕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452a21d6bd97f192279e967.png)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探讨电影字幕翻译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探讨电影字幕翻译[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层次也不断提高。
英文电影在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人们对电影字幕的翻译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影字幕的翻译是电影本身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电影字幕翻译也成为了翻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试从归化和异化两个角度探讨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
[关键词] 归化异化电影字幕翻译电影是一种具有大众性、广泛性和传播性,而且受众较多的文化形态。
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是人们了解其他文化的重要渠道。
由于语言差异,大部分观众只能通过字幕翻译才能从听觉上、视觉上个方位地把握外语电影的内容,欣赏其魅力。
影视翻译作为文学翻译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那么电影字幕翻译自然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英语电影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也涌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电影,Forest Gump 《阿甘正传》、KongFu Panda 《功夫熊猫》、Mu Lan 《花木兰》、Titanic《泰坦尼克号》等。
这些电影在中国同样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票房收入,那么这些电影之所以会这样成功,除了有丰富的电影情节和特效之外,精彩地道的字幕翻译也是它们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在谈电影字幕翻译具体策略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字幕翻译的特点。
一、字幕翻译的特点电影的字幕翻译与一般文学翻译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自身独特的个性。
电影是视觉和听觉等多方面综合的艺术形式,比一般的文学作品更形象、更生动。
但同时也因口型、肢体语等方面的因素,制约了电影字幕翻译。
电影字幕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或非文学翻译,李运兴教授在提到字幕的功能及文体特点时指出:字幕是闪现在屏幕上的文字,一现即逝,不像书本上的文字,可供读者前后参照。
而字幕是不可逆的,具有瞬时性,这种瞬时性要求电影中翻译的字幕,观众一遍就能看懂。
归化和异化在英文影视字幕翻译中的使用---《以饥饿游戏》为例
![归化和异化在英文影视字幕翻译中的使用---《以饥饿游戏》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4126f57bceb19e8b9f6ba93.png)
归化和异化在英文影视字幕翻译中的使用---《以饥饿游戏》为例T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Abstract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is a purposeful activity with a regular assignment to deliver the director’s intention by of fer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target audience in a specific culture. However, due to the constraints such as time and space constraints, the cultural-specific expressions and cultural vacancy, subtitle translation becomes quite complicated. This paper from a case-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s.This paper contains five parts.The first part serves as the introduction. It i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foreign movies in Chinese’ life and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translating film subtitles. A film translator must make full use of the proper translation strategy to let the audience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The second part is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nature and features of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and language and subtitle translation.Subtitle translation is the written translation of the spokenlanguage of a television program or film into the language of the viewing audience; the translated text usually appears in two lines atthe foot of the screen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dialogue or narrationgoing on in the source language.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two translation strategies: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Domestication refers to thetranslation strategy in which a transparent and fluent style is adoptedinorder to minimize the strangeness of the foreign text for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Foreignization designates the type of translation in which a target text "deliberately breaks target conventions by retaining something of the foreignness of the original".The fourth part relates to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to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contains many points such as religious expressions, expressions andideas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proverbs and fixed expressions, etc.The fif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In film translation practice,there is no domestication withoutsome degree of foreignization; by the same token, there is no foreignization without some degree of domestication.Key Words: subtitle translation; domestication; foreignization归化和异化在英文影视字幕翻译中的使用摘要电影字幕翻译是有目的的行为,旨在根据导演的意图,向处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观众最有效地传达最相关的信息,使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电影作品。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79faa7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d.png)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导语: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具有跨越国际的特点,因此其字幕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学中常用的两种翻译策略,它们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效果和影响。
一、归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归化翻译策略是指将源语言的文化特点、表达方式等尽量保留在目标语言中,使受众更容易理解并接受。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传达电影原作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1. 保留源语言元素的文化内涵电影是一种充满文化特点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许多源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元素。
以《功夫熊猫》中的“Dragon Warrior”(龙战士)为例,如果直译为“龙战士”,可能会使观众误解为龙和战士之间的角色,无法体现这个称号的特殊意义。
因此,在归化翻译策略下,字幕翻译可以根据具体语境将其翻译为“至尊宝”或“神龙大侠”等,更好地传达了“龙战士”这个称号所蕴含的神秘和尊贵。
2. 保持源语言情感及笑点的传达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形式,注重情感和喜剧元素的传达。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保持源语言中的情感及笑点,提升受众的观影体验。
以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为例,“In Zootopia, anyone can be anything!”(在动物城,每个人都能成为任何事!),这句台词传达了电影的核心主题。
在字幕翻译中,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可以将其翻译为“在疯狂动物城,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或“在动物城,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等,更好地传达了源语言中的情感和电影的主题。
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异化翻译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源语言的特色,而不向目标语言靠拢。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保留源语言的味道和情感色彩。
论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应用
![论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77dc8d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b.png)
论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应用论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应用导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文电影在中国的受众人数越来越庞大,因此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显得尤为重要。
在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都是常用的翻译策略。
本文将探讨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应用。
一、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是翻译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
归化是指将译文融入到目标语社会文化环境中,使其更加符合目标语观众的习惯和理解。
异化则是指将译文保留源语言文化特色,尽量不改变其风格和结构。
在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应用会影响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二、归化与异化的比较1. 语言选择:归化:在语言选择上,归化更倾向于使用目标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内容。
异化:异化则更注重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特色,不刻意迎合观众的理解需求。
2. 文化标识:归化:归化的汉译更注重突出源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共性,并将其融入到目标语社会的文化背景中。
异化:异化的汉译更注重保留源语文化的特点和独特性,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源语文化的魅力。
3. 口语化程度:归化:归化倾向于将电影对话的口语化程度调整至符合目标语言口语习惯,使观众更能融入电影情节。
异化:异化则更强调保留原文中的口语表达,将观众引入原文对话的氛围中。
三、归化与异化在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的应用在英文电影字幕汉译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汉译目的和需求,可以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
具体应用如下:1. 归化的应用:(1)选择与观众习惯相符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电影内容更易理解。
(2)调整电影对话的口语化程度,以便观众更好地投入电影情节。
(3)将电影中的文化元素进行转换,融入到目标语社会文化背景中,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2. 异化的应用:(1)保留原文中的特色词汇和表达方式,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源语文化的独特性。
(2)适当保留原文的语法结构和语言风格,不过分迎合观众的理解需求。
电影字幕翻译异化
![电影字幕翻译异化](https://img.taocdn.com/s3/m/985463c7172ded630b1cb6c5.png)
电影字幕翻译异化一、翻译的异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字幕翻译的异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女主人公莫尼卡向客人介绍她所做的饭时说:“Yeah,Ithinkwe’rereadyforourfirstcourse。
Ok,um,thesearerot—shrimpravioli,andcilantropandousauce,有人将此处的“ravioli”翻译成为云吞。
然而“ravioli”其实是指一种方形的意大利食品,内有馅。
而云吞是中国广东传统地方食品,如果这样翻译,很多的中国观众就会想,原来外国人也会做中国地方菜,这样既曲解了原意又不利于观众了解外国文化。
所以使用异化的翻译方式译为“意大利小方饺”就更为恰当。
《阿甘正传》是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一部好莱坞作品,曾一举获得1995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等六项桂冠。
该剧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片中语言贴近生活,政治、宗教等文化内涵丰富,许多对白被奉为经典而广为传颂:Forrest:LieutenantDan,whatareyoudoinghere?LieutenantDan:Well,thoughtI’dtryOU tmysealegs。
福雷斯:丹中尉,你来做什么?丹中尉:嗯,我想到海中施展拳脚。
剧中“sealeg”的含义是“不晕船”,此处译者没有直接使用归化的策略,将其译为“我想来看看我晕不晕船”,而是采用异化策略,保留了源语中“海”和“拳脚”的文化意象,这是符合人物个性的。
首先,丹中尉出身军人,言语中必然会有几分豪迈和张狂;其次,丹中尉在越战中失去双腿,强调他仍然有“脚”可施展,体现他不服输、敢与命运斗争的性格,为他最终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又如中国电影《功夫》中“洪家铁线拳”,采用异化策略译为“IronFistfromtheHungSchool”;“昆仑派的蛤蟆功”译为“theToadStyleofKwanLunSchool”:“虎行”译为“TigerStyle”。
归化异化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研究
![归化异化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63a5e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f.png)
归化异化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研究归化异化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研究近年来,电影作为人们重要的娱乐方式,已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交流的一大载体。
全球电影市场井喷式发展,各国优秀电影艺术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
而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字幕翻译在电影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字幕翻译面临的挑战却是多方面的,其中,归化异化视角成为了翻译研究的热点之一。
所谓归化,指的是翻译过程中将目标文化的习惯与喜好带入翻译,使之更好地适应目标观众的视角。
而异化,则是指尽可能保留原文的风格与特色,更加注重对原作品的尊重,以及让观众接触到原作品的文化风貌。
归化异化两种方案的抉择将决定观众对电影作品的语言及情感的获取程度。
以归化为主的字幕翻译注重迎合观众的习惯与喜好,把目标观众置于翻译的核心位置。
这种翻译方式注重将原文中的文化元素进行适当的替换、删减或调整,以符合目标观众的口味。
比如,将某国饮食文化中的特色食物替换成目标国家熟知的食物,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剧情与故事发展。
此种方式适用于内容与文化差异较大的影片翻译,可以有效地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扰。
然而,归化也可能破坏原作品的文化风格,削弱观众对于原作品文化魅力的理解与感受。
相对而言,以异化为主的字幕翻译更加追求原汁原味的翻译效果,致力于保持原文的特色与风格。
这种方式更加强调对原作品的尊重与还原度,使观众能够更真实地接触到源文化的精髓。
异化翻译在保留原作品文化元素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
然而,由于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差异,优秀原作品的效果在异化翻译中难以完全呈现,可能导致观众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不同。
在实际的字幕翻译过程中,归化异化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
翻译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翻译策略,以尽量符合目标观众的需求与欣赏水平。
有时,归化与异化的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在字幕翻译中,往往要面对把影片中的文化元素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便让目标观众更好地理解。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电影《活着》英语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的开题报告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电影《活着》英语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9a789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3.png)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电影《活着》英语字幕翻译中的
归化与异化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电影《活着》是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该电影涉及了中国文化、历史、社会和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并呈现了一种反映中国特有的人世悲剧的主题。
英语字幕翻译在电影传播和跨文化沟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对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加深文化交流与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论文通过分析电影《活着》英语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现象,研究其目的在于:
1.探究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影响,以及它们对传达电影信息和价值观念的作用。
2. 分析归化和异化的具体运用在电影翻译中的实践效果,从而探讨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传达信息和促进交流。
3. 通过研究电影《活着》英语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现象,探索如何在文化传播中兼顾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实现有效沟通。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对比研究方法。
首先对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归化、异化翻译策略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究归化和异化在电影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这种翻译策略对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最后,通过对比不同的翻译策略,分析归化和异化策略的优缺点,找到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策略的指导原则。
四、预期结果与意义
本论文将为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框架,强调文化传播在翻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电影《活着》英语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现象,探究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下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策略和途径,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https://img.taocdn.com/s3/m/af68d42fbed5b9f3f90f1ca4.png)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象征主义解读2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美剧的幽默3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阿甘正传》字幕翻译4 中英广告中的双关语探析5 A Probe into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Neologisms6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7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8 中西方婚礼文化对比9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10 图式理论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11 试究中国古诗词英译中的常用技巧—以《发如雪》为例12 论个人主义对美国英雄电影的影响13 A Study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in the High School14 The Name Translation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15 委婉语的适用性原则和策略16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17 《海的女儿》中安徒生的悲剧情结分析18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中英旅游文本的翻译19 American Individualism as Shown in Forrest Gump20 Heathcliff’s Pilgrim’s Passage21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托妮•莫里森《宠儿》22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2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4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25 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26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2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反映的人性创伤分析28 浅析《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之旅29 A Research on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CALL Environment30 模糊数词在英语习语中的构成形式及其修辞功能31 王尔德童话中的毁灭与拯救32 试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两个奴隶的性格和命运33 从体育舞蹈看中西方社会的审美文化差异34 中美广告语言文化异同研究35 商标翻译的本土化研究36 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37 浅析《雨中猫》中的猫和雨的象征意义38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39 从人格特质理论探析简爱的个人特质40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41 《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42 好莱坞电影中美国总统形象的演变和文化内涵43 肯克西《飞越疯人院》的女性主义批评44 商务英语信函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45 翻译呼啸山庄的感想(英译中)46 清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婚俗的影响47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48 论非言语交际行为与外语教师素质的关系49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50 科技英语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研究51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52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53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英语词汇习得中应用54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童话55 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56 圣经对J.K.罗琳创作《哈利波特》的影响——对《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写作手法及其宗教主题的研究5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8 试论“选择性”口译的应用——从释意派理论角度分析口译工作中的变译现象59 从苔丝的悲剧到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60 中西称谓文化的对比研究61 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62 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中的应用63 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翻译的跨文化研究64 《傲慢与偏见》中英语反语的语用分析65 论《呼啸山庄》中耐莉丁恩的作用66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成效的课堂研究——以礼仪祝辞类口译为例67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形象分析68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69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70 英汉数字之间的文化对比研究71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72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分析73 简析《蝇王》的象征主义74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75 英语毕业论文)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报价策略76 论《小妇人》中女性人物塑造的两重性77 《纯真年代》中艾伦•奥伦斯卡和梅•韦兰的人物命运分析78 模糊语用交际策略在政治语言中的运用分析79 论《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艺术效果80 本我、自我、超我--斯佳丽人物性格分析81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8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in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83 “上”和“下”的意象图式及概念映射84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85 《外婆的日常家当》中女性形象象征意义8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的象征意义87 中学英语老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88 英语汉源借词研究89 透过《傲慢与偏见》论简奥斯丁的婚姻观90 中英文颜色词内涵异同91 Cultural Approaches to the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Brand Names92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浅析网络书店的营销策略—以当当网为例93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94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95 《吉檀迦利》中的泛神论思想96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成长97 汉语语速性别对比研究98 春晚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和修辞学研究(开题报告+论)99 Perception of the Beat Generation through John Lennon100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101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102 论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对生活的反思103 论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虚无主义104 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105 《园会》中男性人物性格作用分析106 基于对爱伦坡文学作品及心理的兴趣107 分析《要说出全部真理,但不能直说》中的标记用法108 美国梦的幻灭——论《推销员之死》109 怪,或不怪--《小镇畸人》中的主要人物解读110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111 论《嘉莉妹妹》中德莱赛的自然主义112 《尤利西斯》的象征艺术113 从美狄亚和伊阿宋的故事探究希腊悲剧的复仇情节114 浅谈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业影响115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116 从中英文化差异谈英语隐喻的汉译117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118 双关语在广告英语中的语用分析及其运用119 浅析英语体育新闻的汉译策略120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121 析《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122 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123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124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OHenry’s The Cop and the Anthem125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ic Fat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Hardy’s Fatalism126 以当当网为例来分析电子网络营销策略127 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128 《收藏家》中空间与人物心理关系的解读129 一个反叛者的肖像--以《土生子》为例130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131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132 理想政体的历史超越性探因——《理想国》、《乌托邦》和《新亚特兰蒂斯》中哲学家的自我中心共性133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个中文译本的对比赏析134 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世纪美国人生观的影响——以《论自助》为例135 至美的追求—美学视角下泰戈尔的《吉檀迦利》136 废墟之鹰——《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形象之分析137 论《哈姆雷特》中的双关语138 Problems Occu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English and Its Possible Solution139 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瘫痪主题分析140 Perseverance in Belief—On the Death of Martin Eden141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142 蒂姆伯顿电影《大鱼》中的虚构意象和冒险精神143 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语义歧义144 从涉外婚姻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145 谈归化与异化翻译的融合--以谚语翻译为例146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147 On the Sufferings of the Protagonists in Wilde’s Fairy Tales from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148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149 《夜色温柔》中主人公迪克人格分析150 超验主义思想和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151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152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153 浅析D.H.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154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社会化及人的进取精神155 《爱玛》中的求爱文化156 析《虹》中的象征意义157 英雄的成长-对《指环王》主人公弗罗多的分析158 浅析情景教学法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159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浅析广告创意对营销的影响——以聚美优品为例160 《飘》中斯佳丽的性格特征解读161 论广告定位中的文化冲突及对策162163 The Impl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164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165 从许渊冲的“三美论”看唐诗中的典故翻译166 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167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168 《黑暗之心》主人公马洛的性格分析169 互联网媒体对汉语纯度影响的研究170 中英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与翻译策略研究171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172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173 Satan in Paradise Lost as a Tragic Hero174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空间隐喻认知分析——以前后为例175 论《木木》中屠格涅夫的反农奴制思想176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177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78 浅析合作原则在外贸英文电函中的应用179 试析译者主体性在《到灯塔去》两个汉译本中的体现180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翻译181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182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183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二战后美国价值观184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185 浅论美国文化霸权的确立186 Effects of Chinese Culture on Promotion of Automobiles--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187 An Insight into Cause for Feminine Tragedy--A Case Study of A Rose for Emily188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的认知局限189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190 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高校网页的汉译英191 李宁的品牌推广192 英汉动物习语中隐喻用法的对比分析193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194 从合作原则分析《老友记》中的人物性格刻画195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196 元认知策略指导下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听力学习197 对比研究中西家庭观198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梦的追求和幻灭199 分析《等待》的悲剧200 On the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Religion and Love in The Thorn Birds。
英汉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以美剧Friends为例
![英汉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以美剧Friends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b8dd2465901020207409cb6.png)
2422018年35期总第423期翻译研究ENGLISH ON CAMPUS英汉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以美剧Friends 为例文/党少兵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各种文化之间相互碰撞、渗透和融合,加速了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到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如何化解源语与译语之间的各种矛盾是对译者的考验。
本文就美剧Friends中涉及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重点探讨了归化与异化两种字幕翻译策略。
一、影视字幕翻译翻译并非单纯的语码转换,而是多种文化的角逐(黄巧亮,2016)。
字幕翻译有别于一般文学翻译,具有视听性、瞬间性、通俗性等特点。
影视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常包含着生动的民族文化信息,当源语与目标语之间差异巨大时,译者要设法解决可译与不可译、对等与不对等、归化与异化等矛盾(骆阳,2012),对此,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处理方法:直入式、阻断式、诠释式、融合式、归化式以及移译、补偿、象译、借用、语码转换等翻译策略。
二、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两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前者倾向于靠拢译文读者,使译入语接近地道本国语言的翻译策略;后者倾向于靠拢作者,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的翻译。
人类思维的普遍特征决定了不同民族之间存在大量的同质因素,而不同的语言文化又反映出有区别于其他语言的异质因素,因而字幕互译中诸多无法等值的语言文化表达符号需要译者智慧的破解。
美剧Friends 是一部内容丰富、妙趣横生、历久弥新的现实作品,剧中人物对白轻松诙谐,蕴含无尽的文化内涵与典型案例。
1.归化策略。
(1)直译与意译:以目的语词义直接或间接翻译源语。
例1,《Friends》(片名)译文:《老友记》或《六人行》。
详解:恰当的片名是提升影视作品魅力,迅速聚集人气的首要条件。
Friends标题仅有一词,且为单音节词,稍不留意译文就会落入平庸。
现有译名《老友记》和《六人行》分别体现出了直译与意译的特点,“记”突出了作品的故事性、叙述性和现实描写的存在感,“行”强调了剧情的交际性、互动性和时空转换的体验感,均与剧集的主题及内容遥相呼应,形近意通,交汇融合,与“知己、故人、友谊”等诗句产生联想,寓意朴素、亲切而深远。
浅析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以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
![浅析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以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c521fe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1.png)
浅析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以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浅析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以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众多国内电影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然而,电影的国际传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字幕翻译问题。
字幕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翻译形式,是将电影内容和对话转化为目标语言的文字。
在字幕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是两种常见的翻译方法。
本文以最近热播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探讨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及其效果。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根据具体翻译目标和文化差异的不同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归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减少文化差异,使其更符合译入文化的习惯。
异化策略则是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尽量保持译文中的文化差异和异国情调。
在字幕翻译中,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合理运用可以使电影更好地传递语言、文化和情感。
《你好,李焕英》是一部以家庭为主题的喜剧电影,以家庭情感为纽带,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和普遍的价值观。
在字幕翻译中,归化策略的运用可以使观众更容易理解电影内容和角色情感,更好地融入其中。
例如,在电影中,李焕英的妈妈经常称呼李焕英为“儿子”,而在字幕翻译中将其翻译为“孩子”。
这样的翻译方式更贴近观众的习惯,使得观众更易于理解母亲对儿子的关心和牵挂。
另一方面,异化策略在字幕翻译中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通过保留原文的文化元素和情感色彩,异化策略可以使译文更加地丰富多样,呈现出更具有异国情调的特色。
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李焕英和乡亲们的交流中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方言,这些特点对于国外观众来说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字幕翻译中,通过使用拼音、注释等方式将方言保留下来,可以使译文更加贴近原作的口音和情感色彩,同时增加了一些异国情调的韵味。
然而,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并不是绝对的。
具体采用哪种策略要根据具体翻译目标和受众进行决策。
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文化标识的词语或句子,可以选择使用归化策略进行翻译。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5170b3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f.png)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归化翻译是一种将原文转化为本族语言形式的翻译策略,它依据词汇和文化背景,采取相似的形式和语法进行翻译,从而使译文更加通顺、自然、地道。
异化翻译则是将原文内容维持不变,以本族语言表达出译文的翻译策略,它力求保留原意,同时又根据本族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习惯,采取融入式的翻译策略。
电影字幕翻译中,翻译可采用归化或异化策略,以保证译文准确表达原意,同时适应译文语言的文化背景。
如采用归化策略,翻译者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原文的某些词汇和短语转化为译文语言的表达形式,从而使译文更加地道;采用异化策略,翻译者则可保留原文的一些表达形式,以便向译文的语言文化中融入不同的表达方式。
只有准确地把握归化和异化策略,考虑好原文与译文的文化差异,有效地应用它们,电影字幕翻译才能做到精辟、地道。
英语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英语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https://img.taocdn.com/s3/m/c558ff7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e.png)
英语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电影在各国文化市场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英语电影翻译成其他语言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翻译的方法主要有归化和异化两种。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探讨英语电影翻译的问题。
归化是指将源语言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目标语言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使目标语言的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电影的内容和情感。
在英语电影翻译中,归化通常包括使用押韵、比喻、俚语等手法,以便在目标语言中传达相同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在《疯狂的石头》中,英语“hold your fire”被翻译成“别急”,这种表达方式非常符合中国观众的用语习惯,让观众更容易理解。
异化则是指保留源语言的独特性,保持原有的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以便向目标语言的观众展示不同的文化特色。
在英语电影翻译中,异化通常包括保留英语中的一些特殊表达方式、语法结构、口音等,以便让目标语言的观众更好地了解英语文化和历史背景。
例如,在《泰坦尼克号》中,英语“I’m going to go”被翻译成“我要走了”,这种表达方式保留了英语的文化特色,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英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英语电影翻译中,归化和异化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归化的优点在于能够让目标语言的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电影的内容和情感;缺点在于可能会削弱源语言的独特性和文化特色。
异化的优点在于能够保留源语言的独特性和文化特色;缺点在于可能会让目标语言的观众难以理解和接受。
英语电影翻译需要兼顾归化和异化的特点。
只有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技巧,才能把电影中的文化和语言差异降到最低限度。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量保持原有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便让目标语言的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英语电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电影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其处理方式仍然存在许多争议。
其中,归化和异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将围绕这两种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归化异化在英汉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摩登家庭》为例
![归化异化在英汉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摩登家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fd2aee9aef8941ea76e05e1.png)
本文 为吉 林省教 育厅 “ 十- -i t i ”社 科课题 ; 吉 林农业 大学 2 0 1 3年校级 教改课题
文史 纵横
归化异化在英 汉字幕 翻译 中的应用
— —
以《 摩登 家庭 》为例
张黎 黎
( 吉林 农业 大 学外 国语 学院
【 摘
长春 吉林
1 3 0 0 1 2 )
体, 美 国 电视剧 吸 引了越 来越 多 的中 国观众 。虽 然英 语在 中 国越来 越普 及 , 然 而大 多数 中 国观众 的英 语 听力能 力远 远达 不到 直接 听懂 美剧 的 标准 , 为了 帮助 中 国观 众 更好 地 理解 剧 情 , 进 而 了解 美 国 社 会 与 美国 文化 , 对字 幕翻 译 的研究 也 就显得 尤 为重要 。字 幕翻 译是 将原 文本 的 口头语 言翻 译成 目标 文本 添加 到作 品 的图像 上 , 通 常 是 在屏 幕 下 方 。高品 质 的字 幕翻 译 可 以帮 助观 众 更好 地 理解 剧 情 以 及反 映 的 社会 文化 , 而 不 合格 的 字幕 翻 译会 使 得观 众 困 惑, 阻 碍 跨 文化 交际 。美 剧直 接反 映 了美 国的社 会生 活与 文化 , 作 为一种 特 殊 的文本, 字 幕 有着 它 独 特的 文化 特 点和 限 制 , 依据 字 幕的 特点 和 限 制, 怎样 去处 理这 些文 化 因素将 会影 响翻 译的 质量 和人 们对 剧情 的 理解 。国外在 影视 翻译研 究 领域 起步 较早 , 而 中国研 究者 们对 影视 翻译 理 论 的研 究主 要 立足 于 国外 已 有 的研 究 。本文 的 研 究 以劳伦 斯维 努提 的 归化异 化理 论 为依据 , 选取 《 摩登 家庭 》 中的语 料分 析 了美 剧字 幕翻 译 的策 略 。《 摩 登 家庭 》描 述的 是三个 关联 密切 的 家 庭 内部 以及 三个 家庭 成员之 间点 点滴 滴 , 以诙 谐幽 默 的方式 展现 了 家人 之间无 法替代 的亲 情 、 爱 情与友 情 。
影视字幕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美剧字幕归化异化翻译
![影视字幕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美剧字幕归化异化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55b622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3.png)
影视字幕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美剧字幕归化异化翻译翻译的异化、归化术语的直接根源是德国学者Schleiermacher( 施莱尔马赫 )1813 年宣读的一篇论文。
文章中他侧重商讨了翻译与理解间不行切割的关系 ,指出翻译有两种状况 ,一种是让读者凑近作者 ,另一种是让作者凑近读者。
依据上述两种翻译状况 ,Schleiermacher 提出了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 ,打破了传统的直译和意译的界线 ,对以后的学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美国学者 L.Venuti 遇到 Schleiermacher 理论的启迪 ,在 1995 年提出了异化、归化翻译观。
一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1、翻译即异化长久以来 ,人们把翻译看作译语对原作的同化过程 ,所以在确定翻译的标准和原则时 ,把求同作为基点 ,追求同而排挤异。
东西方的译论家曾以为译语应当与原语平等 ,所以出现了一些不确实质的翻译理论。
但 20 世纪西方盛行的语言学美学 ,影响了人们对翻译实质的认识与理解 ,与此同时 ,西方美学界破除了语言是传达意义的工具这一观点 ,转向了语言创建并组成意义的新立场。
西方解构主义学者以为 ,译本不是原作的附庸 ,而是原作文本的重生 (afterlife) 。
我国古代翻译理论家很早就发现翻译中的差别现象。
《法句经序》中对于“信”、“达”、“雅”的议论 ,提出“信言不美 , 美言不信”,突显不一样语言之间的差别 ,以“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来指出译语在翻译过程的异化。
我国现今世学者也很重视翻译中的异化问题 ,鲁迅主张“宁信而不顺”;钱钟书标举化境 ;许渊冲提出“优势比赛论”,这些都波及翻译的异化问题。
2、翻译即优化译语的异化是艺术传达上的一种变形。
这类“变形”既是客观存在 ,也是审美的需要。
中外语言与文化相通而又相异,相通为翻译供给了可能性 ,产生可译性 ;相异使得翻译出现困难 ,产生抗衡性 , 产生译语的异化。
重申译语与原语之间不露翻译印迹的审雅观点 ,是人们对翻译神往和追求的最高境地。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https://img.taocdn.com/s3/m/c37cc5da360cba1aa811da18.png)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象征主义解读2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美剧的幽默3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阿甘正传》字幕翻译4 中英广告中的双关语探析5 A Probe into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Neologisms6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7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8 中西方婚礼文化对比9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10 图式理论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11 试究中国古诗词英译中的常用技巧—以《发如雪》为例12 论个人主义对美国英雄电影的影响13 A Study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in the High School14 The Name Translation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15 委婉语的适用性原则和策略16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17 《海的女儿》中安徒生的悲剧情结分析18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中英旅游文本的翻译19 American Individualism as Shown in Forrest Gump20 Heathcliff’s Pilgrim’s Passage21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托妮•莫里森《宠儿》22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2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4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25 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26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2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反映的人性创伤分析28 浅析《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之旅29 A Research on V 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CALL Environment30 模糊数词在英语习语中的构成形式及其修辞功能31 王尔德童话中的毁灭与拯救32 试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两个奴隶的性格和命运33 从体育舞蹈看中西方社会的审美文化差异34 中美广告语言文化异同研究35 商标翻译的本土化研究36 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37 浅析《雨中猫》中的猫和雨的象征意义38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39 从人格特质理论探析简爱的个人特质40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41 《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42 好莱坞电影中美国总统形象的演变和文化内涵43 肯克西《飞越疯人院》的女性主义批评44 商务英语信函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45 翻译呼啸山庄的感想(英译中)46 清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婚俗的影响47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48 论非言语交际行为与外语教师素质的关系49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50 科技英语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研究51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52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53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英语词汇习得中应用54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童话55 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56 圣经对J.K.罗琳创作《哈利波特》的影响——对《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写作手法及其宗教主题的研究5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8 试论“选择性”口译的应用——从释意派理论角度分析口译工作中的变译现象59 从苔丝的悲剧到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60 中西称谓文化的对比研究61 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62 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中的应用63 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翻译的跨文化研究64 《傲慢与偏见》中英语反语的语用分析65 论《呼啸山庄》中耐莉丁恩的作用66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成效的课堂研究——以礼仪祝辞类口译为例67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形象分析68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69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70 英汉数字之间的文化对比研究71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72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分析73 简析《蝇王》的象征主义74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75 英语毕业论文)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报价策略76 论《小妇人》中女性人物塑造的两重性77 《纯真年代》中艾伦•奥伦斯卡和梅•韦兰的人物命运分析78 模糊语用交际策略在政治语言中的运用分析79 论《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艺术效果80 本我、自我、超我--斯佳丽人物性格分析81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8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in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83 “上”和“下”的意象图式及概念映射84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85 《外婆的日常家当》中女性形象象征意义8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的象征意义87 中学英语老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88 英语汉源借词研究89 透过《傲慢与偏见》论简奥斯丁的婚姻观90 中英文颜色词内涵异同91 Cultural Approaches to the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Brand Names92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浅析网络书店的营销策略—以当当网为例93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94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95 《吉檀迦利》中的泛神论思想96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成长97 汉语语速性别对比研究98 春晚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和修辞学研究(开题报告+论)99 Perception of the Beat Generation through John Lennon100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101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102 论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对生活的反思103 论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虚无主义104 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105 《园会》中男性人物性格作用分析106 基于对爱伦坡文学作品及心理的兴趣107 分析《要说出全部真理,但不能直说》中的标记用法108 美国梦的幻灭——论《推销员之死》109 怪,或不怪--《小镇畸人》中的主要人物解读110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111 论《嘉莉妹妹》中德莱赛的自然主义112 《尤利西斯》的象征艺术113 从美狄亚和伊阿宋的故事探究希腊悲剧的复仇情节114 浅谈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业影响115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116 从中英文化差异谈英语隐喻的汉译117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118 双关语在广告英语中的语用分析及其运用119 浅析英语体育新闻的汉译策略120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121 析《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122 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123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124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A Case Study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OHenry’s The Cop and the Anthem125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ic Fat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Hardy’s Fata lism126 以当当网为例来分析电子网络营销策略127 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128 《收藏家》中空间与人物心理关系的解读129 一个反叛者的肖像--以《土生子》为例130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131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132 理想政体的历史超越性探因——《理想国》、《乌托邦》和《新亚特兰蒂斯》中哲学家的自我中心共性133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个中文译本的对比赏析134 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世纪美国人生观的影响——以《论自助》为例135 至美的追求—美学视角下泰戈尔的《吉檀迦利》136 废墟之鹰——《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形象之分析137 论《哈姆雷特》中的双关语138 Problems Occu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English and Its Possible Solution 139 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瘫痪主题分析140 Perseverance in Belief—On the Death of Martin Eden141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142 蒂姆伯顿电影《大鱼》中的虚构意象和冒险精神143 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语义歧义144 从涉外婚姻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145 谈归化与异化翻译的融合--以谚语翻译为例146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147 On the Sufferings of the Protagonists in Wilde’s Fairy Tales from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148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149 《夜色温柔》中主人公迪克人格分析150 超验主义思想和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151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152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153 浅析D.H.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154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社会化及人的进取精神155 《爱玛》中的求爱文化156 析《虹》中的象征意义157 英雄的成长-对《指环王》主人公弗罗多的分析158 浅析情景教学法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159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浅析广告创意对营销的影响——以聚美优品为例160 《飘》中斯佳丽的性格特征解读161 论广告定位中的文化冲突及对策162163 The Impl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164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165 从许渊冲的“三美论”看唐诗中的典故翻译166 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167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168 《黑暗之心》主人公马洛的性格分析169 互联网媒体对汉语纯度影响的研究170 中英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与翻译策略研究171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172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173 Satan in Paradise Lost as a Tragic Hero174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空间隐喻认知分析——以前后为例175 论《木木》中屠格涅夫的反农奴制思想176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177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78 浅析合作原则在外贸英文电函中的应用179 试析译者主体性在《到灯塔去》两个汉译本中的体现180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翻译181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182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183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二战后美国价值观184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185 浅论美国文化霸权的确立186 Effects of Chinese Culture on Promotion of Automobiles--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187 An Insight into Cause for Feminine Tragedy--A Case Study of A Rose for Emily188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的认知局限189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190 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高校网页的汉译英191 李宁的品牌推广192 英汉动物习语中隐喻用法的对比分析193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194 从合作原则分析《老友记》中的人物性格刻画195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196 元认知策略指导下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听力学习197 对比研究中西家庭观198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梦的追求和幻灭199 分析《等待》的悲剧200 On the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Religion and Love in The Thorn Birds。
影视字幕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美剧字幕归化异化翻译
![影视字幕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美剧字幕归化异化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d2bd20d524de518974b7de5.png)
影视字幕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美剧字幕归化异化翻译翻译的异化、归化术语的直接来源是德国学者Schleiermacher(施莱尔马赫)1813年宣读的一篇论文。
文章中他着重探讨了翻译与理解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指出翻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让读者靠近作者,另一种是让作者靠近读者。
根据上述两种翻译情况,Schleiermacher提出了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突破了传统的直译和意译的界限,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学者L.Venuti受到Schleiermacher理论的启发,在1995年提出了异化、归化翻译观。
一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1、翻译即异化长期以来,人们把翻译看作译语对原作的同化过程,所以在确立翻译的标准和原则时,把求同作为基点,追求同而排斥异。
东西方的译论家曾认为译语应该与原语对等,所以出现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翻译理论。
但20世纪西方兴起的语言学美学,影响了人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西方美学界破除了语言是传达意义的工具这一观念,转向了语言创造并构成意义的新立场。
西方解构主义学者认为,译本不是原作的附庸,而是原作文本的再生(afterlife)。
我国古代翻译理论家很早就发现翻译中的差异现象。
《法句经序》中关于“信”、“达”、“雅”的讨论,提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凸显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来指出译语在翻译过程的异化。
我国现当代学者也很重视翻译中的异化问题,鲁迅主张“宁信而不顺”;钱钟书标举化境;许渊冲提出“优势竞赛论”,这些都涉及翻译的异化问题。
2、翻译即优化译语的异化是艺术传达上的一种变形。
这种“变形”既是客观存在,也是审美的需要。
中外语言与文化相通而又相异,相通为翻译提供了可能性,产生可译性;相异使得翻译出现困难,产生对抗性,产生译语的异化。
强调译语与原语之间不露翻译痕迹的审美观念,是人们对翻译向往和追求的最高境界。
可是翻译离不开原作,译者的创造只能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异化和变形是有限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学年论文
英文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系别外语系专业英语(商务英语方向)届别2015届班级2011英语三班
学生姓名毛婧霞学号11
指导教师王道水职称讲师
二O一四年六月
系别外语系专业英语(商务英语方向)班级2011英语三班学生姓名毛婧霞学号11 指导老师王道水
论文题目英语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评分内容分值评分标准得分中文摘要5% 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叙述流畅,符合规定格式要求。
英文摘要5% 翻译准确,文字流畅,符合规定格式。
关键词5% 提炼准确,书写规范。
目录5% 根据文章内容自动生成,字体符合规定格式要求。
选题5%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难度适中,能基于个人能力独立完成。
调研论证20% 能够根据选题要求提出调研实施方案或论点的论证体系,具有独立深入社会调查研究,阅读文献、收集信息、并分析整理各类信息,从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综合分析30% 能够综合运用有关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对选题进行分析,论文观点鲜明、正确,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论据充分,逻辑性强。
有自己的一定见解或较强的现实意义,观点有一定新意。
论文结构10% 整体结构合理,有逻辑性,文章中心突出,文题相符,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论文表达10% 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述准确简洁,文笔流畅,图表清楚。
论文格式5% 格式规范,达到规定篇幅要求,
评分
指导教师评语(需在论文的份量、内容、表达和书写是否符合要求,论文选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学生应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学生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等方面给予评价):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NG ENGLISH SUBTITLES
by
Mao Jingxia
Class 3, Grade 2011
(No.11)
Supervisor: Wang Daoshui
June 2014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