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初二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导学案
人教版初二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平行线及其性质;- 掌握平行线与交错线的性质;- 能应用平行线性质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平行线及其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平行线与交错线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难点:- 平行线与交错线的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案、导学案、课件、学生练习册- 学生:学习用具、练习册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用直尺和铅笔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并描述它的特点。
2. 探究(30分钟)- 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如果平行线与交错线相交,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自行探究并记录下来。
3. 总结(10分钟)- 整理学生的探究结果,引出平行线与交错线的性质,并向学生讲解和确认。
4. 练习(15分钟)- 请同学们打开练习册,完成相关练习题。
5. 拓展(10分钟)- 提出一些与平行线性质相关的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6. 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观察和记录中逐渐理解了平行线与交错线的性质,并能够灵活应用于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相互帮助的意识。
然而,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存在理解上的困惑,需要进一步强化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练习环节的设计,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熟练应用。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XX新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XX新版人教版)分式方程一、学教目标: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和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二、学教重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三、学教难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四、自主探究: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方程?是怎样的方程?如何求解?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是方程。
—兀一次方程解法步骤是:①去;②去_________ ;③移项;④合并______ :⑤______ 化为1。
如解方程:探究新知: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10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千米/时,根据“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同”这一等量关系,得到方程:像这样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在哪里?通过观察发现得到这两种方程的区别在于未知数是否在分母上。
未知数在_____ 的方程是分式方程。
未知数不在分母的方程是________ 方程。
前面我们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但是分式方程中分母含有未知数,我们又将如何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方程,具体的方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
如解方程:= ................ 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_________________ , 得00=60 ............... ②解得V_________ .观察方程①、②中的v的取值范围相同吗?①由于是分式方程v工________ ,②而②是整式方程v可取 ______ 实数。
这说明,对于方程①来说,必须要求使方程中各分式的分母的值均不为0.但变形后得到的整式方程②则没有这个要求。
初二数学导学案王丽
确定正方形的对应元素
难点
找对应边、对应角
自
学
指
导
认真阅读教材2页至3页的内容,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1、什么叫正方形?
2、结合思考内容,通过动手实践,你能发现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具有什么关系吗?
3、正方形的表示方法是什么?表示时需注意什么?
什么叫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你能总结出找对应边、对应角的规律吗?
消
化
性
测
试
1.如果∆ABC≌∆ADC,AB=AD, ∠B=70°,BC=3cm,
那么∠D=____,DC=____cm
2.如果∆ABC≌∆DEF,且∆ABC的周长为100cm,A、B分别与D 、E对应, AB=30cm,DF=25cm,则BC的长为( )
A.45cmB.55cmC.30cmD. 25cm
3.如图,矩形ABCD沿AM折叠,使D点落在BC上的N点处,如果AD=7cm,DM=5cm, ∠DAM=39°,则AN=___cm, NM=___cm, ∠NAB=___.
个
案
补
充
盘
点
收
获
作
业
初四数学导学案
年级:初二备课:王丽时间:2012.5.9
课题
11.1正方形课型新授课自来自主学习
一、正方形的定义
正方形的定义:
二、探究规律
对应顶点:
对应边:
对应角:
找对应边、对应角的规律:
三、探索发现正方形的性质
性质:
学
习
目
标
1、了解正方形及其相关概念;
2、会找正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3、探究正方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g(配套教案/导学案).docx
13. 1平方根(34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会用符号表示。
2、理解平方与开平方是互为逆运算。
3、会求一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自学指导:认真学习课本68—71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循中被开方数a的范围怎样。
0的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完成例1,注意例1的书写格式。
3、学习例3的内容,注意屈与7是怎样比较的。
4、自学后完成展示内容,20分钟后进行展示。
展示內容:4的算术平方根是—即—9—的算术平方根是—即16 2、•••止数a的算术平方根是需,•••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V4的算术平方根是2,3、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⑷(—3)2 (5) 7(1) 0.0025 (2) 121 (3) 324、求下列各式的值:(1)7i (3) J(-2)5、计算下列各式:(2)6、求下列各等式中的正数x(1) x2= 169 (2) 4x2— 121 =07、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V140 与12 (2) 与0.513.3 平方根(35课时)一、学习目标1、 理解平方根的概念2、 了解开平方的定义3、 掌握平方根的性质二、自学指导认真阅读72-74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说明:一个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有—个,平方根有—个,并且互为 ______________0的平方根是 _____ 2、负数有没有平方根,为什么? 3、 注意根号前的符号4、 自学20分钟后,进行展示活动三、展示内容填表:X8-835—X 2121 0.36 0计算下列各式的值:3、平方根起源于正方形的面积,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A,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1、2、(1)VI69(2) -V0.0049(3)2(-3)(4)-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止确(1)5是25的算术平方根( )525(2)"是三的一个平方根( )636(3)(-4j 的平方根是一4 ( )(4)0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都是0 ( )5、下列各式是否有意义,为什么?(1) — V3 (2) J_36、求下列各式的x的值:(1) %2 =25 4(3) 25 %2 =364 2.? -18 = 013.2立方根(36课时)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立方根的概念,会用符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022-202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22-202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有理数的加减第一课时:有理数的加法- 研究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研究内容: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正数加负数、有理数加零的运算法则- 研究重点: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方法:理解规则,多做练题第二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研究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研究内容:正数减正数、负数减负数、正数减负数、有理数减零的运算法则- 研究重点:理解减法的本质,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方法:理解规则,多做练题第三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研究目标: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内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包括正数、负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研究重点:分析问题,运用加减法的规则解决问题- 研究方法:多做实际问题练,加强思维训练第二单元:比例与相似第一课时:比例- 研究目标: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研究内容: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研究重点:掌握比例的性质,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研究方法:理解概念,多做练题第二课时:比例的应用- 研究目标:学会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内容:比例的应用,包括物体的放大缩小、图形的相似等- 研究重点:分析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方法:多做应用题,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第三课时:相似图形- 研究目标: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 研究内容:相似图形的定义、相似图形的性质- 研究重点:掌握相似图形的性质和确定相似关系的条件- 研究方法:理解概念,多做练题......(继续给出下一单元的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有理数导学目标- 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规则;- 能够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导学内容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一种可以表示为分数形式的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2. 有理数的表示方法:- 整数可以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如正整数用"+"表示,负整数用"-"表示;- 分数可以用分子和分母表示,分子表示分数的数值,分母表示分数的单位。
3.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规则:- 两个有理数大小比较时,可以先化为相同分母的分数,然后比较分子的大小;- 同号的有理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更大;异号的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更大。
4.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加法:同号有理数相加,先相加后保持原符号;异号有理数相加,先相减后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 减法:减去一个有理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导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举例子和学生互动引入有理数的概念。
2. 讲解表示方法:介绍整数和分数的表示方法,结合练让学生掌握如何表示有理数。
3. 比较大小规则: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规则。
4. 运算操练:设计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则进行计算。
5. 总结归纳:请学生总结有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并进行相互讨论。
导学评价本节导学案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大小比较规则和运算规则。
通过学生的活动参与和练习题的操练,可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有关内容。
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所学内容。
八年级数学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导学案一、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是指最高次数为2的一元方程,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其中$a、b$和$c$为实数且$a ≠ 0$。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通过求解方程$ax^2 + bx+ c = 0$来找到。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 = \frac{-b ± \sqrt{b^2 - 4ac}}{2a}$,可以求得方程的根为两个实数、两个相等的实数或两个复数。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抛物线的运动轨迹、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等。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将现实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求解方程来得出答案。
二、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是指形如$\sqrt{a}$的数,其中$a$为一个非负实数。
二次根式的运算包括化简、加减、乘除等。
2. 二次根式的化简化简二次根式就是将根号内的数化为最简形式,不能再约分的形式。
如$\sqrt{75} = \sqrt{25} \times \sqrt{3} = 5\sqrt{3}$。
3. 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加减需要先化简,然后根据同类项进行合并。
如$2\sqrt{3} + 3\sqrt{3} = 5\sqrt{3}$。
4. 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同样需要化简后进行计算。
如$(2\sqrt{3})(3\sqrt{3}) = 6\sqrt{9} = 18$。
三、函数概念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对于每个自变量$x$,对应唯一的因变量$y$。
函数可以用方程$y = f(x)$表示。
2.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的,横轴为自变量$x$,纵轴为因变量$y$。
函数的图像可以是一条曲线、直线、抛物线等。
3. 函数的性质函数可以是奇函数或偶函数,也可以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增函数的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函数则相反。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答案)
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1 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观察、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理解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意义。
4、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5、理解并能应用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1、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难点:1、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展示图片:五角星、脸谱、正方形、禁行标志、山水倒映等。
学生欣赏,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二、探究新知1、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对称,如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像; 把手掌盖在镜子上,镜子里的手与自己的手完全重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对称,你还能举出例子吗?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
教师巡回指导、点评。
2、动手做一做:用直尺和圆规在纸上作出一个梯形,并把纸上的梯形剪下来,沿上底和下底的中点的连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吗?学生活动:观察、小结特点。
3、教师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问题:⑴“完全重合”是什么意思?⑵这条直线可能不经过这个图形本身吗?⑶圆的直径是圆的对称轴吗?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
⑴指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⑵不能,因为这条直线必须把这个图形分成能充分重合的两部分,则必然经过这个图形的本身。
⑶不是,因为圆的直径是线段,而不是直线,应说直径所在的直线或经过圆心的直线。
4、猜想归纳:正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正五边形呢?正六边形呢?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5、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6、教科书第五页图1-6⑴⑵两个图,问题:想一想,每组图形中,左边图形沿虚线对折后与右边的图形有着怎样的关系?7、教师给出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定义。
8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例子吗?思考: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有什么异同?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导学案(全册)导学目标1.了解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激发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章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以下 9 章:1.有理数的加减运算2.有理数的乘除运算3.整式的加减4.一元一次方程5.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几何图形的认识7.平面图形的性质8.空间图形的认识9.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学习方法指导1. 每节课前预习在开始上课前,先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预习时要重点阅读所学内容的目的、重点、难点等,对照教材和导学资料,理清思路,确定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2. 记笔记,做好知识点概念的总结在学习和预习过程中,要及时记录下来遇到的问题、困惑和需要加强的知识点等要点,做好知识点的概念总结。
笔记可以在课后补充和完善。
3. 练习题目,加强练习认真完成教材和导学资料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加强练习,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 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在学习中,可以结伴学习、交流讨论,相互帮助、提高互动性和学习效果。
5. 总结复习,强化记忆及时总结复习所学知识点和技能,对个人掌握程度进行自我评估,找出不足之处进一步加强练习,强化记忆。
学习注意事项1.学习时要耐心细心,认真思考和分析问题,不急不躁,遇到困难要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2.课上所学知识要及时总结、前瞻下节课程的内容,尽量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和学习笔记,方便课后回顾。
3.做题时不要死记硬背,要结合实际情况,理解原理和逻辑,并联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
4.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积极探索、创新,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结语通过本次导学,相信大家对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的课程安排和学习方法已经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努力、相互支持,一定能够理清思路、掌握技巧,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2.掌握辅助角公式的应用;3.能够运用辅助角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学内容本课重点讲解辅助角公式的应用,包括求解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以及应用辅助角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1.辅助角公式的应用方法;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上一节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建立知识框架,为学习今天的内容做好铺垫。
2.学习新知(1)出示辅助角公式的相关公式,并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辅助角公式如下:对于任意角A,有以下辅助角公式成立:sin(A) = sin(180° - A)cos(A) = -cos(180° - A)tan(A) = -tan(180° - A)(2)通过例题演示辅助角公式的运用。
例题:已知角A的正弦值为0.866,求角B的正弦值。
(A与B为锐角)解析:由于正弦函数是奇函数,即sin(A) = sin(180° - A),所以sin(B) = sin(180° - A) = sin(A) = 0.866。
(3)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辅助角公式的运用。
练习题1:已知角A的余弦值为0.5,求角B的余弦值。
练习题2:已知角A的正切值为1.732,求角B的正切值。
3.拓展延伸将辅助角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一幢高楼的顶部与地面的连线与水平线夹角为60°。
现在有一人站在距离该幢高楼1km处的地点,他用测角仪观测到的顶角为30°。
已知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的比值为4:3,求该高楼的高度。
解析:将问题抽象为三角形ABC,角ABD为观测到的顶角,角ACB为夹角,利用正切函数可得 tan(ABD) = BD / AD。
已知 tan(ABD) = √3,AD = 1km,求BD。
八年级上册数学金太阳导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
【教学目标】。
1.复习小学四则运算,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2.能够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进行大小比较。
3.能够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尤其是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够进行大小比较。
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并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内容】。
1.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2.有理数的表示及大小比较。
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1.有理数的概念。
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集合,用Q表示,其中,整数是有理数的一种。
2.有理数的性质。
(1)有理数可以表示为分数形式。
(2)有理数的大小可比较,相等时它们互为相反数。
(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仍然是有理数。
二、有理数的表示及大小比较。
1.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2.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同号时,绝对值大的数大。
(2)异号时,正数大。
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应用。
1.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1)同号加减,求和运算,符号不变。
(2)异号加减,相减运算,符号与绝对值大的数相同。
2.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1)同号相乘或异号相除,结果为正数。
(2)异号相乘或同号相除,结果为负数。
【教学方法】。
教师以比较直观形式向学生阐述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然后向学生展示数轴及有理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最后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方法和应用。
【教学媒具】。
多媒体课件、数轴、练习题、教案、板书等。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上的习题。
2.巩固练习,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介绍了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有理数的表示及大小比较,以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有理数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一、全等三角形。
1. 知识目标。
-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 学习过程。
- 自主学习。
-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并用自己的话表述。
例如: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 观察教材中的全等三角形图形,标记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
- 探究活动。
- 剪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可以使用纸张),通过平移、旋转、翻折等操作,观察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关系,验证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 思考: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全等,如何准确地找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呢?- 例题分析。
- 例1:已知△ABC≌△DEF,∠A = 50°,∠B = 60°,求∠F的度数。
- 解:因为△ABC≌△DEF,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所以∠C=∠F。
- 在△ABC中,∠C = 180° - ∠A - ∠B = 180° - 50° - 60° = 70°,所以∠F = 70°。
- 例2:已知△ABC≌△DEF,AB = 3cm,BC = 4cm,AC = 5cm,求DE、EF、DF的长度。
- 解:因为△ABC≌△DEF,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所以DE = AB = 3cm,EF = BC = 4cm,DF = AC = 5cm。
- 课堂练习。
- 选择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 B. 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 C.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 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 填空题:若△ABC≌△A'B'C',∠A = 40°,∠B = 80°,则∠C'=____。
- 解答题:已知△ABC≌△DEF,∠A = 30°,∠B = 70°,AB = 5cm,求∠D、∠E、DE的大小。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正确的有()两个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是全等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一定在直线两旁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第1题图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AD与CB有怎样的位置AC E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如图,已知AO=OB,OC=OD,AD和BC相交于点E,则图中全等三EAB=80°,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A.B.C.D.A.B. C. D.3 、如图,有A、B、C三个居民小区的位置成三角形,现决定在三个小区之间修建一个则该车的车牌号码是_________l既是四边形①与四边形②关于______成轴对称;折痕2 _____与______的对称轴;整体看也是_____与三、作业:(5)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CD)如果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正好在三角)钝角三角形(D)以上都有可________.AD______BC(填⊥或//6. 7.)如图,在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E,交BC于D,ABD周长为cm∆的周长为_______cm.=,则ABC12,cmAC5)如图,已知在直角三角形ABC中,︒∠15B,DE垂直平分==∠90C,︒,交BC于E,=BE,则=AC______.10)在ABC∆中,AB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2、填空题: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图1,2图4 图5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红星一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
【初中数学导学案】八年级数学初二数学下册全套精品导学案
(六)反思
第2课时 分式——分式乘除法(1)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分式约分的意义
2、掌握分式约分的方法,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法的运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式约分的方法,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法的运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的公因式是
(2)因式分解下列各式:
① =② =
③ =④ =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同分母、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运算。
二、练习A组:
1、计算:
(1) (2)解:原式 = Nhomakorabea(3) (4)
(5) (6)
(7) (8)
(9) (10)
三、练习B组:
1、计算:
(1) (2)
解:原式 =
(3) (4)
(5) (6)
(4) = (5) = (6) =
7、把分式 中的a、b都有扩大2倍,则分式值( )
(A)不变 (B)扩大2倍 (C) 缩小2倍 (D)扩大4倍
8、当x取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正数?
9、数m使得 为正整数,m的值是多少?
10、式子 的值为整数的整数x的值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1能说出分式约分的意义2掌握分式约分的方法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法的运算二教学重点难点分式约分的方法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法的运算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的公因式是2因式分解下列各式
【初中数学导学案】八年级数学初二数学下册全套精品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16章 分式
第1课时 分式——分式基本性质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导学案第一章:三角形的性质1.1 三角形的概念与分类学习目标: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内容:讲解三角形的定义,探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性质。
课堂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和图形绘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
1.2 三角形的边与角学习目标:掌握三角形边长的关系,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教学内容:讲解三角形边长的关系,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应用。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板或手工绘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第二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1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与性质学习目标: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学内容: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探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边平行等性质。
课堂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和图形绘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证明学习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教学内容: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探讨如何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板或手工绘制,进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证明练习。
第三章: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3.1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学习目标: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探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板或手工绘制,验证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习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板或手工绘制,验证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四章:一次函数与不等式4.1 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学习目标: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探讨一次函数的斜率、截距等性质。
课堂活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图像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导学案
课本内容:5455p -
学习目标:1.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用字母怎么表示?
2.分式恒等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一、自学课本54页,完成下题。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 。
用式子表为 。
二、结合预习思考下列问题:
1、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小组讨论分析
(1)(0)
22a ac
c b bc =≠;(为什么0c ≠?)
(2)32
x x xy y =;(为什么题目未给0x ≠的条件?)
2、 填空:(1)()2a b ab a b += (2)()22x xy x y
x ++=
(3) (4
) 3、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不含“-”号.
(1) (
2) (3) 上题揭示了分式的分子、分母及分式本身的符号的变号规律: 。
三 、巩固提高
1、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的系数都化为整数.
分析小组讨论:①怎样才能不改变分式的值?②怎样把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1)
1
2
231223x y
x y
+-(2)0.30.50.2a b
a b +-.
2、当m 取何值时,分式2
2m m +的值为正数?
附加题:.判断m 取何值时,等式3(3)(32)
21(21)(72)x x m x x m +++=---成立?
四、学习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五、达标检测 y)4y(x ) (y 43+=)
(1
4y 2y 2=-+32x y -abc d --32m
n
--
1.当a 为何值时,211a a -+与121a
a -+的值相等()
A .0a =
B .1
2a = C .1a = D .1a ≠
2、若分式21
(1)()x x y +-有意义,则,x y 满足条件为( )
A .x y ≠
B .x y =
C .任何非零整式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3、在分式a b
ab +中,字母a 、b 的值分别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的值为(
) A 、扩大为原来的2倍 B 、缩小为原来的12 C 、不变 D 、 缩小为原来的1
4
4、已知x y xy +=2,求分式x xy y
xy ++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