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Q_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组成部分_李广乾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一、现状分析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在线服务、实现信息共享、优化政府管理的一种方式。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
1. 起步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的起步阶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政府开始关注信息化建设,并陆续推出一些电子政务项目。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的限制,电子政务的发展步伐较为缓慢。
2. 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初,我国电子政务进入了发展阶段。
政府加大了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各级政府相继建立了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了在线办事、信息查询等服务。
同时,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公众参与电子政务建设。
3. 成熟阶段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
政府各部门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政务服务逐渐实现了全程在线化。
电子政务平台已经成为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的重要桥梁,为各方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二、问题分析尽管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技术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一些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仍然存在安全漏洞,容易受到黑客攻击。
同时,由于技术更新换代较慢,一些电子政务平台的功能和用户体验有待改进。
2. 数据安全问题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部门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这些数据面临着泄露、篡改等风险。
数据安全问题不仅对政府部门的运行产生影响,也可能对公众的利益造成损害。
3. 信息孤岛问题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着信息孤岛问题,即各个政府部门之间信息无法有效共享。
这导致了办事效率低下,公众需要重复提供信息,增加了办事的时间和成本。
三、发展对策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提升技术水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确保政府信息的安全和可靠。
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应用
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应用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管理和服务的一种行政手段。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在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
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中的应用和影响也日益扩大。
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首先是信息化建设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
其次是公共服务阶段,电子政务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公众提供各种在线服务,如在线办事、在线支付、在线申请等,方便公众的办事需求。
再次是公共参与阶段,电子政务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公众提供政务信息公开、在线投诉、在线问政等途径,使公众更加方便地参与政府决策和监督。
电子政务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政府内部管理、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交互、政府与公众的互动等。
在政府内部管理方面,电子政务可以实现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在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交互方面,电子政务可以实现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对接,提高政府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管能力。
在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方面,电子政务可以提供多种渠道和平台供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和监督,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好互动。
电子政务在各个领域和行业都有广泛应用。
在教育领域,电子政务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在线教育、教育信息管理等,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医疗领域,电子政务可以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在线挂号、电子病历等,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在交通领域,电子政务可以实现交通信息共享、在线办理驾驶证等,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然而,电子政务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信息安全问题,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和公众的敏感信息都存在被泄露、丢失或恶意攻击的风险。
其次是数字鸿沟问题,电子政务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偏远地区和老年人群体无法充分享受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
李广乾:地方电子政务规划的问题与建议
李广乾:地方电子政务规划的问题与建议内容提要:地方政府在进行电子政务规划时,既面临着政策不明、条块分割以及人才短缺的困境,也存在着认识与观念上的问题。
今后,国家电子政务的领导部门应该从政策与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完善,引入评估机制,推行“准入制度”,将政府门户网站看作是实现我国电子政务战略的核心。
2002年7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一年来,这两个文件对于各地信息化特别是电子政务的规划与实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地方政府信息化开始步入“政府上网工程”之后的又一轮新的热潮。
但是,在这股热潮的背后也隐含着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很突出,如果不妥善解决,将严重地影响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效果,甚至阻碍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一、主要问题从具体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在进行电子政务的规划时,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政策不明,地方政府无所适从《指导意见》从宏观角度对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制定了详细规划,但是对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重视不够,未能对一些关键的具体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在做规划时往往无所适从。
例如,根据《指导意见》,政务内网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与副省级以下政务部门的办公网物理隔离。
但是,副省级以下的城市要不要政务内网呢?这些市政府的网络结构又该实行哪种安全政策呢?我们不能从《指导意见》得出明确的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地方政府就只好继续采用以前的“三网一库”的做法构建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但是,由于“三网一库”中的“内网”、“外网”的概念与《指导意见》对“内网”、“外网”的规定不一致,因此地方政府的规划人员就担心电子政务规划可能会因为不符合政策要求而出现各种问题。
再比如,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与延伸到本地的作为“条”的“金”字工程又是何种关系?这一点在《指导意见》中也没有明确规定。
电子政务前/后台服务体系中的行政服务中心
电子政务前/后台服务体系中的行政服务中心
李广乾
【期刊名称】《数码世界:A》
【年(卷),期】2007(006)08A
【摘要】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转换和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需要,电子政务的作用日益凸现,但是,电子政务的综合性及其流程化特点却一直与现实的政府职能分工体制存在着明显的有时甚至是尖锐的冲突,因此电子政务要发挥其业务协同、系统整合的功效,就必须对现有的政府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突破政府部门单独上网的弊端。
【总页数】2页(P4-5)
【作者】李广乾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43
【相关文献】
1.电子政务前/后台服务体系中的行政服务中心 [J], 李广乾
2.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与地方电子政务顶层设计 [J], 李广乾
3.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与地方电子政务顶层设计 [J], 李广乾
4.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在地方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作用 [J], 李广乾
5.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在地方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作用 [J], 李广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章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与阶段
2.2电子政务发展阶段
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趋势: 内部——外部 单向——双向 静态——动态 分散——整合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在线业务处理
双向互动 程 度 单向沟通 信息发布
服务广度
第二章
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与阶段
第二章 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与阶段
2.1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2.2电子政务发展阶段
2.1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2.1.1GtoG (G2G)模式
电子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
政 府 部 门
电子公文处理
电子财务管理
政 府 部 门
纵向业务管理系统
横向业务管理系统
“ 中国电子口岸执法系统”是比较成功的横向 业务管理系统,这一系统主要是由海关总署 牵头,运用 Internet 网络技术,将涉及进出口 管理和服务的海关、商检、外贸、外汇、工 商、税务、银行等单位联结起来,把这些部 门分别管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 货物流等数据的原先分散的电子底账集中在 统一、安全、高效的公共数据中心物理平台 上,建立起统一的电子底账,实行联网核查, 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这不仅使企业可 在网上进行进出口贸易,而且还加强了政府 对口岸的监管,提升了打击走私,打击骗税, 骗汇活动的力度
网上审批与证照办理
网上办税
电子化采购 政 府 企 业
电子化外贸管理
企业综合信息电子化服务
2.2电子政务发展阶段
1 、构建内部网络阶段 ( to set the internal network) 2 、 公 开 发 布 阶 段 (to publish)/ 传 播 阶 段 (to transmit) emerging presence+enhanced presence 这一阶段应该做到: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手段,提供在线政务服务,改善政府效能、提升服务质量的一种行政管理模式。
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初级阶段: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我国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
政府部门逐渐建立了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在线服务,如网上办事、网上查询等。
但由于技术水平和网络基础设施的限制,电子政务发展较为缓慢。
2. 发展阶段:2000年代中期至2022年代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我国电子政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政府各部门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电子政务项目,涵盖了政务服务、政策发布、信息公开等多个领域。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电子政务的投入,提升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成熟阶段:2022年代至今,我国电子政务进入了成熟阶段。
政府各级部门建立了完善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了政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统一发布。
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办理各类政务事项,如户籍登记、交通违章处理等。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电子政务的监管和安全保障,确保了政务信息的安全和可靠。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1. 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对电子政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同时,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信息化水平和应用能力。
2.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网络带宽和覆盖范围,确保政务信息的畅通和安全。
3. 推动信息共享: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政务信息的互通互联。
同时,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政务信息的保护和防护,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
5. 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优化电子政务平台的用户体验,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
LGQ_英国政府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e-GIF_李广乾
英国政府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e-GIF李广乾第一部分:e-GIF的政策及其适用范畴1.1 现代的协同政府要求协同的信息通讯技术系统。
为了低成本地向公民和企业提供更好的、量身定制的服务,建立一种在公共部门间能够以一种无缝隙的、前后一致的方式进行相互可操作的体系框架是最为关键的。
1.2 为了与外部世界保持联系、紧跟全球信息革命浪潮,制定明确的互操作及信息管理的政策和规范也是非常关键的。
e-GIF能够作到这点。
1.3 政府信息资源的价值并不仅仅是为建立这些资源而花费的费用本身。
它们是有更高价值的经济资产,是知识经济的助推器。
如果我们能够使得这些信息资源可以非常简便地就被找到、且能够畅通无阻地在公众与公共部门之间传递,并且能够兼顾隐私和安全,那么我们就能让政府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从而极大地推进和激活我们的经济发展。
e-GIF的结构1.4 e-GIF包括以下内容:——总体框架,具体内容包括政府高层的政策文件、技术政策以及管理、实施制度;——e-GIF的注册管理,具体内容包括电子政务元数据标准(e-GMS)、政府目录表(GCL)、政府数据标准目录(TSC)、XML标准、技术标准目录(即以前的e-GIF的第二部分:技术政策与规范)。
e-GIF的结构如下图:1.5 e-GIF规定了有关政府和公共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的最为必须的技术政策和规范。
它们涵盖业务互操作性、数据整合、内容管理元数据和电子服务的访问渠道等四个方面。
政府承诺将确保这些政策和规范能够满足公共部门不断变化的需求、能够跟上市场和技术革新的步伐,为此公众可以咨询e- GIF注册管理的最新版本的网站。
核心政策1.6 体现e-GIF的那些核心政策决策包括:——基于互联网:在所有公共部门的信息系统中广泛地采用互联网和WWW所使用的通用规范。
——采用XML作为所有公共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与数据管理的基标准;——以浏览器作为主要界面:所有公共部门的信息系统都应该通过基于浏览器的技术接入;允许其他的界面存在,但是必须同时提供基于浏览器的界面。
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应用
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政务(E-Government)已经成为政府部门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电子政务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方法,通过网络和数字化手段,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实现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和改革。
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有着不断的发展过程。
从最初的简单信息公开到现在的数字化治理,经历了许多阶段。
下面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节点:1. 初期阶段(1995-2000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电子政务开始曝光。
此时,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是在不同层次政府之间建立联系。
政府的网站开始发展,提供基本信息和政策法规。
首次提出了电子政务的概念,促进了政府机构的信息化建设。
2. 互联网阶段(2000-2005年)由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与公民之间逐渐形成了新的沟通方式。
大部分政府网站在这一时期内建立。
3. 电子政务的集成阶段(2005-2010年)电子政务建设程序被推广并逐渐实现了一种集成形式,政府部门开始跨越机构建造网络。
政府之间和公民之间的信息流动也发生改变,开始形成线上交流的新形式。
4. 电子政务的协调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在这个阶段,电子政务主要致力于解决繁琐的行政手续,优化公共服务。
中国大力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各个部门开始建设自己的政务平台,实现多方面的整合和协同发展。
电子政务的应用电子政务在国家治理和数字经济方面有重要作用。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便捷的公共服务应用电子政务,人们可以网络办公,不用去政府部门就可以完成很多公共服务或手续。
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端在线办理社保、医保、公共住房等服务,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政府实用信息。
2. 降低行政成本电子政务可以降低政府部门的行政成本。
例如,数字签名、电子档案和云计算服务等技术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减少浪费和人力资源。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应用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应用一、引言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逐渐成为现代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的发展在推进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电子政务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二、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指政府机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并促进政府与公民、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电子政务的核心在于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三、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电子政府、电子行政、数字政府、全球数字化治理。
1.电子政府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这一阶段被称为电子政府。
目前很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公共服务门户,实现了信息共享和服务化管理。
2.电子行政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政府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和整合行政管理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这一阶段被称为电子行政。
随着政府数字化服务的推广,公民和企业开始可以通过互联网办理政务服务,如申请证件、支付税费、查询政务信息等。
3.数字政府2000年后,政府开始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不仅在政府内部应用,也在社会治理、决策支持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阶段被称为数字政府。
数字政府主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公共安全、预警预测等功能。
4.全球数字化治理21世纪初,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城市等全球数字化治理行动。
通过数字化技术,政府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跨国问题,解决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四、电子政务的应用现状1.政务服务目前,很多政府机构已经从传统模式转向了电子政务服务模式。
通过数字政务平台,公民和企业可以方便地办理政务业务,例如,预约、提交申请、查询业务进度、支付等。
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与阶段
2.1
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2.1.4 G to E模式 2.政府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
主要的应用形式有电子化的招聘、电子化的绩效管 理、电子化的薪酬设计、政府内部电子化的人才流 动信息发布、电子化的沟通等,它的发展将使传统 的、以纸面档案管理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产 生一场新的革命,对提高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和水平,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会有很大的贡献。
2.1.3 G to G模式 6.纵向业务管理系统
纵向业务管理系统主要适合于一些垂直管理的政府 机构,如税务、海关等系统通过组建本系统的内部 网络,形成纵向型的业务管理系统,以实现统一决 策、信息实时共享,有效提高系统的决策水平和反 应速度。这类业务系统在我国基本以“金字工程” 的形式得以推广实施,已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效。
2.1.3 G to G模式 3.政策、法规电子化传递
利用互联网等电子化方式传递不同政府部门的各 项法律、法规、规章、行政命令和政策规范,具 有十分明显的速度和管理成本优势,对保障政府 政策、法规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针对性都有 重要的意义。
2.1
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2.1.3 G to G模式 4.电子司法档案管理
上海劳动保障服务网
2.1
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2.1.1 G to C模式 3.电子民主管理
让公民通过网络发表对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工作 的看法,参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而且还可 直接向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发送电子邮件,对某 一具体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重庆市政府网上答复
2.1
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2.1
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2.1.3 G to G模式 1.政府内部网络办公系统
可分为领导决策服务子系统、内部网站子系统、内部 财务管理子系统等,通过不同子系统的综合应用,使 得传统的政府内部管理实现向电子政务条件下的政府 管理转型。
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与阶段
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与阶段引言电子政务(E-Government)是指政府机构通过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运用电子手段来进行信息管理、政务办理和公共服务提供的一种模式。
电子政务的发展旨在提高政府的效率、透明度和便捷性,同时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参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发展的模式和分析其不同阶段的特征。
1. 电子文件交换(EDI)电子文件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最早阶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存在。
EDI主要通过数据格式标准化和信息系统集成,实现政府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数据的传递和共享,为其后的电子政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EDI的特征包括: - 独立运行:每个政府机构独立开发和维护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交换通过特定的协议和格式进行。
- 限制范围:数据交换主要局限在政府机构之间,并没有涉及到与民众的互动和参与。
- 数据标准化:通过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实现跨机构和跨系统的数据交换。
2. 网络化服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电子政务进入了网络化服务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政府机构开始利用互联网和网站来向民众提供信息和服务。
网络化服务的特征包括: - 网站建设:政府机构建设官方网站,向民众提供政府信息、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
- 在线服务:提供在线办理业务的平台,民众可以通过网站申请证件、缴纳费用等。
- 信息公开:将政府机构的预算、会议记录和决策公开在网站上,提高政府的透明度。
网络化服务的发展推动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参与,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同时也提高了办事效率。
3. 电子政务一体化电子政务一体化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这一阶段,政府机构开始将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
电子政务一体化的特征包括: - 集成平台:政府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整合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
李广乾简历: - 首页-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wwwnetlibeducn)
李广乾简历:
李广乾,1989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之后到南昌化工原料厂从事化工工艺设计与管理工作;1997年、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7月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从事政策研究工作;2003年10月——2004年11月期间,参加中组部和团中央组织的“博士服务团”,到赣州市人民政府挂职副秘书长,受到江西省委组织部的表扬。
2005年被聘请为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委员。
现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
从2001年起,一直从事国家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发展政策的研究与咨询工作。
主持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电子政务和信息化的课题研究工作。
先后在国内最早提出“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以政府门户网站统筹地方电子政务发展”、完善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在地方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诸多政策观点,目前,这些政策观点已经成为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共识和发展方向。
所提出的电子政务和政府门户网站等定义成为国内电子政务教材的标准定义。
曾先后为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防科工委、建设部等中央机关以及地方政府作过电子政务专题报告,并为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主办的“全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培训班”授课。
深度解析《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以极为简明清晰的结构,深刻揭示了电子政务的历史使命及社会价值。
2006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明显进展。
其中最突出、最重要的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下发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这一意义深远的文件,并为此专门召开了全国电子政务工作会议。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代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到会发表重要讲话,详细阐述了文件精神,部署了“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工作。
曾培炎指出: “这是国家电子政务的骨架,有了这个骨架,全国电子政务体系就能竖起来。
框架从战略高度明确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为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打下了重要基础。
”五个组成部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以极为简明清晰的结构,深刻揭示了电子政务的历史使命及社会价值,科学地将电子政务的社会功能、技术关键、管理要素有机组成统一的、动态的整体并划分为五个部分,符合中国电子政务实际,不愧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五个组成部分,它用一句话予以概括: 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
服务与应用系统,说明了电子政务的社会使命,它是新世纪中政府服务于社会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它强调服务是宗旨,服务对象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强调要惠及全民。
信息资源,不再是静态地将其看做是数据,而是突出其能够持续具有应用价值所必须的全部要素及与服务、应用体系之间的动态、有机的关系。
这些要素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信息采集和更新,二是信息公开和共享,三是基础信息资源,如空间地理信息等。
信息采集更新必须来自社会、公众,公开共享是通过应用系统的服务提供给社会公众的。
将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归于基础设施,作为服务与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支撑环境,恰如其分地表述了这些技术要素在国家电子政务中的支撑地位。
因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必须有组织地、按统一标准、有序地建设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基础性作用,支撑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持续运行。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电子政务虽然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从历史沿革来看,80年代中期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帷幕。
从这一时间段来划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办公自动化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的概念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
作为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开展电子政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OA经过从80年代末至今10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提供面向单机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今天可提供面向应用的大型协同工作产品。
中国政府最早提出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目标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
当时的主要想法是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
此后国务院又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办公自动化工作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国各地政府机构掀起了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一些部门还在工作中建立了小型的内部办公网络和专门的信息中心,帮助政府部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三金工程”实施阶段1993年12月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系列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一阶段实际上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阶段。
“金桥工程”的全称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与原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通的中速信息通信网。
这一工程虽然不是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却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6年9月中国首次开通因特网业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对电子政务建设的
02
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
政府门户网站
信息发布平台
01
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发布的主要窗口,应及时、准确、
全面地公开各类政务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在线服务入口
02
提供各类在线政务服务,如在线办事、在线咨询、在线申报等
,方便公民和企业办事。
互动交流平台
03
设立在线咨询、建议、投诉等渠道,实现政府与公民的互动交
电子政务建设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经验借鉴
国际标准对接
推动国内电子政务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我国 电子政务建设的国际影响力。
积极引进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成 功案例,促进国内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
国际合作项目
开展电子政务建设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共 同推动全球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THANKS
智能分析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政务数据进行挖掘和分 析,发现数据背后的价值,为政策制定和理和分析的速度,提 高政务工作的效率,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
自动化处理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政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减轻工作人员负 担,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咨询
建立服务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定期收集用户反馈,对电子政务服 务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05
电子政务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慧政府建设
数字化决策支持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实现政府决策 的科学化、精准化,提 高政策效能。
信息化政务服务
构建一体化、高效化的 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便 捷、快速的政务服务。
智能化监管体系
无障碍服务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的电子政务服务,确 保他们能够顺利获取政府服务。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管理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管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逐渐成为政府服务和管理的主要方式。
电子政务以信息化的手段,实现政务工作的网络化、电子化、智能化,提高了政务工作的效率和便捷性,也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电子政务的发展与管理。
一、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信息化初期、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
信息化初期,政府开始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政务管理中。
政府网站、电子政务系统、财政电子化等都开始落地实施。
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也逐渐增加。
在这个阶段中,政务信息化的建设重点是实现电子化,提升政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
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社会大众的在线时间也逐渐增加。
政府不仅整合了信息资源,实现了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也开始试图通过网络来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在这个阶段中,政务信息化的建设重点是实现网络化,推进政务公开和公众参与。
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移动设备来获取信息和完成生活中的各种任务。
政府也开始积极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
在这个阶段中,政务信息化的建设重点是实现智能化,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政务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二、电子政务的优势相对传统的政务管理方式,电子政务具有许多优势:1. 提高了政务工作效率。
通过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式,政务工作变得更为高效,减少了很多人工的操作,简化了工作流程。
2. 提高了政务服务便利程度。
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互联网或移动应用程序来获取公共服务,不再受到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提高了社会服务的覆盖面。
3. 提高了政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政府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来公开政务信息,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信任度。
4. 降低了政务管理成本。
随着电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政府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支,降低了政务管理成本,提高了财政的效益。
李广乾-电子政务慎用电子签名
李广乾:电子政务慎用电子签名
尽管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之间存在着同构性,但是考虑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特殊性,电子签名的行政法规在一些条款的具体规定方面与现在的电子签名法应该会有所不同。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立法原则的差异在电子政务领域,功能等同、技术中立及当事人意思自制这三个原则中,技术中立原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其他两个原则却可能产生差异。
就“当事人意思自制”而言,政府通过网络进行采购和招标,政府作为商务活动的当事人与企业之间订立具体合同条款是可以的,但是,就网上办公来说,这条原则就不具可行性了。
因为,前一种情况是“点—点”的情形,而后一种情况则是“点—面”的情形。
两者之间,无法互通。
就“功能等同”原则来说,现在的电子签名法是以书面形式为参照,突出和强调电子签名与数据电文在电子政务领域。
政府为促进电子政务的实施,可能会要求所有的行政相对人就某些网上政务完全采行电子方式,因为,如果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程度,还要求书面形式,就会给政府机关带来额外的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也就难以实现。
二、认证服务机构管理的差异现在的电子签名法实际是采取“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的管理模式。
但是,就电子政务而言,显然不应该由企业来确认政府机关的身份。
电子政务的认证服务机构,其管理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采取“地方政府运作、中央政府部门监管”的管理模式。
此时,必须妥善处理两种不同情况下的监管问题。
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管理效能
1、《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
目标:到2010年,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 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重点应用 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政务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初步建立, 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标准化体系基本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 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 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 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构成: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 准化体系、管理体制。
《行政许可法》、《电子签名法》等先后出台,颁布《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 3、一些传统的问题在电子政务建设上表现更加突出
(1)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问题继续发展 (2)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展差距增加
一、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背景
二、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的若干有效途径
(三)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实现公章与鼠标的完美结合
1、基本情况 从1999年开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其初衷
是为了方便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登记、项目审批、相关证照办理和税 费缴纳等业务,而将部分或所有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窗口都搬到一 个大楼内集中办理;后来,越来越多的与经济发展、公共管理和人民 群众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与公用事业部门、单位的相 关办事窗口也都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形成所谓的“政务超市”。到 2004年,我国绝大多数的地(市)和县(区)政府都建立了类似机构。
一线式电话联动中心集事务咨询、办事查询、建议征集、接受投诉为一体, 从与群众关系密切的12个部门抽调懂技术、懂业务的人员,经过岗前业务培 训后到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为群众进行电话服务。
李广乾:2003电子政务须增加“有效需求”
李广乾:2003电子政务须增加“有效需求”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也是我国电子政务大发展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国对电子政务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电子政务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1年12月25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提出了“政府信息化先行”的方针,明确了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的政策方向。
2002年7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特别的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以中办发200217号文件下发,明确了“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在此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以及必须采取的措施。
因此,17号文件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与此同时,与发展电子政务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律法规也在制订和修改当中。
2002年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京成立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全面启动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工作;《电子签章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个人数据保护法》等直接关系电子政务发展进程的各种信息安全法规已经进入研究和起草阶段,特别是最近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讨论稿更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尤为可喜的是,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2002年以来,电子政务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开始为我国IT产业营造一条新型产业链。
围绕电子政务,我国IT行业在硬件技术、软件系统以及系统集成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特别是借助政府采购,我国IT企业在办公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软件以及嵌入式CPU等一些关键技术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有望建立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可靠的网络技术环境下。
与此同时,经过一年的努力,许多大型IT企业在一些专业应用服务领域建设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为今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广乾:电子政务更需立法
李广乾:电子政务更需立法即将于4月1日实施的《电子签名法》被看作是我国第一部信息化的法律,将对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但依据《电子签名法》的规定,其适用范围却仅仅限于电子商务领域,而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以及其他社会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对电子签名的法律效用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笔者建议,一方面国务院等有关部门尽早制定适用于电子政务的电子签名的法律或法规,另一方面更要呼吁在后续的信息化立法过程中,电子签名这样的信息化应用基础应该可广泛使用于信息化各个领域。
统一缘于信息环境同构性《电子签名法》在信息化立法原则方面具有诸多创新,确立了功能等同、技术中立及当事人意思自制等原则,对今后我国其他领域的信息化立法将产生深远影响。
但是,就《电子签名法》本身来看,其应用范围却很有限,仅限于电子商务领域,至于政务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要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规定的部门依据该法制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具体办法(据该法规第35条)。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人为区隔电子签名法的适用范围,不仅容易造成法律条文之间的互相冲突,而且也是立法资源的一种浪费。
实际上,统一电子签名法是信息化应用环境同构性的必然要求。
根据国家行政学院顾平安博士等人的研究,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同样都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技术标准体系、网络结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业务应用流程方面存在着同构性,因而在法律环境方面也存在着同构性的要求。
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电子签名纳入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内加以规范,象美国的电子签章法、新加坡的电子交易法以及我国台湾省的电子签章法等。
这样做,有利于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相互促进,有利于共同营造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应用环境的改善与优化。
电子政务对电子签名三项需求电子签名是电子政务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电子政务由简单的信息发布阶段向交互式业务提供阶段的过渡,网络世界中政府机关及企业、公民的身份及业务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确认就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首要问题,这一点在公文传输、电子海关、电子纳税等政府行政业务方面显得尤其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组成部分
李广乾
电子政务是一项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必然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进行的过程。
目前,国内外比较普遍而认同的划分法是,将电子政务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发布(posting of information online).这是电子政务的起步阶段。
即政府仅通过网络发布与政府有关的公共服务的静态信息,如政策法规,办事指南、机构设置、职能介绍、成员名单、联络方式等;第二阶段,单向沟通(One-way interaction ),即政府除了在网上公布公共服务的信息,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
如用户可以从政府网站上下载表格、保税单等;第三阶段,双向互动(Two-way interaction)。
这个阶段的政府和用户可以在网上实现双向互动,如用户可以从政府网上下载表格,也可以提交表格,反馈信息和意见等;第四阶段,全方位网上事务处理(Full online tranctions),即政府与公众、社会、企业实现全面的互动,完成事件的处理。
到了此阶段,政府的运作方式必然发生改变,进行政府业务流程的再造,政府公共服务出现全方位的电子化特征。
然而,由于各国电子政务的实践并不一样,电子政务具体的阶段划分以及各阶段的名称,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各有千秋.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专家徐晓琳教授在他主编的《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精粹》(P424-428,武汉出版社,2003)做了系统的阐述,有四阶段论、五阶段论、六阶段论。
各阶段论又有好几种观点.四阶段论主要有欧委会的阶段规划、IDC的阶段规划、爱森哲的阶段规划,香港电子政务的阶段规划等几种观点;五阶段论主要有联合国与美国行政学会(UN/USPA)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电子政务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开始出现网站、改善网站、网站互动、网上处理、全方位的政务整合五个阶段。
六阶段论观点将电子政务发展划分为建设电子邮件和局域网阶段、跨部门的信息交流和公众获取信息阶段;双向信息交流阶段、价值交易阶段、电子民主阶段、跨部门合作的政府阶段等。
无论怎样划分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其实质上都是按照网络建设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向高级的逻辑顺序划分的,即按照从静态的、单向信息发布到动态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这样一个逻辑顺序划分,相应地,电子政务的广度和深度也随着信息建设阶段性发展程度而递增。
从电子政务的组成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实现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等组成部分;从电子政务的应用形式来看,电子政务包括政府电子商务、政府电子采购及招投标、网上福利支付、电子邮递、电子资料库、电子化公文系统、电子税务、电子身份认证等内容;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务等几个方面。
因而,网上办公、业务重组、面向公众成为电子政务的三要素,这三要素也是区分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政务的关键因素
要点概括:电子政务不仅基于信息技术和数字网络技术,依赖于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要涉及到政府机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
了解电子政务的概念内涵,框架结构、业务模式和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