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4——7个月语言教育活动
坚持语言刺激,多和孩子说话,动作伴随语言;(边换尿布边说”豆豆尿湿了,换换尿布就舒服了)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用强化、鼓励等方法诱导婴儿发音
用动作、实物配合法,建立语音和实体之间的联系(用言语指导孩子的行动,如穿衣服时让孩子“伸胳膊、伸腿)
开展语言游戏(“斗斗飞” 、”躲猫猫“、”拍手“、 指认物体游戏等)
CDS语言——child directed speech,指与年幼儿童说话时,语言多用短句组成,而且声调高、语言夸张、发音清楚、语言片段之间有明显的停顿,以及在多种情景下重复新词。(KUHL,2000)
儿童喜欢听CDS语言超过其他类型的成人谈话。(Aslin,Jusczyk,&Pisoni,1998)
娃娃说“请坐”;小猫说“谢谢”
客人到齐后,客人一起说:“我们要回家了,再见啊!谢谢!”
然后调换客人重新开始
1-3岁孩子语言教育的侧重点
01
运用儿歌、故事发展孩子的语言
02
适于1-1岁半孩子的作品
03
小猫叫
04
小猫叫,喵喵喵。
05
小鸡叫
06
小鸡叫,叽叽叽
拓展与重组——当儿童用词错误或者表达不清的时候,成人通常需要拓展或者重组孩子的语言,给出清晰而有帮助的反馈。
拓展——详细阐述儿童的言语,增加他的复杂性;
重组——把不正确的言语重新组合成正确的语言形式。
对孩子语言有效地拓展与重组;
1-3岁孩子语言教育的侧重点
在游戏中练习说话
练习听力的游戏
猜猜,是谁在学哪种动物叫?
D
词性不确定 例如”嘟嘟“既可以作名词来称呼汽车,又可以作动词表示开车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完整版教案名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为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前期和幼儿期。
2. 使学生掌握儿童在每个阶段的语言特点,如婴儿期的啼哭、幼儿前期的简单词汇和幼儿期的句子表达。
3. 培养学生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关注和热爱,提高他们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难点:如何理解和运用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幼儿教育场景,引发学生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关注。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儿童语言发展规律。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知识。
5. 小组讨论:讨论儿童语言发展问题,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儿童语言发展阶段及特点1. 婴儿期:啼哭、简单声音2. 幼儿前期:词汇、简单句子3. 幼儿期:句子表达、语法结构七、作业设计:1. 简述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2. 结合实例分析儿童在哪个阶段会出现什么语言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学方法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九、教学技巧和窍门:1. 使用生动语言和变化语调,吸引学生注意力。
2. 合理分配时间,保证课堂环节充足。
3.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增加互动。
4. 情景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教案反思:1. 检查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2. 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
3.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4. 关注学生的反馈。
5. 实现教学目标。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教案
一、教案名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 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3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教师介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提供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
2. 学生分享对案例的分析结果,并与同伴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四、教学方法与策略(20分钟)1. 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方法和策略。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语言教育方法。
五、实践活动(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进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
2.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体会和反思。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思。
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相关的PPT和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清晰和生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促进师生互动。
3. 教师在实践活动前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
六、教案名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七、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八、教学目标:1. 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
2023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大纲
2023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理解。
通过研究该课程,学生将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原理、关键概念和有效方法,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熟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成果。
- 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特征和影响因素。
- 掌握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分析和评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有效性和成果。
- 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1.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理论与模型- 语言得理论- 儿童语言发展阶段与特征-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情境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 故事教学法- 唱歌与朗读教学法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设计- 语音与发音训练- 词汇与句法训练- 对话与表达训练- 听力与理解训练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估和反馈- 评估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工具和方法- 分析评估结果并提供适当的反馈课程评价- 平时表现(40%)- 课堂参与度(20%)- 作业和实验报告(20%)- 期末考试(20%)参考教材- 《语言发展心理学》-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指南》备注本大纲仅供参考,可能会有适应情况变化的调整。
请学生密切关注课程公告和教学计划的更新。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完整版——教案名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认识动物一、教学内容1. 教材:《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4547页,认识动物单元。
2. 内容:学习动物的名称、特征和习性,通过观察、模仿、表达等方式,培养儿童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名称、特征和习性。
2. 能够正确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 培养儿童对动物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儿童对动物特征和习性的理解。
2. 重点:儿童能够正确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包括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动物玩具、录音机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儿童展示动物玩具,引导儿童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卡片,向儿童介绍几种常见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如熊猫的黑白相间、鸟儿的飞翔等。
3. 模仿:教师示范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引导儿童模仿并练习。
4. 表达:教师引导儿童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动物的认识和感受。
5. 实践:儿童用画笔、画纸、彩泥等方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动物名称、特征和习性。
2. 设计原则: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儿童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儿童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动物的知识。
2. 答案:根据所学内容,儿童能够正确描述动物的名称、特征和习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如有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儿童进行动物角色扮演、动物知识竞赛等活动,加深儿童对动物的认识和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引入环节是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引入环节中,教师向儿童展示动物玩具,并引导儿童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有趣的动物玩具,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使他们愿意主动观察和表达。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精品教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材第四章《故事阅读与表达》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小猪快跑》故事阅读及其相关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理解故事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关注细节,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情节,运用故事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和情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挂图、卡片、磁性板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森林里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故事讲解:a. 播放故事PPT,教师讲述《小猪快跑》故事。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c.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新词语,讲解词语含义。
3. 例题讲解: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和它们的特点。
b. 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4.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b.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给予评价和鼓励。
5. 小组活动: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角色,用卡片制作头饰。
b. 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情节。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小猪快跑2. 故事角色:小猪、小鸟、小兔、小熊3. 新词语:快跑、飞快、高兴、伤心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故事中的词语,编写一段话,描述你最喜欢的动物。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小鸟,它飞快的在天空翱翔,让我感到无比高兴。
2.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标准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标准引言学前儿童阶段是一个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社交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中,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文件,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明确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就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性、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有效运用这些标准进行探讨。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性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流工具。
在学前儿童阶段,良好的语言能力是儿童获得初等教育所必需的基本技能。
早期的语言教育不仅有助于儿童学习母语,而且对于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智力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语言教育,儿童能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需求,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标准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导,帮助他们根据儿童年龄和发展特点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发展阶段与特征该部分介绍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从婴儿时期的听觉认知到学前儿童的语法能力和词汇量的提升。
教师需要了解这些发展阶段和特征,以便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2.语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望达到的预期结果。
标准中列举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核心目标,如提升听说能力、增加词汇量、培养语法意识等。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来达成目标。
3.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
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听力训练、口语表达、故事阅读和写作等。
同时,课程标准还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唱歌、游戏和角色扮演等,以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4.评价与反馈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和总结。
课程标准强调了评估的重要性,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期评价。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材,第三章“词汇教育”。
具体内容为:词汇的分类与教育方法。
通过对动物、植物、日常用品、交通工具等不同类别的词汇进行分类,使学生掌握词汇教育的具体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词汇的分类及教育方法;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学前儿童进行词汇教育;3. 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感,提高教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汇的分类及教育方法的运用;2. 教学重点:词汇教育的具体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动物名称,引导学生思考词汇的分类;2. 讲解:讲解词汇的分类及教育方法,以动物、植物、日常用品、交通工具等为例,详细讲解各类词汇的教育方法;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类别,用所学方法进行词汇教育实践;4. 讨论:各组分享实践经验,讨论各类词汇教育的难点与解决方法;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词汇的分类与教育方法;2. 板书内容:动物、植物、日常用品、交通工具等词汇分类,以及各类词汇的教育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份针对34岁儿童的词汇教育计划;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词汇的分类和教育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教育方法的运用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生活中的词汇教育实例,提高学生的教育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补充1. 词汇分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词汇分类的重要性,举例说明不同分类方法的应用,如按属性、形状、功能等进行分类。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分类对儿童词汇学习的影响。
2. 教育方法:详细讲解各种教育方法,如图片辅助、实物展示、情境模拟等,并分析其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中的应用效果。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完整版——教案名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认识颜色一、教学内容1. 教材:《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五章,第二节——认识颜色。
2. 详细内容:学习红、橙、黄、绿、蓝五种基本颜色,能够正确说出颜色的名称,并能够用颜色词描述物品。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五种基本颜色,并能够正确说出颜色的名称。
2. 学生能够用颜色词描述物品。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颜色词描述物品。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五种基本颜色,并能够正确说出颜色的名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笔、彩色图片、色卡。
2. 学具:色卡、彩色图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幅彩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品,并说出它们是什么颜色。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五种基本颜色:红、橙、黄、绿、蓝,并让学生跟读。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颜色词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用颜色词描述物品。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物品图片,让学生用颜色词描述它们。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用颜色词描述家里的物品,并画出来。
六、板书设计五种基本颜色:红、橙、黄、绿、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颜色词描述家里的物品,并画出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五种基本颜色的认识和运用情况,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一找其他颜色的物品,并用颜色词描述它们。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学生能够用颜色词描述物品。
2. 学生能够认识五种基本颜色,并能够正确说出颜色的名称。
对于这两个重点和难点,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让学生用颜色词描述物品,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的颜色,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颜色,并说出来。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字母A到字母F的发音、形状和书写方法。
2. 培养幼儿对字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学习字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字母F的书写,以及字母A到字母F的发音。
2. 教学重点:字母A到字母F的识别和书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字母卡片、磁性字母贴、挂图、教学PPT、录音机。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字母歌,引导幼儿关注字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展示字母卡片,教授字母A到字母F的发音、形状和书写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请几位幼儿上台演示字母的书写,其他幼儿在座位上跟着练习。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字母的书写顺序和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字母A到字母F的书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彩色笔将字母A到字母F书写在纸上,并标注出字母的发音。
2. 答案:字母A(发音:/ei/)、字母B(发音:/bi:/)、字母C(发音:/si:/)、字母D(发音:/di:/)、字母E(发音:/i:/)、字母F(发音:/ɛf/)。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掌握了字母A到字母F的发音、形状和书写方法。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字母F 的书写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将引入字母G到字母L的学习,让幼儿逐渐掌握更多字母的知识。
同时,结合字母教学,开展字母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字母F的书写2. 字母A到字母F的发音3. 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一、字母F的书写1. 强调字母F的笔画顺序,先画横线,再画竖线。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一、引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指对3-6岁的儿童进行语言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对于儿童来说,良好的语言能力对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能力四个方面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具体内容。
二、语音教育语音教育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培养儿童正确的语音发音,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具体的语音教育内容包括:1. 学习语音的基本元素:教授儿童音节的构成和区分,引导他们正确发音;2. 听力训练:通过听音辨识、模仿发音等活动,提高儿童的听觉敏感度和发音准确性;3. 圈子游戏:通过唱儿歌、学舌鼓等游戏,培养儿童对音调、节奏的敏感性。
三、词汇教育词汇教育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它对于儿童的语言积累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的词汇教育内容包括:1. 单词学习:引导儿童学习基本的生活词汇,如身体部位、动物、植物等;2. 听说训练:通过游戏、问答等形式,训练儿童使用所学词汇进行表达和交流;3. 词语搭配:教授儿童常用词语的搭配和用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语法教育语法教育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儿童理解和运用语言更准确、更流利。
具体的语法教育内容包括:1. 句子结构:教授儿童基本的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等要素的搭配和顺序;2. 时态语态:引导儿童学习基本的时态和语态,理解动词的变化及其对句子意义的影响;3. 句型转换:通过练习,帮助儿童掌握不同句型之间的转换,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交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的关键要素,它不仅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关,还与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交能力息息相关。
具体的交际能力培养内容包括:1.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培养儿童与他人交往时的主动性和表达能力;2. 小组合作:让儿童参与小组活动,与其他儿童合作交流,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3. 语言应用:指导儿童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与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包括如下5点: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总目标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打印资料背诵。
三、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步骤及格式(见另一PPT及WORD)
活动目标
活动延伸
活动名称
活动过程
春天在哪里呀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第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语教法
01
02
0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专门研究0-6岁儿童语言发展及其教育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0-3岁)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最快、学习效果最好的阶段。
(3-6岁):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这里有红花呀
这里有绿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每周儿歌: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呀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
映出红的花呀
映出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呀
01
春天在哪里
02
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
03
看见红的花呀
04
看见绿的草
05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06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07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08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1)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儿童与教师、同伴交 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 养成儿童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 鼓励儿童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 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引导儿童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 活动帮助儿童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思考与练习
1.何谓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何谓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3.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谢
聆
谢
听
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5) 培养儿童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 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儿童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 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 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儿童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
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一) 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 促进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 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四) 打好学前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基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思维导图
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
(一) 先天语言能力说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 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尤其是把3 ~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 教育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注重对3 ~6岁儿童加强口语听说训练。
(二) 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 岁儿童所有的语言获得和学习现 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 要研究的对象,并注重对0~6岁 儿童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1. 引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指对3-6岁的儿童进行语言学习和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
在这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提供有效的语言教育对于其整个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性儿童语言发展在他们的认知和社交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儿童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想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起人际关系和友谊。
儿童早期的语言能力还与他们的读写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提供良好的语言教育对儿童的整个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
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 培养儿童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 培养儿童的词汇量,丰富他们的词汇知识,并学会正确运用词汇; - 培养儿童的语法和句子构造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语法规则组织语言; - 提高儿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 培养儿童的听力和听说的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 培养儿童的社交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和合作。
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
以下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和玩耍的方式来进行语言教学,增强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
- 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培养儿童的听说能力和想象力。
- 歌曲教学法:通过唱歌的方式来进行语言教学,提高儿童的语感和语音发音能力。
- 角色扮演法:让儿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真实情景来进行语言交流。
- 组织语言活动:组织各种语言活动,如说话比赛、写作比赛等,激发儿童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
5.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合作。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音教育:教授儿童正确的发音和语音规则,以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语音系统。
2. 词汇教育:教授儿童一定数量的基础词汇,帮助他们扩大词汇量和理解力。
3. 语法教育:教授儿童基础的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帮助他们正确地构建语言表达。
4. 阅读教育:培养儿童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通过阅读故事和图书让他们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5. 写作教育:教授儿童正确的书写技巧和写作方法,培养他们的书写能力和创造力。
6. 听力教育: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儿童对语言的听辨能力和理解能力。
7. 口语教育:通过练习对话和口语表达,培养儿童的口语交流能力。
8. 交流教育:培养儿童的交流能力,包括倾听他人,回应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
9. 文化教育:介绍儿童所属语言文化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理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社交提供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语言教育》教材第四章“故事与表达”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学习故事《小兔子的花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通过故事学习基本词汇,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通过故事学习,使幼儿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使幼儿能够掌握故事中的基本词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兔子的玩偶、花园图片、故事卡片。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兔子的玩偶,以游戏的形式引入课堂,让幼儿观察玩偶,猜猜它是谁,然后引出故事《小兔子的花园》。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故事《小兔子的花园》,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学习基本词汇。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4. 课堂互动(10分钟)利用故事卡片,进行故事接龙游戏,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
5. 艺术创作(10分钟)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使用画纸、水彩笔等学具,创作一幅故事插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兔子的花园》2. 板书内容:故事角色:小兔子、花园基本词汇:开心、伤心、友谊、分享等故事情节:小兔子种花、小兔子与朋友分享花园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小兔子的花园》,并画出故事中的角色。
2. 答案示例:小兔子种了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有各种颜色的花。
有一天,小兔子邀请朋友们来花园玩,大家玩得非常开心。
后来,小兔子学会了分享,与朋友们一起照顾花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故事复述和创作。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优质教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将围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材第四章“语言表达与交流”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交流技巧引导、情境对话设计以及故事创编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流畅表达;2. 培养幼儿听说能力和交流合作意识;3. 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将所学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交流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挂图、故事卡片、录音机、磁带、小道具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将设计一个生动有趣情景,让幼儿参与其中,引导他们主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中例题为例,讲解语言表达和交流技巧,引导幼儿模仿和学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针对讲解内容,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练习题,让幼儿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讨论,完成一个故事创编任务。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作品,其他幼儿给予评价,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语言表达与交流重要性;2. 例题解析;3. 小组活动要求;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今天在课堂上所学到内容,并尝试创编一个简短故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反思教学过程中优点和不足,针对幼儿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幼儿在课后多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练习,提高他们语言能力。
拓展延伸:1. 组织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解幼儿在课堂上表现;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语言教育心得体会;3. 组织幼儿参观图书馆、书店,培养他们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二、教学难点与重点突破三、小组活动设计与实施四、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幼儿更好地融入课堂,我会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上下功夫。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指从幼儿园阶段开始,针对3-6岁的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的教育方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于其日后的语言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因此,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应该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1. 游戏化教育:游戏化教育是一种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语言教育方法。
通过设置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设置“发音游戏”、“词语接龙”等活动。
2. 绘本阅读:绘本阅读是一种有效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方法。
绘本中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象可爱的角色,传递出丰富的语言信息,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
3. 听力训练:听力训练是一种通过听声音和观察语言现象,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的方法。
可以通过播放语音、模仿发音、对话练习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4. 口语表达:口语表达是一种通过模仿、练习、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升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可以通过让孩子们模仿老师的发音、讲述小故事、进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语言表达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5. 多元语言交流:多元语言交流是一种通过多种语言交流,提升学前儿童跨语言交流能力的方法。
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听不同语言的歌曲、观看不同语言的电影、参加跨语言交流活动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不同语言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跨语言交流能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应该多样化、游戏化、绘本化、听力训练、口语表达和多元语言交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以提升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跨语言交流能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标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标准1.引言学前儿童时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在这个阶段接受语言教育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交流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套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课程标准,以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为了满足儿童在日常交流和学习中所需的语言技能和表达能力。
良好的语言能力不仅有助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成就,还能增进他们与他人的沟通和理解能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旨在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为他们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核心要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阅读、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要素:3.1 语音学前儿童语音教育旨在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培养他们听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听力训练、模仿发音和歌唱等方式,帮助儿童正确地发音和表达。
3.2 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元,学前儿童应该掌握常用的基础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图画、故事等方式,帮助儿童扩大词汇量,提高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
3.3 语法学前儿童语法教育旨在帮助儿童理解和运用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练习和互动游戏等方式,培养儿童的语法意识和语法运用能力。
3.4 阅读阅读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儿童可以积累词汇、理解句子结构和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图书,进行阅读指导和阅读引导,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和技能。
3.5 表达和交流能力儿童应该学会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绘画、写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儿童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语言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课程标准为了确保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下面提出一套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课程标准:4.1 学前儿童语音教育- 通过音乐、歌唱和模仿发音的活动,培养儿童敏感的听力和准确的发音。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优质教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教材《幼儿语言启蒙》第三章“生活中语言”,具体内容为“有趣动物名词”。
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掌握一些基本动物名词,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并运用基本动物名词。
2. 培养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增进孩子们对动物兴趣,培养他们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物名词记忆与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掌握动物名词,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物图片、动物名词卡片、PPT课件。
学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着孩子们去学校动物园,让他们观察各种动物,引导他们说出动物名称。
2. 例题讲解(10分钟)在课堂上,展示PPT课件,讲解动物名词,让孩子们跟读,并举例说明。
例如:熊猫是一种可爱动物,它名字叫“熊猫”。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孩子们用动物名词卡片进行练习,相互提问,巩固记忆。
4. 课堂互动(10分钟)我邀请孩子们上台,展示他们画动物,并说出动物名称。
对孩子们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动物名词正确运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动物名词2. 板书内容:动物名称:熊猫、猴子、大象、长颈鹿、狮子、老虎动物特点:可爱、聪明、强壮、高、威猛、凶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动物,并写出它名字。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对动物名词兴趣浓厚,但在记忆和运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下节课可以增加一些游戏环节,提高孩子们兴趣。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去动物园实地观察动物,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动物名词。
同时,鼓励孩子们用学到动物名词编写小故事,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重点关注。
是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是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互动性,以及作业设计针对性和课后反思深度。
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合适观察时机,确保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环境中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一、内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把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3—6岁儿童加强口语听说训练。
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1、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培养儿童正确说普通话;2、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3、发展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4、积极引导与提高儿童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5、引发儿童对阅读与书写的兴趣、习惯和能力;6、为儿童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注意包括下述四个方面:1、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1)、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也就是使学前儿童的发音清晰、词汇丰富、口语表达完整,语言交往技能提高。
2)、促进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语义内容页相当的丰富。
儿童语言的加工,与其他认知加工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语音需要理解,语法规则需要抽象和概括。
儿童加工语言使认知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但语言加工又不等同于其他的认知加工。
语言通过语词、概念向儿童传递间接经验,有助于扩大儿童的眼界,提高思维和想象能力,也有助于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
3)、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兴趣的提高随着语言的不断丰富,语言交往技能的不断提高,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听和说的兴趣,自信和主动精神都有赖于语言听说能力的提高,而儿童一旦产生学习的兴趣,就会主动寻找学习语言的机会,学习更多的语言符号,尝试更新的言语技巧,语言的潜能就能得到尽情发挥。
2、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规律充分描述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是科学的基础,但不是科学的目的,科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揭示规律;也只有在描述的基础上总结规律,研究才具有科学上的意义。
3、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各种现象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无论他们出生的地点、出生后所接触的语言如何,也无论他们开始掌握语言的时间快慢、智力发展的水平高低如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都惊人的相似。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出生后半年至1岁左右为喃语阶段2)、从1岁左右开始说话,进入单词句阶段3)、大约1岁半以后进入双词语句阶段4)、大约在2岁半以后今天实词句阶段5)、大约5岁左右进入成人句阶段4、研究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应用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实践应用的理论和方法,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就是探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有什么价值”和“怎样实现它的价值”的问题。
当然,这一问题也是学前教育相关的应用学科领域所关心的问题。
三、当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研究的重要进展(一)、学前儿童语言的基本概念1、语言和言语日常生活中,语言和言语经常混用,但在研究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区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语言和言语是两个彼此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合系统。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或字形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语言以其物质化的语音或字形而能被人所感知,它的词汇标示着一定的事物,它的语法规律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因此它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产生和存在的。
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律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
言语交际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是言语产生和言语理解的过程,是在社会交往中运用语言的过程。
语言和言语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依存。
一方面,言语活动是依靠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来进行的,个人言语活动的效能如何,受到他对语言掌握程度的制约,因此离开了语言,就不会有言语活动。
另一方面,语言也离不开言语活动。
因为语言是在人具体的言语交际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作用,如果某种语言不再被人们用来进行交际,它最终将从社会中消失。
区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基本概念,有助于明确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
语言主要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而言语主要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其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性和个体性2)、稳定性和多变性3)、工具和工具使用(二)、学前儿童语言的研究价值学前儿童语言具有多学科、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就目前发挥作用较多的领域看,其研究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1、语言学价值2、心理学价值3、教育学价值4、文化学价值第二章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就是指个体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而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换而言之,也是掌握语言符号并使用语言符号与它所代表的事物建立联系的过程。
儿童语言学习的一般程式,是指在一定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有语言输入、内化、语言输出、反馈四个环节构成的连锁过程。
一、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一)、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儿童学习各种语言符号及其结构组织方式的过程不是完全被动的。
成人不可能期望那种“一教就会”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方面,儿童对于周围人们提供给他们的语言范型进行着种种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理解、能模仿的语言范型才会被他们所注意,并有意识地去加以练习;另一方面,儿童在直接模仿成人语言的同时,总是在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着创造性、变通式的模仿,即将听到的句子稍加变动,变成自创的语言进行表达。
此外,儿童往往还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周围人的言行。
也就是说,周围人们向儿童提供什么样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受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
在语言交际环境中,当儿童有交往的需要时,他们才会主动地搜寻记忆里的词汇和句子,尝试着进行表述。
毕竟,语言是人们交际的一种工具。
儿童只有在大量的语言交际实践中,才能逐渐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
(二)、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通过儿童模仿语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和变通性,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学习语言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每个儿童都在依据已有的经验和已积累的语言和周围人交往,并从他人的语言中学习新的语言成分。
从语言所反映的事物来看,人们喜欢谈论的主题与内容往往因人而异。
儿童比较喜欢谈论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而儿童对事物的喜好和兴趣有极具有个性化,这使儿童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充满了个性色彩。
不论是语言表达的内容,还是语言表达的方式,儿童都表达出较为明显的个性差异。
(三)、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这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语言是一种符号,总是反映一定的事物。
儿童学习语言时,必然要弄懂语言的含义,也就是要理解语词所代表的一类事物,他反映事物的哪些方面的特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
因此,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和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相联系。
儿童通过日常交往和各种教育活动获得大量语言,这些语言内容涉及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儿童自己的身体特征和心理感受,从儿童家庭到幼儿园再到周围社区,从各种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到人际交往和社会常识、、、、、、、、、可以说语言领域的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儿童学习和掌握语言、词汇、句子,都需要一个过程,从无到有、从不理解到部分理解再到完全理解,积少成多,逐步形成、逐步完善。
儿童对语音的掌握、词义的理解、语法的运用还很不成熟,常常出现理解错误、表达错误的情况,这是儿童语言发展过程的年龄特点。
二、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一)、生理因素儿童语言的发展深受生理因素的影响,但是,生理因素只是提供了一种发展的可能性和规定性。
所谓生理因素,是指整套发音系统(例如:口腔、声带、气管、肺等)和大脑神经系统是否健全,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
此外,感觉器官包括眼、耳、皮肤、口、鼻等,对语言的学习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对儿童学习的影响,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较多的研究。
在心理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大脑的认知能力方面语言能力无论是印入性的(例如;听和说)还是表达性的(例如:说和写)、都建立再去爱对语言内容的理解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有密切关系,语言能力是受一般认知能力制约但又有自己特殊性的认知能力。
(三)、社会因素社会的各种因素对于儿童的语言学习也有相当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社会因素,是指儿童所接触到的人和事,比如成人和同伴对他的态度等。
社会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成人的语言观念和对待儿童的态度1、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儿童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语言的。
社会生活环境是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家庭的和社会的诸多因素交叉组合而成的,这些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发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巨大的或细微的影响2、成人语言观念的影响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关于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诸如:书面语和口语的地位、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地位,对本族语和外语的情感等。
成人的语言观念对于儿童的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
3、对待儿童的态度的影响对待儿童的态度,反映着社会的儿童教育观念。
不同的儿童教育观念及其带来的对待儿童的不同态度,也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
三、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途径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途径多种多样,一般与其年龄阶段的特征密切相关。
(一)、在主动模仿中学习学前儿童对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刺激特别敏感,并有一种强烈的学习说话的积极性,因此,他人的语言就成了儿童学习的对象,而且多以模仿的形式出现。
儿童的语言模仿是在与周围语言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的,因为儿童有强烈的学话的动机,所以许多模仿都是自发的。
儿童在语言方面的模仿大致有四种方式:1、即时的,完全模仿学前儿童中此类的模仿一般较少,主要发生在小班初期2、延缓模仿儿童从各种渠道中自然而然接受的范句,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不立即模仿,而是在相隔一段时间以后,当类似的情境出现时,他们才把范句或与范句近似的话语复述出来。
3、创造性模仿也称选择性模仿,即按照范句的句法结构,在新的情境中表述新的内容。
这类模仿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原有词句,而是以原有词句的结构或内容为参照物,在创造性想象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语言构型。
有研究表明,提供语言示范并随后加以强化,称为“模仿训练”可以引起儿童的选择性模仿,而且能导致新的结构形式的自发运用。
我们在语言教育中也经常采用示范、模仿和强化的策略,引发儿童的创造性模仿(二)、在语言建构和运用中学习儿童是在认知活动、交往活动和语言规则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学习语言的。